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一种适用于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的隧道结构及施工方法_广西大学_202010475486.X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大学

申请日:2020-05-29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公开(公告)号:CN111472803B

主分类号:E21D9/14

分类号:E21D9/14;E21D9/00;E21D11/00;E21D11/10;E21F16/02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4.05.17#授权;2020.08.25#实质审查的生效;2020.07.31#公开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的隧道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复合式衬砌墙、分隔梁、竖向衬砌墙、仰拱以及防漏系统,复合式衬砌墙与巷道松软地层固定连接;分隔梁设有两组,各分隔梁分别设置于巷道内松软地层与坚硬地层的分界位置;各分隔梁分别与复合式衬砌墙的底端固定连接;竖向衬砌墙设有两面,各竖向衬砌墙分别与分隔梁固定连接;仰拱设置于巷道底部;仰拱分别与竖向衬砌墙连接;防漏系统分别设置于竖向衬砌墙与巷道侧壁之间、仰拱上及复合式衬砌墙内,用于处理巷道内的地下水。本发明提供的适用于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的隧道结构及施工方法,提高了施工安全性,解决了松软复合地层处隧道结构设计施工与成本控制难兼得的问题。

主权项:1.一种适用于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的隧道施工方法,应用于一种适用于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的隧道结构,包括:复合式衬砌墙,为拱形结构,用于与巷道松软地层固定连接;分隔梁,设有两组,各所述分隔梁分别设置于巷道内松软地层与坚硬地层的分界位置;各所述分隔梁的上端分别与所述复合式衬砌墙的底端固定连接;竖向衬砌墙,设有两面,各所述竖向衬砌墙分别与各所述分隔梁的下端固定连接,用于支挡巷道坚硬地层的围岩;仰拱,用于设置于巷道底部;所述仰拱的两端分别与各所述竖向衬砌墙固定连接;以及防漏系统,分别设置于所述竖向衬砌墙与巷道侧壁之间、所述仰拱上及所述复合式衬砌墙内,用于汇集巷道内的地下水并将地下水排出;所述复合式衬砌墙包括:初期支护,借助锚杆与巷道松软地层固定连接;以及二次衬砌墙,与所述初期支护背离巷道松软地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二次衬砌墙的两端分别与各所述分隔梁固定连接;所述防漏系统包括:第一排水管路,设置于所述初期支护与所述二次衬砌墙之间,用于收集松软地层内的地下水;第二排水管路,设置于所述竖向衬砌墙与巷道侧壁之间,与所述第一排水管路借助联接管路连通,用于收集坚硬地层的地下水;以及中心排水沟,设置于所述仰拱上,借助联接管路分别与所述第一排水管路、第二排水管路连通;所述防漏系统还包括防水板,所述防水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排水管路与所述二次衬砌墙之间、所述第二排水管路与所述竖向衬砌墙之间,用于防止地下水的出渗;所述复合式衬砌墙、所述分隔梁、所述竖向衬砌墙以及所述仰拱分别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围岩情况将隧道进行合理的分区分块;S2、软硬复合地层处隧道上部左侧导坑施工,并于巷道内松软地层与坚硬地层的分界位置施作分隔梁;S3、软硬复合地层处隧道上部右侧导坑施工,并于巷道内松软地层与坚硬地层的分界位置施作分隔梁;S4、上部左侧导坑与上部右侧导坑形成闭合且达到继续施工要求后,拆除中隔墙;S5、软硬复合地层处隧道下部导坑施工;S6、软硬复合地层处隧道结构防排水结构施工;S7、仰拱结构的施工;S8、软硬复合地层处隧道二次衬砌施工。

全文数据:

权利要求:

百度查询: 广西大学 一种适用于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的隧道结构及施工方法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