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分体连接冷冻消融针及其针头组件和针尾组件_海杰亚(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_201810374007.8 

申请/专利权人:海杰亚(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申请日:2018-04-24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公开(公告)号:CN108498162B

主分类号:A61B18/02

分类号:A61B18/02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4.05.17#授权;2018.10.09#实质审查的生效;2018.09.07#公开

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分体连接冷冻消融针及其针头组件和针尾组件,本发明包括可拆卸连接的针头组件和针尾组件;所述第一可拆卸连接结构与第二可拆卸连接结构适配形成所述可拆卸连接,并配置为:所述第一双层嵌套管的延伸段插装于所述第二双层嵌套管的介质管中。每次手术后仅需更换针头组件即可满足安全无菌需求,针尾组件经消毒后能够重复使用,利于节省原料,避免浪费;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满足治疗过程中换热需求的基础上,本方案可减少消融手术中冷冻消融针的成本消耗,进而能够有效降低消融手术的耗材成本,确保患者就医成本得以有效降低。

主权项:1.一种分体连接冷冻消融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拆卸连接的针头组件和针尾组件;所述针头组件包括介质流入端、介质回流端,及自所述介质流入端、针尖部至所述介质回流端的内部介质通路;所述介质流入端配置为第一双层嵌套管,其外层真空管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可拆卸连接结构,其内层介质管与外层真空管自所述第一可拆卸连接结构向外形成延伸段,且两者间端部密封;所述针尾组件包括第二可拆卸连接结构,并配置有自所述第二可拆卸连接结构固定连接延伸形成的第二双层嵌套管,其连接端的外层真空管与内层介质管间密封;其中,所述第一可拆卸连接结构与第二可拆卸连接结构适配形成所述可拆卸连接,并配置为:所述第一双层嵌套管的延伸段插装于所述第二双层嵌套管的介质管中。

全文数据:分体连接冷冻消融针及其针头组件和针尾组件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体连接冷冻消融针及其针头组件和针尾组件。背景技术[0002]冷冻消融术是一种应用冷冻消除靶组织的外科医疗技术,术中需利用消融针向患者的患部输送低温介质,以通过液态制冷剂的吸热蒸发,带走组织热量,使目标消融部位温度降低,从而破坏异常电生理的细胞组织达到治疗目的。[0003]现有的冷冻消融针为一体式结构,包括针头部分和针尾管路部分,针头部分用于直接作用于人体,针尾管路用于连接进行冷冻消融手术的主机设备。然而,受其自身结构的限制,每次手术后均需更换新的冷冻消融针,浪费较为严重。[0004]有鉴于此,亟待针对现有冷冻消融针进行优化设计,以在满足治疗过程中换热需求的基础上,可减少消融手术中冷冻消融针的成本消耗。发明内容[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分体连接冷冻消融针及其针头组件和针尾组件,利用分体式设计的针头组件和针尾组件,实现针头与针尾的分离,以有效降低消融手术的耗材成本。[0006]本发明提供的针头组件,可与针尾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针头组件包括介质流入端、介质回流端,及自所述介质流入端、针尖部至所述介质回流端的内部介质通路;所述介质流入端配置为第一双层嵌套管,其外层真空管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可拆卸连接结构,其内层介质管与外层真空管自所述第一可拆卸连接结构向外形成延伸段,且两者间端部密封。[0007]优选地,还包括真空基体罩、三通连接件、针体、进流芯管和回流管;其中,所述三通连接件置于所述真空基体罩内;所述针体具有所述针尖部,其回流内管连通于所述针尖部内腔与所述三通连接件的出液口,套装于所述回流内管外侧的真空绝热外管连接在所述针尖部与所述真空基体罩之间;所述进流芯管插装于的所述三通连接件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与所述三通连接件的内壁形成回流通路;所述进流芯管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一双层嵌套管的内层介质管连通且与所述三通连接件密封,所述进流芯管的出口端延伸至所述针体的针尖部,并与所述针尖部内壁间形成回流通路;所述回流管插装于所述真空基体罩内与所述三通连接件的回流口连通,并与所述真空基体罩间密封。[0008]优选地,所述真空基体罩上设置有抽真空管接口。[0009]优选地,所述真空基体罩内腔中设置有吸气剂。[0010]优选地,所述真空绝热外管的管端延伸至所述真空基体罩的内腔,所述吸气剂设置在所述真空绝热外管的旁侧。[0011]本发明提供的针尾组件,可与针头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针尾组件包括第二可拆卸连接结构,并配置有自所述第二可拆卸连接结构固定连接延伸形成的第二双层嵌套管,其连接端的外层真空管与内层介质管间密封。[0012]优选地,还包括针尾接头和波纹管段;其中,所述针尾接头用于与制冷剂源连通,配置为第三双层嵌套管,其外层真空管与内层介质管间外端部密封;所述波纹管段配置为第四双层嵌套管,其外层真空波纹管连接在所述第二双层嵌套管和第三双层嵌套管的外层真空管之间,其内层介质管连接在所述第二双层嵌套管和第三双层嵌套管的内层介质管之间。[0013]优选地,所述第四双层嵌套管的内层介质管的外表面包覆有绝热材料层。[00M]优选地,所述第四双层嵌套管的外层真空波纹管与内层介质管间设置有吸气剂。[0015]优选地,所述第三双层嵌套管的外层真空管上设置有抽真空接口。[0016]本发明提供的分体连接冷冻消融针,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如前所述的针头组件和如前所述的针尾组件;所述第一可拆卸连接结构与第二可拆卸连接结构适配形成所述可拆卸连接,并配置为:所述第一双层嵌套管的延伸段插装于所述第二双层嵌套管的介质管中。[0017]优选地,所述第一可拆卸连接结构与第二可拆卸连接结构中,两者或其中一者上设置有适配密封件。[0018]针对现有技术,本发明另辟蹊径地提出了冷冻消融针的分体连接方案。具体地,内部介质通路建立于针头组件,并构建独立真空绝热,其针尾组件用于与介质源连通,也即与冷冻消融手术的主机设备连接;其中,针状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可拆卸连接结构,针尾组件上设置有第二可拆卸连接结构,两者适配达成可拆卸连接,可便利地根据需要进行组装和拆卸。实际使用时,制冷介质经由针尾组件流入针头组件,并经内部介质通路到达针尖部实现患处组织消融,完成热交换的制冷介质回流。与现有技术相比,应用本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0019]首先,每次手术后仅需更换针头组件即可满足安全无菌需求,针尾组件经消毒后能够重复使用,利于节省原料,避免浪费;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满足治疗过程中换热需求的基础上,本方案可减少消融手术中冷冻消融针的成本消耗,进而能够有效降低消融手术的耗材成本,确保患者就医成本得以有效降低。[0020]其次,在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中,其真空基体罩内设置有三通连接件,针体的回流内管连通于针尖部内腔与三通连接件的出液口中,套装于回流内管外侧的真空绝热外管连接在所述针尖部与所述真空基体罩之间,从而在非消融针尖部的与其他人体部位接触的针体段提供真空绝热保护;另外,插装于的三通连接件的进流芯管与三通连接件的内壁形成回流通路,该进流芯管的出口端延伸至针体的针尖部,并与所述针尖部内壁间形成回流通路。如此设置,一方面可确保送达消融手术患处组织的低温指标要求,同时避免较低温度对其他人体部位造成冻伤的可能性。[0021]再者,在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案中,采用波纹管段连接针尾接头,由此使得针尾部具有姿态可调的柔性,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其中,波纹管段配置为第四双层嵌套管,其内层介质管的外表面包覆有绝热材料层。如此设置,在流动制冷介质的上游处管段增设绝热材料层,可进一步降低低温对医护人员产生的不适感;此外,基于绝热材料层的设置,能够降低外层真空环境的要求,从而有效降低实现外层真空的工艺成本,为进一步控制患者就医成本提供了良好保障。附图说明[0022]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分体连接冷冻消融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23]图2为图1中所示针头组件的示意图;[0024]图3为图1中所示针尾组件的示意图;[0025]图4为图2的C部放大示意图;[0026]图5为图2的D部放大示意图。[0027]图中:[0028]|十头组似、第一双层嵌套管n、外层真空管m、内层介质管⑴、第—可拆连接结构II3、真空基体罩I2、三通连接件I3、进液口131、出液口132、回流口13g、针体14、针尖部|41、回流内管142、出口端1421、进口端1似2、真空绝热外管143、上插端14:u、下罩端1432°、进流芯管144、进口端1441、出口端1442、回流管I5、金属管i6、吸气剂17;[0029]针尾组件2、第二可拆连接结构21、第二双层嵌套管22、外层真空管221、内层介质管222、第三双层嵌套管23、外层真空管231、内层介质管烈2、第四双层嵌套管24、外层真空波纹管241、内层介质管242、绝热材料层243、吸气剂244、真空塞25。、'具体实施方式[0030]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0031]请参见图1^,该图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述分体连接冷冻消融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32]该冷冻消融针由可拆卸连接的针头组件i和针尾组件2构成,两者在分别设^相适配的可拆卸连接结构,以方便进行组装或者拆卸。请一并参见图2和图3,其中,图2为图丄中所示针头组件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所示针尾组件的示意图。[0033]其中,针头组件1上设置有第一可拆连接结构113,针尾组件2上设置有第二可拆连接结构21,两者适配形成所述可拆卸连接,并配置为:针头组件丨的第一双层嵌套管丨丨的延伸段插装于针尾组件2的第二双层嵌套管22的介质管中。具体地,内部介质通路建立于针头组件1,其针尾组件2用于与介质源连通,也即与冷冻消融手术的主机设备连接,分别构建独立真空绝热。实际使用时,制冷介质经由针尾组件2流入针头组件1,并经内部介质通路到达针尖部实现患处组织消融,完成热交换的制冷介质回流。[0034]如图2所示,该针头组件1包括介质流入端A、介质回流端B,及自介质流入端八、针尖部至介质回流端B的内部介质通路;介质流入端A配置为第一双层嵌套管丨i,其外层真空管111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可拆卸连接结构II3,其内层介质管112与外层真空管ln自第一可拆卸连接结构113向外形成延伸段,且两者间端部密封,确保两层管间的工作真空状态。与其相应地,针尾组件2配置有自第二可拆卸连接结构21固定连接延伸形成的第二双层嵌套管22,如图3所示,其与第二可拆卸连接结构21连接的外层真空管221与内层介质管222间端部密封,确保两层管间的工作真空状态。~[0035]组装完成后,针头组件1的第一双层嵌套管11延伸段插装于针尾组件2的第二双层嵌套管22,从而在插配段形成两级真空绝热保护;另外,两者沿管段轴向形成一定长度的配合副,与第一可拆连接结构113和第二可拆连接结构2丨共同作用,可进一步提高连接可靠性及密封性能。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可拆连接结构113和第二可拆连接结构21可以采用弹性卡扣方式、旋紧方式、压弹方式等快速接头。[0036]这里,本方案的可拆卸连接关系中密封性能尤为重要,第一可拆卸连接结构113与第二可拆卸连接结构21中,可以两者上均设置有适配密封件,也可以其中一者上设置适配密封件。[0037]为了更好的优化针头组件1结构,可以采用真空基体罩12作为基础安装构件。在真空基体罩12内设置一用于构建内部介质通路的三通连接件13。请一并结合图4所示,该图为图2的C部放大示意图。该三通连接件13的内腔连通其进液口131、出液口132和回流口133。[0038]具有针尖部141的针体14,其回流内管142连通于针尖部内腔与三通连接件13的出液口132,套装于回流内管142外侧的真空绝热外管143连接在针尖部141与真空基体罩12之间;请一并结合图5,该图为图2的D部放大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进流芯管144插装于的三通连接件13的进液口131和出液口132,与三通连接件13的内壁形成回流通路;进流芯管144的进口端1441与第一双层嵌套管11的内层介质管112连通,并在进口端1441与三通连接件13的连接处密封,进流芯管144的出口端1442延伸至针体14的针尖部141,并与针尖部141内壁间形成回流通路。结合图2和图4所示,回流管15插装于真空基体罩12内与三通连接件13的回流口133连通,并在与真空基体罩12的连接处密封。由此,构建依次经由内层介质管112、进流芯管144、针尖部141、回流内管142和回流管15的内部介质通路,从而将气液两相的制冷介质排出系统的作用。[0039]应当理解,各构件间的具体连接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只要能够满足制冷介质通流及绝热密封的功能需要,均在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内。[0040]具体如图4所示,进流芯管144的进口端1441自三通连接件13的进液口131伸出至内层介质管112中,相应地,内层介质管112罩装固定在三通连接件13的进液口131外部的安装台阶表面;进流芯管144的出口端1442呈倒角状,从而其实际出口沿其长度方向形成,如此设置,即便装配完成时进流芯管144抵接针尖部141内腔底部,仍然保持通流状态,且可降低制冷介质的流通阻力。[0041]再如图4所示,回流内管142的出口端1421插装于三通连接件13的出液口132内,其进口端1422内嵌固定在针尖部141的内侧安装台阶上,具体如图5所示。[0042]再如图4所示,真空绝热外管143的上插端1431插装于真空基体罩12内,其下罩端1432罩装于针尖部141外部安装台阶面上,具体如图5所示。[0043]显然,上述连接结构具有共性优点,一方面两个连接构件间的连接强度较好,同时表面均平顺过渡。[0044]基于本方案针头组件1作为基础耗材的特点,真空基体罩12上设置有抽真空管接口,用于建立针头组件1的独立真空绝热。该接口优选采用可形变金属管16,例如,无氧铜管。由此完成抽气后进行冷压焊,进而形成完整的密封空间,作为基础耗材的针头组件1的采用成本较低的真空绝热处理手段。[0045]进一步地,真空基体罩12内腔中设置有吸气剂17,用于吸收针头组件1的绝热真空层中的气体,从而让真空夹层的真空度能够长时间维持。作为优选,真空绝热外管143的管端1431延伸至真空基体罩12的内腔,吸气剂17设置在真空绝热外管143的旁侧,吸气剂17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实现,故本文不再赘述。[0046]如图3所示,该针尾组件2还包括用于与制冷剂源(图中未示出)连通的针尾接头,配置为第三双层嵌套管23,其外层真空管231与内层介质管232间外端部密封,确保两层管间的工作真空状态。同时,可在外端设置快插接头,以连通冷冻消融针主机,快速启动为患者治疗的过程。波纹管段配置为第四双层嵌套管24,其外层真空波纹管241连接在第二双层嵌套管22和第三双层嵌套管23的外层真空管23U241之间,其内层介质管242连接在所述第二双层嵌套管22和第三双层嵌套管23的内层介质管232、242之间。如此设置,各内层介质管连通形成制冷介质进流通路,各外层真空管连通形成真空绝热夹层。[0047]由于针尾组件2是近医护人员操作侧,为了进一步提升操作体验,进一步可以在第四双层嵌套管24的内层介质管242的外表面包覆有绝热材料层243。具有增强针尾组件2的绝热效果,以达到针尾组件2消毒后重复多次使用而绝热效果长时间保持的目的。[0048]另外,第四双层嵌套管的外层真空波纹管241与内层介质管242间设置有吸气剂244,可以吸收针尾组件2的绝热真空层中的气体,从而让真空夹层的真空度能够长时间维持。具体来说,吸收剂244可以采用均布的方式沿管壁长度方向放置,以达到夹层内真空压强梯度比较均匀的目的。[0049]该针尾组件2的抽真空接口设置在第三双层嵌套管23的外层真空管231上。具体可以通过真空塞25进行抽气,真空塞25可以为氟橡胶密封的形式,具体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实现,故本文不再赘述。当然,这里也可以为无氧铜管冷压焊的方式进行抽真空后的密封。[0050]需要说明的是,图中所示针头组件1呈9〇度折弯状,显然,该形状设计仅用于提高操作便利性,不失一般性,本实施方式的核实发明点不局限于图中所示形状。[0051]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针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可与针尾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针头组件包括介质流入端、介质回流端,及自所述介质流入端、针尖部至所述介质回流端的内部介质通路;所述介质流入端配置为第一双层嵌套管,其外层真空管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可拆卸连接结构,其内层介质管与外层真空管自所述第一可拆卸连接结构向外形成延伸段,且两者间端部密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头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真空基体罩;三通连接件,置于所述真空基体罩内;具有所述针尖部的针体,其回流内管连通于所述针尖部内腔与所述三通连接件的出液口,套装于所述回流内管外侧的真空绝热外管连接在所述针尖部与所述真空基体罩之间;进流芯管,插装于的所述三通连接件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与所述三通连接件的内壁形成回流通路;所述进流芯管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一双层嵌套管的内层介质管连通且与所述三通连接件密封,所述进流芯管的出口端延伸至所述针体的针尖部,并与所述针尖部内壁间形成回流通路;回流管,插装于所述真空基体罩内与所述三通连接件的回流口连通,并与所述真空基体罩间密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基体罩上设置有抽真空管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基体罩内腔中设置有吸气剂。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针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绝热外管的管端延伸至所述真空基体罩的内腔,所述吸气剂设置在所述真空绝热外管的旁侧。6.—种针尾组件,其特征在于,可与针头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针尾组件包括第二可拆卸连接结构,并配置有自所述第二可拆卸连接结构固定连接延伸形成的第二双层嵌套管,其连接端的外层真空管与内层介质管间密封。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针尾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与制冷剂源连通的针尾接头,配置为第三双层嵌套管,其外层真空管与内层介质管间外端部密封;波纹管段,配置为第四双层嵌套管,其外层真空波纹管连接在所述第二双层嵌套管和第三双层嵌套管的外层真空管之间,其内层介质管连接在所述第二双层嵌套管和第三双层嵌套管的内层介质管之间。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针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双层嵌套管的内层介质管的外表面包覆有绝热材料层。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针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双层嵌套管的外层真空波纹管与内层介质管间设置有吸气剂。10.如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针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双层嵌套管的外层真空管上设置有抽真空接口。11.一种分体连接冷冻消融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针头组件和如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针尾组件;所述第一可拆卸连接结构与第二可拆卸连接结构适配形成所述可拆卸连接,并配置为:所述第一双层嵌套管的延伸段插装于所述第二双层嵌套管的介质管中。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分体连接冷冻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拆卸连接结构与第二可拆卸连接结构中,两者或其中一者上设置有适配密封件。

百度查询: 海杰亚(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分体连接冷冻消融针及其针头组件和针尾组件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