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空调接水盘的排水增压罩_上海科泰运输制冷设备有限公司_201910555543.2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科泰运输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申请日:2019-06-25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公开(公告)号:CN110217251B

主分类号:B61D27/00

分类号:B61D27/00;F24F13/22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4.05.17#授权;2019.10.08#实质审查的生效;2019.09.10#公开

摘要:空调接水盘的排水增压罩,与空调接水盘的各排水孔对应设置,其包括:外罩体,所述外罩体局部侧壁的下部设置有第一过水孔,所述外罩体的上部设置有排气孔;设置于所述外罩体内的内罩体,所述内罩体的内腔与空调接水盘的排水孔连通,所述内罩体的外壁和所述外罩体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隔,所述内罩体局部侧壁的下部设置有第二过水孔,所述第一过水孔和所述第二过水孔之间形成弯折的水流通道;在所述外罩体的顶部和所述内罩体的顶部设置有位置对应的维护孔。本发明在接水盘各排水孔处设置排水增压罩,通过排水增压罩的相互嵌套的内、外罩体上设置的过水孔形成的弯折的水流通道,增加排水孔处的压力,使接水盘内的冷凝水顺畅排出,并可以减少飞水产生。

主权项:1.空调接水盘的排水增压罩,其特征在于:与空调接水盘的各排水孔对应设置,其包括:外罩体,所述外罩体局部侧壁的下部设置有第一过水孔,所述外罩体的上部设置有排气孔,所述外罩体的两侧设置有位置和所述排气孔位置相对应的挡水罩;设置于所述外罩体内的内罩体,所述内罩体的内腔与空调接水盘的排水孔连通,所述内罩体的外壁和所述外罩体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隔,所述内罩体局部侧壁的下部设置有第二过水孔,所述第一过水孔和所述第二过水孔之间形成弯折的水流通道;在所述外罩体的顶部和所述内罩体的顶部设置有位置对应的维护孔。

全文数据:空调接水盘的排水增压罩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接水盘的排水辅助部件。背景技术在轨道交通列车的空调机组中,蒸发腔是一个密闭的腔体,如图1所示,蒸发腔301内设置有风机302、接水盘303、蒸发器304等常规的部件,接水盘303位于蒸发器304的下方,用于盛接蒸发器301在冷热交换过程中不断产生的冷凝水,冷凝水汇集在接水盘303内。由于风机302的作用,蒸发腔301内部会形成一个负压环境,导致接水盘303内的冷凝水无法顺利排出。为了减小风机产生的负压对接水盘排水的影响,现有技术在接水盘303排水孔的上方设置挡水板305,用于减小排水孔处的负压以及阻挡排水孔飞水。但轨道交通列车的空调机组在长时间的运行中,蒸发器上会汇集大量的空气中的灰尘及污染物,这些灰尘和污染物随冷凝水流入接水盘内后,汇集在排水孔处,容易导致排水孔堵塞,影响排水孔正常排水。而现有设计通常是用一块挡水板对多个排水孔进行遮挡,当其中有排水孔堵塞时,需要将整个挡水板拆下才能进行检查维护,工序繁琐,降低了维护效率。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起到增压作用的、且便于运维人员对排水孔进行检查维护的空调接水盘的排水增压罩。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空调接水盘的排水增压罩,与空调接水盘的各排水孔对应设置,其包括:外罩体,所述外罩体局部侧壁的下部设置有第一过水孔,所述外罩体的上部设置有排气孔;设置于所述外罩体内的内罩体,所述内罩体的内腔与空调接水盘的排水孔连通,所述内罩体的外壁和所述外罩体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隔,所述内罩体局部侧壁的下部设置有第二过水孔,所述第一过水孔和所述第二过水孔之间形成弯折的水流通道;在所述外罩体的顶部和所述内罩体的顶部设置有位置对应的维护孔。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排水增压罩由内外两层罩体组成,在内、外罩体上分别设置有过水孔,过水孔之间形成弯折的流水通道,一方面流水通道可以增加接水盘排水孔处的压力,促使冷凝水可以顺畅排出,另一方面流水通道内的积水可以在排水增压罩内形成密封区域,水泡里的气体无法在该区域破裂而产生飞水,通过内、外罩体的多层防飞水结构设计,减少了飞水现象,应用于轨道交通列车空调机组时,可以避免飞水吹入车厢内,提高客车乘车环境的舒适性。而且排水增压罩与排水孔对应的独立设计,结构小巧,实现了产品的轻量化;排水增压罩顶部的维护孔方便维护人员进行检查维修,可以通过维护孔快速及时地发现并排除问题,省去了复杂的拆卸与装配的过程,节省了异常响应时间,提高了效率,具有维护性和可替换性强的特点。更具体的,所述内罩体和所述外罩体为方形的盒体,所述第一过水孔位于所述外罩体的一个侧板上或位于所述外罩体的一对相对的侧板上,所述第二过水孔位于内罩体的与所述第一过水孔所在侧板相垂直的侧板上。更具体的,所述外罩体为由前板、顶板和左、右侧板组成的盒体,所述第一过水孔设置于所述外罩体的前板的下部;所述内罩体为由前板、背板、顶板和左、右侧板组成的盒体,所述第二过水孔设置于所述内罩体的左、右侧板的下部;所述维护孔位于所述内罩体的顶板和所述外罩体的顶板上。将内、外罩体设计成盒体结构,可采用焊接、铆接、卡扣连接等多种方式组装在一起,便于生产,成本低。进一步的,所述内罩体的背板下部设置有第三过水孔,多个所述第三过水孔间隔排列,在所述背板下部形成锯齿状结构。在风的负压较弱区域设置过水孔,可以减少水泡的产生。更具体的,所述第一过水孔从外罩体的底部向上延伸,多个所述第一过水孔间隔排列,在所述外罩体的侧壁下部形成锯齿状结构;和或所述第二过水孔从内罩体的底部向上延伸,多个所述第二过水孔间隔排列,在所述内罩体的侧壁下部形成锯齿状结构。采用锯齿状结构的过水孔,方便加工,成本低。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水孔的高度小于接水盘内冷凝水可以向外排出时的水位临界高度,接水盘内冷凝水可以向外排出时的水位临界高度根据以下关系式确定:P1ρg+H1+V122g=P2ρg+H4+V222g,式中的P1为空调蒸发腔内部的压力,ρ为冷凝水的密度,H1为接水盘内冷凝水可以向外排出时的水位临界高度,V1为接水盘内水流速度,P2为空调蒸发腔外部的压力,H4为排水孔下方排水嘴的高度,V2为排水嘴处的水流速度。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过水孔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过水孔的高度,和或所述第三过水孔的高度等于所述第一过水孔的高度。通过将第一过水孔的高度设置在特定的范围内,使排水增压罩内部形成的水流通道为暗流,减少水泡的产生,同时形成的排气通道可以利用风机产生的负压对水泡进行引导破裂,解决了飞水的问题。优选的,所述排气孔设置于所述外罩体的左、右侧板上、位于外罩体的后侧;所述外罩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排气孔对应的挡水罩,所述挡水罩为底部敞开的半包围的盒体结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挡水罩的侧壁上设置有一缺口,所述缺口位于接水盘内冷凝水可以向外排出时的水位临界高度之上,所述挡水罩的底部低于接水盘内冷凝水可以向外排出时的水位临界高度。通过在排水增压罩的排气口处设置挡水罩,能将因水泡破裂产生的飞水挡回接水盘内,解决了现有接水盘的排水孔在排水的过程中由于风机负压的作用,空气倒吸让冷凝水在排水口处产生的水泡破裂而产生飞水,或者在钣金等结构件因变形产生缝隙处因风机的压力水泡破裂而产生飞水,飞水随着负压经由送风道向外吹出,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优选的,所述维护孔处设置有密封塞。在维护孔处设置密封塞,可以防止水泡从维护孔处流出,避免产生飞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空调机组中蒸发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背面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剖视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安装在接水盘上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图8为接水盘内外压力及水深、流速的关系示意图;图9为密封塞的剖视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附图会不依一般比例做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清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参照图2、图3、图4、图5及图6,排水增压罩包括外罩体1和设置于外罩体1内的内罩体2,本实施例的外罩体1和内罩体2均为底部敞开的盒体结构,内罩体2通过铆接的方式与外罩体1相连。在外罩体1的顶板和内罩体2的顶板上加工有位置对应的维护孔a,两个维护孔a对齐,通过维护孔a可观察到排水增压罩内部的情况。排水增压罩设置在接水盘10的排水孔10a处图6、位于排水孔10a的上方,每个排水孔10a处均设置一个排水增压罩,内罩体2的内腔与排水孔10a连通。在排水孔1a的下方设置有排水嘴11,排水嘴11与排水孔10a连通,接水盘10内的冷凝水依次经排水孔10a和排水嘴11向外排出。优选的,排水嘴11的内腔的截面形状为V形。外罩体1上设置有连接板3,连接板3用于安装固定排水增压罩。本实施例在连接板3上加工有供螺钉穿过的通孔,外罩体1经连接板3通过螺钉12连接板3位于外罩体1的顶部,与外罩体1的顶板连为一体。优选的,连接板3可相对外罩体1的顶板倾斜45度安装,目的是可以方便观察排水增压罩的安装位置以及方便使用工具安装拆卸。本实施例中外罩体1与接水盘10的一侧壁相邻设置,外罩体1背部敞开,但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外罩体1也可以设置背板。外罩体1前板的下部加工有若干间隔排列的第一过水孔1a,第一过水孔1a从外罩体1前板的底端向上延伸,多个第一过水孔1a排列在一起,在外罩体1的前板下部形成锯齿状结构,接水盘10内的冷凝水可经第一过水孔1a流到外罩体1内。进一步的,在外罩体1的上部设置有排气孔1b,本实施例的排气孔1b设置于外罩体1的两个侧板上,位于侧板顶部的后侧。同时在外罩体1上设置有位置与排气孔1b位置相对应的挡水罩4。本实施例的挡水罩4为底部敞开的半包围结构,挡水罩4用于遮挡在排气孔1b处破裂的水泡产生的水花,同时还可以抵挡因接水盘变形而产生的水泡。挡水罩4设置于外罩体1的两侧时,还具有抵挡风机在外罩体侧边产生负压的功能。进一步的,在挡水罩4任意一个壁板的底部可以开设缺口4a,本实施例的缺口4a设置于挡水罩4侧壁板的底部,使得挡水罩4的侧壁板的底部与前板、后板的底部之间存在一个高度差,使得缺口4a位于接水盘内冷凝水可以向外排出时的水位临界高度之上,通过缺口4a可以对挡水罩内的气体流向起引导作用。内罩体2设置于外罩体1内,内罩体2的左、右侧板的下部加工有若干间隔排列的第二过水孔2a,第二过水孔2a从内罩体2侧板的底端向上延伸,多个第二过水孔2a排列在一起,在内罩体2的侧板上形成锯齿状结构。内罩体2的外壁与外罩体1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隔,从而在两者的过水孔之间形成水流通道图7。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第二过水孔2a的高度H3第二过水孔顶部与排水增压罩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过水孔1a的高度H2第一过水孔顶部与排水增压罩底部之间的距离。更进一步的,在内罩体2背板的底部加工有若干间隔排列的第三过水孔2b,第三过水孔2b从内罩体2背板的底端向上延伸,多个第三水孔2b排列在一起,在内罩体2的背板上形成锯齿状结构。第三过水孔2b的高度可与第一过水孔1a的高度相同。结合图7所示,外罩体1的前板底部设置有第一过水孔1a,后侧开放无背板,内罩体2的侧板和背板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二过水孔2a和第三过水孔2b,接水盘10内的冷凝水从第一过水孔1a流入外罩体1内后,会沿着外罩体1和内罩体2之间形成的水流通道经第二过水孔2a第三过水孔2b流入内罩体2内,然后从排水孔10a向外排出。通过第一过水孔、第二过水孔第三过水孔,在内、外罩体之间形成弯折迂回的水流通道,可以减小排水孔10a处的负压,使冷凝水可以顺畅地从排水孔10a向外排,另一方面可以在水流通道内积水形成密封区域;而且内罩体2的背板底部设置了第三过水孔2b,背板上的第三过水孔2b位于风的负压较弱的区域,可以进一步减少水泡的产生。内罩体可以使水泡在排水增压罩内部破裂,减少外部飞水的产生。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当排水增压罩内蓄起一定高度的冷凝水后,为了使冷凝水在排水增压罩内部可沿内、外罩体之间形成的水流通道流动,使水流形成暗流,整个通道没有气体流动的空间,从而避免飞水现象,第一过水孔1a的高度H2可根据排水量和蒸发腔内、外压力的关系确定。参照图8,图8中的H1表示接水盘内冷凝水可以向外排时的水位临界高度,H4为排水嘴的高度本实施例H4=d2,d为排水嘴的直径,蒸发腔内部和外部压力满足以下关系式:P1ρg+H1+V122g=P2ρg+H4+V222g,式中的P1为蒸发腔内部的压力,P2为蒸发腔外部的压力P2=1atm,V1为接水盘内水流速度,V2为排水嘴的水流速度,ρ为冷凝水的密度,g为重力单位,V22=2ΔPρ+2g×ΔH,ΔP为蒸发腔的内外压差,ΔH为H1和H4的差值。由于蒸发腔内为负压,V1的临界值为0,通过以上关系式可以确定当接水盘内水位达到多少深度后冷凝水可以从排水孔排水嘴排出,即可通过以上关系式确定H1,第一过水孔1a的高度H2要小于H1,才能使得冷凝水可沿排水增压罩内部和水平面下形成的如图7中虚线所示的水流通道的流动。同时,第二过水孔2a的高度H3高于第一过水孔1a的高度H2,第一过水孔1a一直处于水平面的下方,气体水泡可以从第二过水孔2a的上部间隙处进入内、外罩体间形成的空间内并从外罩体1的排气孔1b向外排,或者在第二过水孔2a处破裂。当蒸发器产生冷凝水后,挡水罩4上的缺口4a位于水平面上方,其它壁板位于水中,挡水罩4只有缺口4a可以形成排气出口,压力会通过缺口4a产生吸力,使从外罩体1的排气孔1b排出的水泡向挡水罩4的缺口4a处移动,即当排水增压罩内部产生水泡之后,水泡在气体通道的负压作用下,经过第二排水孔2a高出水平面的部分的间隙汇集到排气孔1b处,并在缺口4a产生的负压引流作用下流回接水盘内,如果水泡在排气孔1b处破裂产生飞溅,飞溅的水花会被挡水罩4挡回接水盘内,从而避免飞水。此外,为了避免水泡从内、外罩体的维护孔处飞出,可在维护孔处设置密封塞5。图9为本实施例密封塞的剖视图,密封塞5优选采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如橡胶塞等。在密封塞5的上部设置有供螺丝刀等工具穿过的工具孔5a,下部为密封部5b。密封部5b和密封塞5之间具有一个卡槽5c,卡槽的厚度小于维护孔的钣金厚度,从而可以实现良好的卡合,保证密封效果。为了便于安装,密封部5b为中空的结构,方便挤压变形。正常使用时,密封塞5安装在维护孔处,水泡无法从维护孔处飞出,当出现排水不畅等异常情况时,可将各排水增压罩上的密封塞5拔出,从维护孔处进行检查,观察排水增压罩内的排水孔是否堵塞,如果是轻微的堵塞,可将螺丝刀、铁丝等工具直接从维护孔处插入,对接水盘的排水孔进行疏通,若发生严重堵塞时,可将排水增压罩拆下,作进一步的处理。当然,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依据本发明的构思得到许多不同的具体方案,例如,为了保证接水盘的密封性,避免在接水盘的底板上开孔,前述实施例中排水增压罩是与接水盘的侧壁相固定,因此排水增压罩是靠近接水盘的侧壁设置,外罩体的第一过水孔设置在与该接水盘侧壁相对的壁板前板上,当排水增压罩的位置改变时,例如排水孔位于接水盘底板较为中间的位置时,排水增压罩的各壁板实际上无前后之分,只要设置于外罩体的一个侧壁板或一对相对的侧壁板上即可,对于采用方形盒体结构的外罩体和内罩体来说,第二过水孔所在的壁板与第一过水孔所在的壁板相垂直,当外罩体和内罩体为半球形、圆台形、圆柱形等侧壁为弧面的结构时,第一过水孔所在平面和第二过水孔所在平面也不一定严格要求垂直,只要能使第一过水孔和第二过水孔之间形成弯折的水流通道即可;此外过水孔可以采用矩形或正方形的形状外,也可以是梯形或三角形、半圆形等形状,通过连续排列形成锯齿状结构即可;诸如此等改变以及等效变换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述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空调接水盘的排水增压罩,其特征在于:与空调接水盘的各排水孔对应设置,其包括:外罩体,所述外罩体局部侧壁的下部设置有第一过水孔,所述外罩体的上部设置有排气孔;设置于所述外罩体内的内罩体,所述内罩体的内腔与空调接水盘的排水孔连通,所述内罩体的外壁和所述外罩体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隔,所述内罩体局部侧壁的下部设置有第二过水孔,所述第一过水孔和所述第二过水孔之间形成弯折的水流通道;在所述外罩体的顶部和所述内罩体的顶部设置有位置对应的维护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接水盘的排水增压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罩体和所述外罩体为方形的盒体,所述第一过水孔位于所述外罩体的一个侧板上或位于所述外罩体的一对相对的侧板上,所述第二过水孔位于内罩体的与所述第一过水孔所在侧板相垂直的侧板上。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接水盘的排水增压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体为由前板、顶板和左、右侧板组成的盒体,所述第一过水孔设置于所述外罩体的前板的下部;所述内罩体为由前板、背板、顶板和左、右侧板组成的盒体,所述第二过水孔设置于所述内罩体的左、右侧板的下部;所述维护孔位于所述内罩体的顶板和所述外罩体的顶板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接水盘的排水增压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罩体的背板下部设置有第三过水孔,所述第三过水孔从背板底部向上延伸,多个所述第三过水孔间隔排列,在所述背板下部形成锯齿状结构。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接水盘的排水增压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水孔从外罩体的底部向上延伸,多个所述第一过水孔间隔排列,在所述外罩体的侧壁下部形成锯齿状结构;和或所述第二过水孔从内罩体的底部向上延伸,多个所述第二过水孔间隔排列,在所述内罩体的侧壁下部形成锯齿状结构。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接水盘的排水增压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水孔的高度小于接水盘内冷凝水可以向外排出时的水位临界高度,接水盘内冷凝水可以向外排出时的水位临界高度根据以下关系式确定:P1ρg+H1+V122g=P2ρg+H4+V222g,式中的P1为空调蒸发腔内部的压力,ρ为冷凝水的密度,H1为接水盘内冷凝水可以向外排出时的水位临界高度,V1为接水盘内水流速度,P2为空调蒸发腔外部的压力,H4为排水孔下方排水嘴的高度,V2为排水嘴处的水流速度。7.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空调接水盘的排水增压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水孔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过水孔的高度,和或所述第三过水孔的高度等于所述第一过水孔的高度。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接水盘的排水增压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设置于所述外罩体的左、右侧板上、位于外罩体的后侧;所述外罩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排气孔对应的挡水罩,所述挡水罩为底部敞开的半包围的盒体结构。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接水盘的排水增压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罩的侧壁上设置有一缺口,所述缺口位于接水盘内冷凝水可以向外排出时的水位临界高度之上,所述挡水罩的底部低于接水盘内冷凝水可以向外排出时的水位临界高度。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接水盘的排水增压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维护孔处设置有密封塞。

百度查询: 上海科泰运输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接水盘的排水增压罩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

相关技术
相关技术
相关技术
相关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