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实用新型】一种千瓦量级单模掺镱光纤振荡器_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_202321517733.3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申请日:2023-06-14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公开(公告)号:CN220985115U

主分类号:H01S3/067

分类号:H01S3/067;H01S3/08045;H01S3/094;H01S3/10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4.05.17#授权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千瓦量级单模掺镱光纤振荡器,目的是解决现有振荡器在功率提升方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由增益模块、泵浦模块、2个包层光滤除器、高反光纤光栅、低反光纤光栅和输出耦合端组成。增益模块由泵浦耦合模块和双包层掺镱光纤组成,泵浦耦合模块采用双向、前向或后向泵浦结构;泵浦模块与增益模块的泵浦光输入端相连;第一包层光滤除器和第二包层光滤除器输入端分别与增益模块信号光输出端相连;第一包层光滤除器输出端与高反光纤光栅输入端相连;第二包层光滤除器输出端与低反光纤光栅输入端相连,输出耦合端输入端与低反光纤光栅输出端相连。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千瓦量级单模掺镱光纤振荡器,实现了非线性效应的有效抑制。

主权项:1.一种千瓦量级单模掺镱光纤振荡器,其特征在于千瓦量级单模掺镱光纤振荡器由增益模块10、泵浦模块20、第一包层光滤除器31、第二包层光滤除器32、高反光纤光栅41、低反光纤光栅42和输出耦合端50组成;泵浦模块20与增益模块10的泵浦光输入端相连;第一包层光滤除器31和第二包层光滤除器32的输入端分别与增益模块10的信号光输出端相连;第一包层光滤除器31的输出端与高反光纤光栅41的输入端相连;第二包层光滤除器32的输出端与低反光纤光栅42的输入端相连;输出耦合端50的输入端与低反光纤光栅42的输出端相连;不同器件之间通过光纤熔接实现连接;增益模块10由泵浦耦合模块11和双包层掺镱光纤12组成;泵浦耦合模块11将泵浦光耦合到双包层掺镱光纤12中,并对双包层掺镱光纤12中的镱离子进行泵浦,产生与高反光纤光栅41中心波段相同的光场;所述泵浦耦合模块11采用双向泵浦结构,泵浦耦合模块11由第一信号泵浦合束器111和第二信号泵浦合束器112组成;第一信号泵浦合束器111和第二信号泵浦合束器112均包含多个泵浦光输入端、1个信号光输入端和1个输出端;第一信号泵浦合束器111的信号光输入端和第二信号泵浦合束器112的信号光输入端即为增益模块10的2个信号光输出端;第一信号泵浦合束器111的输出端和第二信号泵浦合束器112的输出端与双包层掺镱光纤12的两端分别相连;第一信号泵浦合束器111的输出端、第二信号泵浦合束器112的输出端和双包层掺镱光纤12的纤芯包层几何尺寸相同;第一信号泵浦合束器111的N个泵浦光输入端和第二信号泵浦合束器112的M个泵浦光输入端即为增益模块10的泵浦光输入端;N为第一信号泵浦合束器111的泵浦光输入端个数,N≥1,N个泵浦光输入端的编号为11131-1113N,M为第二信号泵浦合束器112的泵浦光输入端个数,M≥1,M个泵浦光输入端编号为11231-1123M;泵浦模块20由第一泵浦模块21和第二泵浦模块22组成;第一泵浦模块21和第二泵浦模块22均包含多个泵浦子模块;其中,第一泵浦模块21的泵浦子模块数量1≤N1≤N,第二泵浦模块22的泵浦子模块的数量1≤M1≤M;所述泵浦子模块选用980nm波段光纤激光器,980nm波段光纤激光器的中心波长不大于980nm,1030nm波段放大自发辐射抑制大于30dB;此时,980nm波段光纤激光器的输出端光纤即为泵浦子模块的输出光纤;构成第一泵浦模块21的所有泵浦子模块的输出光纤即为第一泵浦模块21的输出光纤,且与第一信号泵浦合束器111的N1个泵浦光输入端相连;构成第二泵浦模块22的所有泵浦子模块的输出光纤即为第二泵浦模块22的输出光纤,且与第二信号泵浦合束器112的M1个泵浦光输入端相连;第一包层光滤除器31和第二包层光滤除器32用于滤除残余泵浦光;高反光纤光栅41的中心波长位于1060-1100nm之间,且在中心波长的反射率≥99%;高反光纤光栅41的输出端光纤抑制光纤端面对于光场的反射;低反光纤光栅42的中心波长与高反光纤光栅41的中心波长近似相等,且在中心波长的反射率为5%~15%;输出耦合端50的输入端光纤与低反光纤光栅42的输出端光纤的纤芯包层几何尺寸相等。

全文数据:

权利要求:

百度查询: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千瓦量级单模掺镱光纤振荡器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