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沉降机构及双轴向衬纬经编机_常州市赛嘉机械有限公司_201910100791.8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赛嘉机械有限公司

申请日:2019-01-31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公开(公告)号:CN109576893B

主分类号:D04B27/08

分类号:D04B27/08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4.05.14#授权;2019.04.30#实质审查的生效;2019.04.05#公开

摘要:本申请涉及一种沉降机构及双轴向衬纬经编机,属于经编机技术领域。沉降机构,应用于双轴向衬纬经编机,偏心轮跟随主轴转动,能够带动偏心套相对于主轴转动以带动第一连杆相对于第一摆轴摆动,第一连杆摆动能够带动第二连杆移动,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配合带动调节连杆移动,从而实现沉降摆臂沉降。沉降机构及双轴向衬纬经编机,通过连杆组实现偏心轮与沉降摆臂之间的动力传递,连接灵活,提高了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主权项:1.一种沉降机构,应用于双轴向衬纬经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偏心轮、偏心套、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调节连杆及沉降摆臂;所述偏心轮安装于主轴,所述偏心套套设于所述偏心轮的外部并与所述偏心轮转动的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用于套设于第一摆轴的外部并与所述第一摆轴转动的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偏心套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铰接,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摆轴的长度方向的投影面上,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偏心套的铰接点的投影、所述第一摆轴的中心及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的铰接点的投影不共线;所述第二连杆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三连杆、所述调节连杆通过第一销轴活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用于与机架转动的连接,所述调节连杆的远离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沉降摆臂铰接,所述沉降摆臂用于安装于第二摆轴;所述偏心轮跟随所述主轴转动,能够带动所述偏心套相对于所述主轴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连杆相对于所述第一摆轴摆动,所述第一连杆摆动能够带动所述第二连杆移动,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三连杆配合带动所述调节连杆移动,从而实现所述沉降摆臂沉降;所述第一连杆包括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连接并形成摆动夹角,所述第一臂开设有供所述偏心套转动的第二开口槽,所述第二臂开设有供所述第二连杆转动的第三开口槽,所述偏心套的一端容置于所述第二开口槽内,所述第二连杆容置于所述第三开口槽内,所述第一臂的开口端与所述偏心套通过第三销轴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臂的封闭端与所述第二臂的封闭端连接,所述第二臂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二连杆通过第四销轴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的连接处开设有供所述第一摆轴穿设的第二轴孔;所述摆动夹角的度数为160-165°;所述第三连杆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调节连杆位于两个所述第三连杆之间,所述第三连杆的远离所述调节连杆的一端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用于与机架转动的连接;所述第三连杆开设有两个调节孔,所述两个调节孔沿所述第三连杆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销轴与所述两个调节孔中一者配合连接。

全文数据:沉降机构及双轴向衬纬经编机技术领域本申请涉及经编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沉降机构及双轴向衬纬经编机。背景技术市场上现有的双轴向衬纬经编机传动方式只有共凸轮和曲轴传动两种,尤其是高速运转的时候第一个共轭凸轮转速达不到,曲轴偏心度不能扩张,另一方面加工不能精确和有坏点。凸轮与沉降连杆直接连接,当凸轮与沉降连杆面对死点时容易造成卡滞,导致不能经行成圈结构,吃针不准。发明内容本申请提供一种沉降机构及双轴向衬纬经编机,通过连杆组实现偏心轮与沉降摆臂之间的动力传递,连接灵活,提高了零部件的使用寿命,使上述问题得到改善。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沉降机构,应用于双轴向衬纬经编机,包括偏心轮、偏心套、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调节连杆及沉降摆臂。偏心轮用于安装于主轴,偏心套套设于偏心轮的外部并与偏心轮可转动的连接;第一连杆用于套设于第一摆轴的外部并与第一摆轴可转动的连接,第一连杆的一端与偏心套铰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铰接,沿垂直于第一摆轴的长度方向的投影面上,第一连杆与偏心套的铰接点的投影、第一摆轴的中心及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铰接点的投影不共线;第二连杆的远离第一连杆的一端、第三连杆、调节连杆通过第一销轴活动连接,第三连杆用于与机架可转动的连接,调节连杆的远离第三连杆的一端与沉降摆臂铰接,沉降摆臂用于安装于第二摆轴;偏心轮跟随主轴转动,能够带动偏心套相对于主轴转动以带动第一连杆相对于第一摆轴摆动,第一连杆摆动能够带动第二连杆移动,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配合带动调节连杆移动,从而实现沉降摆臂沉降。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沉降机构,通过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及调节连杆组成的连杆组,实现偏心轮与沉降摆臂的动力传递,调节连杆的运动灵活,适用于不同的沉降需求,提高了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沉降机构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沉降摆臂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位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之间,第二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连接,第一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之间具有偏移夹角,第一连接部的远离第二连接部的一端开设有供第二摆轴穿设的第一轴孔,第三连接部的远离第二连接部的一端用于与沉降针床连接,第二连接部开设有间隔分布的至少两个连接孔,调节连杆与至少两个连接孔中的一个连接孔配合,调节连杆与第二连接部通过穿设于连接孔的第二销轴活动连接。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至少两个连接孔,实现调节连杆与沉降摆臂的不同位置连接,实现沉降摆臂的沉降范围的调整,使得沉降摆臂移动灵活,适用于不同的沉降需求。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的远离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的一侧开设有供调节连杆转动的第一开口槽,调节连杆的远离偏心轮的一端伸入第一开口槽内,连接孔开设于第二连接部的侧壁并与第一开口槽连通。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口槽的设置,使得调节连杆位于第一开口槽内,提高了调节连杆与第二连接部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连接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接孔分别位于第二连接部的两端,其中一个连接孔位于第一连接部的长度延伸方向上,另一个连接孔位于第三连接部的长度延伸方向上。两个连接孔分别位于第二连接部的两端,能够实现不同长度的调节连杆的连接,以保证沉降摆臂的沉降需求。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第一连杆包括第一臂和第二臂,第一臂与第二臂连接并形成摆动夹角,第一臂开设有供偏心套转动的第二开口槽,第二臂开设有供第二连杆转动的第三开口槽,第一臂的开口端与偏心套通过第三销轴活动连接,第一臂的封闭端与第二臂的封闭端连接,第二臂的开口端与第二连杆通过第四销轴活动连接,第一臂与第二臂的连接处开设有供第一摆轴穿设的第二轴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杆相对于第一摆轴摆动,从而将偏心套的动力传递至调节连杆,通过第一臂与第二臂之间的摆动夹角限定了偏心套的移动范围,从而使得调节连杆的范围得到限定,便于保证沉降摆臂的沉降范围。开口槽的设置,使得第一连杆与偏心套及第二连杆的连接稳定。可选地,摆动夹角的度数为160-165°。摆动夹角的范围决定了调节连杆的移动范围,从而确定了沉降摆臂的沉降范围;当选取摆动夹角为160-165°时,能够更加快速完成沉降摆臂的沉降操作。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偏心套包括偏心套本体和连接臂,偏心套本体套设于偏心轮的外部,连接臂的一端与偏心套本体连接,连接臂的另一端开设有供第二销轴穿设的第二轴孔,第二销轴穿设于第二轴孔内,连接臂与第二销轴可拆卸的连接。偏心套与第二销轴可拆卸的连接,便于实现第二销轴的定位与固定,在转动过程中,保证偏心套与第一连杆的连接稳定性。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第三连杆开设有两个调节孔,两个调节孔沿第三连杆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第一销轴可选择的与两个调节孔中的一个调节孔配合。两个调节孔的设置,能够适用于不同长度的调节连杆,以及改变沉降摆臂的沉降范围,提高了连接灵活性。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连杆的数量为两个,第二连杆和调节连杆位于两个第三连杆之间,第三连杆的远离调节连杆的一端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用于与机架可转动的连接。第二连杆和调节连杆位于两个第三连杆之间,在保证铰接的同时,增加了第三连杆与第二连杆和调节连杆的连接稳定性。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双轴向衬纬经编机,包括机架、主轴、第一摆轴、第二摆轴及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沉降机构,主轴、第一摆轴及第二摆轴分别与机架可转动的连接,偏心轮安装于主轴上,第一连杆套设于第一摆轴的外部,沉降臂安装于第二摆轴上,主轴转动能够带动沉降摆臂相对于机架摆动,以完成沉降摆臂的沉降。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双轴向衬纬经编机,采用沉降机构,连接灵活,适用于不同的沉降工艺需求。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沉降机构的第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沉降机构的第二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沉降机构的第三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沉降机构的第四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沉降机构;1-偏心轮;2-偏心套;21-偏心套本体;22-连接臂;3-第一连杆;31-第一臂;311-第二开口槽;32-第二臂;321-第三开口槽;33-摆动夹角;34-第二轴孔;4-第二连杆;5-第三连杆;51-固定端;52-自由端;53-转动轴;54-调节孔;6-调节连杆;61-撑杆;62-连接管;63-拉杆;7-沉降摆臂;71-第一连接部;711-第一轴孔;72-第二连接部;721-连接孔;722-第一开口槽;73-第三连接部;74-偏移夹角;81-主轴;82-第一摆轴;83-第二摆轴;91-第一销轴;92-第二销轴;93-第三销轴;94-第四销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参考图描述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沉降机构100。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沉降机构100,应用于双轴向衬纬经编机,包括:偏心轮1、偏心套2、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第三连杆5、调节连杆6及沉降摆臂7。具体而言,偏心轮1用于安装于主轴81,偏心套2与偏心轮1配套使用。第一连杆3用于套设于第一摆轴82的外部,并与第一摆轴82可转动的连接,第一连杆3的一端与偏心套2铰接,第一连杆3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4铰接,相当于,第一连杆3为摆动连杆,第一连杆3能够相对于第一摆轴82摆动,从而实现动力从偏心套2传递至第二连杆4。如图2所示,沿垂直于第一摆轴82的长度方向的投影面上,第一连杆3与偏心套2的铰接点的投影、第一摆轴82的中心及第一连杆3与第二连杆4的铰接点的投影不共线,在偏心套2带动第一连杆3相对于第一摆轴82摆动时,第二连杆4的移动更灵活。第三连杆5包括固定端51和自由端52,固定端51用于与机架可转动的连接,便于实现定位;自由端52与第二连杆4及调节连杆6通过第一销轴91活动连接;自由端52与调节连杆6能够在第二连杆4的作用下,以固定端51为转动中心,相对于机架摆动。调节连杆6与沉降摆臂7铰接,调节连杆6的移动能够带动沉降摆臂7实现沉降。沉降摆臂7用于安装于第二摆轴83,沉降摆臂7能够带动第二摆轴83相对于机架摆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沉降机构100,当偏心轮1跟随主轴81转动时,偏心套2将主轴81的动力传递至第一连杆3,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第三连杆5及调节连杆6组成连杆组,在第一连杆3和第三连杆5相对于机架的摆动作用下,将偏心套2的动力传递至沉降摆臂7,以实现沉降操作。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所示,沉降摆臂7包括第一连接部71、第二连接部72和第三连接部73,第二连接部72位于第一连接部71和第三连接部73之间,第二连接部7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部71和第三连接部73连接。第一连接部71与第三连接部73之间具有偏移夹角74,相当于第一连接部71相对于第三连接部73倾斜设置,第一连接部71和第三连接部73的沿长度方向延伸交汇于第二连接部72。第一连接部71的远离第二连接部72的一端开设有供第二摆轴83穿设的第一轴孔711,第二摆轴83穿设于第一轴孔711内,并且第一连接部71与第二摆轴83可拆卸的连接,便于实现第一连接部71与第二摆轴83的安装于定位。第三连接部73的远离第二连接部72的一端用于与沉降针床连接,当调节连杆6带动沉降摆臂7相对于机架摆动时,第三连接部73能够带动沉降针床完成沉降操作。第二连接部72开设有间隔分布的至少两个连接孔721,调节连杆6与至少两个连接孔721中的一个连接孔721配合,调节连杆6与第二连接部72通过穿设于连接孔721的第二销轴92活动连接。连接孔721的设置,便于实现调节连杆6及第二连接部72的连接定位;至少两个连接孔721,能够实现调节连杆6与第二连接部72的不同位置的连接,便于实现沉降摆臂7的不同摆动范围,适用于不同的沉降工艺需求。偏移夹角74越小,第一连接部71的端部与第三连接部73的端部之间的距离越近,反之,偏移夹角74越大,第一连接部71的端部与第三连接部73的端部之间的距离越远,偏移夹角74的角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取。为了保证第一连接部71、第三连接部73与第二连接部72的连接强度,第一连接部71与第二连接部72之间、第三连接部73与第二连接部72之间平滑过渡,相当于第二连接部72的靠近第一连接部71和第三连接部73的内表面为弧形面。同时,第二连接部72的结构形式,还可以合理利用空间,便于沉降针床的安装。可选地,第一连接部71、第二连接部72及第三连接部73一体成型,保证第一连接部71、第二连接部72及第三连接部73的整体强度。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第二连接部72的远离第一连接部71和第三连接部73的一侧开设有供调节连杆6转动的第一开口槽722,调节连杆6的远离偏心轮1的一端伸入第一开口槽722内,连接孔721开设于第二连接部72的侧壁并与第一开口槽722连通。第一开口处的设置,便于容置调节连杆6,提高了调节连杆6与第二连接部72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同时,还可以合理利用安装空间,便于实现调节连杆6的转动。第一开口槽722的槽深可以根据调节连杆6与第二连接部72的连接位置限定,只要保证调节连杆6在第一开口槽722内转动时与第二连接部72不发生干涉即可。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连接孔7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接孔721分别位于第二连接部72的两端,其中一个连接孔721位于第一连接部71的长度延伸方向上,另一个连接孔721位于第三连接部73的长度延伸方向上。在第二连接部7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连接孔721,当调节连杆6与这两个连接孔721配合时,调节连杆6处于两个极限位置,在不同的极限位置时,第三连接部73的远离第二连接部72的端部能够处于不同的高度,从而限定沉降摆臂7的沉降范围,适用于沉降摆臂7的不同的沉降需求。另外,对于不同长度的调节连杆6,两个连接孔721能够实现不同调节连杆6的对于沉降摆臂7的不同沉降需求。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第一连杆3包括第一臂31和第二臂32,第一臂31与第二臂32连接并形成摆动夹角33。如图4所示,第一臂31开设有供偏心套2转动的第二开口槽311,第二臂32开设有供第二连杆4转动的第三开口槽321,第一臂31的开口端与偏心套2通过第三销轴93活动连接,第一臂31的封闭端与第二臂32的封闭端连接,第二臂32的开口端与第二连杆4通过第四销轴94活动连接,第一臂31与第二臂32的连接处开设有供第一摆轴82穿设的第二轴孔34。相当于,第一连杆3为摆动连杆,第一摆轴82穿设于第二轴孔34内,第一连杆3能够相对于第一摆轴82摆动,从而将偏心套2的动力传递至第二连杆4;第二开口槽311和第三开口槽321的设置,偏心套2和第二连杆4分别容置于第二开口槽311和第三开口槽321内,提高了第一连杆3与偏心套2及第二连杆4的连接稳定性。当主轴81转动时,偏心套2将动力通过第三销轴93传递至第一臂31,第一臂31将动力传递至第二臂32,第二臂32通过第四销轴94将动力传递至第二连杆4。由于沿垂直于第一摆轴82的长度方向的投影面上,第一连杆3与偏心套2的铰接点的投影、第一摆轴82的中心及第一连杆3与第二连杆4的铰接点的投影不共线,即偏心套2与第一臂31的铰接点、第二轴孔34的中心及第二臂32与第二连杆4的铰接点,三点不共线,摆动夹角33不为180°或者0°。摆动夹角33的角度限定了偏心套2的移动范围,从而限定了第二连杆4的移动范围,配合第三连杆5,限定调节连杆6的移动范围,以确定沉降摆臂7的沉降范围。可选地,摆动夹角33的角度为160-165°。当选取160-165°时,调节连杆6的移动更灵活,能够更加快速完成沉降摆臂7的沉降操作,沉降摆臂7的摆动范围适用于不同的沉降工艺需求。需要指出的是,调节连杆6为可伸缩结构,能够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改变调节连杆6的长度。调节连杆6包括依次连接的撑杆61、连接管62及拉杆63,撑杆61的远离连接管62的一端与沉降摆臂7连接,拉杆63的远离连接管62的一端与第二连杆4和第三连杆5连接;连接管62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撑杆61的与连接管62连接的端部设置有外螺纹,拉杆63的与连接管62连接的端部设置有外螺纹,撑杆61及拉杆63分别伸入连接管62的两端,并与连接管62螺纹连接。根据使用需求,调节撑杆61或拉杆63伸入连接管62内的长度,从而改变调节连杆6的长度。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偏心套2包括偏心套本体21和连接臂22,偏心套本体21套设于偏心轮1的外部,连接臂22的一端与偏心套本体21连接,连接臂22的另一端开设有供第二销轴92穿设的第二轴孔34,第二销轴92穿设于第二轴孔34内,连接臂22与第二销轴92可拆卸的连接。如图所示,连接臂22的远离偏心套本体21的一端伸入第二开口槽311内,第一臂31的两侧壁对连接臂22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连接臂22沿第二销轴92的轴向移动。连接臂22与第二销轴92可拆卸的连接,便于实现第二销轴92的定位与固定,在转动过程中,保证偏心套2与第一连杆3的连接稳定性。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三连杆5的数量为两个,第二连杆4和调节连杆6位于两个第三连杆5之间,第一销轴91贯穿第二连杆4、调节连杆6及两个第三连杆5。第三连杆5的远离调节连杆6的一端设置有转动轴53,转动轴53位于第三连杆5的远离另一个第三连杆5的一侧,转动轴53用于与机架可转动的连接,转动轴53的轴向与第一销轴91的轴向平行。调节连杆6和第二连杆4均位于两个第三连杆5之间,保证调节连杆6和第二连杆4与第三连杆5的连接稳定性,限制调节连杆6和第二连杆4沿转动轴53的轴向移动。为了保证两个第三连杆5的连接稳定性,在第一销轴91的两个端部位于第三连杆5的设置转动轴53的一侧设置有限位组件图中未标出,防止第一销轴91与第三连杆5脱离。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调节连杆6的定位,第二连杆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连杆4分别位于调节连杆6的两侧,并且两个第二连杆4均位于第三开口槽321内。第四销轴94贯穿第二臂32和两个第二连杆4,第二连杆4与第四销轴94可拆卸的连接,第二连杆4与第一销轴91可拆卸的连接,以使两个第二连杆4分别与第一销轴91和第四销轴94固定,从而限制调节连杆6的位置,防止调节连杆6沿第一销轴91的轴向移动。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第三连杆5开设有两个调节孔54,两个调节孔54沿第三连杆5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第一销轴91可选择的与两个调节孔54中的一个调节孔54配合。如图所示,沿第三连杆5的长度方向,两个调节孔54及转动轴53在同一直线上。两个调节孔54的设置,能够适用于不同长度的调节连杆6,以及改变沉降摆臂7的沉降范围,提高了连接灵活性,适用于不同的沉降工艺需求。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沉降机构100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转动主轴81时,偏心轮1跟随主轴81转动,偏心套2相对于偏心轮1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臂31相对于第一摆轴82摆动,第二臂32跟随第一臂31摆动并带动第二连杆4移动,第二连杆4移动的同时带动调节连杆6和第三连杆5移动,调节连杆6的移动带动沉降摆臂7相对于机架摆动,从而实现沉降。第三连杆5以转动轴53为中心相对于机架摆动,第三连杆5的摆动范围及第二臂32的摆动范围决定了调节连杆6的移动范围,从而决定了沉降摆臂7的沉降范围。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沉降机构100,通过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第三连杆5及调节连杆6的配合,实现偏心轮1与沉降摆臂7之间的动力传递,连接灵活,适用于不同的沉降工艺需求,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双轴向衬纬经编机,包括机架、主轴81、第一摆轴82、第二摆轴83及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沉降机构100。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双轴向衬纬经编机,主轴81、第一摆轴82及第二摆轴83分别与机架可转动的连接,偏心轮1安装于主轴81上,第一连杆3套设于第一摆轴82的外部,沉降臂安装于第二摆轴83上,主轴81转动能够带动沉降摆臂7相对于机架摆动,以完成沉降摆臂7的沉降。采用沉降机构100,连接灵活,适用于不同的沉降工艺需求。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沉降机构,应用于双轴向衬纬经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偏心轮、偏心套、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调节连杆及沉降摆臂;所述偏心轮用于安装于主轴,所述偏心套套设于所述偏心轮的外部并与所述偏心轮可转动的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用于套设于第一摆轴的外部并与所述第一摆轴可转动的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偏心套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铰接,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摆轴的长度方向的投影面上,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偏心套的铰接点的投影、所述第一摆轴的中心及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的铰接点的投影不共线;所述第二连杆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三连杆、所述调节连杆通过第一销轴活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用于与机架可转动的连接,所述调节连杆的远离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沉降摆臂铰接,所述沉降摆臂用于安装于第二摆轴;所述偏心轮跟随所述主轴转动,能够带动所述偏心套相对于所述主轴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连杆相对于所述第一摆轴摆动,所述第一连杆摆动能够带动所述第二连杆移动,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三连杆配合带动所述调节连杆移动,从而实现所述沉降摆臂沉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摆臂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之间具有偏移夹角,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开设有供所述第二摆轴穿设的第一轴孔,所述第三连接部的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用于与沉降针床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开设有间隔分布的至少两个连接孔,所述调节连杆与所述至少两个连接孔中的一个连接孔配合,所述调节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穿设于所述连接孔的第二销轴活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沉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一侧开设有供所述调节连杆转动的第一开口槽,所述调节连杆的远离所述偏心轮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开口槽内,所述连接孔开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侧壁并与所述第一开口槽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沉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端,其中一个所述连接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长度延伸方向上,另一个所述连接孔位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长度延伸方向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包括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连接并形成摆动夹角,所述第一臂开设有供所述偏心套转动的第二开口槽,所述第二臂开设有供所述第二连杆转动的第三开口槽,所述第一臂的开口端与所述偏心套通过第三销轴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臂的封闭端与所述第二臂的封闭端连接,所述第二臂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二连杆通过第四销轴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的连接处开设有供所述第一摆轴穿设的第二轴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沉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夹角的度数为160-165°。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沉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套包括偏心套本体和连接臂,所述偏心套本体套设于所述偏心轮的外部,所述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偏心套本体连接,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开设有供所述第三销轴穿设的第三轴孔,所述第三销轴穿设于所述第三轴孔内,所述连接臂与所述第三销轴可拆卸的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杆开设有两个调节孔,所述两个调节孔沿所述第三连杆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销轴可选择的与所述两个调节孔中的一个调节孔配合。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杆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调节连杆位于两个所述第三连杆之间,所述第三连杆的远离所述调节连杆的一端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用于与机架可转动的连接。10.一种双轴向衬纬经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主轴、第一摆轴、第二摆轴及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沉降机构,所述主轴、所述第一摆轴及所述第二摆轴分别与所述机架可转动的连接,所述偏心轮安装于所述主轴上,所述第一连杆套设于所述第一摆轴的外部,所述沉降摆臂安装于所述第二摆轴上,所述主轴转动能够带动所述沉降摆臂相对于所述机架摆动,以完成所述沉降摆臂的沉降。

百度查询: 常州市赛嘉机械有限公司 沉降机构及双轴向衬纬经编机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