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一种智能卡及其支持多运营商号码切换的方法_北京大唐智能卡技术有限公司_201310750309.8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唐智能卡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日:2013-12-30

公开(公告)日:2018-06-12

公开(公告)号:CN103888932B

主分类号:H04W8/18(2009.01)I

分类号:H04W8/18(2009.01)I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失效-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法律状态:2024.01.05#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2018.06.12#授权;2014.07.16#实质审查的生效;2014.06.25#公开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卡及其支持多运营商号码切换的方法,涉及智能卡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的方法包括:用户通过设定STK菜单选择号码时,若智能卡判断用户选择的号码不是当前号码,则从事先存储的各运营商的数据文件的存储位置中,查找用户选择的号码所属运营商对应的数据文件,将智能卡的GSM目录和运营商目录下的数据文件替换为所查找到的数据文件;其中,运营商的数据文件包括网络数据文件和个人化数据文件,网络数据文件包括SPN,PRL和LOCI内容文件,人化数据文件包括IMSI、ICCID、PIN1、PIN2、PUK1、PUK2和KI文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智能卡。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不同号码间的运营商网络数据切换,使得卡片可以在不同网络运营商号码之间进行切换。

主权项:一种智能卡支持多运营商号码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用户通过设定客户识别SIM卡工具箱STK菜单选择号码时,若智能卡判断用户选择的号码不是当前号码,则从事先存储的各运营商的数据文件的存储位置中,查找用户选择的号码所属运营商对应的数据文件,将所述智能卡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目录和运营商目录下的数据文件替换为所查找到的数据文件;其中,所述运营商的数据文件包括网络数据文件和个人化数据文件,所述网络数据文件包括运营商名称SPN,优选漫游列表PRL和位置归属LOCI内容文件,所述人化数据文件包括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集成电路卡识别码ICCID、个人身份验证码PIN1、PIN2、PIN解锁密码PUK1、PUK2和网络密钥数据KI文件;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智能卡文件系统的不同位置为不同的运营商分别建立数据文件,根据用户选择的运营商向智能卡写入APN及优选漫游文件。

全文数据:一种智能卡及其支持多运营商号码切换的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智能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卡及其支持多运营商号码切换的方法。背景技术[0002]2013年工信部下发了支持民营企业资金进入电信行业,虚拟运营商由此而生。目前的虚拟运营商即可以和联通签约也可以和中国移动签约。用户到虚拟运营商的营业厅来办理业务,即可以选择中国移动的网络也可以使用中国联通的网络。但是为了减少采购成本,虚拟运营商往往只向卡商采购某一种卡片。因此,如何在一张卡中实现承载两个不同运营商号码切换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0003]目前,一卡双号卡是采用了两套文件的方式,将主号的IMSI、ICCID、PIN1、PIN2、PUK1、PUK2、KI和副号的瓜81、1〇:10、?1則、?預2、?1]11、?1]12、11数据分别写入到811;1卡中的不同文件中。利用STK菜单进行号码的切换。当号码切换到主号时,SIM卡将当前参与网络鉴权的IMSI和KI文件指向主号对应的IMSI和KI。当号码切换到副号时,SIM卡将当前参与网络鉴权的IMSI和KI文件指向副号对应的IMSI和KI。[0004]但是,以上主号和副号之间的切换只是在同一运营商下的号码切换,无法解决不同运营商号码进行切换的问题。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卡及其支持多运营商号码切换的方法,以解决一张SIM卡中实现承载两个不同运营商号码切换的问题。[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一种智能卡支持多运营商号码切换的方法,包括:[0007]用户通过设定客户识别SIM卡工具箱STK菜单选择号码时,若智能卡判断用户选择的号码不是当前号码,则从事先存储的各运营商的数据文件的存储位置中,查找用户选择的号码所属运营商对应的数据文件,将所述智能卡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目录和运营商目录下的数据文件替换为所查找到的数据文件;[0008]其中,所述运营商的数据文件包括网络数据文件和个人化数据文件,所述网络数据文件包括运营商名称SPN,优选漫游列表PRL和位置归属LOCI内容文件,所述人化数据文件包括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集成电路卡识别码(ICCID、个人身份验证码PIN1、PIN2、PIN解锁密码PUK1、PUK2和网络密钥数据KI文件。[0009]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在智能卡文件系统的不同位置为不同的运营商分别建立数据文件,并存储各运营商的数据文件的存储位置。[0010]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智能卡通知终端,重启智能卡,完成号码切换。[0011]可选地,上述方法中,存储各运营商的数据文件的存储位置指:存储当前有效的运营商列表,所述运营商列表记录当前有效的运营商名称及对应的数据文件的文件夹目录名。[0012]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智能卡,包括:[0013]判断单元,用户通过设定客户识别(SIM卡工具箱STK菜单选择号码时,判断用户选择的号码是否为当前号码;[0014]处理单兀,用户选择的号码不是当前号码时,从事先存储的各运营商的数据文件的存储位置中,查找用户选择的号码所属运营商对应的数据文件,将所述智能卡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目录和运营商目录下的数据文件替换为所查找到的数据文件;[0015]其中,所述运营商的数据文件包括网络数据文件和个人化数据文件,所述网络数据文件包括运营商名称SPN,优选漫游列表PRL和位置归属LOCI内容文件,所述人化数据文件包括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集成电路卡识别码(ICCID、个人身份验证码PIN1、PIN2、PIN解锁密码PUK1、PUK2和网络密钥数据KI文件。[0016]可选地,上述方智能卡还包括:[0017]配置单元,在智能卡文件系统的不同位置为不同的运营商分别建立数据文件;[0018]存储单元,存储各运营商的数据文件的存储位置。[0019]可选地,上述方智能卡中:所述存储单元,存储当前有效的运营商列表,所述运营商列表记录当前有效的运营商名称及对应的数据文件的文件夹目录名。[0020]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不同号码间的运营商网络数据切换,使得卡片可以在不同网络运营商号码之间进行切换。具体实施方式[0021]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将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0022]实施例1[002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卡支持多运营商号码切换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操作:[0024]用户通过设定STK菜单选择号码时,智能卡判断用户选择的号码是否为当前号码;[0025]当用户选择的号码不是当前号码,智能卡则从事先存储的各运营商的数据文件的存储位置中,查找用户选择的号码所属运营商对应的数据文件,将智能卡的GSM目录和运营商目录下的数据文件替换为所查找到的数据文件即可;[0026]其中,运营商的数据文件包括网络数据文件和个人化数据文件,所述网络数据文件包括运营商名称SPN,优选漫游列表PRL和LOCI内容文件,所述人化数据文件包括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MSI、集成电路卡识别码(ICCID、个人身份验证码PIN1、PIN2、PIN解锁密码PUK1、PUK2和KI文件。[0027]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切换号码之前,还有如下操作,即在智能卡文件系统的不同位置为不同的运营商分别建立数据文件,并存储各运营商的数据文件的存储位置。[0028]具体地,可以通过存储当前有效的运营商列表,来存储各运营商的数据文件的存储位置,即运营商列表记录当前有效的运营商名称及对应的数据文件的文件夹目录名。当然,智能卡将GSM目录和运营商目录下的数据文件替换为所查找到的数据文件后,还需要通知终端,重启智能卡,从而完成号码切换。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实现多个运营商数据的写入,在智能卡出厂时并未按传统方式提前写入相关的APN及优选漫游文件,而是在发卡现场根据用户动态选择的运营商向智能卡写入APN及优选漫游文件。[0029]假设,在智能卡中为两个运营商分别建立两个文件夹DF01及DF02。其中在这两个文件夹中分别建立相关的网络数据文件,即L0CI\SPNV^先漫游列文件,以及个人化数据文件,SPIMSI\ICCID\SMSP\PIN1\PIN2\PUK2\PUK1\KI\K\0PC\ACC文件。[0030]同时,在主目录下也需要建立相关的当前有效的运营商列表,记录当前有效的运营商名称及对应的文件夹目录名。[0031]而在写卡时,写卡平台根据用户选择的运营商及相关的号码信息,用户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运营商。如果选择一个运营商,则写卡平台会将该运营商的IMSI\ICCID\SMSP\PIN1\PIN2\PUK1\PUK2\KI\SPN\ACCV^选漫列表文件写入SIM卡。SIM卡收到相关的写入请求后,一方面会将相应的内容保存在对应的GSM文件夹及运营商文件夹目录,并将相关的IMSI\ICCID\SMSP\PIN1\PIN2\PUK1\PUK2\KI\SPN\ACC\优选漫列表文件写入DF01文件夹。[0032]如果用户选择两个运营商,则写卡平台会分两次写入。第一次写入和只写入一个运营商的情况相同,而第二次写入的文件SIM卡会将相关的IMSI\ICCID\SMSP\PIN1\PIN2\PUK1\PUK2\KI\SPN\ACCM尤选漫列表文件写入DF02文件夹。此时,SIM卡记录当前有效的运营商列表为第一次写入的运营商。[0033]实施例2[003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卡,可实现上述实施例1的方案,其至少包括如下单元。[0035]判断单元,在用户通过设定STK菜单选择号码时,判断用户选择的号码是否为当前号码;[0036]处理单元,用户选择的号码不是当前号码时,从事先存储的各运营商的数据文件的存储位置中,查找用户选择的号码所属运营商对应的数据文件,将所述智能卡的GSM目录和运营商目录下的数据文件替换为所查找到的数据文件;[0037]其中,所述运营商的数据文件包括网络数据文件和个人化数据文件,网络数据文件包括运营商名称(SPN,优选漫游列表PRL和LOCI内容文件,人化数据文件包括IMSI、1〇:10、?預1、?預2、卩1]11、?1]12和11文件。[0038]另外,上述智能卡还可以包括:[0039]配置单元,在智能卡文件系统的不同位置为不同的运营商分别建立数据文件;[0040]存储单元,存储各运营商的数据文件的存储位置。[0041]具体地,存储单元,存储当前有效的运营商列表,该运营商列表记录当前有效的运营商名称及对应的数据文件的文件夹目录名,从而存储各运营商的数据文件的存储位置。[0042]具体地,上述智能卡的其他操作可参见实施例1的相应内容,在此不再赘述。[0043]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完成,所述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可选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实现。相应地,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本申请不限制于任何特定形式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004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智能卡支持多运营商号码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用户通过设定客户识别(SIM卡工具箱STK菜单选择号码时,若智能卡判断用户选择的号码不是当前号码,则从事先存储的各运营商的数据文件的存储位置中,查找用户选择的号码所属运营商对应的数据文件,将所述智能卡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目录和运营商目录下的数据文件替换为所查找到的数据文件;其中,所述运营商的数据文件包括网络数据文件和个人化数据文件,所述网络数据文件包括运营商名称SPN,优选漫游列表PRL和位置归属LOCI内容文件,所述人化数据文件包括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集成电路卡识别码(ICCID、个人身份验证码PIN1、PIN2、PIN解锁密码PUK1、PUK2和网络密钥数据KI文件;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智能卡文件系统的不同位置为不同的运营商分别建立数据文件,根据用户选择的运营商向智能卡写入APN及优选漫游文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存储各运营商的数据文件的存储位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所述智能卡通知终端,重启智能卡,完成号码切换。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存储各运营商的数据文件的存储位置指:存储当前有效的运营商列表,所述运营商列表记录当前有效的运营商名称及对应的数据文件的文件夹目录名。5.—种智能卡,其特征在于,包括:判断单元,用户通过设定客户识别(SIM卡工具箱STK菜单选择号码时,判断用户选择的号码是否为当前号码;处理单元,用户选择的号码不是当前号码时,从事先存储的各运营商的数据文件的存储位置中,查找用户选择的号码所属运营商对应的数据文件,将所述智能卡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目录和运营商目录下的数据文件替换为所查找到的数据文件;其中,所述运营商的数据文件包括网络数据文件和个人化数据文件,所述网络数据文件包括运营商名称SPN,优选漫游列表PRL和位置归属LOCI内容文件,所述人化数据文件包括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集成电路卡识别码(ICCID、个人身份验证码pin1、PIN2、PIN解锁密码PUK1、PUK2和网络密钥数据KI文件;所述智能卡还包括:配置单元,在智能卡文件系统的不同位置为不同的运营商分别建立数据文件,根据用户选择的运营商向智能卡写入APN及优选漫游文件。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存储单元,存储各运营商的数据文件的存储位置。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单元,存储当前有效的运营商列表,所述运营商列表记录当前有效的运营商名称及对应的数据文件的文件夹目录名。

百度查询: 北京大唐智能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卡及其支持多运营商号码切换的方法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