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盘式制动器_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_201811249263.0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申请日:2018-10-25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公开(公告)号:CN109899416B

主分类号:F16D65/095(20060101)

分类号:F16D65/095(20060101)

优先权:["20171208 JP 2017-235824"]

专利状态码:失效-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法律状态:2023.11.03#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2019.07.12#实质审查的生效;2019.06.18#公开

摘要:一种盘式制动器,包括:内衬块及外衬块;按压装置,构成为将所述内衬块及所述外衬块按压于所述制动盘,所述按压装置包括第一按压构件及第二按压构件和框架,该第一按压构件及第二按压构件能够与所述制动盘的旋转轴线平行地移动,该框架是呈框状的刚体,能够在与所述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移动;及壳体,安装于非旋转体,保持所述按压装置,所述壳体包括将所述内衬块及所述外衬块保持为能够在与所述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移动的衬块销,所述衬块销在与所述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的两端部处保持于所述壳体。

主权项:1.一种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内衬块及外衬块,位于隔着与车轮一起旋转的制动盘的位置;按压装置,构成为将所述内衬块及所述外衬块按压于所述制动盘,所述按压装置包括第一按压构件、第二按压构件及框架,所述第一按压构件能够与所述制动盘的旋转轴线平行地朝向所述制动盘移动,所述第二按压构件能够与所述制动盘的旋转轴线平行地向离开所述制动盘的方向移动,所述框架是呈框状的刚体,具有第一边部和第二边部,且能够在与所述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一边部与所述外衬块对向,所述第二边部在与所述制动盘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从所述第一边部分离,且与所述第二按压构件卡合;及壳体,安装于非旋转体,保持所述按压装置并且保持所述内衬块及所述外衬块,所述壳体包括将所述内衬块及所述外衬块保持为能够在与所述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移动的衬块销,所述衬块销在与所述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的两端部处保持于所述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保持所述按压装置的主壳体部和在所述主壳体部的与所述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上的两侧的部分分别以在与所述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隔开的方式设置的各多个被卡合部,所述框架包括以互相在与所述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上隔开的方式设置且分别将所述第一边部与所述第二边部连结的第三边部及第四边部和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边部和所述第四边部各自的互相对向的部分且能够卡合于所述各多个被卡合部的各多个卡合部,所述框架通过使所述各多个卡合部分别卡合于所述各多个被卡合部而保持于所述主壳体部,在所述框架的侧视图中,所述框架的重心位于所述各多个被卡合部中的位于两端的被卡合部之间。

全文数据:盘式制动器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盘式制动器。背景技术在日本实开昭55-175641、日本特开2016-102573、日本特许6001647中记载了一种盘式制动器,该盘式制动器具备a与车轮一起旋转的制动盘、b位于制动盘的两侧的内衬块及外衬块、c将内衬块及外衬块按压于制动盘的按压装置及d保持按压装置并且保持内衬块及外衬块的壳体。日本实开昭55-175641所记载的盘式制动器是浮动型的盘式制动器,按压装置包括框架,框架以能够相对移动的方式保持于壳体。另外,内衬块及外衬块经由衬块销而保持于壳体,但衬块销在一端部处保持于壳体,另一端部处于自由的状态。日本特开2016-102573、日本特许6001647所记载的盘式制动器是对向型的盘式制动器,按压装置设置于壳体。另外,在壳体的制动盘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缸膛,内活塞、外活塞分别以液密且能够滑动的方式嵌合。通过内活塞将内衬块按压于制动盘,通过外活塞将外衬块按压于制动盘。需要说明的是,日本特许6001647所记载的壳体的至少一部分利用碳纤维增强树脂来制造。由此,谋求盘式制动器的轻量化。发明内容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按压装置具备框架的浮动型的盘式制动器的改良。例如在于,使得能够将内衬块及外衬块稳定地保持于壳体,使得浮动型的盘式制动器能够良好地发挥作用,等等。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盘式制动器包括:内衬块及外衬块,位于隔着与车轮一起旋转的制动盘的位置;按压装置,构成为将所述内衬块及所述外衬块按压于所述制动盘,所述按压装置包括第一按压构件、第二按压构件及框架,所述第一按压构件能够与所述制动盘的旋转轴线平行地朝向所述制动盘移动,所述第二按压构件能够向离开所述制动盘的方向移动,所述框架是呈框状的刚体,具有第一边部和第二边部,且能够在与所述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一边部与所述外衬块对向,所述第二边部在与所述制动盘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从所述第一边部分离,并与所述第二按压构件卡合;及壳体,安装于非旋转体,保持所述按压装置并且保持所述内衬块及所述外衬块,所述壳体包括将所述内衬块及所述外衬块保持为能够在与所述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移动的衬块销,所述衬块销在与所述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的两端部处保持于所述壳体。根据第一方案,能够使得内衬块及外衬块稳定地保持于壳体。在第一方案中,可以是,所述壳体包括保持所述按压装置的主壳体部和从所述主壳体部越过所述制动盘而向所述主壳体部的隔着制动盘的相反侧伸出的桥部,所述衬块销的一端部保持于所述主壳体部,另一端部保持于所述桥部。在第一方案中,可以是,所述壳体包括保持所述按压装置的主壳体部和设置于所述主壳体部的多个被卡合部,所述框架包括能够卡合于所述多个被卡合部的多个卡合部,通过使所述多个卡合部卡合于所述多个被卡合部而保持于所述主壳体部,在所述多个卡合部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多个被卡合部中的至少一个之间分别设置有作为弹性构件的第一弹性构件。在第一方案中,可以是,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的腐蚀电位是所述框架的腐蚀电位与所述壳体的腐蚀电位之间的高度。在第一方案中,可以是,所述壳体包括保持所述按压装置的主壳体部和在所述主壳体部的与所述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上的两侧的部分分别以在与所述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隔开的方式设置的各多个被卡合部,所述框架包括以互相在与所述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上隔开的方式设置且分别将所述第一边部与所述第二边部连结的第三边部及第四边部和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边部和所述第四边部各自的互相对向的部分且能够卡合于所述各多个被卡合部的各多个卡合部,所述框架通过使所述各多个卡合部分别卡合于所述各多个被卡合部而保持于所述主壳体部,在所述框架的侧视图中,所述框架的重心位于所述各多个被卡合部中的位于两端的被卡合部之间。在第一方案中,可以是,所述框架具有凸部,该凸部设置于所述第二边部的与所述第二按压构件对向的部分,在与所述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突出,所述第二按压构件具有凹部,该凹部设置于与所述凸部对应的部分,在与所述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凹陷,在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之间设置有作为弹性构件的第二弹性构件,所述第二边部经由所述第二弹性构件而卡合于所述第二按压构件。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所述凸部在所述制动盘的周向上呈由曲面规定的形状。在第一方案中,可以是,所述框架包括第三边部及第四边部,该第三边部及该第四边部以互相在与所述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上隔开的方式设置,分别将所述第一边部与所述第二边部连接,且以不越过所述内衬块和所述外衬块的方式越过所述制动盘。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若将与基准线正交且包含中心线的面设为中心基准面,则所述第三边部和所述第四边部各自的与所述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的多个截面各自的矩心分别位于所述中心基准面上,所述基准线是与所述中心线和所述制动盘的旋转轴线正交的直线,所述中心线是通过所述第一按压构件的中心和所述第二按压构件的中心的直线。在第一方案中,可以是,若将与基准线正交且包含所述中心线的面设为中心基准面,则所述第一边部及所述第二边部各自的与多个所述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的截面各自的矩心分别位于所述中心基准面上,所述基准线是与所述中心线和所述制动盘的旋转轴线正交的直线,所述中心线是通过所述第一按压构件的中心和所述第二按压构件的中心的直线。在第一方案中,可以是,所述壳体包括多个所述衬块销,多个所述衬块销分别在与所述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的两端部处保持于所述壳体。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盘式制动器包括:内衬块及外衬块,位于隔着与车轮一起旋转的制动盘的位置;按压装置,构成为将所述内衬块及所述外衬块按压于所述制动盘;及壳体,安装于非旋转体,保持所述按压装置并且保持所述内衬块及所述外衬块。所述按压装置包括:第一按压构件,能够与所述制动盘的旋转轴线平行地朝向所述制动盘移动;第二按压构件,能够与所述制动盘的旋转轴线平行地向离开所述制动盘的方向移动;及框架,是呈框状的刚体,具有第一边部、第二边部、第三边部及第四边部,且能够在与所述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一边部与所述外衬块对向,所述第二边部在与所述车轮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从所述第一边部分离,且卡合于所述第二按压构件,所述第三边部及所述第四边部互相在与所述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上隔开,且在与所述第一边部及所述第二边部交叉的方向上延伸,若将与基准线正交且包含中心线的面设为中心基准面,则所述第三边部及所述第四边部各自的与多个所述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的截面各自的矩心分别位于所述中心基准面上,所述基准线是与所述中心线和所述制动盘的旋转轴线正交的直线,所述中心线是通过所述第一按压构件的中心和所述第二按压构件的中心的直线。根据第二方案,能够抑制盘式制动器的作用状态下的框架的变形,能够良好地抑制由框架的变形等引起的按压力的下降。需要说明的是,在日本实开昭55-175641中,没有框架的第三边部及第四边部的与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的多个截面各自的矩心位于中心基准面上的意思的记载。在第二方案中,可以是,所述第一边部及所述第二边部各自的与所述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的多个截面各自的矩心分别位于所述中心基准面上。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及技术上和工业上的意义将会在下面参照附图来进行说明,在这些附图中,相同标号表示相同要素,其中: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盘式制动器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上述盘式制动器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3是上述盘式制动器的按压装置的剖视图。图4是上述盘式制动器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图2的V-V剖视图。图6是图2的VI-VI剖视图。图7是表示上述按压装置的框架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作为上述盘式制动器的构成要素的弹簧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作为上述盘式制动器的构成要素的另一弹簧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作为上述盘式制动器的构成要素的又一弹簧的立体图。图11是示意性地示出上述盘式制动器的工作的图。图12是示出上述盘式制动器的作用状态的图。图13是示出以往的盘式制动器的图。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盘式制动器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15是上述盘式制动器的侧视图。图16是上述盘式制动器的后视图包含图15及图19中的XVI-XVI截面。图17是上述盘式制动器的剖视图包含图15及图19的的XVII-XVII截面。图18是上述盘式制动器的框架的立体图。图19是上述框架的侧视图。图2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盘式制动器的后视图包含图21的XX-XX剖视图。图21是上述盘式制动器的框架的俯视图。图22A是图21的XXIIA-XXIIA剖视图。图22B是图21的XXIIB-XXIIB剖视图。图2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盘式制动器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在车辆的车轮设置的盘式制动器进行说明。A.概要本实施例的盘式制动器是浮动型的盘式制动器,是通过液压而工作的液压的盘式制动器。如图1~4所示,浮动型的液压的盘式制动器2包括I隔着与车轮一起旋转的制动盘3而位于制动盘3的两侧的内衬块4及外衬块6、II按压装置8及III保持按压装置8的壳体10。按压装置8包括轮缸14和框架16。轮缸14包括以液密且能够滑动的方式嵌合于在壳体10的主壳体部28形成的缸膛21的作为第一按压构件的第一活塞24及作为第二按压构件的第二活塞26,缸膛21的第一活塞24与第二活塞26之间成为液压室30。这样,轮缸14设置于主壳体部28的内部,但可以认为,主壳体部28的形成缸膛21的部分是轮缸14的主体,轮缸14保持于主壳体部28。另外,框架16是呈框状的刚体,以能够在与制动盘3的旋转轴线L平行的方向上相对移动的方式保持于主壳体部28。需要说明的是,制动盘3的旋转轴线L与按压装置8的轴线M平行,因此,以下,有时将与制动盘3的旋转轴线L平行的方向称作按压装置8的轴线方向,或者简称作轴线方向,或者称作与轴线M平行的方向。另外,如图1、2所示,在与轴线M平行的方向上,主壳体部28所在一侧是车辆内侧,外衬块6所在一侧是车辆外侧。如图11所示,盘式制动器2在向轮缸14的液压室30供给了液压的情况下工作。第一活塞24朝向制动盘3与轴线M平行地移动,第二活塞26向离开制动盘3的方向与轴线M平行地移动。第一活塞24将内衬块4按压于制动盘3,第二活塞26使框架16向箭头X的方向移动。通过框架16向箭头X的方向的移动,外衬块6被按压于制动盘3。制动盘3由内衬块4、外衬块6从两侧压紧,盘式制动器2成为作用状态。以下,进行详细说明。B.内衬块、外衬块内衬块4、外衬块6分别包括背板4r、6r和摩擦卡合构件4f、6f。C.壳体壳体10包括a前述的主壳体部28、b从主壳体部28越过制动盘3而伸出的桥部32及c以在制动盘3的周向上隔开的方式设置的一对衬块销34、35等。主壳体部28大体在轴线方向上延伸,缸膛21在与轴线M平行的方向上贯通地形成于主壳体部28的内部。前述的第一活塞24、第二活塞26各自呈中空的有底圆筒状,以在缸膛21中底部与液压室30对向的姿态,同心状地且在轴线方向上串联地嵌合于缸膛21。在主壳体部28的轴线方向的接近制动盘3一侧的端部的与轴线M正交的方向的两侧设置有一对被安装部36、37。一对被安装部36、37分别向制动盘3的半径方向的内侧延伸,安装于作为非旋转体的转向节等悬架构件也可以称作车身侧构件。另外,在主壳体部28的轴线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两对能够与框架16卡合的被卡合部。如图3、4所示,两对被卡合部中的一对被卡合部即第一卡合凹部40、41设置于主壳体部28的接近制动盘3一侧的端部的与轴线M正交的方向的两侧部,另一对被卡合部即第二卡合凹部42、43设置于远离制动盘3一侧的端部的与轴线M正交的方向的两侧部。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卡合凹部40、41设置于一对被安装部36、37。这些第一卡合凹部40、41、第二卡合凹部42、43的半径方向的中心点分别大致位于中心基准面S上。中心基准面S是指与基准线P正交且包含轴线M的面,基准线P是与制动盘3的旋转轴线L及通过第一活塞24的中心和第二活塞26的中心的中心线与轴线M相同正交的线。第一卡合凹部40、41、第二卡合凹部42、43分别具有在轴线方向上延伸的槽部,例如,如图4、6所示,第一卡合凹部41具有分别在制动盘3的半径方向以下,有时简称作半径方向上隔开的一对壁面41a、41b和位于壁面41a、41b之间的底面41c。一对壁面41a、41b分别是与中心基准面S平行地延伸的面。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卡合凹部40、第二卡合凹部42、43也同样地具有一对壁面和底面。如图4所示,桥部32在俯视时大体呈“コ”字形,一端部固定于一对被安装部36、37的一方,另一端部固定于一对被安装部36、37的另一方。桥部32包括在轴线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杆50、以在制动盘3的周向上从第一杆50隔开的方式与第一杆50平行地延伸的第二杆52及在制动盘3的与主壳体部28相反的一侧将第一杆50与第二杆52连结的连结部54。在本实施例中,连结部54在俯视时在与轴线M正交的方向上延伸,连结部54的形状无所谓。在连结部54的制动盘3的周向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有在轴线方向上延伸的贯通孔56、58。另外,在主壳体部28的与贯通孔56、58对应的部分分别形成有在轴线方向上延伸的贯通孔60、62。衬块销34、35分别在轴线方向上延伸,在一端部设置有头34h、35h。衬块销34、35依次将贯通孔60、62、在内衬块4、外衬块6的背板4r、6r形成的贯通孔、贯通孔56、58贯通。衬块销34、35在一端部处保持于主壳体部28,在另一端部处保持于桥部32,在两端部处保持于壳体10。另外,在衬块销34、35中,头34h、35h位于主壳体部28的贯通孔60、62的车辆内侧,通过在贯通孔60、62的相反侧制动盘侧的部分安装未图示的开尾销来实现衬块销34、35的防脱。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头34h、35h位于制动盘3的车辆内侧,所以能够防止衬块销34、35向车辆外侧的脱落。这样,通过衬块销34、35将内衬块4、外衬块6保持为能够在轴线方向上移动,但由于衬块销34、35以在周向上隔开的方式设置两根,所以内衬块4、外衬块6绕衬块销的转动受到抑制。而且,在衬块销34、35的中间部的与摩擦卡合构件4f、6f的半径方向的外侧对应的部分安装有作为板簧的衬块弹簧70。衬块弹簧70分别沿半径方向及圆周方向对内衬块4、外衬块6施加弹性力,并且沿使衬块销34、35互相接近的方向对衬块销34、35施加弹性力。利用衬块弹簧70来抑制内衬块4、外衬块6的松动,从而抑制振动或异响的产生。D.框架如图3、4、7所示,框架16是大体呈框状的刚体,包括i在与轴线M正交的方向上延伸且以互相在轴线方向上隔开的方式设置的第一边部74及第二边部75和ii在与第一边部74及第二边部75交叉的方向上延伸且以互相在与轴线M正交的方向上隔开的方式设置的第三边部77及第四边部78。第三边部77及第四边部78分别将第一边部74与第二边部75连结。第一边部74和第二边部75在轴线方向上相对于制动盘3互相位于相反侧。第一边部74位于比制动盘3靠车辆外侧处,与外衬块6对向。第二边部75位于比制动盘3靠车辆内侧处,与第二活塞26卡合。第三边部77、第四边部78分别以向制动盘3的车辆内侧和车辆外侧延伸的方式设置,但如图5、6所示,以不越过内衬块4、外衬块6的半径方向外侧而越过制动盘3的方式设置。换言之,如图3、4、7所示,第三边部77、第四边部78弯曲,位于制动盘3的半径方向外侧的部分77a、78a的间隔比位于比制动盘3靠车辆内侧处的部分以下,有时称作内侧部77b、78b的间隔宽。并且,内衬块4、外衬块6位于间隔扩宽的部分77a、78a之间。另外,在第三边部77、第四边部78的内侧部77b、78b的互相对向的侧面上,分别以在轴线方向上隔开的方式设置有两对卡合部。两对卡合部中的一对卡合部即第一卡合凸部80、82位于内侧部77b、78b的制动盘侧的端部,另一对卡合部即第二卡合凸部81、83位于远离制动盘3一侧的端部。这些第一卡合凸部80、82及第二卡合凸部81、83分别呈能够与第一卡合凹部40、41及第二卡合凹部42、43卡合的形状。另外,这些第一卡合凸部80、82、第二卡合凸部81、83的半径方向的中心点大致位于中心基准面S上。第一卡合凸部80、82分别包括互相在轴线方向上隔开间隙设置的各两个凸部。即,第一卡合凸部80包括两个凸部80a、80b,第一卡合凸部82包括两个凸部82a、82b。这些第一卡合凸部8080a、80b、8282a、82b及第二卡合凸部81、83分别在与轴线M正交的方向上凸出,大体呈长方体状,互相在半径方向上隔开,且具有与中心基准面S平行的一对侧面和位于一对侧面之间的顶面等。例如,如图3、6、7所示,第一卡合凸部80的凸部80a具有侧面80ap、80aq和顶面80at。第一卡合凸部82、第二卡合凸部81、83也同样地具有与中心基准面S平行的一对侧面和顶面。并且,通过使框架16的第一卡合凸部80、82卡合于主壳体部28的第一卡合凹部40、41,使第二卡合凸部81、83卡合于第二卡合凹部42、43,来将框架16保持于主壳体部28。在该情况下,这些第一卡合凸部80、82及第二卡合凸部81、83的半径方向的中心点和第一卡合凹部40、41及第二卡合凹部42、43的半径方向的中心点分别位于中心基准面S上。因而,框架16在与中心基准面S相同的面上保持于主壳体部28。换言之,主壳体部28的保持框架16的保持部的半径方向的中心点以下,有时称作保持点位于中心基准面S上。保持部是指卡合凸部与卡合凹部卡合而成的部分。另外,第一卡合凸部80、82、第二卡合凸部81、83具有与中心基准面S平行地延伸的各一对侧面,第一卡合凹部40、41、第二卡合凹部42、43具有与中心基准面S平行地延伸的各一对壁面,这些侧面与壁面即面彼此能够卡合。其结果是,框架16以能够在与轴线M平行的方向上移动的方式保持于主壳体部28。另外,框架16相对于主壳体部28的倾斜受到抑制。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卡合凸部80、82及第二卡合凸部81、83与第一卡合凹部40、41及第二卡合凹部42、43之间分别设置有作为弹性构件的板簧。具体而言,在第一卡合凸部80的凸部80a、第一卡合凸部82的凸部82a分别安装有半径方向弹簧86,在凸部80b,凸部82b分别安装有周向弹簧88,在第二卡合凸部81、83安装有半径方向弹簧94。如图8所示,半径方向弹簧86通过使呈长条形状的板构件90弯曲而形成,包括大体弯曲成“コ”字形的嵌合部86a和与嵌合部86a的侧面隔开间隙地重叠而形成的弹簧部86b。另外,弹簧部86b的端部的一部分相对于轴线方向弯曲,成为倾斜部86c。例如,如图6所示,以凸部80a在半径方向上嵌合于嵌合部86a且弹簧部86b位于凸部80a的侧面80aq的半径方向内侧的状态,将半径方向弹簧86安装于凸部80a。半径方向弹簧94呈与半径方向弹簧86同样的形状,因此省略说明。如图9所示,周向弹簧88也同样地通过使呈长条形状的板构件92弯曲而形成,但包括嵌合部88a和与嵌合部88a的底面隔开间隙地重叠而形成的弹簧部88b。例如,如图3所示,以凸部80b在轴线方向上嵌合于嵌合部88a且弹簧部88b位于顶面80bt的周向内侧的状态,将周向弹簧88安装于凸部80b。并且,如图3、6所示,第一卡合凸部80卡合于第一卡合凹部40,但半径方向弹簧86的弹簧部86b位于凸部80a的侧面80aq与第一卡合凹部40的壁面40b之间,周向弹簧88的弹簧部88b位于凸部80b的顶面80bt与第一卡合凹部40的底面40c之间。这样,通过在主壳体部28与框架16之间设置半径方向弹簧86、94和周向弹簧88来吸收框架16相对于主壳体部28的半径方向及周向的相对位置的偏移。其结果是,能够谋求框架16的定位,能够使框架16良好地在轴线方向上移动。另外,由于通过半径方向弹簧86、94、周向弹簧88来吸收作用于框架16与主壳体部28之间的半径方向、周向的外力,所以能够抑制框架16的振动或异响的产生。而且,能够提高框架16向主壳体部28组装的组装性。另外,通过倾斜部86c,凸部80a向第一卡合凹部40的插入变得容易。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框架16被设计成重心G在侧视时位于主壳体部28的保持框架16的保持部之间范围K,换言之,位于第一卡合凸部80、82的车辆外侧的端面与第二卡合凸部81、83的车辆内侧的端面之间。另外,即使框架16在轴线方向上移动,重心G也不会从范围K脱离。而且,在内衬块4、外衬块6发生了磨损的情况下,盘式制动器2的非作用状态下的框架16相对于主壳体部28的相对位置向车辆内侧移动。因而,即使内衬块4、外衬块6发生磨损,框架16的重心G也位于范围K内。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在第二边部75的与第二活塞26对向的面上设置有在轴线方向上突出的凸部100。凸部100在周向上呈由曲面规定的形状即R形状,供作为弹性构件的连结用弹簧102进行安装。如图10所示,连结用弹簧102是板簧,通过将板构件104弯曲而形成。连结用弹簧102具有大体弯曲成“コ”字形的嵌合部102a和与嵌合部102a的侧面隔开间隔地重叠而形成的弹簧部102b。弹簧部102b处的板构件104的间隔大,因此连结用弹簧102的弹簧力小。如图2所示,连结用弹簧102以嵌合部102a在半径方向上嵌合于凸部100且弹簧部102b位于凸部100的半径方向外侧的状态安装于凸部100。在该状态下,凸部100卡合于第二活塞26的中空筒部106,连结用弹簧102的弹簧部102b位于凸部100与第二活塞26的中空筒部106的内周面106f之间。这样,通过框架16与第二活塞26的经由连结用弹簧102的卡合,既能够谋求框架16相对于第二活塞26的半径方向的定位,又能够使框架16与第二活塞26在轴线方向上一体地移动。由此,在盘式制动器2解除时,能够随着第二活塞26返回原位置盘式制动器2为非作用状态时的位置而使框架16向图11的箭头Y方向移动,能够使外衬块6从制动盘3良好地分离,能够抑制拖曳。另外,由于凸部100在周向上呈R形状,所以能够抑制由于经由连结用弹簧102与第二活塞26的卡合而在盘式制动器2工作时框架16转动。而且,由于连结用弹簧102的弹簧力小,所以能够良好地避免第二活塞26的撬动等。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取代连结用弹簧102而设置橡胶等作为弹性构件。另外,在本实施例的框架16中,如图2所示,框架16的第一边部74、第二边部75的厚度半径方向的长度H相对于主壳体部28的缸膛21的直径D的比率HD大致为0.33。第一边部74、第二边部75的厚度相对于缸膛21的直径的比率设为较大的值,由此,能够使盘式制动器2良好地工作,能够提高可靠性。需要说明的是,比率HD只要为0.17以上即可,优选设为0.2以上。E.盘式制动器的工作、作用状态在如以上那样构成的盘式制动器2中,在从未图示的液压供给装置向液压室30供给了液压的情况下,盘式制动器2工作。另外,在盘式制动器2的作用状态下,如图12所示,力F和力R力F的反作用力与轴线M平行地作用于框架16。另一方面,如图13所示,在具备呈跨过制动盘、内衬块及外衬块的形状的制动钳140的盘式制动器中,由于制动钳的爪部140s与外衬块的接触部的矩心位于比活塞与内衬块的接触部的矩心靠内周侧处,所以在盘式制动器工作时,在制动钳140上会沿箭头Z方向产生力矩,外衬块有时会向半径方向内侧偏移。另外,由于制动钳140保持于安装托架的部分由图13的点PG表示。例如可以设为滑动销的中心与作用于制动钳140的按压力的反作用力F′、R′的作用点分离,所以在盘式制动器的作用状态下,爪部140s和缸保持部140h会以张开的方式变形,由此,按压力有时会下降。相对于此,在本盘式制动器2中,如图12所示,由于力F、R的作用线位于同一平面内在本实施例中是中心基准面内,所以能够抑制盘式制动器2工作时的框架16的倾斜。另外,由于力F、R的作用线和主壳体部28的保持框架16的保持部的中心点位于同一平面上,所以在盘式制动器2的作用状态下,能够抑制框架16的变形,能够抑制由框架16的变形引起的按压力的下降。这样,由于能够抑制由框架16的变形引起的按压力的下降,所以相应地能够谋求框架16的轻量化、小型化。另外,衬块销34、35在两端部处保持于壳体10。因而,能够稳定地对内衬块4、外衬块6的姿态进行保持,能够良好地抑制外衬块6向半径方向内侧的下落。而且,衬块销34、35以不使用螺纹紧固的方式安装于壳体10。其结果是,能够减少加工成本而提高作业性。另外,由于不使用螺纹紧固,所以衬块销34、35的拆卸变得容易,内衬块4、外衬块6的更换作业变得容易。另外,由于轮缸14形成于主壳体部28,所以对于框架16不要求高的加工精度。因而,在制造框架16的情况下,进行切削、研磨等加工的必要性变低,能够减少框架16的制造成本。例如,也能够通过冲压加工来制造框架16,其结果是,能够减少盘式制动器整体的制造成本。在如以上那样构成的实施例中,半径方向弹簧86、94是第一弹性构件的一例,连结用弹簧102是第二弹性构件的一例。另外,主壳体部28的第一卡合凹部40、41、第二卡合凹部42、43的壁面40b、41b、42b、43b及框架16的第一卡合凸部80、82、第二卡合凸部81、83的侧面80aq、82aq、81q、83q等是卡合面的一例。而且,第二活塞26的中空筒部106是凹部的一例。F.其他例如,在具备容量大的蓄电装置的电动汽车等中,由于能够输出大的再生制动力,所以利用摩擦制动器输出大的制动力的必要性变低。因而,制造摩擦制动器的材料的设计的自由度变高,例如,能够利用包含铝的金属例如,铝合金来制造壳体10,利用碳纤维增强树脂CFRP来制造框架16。在该情况下,能够谋求盘式制动器2的轻量化,能够加长相对于动力的行驶距离。另外,框架16的与外衬块6的周向接近的部分成为转矩承受部T,但树脂具有高的衰减特性。因而,能够抑制盘式制动器2的作用状态下的振动,减少由制动器音引起的噪声。另一方面,在假设利用铁制造了壳体10和框架16的情况下,由于在盘式制动器2工作时铁之间滑动接触,有可能产生铁锈粘着而变得难以相对移动等问题。相对于此,在利用铝合金制造壳体10并利用碳纤维增强树脂制造框架16的情况下,能够抑制铁锈的粘着。需要说明的是,关于第三边部77、第四边部78,优选以使碳纤维的朝向与轴线方向一致的方式制造,换言之,优选以碳纤维的取向性在轴线方向上变高的状态制造。由此,能够增大框架16的相对于在轴线方向上作用的力的强度,能够良好地抑制由力F、R引起的变形。另外,能够利用不锈钢材料来制造半径方向弹簧86、94、周向弹簧88。不锈钢材料的腐蚀电位具有铝合金与碳纤维增强树脂碳之间的高度。如前所述,在第一卡合凹部40、41、第二卡合凹部42、43和第一卡合凸部80、82、第二卡合凸部81、83处,面彼此卡合。因而,在假设没有设置半径方向弹簧86、94、周向弹簧88的情况下,壳体10可能会因盘式制动器2工作时的面彼此的滑动接触而腐蚀。相对于此,通过在壳体10与框架16之间夹设由腐蚀电位处于这些壳体10与框架16之间的材料制造出的弹簧86、94、88,能够减小腐蚀电位的高度差。由此,与壳体10和框架16直接滑动接触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壳体10不容易腐蚀。另外,主壳体部28的保持框架16的保持部的中心点位于中心基准面上并非是不可或缺的。例如,也可以使得保持部的中心点即第一卡合凹部40、41及第二卡合凹部42、43的半径方向的中心点和第一卡合凸部80、82及第二卡合凸部81、83的半径方向的中心点位于与中心基准面S平行的同一平面上,或者使得第一卡合凹部40、41及第二卡合凹部42、43的卡合面侧面和第一卡合凸部80、82及第二卡合凸部81、83的卡合面壁面分别位于与中心基准面S平行的同一平面上,等等。而且,在设置于主壳体部28的第一卡合凹部40、41、第二卡合凹部42、43与设置于框架16的第一卡合凸部80、82、第二卡合凸部81、83之间夹设弹簧86、88、94并非是不可或缺的。另外,卡合凹部、卡合凸部分别也可以设置三对以上,或者仅设置一对,等等。而且,也可以将卡合凹部设置于框架16,将卡合凸部设置于主壳体部28。另外,也可以将半径方向弹簧86以弹簧部86b位于凸部80a的半径方向外侧的状态安装于凸部80a。而且,桥部32的形状无所谓。例如,杆部50、52也可以沿相对于轴线M交叉的方向延伸地设置。如图14、15所示,本实施例的浮动式的液压的盘式制动器146包括a隔着制动盘148而位于其两侧的内衬块150及外衬块151、b具备轮缸154和框架156的按压装置158及c安装于非旋转体且保持按压装置158的壳体160等。壳体160包括形成有缸膛的主壳体部162和越过制动盘148而伸出的桥部164。第一活塞170、第二活塞172以液密且能够滑动的方式嵌合于在主壳体部162形成的缸膛,这些第一活塞170与第二活塞172之间成为液压室。内衬块150和外衬块151保持于以在制动盘148的周向上隔开的方式设置的一对衬块销176、178。衬块销176、178在与制动盘148的旋转轴线L平行的方向由于制动盘148的旋转轴线L与按压装置158的轴线M平行,所以以下有时称作与轴线M平行的方向、轴线方向等上延伸,在一端部处保持于主壳体部162的贯通孔162a、162b,在另一端部处保持于桥部164的贯通孔164a、164b。由主壳体部162的形成有缸膛的部分、第一活塞170、第二活塞172等构成轮缸154。主壳体部162在一对被安装部180参照图16、182处安装于作为非旋转体的转向节等车身侧构件。在主壳体部162的轴线方向的两端部各自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对第一卡合凹部184参照图14、185和一对第二卡合凹部187、188。如图18所示,框架156包括大体在与轴线M正交的方向上延伸且在轴线方向上隔开的第一边部190、第二边部192和以在与轴线M正交的方向上隔开且将第一边部190与第二边部192连接的方式设置的第三边部194、第四边部196。第三边部194和第四边部196呈弯曲的形状,但在比制动盘148靠车辆内侧的部分以下,称作内侧部194a、196a处,互相对向的面与轴线M大致平行地延伸。另外,在越过制动盘148的部分比内侧部194a、196a靠车辆外侧的部分,以下称作外侧部194b、196b处,互相的间隔比内侧部194a、196a处的间隔大。在本实施例中,在内侧部194a、196a的互相对向的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卡合凸部200及第二卡合凸部203、第一卡合凸部201及第二卡合凸部204。通过使第一卡合凸部200、201卡合于第一卡合凹部184、185,使第二卡合凸部203、204卡合于第二卡合凹部187、188,框架156以能够在与轴线M平行的方向上移动的方式保持于主壳体部162。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些第一卡合凸部200、201、第二卡合凸部203、204与第一卡合凹部184、185、第二卡合凹部187、188之间也可以设置弹簧206、208、210。弹簧206、208、210分别可以呈与实施例1的弹簧86、88、94同样的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边部192设置有在轴线方向上延伸的凸部212,第二活塞172经由未图示的弹性构件而卡合于凸部212。在框架156的第三边部194和第四边部196处,与轴线M正交的方向的截面各自的矩心大致位于中心基准面S上。严格来说,虽然也存在矩心从中心基准面S偏离的情况,但可认为实质上位于中心基准面上。例如,在图17中示出图15的XVII-XVII剖视图,换言之,包含图19的内侧部194a、196a的XVII-XVII截面的图。从图17可知,内侧部194a、196a的截面Q1中的矩心G1位于中心基准面S上。另外,在图16中示出图15的XVI-XVI的局部剖视图,换言之,包含图19的外侧部194b、196b的XVI-XVI截面的图。从图16可知,外侧部194b、196b的截面Q2中的矩心G2位于中心基准面S上。需要说明的是,框架156的截面是指不包含第一卡合凸部200、201、第二卡合凸部203、204的部分的截面。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在第三边部194、第四边部196处,半径方向的厚度在轴线方向上相同。另一方面,截面的形状以如下的方式设计:虽然在内侧部194a、196a和外侧部194b、196b处不同,但各自的矩心在半径方向上处于相同位置。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以如下的方式设计框架156:使框架156的第三边部194、第四边部196各自的与轴线M正交的截面各自的矩心位于不从中心基准面S离开设定值以上的部分。设定值例如可以设为1~2mm左右或框架156的厚度的1~5%的长度。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在盘式制动器146的作用状态下,第二活塞172向框架156施加的力F、外衬块151作用于框架156的反作用力R在第三边部194、第四边部196处作用于矩心。因而,能够抑制第三边部194、第四边部196的弯曲,能够良好地抑制由框架156的变形引起的按压力的下降。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卡合凸部200、201、第二卡合凸部203、204的半径方向的中心点可以位于中心基准面S上,也可以位于从中心基准面S偏离的位置。换言之,第一卡合凸部200、201、第二卡合凸部203、204的半径方向的中心点和矩心在半径方向上可以位于相同位置,也可以分离。在本实施例的盘式制动器与实施例2的盘式制动器146中,框架不同,但其他部分相同。如图20、21所示,框架250包括第一边部252、第二边部254、第三边部256、第四边部258。第三边部256、第四边部258的与轴线M正交的方向的截面的形状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另外,如图22A、22B所示,第一边部252、第二边部254的与轴线M平行的方向的截面的形状也为正方形或长方形。而且,第一边部252、第二边部254、第三边部256、第四边部258各自的厚度半径方向的长度相同。由以上可知,第三边部256、第四边部258各自的与轴线M正交的截面Q1、Q2的矩心G1、G2和第一边部252、第二边部254各自的与轴线M平行的方向的截面Q3、Q4的矩心G3、G4均大致位于中心基准面上。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抑制盘式制动器的作用状态下的框架250的变形。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边部254的与轴线M平行的方向的截面中不包含凸部260。本实施例的盘式制动器是浮动型的电动的盘式制动器,通过电动机的驱动来使盘式制动器工作。在浮动型的电动的盘式制动器和上述的实施例1~3的任一盘式制动器中,如图23示意性地所示,按压装置不同,但其他部分相同。本实施例的按压装置300包括电动机302、第一按压构件304、第二按压构件306及将电动机302的旋转变换为直线运动并向第一按压构件304、第二按压构件306传递的带有运动变换机构的运动传递机构310等。运动传递机构310包括伴随于电动机302的旋转轴的旋转而旋转的螺纹构件312,第一按压构件304、第二按压构件306螺合于螺纹构件312。螺纹构件312包括右螺纹部320和左螺纹部322,右螺纹部320螺合于第一按压构件304,左螺纹部322螺合于第二按压构件306。另外,第一按压构件304、第二按压构件306以能够在轴线方向上相对移动且不能旋转的方式保持于主壳体部324。通过电动机302的驱动来使电动的盘式制动器工作。第一按压构件304朝向制动盘330移动,将内衬块332朝向制动盘330按压。另一方面,第二按压构件306向离开制动盘330的方式方向移动,使框架336向箭头X的方向移动。由此,框架336将外衬块334按压于制动盘330。其他,本发明除了上述实施例之外,能够以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实施各种变更、改良后的各种方式来实施。以下列举上述实施例1-4所记载的结构的特征。一种盘式制动器,是浮动式的盘式制动器,包括:1内衬块及外衬块,位于隔着与车轮一起旋转的制动盘的位置;按压装置,将所述内衬块及所述外衬块按压于所述制动盘;及壳体,安装于非旋转体,保持所述按压装置并且保持所述内衬块及所述外衬块,其中,所述按压装置包括在该盘式制动器工作时能够朝向所述制动盘移动的第一按压构件及能够向离开所述制动盘的方向移动的第二按压构件和框架,该框体是呈框状的刚体,具有第一边部和第二边部,且能够在与所述制动盘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一边部与所述外衬块对向,所述第二边部在与所述车轮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从该第一边部分离,且与所述第二按压构件卡合,所述壳体包括将所述内衬块及所述外衬块保持为能够在与所述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移动的至少一个衬块销,所述至少一个衬块销在与所述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的两端部处分别保持于所述壳体。2根据1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所述壳体包括保持所述按压装置的主壳体部和从该主壳体部越过所述制动盘而伸出的桥部,所述至少一个衬块销各自的一端部保持于所述主壳体部,另一端部保持于所述桥部。3根据1项或2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所述桥部包括以越过所述制动盘的状态延伸且互相在所述制动盘的周向上隔开的一对杆部和在所述制动盘的相反侧将这一对杆部连结的连结部。杆部可以与旋转轴线平行地延伸,也可以在与旋转轴线交叉的方向上延伸。4根据3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作为所述至少一个衬块销的两个衬块销分别与所述旋转轴线平行地延伸,互相在所述制动盘的周向上隔开,且分别保持于所述主壳体部和所述连结部。衬块销贯通在内衬块的背板和外衬块的背板分别形成的贯通孔,一端部保持于主壳体部,另一端部保持于连结部。由此,内衬块、外衬块分别被保持为能够在与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移动。5根据1项~4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所述壳体包括保持所述按压装置的主壳体部和设置于该主壳体部的多个被卡合部,所述框架包括能够卡合于所述多个被卡合部的多个卡合部,通过使所述多个卡合部与所述多个被卡合部卡合而保持于所述主壳体部,在所述多个卡合部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多个被卡合部中的至少一个之间分别设置有作为弹性构件的第一弹性构件。在本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中,并非必须在所有被卡合部与所有卡合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构件。另外,至少一个第一弹性构件各自能够在制动盘的半径方向和周向的至少一方产生弹性力。而且,至少一个第一弹性构件可以互相相同,也可以不同。6根据5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的腐蚀电位是所述框架的腐蚀电位与所述壳体的腐蚀电位之间的高度。例如,在利用包含铝的材料制造了壳体并利用树脂制造了框架的情况下,能够利用包含镍的材料或不锈钢材料来制造第一弹性构件。7根据1项~6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所述壳体包括保持所述按压装置的主壳体部和在所述主壳体部的与所述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上的两侧的部分分别以在与所述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隔开的方式设置的各多个被卡合部,所述框架包括以互相在与所述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上隔开的方式且分别将所述第一边部与所述第二边部连结的第三边部及第四边部和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边部和所述第四边部各自的互相对向的部分且能够卡合于所述各多个被卡合部的各多个卡合部,通过使所述各多个卡合部卡合于所述各多个被卡合部而保持于所述主壳体部。卡合部、被卡合部可以各设置两个,也可以各设置三个以上。8根据7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所述多个卡合部各自的半径方向的中心点和所述多个被卡合部各自的半径方向的中心点分别大致位于中心基准面上,所述多个卡合部的各卡合部和所述多个被卡合部的各卡合部分别包括与所述中心基准面平行且互相卡合的卡合面。中心基准面是指与基准线正交且包含中心线的面,基准线是与中心线和制动盘的旋转轴线正交的直线,中心线是通过第一按压构件的中心和第二按压构件的中心的直线。在卡合部的半径方向的中心点和被卡合部的半径方向的中心点大致位于中心基准面上的情况下,主壳体部的保持框架的保持部的中心点和作用于框架的力的作用点大致位于相同的面上。9根据7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所述多个卡合部各自的半径方向的中心点和所述多个被卡合部各自的半径方向的中心点分别位于与中心基准面平行的同一平面上,所述多个卡合部的每一个和所述多个被卡合部的每一个分别包括与所述中心基准面平行且互相卡合的卡合面。10根据7项~9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在侧视时,所述框架的重心位于所述多个卡合部中的位于两端的卡合部之间。在将多个卡合部中的位于两端的卡合部称作第一卡合部、第二卡合部的情况下,框架的重心位于第一卡合部的车辆内侧和车辆外侧中的与第二卡合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面与第二卡合部的车辆内侧和车辆外侧中的与第一卡合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面之间。例如,在第一卡合部对应于第一卡合凸部80、82,第二卡合部对应于第二卡合凸部81、83的情况下,重心位于第一卡合凸部80、82的车辆外侧的端面与第二卡合凸部81、83的车辆内侧的端面之间。11根据1项~10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所述框架具有凸部,该凸部设置于所述第二边部的与所述第二按压构件对向的部分,在与所述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突出,所述第二按压构件具有凹部,该凹部设置于与所述凸部对应的部分,在与所述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凹陷,在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之间设置有作为弹性构件的第二弹性构件,所述第二边部经由第二弹性构件而与所述第二按压构件卡合。第二弹性构件可以是橡胶,也可以是弹簧。12根据11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所述凸部在所述制动盘的周向上呈由曲面规定的形状。凸部大体呈R形状。因而,即使框架因带动而转动,也容许相对于第二按压构件的相对位置的偏移。13根据1项~12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所述框架包括第三边部及第四边部,该第三边部及该第四边部以互相在与所述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上隔开的方式设置,将所述第一边部与所述第二边部分别连接,且以不越过所述内衬块和所述外衬块的方式越过所述制动盘。第三边部、第四边部以不通过内衬块、外衬块的半径方向的外侧的方式越过制动盘,换言之,以不跨过内衬块、外衬块的方式跨过制动盘而到达制动盘的相反侧。14根据13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设想与中心线和所述制动盘的旋转轴线正交的直线即基准线,设想与该基准线正交且包含所述中心线的面即中心基准面,所述第三边部和所述第四边部各自的与所述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的多个截面各自的矩心分别位于所述中心基准面上,所述中心线是通过所述第一按压构件的中心和所述第二按压构件的中心的直线。矩心位于中心基准面上是指矩心大致位于中心基准面上这一含义。以下,对于16项也是同样的。15根据13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设想与中心线和所述制动盘的旋转轴线正交的直线即基准线,设想与该基准线正交且包含所述中心线的面即中心基准面,所述第三边部和所述第四边部各自与所述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的多个截面各自的矩心分别位于相对于所述中心基准面的间隔为设定值以下的范围,所述中心线是通过所述第一按压构件的中心和所述第二按压构件的中心的直线。设定值例如可以设为1~3mm左右或框架的厚度的1~5%左右的值。以下,对于17项也是同样的。16根据1项~15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设想与中心线和所述制动盘的旋转轴线正交的直线即基准线,设想与该基准线正交且包含所述中心线的面即中心基准面,所述第一边部及所述第二边部各自的与多个所述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的截面各自的矩心分别位于所述中心基准面上,所述中心线是通过所述第一按压构件的中心和所述第二按压构件的中心的直线。17根据1项~15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设想与中心线和所述制动盘的旋转轴线正交的直线即基准线,设想与该基准线正交且包含所述中心线的面即中心基准面,所述第一边部及所述第二边部各自的与多个所述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的截面各自的矩心分别位于相对于所述中心基准面的间隔为设定值以下的范围内,所述中心线是通过所述第一按压构件的中心和所述第二按压构件的中心的直线。18根据1~17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所述壳体包括保持所述按压装置的主壳体部,所述第一按压构件和所述第二按压构件是以液密且能够滑动的方式嵌合于在所述主壳体部形成的缸膛的第一活塞及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和所述第二活塞分别通过液压而移动,所述按压装置包括轮缸,该轮缸具备所述主壳体部的形成所述缸膛的部分和所述第一活塞及所述第二活塞。本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是浮动型的液压的盘式制动器。19根据1项~17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所述按压装置包括电动机和将该电动机的旋转变换为直线移动并向所述第一按压构件和所述第二按压构件传递的运动传递机构。运动传递机构将电动机的旋转变换为直线运动,且使第一按压构件和第二按压构件互相向相反方向移动。本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是浮动型的电动盘式制动器。20根据1项~19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所述框架由碳纤维增强树脂制造。21根据1项~20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所述框架具有在该盘式制动器的作用状态下承受作用于所述外衬块的周向的力的转矩承受部。22一种盘式制动器,是浮动式的盘式制动器,包括位于隔着与车轮一起旋转的制动盘的位置的内衬块及外衬块、将所述内衬块及所述外衬块按压于所述制动盘的按压装置及安装于非旋转体且保持所述按压装置并且保持所述内衬块及所述外衬块的壳体,其中,所述按压装置包括第一按压构件、第二按压构件及框架,所述第一按压构件能够与所述制动盘的旋转轴线平行地朝向所述制动盘移动,所述第二按压构件能够与所述制动盘的旋转轴线平行地向离开所述制动盘的方向移动,所述框架是呈框状的刚体,具有第一边部、第二边部、第三边部及第四边部,且能够在与所述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一边部能够卡合于外衬块,所述第二边部在与所述车轮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从该第一边部分离,且卡合于所述第二按压构件,所述第三边部及所述第四边部互相在与所述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上隔开,且在与所述第一边部及所述第二边部交叉的方形上延伸,设想与中心线和所述制动盘的旋转轴线正交的直线即基准线,设想与该基准线正交且包含所述中心线的面即中心基准面,所述第三边部及所述第四边部各自的与多个所述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的截面各自的矩心分别位于所述中心基准面上,所述中心线是通过所述第一按压构件的中心和所述第二按压构件的中心的直线。本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能够采用1项~21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特征。23根据22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所述第一边部及所述第二边部各自的与所述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的多个截面各自的矩心分别位于所述中心基准面上。

权利要求:1.一种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内衬块及外衬块,位于隔着与车轮一起旋转的制动盘的位置;按压装置,构成为将所述内衬块及所述外衬块按压于所述制动盘,所述按压装置包括第一按压构件、第二按压构件及框架,所述第一按压构件能够与所述制动盘的旋转轴线平行地朝向所述制动盘移动,所述第二按压构件能够与所述制动盘的旋转轴线平行地向离开所述制动盘的方向移动,所述框架是呈框状的刚体,具有第一边部和第二边部,且能够在与所述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一边部与所述外衬块对向,所述第二边部在与所述制动盘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从所述第一边部分离,且与所述第二按压构件卡合;及壳体,安装于非旋转体,保持所述按压装置并且保持所述内衬块及所述外衬块,所述壳体包括将所述内衬块及所述外衬块保持为能够在与所述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移动的衬块销,所述衬块销在与所述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的两端部处保持于所述壳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保持所述按压装置的主壳体部和从所述主壳体部越过所述制动盘而向所述主壳体部的隔着制动盘的相反侧伸出的桥部,所述衬块销的一端部保持于所述主壳体部,另一端部保持于所述桥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保持所述按压装置的主壳体部和设置于所述主壳体部的多个被卡合部,所述框架包括能够卡合于所述多个被卡合部的多个卡合部,通过使所述多个卡合部卡合于所述多个被卡合部而保持于所述主壳体部,在所述多个卡合部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多个被卡合部中的至少一个之间分别设置有作为弹性构件的第一弹性构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的腐蚀电位是所述框架的腐蚀电位与所述壳体的腐蚀电位之间的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保持所述按压装置的主壳体部和在所述主壳体部的与所述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上的两侧的部分分别以在与所述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隔开的方式设置的各多个被卡合部,所述框架包括以互相在与所述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上隔开的方式设置且分别将所述第一边部与所述第二边部连结的第三边部及第四边部和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边部和所述第四边部各自的互相对向的部分且能够卡合于所述各多个被卡合部的各多个卡合部,所述框架通过使所述各多个卡合部分别卡合于所述各多个被卡合部而保持于所述主壳体部,在所述框架的侧视图中,所述框架的重心位于所述各多个被卡合部中的位于两端的被卡合部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具有凸部,该凸部设置于所述第二边部的与所述第二按压构件对向的部分,在与所述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突出,所述第二按压构件具有凹部,该凹部设置于与所述凸部对应的部分,在与所述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凹陷,在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之间设置有作为弹性构件的第二弹性构件,所述第二边部经由所述第二弹性构件而卡合于所述第二按压构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在所述制动盘的周向上呈由曲面规定的形状。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第三边部及第四边部,该第三边部及该第四边部以互相在与所述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上隔开的方式设置,分别将所述第一边部与所述第二边部连接,且以不越过所述内衬块和所述外衬块的方式越过所述制动盘。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若将与基准线正交且包含中心线的面设为中心基准面,则所述第三边部和所述第四边部各自的与所述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的多个截面各自的矩心分别位于所述中心基准面上,所述基准线是与所述中心线和所述制动盘的旋转轴线正交的直线,所述中心线是通过所述第一按压构件的中心和所述第二按压构件的中心的直线。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若将与基准线正交且包含中心线的面设为中心基准面,则所述第一边部及所述第二边部各自的多个与所述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的截面各自的矩心分别位于所述中心基准面上,所述基准线是与所述中心线和所述制动盘的旋转轴线正交的直线,所述中心线是通过所述第一按压构件的中心和所述第二按压构件的中心的直线。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多个所述衬块销,多个所述衬块销分别在与所述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的两端部处保持于所述壳体。12.一种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内衬块及外衬块,位于隔着与车轮一起旋转的制动盘的位置;按压装置,构成为将所述内衬块及所述外衬块按压于所述制动盘;及壳体,安装于非旋转体,保持所述按压装置并且保持所述内衬块及所述外衬块,其中,所述按压装置包括:第一按压构件,能够与所述制动盘的旋转轴线平行地朝向所述制动盘移动;第二按压构件,能够与所述制动盘的旋转轴线平行地向离开所述制动盘的方向移动;及框架,是呈框状的刚体,具有第一边部、第二边部、第三边部及第四边部,且能够在与所述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一边部与所述外衬块对向,所述第二边部在与所述车轮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从所述第一边部分离,且卡合于所述第二按压构件,所述第三边部及所述第四边部互相在与所述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上隔开,且在与所述第一边部及所述第二边部交叉的方向上延伸,若将与基准线正交且包含中心线的面设为中心基准面,则所述第三边部及所述第四边部各自的多个与所述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的截面各自的矩心分别位于所述中心基准面上,所述基准线是与所述中心线和所述制动盘的旋转轴线正交的直线,所述中心线是通过所述第一按压构件的中心和所述第二按压构件的中心的直线。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部及所述第二边部各自的与所述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的多个截面各自的矩心分别位于所述中心基准面上。

百度查询: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盘式制动器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