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笋壳筑制茶及其制备方法_黄良贤_201810359172.6 

申请/专利权人:黄良贤

申请日:2018-04-20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公开(公告)号:CN108378151B

主分类号:A23F3/06

分类号:A23F3/06;A23F3/14;B65D65/46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3.06.06#授权;2018.09.04#实质审查的生效;2018.08.10#公开

摘要:笋壳筑制茶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紧压茶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茶柱、外壳,所述茶柱1的高度为3‑30cm,直径为2‑15cm,所述外壳为1‑5片楠竹自然脱落的笋衣制成,其展开形状为凸形。还包括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产品采用天然笋衣材质包装,自然古朴;变废为宝,不需砍伐楠竹,保护森林资源;能显著提高防潮防霉性能,防止产品霉变;产品小巧玲珑,携带非常方便;包装拆解与纸质包装无异,非常方便;茶体密度与手筑茯砖相当,分解无需专用工具,饮用方便;全程手工制作,保持了茶文化的特色;产品竹香较浓,香气自然纯正、口感醇厚。

主权项:1.笋壳筑制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取以下步骤:a.原料选择:选择1-2级茶叶原料;b.准备笋衣:选用楠竹自然脱落的笋衣,其长宽要满足笋壳筑制茶所需笋壳外壳大小的需要,或者将多片楠竹自然脱落的笋衣进行拼接,其长宽要满足笋壳筑制茶所需笋壳外壳大小的需要;c.制笋衣:将笋衣制成其宽度为拟制笋壳筑制茶的茶柱周长的1.1-1.5倍,长度至少为拟制笋壳筑制茶的茶柱高度与直径的1.5倍之和;d.制茶模:用直径相当的楠竹制成,设有筒体(5),筒体(5)由2-3片相同半径的筒体瓦形片(11)所组成,筒体(5)的底部要留个竹节(10),在筒体(5)的中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第一锁紧箍(6)和第二锁紧箍(8),在筒体(5)的底部内设有活动底座(7);e.笋衣入模:将笋衣用清水泡软,或用蒸汽蒸软,将底部折边,按能放入竹模内腔的大小卷成筒,放入锁紧的竹模中,用筑棒将笋衣底部折边筑平成型;f.蒸茶:将a步骤准备的原料蒸软;g.茶叶初筑:将f步骤蒸软后的茶叶倒入已放笋衣的竹模中,用筑棒初步筑紧;h.带竹模汽蒸:将g步骤初步筑紧的茶叶连同竹模汽蒸5-15分钟;i.筑紧定型:将h步骤汽蒸后的茶叶用筑棒筑紧定型;j.脱模捆紧:将竹模松开,取出笋壳茶体,将笋衣以高出茶柱(1)的为茶柱(1)半径的1-1.1倍的高度h3为基准,在笋衣的中部保留包封条(3),剪去其它部分,将高度h3部分折向茶柱顶部,再将包封条(3)顺折封住茶柱(1)顶部,继续顺折紧贴茶柱(1)侧面,再顺折封住茶柱(1)底部,然后用棉纱绳索捆紧;k.凉置:将脱模后的笋壳茶体凉置到室温;l.干燥:将凉置后的笋壳茶体放进烘房的茶架上进行干燥,温度至多80℃,干燥至含水率10%以内;m.质检包装。

全文数据:等壳筑制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紧压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背景[0002]千两茶作为安化黑茶的独有品种,已有近450多年的历史,以其独特的加工工艺、自然古朴的包装、能长期贮藏的特性,醇厚绵长的口感、降脂减肥的保健效果,被誉为世界只有中国有,中国只有湖南有,湖南只有安化有的世界茶王。现在随着黑茶由边疆游牧民族消费逐渐发展到内地民众消费,人们发现千两茶密度过大大,分解困难,饮用不便,特别是千两茶体积硕大,搬运困难,竹篾篓包装,成本高,只有陈香味,香气较单纯。为了弥补千两茶的不足,人们想开发千两茶的衍生产品,于是进行了一些探索,如专利号为200710303436.8、发明名称为竹筒黑茶的加工方法,公开了以下技术:加工工艺包括:原料筛分,蒸茶,在蒸茶之前或同时进行竹筒制作,然后进行装筒、蒸筒、再次装筒、再次蒸筒,再进行干燥、包装。这种茶虽然个体减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具有竹香味,但也要浪费大量的竹材资源,生产成本高,而且不易干燥,影响发酵质量。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公开一种自然古朴的,小巧玲珑,天然材质包装,工艺相对简单,竹香、陈香相得益彰的笋壳筑制茶及其制备方法。[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笋壳筑制茶,包括茶柱、外壳,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茶柱的高度为3_30cm,直径为2-15cm,所述外壳为1-5片楠竹自然脱落的笋衣制成,其展开形状为凸形,宽度S1为茶柱周长的1.1-1.5倍,宽度S2为茶柱直径的0.2-0.8倍,高度h2为茶柱高度h相当,高度hi至少为茶柱直径的1.5倍,至多为茶柱高度与茶柱直径的2倍之和,外壳的底部折边的高度h4、上部折边的高度h3均为茶柱半径的1-1.1倍。[0005]本发明还提供笋壳筑制茶的制备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采取以下步骤:a•原料选择:选择1-2级茶叶原料;b.准备笋衣:选用楠竹自然脱落的笋衣,其长宽要满足笋壳筑制茶所需笋壳外壳大小的需要;或者将多片楠竹自然脱落的笋衣进行拼接,其长宽要满足笋壳筑制茶所需笋壳外壳大小的需要;进一步地,所述笋衣制成其宽度为拟制笋壳筑制茶的茶柱周长的H-丨.5倍,长度至少为拟制笋壳筑制茶的茶柱高度与直径的i.5倍之和;进一步地,所述笋衣制成凸形,宽度S1为笋壳筑制茶的茶柱周长的1.1-1.5倍,宽度S2为笋壳筑制茶的茶柱直径的0.2-0•8倍,高度h2为笋壳筑制茶的茶柱高度h相当,高度hi至少为笋壳筑制茶的茶柱直径的1.5倍,至多为茶柱1高度h与茶柱1直径的2倍之和,外壳的底部折边的高度h4、上部折边的高度h3均为笋壳筑制茶的茶柱半径的1-1.1倍;c•等衣入模:将笋衣用清水泡软,或用蒸汽蒸软,将底部折边,按能放入茶模内腔的大小卷成筒,放入锁紧的茶模中,用筑棒将笋衣底部折边筑平成型;a•热衆:付a步骤准备的原料蒸软;»二步地j安产品型号所需重量司称,用布袋装好,用蒸汽蒸软;e•i!!1!筑ifd步骤蒸软后的茶叶倒入已放笋衣的茶模中,用筑棒初步筑紧;f.^茶^汽蒸:将e步骤初步筑紧的茶叶连同茶模汽蒸5-15分钟;g•筑:^定^!将?步骤汽蒸后的茶叶用筑棒筑紧定型;h.月f模:将茶模松开,取出笋壳茶体,包裹封顶,用绳索捆紧;i.凉^:将巧模后的笋壳茶体凉置到室温;j•千fe:将凉置后的笋壳茶体放进烘房的茶架上进行干燥,温度至多8rc,干燥至含水率10%以内;k.质检包装。[0006]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天然笋衣材质包装,自然古朴;变废为宝,不需砍伐楠竹,保护森林资源;能显著提高防潮防霉性能,防止产品霉变;产品小巧玲珑,携带非常方便;包装拆解与纸质包装无异,非常方便;茶体密度与手筑茯砖相当,分解无需专用工具,饮用方便;全程手工制作,保持了茶文化的特色;产品竹香较浓,香气自然纯正、口感醇厚。附图说明[0007]图1为本发明产品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产品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产品仰视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笋壳外壳展开示意图;图5为发明茶模结构主视示意图;图6为发明茶模结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08]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卜6用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0009]实施方式1:如图1-4,笋壳筑制茶,包括茶柱1、外壳2,所述茶柱1的高度为3-30cm,或者5-25cm,或者8-20cm,或者10-15cm,或者8-12cm,或者6-10cm,或者7-8cm,直径为2-15cm,或者3-13cm,或者4-11〇11,或者5-103111,或者5-6:111,所述外壳2为1-5片楠竹自然脱落的笋衣制成,其展开形状为凸形,宽度S1为茶柱1周长的1.1-1•5倍,宽度S2为茶柱1直径的0•2-0•8倍,高度h2为茶柱1高度h相当,高度hi至少为茶柱1直径的1•5倍,至多为茶柱1高度h与茶柱1直径的2倍之和,外壳2的底部折边的高度h4、上部折边的高度h3均为茶柱1半径的1-1•1倍。[0010]实施方式2:如图1-4,笋壳筑制茶,包括茶柱1、外壳2,所述茶柱1的高度为16-l8cm,直径为5-7cm,所述外壳2为1-2片楠竹自然脱落的笋衣拼合而成;其展开形状为凸形,上部为包封条3,下部为矩形面4,矩形面4的宽度S1为l7_23cm,高度h2为16-18cm,外壳2的底部折边的高度h4、上部折边的高度h3均为2.8_3.6Cm,包封条3的宽度S2为3-5cm,高度hi为26-32cni。[0011]实施方式3:如图1-4,笋壳筑制茶,包括茶柱1、外壳2,所述茶柱1的高度为12-15cm,直径为4-5cin,所述外壳2为1片捕竹自然脱落的笋衣制成,其展开形状为凸形,上部为包封^3,下部为矩形面4,矩形面4的宽度S1为13-17cm,高度h2为12-15cm,外壳2的底部折边的高度h4、上部折边的高度h3均为2•2_2•6cm,包封条3的宽度S2为3-4cm,高度hi为6-8cm〇[0012]实施方式4:如图1-6,笋壳筑制茶的制备方法,采取以下步骤:a•原料选择:选择卜2级茶叶原料;进一步地,茶叶原料为黑茶、普耳茶、红茶、黄茶、白茶、绿茶的一种或多种,根据所需口感选用调配。[0013]b•准备笋衣:选用楠竹自然脱落的笋衣,其长宽要满足笋壳筑制茶所需笋壳外壳大小的需要;或者将多片楠竹自然脱落的笋衣进行拼接,其长宽要满足笋壳筑制茶所需笋壳外壳大小的需要;优选地,所述笋衣制成其宽度为拟制笋壳筑制茶的茶柱周长的丨.^.5倍,长度至少为拟制笋壳筑制茶的茶柱高度与直径1.5倍之和;优选地,所述笋衣制成凸形,宽度S1为笋壳筑制茶的茶柱周长的5倍,宽度%为笋壳筑制茶的茶柱直径的0.2-0.8倍,高度h2为笋壳筑制茶的茶柱高度h相当;高度hi至少为算^筑制茶的茶柱直径的1.5倍,这样能可靠将茶柱顶部包裹牢靠,至多为笋壳筑制茶的茶^高度h2与其2倍直径之和,这样能可靠将茶柱顶部和底部包裹牢靠;外壳2的底部折边的高度h4、上部折边的高度h:3均为笋壳筑制茶的茶柱半径的丨-丨.丨倍,这样才能将茶柱顶部和底部封闭;c.夢衣入模:将笋衣用清水泡软,或用蒸汽蒸软,将底部折边,按能放入茶模内腔的大小卷成筒,放入锁紧的茶模中,用筑棒将笋衣底部折边筑平成型;只有这样筑制出来的产品才能笋壳紧贴茶柱,棱角分明;d•蒸茶:将a步骤准备的原料蒸软;优,地丨按产品型号所需重量司称,用布袋装好,用蒸汽蒸软;e.茶^初筑:将d步骤蒸软后的茶叶倒入已放笋衣的茶模中,用筑棒初步筑紧;f.带茶模汽蒸:将e步骤初步筑紧的茶叶连同茶模汽蒸5分钟;g_筑紧定型:将f步骤汽蒸后的茶叶用筑棒手筑定型;筑紧密度小于等于手筑茯砖的密度;h•脱模:将茶模松开,取出笋壳茶体,包裹封顶,用绳索捆紧;i.凉置:将脱模后的笋壳茶体凉置到室温;j•干燥:将凉置后的笋壳茶体放进烘房的茶架上进行干燥,温度至多8rc,千燥至含水率10%以内;进一步,温度控制在25-80°C,先低后高,逐步加温,时间2-7天;一般来说低温烘时间要长,高温烘时间较短,根据需要确定。[0014]k.质检包装。[00151实施例1:努壳筑制茶,包括茶柱1、外壳2,所述茶柱1的高度为3cm,直径为2cm,所述外壳2为1片楠竹自然脱落的笋衣制成;其展开形状为凸形,宽度S1s6cm,宽度32为1.5cm,高度h2为3cm,高度hi为l0cm,外壳2的底部折边的高度h4、上部折边的高度h3均为1•2cm0[0016]实施例2:笋壳筑制茶,包括茶柱1、外壳2,所述茶柱1的高度为30cm,直径为15cm,所述外壳2为4片楠竹自然脱落笋衣用麻线缝制而成;其展开形状为凸形,宽度S1为48cm,宽度S2为6cm,高度h2为30cm,高度hi为9〇cm,外壳2的底部折边的高度h4、上部折边的高度h3均为8cm。[0017]实施例3:笋壳筑制茶,包括茶柱1、外壳2,所述茶柱1的高度为18cm,直径为7cm,所述外壳2为2片楠竹自然脱落的笋衣拼合而成;其展开形状为凸形,上部为包封条3,下部为矩形面4,矩形面4的宽度S1为23cm,高度h2为15cm,外壳2的底部折边的高度h4、上部折边的高度h:3均为3.6〇11,包封条3的宽度S2为4cm,高度hi为25cm。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采用筑制过程中修剪成凸形,这与操作工的熟练程度有关。[0018]实施例4:笋壳筑制茶,包括茶柱1、外壳2,所述茶柱1的高度为I4cm,直径为5cm,所述外壳2为单片楠竹自然脱落的笋衣制成;其展开形状为凸形,上部为包封条3,下部为矩形面4,矩形面4的宽度S1为17cm,高度h2为14cm,外壳2的底部折边的高度h4、上部折边的高度h3均为2.6cm,包封条3的宽度S2为3cm,高度hi为25cm。[0019]实施例5:本发明笋壳筑制茶的制备方法,采取以下步骤:a•原料选择:选择1-2级安化黑茶原料,按天尖茶的常规方法进行再发酵处理;b•准备笋衣:选用楠竹自然脱落的笋衣,洗净,干燥,然后制成凸形,宽度S1为笋壳筑制茶的茶柱周长的1.1倍,宽度S2为笋壳筑制茶的茶柱直径的〇.2倍,高度h2为笋壳筑制茶的茶柱高度h相当,高度hi为笋壳筑制茶的茶柱直径的5倍,外壳2的底部折边的高度h4、上部折边的高度h3均为笋壳筑制茶的茶柱丨半径的丨倍;c.笋衣入模:将步骤b准备的笋衣用清水泡软,将底部折边,按能放入茶模内腔的大小卷成筒,放入锁紧的茶模中,用筑棒将笋衣底部折边筑平成型;d•蒸茶:将a步骤准备的原料蒸软;可按产品型号所需重量司称,用布袋装好,用蒸汽蒸软;e.茶叶初筑:将d步骤蒸软后的茶叶倒入已放笋衣的茶模中,用筑棒初步筑紧;筑棒采用无异味的木质筑棒。[0020if•带茶模汽蒸:将6步骤初步筑紧的茶叶连同茶模汽蒸10分钟;汽蒸的目的,一方面使茶叶进一步软化,便于筑紧,另一方面,通过蒸汽加热,将笋衣的香气和竹质筒体的竹香味浸入到茶叶中。[0021]g•筑紧趙:将f步骤汽蒸后的糾職職紧麵;筑紧程度以第壳外壳内的茶柱1成形而不散为适宜,一般不超过手筑茯砖的密度;h•脱模:将茶模松开,取出笋壳茶体;1•包拥:先将第衣高度h3部分折向茶柱丨顶部,再将包封条3顺折封住茶柱丨顶部,继续顺折紧贴茶柱1侧面,用麻绳索报|紧;j.凉^将后赠壳茶体凉到室温;1k.干‘丨采:将;^置后的笑壳茶体放进烘房的茶架上进行干燥,温度控制在狀-明,先低后咼,逐步加温,时间5-7天,干燥至含水率9%以内•,1.质检包装。’[0022]实施例6:本发明笋壳筑制茶的制备方法,采取以下步骤:a•原料选择:选择1-2级红茶原料;b•准备笋衣:选用楠竹自然脱落的笋衣,笋衣要求其宽度为拟制笋壳筑制茶的茶柱周长的1.5彳首,长度为拟制舆壳筑制茶的茶柱高度与直径之和;c•笋衣入模:将步骤b准备的笋衣用清水泡软,或用蒸汽蒸软,将底部折边,按能放入茶fe内腔的大小卷成筒,放入锁紧的茶模中,用筑棒将算衣底部折边筑平成型;所述茶模,如图5-6,设有筒体5,筒体5由2-3片相同半径的筒体瓦片丨丨所组成;在筒体5的中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第一锁紧箍6和第二锁紧箍8,在筒体5的底部内设有活动底座7。锁^箍上设有松紧螺栓9,通过拧动松紧螺栓9可实现松紧螺栓的松开与锁紧。锁紧箍为市场产品,采用的是武汉九洲汉通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不锈钢2〇1抱箍。筒体5的材质可以为金属,或木质,或竹质,金属汽蒸后烫手,不利于操作;木质材料经不起反复汽蒸;竹质材料最为理想。用直径相当的楠竹制成,筒体5的底部要留个竹节1〇,可增强筒体5的强度,延长使用寿命。[0023]d•蒸茶:将a步骤准备的原料蒸软;可按产品型号所需重量司称,用布袋装好,用蒸汽蒸软;e.茶叶初筑:将d步骤蒸软后的茶叶倒入已放齊衣的茶模中,用筑棒初步筑紧;筑棒采用无异味的木质筑棒。[0024]f•带茶模汽蒸:将e步骤初步筑紧的茶叶连同茶模汽蒸〖5分钟;g•筑紧定型:将f步骤汽蒸后的茶叶用筑棒筑紧定型;筑紧程度以笋壳外壳内的茶柱1成形而不散为适宜;h•脱模:将茶模松开,取出笋壳茶体;i•包捆:如图1-4,脱模后将笋衣以高出茶柱1的为茶柱]_半径的倍的高度⑽为基准,在笋衣的中部保留包封条3,剪去其它部分,将高度h3部分折向茶柱顶部,再将包封条3顺折封住茶柱1顶部,继续顺折紧贴茶柱1侧面,再顺折封住茶柱1底部,然后用棉纱绳索捆紧;绳索在茶柱两端捆成十字形,横向捆2-3圈;j•凉置:将脱模后的笋壳茶体凉置到室温;k•干燥:将凉置后的笋壳茶体放进烘房的茶架上进行干燥,温度控制在6rc_75〇c,先低后高,逐步加温,时间2-4天,干燥至含水率8%以内;1.质检包装。[0025]本发明所述实施例,以笋衣做外壳,与茶叶一次成型,产品自然古朴;利用笋衣资源,变废为宝,无需砍伐楠竹,保护森林资源;特别是笋衣其防潮性能相当于棕片,而且具有很好的防霉功能,无论在高湿条件下还是在干燥条件下都不产生霉菌,而竹篾防潮性能差,在高湿条件下极易产生霉菌,因此笋衣做茶叶包装,既能防潮,又能防霉。通过对比实验,将10支百两茶与10支本发明笋壳筑制茶放在不作防湿处理的能避雨的空旷地方,在梅雨季节放置15天,结果10支百两茶竹篾包装全部产生风霉,茶柱表层有霉味,而10支本发明笋壳筑制茶笋壳均未发现有风霉,其中9支茶茶柱无任何霉味,有1支有轻度霉味,经检查是笋壳破损所至。本发明产品小巧玲珑,携带非常方便;包装拆解与纸质包装无异,非常方便;茶体密度与手筑茯砖相当,分解无需专用工具,饮用方便;全程手工制作,保持了茶文化的特色;产品竹香较浓,香气自然纯正、口感醇厚,既能满足现代快节奏消费者的需要,又能受到传统消费者的青睐,成为一种新的黑茶品种。[002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说明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任何形式上和实质上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方法的前提下,做出的若千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利用以上所掲示的技术内容做出的些许更改、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对上述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改、修饰与演变,均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笋壳筑制茶,包括茶柱(1、外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柱(1的高度为3_30cm,直径为2-15cm,所述外壳2为1-5片楠竹自然脱落的笋衣制成,其展开形状为凸形,宽度81为茶柱(1周长的1.1-1.5倍,宽度S2为茶柱(1直径的0•2-〇.S倍,高度h2为茶柱(1高度h相当,高度hi至少为茶柱1直径的1.5倍,至多为茶柱(1高度h与茶柱(1直径的2倍之和,夕卜壳2的底部折边的高度h4、上部折边的高度h3均为茶柱1半径的^.丨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笋壳筑制茶,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柱(D的高度为16_18;111,直径为5-7cm,所述外壳2为1_2片楠竹自然脱落的笋衣拼合而成,其展开形状为凸形,上部为包封条3,下部为矩形面4,矩形面4的宽度S1为17-23cm,高度h2为16-18cm,外壳2的底部折边的高度h4、上部折边的高度h3均为2.8-3.6〇11,包封条3的宽度32为3-5〇11,尚度hi为8_32cm,优选为18_25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笋壳筑制茶,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柱(1的高度为12-15;111,直径为4-5cm,所述外壳2为1片楠竹自然脱落的笋衣制成,其展开形状为凸形,上部为包封条3,下部为矩形面4,矩形面4的宽度S1为13-l7cm,高度h2为12-15cm,外壳2的底部折边的高度h4、上部折边的高度h3均为2•2-2•6cm,包封条3的宽度S2为3-4cm,高度hi为6-8cm。4.笋壳筑制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取以下步骤:a•原料选择:选择1-2级茶叶原料;b.准备笋衣:选用楠竹自然脱落的笋衣,其长宽要满足笋壳筑制茶所需笋壳外壳大小的需要;c•笋衣入模:将笋衣用清水泡软,或用蒸汽蒸软,将底部折边,按能放入茶模内腔的大小卷成筒,放入锁紧的茶模中,用筑棒将笋衣底部折边筑平成型;d•蒸茶:将a步骤准备的原料蒸软;e.茶叶初筑:将d步骤蒸软后的茶叶倒入已放笋衣的茶模中,用筑棒初步筑紧;f••带茶模汽蒸:将e步骤初步筑紧的茶叶连同茶模汽蒸5-15分钟;g•筑紧定型:将f步骤汽蒸后的茶叶用筑棒筑紧定型;h•脱模:将茶模松开,取出笋壳茶体,包裹封顶,用绳索捆紧;i.凉置:将脱模后的笋壳茶体凉置到室温;j•干燥:将凉置后的笋壳茶体放进烘房的茶架上进行干燥,温度至多80-C,干燥至含水率10%以内;k.质检包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笋壳筑制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原料为黑茶、普耳茶、红茶、黄茶、白茶、绿茶的一种或多种。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笋壳筑制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等衣制成其宽度为拟制笋壳筑制茶的茶柱周长的丨.^.5倍,长度至少为拟制笋壳筑制茶的茶柱高度与直径的1.5倍之和。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笋壳筑制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_述努衣制成凸形,宽度S1为笋壳筑制茶的茶柱周长的1.1-1.5倍,宽度S2为笋壳筑制茶的茶柱直径的0•2-0•8倍,高度h2为笋壳筑制茶的茶柱高度h相当,高度hi至少为笋壳筑制茶的茶柱直径的1_5倍,外壳2的底部折边的高度h4、上部折边的高度h3均为笋壳筑制茶的茶柱半径的1-1.1倍。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笋壳筑制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模,设有筒体5,筒体5由2_3片相同半径的筒体瓦形片(11所组成;在筒体1的中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第一锁紧箍6和第二锁紧箍8,在筒体1的底部内设有活动底座⑺;进一步地,所述筒体(1用直径相当的楠竹制成,筒体a的底部留个竹节(10。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笋壳筑制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捆:脱模后将笋衣以高出茶柱1的为茶柱(1半径的1-1.1倍的高度h3为基准,在笋衣的中部保留包封条3,剪去其它部分,将高度h3部分折向茶柱顶部,再将包封条3顺折封住茶柱(1顶部,继续顺折紧贴茶柱(1侧面,再顺折封住茶柱(1底部,然后用棉纱绳索捆紧;进一步地,所述捆紧为绳索在茶柱两端捆成十字形,横向捆2-3圈。1〇•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笋壳筑制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其温度控制在25。〇80。:,先低后高,逐步加温,时间2-7天;或者温度控制在28-58。:,先低后高,逐步加温,时间5_7天,干燥至含水率9%以内;或者温度控制在㈤。〇75。:,先低后高,逐步加温,时间2-4天,干燥至含水率8%以内。

百度查询: 黄良贤 笋壳筑制茶及其制备方法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