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交变牵伸三通道纺纱装置及变支变比变捻纱线的纺制方法_无锡市和展机电技术有限公司;江南大学_201910192243.2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和展机电技术有限公司;江南大学

申请日:2019-03-14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公开(公告)号:CN109750400B

主分类号:D02G3/04

分类号:D02G3/04;D01H5/22;D01H5/36;D01H1/242;D01H7/02

优先权:["20190313 CN 2019101904241"]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4.03.22#授权;2019.06.07#实质审查的生效;2019.05.14#公开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交变牵伸三通道纺纱装置及变支变比变捻纱线的纺制方法,纺纱装置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同一通道的中罗拉和后罗拉相对前罗拉同步变速,不同通道的中罗拉和后罗拉相对前罗拉交替变速,前罗拉相对锭子产生速度变化,通过对三组粗纱的交变牵伸和成型纱线的交变加捻,实现成型纱线的支数变化、比例变化和捻度变化。本发明构思精巧,大大减少了纱线的断头率或奇点率,牵伸加捻过程更加稳定,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主权项:1.一种交变牵伸三通道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第一组份粗纱通过的第一通道、用于第二组份粗纱通过的第二通道和用于第三组份粗纱通过的第三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后罗拉、第一中罗拉和前罗拉,所述第一后罗拉和所述第一中罗拉之间通过第一传动齿轮组连接,第一传动齿轮组用于保持第一中罗拉与第一后罗拉之间的牵引比恒定且不大于1.4;所述第二通道上依次设置有第二后罗拉、第二中罗拉和所述前罗拉;所述第二后罗拉和所述第二中罗拉之间通过第二传动齿轮组连接,第二传动齿轮组用于保持第二中罗拉与第二后罗拉之间的牵引比恒定且不大于1.4;所述第三通道上依次设置有第三后罗拉、第三中罗拉和所述前罗拉;所述第三后罗拉和所述第三中罗拉之间通过第三传动齿轮组连接,第三传动齿轮组用于保持第三中罗拉与第三后罗拉之间的牵引比恒定且不大于1.4;同一通道的中罗拉和后罗拉相对所述前罗拉同步变速,不同通道的中罗拉和后罗拉相对前罗拉交替变速,前罗拉相对锭子产生速度变化,通过对三组粗纱的交变牵伸和成型纱线的交变加捻,实现成型纱线的支数变化、比例变化和捻度变化;每个通道中的所述中罗拉上方设置有中上皮辊,所述纺纱装置还包括套在中上皮辊和上销上并与中罗拉保持同步运动的上皮圈、套在中罗拉和下销上并与中罗拉保持同步运动的下皮圈;上皮圈和下皮圈的握持钳口距离前罗拉钳口线的距离小于3mm;还包括后罗拉轴和中罗拉轴;在所述后罗拉轴的周向上,所述第一后罗拉相对固定地套装在所述后罗拉轴上,所述第二后罗拉可相对转动地套装在所述后罗拉轴上,所述第三后罗拉可相对转动地套装在所述后罗拉轴上;在所述中罗拉轴的周向上,所述第一中罗拉可相对转动地套装在所述中罗拉轴上,所述第二中罗拉相对固定地套装在所述中罗拉轴上,所述第三中罗拉可相对转动地套装在所述中罗拉轴上;所述后罗拉轴和所述中罗拉轴用于分别调控所述第一组份粗纱和所述第二组份粗纱的喂入速度;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组包括依次啮合传动的第一主动齿轮、第一过桥齿轮和第一被动齿轮;第一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后罗拉同轴心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被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中罗拉同轴心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组包括依次啮合传动的第二主动齿轮、第二过桥齿轮和第二被动齿轮;第二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中罗拉同轴心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被动齿轮与所述第二后罗拉同轴心固定连接;所述第三传动齿轮组包括依次啮合传动的第三主动齿轮、第三过桥齿轮和第三被动齿轮;第三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三中罗拉同轴心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被动齿轮与所述第三后罗拉同轴心固定连接;还包括辅助轴,在周向上,所述第三过桥齿轮相对固定地套装在所述辅助轴上;还包括控制系统和伺服驱动系统;所述伺服驱动系统包括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和转速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依次通过伺服驱动器与所述伺服电机连接;所述伺服电机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后罗拉轴转动的第一伺服电机、用于驱动所述中罗拉轴转动的第二伺服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辅助轴转动的第三伺服电机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前罗拉转动的前伺服电机;所述转速传感器包括:用于监测所述后罗拉轴转速的第一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中罗拉轴转速的第二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辅助轴转速的第三传感器以及用于监测所述前罗拉转速的前传感器;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比较模块,所述第一比较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三传感器以及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比较模块用于监测所述中罗拉轴、所述后罗拉轴以及所述辅助轴之间转速比,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比较模块反馈的数值调控所述中罗拉轴、所述后罗拉轴和或辅助轴转速,进而调控所述第一组份粗纱、第二组份粗纱和第三组份粗纱的混纺比。

全文数据:交变牵伸三通道纺纱装置及变支变比变捻纱线的纺制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纺织工程中纺纱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交变牵伸三通道纺纱装置及变支变比变捻纱线的纺制方法。背景技术近几年大量涌现的花式纱、色纺纱和竹节纱,这些纱线与传统纱线相比,主要特征是纺纱过程中结构参数发生了动态变化。传统纺纱设备很难适应花式纱、色纺纱和竹节纱的纺纱生产。如何提升纺纱生产的柔性,更好地加工出结构参数动态变化的纱线,实现纺纱的柔性加工已成为改造提升纺纱机的重要课题。纺纱生产系统的柔性化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纺纱过程中成型纱线的色彩能否任意变化并生产全色谱混色纱?——需构建纱线色彩调控机理;二是纺纱过程中成型纱线粗细度能否任意变化?——需构建纱线粗细度调控机理;三是纺纱过程中成型纱线的捻度能否随粗细度变化进行调整捻系数恒定?—需构建捻度调控机理;四是成型纱线的色彩、粗细度、捻度能否任意变化?——需构建纺纱成型过程中纱线色彩、粗细和捻度的调控机理。解决这些问题,是实现纺纱智能化的关键环节。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1、现有的赛络纺纱技术,不能在线调控成纱线密度、混纺比和捻度;2、虽然可以改变成纱线密度,但不能精准调控成纱线密度、混纺比和捻度;3、主要通过调节后罗拉的转速来调控线密度及混纺比,当一个通道的混纺比在75%—100%范围内变化时,另一个通道的混纺比在25%—0%范围内变化,其后区牵伸比即后罗拉和中罗拉之间的速比将在1.35—∞范围内变化,由此导致所纺纱线的条干均匀性大为恶化,容易断裂。在某通道例如第二通道混纺比K1=0%时,其后区牵伸比eh1=∞,此时该通道后罗拉的速度为零,而中、前罗拉仍保持原有的转速,被中罗拉握持的快速纤维与被后罗拉握持静止的纤维分离形成牵伸奇点,出现在后牵伸区的牵伸奇点是随机分布在中、后罗拉之间的任意一点,该点距离中罗拉钳口距离0≤δ≤LhLh等于中、后罗拉的隔距。当下一时刻混纺比由0%开始递增时,被后罗拉握持的粗纱头端必须由奇点位置再次喂入中罗拉钳口才能使后区牵伸发挥作用。由于牵伸奇点距离前罗拉钳口的距离0≤δ≤Lh,故粗纱头端被喂入中罗拉钳口的时间就存在不确定因素,如果配合不好,要么产生粗细节,要么导致纺纱断头,使双通道纺纱成为一个不稳定的过程,影响纺纱的可靠性及成纱质量。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变牵伸三通道纺纱装置及变支变比变捻纱线的纺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交变牵伸三通道纺纱装置,包括:用于第一组份粗纱通过的第一通道、用于第二组份粗纱通过的第二通道和用于第三组份粗纱通过的第三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后罗拉、第一中罗拉和前罗拉,所述第一后罗拉和所述第一中罗拉之间通过第一传动齿轮组连接,第一传动齿轮组用于保持第一中罗拉与第一后罗拉之间的牵引比线速度比值恒定且不大于1.4;所述第二通道上依次设置有第二后罗拉、第二中罗拉和所述前罗拉;所述第二后罗拉和所述第二中罗拉之间通过第二传动齿轮组连接,第二传动齿轮组用于保持第二中罗拉与第二后罗拉之间的牵引比线速度比值恒定且不大于1.4;所述第三通道上依次设置有第三后罗拉、第三中罗拉和所述前罗拉;所述第三后罗拉和所述第三中罗拉之间通过第三传动齿轮组连接,第三传动齿轮组用于保持第三中罗拉与第三后罗拉之间的牵引比线速度比值恒定且不大于1.4;同一通道的中罗拉和后罗拉相对所述前罗拉同步变速,不同通道的中罗拉和后罗拉相对前罗拉交替变速,前罗拉相对锭子产生速度变化,通过对三组粗纱的交变牵伸和成型纱线的交变加捻,实现成型纱线的支数变化、比例变化和捻度变化。本发明中,中罗拉和后罗拉之间形成一级牵伸单元即第一牵伸区,前罗拉和中罗拉构成二级牵伸单元即第二牵伸区,同一通道的中、后罗拉速比恒定且小于1.4,以及相对前罗拉同步变速,不同通道的中、后罗拉相对前罗拉交替变速,实现对三组粗纱的交变牵伸。尤为重要的,一级牵伸为预牵伸,一级牵伸比eh为常数C为定常牵伸,一级牵伸的牵伸比eh=C≤1.4,可保证粗纱的连续性,在第一牵伸区不会产生牵伸奇点。同时,预牵伸过程可以使粗纱内部纤维伸直张紧和取向,从而做好主牵伸过程中滑移的准备,减少主牵伸过程中的断头率或奇点率。其中优选地,每个通道中的所述中罗拉上方设置有中上皮辊,所述纺纱装置还包括套在中上皮辊和上销上并与中罗拉保持同步运动的上皮圈、套在中罗拉和下销上并与中罗拉保持同步运动的下皮圈;上皮圈和下皮圈的握持钳口距离前罗拉钳口线的距离小于3mm,进而使得当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中的一个通道中粗纱的混纺比K=0%,该通道粗纱的的二级牵伸比eq=∞时,该通道粗纱在第二牵伸区形成牵伸奇点,该牵伸奇点与所述前罗拉钳口之间的距离δ≤3mm。二级牵伸ea为动态的主牵伸,中罗拉的速度相对前罗拉是变化的。当一个通道混纺比K=0%时,该通道的二级牵伸比eq=∞,在第二级牵伸区形成牵伸奇点,该牵伸奇点位置与前罗拉钳口的距离δ≤3mm现有技术中后罗拉与中罗拉的隔距一般大于25mm,在该第一牵伸区的牵伸奇点位置随机分布在中、后罗拉之间,当牵伸奇点距离中罗拉钳口超过3mm时,牵伸奇点再次被喂入中罗拉钳口的时间就存在不确定因素,如果配合不好,要么产生粗细节,要么导致纺纱断头,使纺纱成为一个不稳定的过程,影响纺纱的可靠性及成纱质量。当K逐步增大时,随着后罗拉和中罗拉的同步启动,由上、下皮圈握持的须条被瞬时喂入前罗拉钳口进行二级牵伸,故位于二级牵伸区的牵伸奇点不会影响纺纱的稳定性。进一步地,还包括后罗拉轴和中罗拉轴;在所述后罗拉轴的周向上,所述第一后罗拉相对固定地套装在所述后罗拉轴上,所述第二后罗拉可相对转动地套装在所述后罗拉轴上,所述第三后罗拉可相对转动地套装在所述后罗拉轴上;在所述中罗拉轴的周向上,所述第一中罗拉可相对转动地套装在所述中罗拉轴上,所述第二中罗拉相对固定地套装在所述中罗拉轴上,所述第三中罗拉可相对转动地套装在所述中罗拉轴上;所述后罗拉轴和所述中罗拉轴用于分别调控所述第一组份粗纱和所述第二组份粗纱的喂入进给速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组包括依次啮合传动的第一主动齿轮、第一过桥齿轮和第一被动齿轮;第一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后罗拉同轴心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被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中罗拉同轴心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组包括依次啮合传动的第二主动齿轮、第二过桥齿轮和第二被动齿轮;第二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中罗拉同轴心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被动齿轮与所述第二后罗拉同轴心固定连接;所述第三传动齿轮组包括依次啮合传动的第三主动齿轮、第三过桥齿轮和第三被动齿轮;第三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三中罗拉同轴心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被动齿轮与所述第三后罗拉同轴心固定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辅助轴,在周向上,所述第三过桥齿轮相对固定地套装在所述辅助轴上。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后罗拉、第一中罗拉、第二后罗拉、第二中罗拉、第三后罗拉和第三中罗拉均为嵌套式罗拉,第二后罗拉可转动地活套在所述后罗拉轴上,第一后罗拉通过键固定套装后罗拉轴上;第一中罗拉可转动地活套在所述中罗拉轴上,第二中罗拉通过键固定套装中罗拉轴上;第三后罗拉和第三中罗拉分别可转动地活套在所述后罗拉轴和所述中罗拉轴上,所述第三过桥齿轮通过键固定套装在所述辅助轴上;通过后罗拉轴、中罗拉轴和辅助轴可分别控制第一组份粗纱、第二组份粗纱和第三组份粗纱的喂入速度。当然,不同通道上的后罗拉和中罗拉的驱动方式不限于上述方式,例如在每个通道上的后罗拉或中罗拉上设置用于皮带传动的皮圈,皮圈通过皮带传动机构与伺服电机连接;或者,每个通道上的后罗拉或中罗拉上分别独立地设置传动齿轮结构,后通过减速机构与伺服电机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桥齿轮和第二过桥齿轮活套在所述辅助轴上。其中,所述第一后罗拉、第一中罗拉、第二后罗拉、第二中罗拉、第三后罗拉、第三中罗拉以及前罗拉上方分别对应设置有上皮辊,上皮辊与下方的罗拉配合用于夹持住纱线。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系统和伺服驱动系统;所述伺服驱动系统包括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优选为PLC可编程控制器和转速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依次通过伺服驱动器与所述伺服电机连接;所述伺服电机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后罗拉轴转动的第一伺服电机、用于驱动所述中罗拉轴转动的第二伺服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辅助轴转动的第三伺服电机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前罗拉转动的前伺服电机;所述转速传感器包括:用于监测所述后罗拉轴转速的第一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中罗拉轴转速的第二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辅助轴转速的第三传感器以及用于监测所述前罗拉转速的前传感器。本发明中的控制器依次通过伺服驱动器与伺服电机控制三个纱线通道上三个组份粗纱的喂入速度,转速传感器实时监测三组粗纱实际喂入速度,并将监测值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可根据监测值调整三个纱线通道上控制信号的大小。进一步地,还包括加捻机构,所述加捻机构还包括异型管和网格圈;第一组份粗纱、第二组份粗纱和第三组份粗纱的三根须条经过前罗拉后通过异型管的集聚槽集聚成一根须条,再经环锭加捻、卷绕形成纱线。进一步地,所述加捻机构包括钢领板和锭盘;控制器通过伺服驱动器以及伺服电机控制所述钢领板运动,控制器通过变频器与交流电机与锭盘连接;以及还包括用于监控所述锭盘转速的第四传感器。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异型管上方的阻捻皮辊;所述前罗拉上方设置有前上皮辊,阻捻皮辊通过第四传动齿轮组跟随着所述前上皮辊同向转动。进一步地,所述第四传动齿轮组包括依次啮合传动的第四主动齿轮、第四过桥齿轮和第四被动齿轮;第四主动齿轮与所述前上皮辊同轴心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被动齿轮与所述阻捻皮辊同轴心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四传动齿轮组的传动比为0.741-0.909。进而实现所述阻捻皮辊与前上皮辊之间牵伸倍率为1.1-1.35,通过集聚区的微牵伸倍率提高须条集聚效应,进一步提升纱线内纤维的伸直度和取向度。另外,控制系统还包括一系列指令和模块化程序。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比较模块,所述第一比较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三传感器以及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比较模块用于监测所述中罗拉轴、所述后罗拉轴以及所述辅助轴之间转速比,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比较模块反馈的数值调控所述中罗拉轴、所述后罗拉轴和或辅助轴转速,进而调控所述第一组份粗纱、第二组份粗纱和第三组份粗纱的混纺比。为精确而快速地实现纱线混纺比调控,本发明直接根据第一比较模块反馈的数值进行调控,即使由于各种误差原因导致中罗拉轴、后罗拉轴或辅助轴转速分别超出设定误差范围,只要保证第一比较模块反馈的后罗拉轴、中罗拉轴和辅助轴三者的转速比值即第一组份粗纱、第二组份粗纱和第三组份粗纱的喂入速度比值在设定误差范围内,即可继续生产而不需要额外调整后罗拉轴、中罗拉轴或辅助轴的实际转速。相比现有技术,需要同时监控不同通道中的中罗拉和后罗拉等多个参数相比,本发明只需要监控一个参数,放宽了中罗拉和后罗拉调控精度,增加了系统控制的冗余,而突出了不同通道上罗拉转速比值的重要性,控制器处理的工作量大大降低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纱线的混纺比控制精度,另外,避免了生产过程中的停机或调整时间,设备的生产效率提高30%以上。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二比较模块,所述第二比较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传感器、前传感器和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比较模块用于监测所述后罗拉轴与所述前罗拉之间的转速比,进而监测所述第一组份粗纱的牵伸比,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比较模块反馈的数值调控所述后罗拉轴或者所述前罗拉转速,进而调控所述第一组份粗纱的牵伸比。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三比较模块,所述第三比较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二传感器、前传感器和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三比较模块用于监测所述中罗拉轴与所述前罗拉之间的转速比,进而监测所述第二组份粗纱的牵伸比,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三比较模块反馈的数值调控所述中罗拉轴或者所述前罗拉转速,进而调控所述第二组份粗纱的牵伸比。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第四比较模块,所述第四比较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三传感器、前传感器和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四比较模块用于监测所述辅助轴与所述前罗拉之间的转速比,进而监测所述第三组份粗纱的牵伸比,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四比较模块反馈的数值调控所述辅助轴或者所述前罗拉转速,进而调控所述第三组份粗纱的牵伸比。为精确而快速地实现纱线混纺比调控,本发明直接根据第二比较模块反馈的数值对第一组份粗纱的牵伸比进行监控,其中即使由于各种误差原因导致后罗拉轴与前罗拉的转速分别超出设定误差范围,只要保证第二比较模块反馈的后罗拉轴与前罗拉转速比值在设定误差范围内,即可继续生产而不需要额外调整后罗拉轴与前罗拉的实际转速。控制器处理的工作量大大降低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纱线的牵伸比以及线密度的控制精度。第三比较模块、第四比较模块的作用类似,不再赘述。其中比较模块可以是现有技术,可以是现有的比较器或者集成比较电路,或者为控制器CUP中以软件形式存在的比较模块。所述传感器形式也很多,例如可以是光电编码器或者霍尔转速传感器等。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交变牵伸三通道纺纱装置,构思精巧,大大减少了纱线的断头率或奇点率,牵伸加捻过程更加稳定,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另外,依托PLC协调控制辅助轴、后罗拉、中罗拉相对前罗拉速度的交互变化,通过对三根粗纱的交变牵伸实现纱线粗细和混纺比在线变化。依托PLC协调控制前罗拉与锭子速度交互变化,实现成纱捻度在线变化。由此纺制变支、变比、变捻的纱线。另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变支变比变捻纱线的纺制方法,其包括三通道牵伸系统,其中,同一通道的中、后罗拉速比恒定且小于1.4,中、后罗拉相对前罗拉同步变速,前罗拉相对锭子产生速度变化,通过对三组粗纱的交变牵伸和成型纱线的交变加捻,实现成型纱线的支数变化、比例变化和捻度变化。以下具体介绍本实施中交变式牵伸三通道数控纺纱系统成型纱线的结构参数设三根粗纱的线密度分别为ρ1、ρ2、ρ3。在交变式牵伸数控纺纱系统中,前罗拉、中罗拉、后罗拉及辅助轴的速度是时间的函数,分别用Vqt、Vzt、Vht、Vft来表示,所纺纱线的线密度、混纺比、捻度也为时间的函数分别用ρyt、K1t、K2t、K3t、Twt表示。1、各通道喂入粗纱的速度三个通道对应的三个嵌套后罗拉分别由后罗拉、中罗拉和辅助轴驱动,且其喂入粗纱的速度分别为:Vht、VztC、Vft。2、各通道牵伸倍数图1中第一通道的中罗拉与后罗拉之间、第二通道的中罗拉与后罗拉之间以及第三通道的中罗拉与后罗拉之间均由活套在轴上的过桥齿轮连接。设第一通道的后区牵伸比、前区牵伸比和总牵伸比分别为:eh1、ea1、e1,第二通道的后区牵伸比、前区牵伸比和总牵伸比分别为:eh2、ea2、e2,第三通道的后区牵伸比、前区牵伸比和总牵伸比分别为:eh3、ea3、e3。则第一通道的后区牵伸比、前区牵伸比和总牵伸比分别为:eh1=VztVht=C1eq1=VtqVzt2e1=VqtVht3式123说明,第一通道的后区牵伸倍数式是常数,第一通道的前区牵伸倍数和总牵伸倍数可通过PLC调控后罗拉和前罗拉速度实现。第二通道的后区牵伸比、前区牵伸比和总牵伸比分别为:eh2=Vzt[VztC]=C4eq2=VqtVzt5e2=C*VqtVzt6式456说明,第二通道的后区牵伸倍数式是常数,第二通道的前区牵伸倍数和总牵伸倍数可通过PLC调控辅助轴和前罗拉速度实现。第三通道的后区牵伸比、前区牵伸比和总牵伸比分别为:eh3=VztVft=C7eq3=VtqVzt8e3=VqtVft9式789说明,第三通道的后区牵伸倍数式是常数,第三通道的前区牵伸倍数和总牵伸倍数可通过PLC调控后罗拉和前罗拉速度实现。3、所纺纱线的混纺比三个通道输入粗纱纤维在纱线中的混纺比分别为:4、所纺纱线的线密度为:5、所纺纱线的捻度:设锭子转速为ns,纱管卷绕半径为Dx,则环锭加捻形成的纱线捻度为:Twt=nsVq-1πDx≈nsVq14由上述分析可知,通过PLC控制辅助轴、后罗拉、中罗拉、前罗拉及锭子的速度,就可以调控纺纱的线密度ρyt、混纺比K1t、K2t、K3t及捻度Twt,使其按照设定的规律变化,实现对所纺纱线结构参数的调控。纺纱时,当成型纱线的支数、混纺比及捻度都随时间在线变化,就形成了变支、变比、变捻的纱线。此时,纺纱锭速、牵伸罗拉和辅助轴转速均为时间的函数可分别表达为nst、Vht、Vft、Vzt、Vqt,所纺纱线的线密度、混纺比、捻度也为时间的函数可分别表达为ρyt、K1t、K2t、K3t、Twt。如果已知纱线上某点p的ρytp、K1tp、K2tp、K3tp、Twtp带入式10、11、12、13、14可得后罗拉、中罗拉、辅助轴在对应时刻的速度:将其带入式10111213中可得:由此可知,通过PLC控制后、中、前、辅助轴及锭子的速度Vht、Vzt、Vqt、Vft、nst,即可实现在线控制成型纱线的线密度ρyt、混纺比K1tp、K2tp、K3tp及捻度nst按照指定规律变化,从而纺制变支、变比、变捻的纱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交变牵伸三通道纺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中交变牵伸三通道纺纱装置中牵引部分的传动关系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交变牵伸三通道纺纱装置的侧视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交变牵伸三通道纺纱装置的电路原理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交变牵伸三通道纺纱装置比较模块的电路连接图。附图标记:4-后罗拉轴;5-辅助轴;6-中罗拉轴;7-前罗拉轴;8-异型管;Y1-第一组份粗纱;Y2-第二组份粗纱;Y3-第三组份粗纱;41-第一后罗拉;42-第二后罗拉;43-第三后罗拉;51-第一过桥齿轮;52-第二过桥齿轮;53-第三过桥齿轮;61-第一中罗拉;62-第二中罗拉;63-第三中罗拉;70-前罗拉;411-第一主动齿轮;421-第二被动齿轮;431-第三被动齿轮;611-第一被动齿轮;621-第二主动齿轮;631-第三主动齿轮;P4-后上皮辊;P6-中上皮辊;P7-前上皮辊;P8-第四过桥齿轮;P9-阻捻皮辊;Q1-上皮圈;Q2-下皮圈;X1-上销;X2-下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变牵伸三通道纺纱装置,包括:用于第一组份粗纱Y1通过的第一通道A1B1C1D1E、用于第二组份粗纱Y2通过的第二通道A2B2C2D2E和用于第三组份粗纱Y3通过的第三通道A3B3C3D3E。第一通道A1B1C1D1E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后罗拉41、第一中罗拉61和前罗拉70,第一后罗拉41和第一中罗拉61之间通过第一传动齿轮组连接,第一传动齿轮组用于保持第一中罗拉61与第一后罗拉41之间的牵引比线速度比值恒定且不大于1.4;第一中罗拉61与第一后罗拉41之间保持恒定速比C1运动,其中,0≦C1≦1.4;其中,第一通道A1B1C1D1E上包括:牵伸区A1B1C1和集聚区C1D1E,依次由第一后罗拉41、第一中罗拉61、前罗拉70、异型管8完成对第一组份粗纱Y1的牵伸集聚。第二通道A3B3C3D3E上依次设置有第二后罗拉42、第二中罗拉62和前罗拉70;第二后罗拉42和第二中罗拉62之间通过第二传动齿轮组连接,第二传动齿轮组用于保持第二中罗拉62与第二后罗拉42之间的牵引比线速度比值恒定且不大于1.4;即第二中罗拉62与第二后罗拉42之间保持恒定速比C2运动,其中,0≦C2≦1.4。其中,第二通道A2B2C2D2E上包括:牵伸区A2B2C2和集聚区C2D2E,依次由第二后罗拉42、第二中罗拉62、前罗拉70、异型管8完成对第二组份粗纱Y2的牵伸集聚。第三通道A3B3C3D3E上依次设置有第三后罗拉43、第三中罗拉63和前罗拉70;第三后罗拉43和第三中罗拉63之间通过第三传动齿轮组连接,第三传动齿轮组用于保持第三中罗拉63与第三后罗拉43之间的牵引比线速度比值恒定且不大于1.4;即第三中罗拉63与第三后罗拉43之间保持恒定速比C3运动,其中,0≤C3≤1.4。其中,第三通道A3B3C3D3E上包括:牵伸区A3B3C3和集聚区C3D3E,依次由第三后罗拉43、第三中罗拉63、前罗拉70、异型管8完成对第三组份粗纱Y3的牵伸集聚。其中,第一组份粗纱Y1、第二组份粗纱Y2以及第三组份粗纱Y3的三根须条经过前罗拉70后通过异型管8的集聚槽集聚成一根须条,再经环锭加捻、卷绕形成纱线。同一通道的中罗拉和后罗拉相对前罗拉70同步变速,不同通道的中罗拉和后罗拉相对前罗拉70交替变速,前罗拉70相对锭子产生速度变化,通过对三组粗纱的交变牵伸和成型纱线的交变加捻,实现成型纱线的支数变化、比例变化和捻度变化。本发明中,中罗拉和后罗拉之间形成一级牵伸单元即后区或第一牵伸区A1B1、A2B2或者A3B3,前罗拉70和中罗拉构成二级牵伸单元即前区或第二牵伸区B1C1、B2C2或者B3C3,同一通道的中、后罗拉速比恒定且小于1.4,以及相对前罗拉70同步变速,不同通道的中、后罗拉相对前罗拉70交替变速,实现对三组粗纱的交变牵伸。尤为重要的,一级牵伸为预牵伸,一级牵伸比eh为常数C为定常牵伸,一级牵伸的牵伸比eh=C≤1.4,可保证粗纱的连续性,在第一牵伸区不会产生牵伸奇点。同时,预牵伸过程可以使粗纱内部纤维伸直张紧和取向,从而做好主牵伸过程中滑移的准备,减少主牵伸过程中的断头率或奇点率。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后罗拉轴4和中罗拉轴6;前罗拉70固定套装在前罗拉轴7上。在后罗拉轴4的周向上,第一后罗拉41相对固定地套装在后罗拉轴4上,第二后罗拉42可相对转动地套装在后罗拉轴4上,第三后罗拉43可相对转动地套装在后罗拉轴4上。在中罗拉轴6的周向上,第一中罗拉61可相对转动地套装在中罗拉轴6上,第二中罗拉62相对固定地套装在中罗拉轴6上,第三中罗拉63可相对转动地套装在中罗拉轴6上。后罗拉轴4和中罗拉轴6用于分别调控第一组份粗纱和第二组份粗纱的喂入进给速度。第一传动齿轮组包括依次啮合传动的第一主动齿轮411、第一过桥齿轮51和第一被动齿轮611;第一主动齿轮411与第一后罗拉41同轴心固定连接优选地两者一体制成,第一被动齿轮611与第一中罗拉61同轴心固定连接优选地两者一体制成。第二传动齿轮组包括依次啮合传动的第二主动齿轮621、第二过桥齿轮52和第二被动齿轮421;第二主动齿轮621与第二中罗拉62同轴心固定连接优选地两者一体制成,第二被动齿轮421与第二后罗拉42同轴心固定连接优选地两者一体制成。第三传动齿轮组包括依次啮合传动的第三主动齿轮631、第三过桥齿轮53和第三被动齿轮431;第三主动齿轮631与第三中罗拉63同轴心固定连接,第三被动齿轮431与第三后罗拉43同轴心固定连接。本实施例还包括辅助轴5,在周向上,第三过桥齿轮53相对固定地套装在辅助轴5上。第一过桥齿轮51和第二过桥齿轮52活套在辅助轴5上。具体而言,第一后罗拉41、第一中罗拉61、第二后罗拉42、第二中罗拉62、第三后罗拉43和第三中罗拉63均为嵌套式罗拉,第一后罗拉41通过键固定套装后罗拉轴4上;第二后罗拉42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套装在后罗拉轴4上,第二后罗拉42上设置有环形滑槽,第三后罗拉43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套装在第二后罗拉42的环形滑槽上。第二中罗拉62通过键固定套装中罗拉轴6上;第一中罗拉61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套装在中罗拉轴6上;第二中罗拉62上设置有环形滑槽,第三中罗拉63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套装在第二中罗拉62的环形滑槽上。第三过桥齿轮53通过键固定套装在辅助轴5上;通过后罗拉轴4、中罗拉轴6和辅助轴5可分别控制第一组份粗纱、第二组份粗纱和第三组份粗纱的喂入速度。其中,第一后罗拉41、第一中罗拉61、第二后罗拉42、第二中罗拉62、第三后罗拉43、第三中罗拉63以及前罗拉70上方分别对应设置有上皮辊,上皮辊与下方的罗拉配合用于夹持住纱线。如图3所示,上皮辊包括:后上皮辊P4、中上皮辊P6和前上皮辊P7。异型管8上方设置有阻捻皮辊P9;前罗拉70上方设置有前上皮辊P7,阻捻皮辊P9通过第四传动齿轮组跟随着前上皮辊P7同向转动。其中,第四传动齿轮组包括依次啮合传动的第四主动齿轮未示出、第四过桥齿轮P8和第四被动齿轮未示出;第四主动齿轮与前上皮辊同轴心固定连接,第四被动齿轮与阻捻皮辊P9同轴心固定连接。第四传动齿轮组的传动比为0.741-0.909。进而实现阻捻皮辊与前上皮辊之间牵伸倍率为1.1-1.35,通过集聚区的微牵伸倍率提高须条集聚效应,进一步提升纱线内纤维的伸直度和取向度。如图3所示,每个通道中的中罗拉上方分别设置有一个中上皮辊P6,纺纱装置还包括套在中上皮辊P6和上销X1上并与中罗拉保持同步运动的上皮圈Q1、套在中罗拉和下销X2上并与中罗拉保持同步运动的下皮圈Q2;上皮圈Q1和下皮圈Q2的握持钳口距离前罗拉钳口线的距离小于3mm。进而使得当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中的一个通道中粗纱的混纺比K=0%,该通道粗纱的的二级牵伸比eq=∞时,该通道粗纱在第二牵伸区形成牵伸奇点,该牵伸奇点与前罗拉70钳口之间的距离δ≤3mm。二级牵伸eq为动态的主牵伸,中罗拉的速度相对前罗拉70是变化的。当一个通道混纺比K=0%时,该通道的二级牵伸比eq=∞,在第二级牵伸区形成牵伸奇点,该牵伸奇点位置与前罗拉70钳口的距离δ≤3mm现有技术中后罗拉与中罗拉的隔距一般大于35mm,在该第一牵伸区的牵伸奇点位置随机分布在中、后罗拉之间,当牵伸奇点距离中罗拉钳口超过3mm时,牵伸奇点再次被喂入中罗拉钳口的时间就存在不确定因素,如果配合不好,要么产生粗细节,要么导致纺纱断头,使纺纱成为一个不稳定的过程,影响纺纱的可靠性及成纱质量。当K逐步增大时,随着后罗拉和中罗拉的同步启动,由上、下皮圈握持的须条被瞬时喂入前罗拉70钳口进行二级牵伸,故位于二级牵伸区的牵伸奇点不会影响纺纱的稳定性。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控制系统和伺服驱动系统;伺服驱动系统包括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优选为PLC可编程控制器和转速传感器。控制器依次通过伺服驱动器与伺服电机连接。伺服电机包括:用于驱动后罗拉轴4转动的第一伺服电机、用于驱动中罗拉轴转动的第二伺服电机、用于驱动辅助轴转动的第三伺服电机以及用于驱动前罗拉70转动的前伺服电机。转速传感器包括:用于监测后罗拉轴转速的第一传感器、用于监测中罗拉轴转速的第二传感器、用于监测辅助轴转速的第三传感器以及用于监测前罗拉转速的前传感器。本发明中的控制器依次通过伺服驱动器与伺服电机控制三个纱线通道上三个组份粗纱的喂入速度,转速传感器实时监测三组粗纱实际喂入速度,并将监测值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可根据监测值调整三个纱线通道上控制信号的大小。本实施例还包括加捻机构,加捻机构还包括异型管、网格圈、钢领板和锭盘;第一组份粗纱、第二组份粗纱和第三组份粗纱的三根须条经过前罗拉70后通过异型管8的集聚槽集聚成一根须条,再经环锭加捻、卷绕形成纱线。控制器通过伺服驱动器以及钢领板电机控制钢领板运动,控制器通过驱动器与锭子电机与锭盘连接;以及还包括用于监控锭子转速的第四传感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交变牵伸三通道纺纱装置,构思精巧,大大减少了纱线的断头率或奇点率,牵伸加捻过程更加稳定,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另外,依托PLC协调控制辅助轴5、后罗拉、中罗拉相对前罗拉70速度的交互变化,通过对三根粗纱的交变牵伸实现纱线粗细和混纺比在线变化。依托PLC协调控制前罗拉70与锭子速度交互变化,实现成纱捻度在线变化。由此纺制变支、变比、变捻的纱线。纺织时,已知三根粗纱的线密度分别为ρ1、ρ2、ρ3,要求所纺纱线的线密度、混纺比及捻度随时间变化。设纱线的线密度、混纺比及捻度分别为时间的变量,可用ρyt、K1t、K2t、K3t、Twt表示。1、前罗拉速度Vqt假定以锭速ns进行纺纱,则根据捻度可得到前罗拉速度为:Vqt=nsTwt1纺纱时锭子转速ns是按照设定规律运行的,不属于调控量。当纱线捻度变化时,可使前罗拉速度满足上式变化以实现捻度的变化。2、后罗拉速度Vht由已知条件可得到第一通道的总牵伸比为:则后罗拉速度Vht=ρyt*K1t*Vqtρ133、中罗拉速度Vzt由已知条件可得到第二通道的总牵伸比为:则中罗拉速度Vzt=C*ρyt*K2t*Vqtρ264、辅助轴速度Vft由已知条件可得到第三通道的总牵伸比为:则辅助罗拉速度Vftp=ρytp*K3tp*Vqtpρ38上述分析表明,当所纺纱线的线密度、混纺比及捻度ρyt、K1t、K2t、K3t、Twt均随时间而变化时,通过式1至7可分别求得对应时刻的前罗拉速度Vqt、中罗拉速度Vzt、后罗拉速度Vht、辅助轴速度Vft,由此纺制线密度、混纺比及捻度均变化的纱线,如式89101112所示。本实施例以微孔涤纶短纤、新疆长绒棉纤维、云南大麻纤维为原料生产线密度4.5克10米的粗纱,通过过桥齿连接的中、后罗拉的牵伸比C=1.25,如果纺制第一段纱线时锭子转速为16000转分。要求在各个时间段纺制如表1中线密度、混纺比和捻度均变化的纱线,如表1所示:表1.变支、变比、变捻纱线几何规格参数将表1中各参数带入公式1234567中,可得各时段纺制变支、变比、变捻纱线的纺纱工艺参数,如表2所示。表2.变支、变比、变捻纱线的纺纱工艺参数通过表2中的纺纱工艺参数和三通道数码环锭细纱机纺制线密度、混纺比及捻度均变化的纱线。通过对所纺纱线进行测试其线密度、混纺比、捻度在纱线上的分布情况如表3所示。通过对数据分析,可以知道,所纺纱线的各项结构参数与设定值接近,且实现了变支、变比和变捻的目标。表3.变支、变比、变捻纱线的支数、混纺比及捻度的分布情况实验统计证明,纱线在第一牵伸区的断头率为零,粗细突变的不稳定点出现的概率比现有技术下降了74%,同时,纱线在第二牵伸区的断头率下降47%,粗细突变的不稳定点出现的概率比现有技术下降了41%。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所示,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比较模块,第一比较模块分别与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三传感器以及控制器连接,第一比较模块用于监测中罗拉轴、后罗拉轴以及辅助轴之间转速比,控制器根据第一比较模块反馈的数值调控中罗拉轴、后罗拉轴和辅助轴中一个或若干个的转速,进而调控第一组份粗纱、第二组份粗纱和第三组份粗纱的混纺比。为精确而快速地实现纱线混纺比调控,本发明直接根据第一比较模块反馈的数值进行调控,即使由于各种误差原因导致中罗拉轴、后罗拉轴或辅助轴转速分别超出设定误差范围,只要保证第一比较模块反馈的后罗拉轴、中罗拉轴和辅助轴三者的转速比值即第一组份粗纱、第二组份粗纱和第三组份粗纱的喂入速度比值在设定误差范围内,即可继续生产而不需要额外调整后罗拉轴、中罗拉轴和辅助轴的实际转速。相比现有技术,需要同时监控不同通道中的中罗拉和后罗拉等多个参数相比,本发明只需要监控一个参数,放宽了中罗拉和后罗拉调控精度,增加了系统控制的冗余,而突出了不同通道上罗拉转速比值的重要性,控制器处理的工作量大大降低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纱线的混纺比控制精度,另外,避免了生产过程中的停机或调整时间,设备的生产效率提高30%以上。另外,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二比较模块、第三比较模块以及第四比较模块。第二比较模块分别与第一传感器、前传感器和控制器连接;第二比较模块用于监测后罗拉轴与前罗拉之间的转速比,进而监测第一组份粗纱的牵伸比,控制器根据第二比较模块反馈的数值调控后罗拉轴或者前罗拉转速,进而调控第一组份粗纱的牵伸比。第三比较模块分别与第二传感器、前传感器和控制器连接;第三比较模块用于监测中罗拉轴与前罗拉之间的转速比,进而监测第二组份粗纱的牵伸比,控制器根据第三比较模块反馈的数值调控中罗拉轴或者前罗拉转速,进而调控第二组份粗纱的牵伸比。第四比较模块分别与第三传感器、前传感器和控制器连接;第四比较模块用于监测辅助轴与前罗拉之间的转速比,进而监测第三组份粗纱的牵伸比,控制器根据第四比较模块反馈的数值调控辅助轴或者前罗拉转速,进而调控第三组份粗纱的牵伸比。为精确而快速地实现纱线混纺比调控,本发明直接根据第二比较模块反馈的数值对第一组份粗纱的牵伸比进行监控,其中即使由于各种误差原因导致后罗拉轴与前罗拉的转速分别超出设定误差范围,只要保证第二比较模块反馈的后罗拉轴与前罗拉转速比值在设定误差范围内,即可继续生产而不需要额外调整后罗拉轴与前罗拉的实际转速。控制器处理的工作量大大降低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纱线的牵伸比以及线密度的控制精度。第三比较模块、第四比较模块的作用类似,不再赘述。其中比较模块可以是现有技术,可以是现有的比较器或者集成比较电路,或者为控制器CUP中以软件形式存在的比较模块。传感器形式也很多,例如可以是光电编码器或者霍尔转速传感器等。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交变牵伸三通道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第一组份粗纱通过的第一通道、用于第二组份粗纱通过的第二通道和用于第三组份粗纱通过的第三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后罗拉、第一中罗拉和前罗拉,所述第一后罗拉和所述第一中罗拉之间通过第一传动齿轮组连接,第一传动齿轮组用于保持第一中罗拉与第一后罗拉之间的牵引比恒定且不大于1.4;所述第二通道上依次设置有第二后罗拉、第二中罗拉和所述前罗拉;所述第二后罗拉和所述第二中罗拉之间通过第二传动齿轮组连接,第二传动齿轮组用于保持第二中罗拉与第二后罗拉之间的牵引比恒定且不大于1.4;所述第三通道上依次设置有第三后罗拉、第三中罗拉和所述前罗拉;所述第三后罗拉和所述第三中罗拉之间通过第三传动齿轮组连接,第三传动齿轮组用于保持第三中罗拉与第三后罗拉之间的牵引比恒定且不大于1.4;同一通道的中罗拉和后罗拉相对所述前罗拉同步变速,不同通道的中罗拉和后罗拉相对前罗拉交替变速,前罗拉相对锭子产生速度变化,通过对三组粗纱的交变牵伸和成型纱线的交变加捻,实现成型纱线的支数变化、比例变化和捻度变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变牵伸三通道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通道中的所述中罗拉上方设置有中上皮辊,所述纺纱装置还包括套在中上皮辊和上销上并与中罗拉保持同步运动的上皮圈、套在中罗拉和下销上并与中罗拉保持同步运动的下皮圈;上皮圈和下皮圈的握持钳口距离前罗拉钳口线的距离小于3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变牵伸三通道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罗拉轴和中罗拉轴;在所述后罗拉轴的周向上,所述第一后罗拉相对固定地套装在所述后罗拉轴上,所述第二后罗拉可相对转动地套装在所述后罗拉轴上,所述第三后罗拉可相对转动地套装在所述后罗拉轴上;在所述中罗拉轴的周向上,所述第一中罗拉可相对转动地套装在所述中罗拉轴上,所述第二中罗拉相对固定地套装在所述中罗拉轴上,所述第三中罗拉可相对转动地套装在所述中罗拉轴上;所述后罗拉轴和所述中罗拉轴用于分别调控所述第一组份粗纱和所述第二组份粗纱的喂入速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变牵伸三通道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组包括依次啮合传动的第一主动齿轮、第一过桥齿轮和第一被动齿轮;第一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后罗拉同轴心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被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中罗拉同轴心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组包括依次啮合传动的第二主动齿轮、第二过桥齿轮和第二被动齿轮;第二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中罗拉同轴心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被动齿轮与所述第二后罗拉同轴心固定连接;所述第三传动齿轮组包括依次啮合传动的第三主动齿轮、第三过桥齿轮和第三被动齿轮;第三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三中罗拉同轴心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被动齿轮与所述第三后罗拉同轴心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变牵伸三通道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轴,在周向上,所述第三过桥齿轮相对固定地套装在所述辅助轴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变牵伸三通道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桥齿轮和第二过桥齿轮活套在所述辅助轴上。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变牵伸三通道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系统和伺服驱动系统;所述伺服驱动系统包括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和转速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依次通过伺服驱动器与所述伺服电机连接;所述伺服电机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后罗拉轴转动的第一伺服电机、用于驱动所述中罗拉轴转动的第二伺服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辅助轴转动的第三伺服电机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前罗拉转动的前伺服电机;所述转速传感器包括:用于监测所述后罗拉轴转速的第一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中罗拉轴转速的第二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辅助轴转速的第三传感器以及用于监测所述前罗拉转速的前传感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变牵伸三通道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异型管上方的阻捻皮辊;所述前罗拉上方设置有前上皮辊,阻捻皮辊通过第四传动齿轮组跟随着所述前上皮辊同向转动;所述第四传动齿轮组包括依次啮合传动的第四主动齿轮、第四过桥齿轮和第四被动齿轮;第四主动齿轮与所述前上皮辊同轴心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被动齿轮与所述阻捻皮辊同轴心固定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交变牵伸三通道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捻皮辊与前上皮辊之间牵伸倍率为1.1-1.35。10.一种变支变比变捻纱线的纺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三通道牵伸系统,其中,同一通道的中、后罗拉速比恒定且小于1.4,中、后罗拉相对前罗拉同步变速,前罗拉相对锭子产生速度变化,通过对三组粗纱的交变牵伸和成型纱线的交变加捻,实现成型纱线的支数变化、比例变化和捻度变化。

百度查询: 无锡市和展机电技术有限公司;江南大学 交变牵伸三通道纺纱装置及变支变比变捻纱线的纺制方法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