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防止锅具生锈的燃气灶_南京英维尔科技服务有限公司_201910236581.1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英维尔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申请日:2019-03-27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公开(公告)号:CN109827201B

主分类号:F24C15/10

分类号:F24C15/10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4.03.29#授权;2019.06.25#实质审查的生效;2019.05.31#公开

摘要: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止锅具生锈的燃气灶,能够在每次烹饪结束以及清洗后,使锅具内残留的水分快速蒸发。所述燃气灶在传统燃气灶的基础上增加蒸发装置和控制系统,实际应用中,控制系统中的温度传感器可检测燃烧装置区域内的温度,并由控制器根据检测的温度确定蒸发装置的启动时机,以致控制蒸发装置中的热源机构产生热量输出,通过加热管将热量传输至锅具,使锅具温度升高,加速锅具内残留的水分蒸发,防止锅具生锈。本申请提供的燃气灶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蒸发装置向锅具提供热源,热量来源独立于燃气灶燃烧装置,可以通过单独加热方式实现锅具残留水分的快速蒸发,无需通过燃烧装置重新打火,可避免燃气泄漏的危险。

主权项:1.一种防止锅具生锈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1;燃烧装置2,用于燃烧燃气,加热上方的锅具;蒸发装置3,设置在所述燃烧装置2的外围,以在锅具7清洗后接触并加热锅具7;控制系统4,用于控制蒸发装置3的启动时机;其中,所述蒸发装置3和燃烧装置2均设置在所述平台1上的燃烧孔内;所述蒸发装置3包括加热管31和热源机构32;所述加热管31为能够接触到锅具7底部的环形结构;所述热源机构32连接所述加热管31,以向所述加热管31提供热源;所述控制系统4包括温度传感器41和控制器42;所述温度传感器41固定在所述平台1上靠近燃烧装置2的位置,以检测燃烧装置2区域内的温度;所述热源机构32和所述温度传感器41连接所述控制器42,以在燃烧装置2区域内的温度下降到预设值后,启动所述热源机构32;所述加热管31内设有电热丝,所述热源机构32为电源;所述加热管31电连接所述热源机构32,以通过电流热效应,使所述加热管31发热,加热锅具7;所述控制系统4还包括连接所述控制器42的锅具检测器43;所述锅具检测器43设置在所述燃烧孔的阶梯台面上,以检测所述燃烧装置2的上方是否设有锅具7。

全文数据:防止锅具生锈的燃气灶技术领域本申请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锅具生锈的燃气灶。背景技术烹饪锅具清洗后会在锅具内残留水分,如不及时清理,残留的水分会长时间残留在锅具的底部,参与锅具表面氧化过程,促使锅具生锈,进而降低锅具的使用寿命。为了减轻水分残留对锅具使用寿命的影响,在每次清洗结束后,需要操作人员及时对锅具内的水分进行清理。但由于清洗过程通常发生在每次烹饪结束后,锅具残存烹饪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因此,操作人员在直接清理残留的水分时,很容易被锅具烫伤,使得操作人员并没有主观意愿去清理残留水分。而锅具冷却需要较长的时间,待锅具冷却后,操作人员经常忘记清理锅具内残留的水分。由于快速清理锅具内残留的水分能够有效防止锅具生锈,因此还可以在每次烹饪结束后,通过再次点燃燃气灶上的炉头装置,产生火焰加热锅具,促使锅具上残留的水分蒸发,即使锅具保持干燥状态,以缓解锅具生锈。但是,通过燃气灶加热的方式促使残留水分蒸发的方式,需要操作人员一直看守,并且在水分蒸发后及时将燃气灶关闭,以避免锅具长时间干烧,维护厨房安全。还可以通过设置自动点火装置点燃炉头装置,并且在炉头装置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关闭燃气灶,以避免干烧情况。但是这种方法依赖于燃气灶本身的燃烧加热过程,而受限于燃气灶的点火方式,点火时炉头装置有一定几率不能顺利燃烧。而在不能顺利燃烧时,极容易造成煤气泄漏,危及厨房以及室内的安全。发明内容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止锅具生锈的燃气灶及其控制方法,以解决传统燃气灶烹饪后锅具容易残留水分以致锅具生锈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止锅具生锈的燃气灶,包括:平台、燃烧装置、蒸发装置以及控制系统。其中,燃烧装置用于燃烧燃气,加热上方的锅具,蒸发装置,设置在所述燃烧装置的外围,以在锅具清洗后接触并加热锅具;控制系统,用于控制蒸发装置的启动时机;所述蒸发装置和燃烧装置均设置在所述平台上的燃烧孔内;所述蒸发装置包括加热管和热源机构;所述加热管为能够接触到锅具底部的环形结构;所述热源机构连接所述加热管,以向所述加热管提供热源;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固定在所述平台上靠近燃烧装置的位置,以检测燃烧装置区域内的温度;所述热源机构和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以在燃烧装置区域内的温度下降到预设值后,启动所述热源机构。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止锅具生锈的燃气灶,能够在每次烹饪结束以及清洗后,使锅具内残留的水分快速蒸发。所述燃气灶在传统燃气灶的基础上增加蒸发装置和控制系统,实际应用中,控制系统中的温度传感器可检测燃烧装置区域内的温度,并由控制器根据检测的温度确定蒸发装置的启动时机,以致控制蒸发装置中的热源机构产生热量输出,通过加热管将热量传输至锅具,使锅具温度升高,加速锅具内残留的水分蒸发,防止锅具生锈。本申请提供的燃气灶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蒸发装置向锅具提供热源,热量来源独立于燃气灶燃烧装置,可以通过单独加热方式实现锅具残留水分的快速蒸发,无需通过燃烧装置重新打火,可避免燃气泄漏的危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一种防止锅具生锈的燃气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种防止锅具生锈的燃气灶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基于热储原理蒸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基于电热原理蒸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升降机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基于接近开关的锅具检测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基于称重传感器的锅具检测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2。图1为本申请一种防止锅具生锈的燃气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燃气灶的蒸发装置剖视结构示意图。可见,本申请提供的防止锅具生锈的燃气灶,主要包括:平台1、燃烧装置2、蒸发装置3以及控制系统4。其中,平台1用于安装固定,并且使得燃气灶的工作平面与内部部件之间实现分离。即在实际应用中,平台1上方维持为一个光滑的平台面,并且设有至少一个燃烧孔11;燃气管路,炉头等点火和燃烧部件设置在平台1的下方。示例地,燃烧孔11可以是开设在平台1上的圆形通孔结构。燃烧装置2,用于燃烧燃气,加热上方的锅具。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燃烧装置2可以包括燃烧头、燃气管路和燃气流量调节装置。燃烧头上设有多个燃烧孔结构,用于将燃气点燃,以及维持燃气燃烧过程。实际应用中,可根据燃气种类以及适用场景的不同,选择不同结构的燃烧头。燃气管路连接燃烧头,以将供气管道中的燃气导入燃烧头内。燃气流量调节装置设置在燃气管路上,用于调节向燃烧头供给的燃气流量,以便调节燃烧头上的火焰大小。一般,燃气流量调节装置可以是设置在平台1上的调节旋钮21,烹饪中可通过旋转调节旋钮21改变燃气管路中的燃气供给流量。蒸发装置3,设置在所述燃烧装置2的外围,以在锅具7清洗后接触并加热锅具7。控制系统4,用于控制蒸发装置3的启动时机。所述蒸发装置3和燃烧装置2均设置在所述平台1上的燃烧孔11内。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蒸发装置3可以在控制系统4的控制下,按照设定的规则启动和停止。即在需要蒸发锅具7内残留水分时,控制系统4向蒸发装置3发送启动指令,使蒸发装置3向锅具7输送热量,提高锅具7的温度,从而加速锅具7中的水分蒸发。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如图3所示,本申请所述蒸发装置3进一步包括加热管31和热源机构32。其中,加热管31用于通过接触锅具7,使热量从加热管31传递到锅具7上。热源机构32用于向加热管31提供热量。因此,所述加热管31为能够接触到锅具7底部的环形结构,即加热管31可以总体呈现为一种环形结构,并在锅具7底面或侧面位置上接触锅具7。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由于加热管31与锅具7之间具有热传递过程,而热传递过程是比较缓慢的过程,因此可以通过环形结构的加热管31,增加加热管31与锅具7之间的接触区域大小,从而使加热管31上更多的热量能够传递给锅具7。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热源机构32连接所述加热管31,以向所述加热管31提供热源。具体在应用中,热源机构32可以通过电热或储能供热的方式,实现向加热管31传递热量。针对不同的供热模式,热源机构32和加热管31的结构具有不同,具体表现为:如果所述蒸发装置3基于储能供热的方式,所述加热管31内设有导热液体;所述热源机构32包括储能腔321和循环泵322。实际应用中,加热管31通过循环泵322连接储能腔321在储能腔321上,当启动循环泵322时,循环泵322驱动加热管31内的导热液体流动,以使所述加热管31中的导热液体形成液流循环。所述储能腔321内设有储能物质,以向所述加热管31传递热量。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热液体可以是能够顺利流动,并且能够快速吸收和释放热量的液体,如工业散热剂、轻油等。为了保证安全性能和导热效率,导热液体可以为不可燃的试剂,并且保证试剂的比热容不宜过大。所述储能物质是指通过物质的熔化、凝固等形态变化,进行热量的存储和释放的物质。可以为氟化物、氯化物、硝酸盐、碳酸盐熔盐热储材料,也可以为水等比热容较大的物质,或者其他可以储热的材料。以熔盐热储材料为例,如图3所示,实际应用时,储能腔321可以预先填充熔盐热储材料。熔盐热储材料可以在烹饪过程中收集热量,并通过熔盐热储材料的熔化将热量储存在所述储能腔321中;以及,在烹饪结束后通过熔盐热储材料的凝固,将热量从所述储能腔321中释放至所述加热管31。即,储能腔321中的熔盐热储材料在常温下,呈现为固态。在正常的烹饪过程中,由于燃烧装置2上燃气燃烧作用,其周围的温度会升高。升高的温度会使得一部分热量会传递给加热管31以及加热管31中的导热液体。加热管31中的导热液体通过在管道内的液体循环,不断吸收燃烧装置2周围辐射的热量,并且将热量携带至储能腔321中,再向熔盐热储材料释放。熔盐热储材料在吸收导热液体传递的热量后,会发生物态变化,并开始熔化,转变为液态。在烹饪过程中,不断重复上述的能量传递,从而使熔盐热储材料最终全部转化为熔融状态。在烹饪结束后,燃烧装置2停止工作,锅具7以及其周围的温度会逐渐降低,以致温度会降低到加热管31中的导热液体温度以下。此时,加热管31内的导热液体会向外释放热量,使导热液体的温度下降。同样,导热液体通过在加热管31中的循环流动,可以循环进入到储能腔321中,使储能腔321中的热量被不断从熔盐热储材料中释放给导热液体内,从而提高导热液体的温度。而由于加热管31与锅具7的底面或侧面接触,可以将热量传导给锅具7,以致提高锅具7的温度,进而加速锅具7中残留的水分蒸发。进一步地,储能腔321外部可以通过隔热材料包覆,阻隔储能腔321内的熔盐热储材料通过外壁将热量散发出去,避免热量损失的同时,还能够减少燃气灶燃烧装置2在烹饪过程中的热量对储能物质产生影响。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循环泵322为连接控制器42的双向泵。通过控制器42可以控制循环泵322驱动导热液体的流向。双向泵可以在每次进行残留水分蒸发时,加热管31内的液体流向不同。这样既可以有效传递热量,又可以避免由于长期使用造成导热液体内的杂质在加热管31中产生沉积,即避免杂质沉积而堵塞加热管31。可见,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熔盐热储材料可以在烹饪过程中,通过导热液体收集燃烧装置2周围的热量,并且产生物态变化,将热量进行存储。由于燃烧装置2周围空间并不参与到烹饪的加热过程,因此,本申请提供的燃气灶可以在不影响正常烹饪过程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燃烧装置2周围散发的多余热量,使得能源能够得到更高效的利用。并且,在烹饪结束后,再通过储能物质释放先前收集的热量,加热锅具7,使得锅具7在不使用燃烧装置2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热量,从而保持一个相对周围环境较高的温度促进锅具7内残留的水分蒸发。另外,本实施例由于采用熔盐热储材料进行热量的存储和释放,可以使得锅具7的温度变化过程相对趋于舒缓,造成锅具7可以长时间维持一个合适的蒸发温度,因此,可以避免对锅具7的干烧,减少烫伤危险。在本申请的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以基于电热过程的蒸发装置3为例。所述加热管31内设有电热丝,所述热源机构32为电源;所述加热管31电连接所述热源机构32,以通过电流热效应,使所述加热管31发热,加热锅具7。实际应用中,加热管31内部可以设置有特定发热功率的电热丝。在烹饪结束后,电源向电热丝供电,电热丝由于电流的热效应,可以产生热量,使加热管31的温度上升。在加热管31的温度高于锅具7的温度后,即开始向锅具7传递热量,同样能够使锅具7的温度上升,促进锅具7中残留的水分蒸发。可见,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电热丝的加热,可以迅速使锅具7的温度上升,即快速达到加热目的。同时,通过电源驱动电热丝加热的方式,还能够简化蒸发装置3的结构,并且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长都可以通过电源的输出电能进行控制,使锅具7中残留水分的蒸发过程更加灵活可控。由上述蒸发装置3可知,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烹饪结束后针对锅具7进行加热,可以加快锅具7内残留的水分蒸发,从而在没有发生进一步生锈化学变化时,就能够将残留的水分蒸发掉。可见,在实际应用时,如何马上将水分蒸发掉,使防锈的关键。对于快速蒸发掉残留的水分,其决定条件包括两个,一个是加热过程持续的时间,另外一个是加热过程开始的时间。而如何确定这两个时间需要进一步通过控制系统4来实现。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系统4包括温度传感器41和控制器42。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41固定在所述平台1上靠近燃烧装置2的位置,以检测燃烧装置2区域内的温度。即,一般烹饪结束后,随着燃烧装置2停止工作,其周围的温度会逐渐降低以恢复至室温状态。因此,通过温度传感器41可以对通过对燃烧装置2周围的温度检测,以及将检测的温度与预设的温度阈值进行比较,自动判断使用者是否结束了烹饪过程。例如,预设的温度阈值为40℃,在关闭燃烧装置2后,周围温度会逐渐降低,当检测到其周围温度下降至40℃以下后,判断当前已结束烹饪过程。再通过所述热源机构32和所述温度传感器41连接所述控制器42,以在燃烧装置2区域内的温度下降到预设值后,启动所述热源机构32。对于热储物质型的蒸发装置3,启动热源机构32即启动循环泵322,具体表现为控制器42产生启动指令发送给循环泵322或者循环泵322的控制继电器,使循环泵322开始运转。而对于电热型的蒸发装置3,启动热源机构32即启动电源,具体表现为控制器42产生启动指令发送给电源或电源开关,使开关闭合,向电热丝供电。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平台1上的燃烧孔11边缘位置设有弧形孔12,加热管31为矩形波浪状的环形结构。加热管31的上凸起部,穿过弧形孔12接触平台1上方的锅具7;加热管31的下凸起部,设置在平台1下方,以绕过平台1上锅具7的支撑脚5。在实际应用中,支撑脚5可以用来承载锅具7,其具体结构可以与传统燃气灶中的支撑脚5结构相同。相邻两个支撑脚5之间的弧形孔12的长度,与加热管31的每段上凸起部的长度相适应。对于不同数量的支撑脚5,所述弧形孔12的数量也不同。例如,一个燃烧装置2对应四个支撑脚5时,均匀布置的支撑脚5,可以将燃烧装置外部圆环划分为4个区域,从而,每个区域中对应一个弧形孔12即可。本实施例中,加热管31的矩形波浪环状结构,可以避开每一个支撑脚5,使支撑脚5仍然具有其原本的支撑作用。避免锅具7重力作用压迫加热管31。并且,通过该结构加热管31,还可以将热源机构32设置在平台1的下方,从而保持平台1以致整个燃气灶的美观程度。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所述平台1下方还设有连接所述加热管31的升降机构6。控制器42连接所述升降机构6,以控制所述升降机构6调整所述加热管31的高度。实际应用中,升降机构6可以是伸缩电机或液压活塞装置,即可以在工作后,通过升降机构6推动加热管31上升或下降,以改变加热管31的高度。在烹饪状态下,升降机构6可降低加热管31的高度,使加热管31回收至平台1之下,从而避免烹饪过程中锅具7磕碰加热管31,提高便利性。在烹饪结束状态下,可以通过控制器42控制升降机构6启动工作。从而提高加热管31的高度,使加热管31接触到锅具7的底部,以进行热量传递。在实际应用中,锅具7最容易在清洗后残留水分,而对于锅具7的清洗,一般需要操作人员将锅具7从燃烧装置2的上方拿离,并在清洗完成后再放置在燃烧装置2的上方。针对上述过程,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系统4还包括连接所述控制器42的锅具检测器43;所述锅具检测器43设置在所述燃烧孔11的阶梯台面上,以检测所述燃烧装置2的上方是否设有锅具7。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所述锅具检测器43为接近开关;所述锅具检测器43设置在两个支撑脚5之间;或者,所述锅具检测器43设置在锅具7正下方所覆盖范围内的平台1上。接近开关为一种常见的距离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无需运动部件进行机械直接接触而产生开关动作,具体可以基于激光测距、红外测距、声波测距原理,在距离检测到反射信号后,判断物体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通过接近开关,可以快速检测到燃烧装置上方是否具有锅具7,进而辅助控制器42运行更加精准的控制策略。实际应用中,如图7所示,还可以通过称重传感器感应支撑脚5上的压力变化,从而确定是否有锅具7放置在了燃烧装置2的上方。即,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锅具检测器43为称重传感器;所述锅具检测器43设置在任一支撑脚5的下方,以检测所述支撑脚5上的压力变化。本实施例应用的称重传感器可以为应变片等传感器,以便通过检测支撑脚5作用下的电阻变化,间接检测支撑脚5上的压力变化。显然,在实际控制策略中,支撑脚5上的压力变大,即代表有锅具7放置在了燃烧装置2的上方。本实施例中,通过称重传感器,可以适应燃烧装置2周围环境的温度变化,使控制系统4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燃烧装置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平台1上的调节旋钮21,以调整火焰大小,和启动关闭燃烧装置2的烹饪状态。所述控制器42连接所述调节旋钮21,以通过所述调节旋钮21检测所述燃烧装置2是否处于烹饪状态,以及在非烹饪状态下,启动蒸发装置3对锅具7加热。实际应用中,控制器42可以在用户旋转调节旋钮21至非零位状态时,确定当前为烹饪状态。而在烹饪状态时,不启动蒸发装置3的控制程序。而在调节旋钮21恢复至零位时,确定当前烹饪状态已结束,则启动相应的蒸发控制程序。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止锅具生锈的燃气灶,能够在每次烹饪结束以及清洗后,使锅具7内残留的水分快速蒸发。所述燃气灶在传统燃气灶的基础上增加蒸发装置3和控制系统4,实际应用中,控制系统4中的温度传感器41可检测燃烧装置2区域内的温度,并由控制器42根据检测的温度确定蒸发装置3的启动时机,以致控制蒸发装置3中的热源机构32产生热量输出,通过加热管31将热量传输至锅具7,使锅具7温度升高,加速锅具7内残留的水分蒸发,防止锅具7生锈。本申请提供的燃气灶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蒸发装置3向锅具7提供热源,热量来源独立于燃气灶燃烧装置,可以通过单独加热方式实现锅具残留水分的快速蒸发,无需通过燃烧装置2重新打火,可避免燃气泄漏的危险。

权利要求:1.一种防止锅具生锈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1;燃烧装置2,用于燃烧燃气,加热上方的锅具;蒸发装置3,设置在所述燃烧装置2的外围,以在锅具7清洗后接触并加热锅具7;控制系统4,用于控制蒸发装置3的启动时机;其中,所述蒸发装置3和燃烧装置2均设置在所述平台1上的燃烧孔11内;所述蒸发装置3包括加热管31和热源机构32;所述加热管31为能够接触到锅具7底部的环形结构;所述热源机构32连接所述加热管31,以向所述加热管31提供热源;所述控制系统4包括温度传感器41和控制器42;所述温度传感器41固定在所述平台1上靠近燃烧装置2的位置,以检测燃烧装置2区域内的温度;所述热源机构32和所述温度传感器41连接所述控制器42,以在燃烧装置2区域内的温度下降到预设值后,启动所述热源机构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31内设有导热液体;所述热源机构32包括储能腔321和循环泵322;所述加热管31通过所述循环泵322连接所述储能腔321,以使所述加热管31中的导热液体循环流动;所述储能腔321内设有储能物质,以向所述加热管31传递热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泵322为连接控制器42的双向泵;所述储能腔321中的储能物质为熔盐热储材料,以在烹饪过程中收集热量,并通过熔盐热储材料的熔化将热量储存在所述储能腔321中;以及,在烹饪结束后通过熔盐热储材料的凝固,将热量从所述储能腔321中释放至所述加热管3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31内设有电热丝,所述热源机构32为电源;所述加热管31电连接所述热源机构32,以通过电流热效应,使所述加热管31发热,加热锅具7。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1上的燃烧孔11边缘位置设有弧形孔12,所述加热管31为矩形波浪状的环形结构;所述加热管31的上凸起部,穿过所述弧形孔12接触平台1上方的锅具7;所述加热管31的下凸起部,设置在所述平台1下方,以绕过所述平台1上锅具7的支撑脚5。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1下方还设有连接所述加热管31的升降机构6;控制器42连接所述升降机构6,以控制所述升降机构6调整所述加热管31的高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4还包括连接所述控制器42的锅具检测器43;所述锅具检测器43设置在所述燃烧孔11的阶梯台面上,以检测所述燃烧装置2的上方是否设有锅具7。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具检测器43为接近开关;所述锅具检测器43设置在两个支撑脚5之间;或者,所述锅具检测器43设置在锅具7正下方所覆盖范围内的平台1上。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具检测器43为称重传感器;所述锅具检测器43设置在任一支撑脚5的下方,以检测所述支撑脚5上的压力变化。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装置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平台1上的调节旋钮21,以调整火焰大小,和启动关闭燃烧装置2的烹饪状态;所述控制器42连接所述调节旋钮21,以通过所述调节旋钮21检测所述燃烧装置2是否处于烹饪状态,以及在非烹饪状态下,启动蒸发装置3对锅具7加热。

百度查询: 南京英维尔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防止锅具生锈的燃气灶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