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油泵进油端盖_众恒汽车部件有限公司_201910240845.0 

申请/专利权人:众恒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申请日:2019-03-28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公开(公告)号:CN109798264B

主分类号:F04D29/40

分类号:F04D29/40;F04D29/66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4.04.12#授权;2019.06.18#实质审查的生效;2019.05.24#公开

摘要:一种油泵进油端盖,包括进油外盖、进油内盖及设置于进油外盖与进油内盖之间的叶轮,进油外盖上开设有第一进油孔,进油内盖上开设有第二进油孔,第一凹槽的底部平面上设置有与第一进油孔连通的第一油道凹槽,第一油道凹槽与第一进油孔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渡槽,第一过渡槽包括相对第一油道凹槽的底部凹陷的第一凹陷部、相对第一凹陷部凹陷的第二凹陷部及连接第二凹陷部与第一进油孔的螺旋连接部,螺旋连接部朝向进油内盖的侧面的形状为螺旋曲面。如此避免了汽油在进油孔处发生回流,热性能稳定。

主权项:1.一种油泵进油端盖,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油外盖、进油内盖及设置于进油外盖与进油内盖之间的叶轮,进油外盖朝向进油内盖的一侧的中部设有第一凹槽,进油内盖朝向进油外盖的一侧的中部设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共同形成容置腔,叶轮位于容置腔中,进油外盖上开设有第一进油孔,进油内盖上开设有第二进油孔,第一凹槽的底部平面上设置有与第一进油孔连通的第一油道凹槽,第一油道凹槽与第一进油孔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渡槽,第一过渡槽包括相对第一油道凹槽的底部凹陷的第一凹陷部、相对第一凹陷部凹陷的第二凹陷部及连接第二凹陷部与第一进油孔的螺旋连接部,螺旋连接部朝向进油内盖的侧面的形状为螺旋曲面;所述第一油道凹槽远离第一进油孔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渐平过渡槽,第一渐平过渡槽的底部与第一凹槽的底部平面之间的距离从靠近第一油道凹槽的一端到远离第一油道凹槽的一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一进油孔在进油外盖远离进油内盖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进油槽,第一进油槽为曲面或斜面,第一进油槽的坡度大于第一过渡槽或螺旋连接部的坡度;所述进油内盖远离进油外盖的一侧于第二进油孔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进油槽,进油内盖的第二凹槽的底部平面上设置有与第二进油孔连通的弧形的第二油道凹槽,第二油道凹槽与第二进油孔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渡槽,第二过渡槽的坡度大于第二进油槽的坡度。

全文数据:油泵进油端盖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车用油泵领域,特别是一种油泵进油端盖。背景技术车用油泵是用于将油箱内的汽油泵至喷油器的装置。车用油泵一般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转动驱动单元、与壳体的两端连接的进油端盖和出油端盖、设置于进油端盖中的叶轮,进油端盖和出油端盖上均开设有油孔,转动驱动单元带动叶轮转动,从而将汽油从进油端盖的外侧泵至出油端盖的外侧。请参考图1,由于现有的车用油泵的进油端盖的油孔几乎与进油端盖内的油道垂直,或油孔与油道之间的连接处较为陡峭,汽油在经过油孔时会存在回流,在进行热性能测试时,在43~49℃的区间时压力会发生骤降,压力变化量较大,热油性能不稳定,影响产品性能。发明内容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作时避免汽油在进油孔处发生回流、热性能稳定的油泵进油端盖,以解决上述问题。一种油泵进油端盖,包括进油外盖、进油内盖及设置于进油外盖与进油内盖之间的叶轮,进油外盖朝向进油内盖的一侧的中部设有第一凹槽,进油内盖朝向进油外盖的一侧的中部设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共同形成容置腔,叶轮位于容置腔中,进油外盖上开设有第一进油孔,进油内盖上开设有第二进油孔,第一凹槽的底部平面上设置有与第一进油孔连通的第一油道凹槽,第一油道凹槽与第一进油孔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渡槽,第一过渡槽包括相对第一油道凹槽的底部凹陷的第一凹陷部、相对第一凹陷部凹陷的第二凹陷部及连接第二凹陷部与第一进油孔的螺旋连接部,螺旋连接部朝向进油内盖的侧面的形状为螺旋曲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油道凹槽的形状为弧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油道凹槽朝向进油外盖的中心的一侧开设有排气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油道凹槽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油道凹槽远离第一进油孔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渐平过渡槽,第一渐平过渡槽的底部与第一凹槽的底部平面之间的距离从靠近第一油道凹槽的一端到远离第一油道凹槽的一端逐渐减小。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油孔在进油外盖远离进油内盖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进油槽,第一进油槽为曲面或斜面,第一进油槽的坡度大于第一过渡槽或螺旋连接部的坡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陷部相对第一油道凹槽的凹陷坡度小于第二凹陷部相对第一油道凹槽的凹陷坡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陷部的长度大于第二凹陷部的长度。进一步地,所述螺旋连接部朝向进油内盖的侧面的形状为渐开线螺旋面。进一步地,所述进油内盖远离进油外盖的一侧于第二进油孔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进油槽,进油内盖的第二凹槽的底部平面上设置有与第二进油孔连通的弧形的第二油道凹槽,第二油道凹槽与第二进油孔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渡槽,第二过渡槽的坡度大于第二进油槽的坡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油泵进油端盖包括进油外盖、进油内盖及设置于进油外盖与进油内盖之间的叶轮,进油外盖朝向进油内盖的一侧的中部设有第一凹槽,进油内盖朝向进油外盖的一侧的中部设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共同形成容置腔,叶轮位于容置腔中,进油外盖上开设有第一进油孔,进油内盖上开设有第二进油孔,第一凹槽的底部平面上设置有与第一进油孔连通的第一油道凹槽,第一油道凹槽与第一进油孔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渡槽,第一过渡槽包括相对第一油道凹槽的底部凹陷的第一凹陷部、相对第一凹陷部凹陷的第二凹陷部及连接第二凹陷部与第一进油孔的螺旋连接部,螺旋连接部朝向进油内盖的侧面的形状为螺旋曲面。如此避免了汽油在进油孔处发生回流,热性能稳定。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油泵进油端盖的第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油泵进油端盖的第二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油泵进油端盖的爆炸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进油外盖的内侧示意图。图5为图3中的进油外盖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图4中的第一进油孔沿A-A线的剖视图。图7为图3中的进油外盖的外侧示意图。图8为图3中的进油内盖的立体示意图。图9为图3中的进油内盖的内侧示意图。图10为现有的进油端盖及本发明提供的油泵进油端盖的热性能测试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请参考图1至图3,本发明提供的油泵进油端盖设置于车用油泵的进油端,油泵进油端盖包括朝向车用油泵外部的进油外盖10、朝向车用油泵内部的进油内盖20及设置于进油外盖10与进油内盖20之间的叶轮313。进油外盖10朝向进油内盖20的一侧的中部设有第一凹槽,进油内盖20朝向进油外盖10的一侧的中部设有第二凹槽,进油外盖10与进油内盖20拼接后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共同形成容置腔,叶轮313位于容置腔中。进油外盖10上开设有第一进油孔11,进油内盖20上开设有第二进油孔21。进油内盖20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26,叶轮313的中部开设有非中心对称的限位孔,车用油泵中的驱动单元的输出轴穿过第一通孔26并位于叶轮313的限位孔中,驱动单元的输出轴的末端形状与限位孔的形状相匹配,驱动单元转动时带动叶轮313在容置腔中转动,从而驱动汽油从外部通过第一进油孔11、容置腔及第二进油孔21进入车用油泵中。请参考图4及图5,进油外盖10朝向进油内盖20的一侧的第一凹槽的底部平面上设置有与第一进油孔11连通的弧形的第一油道凹槽12,第一油道凹槽12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第一油道凹槽12与第一进油孔11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渡槽13。第一过渡槽13包括相对第一油道凹槽12的底部凹陷的第一凹陷部131、相对第一凹陷部131凹陷的第二凹陷部132及呈螺旋曲面平滑地连接第二凹陷部与第一进油孔11的螺旋连接部133。第一凹陷部131为曲面或斜面,第二凹陷部132为曲面或斜面。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凹陷部131相对第一油道凹槽12的凹陷坡度小于第二凹陷部132相对第一油道凹槽12的凹陷坡度。第一凹陷部131的长度大于第二凹陷部132的长度。本实施方式中,螺旋连接部133朝向进油内盖20的侧面的形状为渐开线螺旋面。第一油道凹槽12远离第一进油孔1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渐平过渡槽121,第一渐平过渡槽121的底部与第一凹槽的底部平面之间的距离从靠近第一油道凹槽12的一端到远离第一油道凹槽12的一端逐渐减小。第一油道凹槽12朝向进油外盖10的中心的一侧开设有排气孔15,用于排出油泵进油端盖中的空气,加速泵油。汽油在第一油道凹槽12中受到离心作用,靠内侧设计的排气孔15可减少汽油损耗。请参考图6及图7,第一进油孔11在进油外盖10远离进油内盖20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一进油槽16,第一进油槽16为曲面或斜面,第一进油槽16的坡度大于第一过渡槽13或螺旋连接部133的坡度。请参考图8及图9,进一步地,进油内盖20远离进油外盖10的一侧于第二进油孔21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进油槽22,第二进油槽22为曲面或斜面。进油内盖20的第二凹槽的底部平面上设置有与第二进油孔21连通的弧形的第二油道凹槽23,第二油道凹槽23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第二油道凹槽23与第二进油孔21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渡槽24。第二过渡槽24为曲面或斜面,且第二过渡槽24的坡度大于第二进油槽22的坡度。第二油道凹槽23远离第二进油孔2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渐平过渡槽25,第二渐平过渡槽25的底部与第二凹槽的底部平面之间的距离从靠近第二油道凹槽23的一端到远离第二油道凹槽23的一端逐渐减小。进油外盖10与进油内盖20拼接时,进油外盖10的第一进油孔11与进油内盖20的第二渐平过渡槽25相对,进油外盖10的第一渐平过渡槽121与进油内盖20的第二进油孔21相对。如此形成平滑的油道,避免油道中的汽油发生回流,热性能稳定。请参考图4,进油外盖10的周向外侧壁上设置有凹陷的第一定位槽15;请参考图9,进油内盖20的周向外侧壁上设置有凹陷的第二定位槽27,通过对齐第一定位槽15与第二定位槽27,可确保进油外盖10的第一进油孔11与进油内盖20的第二渐平过渡槽25相对,进油外盖10的第一渐平过渡槽121与进油内盖20的第二进油孔21相对。请参考图10,线条a表示对现有的进油端盖进行的热性能测试的结果,线条b表示本发明提供的油泵进油端盖仅对进油外盖10的结构改进后的热性能测试的结果,线条c表示本发明提供的油泵进油端盖同时对进油外盖10及进油内盖20的结构改进后的热性能测试的结果。可以看出仅对进油外盖10的结构改进后,压力随温度变化的变动幅度明显减少,同时对进油外盖10及进油内盖20的结构改进后,压力随温度变化的变动幅度进一步减少,趋于平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油泵进油端盖包括进油外盖10、进油内盖20及设置于进油外盖10与进油内盖20之间的叶轮313,进油外盖10朝向进油内盖20的一侧的中部设有第一凹槽,进油内盖20朝向进油外盖10的一侧的中部设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共同形成容置腔,叶轮313位于容置腔中,进油外盖10上开设有第一进油孔11,进油内盖20上开设有第二进油孔21,第一凹槽的底部平面上设置有与第一进油孔11连通的第一油道凹槽12,第一油道凹槽12与第一进油孔11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渡槽13,第一过渡槽13包括相对第一油道凹槽12的底部凹陷的第一凹陷部131、相对第一凹陷部131凹陷的第二凹陷部132及连接第二凹陷部与第一进油孔11的螺旋连接部133,螺旋连接部133朝向进油内盖20的侧面的形状为螺旋曲面。如此避免了汽油在进油孔处发生回流,热性能稳定。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发明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油泵进油端盖,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油外盖、进油内盖及设置于进油外盖与进油内盖之间的叶轮,进油外盖朝向进油内盖的一侧的中部设有第一凹槽,进油内盖朝向进油外盖的一侧的中部设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共同形成容置腔,叶轮位于容置腔中,进油外盖上开设有第一进油孔,进油内盖上开设有第二进油孔,第一凹槽的底部平面上设置有与第一进油孔连通的第一油道凹槽,第一油道凹槽与第一进油孔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渡槽,第一过渡槽包括相对第一油道凹槽的底部凹陷的第一凹陷部、相对第一凹陷部凹陷的第二凹陷部及连接第二凹陷部与第一进油孔的螺旋连接部,螺旋连接部朝向进油内盖的侧面的形状为螺旋曲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泵进油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道凹槽的形状为弧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泵进油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道凹槽朝向进油外盖的中心的一侧开设有排气孔。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泵进油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道凹槽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泵进油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道凹槽远离第一进油孔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渐平过渡槽,第一渐平过渡槽的底部与第一凹槽的底部平面之间的距离从靠近第一油道凹槽的一端到远离第一油道凹槽的一端逐渐减小。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泵进油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油孔在进油外盖远离进油内盖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进油槽,第一进油槽为曲面或斜面,第一进油槽的坡度大于第一过渡槽或螺旋连接部的坡度。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泵进油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陷部相对第一油道凹槽的凹陷坡度小于第二凹陷部相对第一油道凹槽的凹陷坡度。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泵进油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陷部的长度大于第二凹陷部的长度。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泵进油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连接部朝向进油内盖的侧面的形状为渐开线螺旋面。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泵进油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内盖远离进油外盖的一侧于第二进油孔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进油槽,进油内盖的第二凹槽的底部平面上设置有与第二进油孔连通的弧形的第二油道凹槽,第二油道凹槽与第二进油孔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渡槽,第二过渡槽的坡度大于第二进油槽的坡度。

百度查询: 众恒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油泵进油端盖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