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一种实现低碳氮比城市污水碳源吸附与强化脱氮除磷同步污泥减量的装置和方法_北京工业大学_202211275827.4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申请日:2022-10-19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公开(公告)号:CN115745167B

主分类号:C02F3/30

分类号:C02F3/30;C02F3/12;C02F1/52;C02F1/28;C02F101/38;C02F101/30;C02F101/16;C02F101/10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4.04.26#授权;2023.03.24#实质审查的生效;2023.03.07#公开

摘要:一种实现低碳氮比城市污水碳源吸附与强化脱氮除磷同步污泥减量的装置和方法,属于污水污泥生物处理领域。城市污水进入生物吸附有机物与除磷单元,厌氧段释磷,好氧段吸磷并通过絮凝作用吸附剩余有机物至污泥中,出水进入中间水箱且部分含磷污泥排至第一储泥池;含磷污泥在污泥厌氧处理单元进行处理,含磷上清液回流至原水箱,剩余污泥贮存于第二储泥池;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污泥原位发酵反硝化单元好氧段进行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缺氧段以剩余污泥作为底物发酵,产生的碳源将硝酸盐去除,释放的氨氮同剩余的亚硝酸盐通过厌氧氨氧化去除。本装置及方法简单且操作性强,可提高城市污水碳源利用效率,强化脱氮除磷效果,实现剩余污泥减量。

主权项:1.一种实现低碳氮比城市污水碳源捕获与强化脱氮除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所用装置包括原水箱(1)、生物吸附有机物与除磷单元(2)、中间水箱(3)、污泥厌氧处理单元(4)和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污泥原位发酵反硝化单元(5);原水箱(1)通过第一蠕动泵(2.1)与生物吸附有机物与除磷单元(2)相连;该单元设有第一搅拌装置(2.2),pHDO在线监测装置(2.3),曝气盘(2.4),气体流量计(2.5)以及气泵(2.6);生物吸附有机物与除磷单元(2)出水通过第一排水装置(2.7)排入中间水箱(3);部分含磷污泥通过第一排泥装置(2.8)进入第一储泥池(4.1);污泥厌氧处理单元(4)通过第二蠕动泵(4.2)和第一储泥池连接;该单元为密闭结构,设有磁力搅拌装置(4.3);厌氧处理后的含磷上清液通过第三蠕动泵(4.4)回流至原水箱;剩余污泥通过第二排泥装置(4.5)排入第二储泥池(4.6);中间水箱通过第四蠕动泵(5.1)与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污泥原位发酵反硝化单元(5)相连;该反应器设有第二搅拌装置(5.2)、曝气头(5.3)、气量调节阀(5.4)、空压机(5.5)、温控装置(5.6)、聚氨酯海绵填料(5.7);第二储泥池通过第五蠕动泵(5.8)与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污泥原位发酵反硝化单元相连;包括以下步骤:(1)接种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排出的剩余污泥于生物吸附有机物与除磷单元中,控制污泥浓度为3000-4000mgL;接种短程硝化絮体污泥和厌氧消化污泥于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污泥原位发酵反硝化单元,短程硝化絮体污泥浓度为2000-3000mgL,厌氧消化污泥浓度为8000-10000mgL,两种污泥质量比为2:1,投加厌氧氨氧化海绵填料,填充比为30-40%;(2)城市污水收集于原水箱中,污水具体水质特点如下:氨氮浓度为60-75mgL,COD浓度为150-250mgL,碳氮比为2.0-4.0;原水箱中的城市污水通过第一蠕动泵进入生物吸附有机物与除磷单元,进水后进行厌氧搅拌0.5-2h;随后进入好氧过程,控制溶解氧在0.5-1.5mgL,曝气0.5-1h;沉淀30-40min后排水至中间水箱,排水比为40-50%,污泥龄控制在0.5-3d,排出的含磷污泥储存在第一储泥池中;(3)第一储泥池中的含磷污泥通过第二蠕动泵进入污泥厌氧处理单元;进泥后进行厌氧处理0.5-1h;沉淀后的含磷上清液通过第三蠕动泵回流至原水箱,剩余污泥排入第二储泥池;(4)中间水箱中的废水通过第四蠕动泵进入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污泥原位发酵反硝化单元,温度控制在30±1℃;进水后进入好氧段曝气2-3h,曝气过程中溶解氧浓度维持0.3-0.5mgL;而后进行缺氧搅拌4-6h,缺氧初始通过第五蠕动泵将第二储泥池中的剩余污泥泵入反应器内;缺氧结束后沉淀40-60min,排出上清液,排水比50-60%,控制絮体污泥的污泥龄为30-40d。

全文数据:

权利要求:

百度查询: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实现低碳氮比城市污水碳源吸附与强化脱氮除磷同步污泥减量的装置和方法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