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一种用于风光氢储系统的低碳调控方法及装置_华北电力大学_202410280772.9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电力大学

申请日:2024-03-12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公开(公告)号:CN117879046B

主分类号:H02J3/38

分类号:H02J3/38;G06Q10/0631;G06Q50/06;H02J3/28;H02J15/00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4.05.17#授权;2024.04.30#实质审查的生效;2024.04.12#公开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风光氢储系统的低碳调控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系统内各类设备的特性参数;根据系统内各类设备的特性参数,建立对应的碳排放模型;根据碳排放模型,构建系统的碳流追溯模型;计算系统运行时的网损分摊率,并结合碳流追溯模型构建网损等效碳排放分摊模型;根据网损等效碳排放分摊模型构建用户与风光氢储系统的优化决策模型,并确定约束条件;对优化决策模型进行求解,获得最优运行策略与效益;该方法以基于网损产生动因,结合线路物理及线路参数计算出网损分摊率,划分了发电主体与用能主体之间的网损等效碳排放责任,维护了电力系统的碳公平,可激励各方主体落实碳排责任,为实施碳激励或碳惩罚措施提供准确的判断依据。

主权项:1.一种用于风光氢储系统的低碳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获取风光氢储系统内各类设备的特性参数,所述风光氢储系统中设备包括零碳发电类机组、燃料发电类机组、碳捕集设备和储能设备;根据零碳发电类机组、燃料发电类机组、碳捕集设备和储能设备的特性参数,逐一建立零碳发电类机组碳排放模型、燃料发电类机组碳排放模型、碳捕集设备碳排放模型和储能设备碳排放模型;根据所述零碳发电类机组碳排放模型、燃料发电类机组碳排放模型、碳捕集设备碳排放模型和储能设备碳排放模型,构建所述风光氢储系统的碳流追溯模型;计算风光氢储系统运行时的网损分摊率,并结合所述碳流追溯模型构建发电主体与用能主体之间的网损等效碳排放分摊模型;根据网损等效碳排放分摊模型构建用户与风光氢储系统的优化决策模型,并确定优化决策模型的约束条件:构建用户的优化决策模型的步骤包括: ; ; ; ; ;其中,为风光氢储系统中电力用户节点在时段的动态碳排放因子;为节点在时段的碳势大小;为电力用户在单周期T的碳减排量;为电力用户在低碳响应行为中时段内的负荷增加量;为电力用户在低碳响应行为中时段内的负荷减少量;为电力用户在单周期T的碳减排收益;为政府对电力用户碳减排行动给予的单位碳减排量补贴;为风光氢储系统在时段的用户负荷管理成本;、和分别为风光氢储系统的用户负荷管理成本系数;为电力用户用能期间所承担的网损等效碳排放责任所对应的碳排放惩罚成本;为风光氢储系统通过系统运营商与外部碳市场进行碳交易的成本系数;为用能主体承担的输电支路的有功损耗等效碳排放份额;为单次电能传输流经的所有支路集合;为每个调度周期内的一个时段间隔;构建风光氢储系统的优化决策模型的步骤包括: ; ; ; ; ; ;其中,为风光氢储系统在时段的运行成本;为风光氢储系统的用户负荷管理成本;为电力用户用能期间承担的网损等效碳排放责任所对应的碳排放惩罚成本;为电力用户在单周期T的碳减排收益;为风光氢储系统中燃料机组在时段的运行成本;为风光氢储系统中电储能机组在时段的充放电成本;为风光氢储系统中氢储能设备在时段的运行成本;为风光氢储系统通过系统运营商与外部碳市场进行碳交易的成本系数;是风光氢储系统在时段的剩余碳配额;为系统运营商与外部氢能采购商交易氢能时的成本系数;为风光氢储系统的氢储能售氢量;为风光氢储系统在时段的各机组设备出力;为风光氢储系统在时段的总电力负荷;为风光氢储系统通过系统运营商与公用电网购电时的电能交易成本系数;为风光氢储系统通过系统运营商与公用电网售电时的电能交易成本系数;为燃料发电类机组在时段的有功功率;分别为燃料机组的燃料成本系数;为电储能机组的单位充放电成本;为电储能机组在时段的充电功率;为电储能机组在时段的放电功率;为电储能机组的充电效率;为电储能机组的放电效率;为氢储能机组利用率;为氢储能机组使用寿命;为电解槽单位配置容量成本系数;为燃料电池单位配置容量成本系数;为电解槽配置容量;为燃料电池配置容量;是风光氢储系统在时段的剩余碳配额;表示风光氢储系统中分配到的初始免费碳排放配额;为燃料机组的碳排放强度;对所述优化决策模型进行求解,获得最优运行策略与最优运行效益。

全文数据:

权利要求:

百度查询: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用于风光氢储系统的低碳调控方法及装置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