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一种多功能座椅骨架结构_车质尚(北京)汽车制造有限公司_201711384187.X 

申请/专利权人:车质尚(北京)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申请日:2017-12-20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公开(公告)号:CN107901795B

主分类号:B60N2/02

分类号:B60N2/02;B60N2/62;B60N2/64;B60N2/68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4.05.17#授权;2018.05.08#实质审查的生效;2018.04.13#公开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座椅骨架,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底座组件、设于底座组件上方的坐垫骨架、设于坐垫骨架后端的靠背骨架、设于坐垫骨架与靠背骨架之间的调角器机构、以及设于底座组件与坐垫骨架之间的倾角调节机构;倾角固定机构在底座组件两侧对称设置,倾角调节机构前端与底座组件铰接,后端与调角器机构相连接,且倾角调节机构上表面与坐垫骨架固定连接,通过调角器机构驱动倾角调节机构运动时,倾角调节机构调节坐垫骨架前端与底座组件之间的角度。通过调角器机构驱动倾角调节机构运动时调节坐垫骨架前端与底座组件之间的角度,可以对坐垫骨架与底座组件之间的倾角进行调节,增加座椅的适用性。

主权项:1.一种多功能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组件(1)、设于底座组件(1)上方的坐垫骨架(2)、设于坐垫骨架(2)后端的靠背骨架(3)、设于坐垫骨架(2)与靠背骨架(3)之间的调角器机构(4)、以及设于底座组件(1)与坐垫骨架(2)之间的倾角调节机构(5);倾角固定机构在底座组件(1)两侧对称设置,倾角调节机构(5)前端与底座组件(1)铰接,后端与调角器机构(4)相连接,且倾角调节机构(5)上表面与坐垫骨架(2)固定连接,通过调角器机构(4)驱动倾角调节机构(5)运动时,倾角调节机构(5)调节坐垫骨架(2)前端与底座组件(1)之间的角度;调角器机构(4)包括一对调角器(41)、设于两个调角器(41)之间的同步杆(42)、以及用于驱动调角器(41)运转的驱动电机(43),调角器(41)的固定部(411)用于与底座组件(1)固定连接,以便在驱动力的作用下通过转动输出部(412)实现扭矩输出;所述一种多功能座椅骨架还包括座椅固定组件,座椅固定组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座椅固定件(7);座椅固定件(7)包括位于上部的靠背连接杆(71)、靠背连接杆(71)下端一体成型的调角器连接片(72)、以及调角器连接片(72)后端向外弯折形成的联动支撑片(73),靠背连接杆(71)与靠背骨架(3)固定连接,调角器连接片(72)与调角器(41)的转动输出部(412)固定连接,联动支撑片(73)与倾角调节机构(5)的后端铰接;驱动电机(43)设于同步杆(42)上,同步杆(42)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调角器(41)的转动输出部(412)连接,驱动电机(43)的扭矩输出通过同步杆(42)传递给调角器(41)的转动输出部(412)后,驱动座椅固定件(7)绕着同步杆(42)转动,使得靠背骨架(3)能够绕底座组件(1)转动;底座组件(1)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底座支撑件(11)、设于两个底座支撑件(11)之间的多根底座杆(12)、以及设于底座支撑件(11)上端的底座撑杆(13);底座撑杆(13)水平设置,其前端通过固定轴(14)与底座支撑件(11)固定连接,后端相对底座支撑件(11)悬空设置;所述一种多功能座椅骨架还包括底座固定组件(6),底座固定组件(6)包括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底座固定件(61);底座固定件(61)设于底座撑杆(13)的后端,包括底部固定片(611)、外侧固定片(612)以及减震器固定片(614),底部固定片(611)与底座撑杆(13)平行且固定连接,外侧固定片(612)与调角器(41)的转动输入端固定连接,减震器固定片(614)位于底座撑杆(13)内侧且与底座撑杆(13)内侧面形成有置入空间;倾角调节机构(5)包括摇杆(51)、调节杆(52)以及联动杆(53),摇杆(51)和调节杆(52)设于底座撑杆(13)内侧,摇杆(51)一端通过固定轴(14)铰接于底座撑杆(13)前端,另一端通过铰接轴(54)与调节杆(52)前端铰接,调节杆(52)后端搭接于座椅固定件(7)的底部固定片(611)上表面,调节杆(52)上表面与坐垫骨架(2)下表面固定连接;联动杆(53)设于底座撑杆(13)外侧,且相对调节杆(52)平行设置,联动杆(53)后端通过转动轴与调角器连接片(72)铰接,联动杆(53)的前部的上端面与坐垫骨架(2)下表面固定连接;当座椅处于正常乘坐状态时,摇杆(51)相对底座撑杆(13)倾斜设置,铰接轴(54)位于固定轴(14)后上方,调节杆(52)后端抵接于底部固定片(611)上表面,坐垫骨架(2)前端高度高于后端高度;座椅处于床状态时,铰接轴(54)位于固定轴(14)前上方,坐垫骨架(2)与底座撑杆(13)平行。

全文数据:一种多功能座椅骨架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座椅骨架结构。背景技术[0002]现有的许多商务汽车为了增加人乘坐时的舒适性,通常坐垫的前部设有向上的倾角,该倾角的存在使得坐垫的前部高于后部,从而增加坐垫与人体的贴合度,提高乘坐者的舒适性。[0003]但是现有的汽车座椅的倾角设计,通常是将坐垫本体的结构设为具有倾角的结构,由于该倾角的大小由坐垫本身的形状决定,因此坐垫的倾角不可调节,这种不可调节的倾角结构无形中降低了座椅的适用性。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座椅骨架,通过在座椅骨架上设置倾角调节机构,可以在座椅前端形成可调的倾角,增加座椅的适用性。[0005]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多功能座椅骨架,包括底座组件、设于底座组件上方的坐垫骨架、设于坐垫骨架后端的靠背骨架、设于坐垫骨架与靠背骨架之间的调角器机构、以及设于底座组件与坐垫骨架之间的倾角调节机构;倾角固定机构在底座组件两侧对称设置,倾角调节机构前端与底座组件铰接,后端与调角器机构相连接,且倾角调节机构上表面与坐垫骨架固定连接,通过调角器机构驱动倾角调节机构运动时,倾角调节机构调节坐垫骨架前端与底座组件之间的角度。[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角器机构驱动倾角调节机构运动时调节坐垫骨架前端与底座组件之间的角度,使得座椅呈现正常乘坐状态时坐垫骨架前端高于后端,座椅呈现床状态时,可以对坐垫骨架与底座组件之间的倾角进行调节,降低该倾角对躺于座椅上的人的影响,增加座椅的适用性。[0007]优选地,调角器机构包括一对调角器、设于两个调角器之间的同步杆、以及用于驱动调角器运转的驱动电机,调角器的固定部用于与底座组件固定连接,以便在驱动力的作用下通过转动输出部实现扭矩输出;所述一种多功能座椅骨架还包括座椅固定组件,座椅固定组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座椅固定件;座椅固定件包括位于上部的靠背连接杆、靠背连接杆下端一体成型的调角器连接片、以及调角器连接片后端向外弯折形成的联动支撑片,靠背连接杆与靠背骨架固定连接,调角器连接片与调角器的转动输出部固定连接,联动支撑片与倾角调节机构的后端铰接;驱动电机设于同步杆上,同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调角器的转动输出部连接,驱动电机的扭矩输出通过同步杆传递给调角器的转动输出部后,驱动座椅固定件绕着同步杆转动,使得靠背骨架能够绕底座组件转动。[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靠背骨架与倾角调节机构相连,通过调角器调节靠背骨架运动的同时,即可联动倾角调节机构运动,实现靠背骨架与坐垫骨架的同步调节,增加座椅的自动化程度。[0009]优选地,底座组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底座支撑件、以及设于底座支撑件上端的底座撑杆;底座撑杆水平设置,其前端通过固定轴与底座支撑件固定连接,后端相对底座支撑件悬空设置。[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种设置使得坐垫骨架的后部相对底座组件呈悬空状态,悬空状态的设置增加了底座组件的减震功能。[0011]优选地,所述一种多功能座椅骨架还包括底座固定组件,底座固定组件包括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底座固定件;底座固定件设于底座撑杆的后端,包括底部固定片、外侧固定片以及减震器固定片,底部固定片与底座撑杆平行且固定连接,外侧固定片与调角器的转动输入端固定连接,减震器固定片位于底座撑杆内侧且与底座撑杆内侧面形成有置入空间。[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底座固定件可以巧妙的增加底座撑杆后部的连接性,使得底座组件可以更好的与调角器连接,使得该座椅的结构性更强。[0013]优选地,倾角调节机构包括摇杆、调节杆以及联动杆,摇杆和调节杆设于底座撑杆内侧,摇杆一端通过固定轴铰接于底座撑杆前端,另一端通过铰接轴与调节杆前端铰接,调节杆后端搭接于座椅固定件的底部固定片上表面,调节杆上表面与坐垫骨架下表面固定连接;联动杆设于底座撑杆外侧,且相对调节杆平行设置,联动杆后端通过转动轴与调角器连接片铰接,联动杆的前部的上端面与坐垫骨架下表面固定连接。[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和同步杆驱动调角器转动,调角器驱动座椅固定件转动,使得靠背骨架绕同步杆转动,同时铰接片带动联动杆推动坐垫骨架,从而带动调节杆联动摇杆绕固定轴转动,使得坐垫骨架与底座撑杆之间的角度改变。[0015]优选地,当座椅处于正常乘坐状态时,摇杆相对底座撑杆倾斜设置,铰接轴位于固定轴后上方,调节杆后端抵接于底部固定片上表面,坐垫骨架前端高度高于后端高度。[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人坐于座椅上并使得坐垫骨架受到向下的力后,摇杆受力会有绕固定轴向后转动的趋势,同时调节杆受到摇杆的推动后会有向后运动的趋势,由于坐垫骨架在底座撑杆内侧与调节杆固定连接,在底座撑杆外侧与通过骨架杆与联动杆固定连接,且调节杆后端抵接于底部固定片上表面,因此整个倾角调节机构处于自锁状态,使得坐垫骨架此时的倾角固定。[0017]优选地,座椅处于床状态时,铰接轴位于固定轴前上方,坐垫骨架与底座撑杆平行。[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座椅呈现床状态时,坐垫骨架与底座撑杆平行,倾角消失,增加了躺于座椅上的人的舒适性。[0019]优选地,所述一种多功能座椅骨架还包括设于坐垫骨架下方的弹簧减震器。[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减震器增加了该座椅的减震功能。[0021]优选地,底座支撑件包括外侧竖直设置的侧向撑片,侧向撑片包括下部的连接部、以及连接部上端一体成型的支撑部;连接部与底部撑片固定连接且二者长度相同,支撑部设于连接部的前部,且呈三角形状,其斜边向后倾斜设置。[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支撑部设为三角形结构,在保证底座支撑件本身的减震结构的同时,还可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0023]优选地,弹簧减震器前端设于置入空间内,且与底座撑杆铰接,后端与支撑部的后端较接。[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坐垫骨架下方采用一种新颖的三点式减震结构,增加了座椅的减震效果,防止乘员乘坐时产生颠簸感,提高座椅的舒适性。[0025]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调角器机构驱动倾角调节机构运动时调节坐垫骨架前端与底座组件之间的角度,座椅呈现床状态时,可以对坐垫骨架与底座组件之间的倾角进行调节,降低该倾角对躺于座椅上的人的影响,增加座椅的适用性;2.座椅的靠背与坐垫能够做到同步调节,其自动化程度较高,适用性较强。附图说明[0026]图1是该座椅处于正常乘坐状态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突显该座椅处于正常乘坐状态时坐垫骨架与水平面形成的倾角的示意图;图3是突显底座组件的不意图;图4是突显底座固定组件的示意图;图5是底座固定件的示意图;图6是突显倾角调节机构外侧的示意图;图7是突显倾角调节机构内侧的示意图;图8是突显座椅处于床状态时坐垫骨架水平的示意图;图9是座椅处于床状态时的示意图;图10是突显弹簧减震器的安装的示意图。[0027]图中,1、底座组件;11、底座支撑件;111、侧向撑片;1111、连接部;1112、支撑部;112、正向撑片;113、底部撑片;12、底座杆;13、底座撑杆;14、固定轴;2、坐垫骨架;21、骨架杆;3、靠背骨架;4、调角器机构;41、调角器;411、固定部;412、转动输出部;42、同步杆;43、驱动电机;5、倾角调节机构;51、摇杆;52、调节杆;53、联动杆;531、限位杆;54、铰接轴;6、底座固定组件;61、底座固定件;611、底部固定片;612、外侧固定片;613、后侧固定片;614、减震器固定片;62、底座固定杆;7、座椅固定件;71、靠背连接杆;72、调角器连接片;73、联动支撑片;74、铰接片;8、弹簧减震器;81、缸体;82、活塞杆;83、弹簧。具体实施方式[00^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下”、“底面,,和“顶面”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0029]以人正常坐于座椅上之时的朝向为正面,则与正面相反的方向为背面。[0030]—种多功能座椅骨架,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组件1、设于底座组件丨上方的坐垫骨架2、设于坐垫骨架2后端的靠背骨架3、设于坐垫骨架2与靠背骨架3之间的调角器机构4、以及设于底座组件1与坐垫骨架2之间的倾角调节机构5。底座组件1水平设置于车体内,调角器机构4一端通过座椅固定组件分别与坐垫骨架2和靠背骨架3连接,另一端通过底座固定组件6与底座组件1连接,倾角调节机构5在底座组件1两侧对称设置,坐垫骨架2设于倾角调节机构5上方且与倾角调节机构5固定连接。[0031]结合图2,现有的商务汽车具有从座椅状态变为床状态的功能,通过调角器机构4调节靠背骨架3与坐垫骨架2之间的角度时,可同时驱动倾角调节机构5,从而改变坐垫骨架2与底座组件1之间的角度。当座椅处于正常乘坐状态时,坐垫骨架2的前端高于其后端,坐垫骨架2相对底座骨架倾斜向后且存在一角度a,倾角存在;当调角器机构4调节靠背骨架3向后转动,座椅呈现“床状态”时参考图9,倾角消失,坐垫骨架2相对底座组件1水平,供乘员躺用。[0032]结合图3,底座组件1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底座支撑件11、设于两个底座支撑件11之间的多根底座杆12、以及设于底座支撑件11上端的底座撑杆13。[0033]底座支撑件11由三块相互连接的撑片组成,包括沿坐垫骨架2长度方向设置的侧向撑片111、设于侧向撑片111前端的正向撑片112、以及设于侧向撑片111和正向撑片112下端的底部撑片113。侧向撑片111、正向撑片112和底部撑片113—体成型,侧向撑片111与正向撑片112均竖直设置,底部撑片113水平设置;底座杆12沿坐垫骨架2的宽度方向等间距设置,且固定连接于底部撑片113上表面,底座杆12的两端均与侧向撑片111固定连接,两侧的底座支撑件11受到底座杆12的支撑后,结构更加的稳固。[0034]侧向撑片111设为一种减震结构,包括下部的连接部1111、以及连接部1111上端一体成型的支撑部1112。连接部1111呈矩形状,连接部1111与底部撑片113固定连接且二者长度相同;支撑部1112设于连接部1111的前部,且呈三角形状,支撑部1112的两条垂直边分别与正向撑片112与连接部1111固定连接,其斜边向后倾斜设置。[0035]底座撑杆13横截面呈L形,水平设置于侧向撑片111上方,其前端通过固定轴14与支撑部1112的上端固定连接,后端悬空设于连接部1111的上方,这种设置使得坐垫骨架2的后部相对底座组件1呈悬空状态,悬空状态的设置增加了底座组件1的减震功能。[0036]结合图4和图5,底座固定组件6包括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底座固定件61、以及设于两个底座固定件61之间的底座固定杆62,两个底座固定件61分别设于两侧的底座撑杆13上表面,底座固定杆62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底座固定件61固定连接。[0037]底座固定件61固定连接于底座撑杆13的后部,底座固定件61由多个相互连接且一体成型的固定片组成,包括用于与底座撑杆13连接的底部固定片611、设于底部固定片611上表面的外侧固定片612、设于底部固定片611上表面的后侧固定片613、以及设于底部固定片611内侧的减震器固定片614。[0038]底部固定片611呈矩形,且其下表面与底座撑杆13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外侧固定片612、后侧固定片613均与底部固定片611垂直,外侧固定片612设于底部固定片611的靠近外侧的一端,用于与调角器机构4连接,后侧固定片613设于底部固定片611的靠近后侧的一端,用于与底座固定杆62连接;底座固定杆62与后侧固定片613的内侧面固定连接,使得两侧的底座固定件61连接更加的稳固。[0039]回看图3,座椅固定组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座椅固定件7,座椅固定件7设于底座固定件61处且位于外侧固定片612的外侧。[0040]座椅固定件7包括位于上部的靠背连接杆71、靠背连接杆71下端一体成型的调角器连接片72、以及调角器连接片72后端向外弯折形成的联动支撑片73。联动支撑片73相对靠背连接杆71平行设置,且联动支撑片73上垂直固定连接有铰接片74,铰接片74与调角器连接片72之间形成有容置空间,靠背骨架3下部与靠背连接杆71固定连接。[0041]结合图3和图4,调角器机构4包括一对调角器41、设于两个调角器41之间的同步杆42、以及用于驱动调角器41运转的驱动电机43。调角器41可以采用现有调节椅背、沙发靠背角度的圆盘形自锁调角器,调角器41主要包括固定部411以及转动输出部412,调角器41的固定部411用于与底座固定件61的外侧固定片612固定连接,以便在驱动力的作用下通过转动输出部412实现扭矩输出,调角器41的转动输出部412用于与座椅固定件7的调角器连接片72固定连接。驱动电机43设于同步杆42上且设为两个,且在同步杆42两端对称设置,以增加传输的动力。同步杆42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调角器41的转动输出部412连接,驱动电机43的扭矩输出通过同步杆42传递给调角器41的转动输出部412后,驱动座椅固定件7绕着同步杆42转动,使得靠背骨架3可以绕底座组件1转动。[0042]结合图6和图7,倾角调节机构5包括摇杆51、调节杆52以及联动杆53。摇杆51和调节杆52设于底座撑杆13内侧,摇杆51—端通过固定轴14铰接于底座撑杆13前端,另一端通过铰接轴54与调节杆52前端铰接;调节杆52横截面呈L形,其前端通过铰接轴54与摇杆51铰接,后端搭接于座椅固定件7的底部固定片611上表面。联动杆53设于底座撑杆13外侧,且联动杆53后端设于铰接片74与调角器连接片72形成的容置空间内,通过转动轴与较接片74和调角器连接片72铰接,联动杆53的前部的上端面与骨架杆21下表面固定连接,且联动杆53相对调节杆52平行设置。[0043]联动杆53的靠近其前端的位置一体成型有限位杆531参考图3,限位杆531相对联动杆53垂直设置,且与骨架杆21的靠近联动支撑片73的侧面固定连接;限位杆531可防止骨架杆21受到与联动杆53平行的力时与联动杆53表面脱离,使得联动杆53与骨架杆21的连接更加稳固。[0044]骨架杆21为坐垫骨架2的一部分,与坐垫骨架2固定连接,调节杆52上表面与坐垫骨架2下表面固定连接。[0045]结合图2和图6,当座椅处于正常乘坐状态时,摇杆51相对底座撑杆13倾斜设置,铰接轴54位于固定轴14上方且位于固定轴14的后侧,调节杆52后端受到来自坐垫骨架2的力后抵接于底部固定片611上表面,调节杆52前端受到摇杆51的支撑后高于其后端的高度,坐垫骨架2前端高度高于后端高度,从而在坐塾骨架2前端形成倾角。[0046]当人坐于座椅上并使得坐垫骨架2受到向下的力后,摇杆51受力会有绕固定轴14向后转动的趋势,同时调节杆52受到摇杆51的推动后会有向后运动的趋势,由于坐塾骨架2在底座撑杆13内侧与调节杆52固定连接,在底座撑杆I3外侧通过骨架杆21与联动杆53固定连接,且调节杆52后端抵接于底部固定片6丨1上表面,因此整个倾角调节机构5处于自锁状态,使得坐垫骨架2此时的倾角固定。[0047]结合图2和图8,座椅需要从正常乘坐状态变为床状态时:驱动电机43和同步杆42驱动调角器41转动,调角器41驱动座椅固定件7绕同步杆42顺时针转动,使得靠背骨架3绕同步杆42向后转动,同时铰接片74带动联动杆53向前推动坐垫骨架2,使得调节杆52后端离开底部固定片611上表面,摇杆51绕着固定轴14向前转动,直至坐垫骨架2与底座撑杆I3平行,座椅呈现床状态,倾角消失,此时较接轴54位于固定轴14上方且位于固定轴14的前侧,靠背骨架3与坐垫骨架2之间形成一个角度。[0048]结合图9和图1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为了增加座椅的减震性能,坐垫骨架2下方设有弹簧减震器8。[0049]减震器固定片614呈L形参考图5,固定连接于底部固定片611的内侧端面上,且减震器固定片614与底座撑杆13之间形成有置入空间。弹簧减震器8为阻尼可调减震器,弹簧减震器8包括缸体81、设于缸体81内的活塞杆82以及设于缸体81与活塞杆82之间的弹簧83。缸体81尾部铰接于侧向撑片111的支撑部1112的前端,活塞杆82的前端设于置入空间内,且与底座撑杆13的后端铰接。[0050]且为了增加该座椅的减震效果,固定轴14处座椅撑杆与底座支撑件11设为铰接,底座撑杆13、底座支撑件11和弹簧减震器8在座椅下方形成一个三点式减震结构,底座撑杆13与底座支撑件11的连接处为硬性支撑点,弹簧减震器8与底座支撑件11的铰接处为旋转中心点,弹簧减震器8与底座撑杆13的铰接点处为软性支撑点。[0051]当汽车行驶于颠簸的路面上时,底座撑杆13受到向下的力时压缩或拉伸弹簧减震器8,同时弹簧减震器8绕缸体81与侧向撑片111的铰接点发生转动,从而达到吸收震动能量的作用,防止乘员乘坐时产生颠簸感,提高座椅的舒适性。[0052]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组件(1、设于底座组件(1上方的坐垫骨架2、设于坐垫骨架2后端的靠背骨架3、设于坐垫骨架2与靠背骨架3之间的调角器机构4、以及设于底座组件(1与坐垫骨架2之间的倾角调节机构5;倾角固定机构在底座组件(1两侧对称设置,倾角调节机构5前端与底座组件1铰接,后端与调角器机构4相连接,且倾角调节机构5上表面与坐垫骨架2固定连接,通过调角器机构4驱动倾角调节机构5运动时,倾角调节机构5调节坐垫骨架2前端与底座组件(1之间的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调角器机构4包括一对调角器41、设于两个调角器41之间的同步杆42、以及用于驱动调角器41运转的驱动电机43,调角器41的固定部411用于与底座组件(1固定连接,以便在驱动力的作用下通过转动输出部412实现扭矩输出;所述一种多功能座椅骨架还包括座椅固定组件,座椅固定组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座椅固定件7;座椅固定件7包括位于上部的靠背连接杆71、靠背连接杆71下端一体成型的调角器连接片(72、以及调角器连接片(72后端向外弯折形成的联动支撑片(73,靠背连接杆71与靠背骨架3固定连接,调角器连接片72与调角器41的转动输出部412固定连接,联动支撑片73与倾角调节机构5的后端铰接;驱动电机43设于同步杆42上,同步杆42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调角器41的转动输出部412连接,驱动电机4¾的扭矩输出通过同步杆42传递给调角器41的转动输出部412后,驱动座椅固定件7绕着同步杆42转动,使得靠背骨架3能够绕底座组件I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底座组件(1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底座支撑件(11、以及设于底座支撑件(11上端的底座撑杆(13;底座撑杆13水平设置,其前端通过固定轴(14与底座支撑件(11固定连接,后端相对底座支撑件II悬空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多功能座椅骨架还包括底座固定组件6,底座固定组件6包括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底座固定件61;底座固定件61设于底座撑杆(13的后端,包括底部固定片611、外侧固定片612以及减震器固定片614,底部固定片611与底座撑杆(13平行且固定连接,外侧固定片612与调角器41的转动输入端固定连接,减震器固定片614位于底座撑杆(13内侧且与底座撑杆13内侧面形成有置入空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倾角调节机构5包括摇杆51、调节杆52以及联动杆53,摇杆51和调节杆5¾设于底座撑杆I3内侧,摇杆51—端通过固定轴(14铰接于底座撑杆13前端,另一端通过铰接轴f54与调节杆52前端铰接,调节杆52后端搭接于座椅固定件7的底部固定片611上表面,调节杆5¾上表面与坐垫骨架2下表面固定连接;联动杆53设于底座撑杆(13外侧,且相对调节杆52平行设置,联动杆53后端通过转动轴与调角器连接片72铰接,联动杆53的前部的上端面与坐垫骨架2下表面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当座椅处于正常乘坐状态时,摇杆51相对底座撑杆⑶倾斜设置,铰接轴54位于固定轴14后上方,调节杆52后端抵接于底部固定片61丨)上表面,坐垫骨架2前端高度高于后端高度。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座椅处于床状态时,铰接轴54位于固定轴14前上方,坐垫骨架2与底座撑杆1¾平行。8.根据权利要求1_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多功能座椅骨架还包括设于坐垫骨架2下方的弹簧减震器8。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种多功能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底座支撑件(1D包括外侧1竖直设置的侧向撑片(in,侧向撑片(111包括下部的连接部(111丨)、以及连接部(1110上端一体成型的支撑部(1112;连接部(111丨)与底部撑片固定连接且二者长度相同,支撑部1112设于连接部1111的前部,且呈三角形状,其斜边向后倾斜设置。^、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弹簧减震器8前端设于置入空间内,且与底座撑杆13铰接,后端与支撑部1112的后端铰接。

百度查询: 车质尚(北京)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座椅骨架结构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