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一种适用于低强度塑性混凝土相对渗透系数的测试方法_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_201910655335.X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申请日:2019-07-19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公开(公告)号:CN110308083B

主分类号:G01N15/08

分类号:G01N15/08;G01N5/02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4.05.17#授权;2019.11.01#实质审查的生效;2019.10.08#公开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低强度塑性混凝土相对渗透系数的测试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步骤是采用同样的塑性混凝土分别制作六个塑性混凝土抗渗试件和三个吸水率测试试件,将吸水率测试试件采用吸水率测试装置测试计算塑性混凝土的吸水率a,将六个塑性混凝土抗渗试件分别套上橡皮模套并装入对开式的试模内密封好后安装到抗渗仪,一次加到0.3~0.6MPa,在此压力下恒定24h,计算出塑性混凝土渗水高度Dm,然后计算每个塑性混凝土抗渗试件相对渗透系数,取六个试件的平均值即为塑性混凝土的相对渗透系数。本发明针简化了操作过程,能准确的测试出吸水率和渗水高度,然后计算出准确真实的相对渗透系数。

主权项:1.一种适用于低强度塑性混凝土相对渗透系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按照行业规定制作和养护塑性混凝土抗渗试件,六个试件一组,试件拆模后,用钢丝刷刷去两端的水泥浆膜,然后送入养护室养护;(2)采用同批拌制的塑性混凝土,制成三个吸水率测试试件,并标准养护至28d,然后将吸水率测试试件放入105℃±5℃干燥箱中烘至恒重,称量并记录每个干燥试件的重量m2;(3)准备吸水率测试装置,其具体包括一端呈封闭状,另一端设有螺纹接口的金属容器,所述容器的直径大于吸水率测试试件的直径或宽度、长度大于三个吸水率测试试件并排放置的总长度,容器的螺纹接口的口径大于吸水率测试试件的直径或宽度,在容器上设有水泵通水管,将步骤(2)中烘干的三个吸水率测试试件置于容器内,并将其螺纹接口通过密封盖密封,并向容器内通水,通水后确保容器密封不漏水,再通过通水管续施加水压,控制水泵的水压在1~2MPa,持续水压至少6h,取出吸水率测试试件,称取每个试件的质量m1;(4)按照公式①计算每个吸水率测试试件的吸水率,然后取三个试件的吸水率均值为塑性混凝土的吸水率a,其中每个吸水率测试试件的吸水率计算公式如下: ①式中:m1—吸水后试件质量,g;m2—干燥试件质量,g;(5)准备六个混凝土抗渗仪的试模,每个试模包括左、右两个大小相同的半模,两个半模对接后形成截头圆锥体,且两侧的对接面分别向外水平延伸,分别通过两个紧固螺栓连接;两个半模对接后内设有中空内腔,其内腔与步骤(1)中的混凝土抗渗试件的外形尺寸相同;同时准备六个与步骤(1)中的混凝土抗渗试件的外形尺寸相匹配的橡皮膜套,将六个橡皮模套分别套在每个混凝土抗渗试件外,并将套入橡皮模套的塑性混凝土试件放入试模中,要求试件与试模底齐平,合上试模后,再通过螺丝固定;(6)启动抗渗仪,开通6个试位下的阀门,使水从6孔中渗出,充满试位坑,关闭抗渗仪,将密封好的试件安装在抗渗仪上;(7)将抗渗仪水压力一次加到0.3~0.6MPa,同时开始记录时间,精确至分,在此压力下恒定24h,然后降压,从试模中取出试件;在恒压过程中,如有试件端面出现渗水时,即停止试件的试验,并记下出水时间,精确至分,此时该试件的渗水高度Dm即为试件的高度;(8)针对步骤(7)中24h后未透水的试件,分别用压力机将其劈开,分十等分量取渗水高度,读数精确至1mm,以各等分点渗水高度的平均值作为该试件的渗水高度Dm;(9)采用步骤(4)中计算的塑性混凝土的吸水率a和步骤(8)中测试的每个塑性混凝土抗渗试件的渗水高度Dm,按照公式②计算每个塑性混凝土抗渗试件相对渗透系数,取六个试件的平均值作为塑性混凝土的相对渗透系数,其中公式具体如下: ②式中:k—相对渗透系数,cms;Dm—渗水高度,cm;H—水压力,以水柱高度表示,cm,1MPa水压力等于10200cm水柱高度;t—恒压时间,s;a—混凝土的吸水率,%。

全文数据:一种适用于低强度塑性混凝土相对渗透系数的测试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水利水电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低强度塑性混凝土相对渗透系数的测试方法。背景技术塑性混凝土是指采用膨润土或黏土取代部分水泥配制的具有一定强度、低弹性模量、高抗渗性和较好耐久性,能适应较大变形,具有较高抗裂能力的一种防渗墙体材料。主要技术指标一般为:抗压强度1MPa≤R28≤5.0MPa,弹性模量E28<2000MPa,弹强比150~500,渗透系数K达10-7cms量级,入槽坍落度为18~22cm,扩散度为34~40cm,混凝土密度则不宜小于2100kgcm3。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塑性混凝土的性能特点是强度低、弹性模量低普通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一般大于10GPa、极限变形大超过1.00%,而普通混凝土仅为0.08%~0.30%和工作性能良好等。与刚性混凝土防渗墙相比,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弹性模量与周围土体相差较小一般在10倍以内,墙体能较好地适应坝体及坝基的变形,防渗效果较好,且不需振捣,易于泵送,能自流平自密实。我国自1989年福建水口水电站首次将塑性混凝土用于围堰防渗墙,随后在许多大中型水电工程中推广应用,如小浪底主坝、水口水电站二期上围堰、丹江口水库副坝、隔河岩电厂围堰、三峡一期土石围堰、三峡工程二期围堰等。近年来,塑性混凝土广泛应用于筑坝、大坝除险加固、围堰、高层建筑基础防渗和垃圾填埋等工程。目前,水电水利行业中,塑性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测试按照DLT5303-2013《水工塑性混凝土试验规程》规定进行,包括渗透等级试验、相对渗透系数试验及渗透系数试验。其中,通过相对渗透系数试验,测定塑性混凝土的相对渗透系数,是科学评价塑性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常用方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针对塑性混凝土此方法仍存在一些的问题,具体如下:1现有混凝土抗渗仪配备6个金属试模,规格均为上口直径175mm,下口直径185mm,高150mm的截头圆锥体,试验规定,采用螺旋加压器将侧面涂了密封材料的塑性混凝土试件压入试模中,使试件与试模底齐平;但是,由于塑性混凝土本身强度较低粘土掺量较大时,甚至还可能低于1MPa,螺旋器加压时,费时费力,且力度稍微控制不当,极易造成塑性混凝土试件损伤,出现压裂、试件掉碎渣、周边密封不严等现象,严重影响压水试验的顺利进行,以及测试结果的准确性。2吸水率是计算塑性混凝土相对渗透系数的必要参数。塑性混凝土掺有膨润土或黏土,原材料、配合比及性能差异也大,内部存在大量连通孔、半连通孔和闭孔隙,因此,塑性混凝土吸水率明显高于普通混凝土普通水工混凝土吸水率一般为0.03;DLT5303-2013规定的塑性混凝土相对渗透系数试验中,试件吸水率一般采用真空饱水装置测试,常用的有混凝土智能真空饱水机等。但是,真空饱水测定试件吸水率,包括烘干、无水真空3h、1h后进气、18h常压浸水等过程,测试周期至少24h,浸水时间越长,塑性混凝土试件越容易泡坏,掉渣或开裂都会造成吸水率结果的偏差;且有些工程现场没有真空饱水装置,无法进行相对渗透系数的试验。3按照DLT5303-2013规定,相对渗透系数试验的一次水压力为0.8MPa,并恒定24h。但是,塑性混凝土强度较低,此水压力过大,试件经常极快速度透水,且过大的水压渗透性会失真或引起塑性混凝土受压破坏。同时,不同水压力可能会影响到试验数据的真实性。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塑性混凝土相对渗透系数的测试方法,该测试方法可以快速准确的测试出塑性混凝土的吸水率,并通过对抗渗仪的试模进行改进,可以避免在试样压入抗渗仪试模过程中出现的试样损坏而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的问题,通过对试验参数过程进行调整,在保证试样完整的情况下,可以得到准确的试验数据。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低强度塑性混凝土相对渗透系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按照行业规定制作和养护塑性混凝土抗渗试件,六个试件一组,试件拆模后,用钢丝刷刷去两端的水泥浆膜,然后送入养护室养护;2采用同批拌制的塑性混凝土,制成三个吸水率测试试件,并标准养护至28d,然后将吸水率测试试件放入105℃±5℃干燥箱中烘至恒重,称量并记录每个干燥试件的重量m2;3准备吸水率测试装置,其具体包括一端呈封闭状,另一端设有螺纹接口的金属容器,所述容器的直径大于吸水率测试试件的直径或宽度、长度大于三个吸水率测试试件并排放置的总长度,容器的螺纹接口的口径大于吸水率测试试件的直径或宽度,在容器上设有水泵通水管,将步骤2中烘干的三个吸水率测试试件置于容器内,并将其螺纹接口通过密封盖密封,并向容器内通水,通水后确保容器密封不漏水,再通过通水管续施加水压,控制水泵的水压在1~2MPa,持续水压至少6h,取出吸水率测试试件,称取每个试件的质量m1;4按照公式1计算每个吸水率测试试件的吸水率精确至0.01%,然后取三个试件的吸水率均值为塑性混凝土的吸水率a,其中公式1如下:式中:m1—吸水后试件质量,g;m2—干燥试件质量,g。5准备六个混凝土抗渗仪的试模,每个试模包括左、右两个大小相同的半模,两个半模的对接后设有中空内腔,其内腔与步骤1中的混凝土抗渗试件的外形尺寸相同,每个半模上设有螺纹连接件,同时准备六个与步骤1中的混凝土抗渗试件的外形尺寸相匹配的橡皮膜套,将六个橡皮模套分别套在每个混凝土抗渗试件外,并将套入橡皮模套的塑性混凝土试件放入试模中,要求试件与试模底齐平,合上试模后,再通过螺丝固定;6启动抗渗仪,开通6个试位下的阀门,使水从6孔中渗出,充满试位坑,关闭抗渗仪,将密封好的试件安装在抗渗仪上;7将抗渗仪水压力一次加到0.3~0.6MPa,同时开始记录时间,精确至分,在此压力下恒定24h,然后降压,从试模中取出试件;在恒压过程中,如有试件端面出现渗水时,即停止试件的试验,并记下出水时间,精确至分,此时该试件的渗水高度Dm即为试件的高度;8针对步骤7中24h后未透水的试件,分别用压力机将其劈开,分十等分量取渗水高度,读数精确至1mm,以各等分点渗水高度的平均值作为该试件的渗水高度Dm;9采用步骤4中计算的塑性混凝土的吸水率a和步骤8中测试的每个塑性混凝土抗渗试件的渗水高度Dm,按照公式2计算每个塑性混凝土抗渗试件相对渗透系数,取六个试件的平均值作为塑性混凝土的相对渗透系数,其中公式2具体如下:式中:k—相对渗透系数,cms;Dm—渗水高度,cm;H—水压力,以水柱高度表示,cm,1MPa水压力等于10200cm水柱高度;t—恒压时间,s;a—混凝土的吸水率,%。本发明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1中塑性混凝土抗渗试件为上端面直径175mm、下端面直径185mm、高150mm的截头圆锥体;所述步骤5中两个半模对接后形成上口直径175mm,下口直径185mm,高150mm的截头圆锥体,且两侧的对接面分别向外水平延伸,分别通过两个紧固螺栓连接。本发明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2中的吸水率测试试件为边长100mm的立方体或的圆柱体试件,标准养护;所述步骤4中的金属容器为口径150mm~250mm、长500mm~800mm的钢管容器。本发明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8中未透水的试件渗水高度量取过程如下:试件被劈开后,将劈开面的底边10等分,过2min~3min即可看出水痕,此时用笔划出每个等分的水痕位置,在各等分点处量出渗水高度h1,h2,…,h11,读数精确至1mm,并以各等分点渗水高度的平均值作为试件的渗水高度Dm。本发明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8中其未透水的试件在采用压力机劈开之前,先在试件上下两端面直径处,按平行方向放一根直径为6mm的钢垫条。本发明较优的技术方案:在步骤7的恒压过程中,发现水从试件周边渗出,应停止试验,重新密封。本发明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塑性混凝土抗渗试件采用28d龄期立方体抗压强度在5MPa以下的塑性混凝土制作而成。本发明与现有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针对抗渗仪试模进行了结构改进,将现有的一体式试模设计成由两部分通过螺栓连接而成,并在试样外套设有密封橡胶膜之后直接放置在试模内,通过螺栓固定密封就可以了,简化了操作过程,节约了操作时间,避免了低强度塑性混凝土试件遭受机械压力而导致的损伤,保障了抗渗测试结果的准确可靠性。2本发明针对塑性混凝土设计了特殊的吸水率测定装置,其结构简单,测试方便,且测试结果准确率高,测定简单易行、科学合理、效率高、成本低。3本发明按照工程实际情况设置水压力,更科学合理,既不会造成试件受损,又贴近工程要求,尤其适用于塑性混凝土,以及其他低强度混凝土,得到的相对渗透系数测试结果准确真实。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中塑性混凝土吸水率测定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中塑性混凝土抗渗仪的试模组合之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中塑性混凝土抗渗仪的试模分开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圆筒状钢制容器,2—压力表,3—水泵,4—密封盖,5—水泵通水管,6—半模,7—水平连接面,8—螺孔,9—模腔,10—紧固螺栓,11—橡皮膜套,12—吸水率测试试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如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1至图3均为实施例的附图,采用简化的方式绘制,仅用于清晰、简洁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以下对在附图中的展现的技术方案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具体方案,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使用的塑性混凝土吸水率测定装置,具体如图1所示,包括圆筒状钢制容器1和带有压力监测装置2的水泵3,压力监测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和控制器,能够自动监测和调整容器内的压力,所述圆筒状钢制容器1的一端呈封闭状,另一端设有螺纹接口,并在螺纹接口端设有螺纹连接的密封盖4,为了确保其密封效果,在密封盖4与螺纹接口之间设有密封橡胶垫圈,在圆筒状钢制容器1上设有与水泵通水管5密封连通的通水口,其水泵3通过水泵通水管5与圆筒状钢制容器1连通,并可向圆筒状钢制容器1加水。由于实施例中的吸水率测试试件为边长100mm的立方体,所以筒状钢制容器1的口径设置成150mm~250mm,长500mm~800mm。实施例中使用的混凝土抗渗仪为现有的混凝土抗渗仪,其试模具体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左、右两个大小相同的半模6,每个半模的两侧边缘分别设有与半模高度相等的水平连接面7,在每个水平连接面7上开设有两个连接螺孔8,两个半模7的对接后形成一个中空的模腔9,其中空膜腔9的形状尺寸与实施例中混凝土抗渗试件的外形尺寸相同,具体为上口直径175mm,下口直径185mm,高150mm的截头圆锥体。左、右两个大小相同的半模6对接后通过紧固螺栓10连接,为了保证其密封效果,在对接面可以设置橡胶密封垫。同时每个试模配备一个与模腔9尺寸、形状相同的橡皮膜套11,在装入试件时,不需要另外涂抹密封材料,直接将橡皮膜套10套设在试件外,便可确保其密封效果。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实施例针对某水电工程围堰防渗墙采用塑性混凝土进行测试,根据防渗墙深度及具体工程要求,设计要求塑性混凝土28d抗压强度不低于3.0MPa,模强比250,承受的水柱高度60m,相对渗透系数达10-7cms级别。项目组针对上述实施项目配制了符合其要求的塑性混凝土,并针对该混凝土进行力学以及抗渗性能进行测试,该塑性混凝土原材料包括:拌合水、华新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当地料场开挖的低液限粘土、深圳市砼科院有限公司生产的II类防裂抗渗剂、SBS改性阳离子型乳化沥青、工程当地加工破碎的砂石料中砂、最大粒径小于20mm的碎石、江苏苏博特公司产的JM-II高效减水剂标准型。其具体制备过程如下:1按照质量份数,称取水7.17份、硅酸盐水泥8.09份、粘土2.31份、抗裂抗渗剂1.16份、乳化沥青4.62份,砂56.89份、石子19.69份,以及减水剂0.07份;2将称好的水泥、粘土和防裂抗渗剂预先拌均匀,减水剂事先溶于拌和水中,再加入乳化沥青;将搅拌机冲洗干净,并预拌少量同种混凝土拌和物,使搅拌机内壁挂浆后将剩余料卸出,倒在拌和钢板上,用拌和物润湿拌和钢板;3将称好的砂子、胶凝材料粉体、石子依次加入搅拌机中,开动搅拌机搅拌1min,然后加入溶液,总加料时间不应超过2min。然后继续搅拌4min。将拌好的混凝土拌和物卸在钢板上,略微刮去粘结在搅拌机上的拌和物,人工翻拌2~3次,使之均匀,即配制好高韧性乳化沥青塑性混凝土。针对上述制备的塑性混凝土进行力学性能测试。按照DLT5303-2013《水工塑性混凝土试验规程》相关规定,进行本塑性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见表1。表1高韧性乳化沥青塑性混凝土性能测试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制备的塑性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良好,28d龄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为3.9MPa,模强比211,满足设计要求。由于该塑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较低,其现有的混凝土渗透系数测试方法无法准确的测试出其渗透系数,并且在测试过程中会对试样造成破坏,为了保证其渗透系数的测试准确,采用本发明中的方法进行测试,其具体步骤如下:1按DLT5303-2013规定制作和养护塑性混凝土抗渗试件,尺寸为上口直径175mm、下口直径185mm、高150mm的截头圆锥体,6个为一组。试件拆模后,用钢丝刷刷去两端的水泥浆膜,然后送入养护室养护;2采用同批拌制的塑性混凝土,成型边长100mm的立方体试件3组共9个,标准养护至28d,然后将每个试件放入105℃±5℃干燥箱中烘至恒重,称量并记录每个干燥试件重量m2;3将步骤2中每组3个干燥试件分批次放入上述塑性混凝土吸水率测定装置的圆筒钢制容器中,容器一端封闭,另一端通过密封盖盖密封盖紧,通水后确保容器密封不漏水,并通过水泵持续通水加压,将水压控制在1.5MPa,水压在压力仪表盘上显示;第一组持续水压6h,第二组持续水压8h,第三组持续水压10h,取出每组的3个试件,分别称取吸水后的质量m1,按照下公式1计算出每个试件的吸水率,然后将每组三个试件的均值作为该组的吸水率,其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公式1具体如下:式中:m1—吸水后试件质量,g;m2—干燥试件质量,g。表2塑性混凝土试件吸水率试验结果试件编组浸泡时间h吸水率%增长值%备注S165.71—S286.120.41S2-S1S3106.310.19S3-S2由表2可见,随着吸水时间的延长,试件吸水率逐渐增加,但三组试件的差值仅0.60%,浸泡8h之后,吸水率基本稳定,因此,采用浸泡8h的吸水率测试结果作为该实施例中的塑性混凝土吸水率a;4准备六个用左右对开的混凝土抗渗仪试模,规格为上口直径175mm,下口直径185mm,高150mm的截头圆锥体;将步骤1中每个塑性混凝土试件侧面套上大小合适的橡皮膜套,放入抗渗仪试模中,试件与试模底齐平,然后合上试模,并用螺丝固定,保证试件密封,周边不漏水;5启动抗渗仪,开通6个试位下的阀门,使水从6孔中渗出,充满试位坑,关闭抗渗仪,将密封好的试件安装在抗渗仪上;6设计要求水柱高度60m,按照1MPa水压力等于10200cm水柱高度计,因此,设计要求的水压力600010200=0.588MPa,本实验采用的水压力H=0.6MPa,即水柱高度6120cm。将抗渗仪水压力一次加到0.6MPa,同时开始记录时间,在此压力下恒定24h。降压取出试件后,在试件上、下两端面直径处,按平行方向各放一根直径6mm的钢垫条,用压力机将试件劈开。将劈开面的底边10等分,过2min~3min即可看出水痕,此时用笔划出每个等分的水痕位置,在各等分点处量出渗水高度h1,h2,…,h11,并以各等分点渗水高度的平均值作为该试件的渗水高度Dm。7采用步骤3中的到塑性混凝土吸水率a=6.12%,步骤6中得到的渗水高度Dm,按照以下公式2计算出每个塑性混凝土试件的相对渗透系数,计算公式2具体如下:式中:k—相对渗透系数,cms;Dm—渗水高度,cm;H—水压力,以水柱高度表示,cm,1MPa水压力等于10200cm水柱高度;t—恒压时间,s;a—混凝土的吸水率,%;六个试件的抗渗性能试验结果见表3所示,并取六个试件的相对渗透系数均值作为该塑性混凝土的相对渗透系数,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塑性混凝土的相对渗透系数为6.78×10-7。表3六个塑性混凝土的抗渗性能试验结果为验证本发明的实施效果,采用同批次的塑性混凝土试件,按照DLT5303-2013《水工塑性混凝土试验规程》相对渗透系数具体规定,即试件吸水率采用真空饱水机测定;试件侧面套橡皮膜或水泥黄油密封材料,然后用螺旋加压器将试件压入试模中,直至试件与试模底齐平;水压力一次加到0.8MPa,开展相对渗透系数试验,试验结果见表4。在恒压过程中,试件端面出现渗水现象时,停止该试件的试验,记下出水时间,此时该试件的渗水高度Dm即为试件的高度15cm;测试过程中,B-4试件压水1.0h即漏水严重,疑似装入抗渗仪过程中周边密封不严,或者试件遭受破损、内部产生裂隙而造成,因此,剔除B-4试件结果,其试验结果如表4所示:表4塑性混凝土的抗渗性能试验结果DLT5303-2013规定方法表4中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真空保水机,测定试件的吸水率为6.23%,与表3中6.12%的结果相当,说明本发明吸水率测定装置是有效可行的。表4试验试件在恒定水压力0.8MPa下,平均出水时间10.2h,相应计算得到的平均相对渗透系数为2.35×10-6cms,明显高于本发明试验方法得到的平均相对渗透系数6.78×10-7cms,结果竟然相差一个数量级。由于相对渗透系数越高,表明混凝土的透水性越好,即抗渗能力越差,因此,针对低强度的塑性混凝土,DLT5303-2013规定的方法测试结果偏高,低估了塑性混凝土的抗渗能力,而本发明试验方法得到的结果更加准确。

权利要求:1.一种适用于低强度塑性混凝土相对渗透系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按照行业规定制作和养护塑性混凝土抗渗试件,六个试件一组,试件拆模后,用钢丝刷刷去两端的水泥浆膜,然后送入养护室养护;2采用同批拌制的塑性混凝土,制成三个吸水率测试试件,并标准养护至28d,然后将吸水率测试试件放入105℃±5℃干燥箱中烘至恒重,称量并记录每个干燥试件的重量m2;3准备吸水率测试装置,其具体包括一端呈封闭状,另一端设有螺纹接口的金属容器,所述容器的直径大于吸水率测试试件的直径或宽度、长度大于三个吸水率测试试件并排放置的总长度,容器的螺纹接口的口径大于吸水率测试试件的直径或宽度,在容器上设有水泵通水管,将步骤2中烘干的三个吸水率测试试件置于容器内,并将其螺纹接口通过密封盖密封,并向容器内通水,通水后确保容器密封不漏水,再通过通水管续施加水压,控制水泵的水压在1~2MPa,持续水压至少6h,取出吸水率测试试件,称取每个试件的质量m1;4按照公式1计算每个吸水率测试试件的吸水率精确至0.01%,然后取三个试件的吸水率均值为塑性混凝土的吸水率a,其中公式1如下:式中:m1—吸水后试件质量,g;m2—干燥试件质量,g。5准备六个混凝土抗渗仪的试模,每个试模包括左、右两个大小相同的半模,两个半模的对接后设有中空内腔,其内腔与步骤1中的混凝土抗渗试件的外形尺寸相同,每个半模上设有螺纹连接件,同时准备六个与步骤1中的混凝土抗渗试件的外形尺寸相匹配的橡皮膜套,将六个橡皮模套分别套在每个混凝土抗渗试件外,并将套入橡皮模套的塑性混凝土试件放入试模中,要求试件与试模底齐平,合上试模后,再通过螺丝固定;6启动抗渗仪,开通6个试位下的阀门,使水从6孔中渗出,充满试位坑,关闭抗渗仪,将密封好的试件安装在抗渗仪上;7将抗渗仪水压力一次加到0.3~0.6MPa,同时开始记录时间,精确至分,在此压力下恒定24h,然后降压,从试模中取出试件;在恒压过程中,如有试件端面出现渗水时,即停止试件的试验,并记下出水时间,精确至分,此时该试件的渗水高度Dm即为试件的高度;8针对步骤7中24h后未透水的试件,分别用压力机将其劈开,分十等分量取渗水高度,读数精确至1mm,以各等分点渗水高度的平均值作为该试件的渗水高度Dm;9采用步骤4中计算的塑性混凝土的吸水率a和步骤8中测试的每个塑性混凝土抗渗试件的渗水高度Dm,按照公式2计算每个塑性混凝土抗渗试件相对渗透系数,取六个试件的平均值作为塑性混凝土的相对渗透系数,其中公式2具体如下:式中:k—相对渗透系数,cms;Dm—渗水高度,cm;H—水压力,以水柱高度表示,cm,1MPa水压力等于10200cm水柱高度;t—恒压时间,s;a—混凝土的吸水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低强度塑性混凝土相对渗透系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塑性混凝土抗渗试件为上端面直径175mm、下端面直径185mm、高150mm的截头圆锥体;所述步骤5中两个半模对接后形成上口直径175mm,下口直径185mm,高150mm的截头圆锥体,且两侧的对接面分别向外水平延伸,分别通过两个紧固螺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低强度塑性混凝土相对渗透系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吸水率测试试件为边长100mm的立方体或的圆柱体试件,标准养护;所述步骤4中的金属容器为口径150mm~250mm、长500mm~800mm的钢管容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低强度塑性混凝土相对渗透系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8中未透水的试件渗水高度量取过程如下:试件被劈开后,将劈开面的底边10等分,过2min~3min即可看出水痕,此时用笔划出每个等分的水痕位置,在各等分点处量出渗水高度h1,h2,…,h11,读数精确至1mm,并以各等分点渗水高度的平均值作为试件的渗水高度D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低强度塑性混凝土相对渗透系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8中其未透水的试件在采用压力机裂开之前,先在试件上下两端面直径处,按平行方向放一根直径为6mm的钢垫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低强度塑性混凝土相对渗透系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7的恒压过程中,发现水从试件周边渗出,应停止试验,重新密封。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低强度塑性混凝土相对渗透系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性混凝土抗渗试件采用28d龄期立方体抗压强度在5MPa以下的塑性混凝土制作而成。

百度查询: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低强度塑性混凝土相对渗透系数的测试方法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