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油分离回收器_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_201680038838.7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申请日:2016-06-17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公开(公告)号:CN107709899B

主分类号:F25B43/02(20060101)

分类号:F25B43/02(20060101);F04B39/04(20060101)

优先权:["20150715 JP 2015-141102"]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0.01.10#授权;2018.03.16#实质审查的生效;2018.02.16#公开

摘要:本发明的油分离回收器1以横置的方式设置的横宽形状的容器主体2。让带有油的压缩气体流入容器主体2内的气体流入口3位于容器主体2内的一端侧的上部。让被分离了油的压缩气体从容器主体2内流出的气体流出口4位于容器主体2内的另一端侧的上部。容器主体2内的下部基于分隔板5而被划分为气体流入口3侧的第一室6和气体流出口4侧的第二室7。

主权项:1.一种油分离回收器,从带有油的由油冷式压缩机排出的压缩气体中将所述油分离并回收,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宽形状的容器主体,以横置的方式设置;气体流入口,位于所述容器主体内的一端侧的上部,让带有所述油的所述压缩气体流入所述容器主体内;气体流出口,位于所述容器主体内的另一端侧的上部,让被分离了所述油的所述压缩气体从所述容器主体内流出;以及分隔板,将所述容器主体内的下部划分为所述气体流入口侧的第一室和所述气体流出口侧的第二室,其中,所述容器主体是两端被封闭的圆筒体,当将所述容器主体的筒身直径设为φD、将所述容器主体的中心轴向上的所述气体流出口的开口端的内缘中最靠近所述第一室的部分的位置设为原点、将所述气体流入口侧设为正时,所述分隔板被设置在相对于所述原点的0以上且0.5φD以下的位置,其中,所述φD、所述0和所述0.5φD是以mm计。

全文数据:油分离回收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油分离回收器,该油分离回收器从带有油的由油冷式压缩机排出的压缩气体中将油分离并回收。背景技术[0002]油冷式压缩机通过将润滑油喷射到转子部来进行机件的冷却和转子部中的压缩气体的密封。因此,由油冷式压缩机排出的压缩气体中含有润滑油。[0003]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油分离回收器从压缩气体中分离回收润滑油。专利文献1的油分离回收器具有横宽形状的容器。因此,能够将容器顶面部作为压缩机主体等的安设处。由此,在采用具有横宽形状的容器的油分离回收器的情况下,与具有纵长形状的容器的油分离回收器相比,油冷式压缩机会更为紧凑。[0004]然而,在采用具有横宽形状的容器的油分离回收器的情况下,因流入容器内的压缩气体吹喷到容器内的油的油面上而会使油面起泡。因此,在压缩气体中会产生油滴或含油的油泡。此外,在采用横宽形状的容器的情况下,由于压缩气体的流出口与油面之间的距离相近,因此所产生的油滴或油泡会随着流出口附近的气体的气流而流出容器外。因此,油分离回收器的油分离效率下降。[0005]为了使压缩气体中所含的油量降低至设计基准,可考虑在油分离回收器的下游设置多个油分离单元。然而,这样做会增加制造成本。[0006]现有技术文献[0007]专利文献[0008]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0-234826号发明内容[0009]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增加制造成本便能够提高油分离效率的油分离回收器。[0010]本发明一个方面涉及油分离回收器,其从带有油的由油冷式压缩机排出的压缩气体中将所述油分离并回收,并且其包括:横宽形状的容器主体,以横置的方式设置;气体流入口,位于所述容器主体内的一端侧的上部,让带有所述油的所述压缩气体流入所述容器主体内;气体流出口,位于所述容器主体内的另一端侧的上部,让被分离了所述油的所述压缩气体从所述容器主体内流出;以及分隔板,将所述容器主体内的下部划分为所述气体流入口侧的第一室和所述气体流出口侧的第二室。附图说明[0011]图1是油冷式压缩机的周边的结构图。[0012]图2是图1的要部A的放大图。[0013]图3是表示高度Ll及距离L2与排出率的关系的图。[0014]图4是表示距离L3与排出率的关系的图。具体实施方式[0015]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0016]油冷式压缩机的周边的结构)[0017]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油分离回收器用于从带有油的由油冷式压缩机排出的压缩气体中将油分离并回收。如作为油冷式压缩机的周边的结构图的图1所示,油分离回收器1设置在油冷式压缩机21的下游侧。[0018]吸入流路22连接于油冷式压缩机21的吸入口。要被压缩的气体从吸入流路22被导入压缩机21内。油冷式压缩机21压缩从吸入流路22导入的气体。其结果,气体被升压。对油冷式压缩机21使用油的目的在于:机件的冷却、润滑以及转子部中的压缩气体的密封。在压缩机21的比转子部更上游侧连接有油供应流路23。油从油供应流路23注入到油冷式压缩机21内。由此,油伴同于压缩前的气体。被压缩后的气体压缩气体从油冷式压缩机21的排出口伴同着油而被排出。带有该油的气体通过与排出口连接的排出流路24而被供应到油分离回收器1。[0019]在油分离回收器1中,油从所被供应的压缩气体中基于质量差异而被分离回收。被分离回收了油之后的压缩气体从油分离回收器1排出。从油分离回收器1排出后的压缩气体通过排出流路25而被供应到油分离器26。油分离器26具备油分离单元过滤器26a,以捕获残留在压缩气体中的油。被分离了残留的油之后的压缩气体通过供应流路27而被送到下游工序。[0020]在油分离回收器1内被回收后的油暂且被存积在油分离回收器1内。存积在油分离回收器1内的油从设置在下部的油流出口被排出到油循环路径28。该油通过油循环路径28而被送到润滑油冷却器29。润滑油冷却器29对油进行冷却。被润滑油冷却器29冷却后的油在油供应流路23中流动,在油流过滤器30处被过滤,在润滑油栗31处被升压,之后,再次被供应到油冷式压缩机21的转子部。[0021]油分离回收器的结构)[0022]油分离回收器1具有以横置的方式设置的金属制的呈横宽形状的容器主体2。容器主体2由两端被封闭的圆筒体形成。即,容器主体2具有:圆筒状的筒身部2a;以封闭筒身部2a的一端开口的方式而与筒身部2a的一端部连接的第一端壁2b;以封闭筒身部2a的另一端开口的方式而与筒身部2a的另一端部连接的第二端壁2c。第一端壁2b及第二端壁2c可形成为平板状,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它们以向外侧隆起的方式形成为弯曲的形状。容器主体2的上方的空间能够用作油冷式压缩机21等的安设处。让带有油的压缩气体流入容器主体2内的气体流入口3位于容器主体2内的一端侧第一端壁2b侧)的上部。此外,让被分离了油之后的压缩气体从容器主体2内流出的气体流出口4位于容器主体2内的另一端侧第二端壁2c侧)的上部。如后所述,气体流入口3由弯曲流入管11的下游侧的开口所构成。此外,气体流出口4由弯曲流出管12的上游侧的开口所构成。[0023]此外,在容器主体2的内部空间的下部设有将该内部空间分为作为气体流入口3侧的空间的第一室6和作为气体流出口4侧的空间的第二室7的分隔板5。分隔板5在从筒身部2a的下部至侧部的范围被固定于筒身部2a的内侧面,并且在内部空间内直立。从压缩气体中被分离后的油主要积存于第一室6。因此,油几乎不积存在第二室7。[0024]流入容器主体2内的压缩气体被吹喷到第一室6。由此,积存于第一室6的油的油面起泡,从油面上产生油滴,并且在油面上产生含油的泡。此处,若未设有分隔板5时,在横宽形状的容器主体2内,积存在容器主体2内的油的油面与气体流出口4之间的距离便相近。因此,所产生的油滴及油泡会随着气体流出口4附近的压缩气体的气流而从气体流出口4流出到容器主体2的外部。因此,油分离回收器1的油分离效率下降。[0025]为此,本实施方式中,容器主体2内的下部中的气体流出口4侧的区域被形成为油几乎不积存的第二室7。由此,第一室6的油面与气体流出口4之间的距离便变得远。因此,能够防止所产生的油滴及油泡被吸入到气体流出口4的情况。所产生的油滴和油泡的一部分随着压缩气体的气流而从油面飞散。此时,压缩气体通过第二室7的上方并沿着容器主体2的第二端壁2c的内侧面回转,在第二室7内朝着分隔板5流动。由于油滴及油泡的惯性力大,因此,油滴及油泡便朝着分隔板5径直前进。因此,能够使油滴及油泡与分隔板5碰撞。因此,能够使油滴及油泡从压缩气体中分离,能够捕集随着压缩气体的气流移动的油滴及油泡。由此,能够防止所产生的油滴及油泡随着压缩气体的气流而从气体流出口4流出的情况。因此,无需增加制造成本便能够提高油分离效率。[0026]在第二室7的下部设有捕集油泡的除雾器捕集单元8。第一室6的油面上所产生的油泡的大部分不会越过分隔板5的高度,经过一定时间后会消灭。但是,油泡的一部分有可能基于油的容积增加而通过分隔板5的上端并流入第二室7内。越过分隔板5的油泡有可能随着压缩气体的气流而从气体流出口4流出。为此,在第二室7的下部设有除雾器8。由于通过分隔板5后的油泡被除雾器8捕集,因此能够防止油泡的再飞散。[0027]配管路径10连接于第二室7的底部。此外,使配管路径10开闭的浮子阀9设于第二室7的底部。浮子阀9采用如下的结构:第二室7的底部积存有一定量的油时便打开配管路径10,使油通过配管路径10而流出到容器主体2外。通过浮子阀9而流出的油,通过配管路径10而与油循环路径28汇流。[0028]被分隔板5及除雾器8捕集到的油滴及油泡积在第二室7的底部。由于其量随着时间的过去而增加,因此,其积存至一定程度后便再度随着压缩气体的气流而从气体流出口4流出。另外,积存在第二室7的底部的油的油面达到气体流出口4时,有可能从气体流出口4流出。为此,第二室7的底部上设置的浮子阀9采用以下的结构:在指定量以上的油积存于第二室7的底部时,使该油流出到容器主体2外。由此,能够防止第二室7的底部中所积存的油从气体流出口4流出。[0029]容器主体2内设有弯曲流入管11。弯曲流入管11是用于让带有油的在排出流路24中流动的压缩气体流入容器主体2内的流入管。弯曲流入管11以让带有油的压缩气体沿着不与第一室6的油面相向的方向流入容器主体2内的方式而被固定于容器主体2。如上所述,气体流入口3是弯曲流入管11的下游侧的开口。本实施方式中,弯曲流入管11以其气体流入端被固定于筒身部2a并且在其中间部处弯曲的方式而被形成。弯曲流入管11往带有油的压缩气体朝着容器主体2的第一端壁2b喷出,不过气体的流入方向并不限定于此。即,压缩气体的流入方向亦即气体流入口3开口的方向只要不是与第一室6内所积存的油的油面相向的方向便可,例如可以是与油面平行的方向(即水平方向)。此外,只要是使压缩气体流入与油面相向的方向以外的方向的结构,则作为流入管并不限定于设置有弯曲形状的弯曲流入管11的结构。[0030]使导入容器主体2内的压缩气体直接吹向第一室6内的液面时,第一室6的油面会剧烈地起波,会增加油滴及油泡的发生量。由此,油分离回收器1的油分离效率下降。为此,通过弯曲流入管11来使压缩气体不能直接吹到第一室6的油面,由此能够抑制第一室6的油面的起波,能够降低油滴及油泡的发生量。[0031]容器主体2内设有弯曲流出管12。弯曲流出管12是让容器主体2内的压缩气体从气体流出口4侧另一端侧的第二端壁2c侧流出到容器主体2外的流出管。弯曲流出管12具有贯通容器主体2的筒身部2a的第一部位和从第一部位朝着第二端壁2c弯曲的第二部位。气体流出口4是位于弯曲流出管12的第二部位的上游侧的开口。由于弯曲流出管12形成为弯曲形状,因此,气体流出口4便被设置在相对于分隔板5离开距离的位置。也可以取代呈弯曲形状的弯曲流出管12而设置呈笔直形状的流出管。[0032]气体流出口4靠近第一室6的油面的情况下,油滴及油泡有可能随着压缩气体的气流而从气体流出口4流出。为此,通过设置弯曲流出管12来使气体流出口4的入口远离第一室6的油面,从而能够降低随着压缩气体的气流而流出的油滴及油泡的飞散量。[0033]如图1的要部A的放大图亦即图2所示,将容器主体2的筒身直径筒身部2a的内径)设为ΦDmm时,第一室6的油面6a的高度被设定为0.5ΦD以下。而且,从筒身部2a的内侧面的下端开始计算的分隔板5的高度LImm高于0.5Φϋ。此外,容器主体2的气体流出口4侧的第二端壁2c以0.3Φϋ的深度而被弯曲。即,从筒身部2a的中心轴0方向(筒轴方向)上的筒身部2a与第二端壁2c的连接部位至第二端壁2c的最突出端的距离被设定为0.3ΦD。至于容器主体2中的气体流入口3侧的侧壁第一端壁2b也被设定为同样的形状。容器主体2的第一端壁2b及第二端壁2c并不限定于弯曲的形状,其也可以是平坦的形状。[0034]在容器主体2的中心轴0方向上,将弯曲流出管12的开口(气体流出口4的开口端的内缘中最接近第一室6的部分B的位置设为原点,将气体流入口3侧设为正。即,将弯曲流出管12的开口(气体流出口4的内缘的中心轴向端部中的下端部的位置设为原点,在筒身部2a的筒轴方向上,将从原点往气体流入口3的方向设为正。此情况下,分隔板5被设置于相对于原点而在〇mm以上且0.5iDmm以下的位置。即,分隔板5中的第一室6侧的面与原点之间的距离L2mm被设定为0mm以上且0.5ΦDmm以下。[0035]如后所述,若距离L2小于0mm,则第一室6的油面达到气体流出口4的下部。因此,气体流出口4与油面之间的距离便相近,随着压缩气体的气流而飞散的油便增加。此外,若距离L2超过0.5Φϋ,则气体流出口4与油面之间的距离便变得过远。因此,压缩气体在更上游侧与分隔板5碰撞而使得压缩气体的紊乱变大,从油面飞散到压缩气体中的油增加。为此,通过将距离L2设为0mm以上且0.5ΦDmm以下,能够在气体流出口4附近形成使油滴及油泡难以从气体流出口4流出的压缩气体的气流。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油捕集性能。[0036]分隔板5的高度LImm被设定为高于第一室6的油面6a的高度且0.8ΦDmm以下。如后所述,若分隔板5过高,则压缩气体主要是油飞散的油面附近的压缩气体会通过气体流出口4的更近傍的位置,从而使从气体流出口4飞散的油增加。为此,分隔板5的高度L1被设定为〇.8ΦDmm以下。由此,能够良好地抑制油滴及油泡随着气体流出口4附近的压缩气体的气流而从气体流出口4流出的情况。此外,如图2中以箭头所示,由于能够使压缩气体沿着容器主体2的内侧面良好地回转,因此,,能够使基于惯性力的作用而径直前进的油滴及油泡从第二室7侧碰撞到分隔板5。由此,能够良好地捕集油滴及油泡。[0037]在容器主体2的中心轴0方向上,气体流出口4的开口端的内缘中最靠近第一室6的部分B被设置在相对于容器主体2的气体流出口4侧的侧壁第二端壁2c离开0.7ΦDmm以上距离的位置。即,在筒身部2a的筒轴方向上,气体流出口4的开口端的内缘中最靠近第一室6的部分B与容器主体2的气体流出口4侧的侧壁第二端壁2c之间的距离L3mm被设定为0.7ΦDmm以上。此处,气体流出口4的开口端的内缘中最靠近第一室6的部分B为气体流出口4的内缘中的中心轴向端部的最下部。由此,如图2中以箭头所示那样,压缩气体良好地形成通过第二室7的上方并沿着容器主体2的第二端壁2c的内侧面下降而流往分隔板5的旋流。由此,能够使基于惯性力的作用而径直前进的油滴及油泡与分隔板5碰撞从而良好地将其捕集,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油分离性能。[0038]油捕集性能的评价)[0039]下面,对通过改变分隔板5的条件并且以模拟的方式来评价油捕集性能所得的结果进行说明。具体而言,图2中,将分隔板5的厚度设为6mm,并且分别改变了分隔板5的高度LImm、以及距离L2mm来评价油捕集性能。此外,在改变了距离L3mm的条件下或者在无分隔板5的条件也进行了评价。表1表示了进行了评价的15种条件。[0040]表1[0041]单位:mm[0043]此处,将容器主体2的筒身部2a的内径ΦD设为254mm,将第一室6的水平方向的长度设为2000mm,将气体流入口3及气体流出口4的内径Φd设为60_。此外,将第一室6的油面的高度设为0.5Φϋ。这是因为一般情况下会根据润滑油的保持时间retentiontime与容器主体2的尺寸之间的权衡trade-off关系而以0.5ΦD来设计第一室6的油面的高度。而且,使温度为50°C且压力为2.OMPaG并且在容器主体2内的平均流速为0.48ms的空气作为压缩气体来流动。[0044]作为油捕集性能的评价方法,采用了如下的方法:将直径ΙΟμπι的油滴按一定间隔布置于第一室6的油面,按上述的15条件对这些油滴从气体流出口4流出的概率排出率进行了比较。其结果被表示于图3及图4。图3是表示高度Ll及距离L2与排出率的关系的图。图4是表示距离L3与排出率的关系的图。[0045]如图3及图4所示的情况可知:在使用了分隔板5的所有条件案例1至15下,油滴的排出率亦即油飞散量被降低至12左右。此外还可知:通过将分隔板5的高度Ll设定在0.6ΦDSLKO.8ΦD的范围,将原点与分隔板5的距离L2设定在0Dmm以下,能够在气体流出口4附近形成使油滴及油泡难以从气体流出口4流出的压缩气体的气流。由此,能够进一步提尚油捕集性能。[0053]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分隔板5的高度被设定为高于第一室6所积存的油的油面6a的高度且0.8ΦDmm以下。若分隔板5过高,则压缩气体主要是油飞散的油面附近的压缩气体会通过气体流出口4的更近傍的位置。因此,从气体流出口4飞散的油增加。为此,通过将分隔板5的高度Ll设为0.8ΦDmm以下,能够良好地抑制油滴及油泡随着气体流出口4附近的压缩气体的气流而从气体流出口4流出的情况。此外,如图2中以箭头所示那样,能够使压缩气体沿着容器主体2的侧壁良好地回转。因此,能够使基于惯性力的作用而径直前进的油滴及油泡与分隔板5碰撞而将其良好地捕集。[0054]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在容器主体2的中心轴0方向上,气体流出口4的开口端的内缘中最靠近第一室6的部分B与容器主体2中气体流出口4侧的侧壁第二端壁2c之间的距离L3被设定为0.7Φϋmm以上。由此,如图2中以箭头所示那样,压缩气体良好地形成通过第二室7的上方而且沿着容器主体2的侧壁下降而流往分隔板5的旋流。由此,能够使基于惯性力的作用而径直前进的油滴及油泡与分隔板5碰撞从而良好地将其捕集。因此,能够进一步提尚油分尚性能。[0055]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室7的下部设有捕集油泡的除雾器8。第一室6的油面上所产生的油泡的大部分不会越过分隔板5的高度,经过一定时间后会消灭。但是,油泡的一部分有可能基于其容积增加而通过分隔板5的上部并流入第二室7。而且,通过了分隔板5的油泡有可能随着压缩气体的气流而从气体流出口4流出。为此,通过在第二室7的下部设置除雾器8,能够捕集通过分隔板5后的油泡,能够防止油泡的再飞散。[0056]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室7的底部设有浮子阀9。被分隔板5及除雾器8捕集到的油滴及油泡积存在第二室7的底部。由于所积存的量随着时间的过去而增加,因此,其积存至一定程度后便会再度随着压缩气体的气流而从气体流出口4流出。此外,积存在第二室7的底部的油的油面达到气体流出口4时,有可能从气体流出口4流出。为此,在第二室7的底部设有浮子阀9。由此,能够使积存在第二室7的底部的油流出到容器主体2外,能够防止第二室7的底部所积存的油从气体流出口4流出。[0057]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弯曲流入管11设于容器主体2内。弯曲流入管11让带有油的压缩气体沿着不与第一室6的液面相向的方向流入容器主体2内。使压缩气体直接吹向第一室6内的油时,第一室6的油面会剧烈地起波,会增加油滴及油泡的发生量。由此,油分离回收器1的油分离效率下降。为此,通过弯曲流入管11来使压缩气体不能直接吹到第一室6内的油上,能够抑制第一室6的油面的起波,能够降低油滴及油泡的发生量。[0058]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弯曲流出管12设于容器主体2内。弯曲流出管12让容器主体2内的压缩气体从气体流出口4侧的侧壁流出到容器主体2外。气体流出口4靠近第一室6的油面时,油滴及油泡有可能随着压缩气体的气流而从气体流出口4流出。为此,通过设置弯曲流出管12来使气体流出口4的入口远离第一室6的油面,能够降低伴随压缩气体的气流而流出的油滴及油泡的飞散量。[0059]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过,这些只不过是具体例子的示例,并不特别地限定了本发明,本发明的具体结构等可以适当地进行设计变更。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记载的作用及效果只不过是本发明所产生的最优选的作用及效果的列举,本发明的作用及效果并不限定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记载的作用及效果。[0060]下面,对所述实施方式进行总结。[0061]1油分离回收器包括:横宽形状的容器主体,以横置的方式设置;气体流入口,位于所述容器主体内的一端侧的上部,让带有所述油的所述压缩气体流入所述容器主体内;气体流出口,位于所述容器主体内的另一端侧的上部,让被分离了所述油的所述压缩气体从所述容器主体内流出;以及分隔板,将所述容器主体内的下部划分为所述气体流入口侧的第一室和所述气体流出口侧的第二室。[0062]2所述容器主体可以是两端被封闭的圆筒体。此情况下,将所述容器主体的筒身直径设为Φ0mm、将所述容器主体的中心轴向上的所述气体流出口的开口端的内缘中最靠近所述第一室的部分的位置设为原点、将所述气体流入口侧设为正时,所述分隔板可被设置在相对于所述原点的〇mm以上且0.5ΦDmm以下的位置。[0063]3所述容器主体可以是两端被封闭的圆筒体。此情况下,将所述容器主体的筒身直径设为ΦDmm时,所述分隔板的高度可被设定为高于积存在所述第一室的所述油的油面的高度且〇.8ΦDmm以下。[0064]⑷所述容器主体可以是两端被封闭的圆筒体。此情况下,将所述容器主体的筒身直径设为Φϋmm时,所述容器主体的中心轴向上的所述气体流出口的开口端的内缘中最靠近所述第一室的部分可被设置在相对于所述容器主体中的所述气体流出口侧的侧壁离开0.7Φϋmm以上的位置。[0065]5所述油分离回收器中,在所述第二室的下部可设有捕集所述油的油泡的捕集单元。[0066]⑹所述油分离回收器中,在所述第二室的底部可设有浮子阀。[0067]7所述油分离回收器中,在所述容器主体内可设有弯曲流入管,该弯曲流入管让带有所述油的所述压缩气体沿着与所述第一室非相向的方向流入所述容器主体内。此情况下,所述气体流入口可以是位于所述弯曲流入管的下游侧的开口。[0068]⑻所述油分离回收器中,在所述容器主体内可设有弯曲流出管,该弯曲流出管让所述容器主体内的所述压缩气体从所述气体流出口侧的侧壁侧流出所述容器主体外。此情况下,所述气体流出口可以是位于所述弯曲流出管的上游侧的开口。[0069]所述实施方式中,基于分隔板,容器主体内的空间的下部被划分为气体流入口侧的第一室和气体流出口侧的第二室。由此,从压缩气体中分离的油主要积存于第一室而几乎不积存在第二室。此处,假定流入容器主体内的压缩气体被吹喷于第一室的情况下,第一室中积存的油的油面会起泡,从油面上产生油滴,并且含有油的油泡在油面上产生。此外,在横宽形状的容器主体中,第一室的油面的高度位置和气体流出口的高度位置相近。因此,所产生的油滴及油泡会随着气体流出口附近的压缩气体的气流而从气体流出口流出。由此,油分离回收器的油分离效率下降。对此,若如所述实施方式那样,采用将容器主体内的下部中的气体流出口侧的区域设为几乎不积存油的第二室的结构的情况下,第一室的油面与气体流出口之间的距离便变远。因此,能够防止所产生的油滴及油泡被吸入到气体流出口的情况。所产生的油滴及油泡的一部分随着压缩气体的气流而从油面中飞散。另一方面,压缩气体的一部分通过第二室的上方并沿着容器主体的侧壁的内侧面回转,在第二室内朝着分隔板流动。此时,惯性力大的油滴及油泡朝着分隔板径直前进。因此,油滴及油泡与分隔板碰撞而从压缩气体中分离。由此,能够捕集随着压缩气体的气流移动的油滴及油泡。而且,由于能够防止所产生的油滴及油泡随着压缩气体的气流而从气体流出口流出,因此,无需增加制造成本便能够提高油分离效率。

权利要求:1.一种油分离回收器,从带有油的由油冷式压缩机排出的压缩气体中将所述油分离并回收,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宽形状的容器主体,以横置的方式设置;气体流入口,位于所述容器主体内的一端侧的上部,让带有所述油的所述压缩气体流入所述容器主体内;气体流出口,位于所述容器主体内的另一端侧的上部,让被分离了所述油的所述压缩气体从所述容器主体内流出;以及分隔板,将所述容器主体内的下部划分为所述气体流入口侧的第一室和所述气体流出口侧的第二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分离回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主体是两端被封闭的圆筒体,当将所述容器主体的筒身直径设为Φ0、将所述容器主体的中心轴向上的所述气体流出口的开口端的内缘中最靠近所述第一室的部分的位置设为原点、将所述气体流入口侧设为正时,所述分隔板被设置在相对于所述原点的〇以上且0.5Φϋ以下的位置,其中,所述ΦD、所述0和所述0.5ΦD是以mm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分离回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主体是两端被封闭的圆筒体,当将所述容器主体的筒身直径设为ΦD时,所述分隔板的高度被设定为高于积存在所述第一室的所述油的油面的高度且0.8ΦD以下,其中,所述ΦD和所述0.8ΦD是以mm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分离回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主体是两端被封闭的圆筒体,当将所述容器主体的筒身直径设为ΦD时,所述容器主体的中心轴向上的所述气体流出口的开口端的内缘中最靠近所述第一室的部分被设置在相对于所述容器主体中的所述气体流出口侧的侧壁离开0.7ΦD以上的位置,其中,所述ΦD和所述0.7ΦD是以mm计。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油分离回收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室的下部设有捕集所述油的油泡的捕集单元。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油分离回收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室的底部设有浮子阀。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油分离回收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容器主体内设有弯曲流入管,该弯曲流入管让带有所述油的所述压缩气体沿着与所述第一室非相向的方向流入所述容器主体内,所述气体流入口是位于所述弯曲流入管的下游侧的开口。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油分离回收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容器主体内设有弯曲流出管,该弯曲流出管让所述容器主体内的所述压缩气体从所述气体流出口侧的侧壁侧流出所述容器主体外,所述气体流出口是位于所述弯曲流出管的上游侧的开口。

百度查询: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油分离回收器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