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交通工具座椅_丰田纺织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_201610970645.7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纺织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申请日:2016-10-28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公开(公告)号:CN106994918B

主分类号:B60N2/16(20060101)

分类号:B60N2/16(20060101);B60R22/26(20060101)

优先权:["20151104 JP 2015-216743"]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0.06.23#授权;2017.08.25#实质审查的生效;2017.08.01#公开

摘要:提供一种交通工具座椅,包含:座垫3;基座4,基座4被设置在交通工具本体上;座椅升降器5,座椅升降器5被构造成通过将座垫3连接到基座4的连杆的旋转运动而调整座垫3的高度;以及座椅安全带的固定装置10,该固定装置被附接到连杆。

主权项:1.一种交通工具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座垫3;基座4,所述基座4被设置在交通工具本体上;座椅升降器5,所述座椅升降器5被构造成通过将所述座垫3连接到所述基座4的连杆的旋转运动来调节所述座垫3的高度;以及座椅安全带的固定装置10,所述固定装置被附接到所述连杆,其中所述固定装置10被放置在附接面部5B3的表面上以便被附接到所述附接面部,所述附接面部5B3被形成在所述连杆中使得所述附接面部5B3的所述表面面向斜上方侧,并且所述附接面部5B3被形成为从所述连杆部分地向外突出。

全文数据:交通工具座椅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交通工具座椅。更具体来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含被构造成相对于交通工具本体来调整座垫的高度的座椅升降器的交通工具座椅。背景技术[0002]就交通工具座椅来说,已公开座椅安全带的搭接锚附接到充当座垫与滑轨之间的连接部的支架的构造No.7-108860号日本专利申请公布JP7-108860A。通过此构造,搭接锚遵循座椅的滑动操作而移动,因此,即使在交通工具座椅滑动的情况下,座椅安全带的张力也被维持恒定。发明内容[0003]然而,在以上技术中,在交通工具座椅配备座椅升降器的状况下,滑轨上的搭接锚无法遵循此移动,这可由于交通工具座椅的抬升而增大座椅安全带的张力。本发明提供可使座椅安全带的固定装置适当地遵循座椅升降器的移动的交通工具座椅。[0004]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交通工具座椅包含:座垫;基座,该基座设置在交通工具本体上;座椅升降器,该座椅升降器被构造成通过将座垫连接到基座的连杆的旋转运动而调整座垫的高度;以及座椅安全带的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附接到连杆。[0005]根据上述方面,座椅安全带的固定装置可遵循随同连杆的旋转运动一起的座垫的高度的调整而移动。[0006]在上述方面中,连杆可连接到座垫的侧框架的外侧部,并且固定装置可附接到连杆的外侧部。[0007]根据上述构造,座椅安全带的固定装置可附接到连杆,以便不与座垫的侧框架干涉。因此,这使得能够防止连杆的旋转运动受到干扰。[0008]在上述方面中,固定装置可被放置在附接面部上,以便附接到形成在连杆中的附接面部,以使得附接面部的表面面向斜上方侧。[0009]根据上述构造,固定装置将附接到的附接面部被设置成面向斜上方侧,以使得固定装置到附接面部的附接方向被转换为上侧。因此,即使在附接空间从横侧来说较小的构造中,也仍可以扩展附接空间以便向上敞开。[0010]在上述构造中,附接面部可形成为从连杆部分地向外突出。[0011]根据上述构造,固定装置被附接到的连杆的附接面部部分地向外突出,因此,固定装置难以在固定装置的附接时与连杆的其它部干涉。因此,这使得能够较容易将固定装置附接到连杆。[0012]在上述方面中,固定装置可附接到连杆在连杆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0013]根据上述构造,与固定装置被附接到连杆的与另一构件的连接端部的构造相比,能够确保固定装置可在其中附接到连杆的宽的空间。[0014]在上述方面中,固定装置可在摆动旋转被限制的状态中被附接到连杆。[0015]根据上述构造,能够在给定范围内限制从固定装置延伸的座椅安全带的部署方向。[0016]在上述构造中,在固定装置中所形成的凸部被装配到连杆中所形成的凹部中的状态下,通过以穿透方式插入到固定装置和连杆中的紧固结构,固定装置可被一体地附接到连杆。[0017]根据上述构造,可以在不进行焊接的情况下将固定装置牢固地且一体地附接到连杆。[0018]在上述构造中,连杆可设有从旋转方向上的两侧抵靠固定装置的突起。[0019]根据上述构造,可以在摆动旋转被限制的状态下将固定装置附接到连杆。[0020]在上述构造中,座椅升降器可包含:四节连杆机构,所述四节连杆机构被构造成通过一对右前侧连杆和左前侧连杆以及一对右后侧连杆和左后侧连杆将座垫连接到基座;以及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被构造成将转动力和制动力传递到构成四节连杆机构的连杆中的任一个连杆,并且固定装置被附接到的连杆可接收从驱动单元传递的制动力。[0021]根据上述构造,当使入座乘员的强大身体压力的大负载输入到座椅安全带中时,能够在不因该负载输入而使固定装置被附接到的连杆旋转的情况下在固定位置处稳定地接收负载。附图说明[0022]将在下文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与工业意义,其中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元件,且其中:[0023]图1是图示根据实施例1的交通工具座椅的示意性构造的透视图;[0024]图2是以放大方式图示交通工具座椅的基本部的透视图;[0025]图3是连杆和固定装置的分解透视图;[0026]图4是图示座椅升降器下移的状态的基本部侧视图;[0027]图5是图示座椅升降器上移的状态的基本部侧视图;[0028]图6是沿着图4中的线VI-VI截取的截面图;以及[0029]图7是图示处于对应于图5的状态中的实施例2的交通工具座椅的示意性构造的基本部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3°]下文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执行本发明的实施例。[0031]首先参照图1到图6描述实施例1的座椅1交通工具座椅)的构造。本实施例的座椅1是作为汽车的右侧座椅而设置,并且包含充当入座乘员的靠背的椅背2以及充当座椅部的座垫3,如图1所图示。座椅1具有所谓的“电动座椅”的构造,并且被构造成通过开关的马达操作来执行椅背2的靠背角度的调整和座垫3的入座位置的调整。[0032]更具体来说,椅背2被构造成使得椅背2的左侧下端和右侧下端分别经由电驱动倾斜调节器未示出)而连接到座垫3的左侧后端和右侧后端。这将椅背2维持在靠背角经常通过相应倾斜调节器未示出)来固定的状态中,并且当通过对开关未示出进行操作来电操作相应倾斜调节器时,靠背角在前后方向上被调整。[0033]此外,座垫3经由一对右电驱动滑轨和左电驱动滑轨4而连接到车辆的底板上。因此,座垫3经常维持在其入座位置通过滑轨4来固定的状态中,并且当通过对开关未示出)进行操作来电操作滑轨4时,入座位置在前后方向上被调整。此处,滑轨4是本发明的“基座”的实例。[0034]此外,座垫3被构造成使得电驱动座椅升降器5被设置在座垫3与该对右滑轨和左滑轨4中的每一个滑轨之间。因此,座垫3经常被维持在其入座高度位置通过座椅升降器5来固定的状态中,并且当通过对开关未示出)进行操作来电操作座椅升降器5时,入座高度位置被调整。[0035]此外,座垫3包含设置在其前部中的电驱动前倾斜机构6。因此,座垫3经常被维持在其支撑入座乘员的大腿区域的前部的支撑角通过前倾斜机构6来固定的状态中,并且通过对开关未示出)进行操作来电操作当前倾斜机构6时,前部的支撑角在高度方向上被调mTF.o[0036]因此,座椅1被构造成在8个方向上执行调整,即,椅背2的靠背角的调整在向前和向后两个方向上)、座垫3的入座位置的调整在向前和向后两个方向上以及向上和向下两个方向上和座垫3的前部的支撑角的调整在向上和向下两个方向上)。这些调整操作通过操作电驱动开关未示出)来执行,该电驱动开关被设置在座垫3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侦H图中的左侧上的侧部等上。[0037]此外,如图2所图示,座椅1被构造成以使得附接到座椅安全带未示出)的安全带织带的远端的搭接锚10被附接到后连杆5B,该后连杆5B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被设置在外侧上并且构成座椅升降器5。因为搭接锚10在此位置处附接,所以通过使座椅升降器5的后连杆5B旋转,搭接锚10被允许适当地遵循将座垫3的入座高度上移下移的移动,如图4、图5所图示。此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上的后连杆5B是本发明的“连杆”的实例。[0038]因为搭接锚10遵循后连杆5B的旋转运动而移动,所以即使在座垫3的入座高度上移下移的情况下,搭接锚10相对于座垫3的位置也不容易改变。因此,能够经常维持恒定状态,而不需要根据座椅升降器5上移下移的移动拉紧或放松座椅安全带的张力。[0039]此外,如图1、图2所图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设置在外侧上并且搭接锚10被附接到的后连杆5B被连接到驱动单元5E,其中驱动单元5E被构造成输出旋转驱动力和制动力以上移下移座椅升降器5。通过此构造,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上的后连杆5B被构造成接收从驱动单元5E传递的动力,以使得后连杆5B旋转或停止旋转。因为搭接锚10附接到接收从驱动单元5E传递的制动力的后连杆5B,所以当因车辆的前方碰撞等而导致入座乘员的强大身体压力的大负载输入到座椅安全带中时,能够在不因此负载输入而使搭接锚10被附接到的后连杆5B旋转的情况下在固定位置处稳定地接收负载。[0040]应注意,当搭接锚10在此位置处附接时,在座垫3通过滑轨4的操作而向前或向后移动时,搭接锚10可遵循滑轨4的操作而移动。因此,能够经常维持恒定状态,而不需要根据滑轨4的移动拉紧或放松座椅安全带的张力。[0041]此外,在配备经过座椅安全带未示出)的安全带织带的舌板的带扣被附接到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设置在内侧上的滑轨4上的状态下,带扣也设置在座椅1中。因此,带扣未示出)也可遵循滑轨4的移动而移动。因此,通过带扣未示出)与搭接锚10两者遵循滑轨4的移动的构造,即使在滑轨4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经常维持恒定状态,而不需要拉紧或放松座椅安全带的张力。[0042]下文描述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处于搭接锚10的外侧上的后连杆5B的具体附接结构以及座垫3的具体构造。首先,描述座垫3的构造。如图1所图示,座垫3被构造成使得形成其框架结构的金属座垫框架3F在沿着座垫3的外周边形状的平面图中以正方形框架形状被组装。[0043]更具体来说,座垫框架3F包含:一对右侧框架和左侧框架3Fa;以及前面板3Fb,该前面板3Fb设置在相应的侧框架3Fa的前端之间以便从下侧支撑入座乘员的大腿区域。各自由金属圆管制成的前管5C和后管5D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经由相应衬套5A1、5B1而设置在侧框架3Fa的前部之间以及侧框架3Fa的后部之间。因此,座垫框架3F整体在平面图中以正方形框架形状组装。用于从下侧弹性地并且柔地支撑缓冲垫未示出)的支撑弹簧未示出)设置在前管5C与后管5D之间。缓冲垫组装到座垫框架3F的上部。[0044]侧框架3Fa由一种通过以在前后方向上伸长的板形状压切而切割的钢板材料制成。侧框架3Fa是以竖立方式设置,以使得其表面面向座椅宽度方向,并且被构造成使得上边缘部和下边缘部朝向座椅外侧弯曲。因此,侧框架3Fa对弯曲和扭曲的结构强度得到增强。[0045]前面板3Fb由一种通过以在座椅宽度方向上伸长的板形状压切而切割的钢板材料制成。前面板3Fb被设定成设置在相应侧框架3Fa的前端部之间,以使得其表面从座椅上侧面向高度方向。前面板3Fb是在以下状态中设置:连接到前面板3Fb的右部与左部两者并且向后延伸的倾斜臂6A设置在相应侧框架3Fa的内部上,以使得倾斜臂6A通过在相同轴线上被放置在适当位置处并且面向座椅宽度方向的相应旋转轴6B以可旋转方式轴连接。因此,前面板3Fb被构造成使得其支撑入座乘员的大腿区域的上表面部的角度可通过在高度方向上围绕旋转轴6B旋转而改变。[0046]座椅升降器5由以下各项构成:一对右左四节连杆机构,所述四节连杆机构包含一对右前连杆和左前连杆5A以及一对右后连杆和左后连杆5B;以及驱动单元5E,驱动单元5E被构造成将用于上移下移操作的旋转驱动力和制动力传递到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上的后连杆5B。[0047]前连杆5A相对于相应侧框架3Fa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上被放置在偏置并不对称的右侧位置和左侧位置处。前连杆5A的上端在上端以可旋转方式轴连接到圆柱衬套5A1的状态中经由圆柱衬套5A1而组装到前连杆5A的对应侧框架3Fa,并且前连杆5A的下端在下端以可旋转方式轴连接到连接轴SA2的状态中经由连接轴5A2而组装到前连杆5A的对应滑轨4的上部。前管5C具有阶梯状圆管形状以便减小直径以使得前管5C的两端装配在衬套5A1的圆柱形状内侧,其中前管5C在前管5C在座椅宽度方向上从内侧插入到衬套5A1中并以可旋转方式轴连接到衬套5A1的状态中组装在衬套5A1之间。[0048]后连杆5B也相对于相应侧框架3Fa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上被放置在偏置并不对称的右侧位置和左侧位置处。后连杆5B的上端在上端以可旋转方式轴连接到圆柱衬套5B1的状态中经由圆柱衬套5B1而组装到后连杆5B的对应侧框架:3Fa,并且后连杆5B的下端在下端以可旋转方式轴连接到连接轴SB2的状态中经由连接轴邪2而组装到后连杆5B的对应滑轨4的上部。后管5D具有阶梯状圆管形状以便减小直径以使得后管5D的两端装配到衬套5B1的圆柱形状中,其中后管5D在后管5D在座椅宽度方向上从内侧插入到衬套5B1中并与衬套5B1—体连接的状态中被组装在衬套5B1之间。通过组装,后连杆5B可经由后管5D而一体地枢转,并且因此,后连杆5B对弯曲和扭曲的结构强度得到增强。[0049]驱动单元5E经由衬套5B1而连接到被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上的后连杆5B。驱动单元5E被构造成将旋转驱动力和制动力传递到后连杆5B。驱动单元5E的主要结构附接到被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上的侧框架3Fa的外侧部。主要结构例如是驱动单元5E的驱动马达等。驱动单元5E被构造成使得主要结构经由齿轮未示出)的连接结构在侧框架3Fa的内部位置处以可传递动力的方式连接到衬套5B1,该衬套5B1被一体地连接到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上的后连杆5B。因此,从驱动单元5E输出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上的后连杆5B。[0050]座椅升降器5被操作以使得当通过对开关未示出)进行操作而驱动该驱动单元5E时,其转动力传递到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上的后连杆5B,以使得两侧上的后连杆5B和前连杆5A以一个自由度通过旋转运动而以链接方式操作。此外,当未执行开关未示出)的操作时,座椅升降器5被维持在两侧上的后连杆5B和前连杆5A的移动由于驱动单元5E所施加的制动力而同时停止的状态中。[0051]前倾斜机构6包含:倾斜臂6A,倾斜臂6A连接到前面板3Fb的右部和左部以便向后延伸;旋转轴6B,旋转轴6B以可旋转方式将倾斜臂6A的相应后端轴连接到相应侧框架3Fa;一对右可弯曲可拉伸连杆和左可弯曲可拉伸连杆6C,它们各自以链接方式连接在前面板3Fb与前管5C之间;以及驱动单元6D,驱动单元6D被构造成将用于弯曲拉伸操作的旋转驱动力和制动力传递到被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上的可弯曲可拉伸连杆6C。[0052]可弯曲可拉伸连杆6C的详细说明被省去,但前管5C插入到可弯曲可拉伸连杆6C的基端部中,并且与该基端部连接,以使得可弯曲可拉伸连杆6C可经由前管5C而一体旋转。驱动单元6D附接并连接到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上的侧框架3Fa,以使得驱动单元6D可将旋转驱动力和制动力传递到设置在同一侧上的可弯曲可拉伸连杆6C。[0053]前倾斜机构6被操作使得当驱动单元6D被通过对开关(未示出)进行操作而驱动时,其旋转驱动力传递到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上的可弯曲可拉伸连杆6C,以使得两侧上的可弯曲可拉伸连杆6C同时执行弯曲拉伸操作。通过可弯曲可拉伸连杆6C的弯曲拉伸操作,前倾斜机构6相对于前管5C围绕旋转轴6B上移下移前面板3Fb。此外,当未执行开关未示出)的操作时,前倾斜机构6被维持在两侧上的可弯曲可拉伸连杆6C的移动由于驱动单元6D所施加的制动力而同时停止的状态中。[0054]接着将描述搭接锚10附接到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上的后连杆5B的结构。如图2、图3所图示,搭接锚10是由一种通过大体上以板形状压切而切割的钢板材料制成。如图3和图6所图示,在搭接锚10被设定在搭接锚10从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与附接面部5B3附接面部5B3大体上形成于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上的后连杆5B的在连杆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中)表面接触的状态中之后,搭接锚1〇通过插入型紧固结构14而紧固到后连杆5B的附接面部5B3,其中插入型紧固结构14由以穿透方式插入到搭接锚10和附接面部5B3中的螺栓14A和螺帽14B构成。因此,搭接锚10被一体地附接到附接面部5B3。[0055]更具体来说,后连杆5B的附接面部5B3被形成为使得后连杆f5B的在连杆长度方向上的大体上中央部相对于后连杆5B的两端部5B4弯曲,以便在座椅宽度方向上部分地向外突出。更具体来说,附接面部5B3具有弯曲以便相对于两端部5B4斜向突出的形状,以使得附接面部5B3的因此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突出的外表面面向座椅斜上方侧。两端部5B4的表面直接面朝座椅宽度方向。[0056]通过上述构造,后连杆5B被以其表面在搭接锚10被附接到的附接面部5B3相对于后连杆5B的其它部两个端部5B4向外突出的位置处面向座椅斜上方侧的形状来设置。因此,在将搭接锚10附接到如上所述构造的后连杆5B时,即使在座椅1首先如图2所图示组装到车辆的底板上并且后连杆5B与在外部邻近于后连杆5B的车辆的配套装备B柱等;未示出)之间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空间窄时,相对于附接面部5B3的搭接锚10的附接方向被转换为上侧,以使得用于附接的工作区间被扩展以便向上敞开。这是因为后连杆5B的附接面部5B3被设置成面向斜上方侧。后连杆5B的附接面部5B3是搭接锚10将被附接到的部。[0057]后连杆5B的附接面部5B3具有:圆形插入孔5B3a,下文所述的螺栓14A的轴部插入到圆形插入孔5B3a中;以及正方形掣子孔5B3b,下文所述的搭接锚10的钩部13钩在正方形掣子孔5B3b上。插入孔5B3a以穿透方式大体上形成在附接面部5B3的中央部中,并且掣子孔5B3b以穿透方式形成在附接面部5B3的边缘中。掣子孔5B3b以具有允许通过将下文所述的搭接锚10的钩部I3钩在掣子孔5B3b内侧而将钩部13装配在掣子孔5B3b中的孔宽度的形状形成,因此防止钩部I3在后连杆5B的连杆长度方向上的横向位移。此处,掣子孔5B3b是本发明的“凹部”的实例,并且下文所述的搭接锚10的钩在掣子孔5B3b上的钩部13是本发明的“凸部”的实例。[0058]同时,如图3所图示,搭接锚10是由一种通过大体上以大体上五边形的板形状压切而切割的钢板材料制成。搭接锚10是以如下形状形成,该形状具有:细长通孔11,其中座椅安全带未示出)的安全带织带的远端部经过细长通孔11以便附接到细长通孔11;圆形插入孔12,其中下文所述的螺栓14A的轴部被插入到圆形插入孔12中;以及钩部13,钩部13以钩形状弯曲以钩在上文所述的后连杆5B的掣子孔5B3b内侧。[0059]上文所述的通孔11以穿透方式沿着搭接锚10的一侧的边缘部以长孔形状形成。通孔11的内周边部分被以树脂膜涂布以便防止经过通孔11的安全带织带的磨损。插入孔12形成为穿透搭接锚1〇的大体上中央部。更具体来说,如图4、图5所图示,插入孔12在通孔11的与安全带织带延伸到的一侧前上侧相对的一侧后下侧)上的区域中在通孔11的垂直平分线上的位置处形成。[0060]此外,如图3所图示,钩部13形成为从在搭接铺10的与形成通孔11的一侧相对的一侧上以渐缩形状延伸的角部垂直弯曲。更具体来说,如图4、图5所图示,钩部13在通孔11的与安全带织带(未示出)延伸到的一侧(前上侧)相对的一侧(后下侧上的区域中在通孔11的垂直平分线上的位置处与前述插入孔12并排形成。[0061]如图3所图示,如上所述构造的搭接锚1〇如下从外侧附接到前述后连杆5B的附接面部5B3。首先,将搭接锚10放置成较靠近后连杆5B的附接面部5B3以使得它们相应板形状彼此表面接触。接着,将钩部13装配到掣子孔5B3b中,并且将插入孔12、5B3a设定为彼此对准。随后,将螺栓14A的轴部从外侧插入到因此彼此对准的插入孔12、583中,并且从另一侧通过螺帽14B来紧固。因此,搭接锚10在轴向(板厚度方向)上与后连杆5B的附接面部5B3表面接触,以使得搭接锚10与附接面部5B3牢固地且一体地彼此紧固。更具体来说,因为钩部13被构造成钩到掣子孔5B3b并装配到掣子孔5B3b,所以搭接锚10在围绕螺栓14A的轴部的旋转移动停止的状态中牢固地且一体地紧固到后连杆5B的附接面部5B3。[0062]如图4、图5所图示,搭接锚1〇如上所述附接到后连杆5B的附接面部5B3,以使得捂接锚10在安全带织带未示出)所经过的通孔11在安全带织带延伸的方向(前上侧上从后连杆5B的附接面部5B3突出的状态中被组装。因此,经过搭接锚1〇的通孔11的安全带织带被设置成不与后连杆5B干涉。[0063]如图4、图5所图示,在如上所述附接到后连杆5B的附接面部5B3的搭接锚10中,随同座椅升降器5的上移下移操作一起的后连杆5B的可移动范围处于维持背部姿势的范围内。因此,安全带织带未示出)所经过的通孔U经常维持在通孔11在安全带织带延伸的方向(前上侧上从后连杆5B的附接面部5B3突出的状态中。在搭接锚1〇随同车辆的前方碰撞等一起从经过通孔11的安全带织带未示出接收大负载的输入时,搭接锚1〇因搭接锚10被附接到的后连杆5B的支撑而强力接收负载。[0064]更具体来说,搭接锚10可因相对于通孔11被放置在背侧后下侧上的插入型紧固结构14由螺栓14A和螺帽14B实现的紧固结构)以及关于掣子孔5B3b的钩部I3的掣子结构而从后下侧相对直接地强力接收从安全带织带未示出)传递到通孔11的内周边部分的拉伸力的交互作用。此外,支撑搭接锚1〇的后连杆5B连接到被构造成将用于上移下移操作的旋转驱动力和制动力传递到后连杆5B的驱动单元5E。这使得能够通过驱动单元5E所施加的制动力而强力接收从安全带织带接收的拉伸力的交互作用。[0065]当总结以上描述时,本实施例的座椅1具有以下构造。即,本实施例的座椅1是包含被构造成相对于交通工具本体底板来调整座垫3的高度的座椅升降器5的交通工具座椅座椅1。座椅升降器5被构造成通过将座垫3连接到交通工具本体底板上的基座滑轨4的连杆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上的后连杆5B的旋转运动而调整座垫3的高度。座椅安全带的固定装置搭接锚1〇附接到连杆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上的后连杆5B。通过此构造,座椅安全带的固定装置搭接锚10可遵循随同连杆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上的后连杆5B的旋转运动一起的座垫3的高度的调整而移动。[0066]此外,连杆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上的后连杆5B连接到座垫3的侧框架3Fa的外侧部,并且固定装置搭接锚10附接到连杆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上的后连杆5B的外侧部。通过此构造,座椅安全带的固定装置搭接锚10可附接到连杆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上的后连杆5B以便不与座垫3的侧框架3Fa干涉。因此,这使得能够防止连杆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上的后连杆5B的旋转运动受到干扰。[0067]此外,固定装置搭接锚10被构造成被放置在附接面部5B3上,以便附接到附接面部5B3。附接面部5B3形成在连杆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上的后连杆5B中,以使得附接面部5B3的表面面向斜上方侧。因为固定装置搭接锚10将附接到的附接面部5B3因此被设置成面向斜上方侧,所以固定装置搭接锚10到附接面部5B3的附接方向被转换为上侧。因此,即使在附接空间从横侧来说较小的构造中,也可以扩展附接空间以便向上敞开。[0068]此外,附接面部5B3形成为从连杆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上的后连杆5B部分地向外突出。因为连杆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上的后连杆5B的固定装置搭接锚10被附接到的附接面部5B3被构造成部分地向外突出,所以固定装置搭接锚10难以在固定装置搭接锚10的附接时与连杆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上的后连杆5B的其它部两端部5B4等干涉。因此,固定装置搭接锚10可较容易附接到连杆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上的后连杆5B。[0069]此外,固定装置搭接锚10附接到连杆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上的后连杆5B的在连杆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附接面部5B3。通过此构造,与固定装置搭接锚1〇附接到连杆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上的后连杆5B关于另一构件的连接端部两端部5B4的构造相比,可以确保固定装置搭接锚10可在其中附接到连杆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上的后连杆5B的宽的空间。[0070]此外,固定装置搭接锚1〇在围绕螺栓14A的轴的摆动旋转被限制的状态中附接到连杆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上的后连杆5B。通过此构造,能够在给定范围内限制从固定装置搭接锚10延伸的座椅安全带的部署方向。[0071]更具体来说,在固定装置搭接锚10中所形成的凸部钩部13被装配到连杆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上的后连杆5B中所形成的凹部掣子孔5B3b中的状态下,固定装置搭接锚10通过以穿透方式插入到固定装置搭接锚10和连杆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上的后连杆5B中的紧固结构14而一体地附接到连杆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上的后连杆5B。通过此构造,固定装置搭接锚10可在不进行焊接的情况下牢固地且一体地附接到连杆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上的后连杆5B。[0072]应注意,通过凸部钩部13与凹部掣子孔5B3b之间的装配对搭接锚10的摆动旋转进行限制可通过形成在旋转方向上具有比凸部钩部13宽的宽度的凹部掣子孔5B3b来执行,以便在给定范围内允许搭接锚10的摆动旋转。[0073]此外,座椅升降器5包含:四节连杆机构,在四节连杆机构中座垫3通过一对右前侧连杆和左前侧连杆前连杆5A以及一对右后侧连杆和左后侧连杆(后连杆5B而连接到基座;以及驱动单元5E,驱动单元5E被构造成将转动力和制动力传递到构成四节连杆机构的连杆中的任一个连杆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上的后连杆5B。固定装置搭接锚10被附接到的连杆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上的后连杆5B被构造成接收从驱动单元5E传递的制动力。通过此构造,当导致入座乘员的强大身体压力的大负载被输入到座椅安全带中时,能够在不因该负载输入而使固定装置搭接锚10被附接到的连杆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上的后连杆5B旋转的情况下在固定位置处稳定地接收负载。[0074]接着,将参照图7描述实施例2的座椅1交通工具座椅)的构造。在本实施例中,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上的后连杆5B连杆的附接面部5B3在连杆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以突出方式设有突起5B3c,以使得突起5B3c从在旋转方向上的两侧抵靠附接到附接面部5B3的搭接锚10固定装置)。通过突起5B3c从在旋转方向上的两侧抵靠搭接锚10的构造,搭接锚10在围绕螺栓14A的轴的摆动旋转被限制的状态下一体地附接到后连杆5B。[0075]应注意,通过突起5B3c对搭接锚10的摆动旋转的限制可通过旋转方向上的搭接锚10与相应突起5B3c之间的间隙来执行,以便在给定范围内允许搭接锚10的摆动旋转。此外,突起5B3c可被设置成使得延伸部形成为从搭接锚10径向延伸,如同在实施例1中从搭接锚10径向延伸的钩部13,以使得突起5B3c从在旋转方向上的两侧抵靠延伸部包含突起5B3c设有给定间隙的情形)。此外,除了突起5B3c具有突起5B3c形成为在板厚度方向(轴向方向)上从搭接锚1〇突出的一体结构的构造之外,突起5B3c可具有突起5B3c在轴向方向上被压入装配、嵌塞或焊接到搭接锚10以便附接到搭接锚10的分开结构。其它构造与实施例1中所述的座椅1的构造相同,因此,给它们指定相同的参考标记并且其描述被省略。[0076]上文已参考两个实例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可在除上述实施例之外的各种实施例中执行。例如,本发明的“交通工具座椅,,适用于除汽车的右侧座椅之外的座椅。此夕卜,本发明的交通工具座椅广泛适用于除汽车之外的其它车辆例如,火车车厢)以及其它运输工具例如,飞机、轮船等)。[0077]^此外,座椅升降器可通过以X形状组装的所谓的缩放连杆机构的连杆运动而执行座垫的高度的调整。此外,座椅安全带的固定装置附接到构成座椅升降器的连杆的结构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所示的搭接锚,而是可应用于到配备有经过安全带织带的舌板的带扣。此外,如同JP2015-〇67135A等中所公开的构造,座椅升降器可被构造成通过上移下移操作杆的操作而被手动地上移下移。[0078]此外,固定装置可不必须一体地附接到连杆,而是可在固定装置由销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的状态中附接。此外,固定装置可通过除插入型紧固结构之外的方式例如,焊接或嵌塞)附接到连杆。此外,固定装置可以是通过直接接触而附接到连杆的固定装置,或可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经由另一构件例如,支架而间接附接到连杆。此外,固定装置可附接到连杆的在连杆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或可附接到连杆的端部。[0079]此外,固定装置被附接到的连杆的附接面部可不必须形成为使得其表面从连杆部分地面向斜上方侧,而是可形成为使得表面如同其它部直接面向宽度方向,或可形成为与其它部齐平。此外,在附接面部形成为使得表面从连杆部分地面向斜上方侧的状况下,附接面部可形成为使得表面在附接面部从连杆向外突出的位置处面向斜上方侧,或可形成为使得表面在附接面部从连杆向内靠拢的位置处面向上侧。[0080]此外,在将固定装置附接到连杆的构造方面,固定装置中所形成的凸部被装配到连杆中所形成的凹部中的构造可不形成在固定装置和连杆的相应边缘中,而是形成在其相应中央部中。此外,凹部可形成在固定装置中,并且凸部可形成在连杆中。此外,凹部可并不是穿透固定装置等的孔,而是可以是凹口。

权利要求:1.一种交通工具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座垫⑶;基座⑷,所述基座⑷被设置在交通工具本体上;座椅升降器5,所述座椅升降器⑸被构造成通过将所述座垫⑶连接到所述基座4的连杆的旋转运动来调节所述座垫3的高度;以及座椅安全带的固定装置10,所述固定装置被附接到所述连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座椅,其中:所述连杆被连接到所述座垫⑶的侧框架3Fa的外侧部;并且所述固定装置10被附接到所述连杆的外侧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交通工具座椅,其中所述固定装置(10被放置在附接面部(5B3上以便被附接到所述附接面部,所述附接面部f5B3被形成在所述连杆中使得所述附接面部5B3的表面面向斜上方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通工具座椅,其中所述附接面部5B3被形成为从所述连杆部分地向外突出。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交通工具座椅,其中所述固定装置10被附接到所述连杆的在连杆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交通工具座椅,其中所述固定装置10在摆动旋转被限制的状态下被附接到所述连杆。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通工具座椅,其中在所述固定装置(10中形成的凸部(13被装配到所述连杆中形成的凹部(5B3b中的状态下,通过以贯穿方式插入到所述固定装置(10和所述连杆中的紧固结构,所述固定装置10被一体地附接到所述连杆。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通工具座椅,其中所述连杆设置有突起5B3c,所述突起从旋转方向上的两侧抵靠所述固定装置10。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交通工具座椅,其中:所述座椅升降器5包含:四节连杆机构,所述四节连杆机构被构造成通过一对左前侧连杆和右前侧连杆5A和一对左后侧连杆和右后侧连杆5B将所述座垫⑶连接到所述基座⑷;和驱动单元5E,所述驱动单元册被构造成将转动力和制动力传递到构成所述四节连杆机构的所述连杆中的任一个连杆;并且所述固定装置10被附接到的所述连杆接收从所述驱动单元5E传递的制动力。

百度查询: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座椅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