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一种催化裂化喷嘴及应用_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_201710670323.5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日:2017-08-08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公开(公告)号:CN109385294B

主分类号:C10G11/00(20060101)

分类号:C10G11/00(20060101);B05B1/14(20060101);B05B7/06(20060101)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0.12.01#授权;2019.03.22#实质审查的生效;2019.02.26#公开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催化裂化喷嘴及应用,该喷嘴能够同时喷出三种原料,包括烃油Ⅰ外套管、烃油Ⅰ内套管、烃油Ⅰ外喷头、烃油Ⅰ内喷头、蒸汽腔、烃油Ⅰ与蒸汽混合室、烃油Ⅱ喷头、烃油Ⅲ喷头、烃油Ⅱ半圆环形雾化室、烃油Ⅲ半圆环形雾化室。所述喷嘴可用于催化裂化提升管装置,所述提升管装置沿反应器轴向从下至上为轻烃反应区Ⅰ、重烃反应区、轻烃反应区Ⅱ。由于在所述喷嘴上设有烃油Ⅱ半圆环形雾化室和烃油Ⅲ半圆环形雾化室,使得该喷嘴能同时喷出三种原料,可用于不同催化原料同时与催化剂接触并反应的试验研究。由于烃油Ⅱ喷头和烃油Ⅲ喷头喷出的轻烃优先与催化剂接触反应,产生大量的正碳离子,加速了重烃的转化,使得本发明具有增产汽油的特点。

主权项:1.一种催化裂化喷嘴,其特征在于,该喷嘴包括:烃油Ⅰ外喷头1,烃油Ⅰ外套管2,烃油Ⅰ内套管3,烃油Ⅰ内喷头4,蒸汽腔5,烃油Ⅰ与蒸汽混合室6,烃油Ⅱ喷头7,烃油Ⅱ半圆形套管8,烃油Ⅱ半圆环形雾化室9,烃油Ⅲ喷头10,烃油Ⅲ半圆形套管11,烃油Ⅲ半圆环形雾化室12,烃油Ⅱ进料入口13,烃油Ⅲ进料入口14,蒸汽进料入口15,烃油Ⅰ进料入口16,卡套式接头17,烃油Ⅰ外喷孔40,烃油Ⅰ内喷孔41,烃油Ⅱ喷孔42,烃油Ⅲ喷孔43,烃油Ⅰ内套管3设置在烃油Ⅰ外套管2内且与其同轴,烃油Ⅰ内套管3的顶端与烃油Ⅰ内喷头4相连通,烃油Ⅰ内套管3的底端与烃油Ⅰ进料入口16相连通;烃油Ⅰ外套管2与烃油Ⅱ半圆形套管8同轴,烃油Ⅱ半圆形套管8的外径大于烃油Ⅰ外套管2的外径,烃油Ⅰ外套管2的顶端设有烃油Ⅰ外喷头1并与其相连通,烃油Ⅰ外套管2的底端与蒸汽进料入口15相连通,烃油Ⅱ半圆形套管8的顶端设有烃油Ⅱ喷头7并与其相连通,烃油Ⅱ半圆形套管8的底端与烃油Ⅱ进料入口13相连通;烃油Ⅱ半圆形套管8与烃油Ⅰ外套管2通过密封面或焊接方式密封连接;烃油Ⅲ半圆形套管11与烃油Ⅰ外套管2通过密封面或焊接方式密封连接;烃油Ⅰ外套管2与烃油Ⅲ半圆形套管11同轴,烃油Ⅲ半圆形套管11的外径大于烃油Ⅰ外套管2的外径,烃油Ⅲ半圆形套管11的外径与烃油Ⅱ半圆形套管8的外径相等,烃油Ⅱ半圆形套管8与烃油Ⅲ半圆形套管11嵌在烃油Ⅰ外套管2的两边,烃油Ⅲ半圆形套管11的顶端设有烃油Ⅲ喷头10并与其相连通,烃油Ⅲ半圆形套管11的底端与烃油Ⅲ进料入口14相连通;烃油Ⅰ内套管3的外管壁与烃油Ⅰ外套管2的内管壁形成的环形空腔构成蒸汽腔5,蒸气腔5的顶端与烃油Ⅰ外喷头1相连通,蒸气腔5的底端与蒸汽进料入口15相连接通;烃油Ⅰ内喷头4与烃油Ⅰ外喷头1之间的腔室构成烃油Ⅰ与蒸汽混合室6,烃油Ⅰ与蒸汽混合室6与烃油Ⅰ外喷头1相连通;烃油Ⅰ外套管2的外管壁与烃油Ⅱ半圆形套管的内管壁及烃油Ⅱ喷头7形成的半圆环形空腔构成烃油Ⅱ半圆环形雾化室9,烃油Ⅱ半圆环形雾化室9的顶端与烃油Ⅱ喷头7相连通,烃油Ⅱ半圆环形雾化室9的底端与烃油Ⅱ进料入口13相连通;烃油Ⅰ外套管2的外管壁与烃油Ⅲ半圆形套管11的内管壁及烃油Ⅲ喷头10形成的半圆环形空腔构成烃油Ⅲ半圆环形雾化室12,烃油Ⅲ半圆环形雾化室12的顶端与烃油Ⅲ喷头10相连通,烃油Ⅲ半圆环形雾化室12的底端与烃油Ⅲ进料入口14相连通;烃油Ⅰ外喷头1上设有烃油Ⅰ外喷孔40,烃油Ⅰ内喷头4上设有烃油Ⅰ内喷孔41,烃油Ⅱ喷头7上设有烃油Ⅱ喷孔42,烃油Ⅲ喷头10上设有烃油Ⅲ喷孔43;卡套式接头17安装在烃油Ⅱ半圆形套管8上且介于烃油Ⅱ喷头7与烃油Ⅱ进料入口13之间的外壁上,催化裂化喷嘴通过卡套式接头17与催化裂化提升管试验装置提升管反应器底部相连通。

全文数据:一种催化裂化喷嘴及应用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石油烃类的催化裂化转化装置,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催化裂化喷嘴及应用。背景技术催化裂化作为炼油工业主要的轻质油品生产工艺,因其适用性广、加工成本相对低廉而受到了国内外主要研发机构的广泛关注。催化裂化提供了我国商品汽油池中75%的汽油组分,在炼油厂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催化裂化工艺和催化剂研发过程中,催化裂化试验装置在催化裂化催化剂配方筛选、催化原料裂化性能及产品性质考察、催化裂化催化剂评价、工业装置反应工艺条件的优化与模拟、催化裂化催化剂放大试生产验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催化裂化提升管试验装置运转过程中,喷嘴作为催化原料雾化的重要部件,直接影响催化裂化试验研究的结果。喷嘴的形式也直接关系着催化裂化工艺的开发。目前,国内外使用的催化裂化进料喷嘴大致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内部结构采用收缩与扩张形式,利用气液两相的速度差,达到强化原料的目的,如中国专利CN1304979A;第二种是采用蒸汽注入到原料油中,利用喷嘴内的压力高于反应器内部的压力,使原料中的气泡在差压作用下膨胀并发生爆裂,达到原料雾化的目的,如中国专利CN1282777Y、CN2754736Y等。然而,所有的催化裂化进料喷嘴都只能喷出一种原料,只能用于催化裂化试验装置一种原料油的评价与试验,不能在一个喷嘴上喷出三种原料。随着工业催化裂化装置加工的原料越来越复杂多变,催化裂化试验装置需要模拟工业催化裂化装置的方面也越来越多。近年来,经济新常态下,中国主要成品油消费仍呈增长趋势,汽油刚性需求增长较快,而柴油需求增速大幅减少,市场需求的柴汽比明显下降。面对市场的变化,为了更加高效、清洁地利用宝贵的石油资源,满足市场需求多产汽油,国内部分炼厂已经开始将重质柴油掺炼到催化裂化装置中,同时配合增产汽油的工艺和催化剂以提高汽油产量。重质柴油在提升管反应器的什么反应区与催化剂进行反应可以最大限度地转化为汽油,成为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催化裂化提升管试验装置在模拟工业催化裂化装置掺炼重质柴油时,由于现有的进料喷嘴只能喷出一种催化裂化原料,无法模拟多种重质柴油喷出与催化剂接触并反应。因此,如何开发出能够同时喷出三原料的进料喷嘴尤为重要。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催化裂化喷嘴及应用,该喷嘴能够同时喷出三种原料,并且能够保证油气得到充分雾化,与催化剂接触更加均匀,不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而且操作弹性好。本发明提供一种催化裂化喷嘴及应用,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催化裂化喷嘴,该喷嘴包括:烃油Ⅰ外喷头1,烃油Ⅰ外套管2,烃油Ⅰ内套管3,烃油Ⅰ内喷头4,蒸汽腔5,烃油Ⅰ与蒸汽混合室6,烃油Ⅱ喷头7,烃油Ⅱ半圆形套管8,烃油Ⅱ半圆环形雾化室9,烃油Ⅲ喷头10,烃油Ⅲ半圆形套管11,烃油Ⅲ半圆环形雾化室12,烃油Ⅱ进料入口13,烃油Ⅲ进料入口14,蒸汽进料入口15,烃油Ⅰ进料入口16,卡套式接头17,烃油Ⅰ外喷孔40,烃油Ⅰ内喷孔41,烃油Ⅱ喷孔42,烃油Ⅲ喷孔43。烃油Ⅰ内套管3设置在烃油Ⅰ外套管2内且与其同轴,烃油Ⅰ内套管3的顶端与烃油Ⅰ内喷头4相连通,烃油Ⅰ内套管3的底端与烃油Ⅰ进料入口16相连通;烃油Ⅰ外套管2与烃油Ⅱ半圆形套管8同轴,烃油Ⅱ半圆形套管8的外径大于烃油Ⅰ外套管2的外径,烃油Ⅰ外套管2的顶端与烃油Ⅰ外喷头1相连通,烃油Ⅰ外套管2的底端与蒸汽进料入口15相连通,烃油Ⅱ半圆形套管8的顶端与烃油Ⅱ喷头7相连通,烃油Ⅱ半圆形套管8的底端与烃油Ⅱ进料入口13相连通;烃油Ⅱ半圆形套管8与烃油Ⅰ外套管2通过密封面或焊接方式密封连接;烃油Ⅲ半圆形套管11与烃油Ⅰ外套管2通过密封面或焊接方式密封连接;烃油Ⅰ外套管2与烃油Ⅲ半圆形套管11同轴,烃油Ⅲ半圆形套管11的外径大于烃油Ⅰ外套管2的外径,烃油Ⅲ半圆形套管11的外径与烃油Ⅱ半圆形套管8的外径相等,烃油Ⅱ半圆形套管8与烃油Ⅲ半圆形套管11嵌在烃油Ⅰ外套管2的两边,烃油Ⅲ半圆形套管11的顶端与烃油Ⅲ喷头10相连通,烃油Ⅲ半圆形套管11的底端与烃油Ⅲ进料入口14相连通;烃油Ⅰ内套管3的外管壁与烃油Ⅰ外套管2的内管壁形成的环形空腔构成蒸汽腔5,蒸气腔5的顶端与烃油Ⅰ外喷头1相连通,蒸气腔5的底端与蒸汽进料入口15相连接通;烃油Ⅰ内喷头4与烃油Ⅰ外喷头1之间的腔室构成烃油Ⅰ与蒸汽混合室6,烃油Ⅰ与蒸汽混合室6与烃油Ⅰ外喷头1相连通;烃油Ⅰ外套管2的外管壁与烃油Ⅱ半圆形套管的内管壁及烃油Ⅱ喷头7形成的半圆环形空腔构成烃油Ⅱ半圆环形雾化室9,烃油Ⅱ半圆环形雾化室9的顶端与烃油Ⅱ喷头7相连通,烃油Ⅱ半圆环形雾化室9的底端与烃油Ⅱ进料入口13相连通;烃油Ⅰ外套管2的外管壁与烃油Ⅲ半圆形套管11的内管壁及烃油Ⅲ喷头10形成的半圆环形空腔构成烃油Ⅲ半圆环形雾化室12,烃油Ⅲ半圆环形雾化室12的顶端与烃油Ⅲ喷头10相连通,烃油Ⅲ半圆环形雾化室12的底端与烃油Ⅲ进料入口14相连通;烃油Ⅰ外喷孔40位于烃油Ⅰ外喷头1上,烃油Ⅰ内喷孔41位于烃油Ⅰ内喷头4上,烃油Ⅱ喷孔42位于烃油Ⅱ喷头7上,烃油Ⅲ喷孔43位于烃油Ⅲ喷头10上;卡套式接头17安装在烃油Ⅱ半圆形套管8上且介于烃油Ⅱ喷头7与烃油Ⅱ进料入口13之间的外壁上,催化裂化喷嘴通过卡套式接头17与催化裂化提升管试验装置提升管反应器底部相连通。本发明所述的催化裂化喷嘴,烃油Ⅰ外喷头1上的烃油Ⅰ外喷孔40设置1~5个,烃油Ⅰ外喷孔40在烃油Ⅰ外喷头1上均匀排列,每个喷孔孔径为0.60~2.0mm。本发明所述的催化裂化喷嘴,烃油Ⅰ内喷头4上的烃油Ⅰ内喷孔41设置1个,烃油Ⅰ内喷孔41在烃油Ⅰ内喷头4上,喷孔孔径为1.1~1.5mm。本发明所述的催化裂化喷嘴,烃油Ⅱ喷头7上的烃油Ⅱ喷孔42设置2~4个,烃油Ⅱ喷孔42在烃油Ⅱ喷头7上均匀排列,每个喷孔孔径为0.6~1.1mm。本发明所述的催化裂化喷嘴,烃油Ⅲ喷头10上的烃油Ⅲ喷孔43设置2~4个,烃油Ⅲ喷孔43在烃油Ⅲ喷头10上均匀排列,每个喷孔孔径为0.6~1.1mm。本发明所述的催化裂化喷嘴,烃油Ⅰ内喷头4与烃油Ⅰ外喷头1的间距D为3~5mm。本发明所述的催化裂化喷嘴,蒸汽腔5缩径后的直径d为4.5~5.0mm。本发明所述的催化裂化喷嘴,烃油Ⅲ喷头10和烃油Ⅰ外喷头1的间距L与烃油Ⅲ进料入口14和烃油Ⅰ外喷头1的间距H之比为0.17:1~0.33:1。本发明所述的催化裂化喷嘴,烃油Ⅱ喷头7和烃油Ⅰ外喷头1的间距M与烃油Ⅲ进料入口14和烃油Ⅰ外喷头1的间距H之比为0.55:1~0.70:1。本发明所述的催化裂化喷嘴,蒸汽腔5缩径段长度W与烃油Ⅱ进料入口13和烃油Ⅰ外喷头1的间距H之比为0.015:1~0.040:1。本发明所述的催化裂化喷嘴,蒸汽腔5缩径后的直径d与烃油Ⅰ内套管3的外径之比为1.667:1~1.800:1。本发明所述的催化裂化喷嘴,烃油Ⅱ喷头7半圆环的直径与烃油Ⅰ外套管的外径之比为1.60:1~1.68:1。本发明所述的催化裂化喷嘴,烃油Ⅱ喷头7半圆环的直径与烃油Ⅲ喷头10半圆环形的直径之比为1:1。本发明所述的催化裂化喷嘴,烃油Ⅰ外套管2的内径与烃油Ⅰ内套管3的内径之比为4.000:1~5.333:1。本发明所述的催化裂化喷嘴,烃油Ⅱ喷头7上单个烃油Ⅱ喷孔42的孔径与烃油Ⅰ外喷头1上单个烃油Ⅰ外喷孔40的孔径之比为0.1:1~2.0:1。本发明所述的催化裂化喷嘴,烃油Ⅲ喷头10上单个烃油Ⅲ喷孔43的孔径与烃油Ⅰ外喷头1上单个烃油Ⅰ外喷孔40的孔径之比为0.1:1~2.0:1。本发明所述的催化裂化喷嘴,烃油Ⅱ喷头7上单个烃油Ⅱ喷孔42的孔径与烃油Ⅲ喷头10上单个烃油Ⅲ喷孔43的孔径之比为1:1。本发明所述的催化裂化提升管喷嘴,所述烃油Ⅱ喷头7喷出的原料为轻烃A,轻烃A是馏程为180~370℃的石油烃馏分;所述烃油Ⅲ喷头10喷出的原料为轻烃B,轻烃B是馏程为170~375℃的石油烃馏分;所述烃油Ⅰ外喷头1喷出的原料为重烃,重烃为馏程为≥245℃的石油烃馏分,轻烃A和轻烃B与重烃的质量比均为0.001:1~0.55:1。本发明所述催化裂化喷嘴应用于配套的催化裂化提升管工艺,包括将预热的轻烃A、轻烃B和重烃从催化裂化喷嘴同时分别喷入提升管反应器内不同的反应区,与来自再生器的催化剂接触进行催化裂化反应;所述反应区为沿反应器垂直方向从下至上的轻烃反应区Ⅰ、重烃反应区、轻烃反应区Ⅱ;所述应用包括下列步骤:1、预提升介质从提升管底部向上喷出,轻烃A从催化裂化喷嘴上的烃油Ⅱ喷头7喷出,轻烃B从催化裂化喷嘴上的烃油Ⅲ喷头10喷出,进入轻烃反应区Ⅰ与再生催化剂接触进行催化裂化反应,生成的反应产物和反应后的含积炭催化剂向上流动进入重烃反应区;2、重烃从催化裂化喷嘴上的烃油Ⅰ外喷头1喷出,单独从重烃反应区底部进入反应器,与来自轻烃反应区Ⅰ的反应产物和催化剂接触进行催化裂化反应,生成的反应产物和反应后的催化剂向上运动进入轻烃反应区Ⅱ;3、在轻烃反应区Ⅱ的反应产物和催化剂接触进行催化裂化反应后,反应产物与含积炭的催化剂由顶部出口流出反应器,进入旋风分离系统进行分离;4、分离出的含积炭的催化剂进入汽提器进行汽提后进入再生器烧焦再生,再生催化剂返回反应器底部循环使用;反应产物经过油气管线进入分馏塔进行分馏得到相应产品。本发明所述的催化裂化喷嘴的应用,所述轻烃反应区Ⅰ、重烃反应区、轻烃反应区Ⅱ的高度分别占提升管反应器总高度的1~15%、1~40%、1~60%。本发明所述的催化裂化喷嘴的应用,所述催化剂为催化裂化催化剂。该喷嘴应用时,将其装配到催化裂化提升管试验装置的提升管反应器底部,按照事先设定好的试验条件进行试验。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1、由于在催化裂化喷嘴上增加了烃油Ⅱ半圆环形雾化室和烃油Ⅲ半圆环形雾化室,使得本发明所述的新型喷嘴能够同时喷出三种原料,可以用于催化裂化提升管试验装置进行不同原料同时与催化剂接触并反应的试验研究。由于烃油Ⅱ半圆环形雾化室喷出的原料与提升管内的催化剂接触时间很短约0.1s,催化剂的活性损失较小,仍可以保持较高的活性与烃油Ⅲ半圆环形雾化室喷出的原料进行接触并反应,促进烃油的高效转化。2、由于喷出三种原料的喷头都设置了一个以上的喷孔,可以形成更加均匀分散的烃油油滴,保证催化剂与烃油油滴均匀接触,防止烃油油滴与催化剂形成沟流。3、由于轻烃喷嘴喷出来的轻烃优先与催化剂接触反应,产生大量的正碳离子,加速了重烃的高效转化,使得本发明具有增产汽油的特点。4、本发明所述的催化裂化喷嘴及应用,不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而且操作弹性好。上述说明仅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加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的实施例,并配合催化裂化提升管试验装置的流程示意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催化裂化喷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烃油Ⅰ外喷头的俯视图。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烃油Ⅰ内喷头的俯视图。图4为本发明的烃油Ⅱ喷头的俯视图。图5为本发明的烃油Ⅲ喷头的俯视图。图6本发明所采用的催化裂化提升管试验装置的流程示意图。图7为对比例所采用的催化裂化提升管试验装置的流程示意图。其中:1-烃油Ⅰ外喷头,2-烃油Ⅰ外套管,3-烃油Ⅰ内套管,4-烃油Ⅰ内喷头,5-蒸汽腔,6-烃油Ⅰ与蒸汽混合室,7-烃油Ⅱ喷头,8-烃油Ⅱ半圆形套管,9-烃油Ⅱ半圆环形雾化室,10-烃油Ⅲ喷头,11-烃油Ⅲ半圆形套管,12-烃油Ⅲ半圆环形雾化室,13-烃油Ⅱ进料入口,14-烃油Ⅲ进料入口,15-蒸汽进料入口,16-烃油Ⅰ进料入口,17-卡套式接头;18-预提升介质,19-烃油Ⅱ,20-烃油Ⅰ,21-烃油Ⅲ,22-提升管反应器,23-汽提器,24-待生剂输送管,25-再生器,26-再生剂输送管,27-油气管线,28-分馏塔,29-催化裂化喷嘴;30-预提升介质,31-混合原料,32-提升管反应器,33-汽提器,34-待生剂输送管,35-再生器,36-再生剂输送管,37-油气管线,38-分馏塔,39-常规喷嘴;40-烃油Ⅰ外喷孔,41-烃油Ⅰ内喷孔,42-烃油Ⅱ喷孔,43-烃油Ⅲ喷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催化裂化进料喷嘴的工作过程:这种催化裂化进料喷嘴的工作过程为: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经过预热的烃油Ⅰ从烃油Ⅰ进料入口16进入,从烃油Ⅰ内喷头4上的烃油Ⅰ内喷孔41喷出;经过预热的蒸汽或干气从蒸汽进料入口15进入蒸汽腔5,蒸汽经过缩径后产生强大的压力并与从烃油Ⅰ内喷头4喷出的烃油Ⅰ油滴在烃油Ⅰ与蒸汽混合室6内进行混合,混合后从烃油Ⅰ外喷头1的多个烃油Ⅰ外喷孔40高速喷出雾化成60μm左右的小液滴,与催化剂接触发生反应;经过预热的烃油Ⅱ从烃油Ⅱ进料入口13进入,在烃油Ⅱ半圆环形雾化室9内进行雾化,从烃油Ⅱ喷头7的多个烃油Ⅱ喷孔42高速喷出雾化成60μm左右的小液滴,与催化剂接触发生反应。经过预热的烃油Ⅲ从烃油Ⅲ进料入口14进入,在烃油Ⅲ半圆环形雾化室12内进行雾化,从烃油Ⅲ喷头10的多个烃油Ⅲ喷孔43高速喷出雾化成60μm左右的小液滴,与催化剂接触发生反应。这种催化裂化进料喷嘴与催化裂化提升管装置反应器采用卡套式接头17和卡帽连接,保证密封良好,以利于试验的正常进行。主要分析方法:各实施例中,Na2O、Al2O3等化学组成用X射线荧光法测定参见《石油化工分析方法RIPP实验方法》,杨翠定等编,科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物相采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比表面、孔体积由低温氮吸附-脱附法测定;粒径分布采用激光粒度分析分析方法GBT19077.1-2008;磨损指数采用磨损指数的测定直管法分析方法GBT15458-1995;微反活性MA评价:采用ASTM-D3907方法。催化剂预先在800℃、100%水蒸汽条件下处理17h,以大港轻柴油作为反应原料油。反应温度460℃,进油时间70s,催化剂装量2.5~5g,反应后汽油的产率采用GC7890分析。主要原料及来源:LDO-70新鲜催化剂,兰州石化公司催化剂厂生产,评价前经过800℃、100%水蒸气水热减活处理10h,LDO-70老化后的理化性质见表1。表1催化剂理化性质烃油Ⅰ取自兰州石化公司30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的新鲜催化原料性质见表2,减压蜡油与减压渣油混合质量比例为6:4,减压蜡油是来自兰州石化公司550万吨常减压装置的减压蜡油,减压渣油是来自兰州石化公司550万吨常减压装置的减压渣油。烃油Ⅱ取自兰州石化公司55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的减一线柴油性质见表3。烃油Ⅲ取自兰州石化公司55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的常三线直馏柴油性质见表4。评价装置采用洛阳石化工程公司生产的灵活反应模式型催化裂化提升管试验装置。表2烃油Ⅰ的性质表3烃油Ⅱ的性质表4烃油Ⅲ的性质实施例1实施例1所述的烃油Ⅰ外喷头1上的烃油Ⅰ外喷孔40设置4个,在烃油Ⅰ外喷头1上均匀排列,每个喷孔孔径为1.0mm。实施例1所述的烃油Ⅰ内喷头4上的烃油Ⅰ内喷孔41设置1个,在烃油Ⅰ内喷头4上,喷孔孔径为1.1mm。实施例1所述的烃油Ⅱ喷头7上的烃油Ⅱ喷孔42设置4个,在烃油Ⅱ喷头7上均匀排列,每个喷孔孔径为0.6mm。实施例1所述的烃油Ⅲ喷头10上的烃油Ⅲ喷孔43设置4个,在烃油Ⅲ喷头10上均匀排列,每个喷孔孔径为0.6mm。实施例1所述的烃油Ⅰ内喷头4与烃油Ⅰ外喷头1的间距D为3mm。实施例1所述的蒸汽腔5缩径后的直径d为4.5mm。实施例1所述的烃油Ⅲ喷头10和烃油Ⅰ外喷头1的间距L与烃油Ⅲ进料入口14和烃油Ⅰ外喷头1的间距H之比为0.17:1。实施例1所述的烃油Ⅱ喷头7和烃油Ⅰ外喷头1的间距M与烃油Ⅲ进料入口14和烃油Ⅰ外喷头1的间距H之比为0.55:1。实施例1所述的蒸汽腔5缩径段长度W与烃油Ⅱ进料入口13和烃油Ⅰ外喷头1的间距H之比为0.015:1。实施例1所述的蒸汽腔5缩径后的直径d与烃油Ⅰ内套管3的外径之比为1.800:1。实施例1所述的烃油Ⅱ喷头7半圆环的直径与烃油Ⅰ外套管的外径之比为1.60:1。实施例1所述的烃油Ⅱ喷头7半圆环的直径与烃油Ⅲ喷头10半圆环形的直径之比为1:1。实施例1所述的烃油Ⅰ外套管2的内径与烃油Ⅰ内套管3的内径之比为5.333:1。实施例1所述的烃油Ⅱ喷头7上单个喷孔的烃油Ⅱ喷孔42与烃油Ⅰ外喷头1上单个烃油Ⅰ外喷孔40的孔径之比为0.60:1。实施例1所述的烃油Ⅲ喷头10上单个烃油Ⅲ喷孔43的孔径与烃油Ⅰ外喷头1上单个烃油Ⅰ外喷孔40的孔径之比为0.60:1。实施例1所述的烃油Ⅱ喷头7上单个烃油Ⅱ喷孔42的孔径与烃油Ⅲ喷头10上单个烃油Ⅲ喷孔43的孔径之比为1:1。实施例1所述的烃油Ⅰ为沸点≥300℃的石油烃馏分。实施例1所述的烃油Ⅱ为沸程为180~370℃的石油烃馏分。实施例1所述的烃油为Ⅲ沸程为170~375℃的石油烃馏分。按照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的催化裂化喷嘴和图6所示的装置,催化裂化喷嘴29与提升管反应器22采用卡套式接头和卡帽连接密封后开始试验。轻烃反应区Ⅰ、重烃反应区、轻烃反应区Ⅱ的高度分别占提升管反应器总高度的5%,35%,55%。质量流率为75gh的550万常减压装置减一线柴油从催化裂化喷嘴29的烃油Ⅱ喷头7上4个烃油Ⅱ喷孔42喷出,质量流率为75gh的550万常减压装置常三线直馏柴油从催化裂化喷嘴29的烃油Ⅲ喷头10上4个烃油Ⅲ喷孔43喷出,在提升管反应器22内的轻烃反应区Ⅰ分别与再生催化剂接触反应,在轻烃油剂接触温度620℃、剂油比64.4、停留时间0.1s、550万常减压装置减一线柴油与300万催料的重量比0.05:1、550万常减压装置常三线直馏柴油与300万催料的重量比0.05:1、反应压力为130千帕、再生催化剂温度670℃的条件下,反应后的催化剂继续向上运动,质量流率为1500gh的300万催料从催化裂化喷嘴29的烃油Ⅰ外喷头1上4个烃油Ⅰ外喷孔40喷出,在重烃反应区与上述催化剂接触反应,在重烃油剂接触温度535℃、反应器出口温度505℃、剂油比6.44、反应时间2.0s、反应压力140千帕的条件下,反应后的产物与催化剂继续向上运动,经过轻烃反应区Ⅱ后进入汽提器23进行汽提,经过汽提的待生催化剂经过待生剂输送管24进入再生器25进行烧焦,烧焦后的催化剂经过再生剂输送管26进入提升管反应器22。提升管反应器22和汽提器23反应产生的油气经过油气管线27进入分馏塔28,分离成干气、液化气、汽油、柴油和油浆。具体反应条件和反应结果见表5。实施例2实施例2所述的烃油Ⅰ外喷头1上的烃油Ⅰ外喷孔40设置3个,在烃油Ⅰ外喷头1上均匀排列,每个喷孔孔径为1.1mm。实施例2所述的烃油Ⅰ内喷头4上的烃油Ⅰ内喷孔41设置1个,在烃油Ⅰ内喷头4上,喷孔孔径为1.2mm。实施例2所述的烃油Ⅱ喷头7上的烃油Ⅱ喷孔42设置2个,在烃油Ⅱ喷头7上均匀排列,每个喷孔孔径为1.1mm。实施例2所述的烃油Ⅲ喷头10上的烃油Ⅲ喷孔43设置2个,在烃油Ⅲ喷头10上均匀排列,每个喷孔孔径为1.1mm。实施例2所述的烃油Ⅰ内喷头4与烃油Ⅰ外喷头1的间距D为3.5mm。实施例2所述的蒸汽腔5缩径后的直径d为4.6mm。实施例2所述的烃油Ⅲ喷头10和烃油Ⅰ外喷头1的间距L与烃油Ⅲ进料入口14和烃油Ⅰ外喷头1的间距H之比为0.21:1。实施例2所述的烃油Ⅱ喷头7和烃油Ⅰ外喷头1的间距M与烃油Ⅲ进料入口14和烃油Ⅰ外喷头1的间距H之比为0.59:1。实施例2所述的蒸汽腔5缩径段长度W与烃油Ⅱ进料入口13和烃油Ⅰ外喷头1的间距H之比为0.021:1。实施例2所述的蒸汽腔5缩径后的直径d与烃油Ⅰ内套管3的外径之比为1.769:1。实施例2所述的烃油Ⅱ喷头7半圆环的直径与烃油Ⅰ外套管的外径之比为1.62:1。实施例2所述的烃油Ⅱ喷头7半圆环的直径与烃油Ⅲ喷头10半圆环形的直径之比为1:1。实施例2所述的烃油Ⅰ外套管2的内径与烃油Ⅰ内套管3的内径之比为5.000:1。实施例2所述的烃油Ⅱ喷头7上单个喷孔的烃油Ⅱ喷孔42与烃油Ⅰ外喷头1上单个烃油Ⅰ外喷孔40的孔径之比为1:1。实施例2所述的烃油Ⅲ喷头10上单个喷孔的烃油Ⅲ喷孔43与烃油Ⅰ外喷头1上单个烃油Ⅰ外喷孔40的孔径之比为1:1。实施例2所述的烃油Ⅱ喷头7上单个烃油Ⅱ喷孔42的孔径与烃油Ⅲ喷头10上单个烃油Ⅲ喷孔43的孔径之比为1:1。实施例2所述的烃油Ⅰ为沸点≥300℃的石油烃馏分。实施例2所述的烃油Ⅱ为沸程为180~370℃的石油烃馏分。实施例2所述的烃油为Ⅲ沸程为170~375℃的石油烃馏分。按照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的催化裂化喷嘴和图6所示的装置,催化裂化喷嘴29与提升管反应器22采用卡套式接头和卡帽连接密封后开始试验。轻烃反应区Ⅰ、重烃反应区、轻烃反应区Ⅱ的高度分别占提升管反应器总高度的5%,35%,55%。质量流率为75gh的550万常减压装置减一线柴油从催化裂化喷嘴29的烃油Ⅱ喷头7上2个烃油Ⅱ喷孔42喷出,质量流率为75gh的550万常减压装置常三线直馏柴油从催化裂化喷嘴29的烃油Ⅲ喷头10上2个烃油Ⅲ喷孔43喷出,在提升管反应器22内的轻烃反应区Ⅰ分别与再生催化剂接触反应,在轻烃油剂接触温度620℃、剂油比64.4、停留时间0.1s、550万常减压装置减一线柴油与300万催料的重量比0.05:1、550万常减压装置常三线直馏柴油与300万催料的重量比0.05:1、反应压力为130千帕、再生催化剂温度670℃的条件下,反应后的催化剂继续向上运动,质量流率为1500gh的300万催料从催化裂化喷嘴29的烃油Ⅰ外喷头1上3个烃油Ⅰ外喷孔40孔喷出,在重烃反应区与上述催化剂接触反应,在重烃油剂接触温度535℃、反应器出口温度505℃、剂油比6.44、反应时间2.0s、反应压力140千帕的条件下,反应后的产物与催化剂继续向上运动,经过轻烃反应区Ⅱ后进入汽提器23进行汽提,经过汽提的待生催化剂经过待生剂输送管24进入再生器25进行烧焦,烧焦后的催化剂经过再生剂输送管26进入提升管反应器22。提升管反应器22和汽提器23反应产生的油气经过油气管线27进入分馏塔28,分离成干气、液化气、汽油、柴油和油浆。具体反应条件和反应结果见表5。实施例3实施例3所述的烃油Ⅰ外喷头1上的烃油Ⅰ外喷孔40设置1个,在烃油Ⅰ外喷头1上均匀排列,每个喷孔孔径为2mm。实施例3所述的烃油Ⅰ内喷头4上的烃油Ⅰ内喷孔41设置1个,在烃油Ⅰ内喷头4上,喷孔孔径为1.3mm。实施例3所述的烃油Ⅱ喷头7上的烃油Ⅱ喷孔42设置3个,在烃油Ⅱ喷头7上均匀排列,每个喷孔孔径为0.8mm。实施例3所述的烃油Ⅲ喷头10上的烃油Ⅲ喷孔43设置3个,在烃油Ⅲ喷头10上均匀排列,每个喷孔孔径为0.8mm。实施例3所述的烃油Ⅰ内喷头4与烃油Ⅰ外喷头1的间距D为4mm。实施例3所述的蒸汽腔5缩径后的直径d为4.7mm。实施例3所述的烃油Ⅲ喷头10和烃油Ⅰ外喷头1的间距L与烃油Ⅲ进料入口14和烃油Ⅰ外喷头1的间距H之比为0.25:1。实施例3所述的烃油Ⅱ喷头7和烃油Ⅰ外喷头1的间距M与烃油Ⅲ进料入口14和烃油Ⅰ外喷头1的间距H之比为0.63:1。实施例3所述的蒸汽腔5缩径段长度W与烃油Ⅱ进料入口13和烃油Ⅰ外喷头1的间距H之比为0.027:1。实施例3所述的蒸汽腔5缩径后的直径d与烃油Ⅰ内套管3的外径之比为1.741:1。实施例3所述的烃油Ⅱ喷头7半圆环的直径与烃油Ⅰ外套管的外径之比为1.64:1。实施例3所述的烃油Ⅱ喷头7半圆环的直径与烃油Ⅲ喷头10半圆环形的直径之比为1:1。实施例3所述的烃油Ⅰ外套管2的内径与烃油Ⅰ内套管3的内径之比为4.706:1。实施例3所述的烃油Ⅱ喷头7上单个烃油Ⅱ喷孔42的孔径与烃油Ⅰ外喷头1上单个烃油Ⅰ外喷孔40的孔径之比为0.4:1。实施例3所述的烃油Ⅲ喷头10上单个烃油Ⅲ喷孔43的孔径与烃油Ⅰ外喷头1上单个烃油Ⅰ外喷孔40的孔径之比为0.4:1。实施例3所述的烃油Ⅱ喷头7上单个烃油Ⅱ喷孔42的孔径与烃油Ⅲ喷头10上单个烃油Ⅲ喷孔43的孔径之比为1:1。实施例3所述的烃油Ⅰ为沸点≥300℃的石油烃馏分。实施例3所述的烃油Ⅱ为沸程为180~370℃的石油烃馏分。实施例3所述的烃油为Ⅲ沸程为170~375℃的石油烃馏分。按照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的催化裂化喷嘴和图6所示的装置,催化裂化喷嘴29与提升管反应器22采用卡套式接头和卡帽连接密封后开始试验。轻烃反应区Ⅰ、重烃反应区、轻烃反应区Ⅱ的高度分别占提升管反应器总高度的5%,35%,55%。质量流率为75gh的550万常减压装置减一线柴油从催化裂化喷嘴29的烃油Ⅱ喷头7上3个烃油Ⅱ喷孔42喷出,质量流率为75gh的550万常减压装置常三线直馏柴油从催化裂化喷嘴29的烃油Ⅲ喷头10上3个烃油Ⅲ喷孔43喷出,在提升管反应器22内的轻烃反应区Ⅰ分别与再生催化剂接触反应,在轻烃油剂接触温度620℃、剂油比64.4、停留时间0.1s、550万常减压装置减一线柴油与300万催料的重量比0.05:1、550万常减压装置常三线直馏柴油与300万催料的重量比0.05:1、反应压力为130千帕、再生催化剂温度670℃的条件下,反应后的催化剂继续向上运动,质量流率为1500gh的300万催料从催化裂化喷嘴29的烃油Ⅰ外喷头1上1个烃油Ⅰ外喷孔40喷出,在重烃反应区与上述催化剂接触反应,在重烃油剂接触温度535℃、反应器出口温度505℃、剂油比6.44、反应时间2.0s、反应压力140千帕的条件下,反应后的产物与催化剂继续向上运动,经过轻烃反应区Ⅱ后进入汽提器23进行汽提,经过汽提的待生催化剂经过待生剂输送管24进入再生器25进行烧焦,烧焦后的催化剂经过再生剂输送管26进入提升管反应器22。提升管反应器22和汽提器23反应产生的油气经过油气管线27进入分馏塔28,分离成干气、液化气、汽油、柴油和油浆。具体反应条件和反应结果见表5。实施例4实施例4所述的烃油Ⅰ外喷头1上的烃油Ⅰ外喷孔40设置3个,在烃油Ⅰ外喷头1上均匀排列,每个喷孔孔径为0.8mm。实施例4所述的烃油Ⅰ内喷头4上的烃油Ⅰ内喷孔41设置1个,在烃油Ⅰ内喷头4上,喷孔孔径为1.4mm。实施例4所述的烃油Ⅱ喷头7上的烃油Ⅱ喷孔42设置3个,在烃油Ⅱ喷头7上均匀排列,每个喷孔孔径为0.7mm。实施例4所述的烃油Ⅲ喷头10上的烃油Ⅲ喷孔43设置3个,在烃油Ⅲ喷头10上均匀排列,每个喷孔孔径为0.7mm。实施例4所述的烃油Ⅰ内喷头4与烃油Ⅰ外喷头1的间距D为4.5mm。实施例4所述的蒸汽腔5缩径后的直径d为4.8mm。实施例4所述的烃油Ⅲ喷头10和烃油Ⅰ外喷头1的间距L与烃油Ⅲ进料入口14和烃油Ⅰ外喷头1的间距H之比为0.29:1。实施例4所述的烃油Ⅱ喷头7和烃油Ⅰ外喷头1的间距M与烃油Ⅲ进料入口14和烃油Ⅰ外喷头1的间距H之比为0.66:1。实施例4所述的蒸汽腔5缩径段长度W与烃油Ⅱ进料入口13和烃油Ⅰ外喷头1的间距H之比为0.033:1。实施例4所述的蒸汽腔5缩径后的直径d与烃油Ⅰ内套管3的外径之比为1.714:1。实施例4所述的烃油Ⅱ喷头7半圆环的直径与烃油Ⅰ外套管的外径之比为1.66:1。实施例4所述的烃油Ⅱ喷头7半圆环的直径与烃油Ⅲ喷头10半圆环形的直径之比为1:1。实施例4所述的烃油Ⅰ外套管2的内径与烃油Ⅰ内套管3的内径之比为4.444:1。实施例4所述的烃油Ⅱ喷头7上单个烃油Ⅱ喷孔42的孔径与烃油Ⅰ外喷头1上单个烃油Ⅰ外喷孔40的孔径之比为0.875:1。实施例4所述的烃油Ⅲ喷头10上单个烃油Ⅲ喷孔43的孔径与烃油Ⅰ外喷头1上单个烃油Ⅰ外喷孔40的孔径之比为0.875:1。实施例4所述的烃油Ⅱ喷头7上单个烃油Ⅱ喷孔42的孔径与烃油Ⅲ喷头10上单个烃油Ⅲ喷孔43的孔径之比为1:1。实施例4所述的烃油Ⅰ为沸点≥300℃的石油烃馏分。实施例4所述的烃油Ⅱ为沸程为180~370℃的石油烃馏分。实施例4所述的烃油为Ⅲ沸程为170~375℃的石油烃馏分。按照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的催化裂化喷嘴和图6所示的装置,催化裂化喷嘴29与提升管反应器22采用卡套式接头和卡帽连接密封后开始试验。轻烃反应区Ⅰ、重烃反应区、轻烃反应区Ⅱ的高度分别占提升管反应器总高度的5%,35%,55%。质量流率为75gh的550万常减压装置减一线柴油从催化裂化喷嘴29的烃油Ⅱ喷头7上3个烃油Ⅱ喷孔42喷出,质量流率为75gh的550万常减压装置常三线直馏柴油从催化裂化喷嘴29的烃油Ⅲ喷头10上3个烃油Ⅲ喷孔43喷出,在提升管反应器22内的轻烃反应区Ⅰ分别与再生催化剂接触反应,在轻烃油剂接触温度620℃、剂油比64.4、停留时间0.1s、550万常减压装置减一线柴油与300万催料的重量比0.05:1、550万常减压装置常三线直馏柴油与300万催料的重量比0.05:1、反应压力为130千帕、再生催化剂温度670℃的条件下,反应后的催化剂继续向上运动,质量流率为1500gh的300万催料从催化裂化喷嘴29的烃油Ⅰ外喷头1上3个烃油Ⅰ外喷孔40喷出,在重烃反应区与上述催化剂接触反应,在重烃油剂接触温度535℃、反应器出口温度505℃、剂油比6.44、反应时间2.0s、反应压力140千帕的条件下,反应后的产物与催化剂继续向上运动,经过轻烃反应区Ⅱ后进入汽提器23进行汽提,经过汽提的待生催化剂经过待生剂输送管24进入再生器25进行烧焦,烧焦后的催化剂经过再生剂输送管26进入提升管反应器22。提升管反应器22和汽提器23反应产生的油气经过油气管线27进入分馏塔28,分离成干气、液化气、汽油、柴油和油浆。具体反应条件和反应结果见表5。实施例5实施例5所述的烃油Ⅰ外喷头1上的烃油Ⅰ外喷孔40设置5个,在烃油Ⅰ外喷头1上均匀排列,每个喷孔孔径为0.6mm。实施例5所述的烃油Ⅰ内喷头4上的烃油Ⅰ内喷孔41设置1个,在烃油Ⅰ内喷头4上,喷孔孔径为1.5mm。实施例5所述的烃油Ⅱ喷头7上的烃油Ⅱ喷孔42设置3个,在烃油Ⅱ喷头7上均匀排列,每个喷孔孔径为0.9mm。实施例5所述的烃油Ⅲ喷头10上的烃油Ⅲ喷孔43设置3个,在烃油Ⅲ喷头10上均匀排列,每个喷孔孔径为0.9mm。实施例5所述的烃油Ⅰ内喷头4与烃油Ⅰ外喷头1的间距D为5mm。实施例5所述的蒸汽腔5缩径后的直径d为5mm。实施例5所述的烃油Ⅲ喷头10和烃油Ⅰ外喷头1的间距L与烃油Ⅲ进料入口14和烃油Ⅰ外喷头1的间距H之比为0.33:1。实施例5所述的烃油Ⅱ喷头7和烃油Ⅰ外喷头1的间距M与烃油Ⅲ进料入口14和烃油Ⅰ外喷头1的间距H之比为0.70:1。实施例5所述的蒸汽腔5缩径段长度W与烃油Ⅱ进料入口13和烃油Ⅰ外喷头1的间距H之比为0.040:1。实施例5所述的蒸汽腔5缩径后的直径d与烃油Ⅰ内套管3的外径之比为1.667:1。实施例5所述的烃油Ⅱ喷头7半圆环的直径与烃油Ⅰ外套管的外径之比为1.68:1。实施例5所述的烃油Ⅱ喷头7半圆环的直径与烃油Ⅲ喷头10半圆环形的直径之比为1:1。实施例5所述的烃油Ⅰ外套管2的内径与烃油Ⅰ内套管3的内径之比为4.000:1。实施例5所述的烃油Ⅱ喷头7上单个烃油Ⅱ喷孔42的孔径与烃油Ⅰ外喷头1上单个烃油Ⅰ外喷孔40的孔径之比为1.500:1。实施例5所述的烃油Ⅲ喷头10上单个烃油Ⅲ喷孔43的孔径与烃油Ⅰ外喷头1上单个烃油Ⅰ外喷孔40的孔径之比为1.500:1。实施例5所述的烃油Ⅱ喷头7上单个烃油Ⅱ喷孔42的孔径与烃油Ⅲ喷头10上单个烃油Ⅲ喷孔43的孔径之比为1:1。实施例5所述的烃油Ⅰ为沸点≥300℃的石油烃馏分。实施例5所述的烃油Ⅱ为沸程为180~370℃的石油烃馏分。实施例5所述的烃油为Ⅲ沸程为170~375℃的石油烃馏分。按照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的催化裂化喷嘴和图6所示的装置,催化裂化喷嘴29与提升管反应器22采用卡套式接头和卡帽连接密封后开始试验。轻烃反应区Ⅰ、重烃反应区、轻烃反应区Ⅱ的高度分别占提升管反应器总高度的5%,35%,55%。质量流率为75gh的550万常减压装置减一线柴油从催化裂化喷嘴29的烃油Ⅱ喷头7上3个烃油Ⅱ喷孔42喷出,质量流率为75gh的550万常减压装置常三线直馏柴油从催化裂化喷嘴29的烃油Ⅲ喷头10上3个烃油Ⅲ喷孔43喷出,在提升管反应器22内的轻烃反应区Ⅰ分别与再生催化剂接触反应,在轻烃油剂接触温度620℃、剂油比64.4、停留时间0.1s、550万常减压装置减一线柴油与300万催料的重量比0.05:1、550万常减压装置常三线直馏柴油与300万催料的重量比0.05:1、反应压力为130千帕、再生催化剂温度670℃的条件下,反应后的催化剂继续向上运动,质量流率为1500gh的300万催料从催化裂化喷嘴29的烃油Ⅰ外喷头1上5个烃油Ⅰ外喷孔40喷出,在重烃反应区与上述催化剂接触反应,在重烃油剂接触温度535℃、反应器出口温度505℃、剂油比6.44、反应时间2.0s、反应压力140千帕的条件下,反应后的产物与催化剂继续向上运动,经过轻烃反应区Ⅱ后进入汽提器23进行汽提,经过汽提的待生催化剂经过待生剂输送管24进入再生器25进行烧焦,烧焦后的催化剂经过再生剂输送管26进入提升管反应器22。提升管反应器22和汽提器23反应产生的油气经过油气管线27进入分馏塔28,分离成干气、液化气、汽油、柴油和油浆。具体反应条件和反应结果见表5。对比例1按照图7所示的装置,对比例1采用的常规喷嘴为专利CN201120267386.4所述的一种催化裂化雾化进料喷嘴,常规喷嘴39与提升管反应器32连接密封后开始试验。质量流率为1650gh的300万催料与550万常减压装置常三线直馏柴油、550万常减压装置减一线柴油的混合原料550万常减压装置减一线柴油与300万催料的质量比为0.05:1、550万常减压装置常三线直馏柴油与300万催料的质量比为0.05:1从常规喷嘴39喷出,与再生催化剂接触反应,在油剂接触温度535℃、反应器出口温度505℃、剂油比6.44、反应时间2.1s、反应压力140千帕的条件下,反应后的产物与催化剂继续向上运动,进入汽提器33进行汽提,汽提后的催化剂经过待生剂输送管34进入再生器35进行烧焦,烧焦后的催化剂经过再生剂输送管36进入提升管反应器32。提升管反应器32和汽提器33反应产生的油气经过油气管线37进入分馏塔38,分离成干气、液化气、汽油、柴油和油浆。具体反应条件和反应结果见表6。表5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和实施例5的反应条件和反应结果表6对比例1的反应条件和反应结果实施例1与对比例1相比,在进料质量完全相同、进料位置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反应后汽油收率提高了3.04个百分点,总液收提高了0.90个百分点,转化率提高了5.94个百分点,柴油收率降低了4.38个百分点,重油收率降低了1.56个百分点。实施例2与对比例1相比,在进料质量完全相同、进料位置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反应后汽油收率提高了2.98个百分点,总液收提高了0.46个百分点,转化率提高了5.82个百分点,柴油收率降低了4.31个百分点,重油收率降低了1.51个百分点。实施例3与对比例1相比,在进料质量完全相同、进料位置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反应后汽油收率提高了2.99个百分点,总液收提高了0.83个百分点,转化率提高了5.89个百分点,柴油收率降低了4.37个百分点,重油收率降低了1.52个百分点。实施例4与对比例1相比,在进料质量完全相同、进料位置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反应后汽油收率提高了3.06个百分点,总液收提高了0.85个百分点,转化率提高了5.93个百分点,柴油收率降低了4.40个百分点,重油收率降低了1.53个百分点。实施例5与对比例1相比,在进料质量完全相同、进料位置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反应后汽油收率提高了2.93个百分点,总液收提高了0.83个百分点,转化率提高了5.94个百分点,柴油收率降低了4.36个百分点,重油收率降低了1.58个百分点。数据显示本发明具有增产汽油、提高总液收和转化率、降低重油收率的特点。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催化裂化喷嘴,其特征在于,该喷嘴包括:烃油Ⅰ外喷头1,烃油Ⅰ外套管2,烃油Ⅰ内套管3,烃油Ⅰ内喷头4,蒸汽腔5,烃油Ⅰ与蒸汽混合室6,烃油Ⅱ喷头7,烃油Ⅱ半圆形套管8,烃油Ⅱ半圆环形雾化室9,烃油Ⅲ喷头10,烃油Ⅲ半圆形套管11,烃油Ⅲ半圆环形雾化室12,烃油Ⅱ进料入口13,烃油Ⅲ进料入口14,蒸汽进料入口15,烃油Ⅰ进料入口16,卡套式接头17,烃油Ⅰ外喷孔40,烃油Ⅰ内喷孔41,烃油Ⅱ喷孔42,烃油Ⅲ喷孔43,烃油Ⅰ内套管3设置在烃油Ⅰ外套管2内且与其同轴,烃油Ⅰ内套管3的顶端与烃油Ⅰ内喷头4相连通,烃油Ⅰ内套管3的底端与烃油Ⅰ进料入口16相连通;烃油Ⅰ外套管2与烃油Ⅱ半圆形套管8同轴,烃油Ⅱ半圆形套管8的外径大于烃油Ⅰ外套管2的外径,烃油Ⅰ外套管2的顶端设有烃油Ⅰ外喷头1并与其相连通,烃油Ⅰ外套管2的底端与蒸汽进料入口15相连通,烃油Ⅱ半圆形套管8的顶端设有烃油Ⅱ喷头7并与其相连通,烃油Ⅱ半圆形套管8的底端与烃油Ⅱ进料入口13相连通;烃油Ⅱ半圆形套管8与烃油Ⅰ外套管2通过密封面或焊接方式密封连接;烃油Ⅲ半圆形套管11与烃油Ⅰ外套管2通过密封面或焊接方式密封连接;烃油Ⅰ外套管2与烃油Ⅲ半圆形套管11同轴,烃油Ⅲ半圆形套管11的外径大于烃油Ⅰ外套管2的外径,烃油Ⅲ半圆形套管11的外径与烃油Ⅱ半圆形套管8的外径相等,烃油Ⅱ半圆形套管8与烃油Ⅲ半圆形套管11嵌在烃油Ⅰ外套管2的两边,烃油Ⅲ半圆形套管11的顶端设有烃油Ⅲ喷头10并与其相连通,烃油Ⅲ半圆形套管11的底端与烃油Ⅲ进料入口14相连通;烃油Ⅰ内套管3的外管壁与烃油Ⅰ外套管2的内管壁形成的环形空腔构成蒸汽腔5,蒸气腔5的顶端与烃油Ⅰ外喷头1相连通,蒸气腔5的底端与蒸汽进料入口15相连接通;烃油Ⅰ内喷头4与烃油Ⅰ外喷头1之间的腔室构成烃油Ⅰ与蒸汽混合室6,烃油Ⅰ与蒸汽混合室6与烃油Ⅰ外喷头1相连通;烃油Ⅰ外套管2的外管壁与烃油Ⅱ半圆形套管的内管壁及烃油Ⅱ喷头7形成的半圆环形空腔构成烃油Ⅱ半圆环形雾化室9,烃油Ⅱ半圆环形雾化室9的顶端与烃油Ⅱ喷头7相连通,烃油Ⅱ半圆环形雾化室9的底端与烃油Ⅱ进料入口13相连通;烃油Ⅰ外套管2的外管壁与烃油Ⅲ半圆形套管11的内管壁及烃油Ⅲ喷头10形成的半圆环形空腔构成烃油Ⅲ半圆环形雾化室12,烃油Ⅲ半圆环形雾化室12的顶端与烃油Ⅲ喷头10相连通,烃油Ⅲ半圆环形雾化室12的底端与烃油Ⅲ进料入口14相连通;烃油Ⅰ外喷头1上设有烃油Ⅰ外喷孔40,烃油Ⅰ内喷头4上设有烃油Ⅰ内喷孔41,烃油Ⅱ喷头7上设有烃油Ⅱ喷孔42,烃油Ⅲ喷头10上设有烃油Ⅲ喷孔43;卡套式接头17安装在烃油Ⅱ半圆形套管8上且介于烃油Ⅱ喷头7与烃油Ⅱ进料入口13之间的外壁上,催化裂化喷嘴通过卡套式接头17与催化裂化提升管试验装置提升管反应器底部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裂化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烃油Ⅰ外喷孔40为1~5个,所述烃油Ⅰ外喷孔40在烃油Ⅰ外喷头1上均匀排列,每个喷孔孔径为0.60~2.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裂化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烃油Ⅰ内喷孔41孔径为1.1~1.5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裂化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烃油Ⅱ喷孔42为2~4个,所述烃油Ⅱ喷孔42在烃油Ⅱ喷头7上均匀排列,每个喷孔孔径为0.6~1.1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裂化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烃油Ⅲ喷孔43为2~4个,所述烃油Ⅲ喷孔43在烃油Ⅲ喷头10上均匀排列,每个喷孔孔径为0.6~1.1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裂化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烃油Ⅰ内喷头4与烃油Ⅰ外喷头1的间距D为3~5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裂化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腔5缩径后的直径d为4.5~5.0m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裂化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烃油Ⅲ喷头10和烃油Ⅰ外喷头1的间距L与烃油Ⅲ进料入口14和烃油Ⅰ外喷头1的间距H之比为0.17:1~0.33: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裂化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烃油Ⅱ喷头7和烃油Ⅰ外喷头1的间距M与烃油Ⅲ进料入口14和烃油Ⅰ外喷头1的间距H之比为0.55:1~0.70:1。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裂化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腔5缩径段长度W与烃油Ⅱ进料入口13和烃油Ⅰ外喷头1的间距H之比为0.015:1~0.040:1。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裂化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腔5缩径后的直径d与烃油Ⅰ内套管3的外径之比为1.667:1~1.800: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裂化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烃油Ⅱ喷头7半圆环的直径与烃油Ⅰ外套管的外径之比为1.60:1~1.68: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裂化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烃油Ⅱ喷头7半圆环的直径与烃油Ⅲ喷头10半圆环形的直径之比为1: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裂化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烃油Ⅰ外套管2的内径与烃油Ⅰ内套管3的内径之比为4.000:1~5.333:1。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裂化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烃油Ⅱ喷头7上单个烃油Ⅱ喷孔42的孔径与烃油Ⅰ外喷头1上单个烃油Ⅰ外喷孔40的孔径之比为0.1:1~2.0:1。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裂化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烃油Ⅲ喷头10上单个烃油Ⅲ喷孔43的孔径与烃油Ⅰ外喷头1上单个烃油Ⅰ外喷孔40的孔径之比为0.1:1~2.0:1。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裂化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烃油Ⅱ喷头7上单个烃油Ⅱ喷孔42的孔径与烃油Ⅲ喷头10上单个烃油Ⅲ喷孔43的孔径之比为1:1。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裂化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烃油Ⅱ喷头7喷出的原料为轻烃A,轻烃A是馏程为180~370℃的石油烃馏分;所述烃油Ⅲ喷头10喷出的原料为轻烃B,轻烃B是馏程为170~375℃的石油烃馏分;所述烃油Ⅰ外喷头1喷出的原料为重烃,重烃为馏程为≥245℃的石油烃馏分,轻烃A和轻烃B与重烃的质量比均为0.001:1~0.55:1。19.权利要求1-18之一所述的催化裂化喷嘴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应用于配套的催化裂化提升管装置,包括将预热的轻烃A、轻烃B和重烃从催化裂化喷嘴同时分别喷入提升管反应器内不同的反应区,与来自再生器的催化剂接触进行催化裂化反应;所述反应区为沿反应器垂直方向从下至上的轻烃反应区Ⅰ、重烃反应区、轻烃反应区Ⅱ;所述应用包括下列步骤:1、预提升介质从提升管底部向上喷出,轻烃A从催化裂化喷嘴上的烃油Ⅱ喷头7喷出,轻烃B从催化裂化喷嘴上的烃油Ⅲ喷头10喷出,进入轻烃反应区Ⅰ与再生催化剂接触进行催化裂化反应,生成的反应产物和反应后的含积炭催化剂向上流动进入重烃反应区;2、重烃从催化裂化喷嘴上的烃油Ⅰ外喷头1喷出,单独从重烃反应区底部进入反应器,与来自轻烃反应区Ⅰ的反应产物和催化剂接触进行催化裂化反应,生成的反应产物和反应后的催化剂向上运动进入轻烃反应区Ⅱ;3、在轻烃反应区Ⅱ的反应产物和催化剂接触进行催化裂化反应后,反应产物与含积炭的催化剂由顶部出口流出反应器,进入旋风分离系统进行分离;4、分离出的含积炭的催化剂进入汽提器进行汽提后进入再生器烧焦再生,再生催化剂返回反应器底部循环使用;反应产物经过油气管线进入分馏塔进行分馏得到相应产品。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催化裂化喷嘴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轻烃反应区Ⅰ、重烃反应区、轻烃反应区Ⅱ的高度分别占提升管反应器总高度的1~15%、1~40%、1~60%。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催化裂化喷嘴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催化裂化催化剂。

百度查询: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催化裂化喷嘴及应用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