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电致变色装置_株式会社LG化学_201780004513.1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LG化学

申请日:2017-03-08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公开(公告)号:CN108369363B

主分类号:G02F1/153(20060101)

分类号:G02F1/153(20060101);G02F1/1523(20190101);G02F1/1506(20190101);C09K9/00(20060101)

优先权:["20160308 KR 10-2016-0027597","20170307 KR 10-2017-0028748"]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1.05.07#授权;2018.08.28#实质审查的生效;2018.08.03#公开

摘要:本申请涉及电致变色装置和用于制造电致变色装置的方法。本申请可以提供具有提高的生产率以及改善的电致变色速率和耐久性的电致变色装置以及用于制造电致变色装置的方法。该电致变色装置可以有利地用于各种各样的装置,例如智能窗、智能镜、显示器、电子纸和自适应伪装。

主权项:1.一种电致变色装置,依次包括第一电极层、复合电致变色层、电解质层、离子存储层和第二电极层,其中所述复合电致变色层包括多个电致变色层的层合结构,在所述多个电致变色层中的至少两个电致变色层具有彼此不同的密度,并且在具有不同密度的所述至少两个电致变色层中的密度较高的电致变色层被设置成比密度较低的电致变色层更接近所述第一电极层,而密度较低的电致变色层被设置成与所述电解质层接触,其中具有不同密度的所述两个电致变色层的密度差为0.1gcm3或更大,以及其中具有不同密度的所述两个电致变色层中的每一者包含金属氧化物电致变色材料。

全文数据:电致变色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申请涉及电致变色装置和该电致变色装置的用途。[0002]本申请要求基于于2016年3月8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6-0027597号以及于2017年3月7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_2〇17-〇〇28748号的优先权的权益,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背景技术[0003]电致变色是指电致变色活性材料的光学特性如颜色或透射率被材料的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所改变的现象。利用这种现象的电致变色装置即使以小成本也可以制造成具有大面积的装置并且具有低的能耗,使得其可以用于各种领域,例如智能窗、智能镜和电子纸专利文献1:韩国特许专利公开第2008-0051280号)。[0004]作为电致变色材料,可以例示过渡金属氧化物。例如,W〇3、M〇〇3、Ti02等可以例示为通过还原的显色材料,以及LiNiOx、NIOx、V205、Ir02等可以例示为通过氧化的显色材料。[0005]为了将电致变色材料应用于电致变色装置,需要提供薄膜形式的电致变色材料。在一个实例中,可以使用戮射真空设备使电致变色材料变薄。然而,真空沉积法具有高的单元工艺成本和维护成本,并且虽然为了稳定驱动电致变色装置需要厚度为数百纳米的薄膜,但是真空沉积法的沉积速率低,因而存在难以将其应用于大规模生产的问题。作为真空沉积方法的替代,存在涂覆电致变色材料的方法。涂覆法与真空沉积法相比具有简单的工艺,因此具有降低工艺成本的效果,但是由于涂层与基材之间的粘合性降低,可能还需要额外的工艺如处理工艺。[0006]在另一方面,在电致变色装置领域,需要在循环测试期间保持稳定的电致变色特性并且具有热稳定性和耐久性。此外,当电致变色装置劣化时,存在电致变色特性降低或者无法实现并且视觉观察到劣化的问题,因此,需要改善电致变色稳定性以将其用于智能窗等。发明内容[0007]技术问题[0008]本申请要解决的目标是提供具有改善的生产率、电致变色速率和耐久性的电致变色装置以提高电致变色装置的生产率并且解决和补偿由材料引起的工艺稳定性问题,以及用于制造所述电致变色装置的方法。[0009]技术方案[0010]本申请涉及电致变色装置。本申请的电致变色装置可依次包括第一电极层、复合电致变色层、电解质层、离子存储层和第二电极层。复合电致变色层可包括多个电致变色层的层合结构。在多个电致变色层中的至少两个电致变色层可具有不同的密度。在具有不同密度的两个电致变色层中的密度较高的电致变色层可被设置成与密度较低的电致变色层相比更接近第一电极层。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可分别设置在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上。[0011]本申请的电致变色装置可以通过厚度相对小的电致变色层层合结构来实现,使得可以提高生产率。此外,本申请的电致变色装置可以通过经由布置密度不同的多个电致变色层防止电解质层中的离子(例如,Li+离子)渗入电极层中来减少因电极层材料(例如,ITO和电解质层中的离子的副反应引起的劣化现象,从而表现出优异的电致变色速率和耐久性。[0012]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电致变色装置。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电致变色装置可依次包括第一基底(10、第一电极层(11、复合电致变色层(12、电解质层3、离子存储层22、第二电极层21和第二基底20。复合电致变色层(12可包括具有不同密度的至少两个电致变色层(121、122,并且密度较高的第一电致变色层(m可被设置成比密度较低的第二电致变色层更接近第一电极层(11。在根据图1的电致变色装置中,密度较高的第一电致变色层(121与第一电极层(11相邻,并且密度较低的第二电致变色层122与电解质层3相邻。[0013]下文中,将具体描述本申请的电致变色装置。[0014][电极层][0015]在本说明书中,与复合电致变色层相邻的电极层可被称为第一电极层,以及与离子存储层相邻的电极层可被称为第二电极层。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可用于向复合电致变色层或离子存储层供应电荷。第一电极层可被称为在与复合电致变色层相邻的同时在电致变色装置中具有电致变色作用的相邻电极,例如活性电极。第二电极层可被称为在与离子存储层相邻的同时能够容纳从活性电极解吸的氢或锂离子等的电极,例如对电极。然而,如以下所述,当离子存储层也包含电致变色材料时,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二者均可用作对电极同时作为活性电极。[0016]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各自可包含透明导电材料。具体地,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各自可包含透明导电氧化物、导电聚合物、银纳米线和金属网中的至少一者。在一个实例中,作为透明导电氧化物,可以使用IT0氧化铟锡)、FT0氟掺杂的氧化锡)、AZ0铝掺杂的氧化锌)、GZ0镓掺杂的氧化锌)、ATO锑掺杂的氧化锡)、IZ0铟掺杂的氧化锌)、NT0银掺杂的氧化钛)、ZnO或CTO等,但不限于此。在另一个实例中,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可以形成为其中层合有上述透明导电氧化物中的两种或更多种材料的结构。[0017]第一电极层或第二电极层可以例如通过以下过程来制造:通过诸如溅射或数字印刷的工艺在透明玻璃基底上以薄膜形式形成包含透明导电氧化物颗粒的电极材料。[0018]第一电极层或第二电极层的物理特性可以在不损害本申请的目的的范围内适当地调节。在一个实例中,第一电极层或第二电极层可被设计成具有低的厚度和薄层电阻以及高的透射率。第一电极层或第二电极层的薄层电阻越低,电致变色装置的着色和脱色转换时间越倾向于减小。考虑到这一点,可以适当地控制第一电极层或第二电极层的物理特性。例如,第一电极层或第二电极层的厚度可以为lnm至500nm。[0019]通过外电路对第一电极层或第二电极层施加的电压可以在不损害本申请的目的的范围内适当地调节。对第一电极层或第二电极层施加的电压越高,电致变色装置的特性越好,但是可能通过加速装置劣化而使耐久性降低。考虑到这一点,可以适当地调节通过外电路对第一电极层或第二电极层施加的电压。例如,通过外电路对第一电极层或第二电极层施加的电压可以为-5V至+5V,但不限于此。此外,着色和脱色时的电压可以相同或不同,并且如果需要,可以适当地进行调节。电压可以通过交流电源来施加,并且施加电压的电源或方法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适当地选择。[0020]如图1所示,本申请的电致变色装置还可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一个表面上的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可以分别为玻璃基底或聚合物基底。具体地,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中的每一者可为选自以下的任一者:玻璃、玻璃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醚砜、聚酰亚胺及其组合。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案,第一基底可以为玻璃基底,第二基底可以为聚合物基底。[0021][复合电致变色层][0022]复合电致变色层可具有多个电致变色层的层合结构。在本说明书中,多个电致变色层的层合结构可意指至少两个电致变色层的层合结构。在本说明书中,关于电致变色层,除非其被限定为“复合”或“多个”,否则电致变色层可意指独立形成的单个电致变色层。如果需要,复合电致变色层可具有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或更多个电致变色层的层合结构。[0023]在多个电致变色层中的至少两个电致变色层的密度可彼此不同。在密度不同的两个电致变色层中的密度较高的电致变色层可被布置成比密度较低的电致变色层更接近第一电极层。通过经由上述布置防止电解质层中的离子例如,Li+离子渗入电极层,可以减少因电极层材料例如,IT0和电解质层中的离子的副反应引起的劣化现象,从而表现出优异的电致变色速率和耐久性。[0024]在一个实例中,当复合电致变色层具有密度不同的两个电致变色层的层合结构时,密度较高的电致变色层可被设置成与第一电极层相邻,并且密度较低的层可被设置成与电解质层相邻。在另一个实例中,当复合电致变色层具有密度不同的三个或更多个电致变色层的层合结构时,密度最高的电致变色层可被设置成与第一电极层相邻,并且密度最低的电致变色层可被设置成与电解质层相邻。此外,电致变色层可被设置成使得电致变色层的密度从第一电极层侧向电解质层侧变得更低。[0025]多个电致变色层可被布置成使得例如密度不同的至少两个电致变色层彼此相邻。因此,根据本申请的电致变色装置,密度不同的至少两个电致变色层可以以彼此相邻的状态进行驱动。[0026]多个电致变色层例如密度不同的至少两个电致变色层可彼此直接层合。在本说明书中,短语“A和B彼此直接层合”可意指在A与B之间不存在中间层例如压敏粘合层或粘合层的情况下A和B彼此层合。两个或更多个电致变色层的直接层合可以例如通过在一个电致变色层上沉积或涂覆另一个电致变色层来进行。[0027]考虑到本申请的目的,可以适当地选择密度不同的两个电致变色层的密度差。在一个实例中,密度差可以是0.lgcm3或更大、0.2gcm3或更大、0.3gcm3或更大、0.4gcm3或更大、或者0•5gcm3或更大。密度差的上限可以为3.Ogcm3或更小。当密度不同的两个电致变色层的密度差在以上范围内时,在具有提高的生产率以及实现具有优异的电致变色速率和耐久性的电致变色装置方面可以是有利的。[0028]考虑到本申请的目的,可以适当地选择密度不同的两个电致变色层各自的密度。在一个实例中,在密度不同的两个电致变色层中的密度较高的电致变色层的密度可以为5•Ogcm3至8.Ogcm3。具体地,密度较高的电致变色层的密度可以为5.Ogcm3或更大、5•25gcm3或更大、5•5gcm3或更大、5.75gcm3或更大、6gcm3或更大、或者6•25gcm3或更大且8.Ogcm3或更小、7.5gcm3或更小、7.Ogcm3或更小、或者6•5gcm3或更小。在密度不同的两个电致变色层中的密度较低的电致变色层的密度可以为3.Ogcm3至7.Ogcm3。具体地,密度较低的电致变色层的密度可以为3.Ogcm3或更大、3.5gcm3或更大、4•Ogcm3或更大、4.5gcm3或更大、或者5•5gcm3或更大且7•Ogcm3或更小、6•5gcm3或更小、或者6•Ogcm3或更小。当各电致变色层的密度在以上范围内时,在具有提高的生产率以及实现具有优异的电致变色速率和耐久性的电致变色装置方面可以是有利的。[0029]考虑到本申请的目的,可以适当地选择包括在复合电致变色层中的各电致变色层的厚度。在一个实例中,各电致变色层的厚度分别可以为l〇nm至800nm。具体地,在密度不同的两个电致变色层中,密度较高的电致变色层的厚度可以为10nm至800nm,并且密度较低的电致变色层的厚度可以为l〇nm至800nm。更具体地,密度较高的电致变色层的厚度可以为10nm或更大、20nm或更大、30nm或更大、60nm或更大、或者90nm或更大且400nm或更小、300nm或更小、200nm或更小、或者lOOnm或更小。更具体地,密度较低的电致变色层的厚度可以为10nm或更大、50nm或更大、lOOnm或更大、150nm或更大且400nm或更小、300nm或更小、或者200nm或更小。此外,复合电致变色层的总厚度可以为20nm至810nm。更具体地,复合电致变色层的总厚度可以为20nm或更大、60nm或更大、lOOnm或更大、140nm或更大、180nm或更大且810nm或更小、700nm或更小、600nm或更小、500nm或更小、400nm或更小、或者300nm或更小。当复合电致变色层的厚度满足以上范围时,在具有提高的生产率以及实现具有优异的电致变色速率和耐久性的电致变色装置方面可以是有利的。[0030]密度不同的至少两个电致变色层可通过不同的物理结构来实现。在一个实例中,密度不同的至少两个电致变色层中的任一者可以是多孔膜。在一个具体实例中,在密度不同的至少两个电致变色层中的密度较低的电致变色层与密度较高的电致变色层相比可以是多孔膜。在本说明书中,多孔膜可意指具有多孔结构的膜,g卩,具有这样的结构的膜,其中在该膜的内部或表面上存在多个孔多孔性)。在本说明书中,短语“A与B相比是多孔膜”可意指A比B包含更多的孔。[0031]多个电致变色层例如密度不同的至少两个电致变色层各自可包含电致变色材料。电致变色是颜色根据电信号可逆地改变的现象,并且电致变色可以通过在电致变色材料中嵌入提取电子和离子H+、Li+等)的过程而发生。电致变色材料可以分为通过离子注入可逆地着色的还原性电致变色材料和通过离子提取可逆地着色的氧化性电致变色材料。[0032]作为电致变色材料,可以使用金属氧化物电致变色材料、金属配合物化合物、有机电致变色材料或导电聚合物电致变色材料等。[0033]作为金属氧化物电致变色材料的实例,可以使用钨w、钦Ti、钒v、钥M〇、银Nb、铬Cr、锰Mn、钽Ta、铁Fe、镍Ni、钴Co、铱Ir和锂镍LiNi的金属氧化物中的一种或更多种。钨W、钛Ti、钒V、钼Mo、铌Nb等的金属氧化物可以被分类为还原性电致变色材料,并且釩V、格Cr、猛Mn、担Ta、铁Fe、镇Ni、钴Co、依Ir或锂镍LiNi等可以被分类为氧化性电致变色材料。[0034]作为金属配合物化合物,例如,可以使用普鲁士蓝、酞菁或铋等。[0035]作为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例如,可以使用紫罗碱或醌等。[0036]作为导电聚合物电致变色材料,例如,可以使用以下的一种或更多种:聚噻吩、聚苯胺、聚吡咯、聚蒽、聚芴、聚咔哇、聚亚苯基亚乙炼基及其衍生物。[0037]在一个头例中,多个电致变色层例如密度不同的至少两个电致变色层各自可包含相同种类的电致变色材料。作为一个实例,密度不同的至少两个电致变色层各自可包含钨氧化物ff〇x。本申请的电致变色装置实现成使得包含相同种类的电致变色材料的至少两个电致变色层的密度彼此不同,由此可以提高电致变色装置的生产率,并且可以解决和补偿由材料引起的的工艺稳定性问题。[0038][离子存储层][0039]离子存储层可用于接收和释放引起电致变色层变色所必需的离子电荷。因此,为了匹配离子存储层与电致变色层之间的电荷平衡,离子存储层可包含与电致变色层互补的导电材料。[0040]当复合电致变色层包含还原性电致变色材料时,离子存储层可包含氧化性导电材料。或者,当复合电致变色层包含氧化性电致变色材料时,离子存储层可包含还原性导电材料。[0041]作为一个实例,包含在离子存储层中的导电材料可以是电致变色材料。当复合电致变色层包含还原性电致变色材料时,离子存储层可包含氧化性电致变色材料。当复合电致变色层包含氧化性电致变色材料时,离子存储层可包含还原性电致变色材料。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案,当在复合电致变色层中使用鹤氧化物W〇3时,可以在离子存储层中使用锂镍氧化物LiNixOy。[0042]或者,不管复合电致变色层包含还原性变色材料还是氧化性变色材料,离子存储层还可包含合适的导电材料,例如诸如导电石墨的导电材料。[0043]离子存储层的厚度可以在不损害本申请的目的的范围内适当地选择。例如,离子存储层的厚度可以为20nm至810nm。当离子存储层的厚度满足以上范围时,可以提供具有改善的电致变色速率和稳定性的电致变色装置。[0044][电解质层][0045]电解质层可包含电解质盐。具体地,电解质层可以为选自以下的任一者:其中溶解有电解质盐的液体电解质、凝胶电解质、固体电解质、聚合物电解质和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在液体电解质的情况下,其可以是其中电解质盐溶解在溶剂中的液体电解质。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案,电解质可以是凝胶聚合物电解质。[0046]电解质盐可以是有机电解质盐或无机电解质盐。更具体地,电解质盐可包括锂盐、钾盐、钠盐或铵盐等,并且电解质盐可以是例如选自以下的任一者:n-Bu4NC104、n-Bu4NPF6、NaBF4、LiCl〇4、LiPF6、LiBF4、LiNSOAFs2、LiCF3S〇3、C2F6LiN〇4S2、K4FeCN6及其组合。[0047]如果溶剂为非水性溶剂则可应用,具体地,溶剂可以是选自以下的任一者:二氯甲烷、氯仿、乙腈、碳酸亚乙酯EC、碳酸亚丙酯PC、四氢呋喃THF、碳酸亚丁酯及其组合。[0048]电解质层的厚度可以在不损害本申请的目的的范围内适当地选择。例如,电解质层的厚度可以是400nm至2000nm。当电解质层的厚度满足以上范围时,可以提供具有改善的电致变色速率和稳定性的电致变色装置。[0049]本申请还涉及用于制造电致变色装置的方法。该制造方法可以是用于制造上述电致变色装置的方法。该制造方法可包括在第一电极层上依次层合复合电致变色层、电解质层、离子存储层和第二电极层的过程。在该制造方法中,复合电致变色层可包括多个电致变色层,其中在多个电致变色层中的至少两个电致变色层的密度彼此不同,并且在密度不同的两个电致变色层中的密度较高的电致变色层与密度较低的电致变色层相比可被层合以被布置成与第一电极层相邻。在该制造方法中,第一电极层、复合电致变色层、电解质层、离子存储层和第二电极层的细节可以通过在电致变色装置的项目中描述的内容等同地应用。[0050]在该制造方法中,层间层合方法可通过适当地选择已知的方法来进行。在一个实例中,各层可以使用以下任一种方法来形成:濺射、溶胶-凝胶法、电子束蒸镀(e-beamevaporation、脉冲激光沉积、CVD化学气相沉积)、旋涂和浸涂。[0051]在该制造方法中,将至少两个电致变色层的密度调节成彼此不同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层合与其他相邻电致变色层相比呈多孔膜形式的任一电致变色层。多孔膜的细节可以通过在电致变色装置的项目中描述的内容等同地应用。[0052]在一个实例中,在层合电致变色层时,层合多孔膜形式的电致变色层可以通过对其应用溅射工艺来进行,条件是调节工艺压力条件,或者通过对其应用电子束蒸镀E-beamevaporation工艺来进行,条件是调节气体条件。濺射工艺中的工艺压力条件或电子束沉积工艺中的气体条件可以根据要实现的密度来适当地选择。[0053]作为一个实例,当应用溅射工艺时,随着工艺压力增加,电致变色层的密度倾向于减小。或者,当应用电子束蒸镀工艺时,随着通过气体注入增加工艺压力,电致变色层的密度倾向于减小。在另一方面,由于溅射工艺源是金属组分的刚性固体而电子束蒸镀工艺源是颗粒型固体,因此由于溅射源和电子束蒸镀源不同可能存在密度关于工艺而不同。[0054]本申请的电致变色装置具有改善电致变色速率和稳定性的效果。这样的电致变色装置可以有利地用于各种装置,例如智能窗、智能镜、显示器、电子纸和自适应伪装adaptivecamouflage。构造这样的装置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应用本申请的电致变色装置即可,可以应用常规方法。[0055]有益效果[0056]本申请可以提供具有提高的生产率以及改善的电致变色速率和耐久性的电致变色装置。这样的电致变色装置可以有利地用于各种装置,例如智能窗、智能镜、显示器、电子纸和自适应伪装。附图说明[0057]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电致变色装置。[0058]图2至5分别是实施例1至3和比较例1的电流图。[0059]图6是实施例1在第750次循环下的着色和脱色图。[0060]图7是实施例2在第750次循环下的着色和脱色图。[0061]图8是实施例3在第400次循环下的着色图。[0062]图9至11分别是实施例1至3的电荷量图。[0063]图12至14分别是实施例1至3的透射率和电荷量图。[0064]图15至16分别是实施例2和比较例2的电荷量图。[0065]图17是比较例2在第50次循环下的着色图。[0066]图18是比较例2的透射率和电荷量图。具体实施方式[0067]下文中,将通过实施例和比较例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内容,但本申请的范围不限于以下内容。[0068]测量实施例1[0069]使用XRRX射线反射分析法,从0•2度至2•4度的20每0.002度1秒测量电致变色层的薄膜密度。[0070]实施例1堆叠体:玻璃ITOTOx1ffOx2GPELiNixOyITOPET膜[0071]工作电极的制造[0072]通过以下过程来形成第一电致变色层(121:在层合在玻璃基底上的IT0层上通过使用DC溅射机在W钨靶上形成等离子体,并将Ar和02气体注入室中,通过活性反应,使得以厚度为约30nm的薄膜形式提供WOx鹤氧化物)。以6•03kV的高压和0.5nm秒的蒸镀速率设置W0x源,通过电子束蒸镀在第一电致变色层(121上形成第二电致变色层(122,使得以厚度为约150nm的薄膜形式提供W0x钨氧化物)。第一电致变色层(121的密度为约6.3土0•lgcm3,以及第二电致变色层(122的密度为约5.8±0.lgcm3。[0073]对电极的制造[0074]通过以下过程来形成离子存储层22:在层合在PET膜上的H0层上使用DC溅射机在LiNi02靶上形成等离子体,并将Ar和02气体注入室中,通过活性反应,使得以厚度为约75nm的薄膜形式提供LiNixOy。[0075]电致变色装置的制造[0076]使用包含PC碳酸亚丙酯和LiC104的混合物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通过将工作电极和对电极结合在一起使得第二电致变色层(122和离子存储层21与凝胶聚合物电解质3接触来制造电致变色装置。[0077]实施例2堆叠体:玻璃ITOWOx1W0x⑵GPELiNixOyITOPET膜[0078]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电致变色装置,不同之处在于,在实施例1中形成第一电致变色层(121时,通过将DC溅射时间增加两倍来以厚度为约60nm的薄膜形式提供第一电致变色层(121。第一电致变色层薄膜121的密度为约6.3±0.1gcm3,以及第二电致变色层薄膜122的密度为约5.8±0.lgcm3。[0079]实施例3堆叠体:玻璃ITOWOx1ffOx⑵GPELiNixOyITOPET膜[0080]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电致变色装置,不同之处在于,在实施例1中形成第一电致变色层薄膜121时,通过将DC派射时间增加三倍来以厚度为约90nm的薄膜形式提供第一电致变色层薄膜121。第一电致变色层薄膜(121的密度为约6.3±0.lgcm3,以及第二电致变色层薄膜122的密度为约5.8±0.lgcm3。[0081]比较例1堆叠体:玻璃IT0TOxGPELiNix0yIT0PET膜[0082]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电致变色装置,不同之处在于,在实施例1中制造工作电极和形成第一电致变色层薄膜(121时,通过增加DC溅射时间十四倍来以厚度为约420nm的薄膜单层结构形成电致变色层。电致变色层薄膜的密度为约6.3±0.lgcm3。[0083]比较例2堆叠体:玻璃ITOTOx2TOx1GPELiNixOyITOPET膜[0084]以与实施例2中相同的方式制造电致变色装置,不同之处在于,在实施例2中制造工作电极时,首先在H0电极层上形成密度为约5.8±0.1gcm3的第二电致变色层(122,然后在第二电致变色层(122上形成密度为约6.3±0.lgcm3的第一电致变色层121。[0085]电致变色装置的驱动和劣化评估[0086]在以下条件下驱动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制造的电致变色装置以评估劣化的存在,结果示于图2至9中。[0087]-驱动偏压:-2V至+2V的AC电压[0088]-持续时间:100秒着色-100秒脱色)。[0089]图2至5分别示出了在着色和脱色时实施例1至3和比较例1的电致变色装置的电流量根据经过的时间和循环次数的变化。如图2至5所示,在比较例1中,劣化在100次循环之后发生,而在实施例1和2中,即使在800次循环或更多次循环下也未发生劣化,在实施例3中,多至约150次循环才发生劣化,因此可以确定,实施例3与比较例1相比具有更优的耐久性。图7和8分别是实施例1和2的电致变色装置在驱动750次循环之后的着色和脱色图,并且图9是实施例3在驱动400次循环之后的着色图。在实施例3中,在第400次循环下发生劣化,并且在着色与脱色之间不存在色差。图9至11分别示出了在着色和脱色时实施例1至3的电致变色装置的电荷量根据经过的时间的变化。在电荷量增加时,可意味着Li+离子非常有助于着色和脱色或电致变色。如图9和11所示,可以确定,在实施例1和2的情况下,多至约750次循环,电致变色装置表现出稳定的电致变色特性,电荷量并未降低。图12至14分别示出了在着色和脱色时实施例1至3的电致变色装置的透射率和电荷量根据循环次数的变化。[0090]图15至16分别示出了在着色和脱色时实施例2和比较例2的电致变色装置的电荷量根据经过的时间的变化。如图15至16所示,可以确定,在实施例2中,电致变色装置表现出稳定的电致变色特性,电荷量根据经过的时间并未降低,而在比较例2中,在5〇次循环后电荷量降低。图17是比较例2在驱动50次循环后的着色图。在比较例2中,在驱动50次循环之后发生劣化,并且在着色与脱色之间没有色差。图18示出了在着色和脱色时比较例2的电致变色装置的透射率和电荷量根据循次数的变化。[0091][附图标记说明][0092]10:第一基底,11:第一电极层,12:复合电致变色层,I22:第二电致变色层,121:第一电致变色层,20:第二基底,21:第二电极层,22:离子存储层,3:电解质层。

权利要求:1.一种电致变色装置,依次包括第一电极层、复合电致变色层、电解质层、离子存储层和第二电极层,其中所述复合电致变色层包括多个电致变色层的层合结构,在所述多个电致变色层中的至少两个电致变色层具有彼此不同的密度,并且在具有不同密度的所述至少两个电致变色层中的密度较高的电致变色层被设置成比密度较低的电致变色层更接近所述第一电极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装置,其中具有不同密度的所述两个电致变色层被彼此相邻地驱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装置,其中具有不同密度的所述两个电致变色层彼此直接层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装置,其中具有不同密度的所述两个电致变色层的密度差为〇•lgcm3或更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装置,其中所述密度较高的电致变色层的密度为5•Ogcm3至8•Ogcm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装置,其中所述密度较低的电致变色层的密度为3•Ogcm3至7•Ogcm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装置,其中具有不同密度的所述两个电致变色层中的每一者的厚度为10nm至800n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装置,其中所述密度较低的电致变色层与所述密度较高的电致变色层相比是多孔膜。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装置,其中具有不同密度的所述两个电致变色层中的每一者包含钨⑼、钛Ti、钒⑺、钼Mo、铌Nb、铬Cr、锰Mn、钽Ta、铁Fe、镍Ni、钴Co、铱Ir和锂镍LiNi的金属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金属氧化物。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装置,其中具有不同密度的所述两个电致变色层中的每一者包含相同种类的电致变色材料。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装置,其中当所述复合电致变色层包含还原性电致变色材料时,所述离子存储层包含氧化性导电材料,或者当所述复合电致变色层包含氧化性电致变色材料时,所述离子存储层包含还原性导电材料。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装置,其中所述电解质层包含电解质盐,以及所述电极层包含透明导电材料。13.—种用于制造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装置的方法,包括在第一电极层上依次层合复合电致变色层、电解质层、离子存储层和第二电极层的过程,其中所述复合电致变色层包括多个电致变色层的层合结构,在所述多个电致变色层中的至少两个电致变色层具有彼此不同的密度,并且被层合成使得在具有不同密度的所述两个电致变色层中的密度较高的电致变色层被设置成与密度较低的电致变色层相比与所述第一电极层相邻。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制造电致变色装置的方法,其中将所述多个电致变色层的密度调节成彼此不同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层合所述多个电致变色层中与任意另一个电致变色层相比呈多孔膜形式的任一电致变色层。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于制造电致变色装置的方法,其中层合呈多孔膜形式的所述电致变色层通过对其应用溅射工艺来进行,条件是调节工艺压力条件,或者通过对其应用电子束蒸镀工艺来进行,条件是调节气体条件。

百度查询: 株式会社LG化学 电致变色装置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