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一种屋顶的高支模体系_天津建工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_201910735627.4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建工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申请日:2019-08-09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公开(公告)号:CN110409807B

主分类号:E04G11/48(20060101)

分类号:E04G11/48(20060101);E04G25/02(20060101);E04G17/00(20060101)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1.05.07#授权;2019.11.29#实质审查的生效;2019.11.05#公开

摘要:本发明涉及高支模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屋顶的高支模体系,包括多个支模模块,每个支模模块包括多根立杆和多根连接杆,不同支模模块之间在竖直方向上叠络,相邻的支模模块之间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筒状体,筒状体的侧壁呈中空状,筒状体的内侧壁内设置有夹紧机构,支模模块中的立杆与筒状体插接配合。本发明将支模体系模块化,支模模块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其中立杆通过夹紧机构夹紧,达到了搭设方便快捷的效果。

主权项:1.一种屋顶的高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支模模块(1),每个支模模块(1)包括多根立杆(11)和多根连接杆(12),立杆(11)竖直阵列设置,相邻的立杆(11)之间通过连接杆(12)固定连接,不同支模模块(1)之间在竖直方向上叠络,相邻的支模模块(1)之间设置有连接件(2),所述连接件(2)包括筒状体(21),筒状体(21)的侧壁呈中空状,筒状体(21)的内侧壁内设置有夹紧机构(22),夹紧机构(22)包括固定板(221)、搭接杆(222)、联动杆(223)和抵接杆(224),固定板(221)竖直固定在筒状体(21)的内部,搭接杆(222)的中间部位与固定板(221)通过水平轴铰接,抵接杆(224)位于搭接杆(222)的上方,抵接杆(224)和搭接杆(222)的一端均穿过筒状体(21)的侧壁并且伸入筒状体(21)的内侧,联动杆(223)的两端分别与抵接杆(224)和搭接杆(222)在筒状体(21)内部的一端铰接,固定板(221)上固定设置有圆柱形的定位杆(225),联动杆(223)的中间部位沿联动杆(223)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导向槽(2231),定位杆(225)位于导向槽(2231)内并且与导向槽(2231)滑动配合;支模模块(1)中的立杆(11)与筒状体(21)插接配合;抵接杆(224)与筒状体(21)的插接处设置有导向套(226),导向套(226)与筒状体(21)的侧壁通过水平轴转动连接,抵接杆(224)与导向套(226)插接配合。

全文数据:一种屋顶的高支模体系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高支模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屋顶的高支模体系。背景技术高支模是指支模高度大于或者等于8m时的支模作业,高支模作业的过程中,主要问题在于支模的高度过高,支模的支撑架由于长度过长而容易产生变形,从而造成支模上方模板支撑度不足,在浇筑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模板变形、漏浆甚至炸模。现有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102720357B的发明专利,其介绍了一种高支模体系,包括立杆、套杆和连接杆,套杆竖直固定在地面上并且均匀间隔设置,立杆与套杆竖直插接且滑动配合,连接杆固定连接在相邻的套杆之间,连接杆起到加固套杆之间连接强度的目的。在使用高支模体系前,需要对高支模体系的高度进行调整时,将立杆相对套杆向上滑动一段距离,之后在相对固定立杆和套杆的位置关系,从而实现调整高支模体系整体高度的目的,缓解了支模体系对模板支撑度不足的问题,降低模板变形的可能性。但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支模体系中的套杆是通过连接杆固定,因此套杆和连接杆是一体设置的,或者通过管卡等方式固定,这样在架设支模体系的过程中耗时长,搭设的过程繁琐,搭设的人工费用高。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屋顶的高支模体系,将支模体系模块化,达到了搭设方便快捷的效果。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屋顶的高支模体系,包括多个支模模块,每个支模模块包括多根立杆和多根连接杆,立杆竖直阵列设置,相邻的立杆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不同支模模块之间在竖直方向上叠络,相邻的支模模块之间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筒状体,筒状体的侧壁呈中空状,筒状体的内侧壁内设置有夹紧机构,夹紧机构包括固定板、搭接杆、联动杆和抵接杆,固定板竖直固定在筒状体的内部,搭接杆的中间部位与固定板通过水平轴铰接,抵接杆位于搭接杆的上方,抵接杆和搭接杆的一端均穿过筒状体的侧壁并且伸入筒状体的内侧,联动杆的两端分别与抵接杆和搭接杆在筒状体内部的一端铰接,固定板上固定设置有圆柱形的定位杆,联动杆的中间部位沿联动杆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导向槽,定位杆位于导向槽内并且与导向槽滑动配合;支模模块中的立杆与筒状体插接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支模体系分为多个支模模块,每个支模模块可以在低处单独拼接,之后再利用连接件将支模模块稳定拼接,这样就能够降低支模拼装的难度;在拼接支模模块的过程中,首先将筒状体套在立杆的上端,之后将另外一个支模模块吊起后使立杆的下端插入筒状体的上端,在立杆的下端插入筒状体的过程中,立杆会逐渐挤压搭接杆,使搭接杆相对固定板转动,搭接杆转动会带动联动杆相对定位杆滑动并且转动,之后联动杆推动抵接杆朝向立杆移动,对立杆进行抵接固定,从而实现支模模块之间的固定连接,便于实现快速搭建支模体系,降低支模体系的安装难度。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抵接杆与筒状体的插接处设置有导向套,导向套与筒状体的侧壁通过水平轴转动连接,抵接杆与导向套插接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杆与导向套的插接作用,抵接杆相对筒状体的转动趋势可以转移至导向套与筒状体的转动,能够提升抵接杆移动的稳定性。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筒状体内管壁的中间位置向内凸出形成搭接边,搭接边上开设有用于容置搭接杆的搭接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搭接边的设置,有助于保证筒状体在立杆上套接的稳定性,并且随着立柱下压搭接杆,能够将搭接杆下压至搭接槽内,此时既能够保证立杆与搭接边搭接,也能够保证立杆能够下压搭接杆并且使搭接杆不承受立杆的重力。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立杆下端的外周面上开设有抵接槽,立杆与连接件插接配合时抵接杆插入抵接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抵接槽,能够提升抵接杆与立杆抵接的稳定性,降低立杆插入筒状体之后产生相对转动的可能性。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抵接槽的下部槽壁为由内向外、从上往下倾斜的斜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随着立杆逐渐下压搭接杆,搭接杆会通过联动杆带动抵接杆朝向立杆移动,而将抵接槽的下部槽壁设置成斜面之后,随着抵接杆逐渐靠近抵接槽,抵接杆能够沿抵接槽的倾斜槽壁进入抵接槽内,同时也不会妨碍立杆相对筒状体继续插接。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搭接杆靠近联动杆的一端连接有配重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立柱将要拔出筒状体时,在配重块的作用下能够带动搭接杆转动,使联动杆向下移动,从而带动抵接杆朝向远离立柱的方向移动,便于抵接杆与立柱脱离,从而便于拆卸立柱和连接件。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在连接件上方和下方的支模模块之间固定设置有加固杆,所述加固杆的两端分别与连接件上方和下方支模模块的立杆可拆卸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杆能够提升支模模块之间的连接强度,提升支模体系的整体连接强度。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支模模块还包括稳定架,稳定架位于立杆的上端和下端,稳定架包括固定套和固定杆,固定套套在立杆外侧,固定杆固定连接各个固定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稳定架能够稳定立杆之间的间距,便于支模模块拼接的过程中,多个立杆能够快速稳定地插接在多个筒状体内,提升安装效率。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通过将支模体系设置成多个支模模块,在安装支模体系的过程中,将多个支模体系通过连接件互相拼接,实现快速稳定地形成支模体系,节省施工时间和施工难度;2、通过将连接件设置成筒状体、搭接杆、联动杆和抵接杆,能够将立杆快速固定在筒状体内,并且将立杆拔出筒状体的过程中,抵接杆能够快速与立杆分离,拆卸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是连接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模模块;11、立杆;111、抵接槽;12、连接杆;13、稳定架;131、固定套;132、固定杆;2、连接件;21、筒状体;211、搭接边;2111、搭接槽;22、夹紧机构;221、固定板;222、搭接杆;223、联动杆;2231、导向槽;224、抵接杆;225、定位杆;226、导向套;227、配重块;3、加固杆。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发明介绍了一种屋顶的高支模体系,包括多个支模模块1和多个连接件2,在安装高支模体系的过程中,将支模模块1在地面上装配完毕,之后再将支模模块1互相叠络,支模模块1之间通过连接件2固定连接,实现快速拼装,降低高空拼装作业的时间,并且也能够降低整体作业的时间和作业的难度,简单快捷,施工成本低。如图1所示,支模模块1包括多根立杆11和多根连接杆12,立杆11竖直阵列设置,相邻的立杆11之间通过连接杆12固定连接。如图2所示,连接件2包括筒状体21,筒状体21的侧壁呈中空状,筒状体21的内侧壁内设置有夹紧机构22,夹紧机构22包括固定板221、搭接杆222、联动杆223和抵接杆224,固定板221竖直固定在筒状体21的内部,搭接杆222的中间部位与固定板221通过水平轴铰接,抵接杆224位于搭接杆222的上方,抵接杆224和搭接杆222的一端均穿过筒状体21的侧壁并且伸入筒状体21的内侧,联动杆223的两端分别与抵接杆224和搭接杆222在筒状体21内部的一端铰接,固定板221上固定设置有圆柱形的定位杆225,联动杆223的中间部位沿联动杆223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导向槽2231,定位杆225位于导向槽2231内并且与导向槽2231滑动配合。在安装的过程中,首先将筒状体21套在立杆11的上端,之后再将上层的支模模板1的立杆11从上往下插入筒状体21内,在立杆11的下端插入筒状体21的过程中,立杆11会逐渐挤压搭接杆222,使搭接杆222相对固定板221转动,搭接杆222转动会带动联动杆223相对定位杆225滑动并且转动,之后联动杆223推动抵接杆224朝向立杆11移动,对立杆11进行抵接固定,从而实现支模模块1之间的固定连接,便于实现快速搭建支模体系,降低支模体系的安装难度。由于搭接杆222要相对固定板221转动,因此筒状体21上供搭接杆222插接的孔的高度较长,以避免影响搭接杆222的转动。随着搭接杆222的转动,联动杆223的运动轨迹具有向上运动以及相对定位杆225转动的综合轨迹,同样抵接杆224的运动轨迹是水平移动与自身转动的综合轨迹,并且筒状体21上供抵接杆224插接的孔的孔径较小,这样才能够提升抵接杆224的稳定性。如图2所示,为了更进一步提升抵接杆224移动的稳定性,可以在抵接杆224与筒状体21的插接处设置有导向套226,导向套226与筒状体21的侧壁通过水平轴转动连接,抵接杆224与导向套226插接配合。利用抵接杆224与导向套226的插接作用,抵接杆224相对筒状体21的转动趋势可以转移至导向套226与筒状体21的转动,能够提升抵接杆224移动的稳定性。由于筒状体21是套接在立杆11上,为了避免筒状体21在受力的过程中进一步相对立杆11下滑,如图2所示,可以在筒状体21内管壁的中间位置向内凸出形成搭接边211,搭接边211上开设有用于容置搭接杆222的搭接槽2111。这样在安装筒状体21和立杆11的过程中,下方的立杆11会抵接在搭接边211的下方,上方的立杆11会抵接在搭接边211的上方,又由于搭接槽2111的设置,随着立柱11下压搭接杆222,能够将搭接杆222下压至搭接槽2111内,此时既能够保证立杆11与搭接边211搭接,也能够保证立杆11能够下压搭接杆222并且使搭接杆222不承受立杆11的重力。因为抵接杆224的一部分插入筒状体21的内孔内,因此抵接杆224如果与立杆11外侧壁抵接的话,立杆11的外径要小于筒状体21的内径,这样才能保证抵接杆224的稳定性,降低抵接杆224缩回筒状体21内而掉落的可能性,但这样的话,立杆11的直径就会有所减小,从而导致立杆11的支撑强度降低。如图2所示,为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在立杆11下端的外周面上开设抵接槽111,立杆11与连接件2插接配合时抵接杆224插入抵接槽111内,利用抵接槽111,能够提升抵接杆222与立杆11抵接的稳定性,在相同情况下能够提升立杆11的直径,从而提升立杆11的支撑强度。又因为抵接杆224是随着立杆11下压搭接杆222而朝向立杆11移动抵接,如图2所示,因此最好将抵接槽111的下部槽壁设置为由内向外、从上往下倾斜的斜面。随着立杆11逐渐下压搭接杆222,搭接杆222会通过联动杆223带动抵接杆224朝向立杆11移动,而将抵接槽111的下部槽壁设置成斜面之后,随着抵接杆224逐渐靠近抵接槽111,抵接杆224能够沿抵接槽111的倾斜槽壁进入抵接槽111内,同时也不会妨碍立杆11相对筒状体21继续插接。在拆卸立杆11和连接件2时,理论上将立杆11从筒状体21内拔出即可,但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抵接杆224与立杆11的抵接力较大,导致在拔出立杆11的过程中抵接杆224与立杆11之间的摩擦力较大,因此还会存在一些困难。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图2所示,可以在搭接杆222靠近联动杆223的一端连接一块配重块227,在立柱11将要拔出筒状体21时,在配重块227的作用下能够带动搭接杆222转动,使联动杆223向下移动,从而带动抵接杆224朝向远离立柱11的方向移动,便于抵接杆224与立柱11脱离,从而便于拆卸立柱11和连接件2。在安装支模模板1和连接件2的过程中,由于支模模块1是已经拼装完成的模块化结构,支模模块1中的立柱11需要尽可能同时插入各个对应的筒状体21内,一旦立柱11之间的位置错位,会提升支模模块1与连接件2的安装复杂度。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图2所示,可以在支模模块1中设置稳定架13,稳定架13位于立杆11的上端和下端,稳定架13包括固定套131和固定杆132,固定套131套在立杆11外侧,固定杆132固定连接各个固定套131。利用稳定架13能够稳定立杆11之间的间距,便于支模模块1拼接的过程中多个立杆11能够快速稳定地插接在多个筒状体21内,提升安装效率。如图1所示,为了提升相邻的支模模块1的连接强度,最好在连接件2上方和下方的支模模块1之间固定设置有加固杆3,所述加固杆3的两端分别与连接件2上方和下方支模模块1的立杆11可拆卸固定连接,一般是通过钢管扣件固定。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权利要求:1.一种屋顶的高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支模模块(1),每个支模模块(1)包括多根立杆(11)和多根连接杆(12),立杆(11)竖直阵列设置,相邻的立杆(11)之间通过连接杆(12)固定连接,不同支模模块(1)之间在竖直方向上叠络,相邻的支模模块(1)之间设置有连接件(2),所述连接件(2)包括筒状体(21),筒状体(21)的侧壁呈中空状,筒状体(21)的内侧壁内设置有夹紧机构(22),夹紧机构(22)包括固定板(221)、搭接杆(222)、联动杆(223)和抵接杆(224),固定板(221)竖直固定在筒状体(21)的内部,搭接杆(222)的中间部位与固定板(221)通过水平轴铰接,抵接杆(224)位于搭接杆(222)的上方,抵接杆(224)和搭接杆(222)的一端均穿过筒状体(21)的侧壁并且伸入筒状体(21)的内侧,联动杆(223)的两端分别与抵接杆(224)和搭接杆(222)在筒状体(21)内部的一端铰接,固定板(221)上固定设置有圆柱形的定位杆(225),联动杆(223)的中间部位沿联动杆(223)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导向槽(2231),定位杆(225)位于导向槽(2231)内并且与导向槽(2231)滑动配合;支模模块(1)中的立杆(11)与筒状体(21)插接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顶的高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抵接杆(224)与筒状体(21)的插接处设置有导向套(226),导向套(226)与筒状体(21)的侧壁通过水平轴转动连接,抵接杆(224)与导向套(226)插接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顶的高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筒状体(21)内管壁的中间位置向内凸出形成搭接边(211),搭接边(211)上开设有用于容置搭接杆(222)的搭接槽(21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顶的高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立杆(11)下端的外周面上开设有抵接槽(111),立杆(11)与连接件(2)插接配合时抵接杆(224)插入抵接槽(111)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屋顶的高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抵接槽(111)的下部槽壁为由内向外、从上往下倾斜的斜面。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屋顶的高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搭接杆(222)靠近联动杆(223)的一端连接有配重块(227)。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顶的高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在连接件(2)上方和下方的支模模块(1)之间固定设置有加固杆(3),所述加固杆(3)的两端分别与连接件(2)上方和下方支模模块(1)的立杆(11)可拆卸固定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顶的高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支模模块(1)还包括稳定架(13),稳定架(13)位于立杆(11)的上端和下端,稳定架(13)包括固定套(131)和固定杆(132),固定套(131)套在立杆(11)外侧,固定杆(132)固定连接各个固定套(131)。

百度查询: 天津建工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屋顶的高支模体系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