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一种低内应力型挤塑保温板生产工艺、系统_江苏绿羽节能科技有限公司_202310723119.0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绿羽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日:2023-06-19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公开(公告)号:CN116766560B

主分类号:B29C48/885

分类号:B29C48/885;B29C48/92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4.04.02#授权;2023.10.10#实质审查的生效;2023.09.19#公开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内应力型挤塑保温板生产工艺、系统,涉及保温板生产技术领域,包括:运输机构,用于运输切割好的保温板;温度预测机构,用于测量通过的保温板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温度;降温机构,用于对温度超标的保温板进行降温处理;推动机构,用于将需降温的保温板推至降温机构内进行降温以及将降温完成的保温板重新推回至运输机构上运输;通过设置的降温机构可以对保温板表面温度的自动检测以及快速降温,避免了工作人员在后续堆放保温板时手被烫伤,提高了工作的安全性,并且降温速度快,准确度高,也降低了自然冷却所需要的较大空间场地以及设备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益。

主权项:1.一种低内应力型挤塑保温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的低内应力型挤塑保温板生产系统包括:运输机构3,用于运输切割好的保温板;温度预测机构4,用于测量通过的保温板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温度;降温机构1,用于对温度超标的保温板进行降温处理;推动机构2,用于将需降温的保温板推至所述降温机构1内进行降温以及将降温完成的保温板重新推回至所述运输机构3上运输;所述降温机构1包括限位单元11和降温单元10,所述限位单元11设置于所述降温单元10的顶部,所述降温单元10包括降温箱100、竖向移动组件101、横向移动组件102和降温组件103,所述竖向移动组件101包括竖向移动槽1010和移动齿1011,所述竖向移动槽1010的底部开设有供所述移动齿1011啮合连接的移动齿槽1012,所述移动齿槽1012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柱1013,所述转动柱10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014的输出轴,所述第一电机1014的侧壁滑动连接有竖向滑动槽1015,所述转动柱1013的两端侧部与所述横向移动组件102滑动连接;所述横向移动组件102包括横向移动槽1020和横向移动杆1021,所述横向移动槽1020的底部与所述横向移动杆1021滑动连接,所述横向移动杆1021底部位于所述移动齿101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移动块1022,两个所述移动块1022的中部与所述转动柱1013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块1022的底部与所述竖向移动槽1010的底部滑动连接,所述横向移动杆10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放置块1023,所述放置块1023的底部滑动连接有放置槽1024,所述放置槽1024开设于所述横向移动槽1020的一侧,所述放置块1023的顶部设置有第二电机1025,所述第二电机102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丝杆1026,所述第一丝杆1026的侧部螺纹连接有横向移动件1027,所述横向移动件1027的顶部与所述降温组件103固定连接;所述降温组件103包括风扇1030,所述风扇1030的底部设置有第三电机1031,所述第三电机1031的底部设置有升降气缸1032,所述升降气缸1032的底部与所述横向移动件1027固定连接;限位单元11包括放置箱110和测温组件111,所述放置箱110的两侧和底部均等间距设置有通风柱112,所述放置箱110内部的顶部设置有若干弹簧113,若干所述弹簧1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14,所述测温组件111设置于限位板114的底部,所述限位板114靠近所述运输机构3的一侧设置为弧形;所述测温组件111包括若干呈矩阵开设于所述限位板114底部的设置槽1110和设置于所述设置槽1110内的温度传感器1111;所述推动机构2包括推动板20和与所述推动板20背面固定连接的推动块21,所述推动块2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板22,所述驱动板22的中部螺纹连接有第二丝杆23,所述第二丝杆23的的两端分别在两侧的大固定板和小固定板内限位转动,所述大固定板和所述小固定板的底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滑动杆24,所述推动板20的底部与所述滑动杆24滑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杆23的一端穿过大固定板固定连接有第四电机25,所述大固定板和所述小固定板的底部设置在推动槽内,所述推动机构2分别设置于所述运输机构3的一侧以及所述降温机构1的一侧,所述推动板20一侧的设置有第一激光组26;所述第一激光组26包括第一激光发射器26-A,另一所述推动机构2中所述推动板20上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激光接收器26-B;所述运输机构3包括运输总成30和所述运输总成30转动连接的转动辊31以及运输架32,所述运输总成30设置于所述运输架32的一侧,所述运输架32的一侧内部设置有第二激光组33;所述第二激光组33包括第二激光发射器33-A,所述运输架32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激光发射器33-A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第二激光接收器33-B,所述温度预测机构4设置于所述运输架32的中部;所述温度预测机构4包括设置架40,所述设置架40设置于所述运输架32的中部,所述设置架40的顶部和底部均动等间距设置有若干温度传感器1111。包括以下步骤:S1切割后的保温板在运输机构3的转动辊31上运输;S2保温板运输经过所述温度预测机构4,上下等间距设置的温度传感器1111实时监测保温板上下表面的温度,获取一组实时温度数据T1、T2...Tn;当max{T1,T2,...,Tn}≥50时,第二激光发射器33-A工作向第二激光接收器33-B发射激光,当第二激光接收器33-B接受不到激光信号时即保温板的一侧到达第二激光发射器33-A和第二激光接收器的竖直位置,第一激光组26工作使第一激光发射器26-A向第一激光接收器26-B持续发射激光,当第一激光接收器26-B接受不到激光信号时,运输总成30降低转动辊31的转动速度,并同时启动第四电机25使得推动板20推动保温板;当max{T1,T2,...,Tn}50时,第一激光组26和第二激光组33均以及第四电机25均不启动;S3转动辊31的转动速度降低使得保温板可以被恰好完全推至降温机构1内,当推动板20将保温板推至降温机构1内完全回收后,运输总成30恢复转动辊31的转动速度对保温板进行运输;S4当保温板被推至放置箱110内时,限位单元11的限位板114对保温板进行挤压限位,此时测温组件111工作,以挤压板远离运输机构3一侧的一角建立坐标系,记为原点,靠近原点的温度传感器1111中间位置的坐标记为X1,Y1,其水平温度传感器1111的中间位置坐标依次记为X1,Y1,X2,Y1,...,Xn,Y1,其竖直温度传感器1111的中间位置坐标依次记为X1,Y2,X1,Y3,...,X1,Yn;测温组件111对保温板的上表面进行测温,获取n组测温数值{T11,T12,T13,...,T1n,T21,T22,T23,...,T2n,...,T1n,Tn1,Tn2,Tn3,...,Tnn},对于则将Tnn所对应的位置坐标Xn,Yn发送给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接受一次数据并执行M=M+1一次M为累计温度测量异常点数量,M初始值为0,控制中心通过预判规则决定后续动作;并计算出 Tij为检测温度大于等于50度的异常点的温度值;A为这些异常点温度值的平均值;S为这些异常点温度值的标准差值;M为累计温度测量异常点数量,M初始值为0;为温度差异系数,∮为补偿系数S5预判规则为:当M≤1时,所发送的高温点的坐标为Xn,Yn,控制中心启动第一电机1014和第二电机1025分别驱动竖向移动组件101和横向移动组件102移动将降温组件111的中心位置移动至Xn,Yn处,并启动降温组件111工作使风扇1030对保温板高温点进行散热,散热时间为Tmin,并进行是否停止判断;所述是否停止判断包括:第一次散热后再次检测获取其表面温度值Tnn,若Tnn≥50时,则继续吹动tmin,并循环上述判断动作,否则,停止散热;当M1时,设若干高温点的坐标为x1,y1,x1,y2,...,xn,yn, 若控制中心启动第一电机1014和第二电机1025分别驱动竖向移动组件101和横向移动组件102移动将降温组件111的中心位置移动至x1,y1,x1,y2,...,xn,yn处,并启动降温组件111工作使风扇1030对保温板高温点依次进行散热,散热时间为Tmin,并进行是否停止判断;若则控制中心驱动降温组件移动至并上升H厘米,同时驱动降温组件111对点进行吹动降温,并进行是否停止判断; h为横向移动件上表面与通风柱底部之间的距离值,为已知量;H为升降气缸推动风扇向上移动的距离;M为高温点的数量;d为限位板底部两水平和竖直相邻温度传感器中心之间的距离S6当前一保温板在降温机构1内降温且后一的保温板被温度预测机构4检测出有高温点时,此时控制中心控制运输总成30停止转动辊31的转动,后一保温板进行停止等待。S7当风扇1030停止吹动散热时,升降气缸1032带动风扇1030降回到原位置,第二激光组33工作,并当第二激光接收器33-B从可以接受到激光信号状态转变为接受不到激光信号状态时,降温机构1一侧的推动机构2立马将降温好的保温板推至运输架32上。S8控制中心控制运输总成30使得转动辊31恢复转动,将降温后的保温板运输走,并将下一待降温的保温板运输至推动机构2位置处。

全文数据:

权利要求:

百度查询: 江苏绿羽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内应力型挤塑保温板生产工艺、系统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