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光学成像系统_先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_201710444062.5 

申请/专利权人:先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日:2017-06-13

公开(公告)日:2020-03-20

公开(公告)号:CN107656356B

主分类号:G02B13/00(20060101)

分类号:G02B13/00(20060101);G02B13/18(20060101)

优先权:["20160726 TW 105123528"]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0.03.20#授权;2018.03.02#实质审查的生效;2018.02.02#公开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以及第三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可为凸面。第二透镜至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前述各透镜的两个表面可皆为非球面。第三透镜可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面可为凹面,其两个表面皆为非球面,其中第三透镜的至少一表面具有反曲点。当满足特定条件时,可具备更大的收光以及更佳的光路调节能力,以提升成像质量。

主权项:1.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一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一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一第一成像面;其为一特定垂直于光轴的可见光像平面并且其中心视场于第一空间频率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有最大值,第一空间频率为220cyclesmm;以及一第二成像面;其为一特定垂直于光轴的红外光像平面并且其中心视场于第一空间频率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有最大值,该光学成像系统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镜个数为3枚,该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为f,该光学成像系统的入射瞳直径为HEP,该第一透镜物侧面至该第一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HOS,该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可视角度的一半为HAF,该光学成像系统于该第一成像面上垂直于光轴具有一最大成像高度HOI,以波长为555nm的可见光所形成的该第一成像面与以波长为850nm的红外光所形成的该第二成像面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FS;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以及该第三透镜于12HEP高度且平行于光轴的厚度分别为ETP1、ETP2以及ETP3,前述ETP1至ETP3的总和为SETP,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以及该第三透镜于光轴的厚度分别为TP1、TP2以及TP3,前述TP1至TP3的总和为STP,其满足下列条件:1.8≤fHEP≤2.24;35.87deg≤HAF≤45.8483deg;0.944≤SETPSTP≤0.976以及︱FS︱≤30μm。

全文数据:光学成像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成像系统,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于电子产品上的小型光学成像系统。背景技术[0002]近年来,随着具有摄影功能的可携式电子产品的兴起,光学系统的需求日渐提高。一般光学系统的感光元件不外乎为感光親合元件ChargeCoupledDevice;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TPorSensor;CM0SSensor两种,且随着半导体制造技术的进步,使得感光元件的像素尺寸缩小,光学系统逐渐往高像素方向发展,因此对成像质量的要求也日益增加。[0003]传统搭载于便携设备上的光学系统,多采用两片式透镜结构,然而由于便携设备不断朝像素提升方向发展,并且终端消费者对大光圈的需求逐渐增加,例如微光与夜拍功能,或是对广视角的需求也逐渐增加,例如前置镜头的自拍功能。但是,设计大光圈的光学系统常面临产生更多像差致使周边成像质量随之劣化以及制造难易度的处境,而设计广视角的光学系统则会面临成像的畸变率distortion提高,现有的光学成像系统已无法满足更高阶的摄影要求。[0004]因此,如何有效增加光学成像镜头的进光量与增加光学成像镜头的视角,除了进一步提高成像的总像素与质量外同时能兼顾微型化光学成像镜头的衡平设计,便成为一个相当重要的议题。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针对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及光学影像撷取镜头,能够利用三个透镜的屈光力、凸面与凹面的组合本发明所述凸面或凹面原则上指各透镜的物侧面或像侧面于光轴上的几何形状描述),进而有效提高光学成像系统的进光量与增加光学成像镜头的视角,同时提高成像的总像素与质量,以应用于小型的电子产品上。[0006]此外,在特定光学成像应用领域,有需要同时针对可见光以及红外光波长的光源进行成像,例如IP影像监控摄影机。IP影像监控摄影机所具备的“日夜功能DayNight”,主要是因人类的可见光在光谱上位于400_700nm,但传感器的成像,包含了人类不可见红外光,因此为了要确保传感器最后仅保留了人眼可见光,可视情况在镜头前设置卸除式红外线阻绝滤光片(IRCutfilterRemovable,ICR以增加影像的“真实度”,其可在白天的时候杜绝红外光、避免色偏;夜晚的时候则让红外光进来提升亮度。然而,ICR元件本身占据相当体积且价格昂贵,不利未来微型监控摄影机的设计与制造。[0007]本发明同时针对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及光学影像撷取镜头,能够利用四个透镜的屈光力、凸面与凹面的组合以及材质的选用,令光学成像系统对于可见光的成像焦距以及红夕卜光的成像焦距间的差距缩减,亦即达到接近“共焦”的效果,因此无需使用ICR元件。[0008]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透镜参数的用语与其代号详列如下,作为后续描述的参考:[0009]与光学成像系统及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的放大率有关的透镜参数:[0010]本发明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及光学影像撷取镜头同时可设计应用于生物特征辨识,例如使用于脸孔辨识。本发明的实施例若作为脸孔辨识的影像撷取,可选用以红外光做为工作波长,同时对于距离约25至30厘米左右且宽度约15厘米的脸孔,可于感光元件像素尺寸为1.4微米μπι于水平方向上至少成像出30个水平像素。红外光成像面的线放大率为LM,其满足下列条件:LM=30个水平像素乘以(像素尺寸1.4微米除以被摄物体宽度15厘米;LM彡0.0003。同时,以可见光做为工作波长,同时对于距离约25至30厘米左右且宽度约15厘米的脸孔,可于感光元件像素尺寸为1.4微米μπι于水平方向上至少成像出50个水平像素。[0011]与长度或高度有关的透镜参数:[0012]本发明于可见光频谱可选用波长555nm作为主要参考波长以及衡量焦点偏移的基准,于红外光频谱700nm至1300nm可选用波长850nm作为主要参考波长以及衡量焦点偏移的基准。[0013]光学成像系统具有一第一成像面以及一第二成像面,第一成像面为一特定垂直于光轴的可见光像平面并且其中心视场于第一空间频率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MTF有最大值;以及第二成像面为一特定垂直于光轴的红外光像平面并且其中心视场于第一空间频率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MTF有最大值。光学成像系统另具有一第一平均成像面以及一第二平均成像面,第一平均成像面为一特定垂直于光轴的可见光像平面并且设置于该光学成像系统的中心视场、〇.3视场及0.7视场于第一空间频率均具有各该视场最大MTF值的离焦位置的平均位置;以及第二平均成像面为一特定垂直于光轴的红外光像平面并且设置于该光学成像系统的中心视场、〇.3视场及0.7视场于第一空间频率均具有各该视场最大MTF值的离焦位置的平均位置。[0014]前述第一空间频率设定为本发明所使用的感光元件传感器的半数空间频率半频),例如像素大小PixelSize为含1.12微米以下的感光元件,其调制转换函数特性图的四分之一空间频率、半数空间频率半频)以及完全空间频率全频分别至少为llOcyclesmm、220cyclesmm以及440cyclesmm。任一视场的光线均可进一步分为弧矢面光线sagittalray以及子午面光线(tangentialray。[0015]本发明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可见光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弧矢面光线的离焦MTF最大值的焦点偏移量分别以VSFS0、VSFS3、VSFS7表示度量单位:mm;可见光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弧矢面光线的离焦MTF最大值分别以VSMTR、VSMTF3、VSMTF7表示;可见光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子午面光线的离焦MTF最大值的焦点偏移量分别以VTFSO、VTFS3、VTFS7表示度量单位:mm;可见光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子午面光线的离焦MTF最大值分别以VTMTF0、VTMTF3、VTMTF7表示。前述可见光弧矢面三视场以及可见光子午面三视场的焦点偏移量的平均焦点偏移量位置)以AVFS表示度量单位:mm,其满足绝对值IVSFS0+VSFS3+VSFS7+VTFS0+VTFS3+VTFS76|。[0016]本发明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红外光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弧矢面光线的离焦MTF最大值的焦点偏移量分别以ISFSO、ISFS3、ISFS7表示,前述弧矢面三视场的焦点偏移量的平均焦点偏移量位置)以AISFS表示度量单位:mm;红外光中心视场、0.3视场、〇.7视场的弧矢面光线的离焦MTF最大值分别以ISMTFO、ISMTF3、ISMTF7表示;红外光中心视场、O.3视场、O.7视场的子午面光线的离焦MTF最大值的焦点偏移量分别以ITFSO、ITFS3、ITFS7表示(度量单位:mm,前述子午面三视场的焦点偏移量的平均焦点偏移量位置)以AITFS表示度量单位:mm;红外光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子午面光线的离焦MTF最大值分别以ITMTFO、ITMTF3、ITMTF7表示。前述红外光弧矢面三视场以及红外光子午面三视场的焦点偏移量的平均焦点偏移量(位置)以AIFS表示(度量单位:mm,其满足绝对值IISFS0+ISFS3+ISFS7+ITFS0+ITFS3+ITFS76I。[0017]整个光学成像系统的可见光中心视场聚焦点与红外光中心视场聚焦点(RGBIR之间的焦点偏移量以FS表示(即波长850nm对波长555nm,度量单位:mm,其满足绝对值IVSFS0+VTFS02-ISFS0+ITFS02I;整个光学成像系统的可见光三视场平均焦点偏移量与红外光三视场平均焦点偏移量RGBIR之间的差值(焦点偏移量)以AFS表示(即波长85〇11111对波长55511111,度量单位:臟),其满足绝对值|纟正34¥?3|。[0018]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高度以HOI表示;光学成像系统的高度以HOS表示;光学成像系统中的第一透镜物侧面至第三透镜像侧面间的距离以InTL表示;光学成像系统中的第三透镜像侧面至成像面间的距离以InB表示;InTL+InB=H0S;光学成像系统中的固定光栏光圈)至成像面间的距离以InS表示;光学成像系统中的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间的距离以IN12表示例示);光学成像系统中的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以TPl表示例示)。[0019]与材料有关的透镜参数:[0020]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以NAl表不例不);第一透镜的折射律以Ndl表示例示)。[0021]与视角有关的透镜参数:[0022]视角以AF表示;视角的一半以HAF表示;主光线角度以MRA表示。[0023]与出入瞳有关的透镜参数:[0024]光学成像系统的入射瞳直径以HEP表不;单一透镜的任一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指系统最大视角入射光通过入射瞳最边缘的光线于该透镜表面交会点(EffectiveHalfDiameter5EHD,该交会点与光轴之间的垂直高度。例如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以EHDll表示,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以H1D12表示。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以H1D21表示,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以EHD22表示。光学成像系统中其余透镜的任一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表示方式以此类推。[0025]与透镜面形深度有关的参数:[0026]第三透镜物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位置于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以InRS31表示例示);第三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位置于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以InRS32表示例示)。[0027]与透镜面型有关的参数:[0028]临界点C指特定透镜表面上,除与光轴的交点外,一与光轴相垂直的切面相切的点。承上,例如第二透镜物侧面的临界点C21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HVT21例示),第二透镜像侦_的临界点C22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HVT22例示),第三透镜物侧面的临界点C31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HVT31例示),第三透镜像侧面的临界点C32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HVT32例示)。其他透镜的物侧面或像侧面上的临界点及其与光轴的垂直距离的表示方式比照前述。[0029]第三透镜物侧面上最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为IF311,该点沉陷量SGI311例示),SGI311亦即第三透镜物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物侧面最近光轴的反曲点之间与光轴平行的水平位移距离,IF311该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为HIF311例示)。第三透镜像侧面上最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为IF321,该点沉陷量SGI321例示),SGI311亦即第三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三透镜像侧面最近光轴的反曲点之间与光轴平行的水平位移距离,IF321该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为HIF321例示)。[0030]第三透镜物侧面上第二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为IF312,该点沉陷量SGI312例示),SGI312亦即第三透镜物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物侧面第二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之间与光轴平行的水平位移距离,IF312该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为HIF312例示)。第三透镜像侧面上第二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为IF322,该点沉陷量SGI322例示),SGI322亦即第三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三透镜像侧面第二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之间与光轴平行的水平位移距离,IF322该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为HIF322例示)。[0031]第三透镜物侧面上第三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为IF313,该点沉陷量SGI313例示),SGI313亦即第三透镜物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物侧面第三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之间与光轴平行的水平位移距离,IF3132该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为HIF313例示)。第三透镜像侧面上第三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为IF323,该点沉陷量SGI323例示),SGI323亦即第三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三透镜像侧面第三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之间与光轴平行的水平位移距离,IF323该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为HIF323例示)。[0032]第三透镜物侧面上第四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为IF314,该点沉陷量SG1314例示),SGI314亦即第三透镜物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物侧面第四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之间与光轴平行的水平位移距离,IF314该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为HIF314例示)。第三透镜像侧面上第四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为IF324,该点沉陷量SGI324例示),SGI324亦即第三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三透镜像侧面第四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之间与光轴平行的水平位移距离,IF324该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为HIF324例示)。[0033]其他透镜物侧面或像侧面上的反曲点及其与光轴的垂直距离或其沉陷量的表示方式比照前述。[0034]与像差有关的变数:[0035]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学畸变(OpticalDistortion以ODT表示;其TV畸变(TVDistortion以TDT表示,并且可以进一步限定描述在成像50%至100%视野间像差偏移的程度;球面像差偏移量以DFS表示;慧星像差偏移量以DFC表示。[0036]光学成像系统的调制转换函数特性图ModulationTransferFunction;MTF,用来测试与评估系统成像的反差对比度及锐利度。调制转换函数特性图的垂直坐标轴表示对比转移率数值从0到1,水平坐标轴则表示空间频率cyclesmm;lpmm;linepairspermm。完美的成像系统理论上能100%呈现被摄物体的线条对比,然而实际的成像系统,其垂直轴的对比转移率数值小于1。此外,一般而言,成像的边缘区域会比中心区域较难得到精细的还原度。可见光频谱在成像面上,光轴、0.3视场以及0.7视场三处于空间频率55cyclesmm的对比转移率MTF数值分别以ΜΊΈΕ0、MTFE3以及ΜΊΈΕ7表示,光轴、0.3视场以及0.7视场三处于空间频率IlOcyclesmm的对比转移率MTF数值分别以MTFQ0、MTFQ3以及MTFQ7表示,光轴、0.3视场以及0.7视场三处于空间频率220cyclesmm的对比转移率MTF数值)分别以MTFHO、MTFH3以及MTFH7表示,光轴、0.3视场以及0.7视场三处于空间频率440cyclesmm的对比转移率MTF数值分别以MTF0、MTF3以及MTF7表示,前述此三个视场对于镜头的中心、内视场以及外视场具有代表性,因此可用以评价特定光学成像系统的性能是否优异。若光学成像系统的设计对应像素大小PixelSize为含1.12微米以下的感光元件,因此调制转换函数特性图的四分之一空间频率、半数空间频率半频)以及完全空间频率全频分别至少为110cyclesmm、220cyclesmm以及440cyclesmm。[0037]光学成像系统若同时须满足针对红外线频谱的成像,例如用于低光源的夜视需求,所使用的工作波长可为850nm或800nm,由于主要功能在辨识黑白明暗所形成的物体轮廓,无须高分辨率,因此可仅需选用小于llOcyclesmm的空间频率评价特定光学成像系统在红外线频谱频谱的性能是否优异。前述工作波长850nm当聚焦在成像面上,影像于光轴、〇.3视场以及0.7视场三处于空间频率55cyclesmm的对比转移率MTF数值分别以MTFI0、MTFI3以及MTFI7表示。然而,也因为红外线工作波长850nm或800nm与一般可见光波长差距很远,若光学成像系统需同时能对可见光与红外线双模对焦并分别达到一定性能,在设计上有相当难度。[0038]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可同时对可见光与红外线双模对焦并分别达到一定性能,并且其第三透镜的物侧面或像侧面设置有反曲点,可有效调整各视场入射于第三透镜的角度,并针对光学畸变与TV畸变进行补正。另外,第三透镜的表面可具备更佳的光路调节能力,以提升成像质量。[0039]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一成像面以及第二成像面。第一成像面为一特定垂直于光轴的可见光像平面并且其中心视场于第一空间频率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MTF有最大值;第二成像面为一特定垂直于光轴的红外光像平面并且其中心视场于第一空间频率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MTF有最大值。第一透镜至第三透镜均具有屈折力。该第一透镜至该第三透镜中至少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该第一透镜至该第三透镜的焦距分别为fl、f2和f3,该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为f,该光学成像系统的入射瞳直径为HEP,该第一透镜物侧面至该第一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H0S,该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可视角度的一半为HAF,该光学成像系统于该第一成像面上垂直于光轴具有一最大成像高度Η0Ι,该第一成像面与该第二成像面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FS,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以及该第三透镜于12HEP高度且平行于光轴的厚度分别为ETPUETP2以及ETP3,前述ETPl至ETP3的总和为SETP,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以及该第三透镜于光轴的厚度分别为TPl、TP2以及TP3,前述TPl至TP3的总和为STP,其满足下列条件[0040]依据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一成像面以及第二成像面。第一成像面为一特定垂直于光轴的可见光像平面并且其中心视场于第一空间频率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MTF有最大值,第一空间频率为22〇Cyclesmm;第二成像面为一特定垂直于光轴的红外光像平面并且其中心视场于第一空间频率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MTF有最大值。第一透镜具有屈折力,其像侧面于光轴上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屈折力;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该第一透镜至该第三透镜中至少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该第一透镜至该第三透镜的焦距分别为fl、f2和f3,该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为f,该光学成像系统的入射瞳直径为HEP,该第一透镜物侧面至该第一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H0S,该第一透镜物侧面至该第三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InTU该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可视角度的一半为HAF,该光学成像系统于该第一成像面上垂直于光轴具有一最大成像高度HOI,该第一成像面与该第二成像面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FS,该第一透镜物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至该成像面间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ETL,该第一透镜物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至该第三透镜像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间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EIN,其满足下列条件:[0041]依据本发明再提供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一平均成像面以及第二平均成像面。第一平均成像面为一特定垂直于光轴的可见光像平面并且设置于该光学成像系统的中心视场、〇.3视场及0.7视场于第一空间频率均具有各该视场最大MTF值的离焦位置的平均位置,第一空间频率为22〇Cyclesmm;第二平均成像面为一特定垂直于光轴的红外光像平面并且设置于该光学成像系统的中心视场、0.3视场及0.7视场于第一空间频率均具有各该视场最大MTF值的离焦位置的平均位置。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且其像侧面于光轴上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屈折力且其像侧面于光轴上为凸面;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该第一透镜至该第三透镜的焦距分别为fl、f2和f3,该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为f,该光学成像系统的入射瞳直径为HEP,该第一透镜物侧面至该第一平均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HOS,该第一透镜物侧面至该第三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InTU该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可视角度的一半为HAF,该光学成像系统于该第一平均成像面上垂直于光轴具有一最大成像高度HOI,该第一透镜物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至该成像面间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ETL,该第一透镜物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至该第三透镜像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间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EIN,其满足下列条件:该第一平均成像面与该第二平均成像面间的距离为AFS;该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垂直可视角度的一半为VHAF,其满足下列条件[0042]单一透镜在12入射瞳直径HEP高度的厚度,特别影响该12入射瞳直径HEP范围内各光线视场共享区域的修正像差以及各视场光线间光程差的能力,厚度越大则修正像差的能力提升,然而同时亦会增加生产制造上的困难度,因此必须控制单一透镜在12入射瞳直径HEP高度的厚度,特别是控制该透镜在12入射瞳直径HEP高度的厚度ETP与该表面所属的该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TP间的比例关系ETPTP。例如第一透镜在12入射瞳直径HEP高度的厚度以ETPl表示。第二透镜在12入射瞳直径HEP高度的厚度以ETP2表示。光学成像系统中其余透镜在12入射瞳直径HEP高度的厚度,其表示方式以此类推。前述ETPl至ETP3的总和为SETP,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满足下列公式:0.3f3时,光学成像系统的系统总高度H0S;HeightofOpticSystem可以适当缩短以达到微型化的目的。[0050]当|f2||flI时,第二透镜具有弱的正屈折力或弱的负屈折力。当本发明中的第二透镜具有弱的正屈折力时,其可有效分担第一透镜的正屈折力而避免不必要的像差过早出现,反之,若第二透镜具有弱的负屈折力,则可以微调补正系统的像差。[0051]第三透镜可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面可为凹面。藉此,有利于缩短其后焦距以维持小型化。另外,第三透镜的至少一表面可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可有效地压制离轴视场光线入射的角度,进一步可修正离轴视场的像差。附图说明[0052]图I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示意图;[0053]图IB由左至右依序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像散以及光学畸变的曲线图;[0054]图IC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光学成像系统的可见光频谱调制转换特征图;[0055]图ID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可见光频谱的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图(ThroughFocusMTF;[0056]图IE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红外光频谱的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图;[0057]图2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示意图;[0058]图2B由左至右依序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像散以及光学畸变的曲线图;[0059]图2C图系绘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光学成像系统的可见光频谱调制转换特征图;[0060]图2D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可见光频谱的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图;[0061]图2E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红外光频谱的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图;[0062]图3A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示意图;[0063]图3B由左至右依序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像散以及光学畸变的曲线图;[0064]图3C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光学成像系统的可见光频谱调制转换特征图;[0065]图3D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可见光频谱的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图;[0066]图3E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红外光频谱的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图;[0067]图4A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示意图;[0068]图4B由左至右依序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像散以及光学畸变的曲线图;[0069]图4C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光学成像系统的可见光频谱调制转换特征图;[0070]图4D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可见光频谱的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图;[0071]图4E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红外光频谱的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图;[0072]图5A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示意图;[0073]图5B由左至右依序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像散以及光学畸变的曲线图;[0074]图5C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光学成像系统的可见光频谱调制转换特征图;[0075]图5D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可见光频谱的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图;[0076]图5E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红外光频谱的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图;[0077]图6A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示意图;[0078]图6B由左至右依序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像散以及光学畸变的曲线图;[0079]图6C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光学成像系统的可见光频谱调制转换特征图;[0080]图6D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可见光频谱的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图;[0081]图6E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红外光频谱的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图。[0082]附图标记说明:光学成像系统:10、20、30、40、50、60[0083]光圈:100、200、300、400、500、600[0084]第一透镜:110、210、310、410、510、610[0085]物侧面:112、212、312、412、512、612[0086]像侧面:114、214、314、414、514、614[0087]第二透镜:120、220、320、420、520、620[0088]物侧面:122、222、322、422、522、622[0089]像侧面:124、224、324、424、524、624[0090]第三透镜:130、230、330、430、530、630[0091]物侧面:132、232、332、432、532、632[0092]像侧面:134、234、334、434、534、634[0093]红外线滤光片:170、270、370、470、570、670[0094]成像面:180、280、380、480、580、680[0095]影像感测元件:190、290、390、490、590、690[0096]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f[0097]第一透镜的焦距:Π;第二透镜的焦距:f2;第三透镜的焦距:f3[0098]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圈值:fHEP[0099]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角的一半:HAF[0100]第一透镜至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分别为NAl、NA2、NA3[0101]第一透镜物侧面以及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R2[0102]第三透镜物侧面以及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5、R6[0103]第一透镜至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分别为TP1、TP2、TP3[0104]所有具屈折力的透镜的厚度总和:ΣTP[0105]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ΙΝ12[0106]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ΙΝ23[0107]第三透镜物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位置于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InRS31[0108]第三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位置于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InRS32[0109]第二透镜物侧面上第二接近光轴的反曲点:IF212;该点沉陷量:SGI212[0110]第二透镜物侧面第二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HIF212[0111]第二透镜像侧面上第二接近光轴的反曲点:IF222;该点沉陷量:SGI222[0112]第二透镜像侧面第二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HIF222[0113]第三透镜物侧面上最接近光轴的反曲点:IF311;该点沉陷量:SGI311[0114]第三透镜物侧面上最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HIF311[0115]第三透镜像侧面上最接近光轴的反曲点:IF321;该点沉陷量:SGI321[0116]第三透镜像侧面上最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HIF321[0117]第三透镜物侧面上第二接近光轴的反曲点:IF312;该点沉陷量:SGI312[0118]第三透镜物侧面第二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HIF312[0119]第三透镜像侧面上第二接近光轴的反曲点:IF322;该点沉陷量:SGI322[0120]第三透镜像侧面第二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HIF322[0121]第三透镜物侧面上第三接近光轴的反曲点:IF313;该点沉陷量:SGI313[0122]第三透镜物侧面第三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HIF313[0123]第三透镜像侧面上第三接近光轴的反曲点:IF323;该点沉陷量:SGI323[0124]第三透镜像侧面第三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HIF323[0125]第三透镜物侧面的临界点:C31;第三透镜像侧面的临界点:C32[0126]第三透镜物侧面的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HVT31[0127]第三透镜像侧面的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HVT32[0128]系统总高度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HOS[0129]光圈至成像面的距离:InS[0130]第一透镜物侧面至该第三透镜像侧面的距离:InTL[0131]第三透镜像侧面至该成像面的距离:InB[0132]影像感测元件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最大像高):Η0Ι[0133]光学成像系统于结像时的TV畸变TVDistortion:TDT[0134]光学成像系统于结像时的光学畸变OpticalDistortion:0DT具体实施方式[0135]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具有屈折力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以及第三透镜。光学成像系统更可包含一影像感测元件,其设置于成像面。[0136]光学成像系统使用五个工作波长进行设计,分别为470nm、510nm、555nm、610nm、650nm,其中555nm为主要参考波长并作为主要提取技术特征的参考波长。关于最长工作波长以及最短工作波长通过光圈边缘的横向像差数值的提取,最长工作波长使用650nm,参考波长主光线波长使用555nm,最短工作波长使用470nm〇[0137]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f与每一片具有正屈折力的透镜的焦距fp的比值为PPR,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f与每一片具有负屈折力的透镜的焦距fn的比值为NPR,所有具有正屈折力的透镜的PPR总和为ΣPPR,所有具有负屈折力的透镜的NPR总和为ΣNPR,当满足下列条件时有助于控制光学成像系统的总屈折力以及总长度,较佳地,可满足下列条件:[0138]光学成像系统的系统高度为HOS,当H0Sf比值趋近于1时,将有利于制作微型化且可成像超高像素的光学成像系统。[0139]光学成像系统的每一片具有正屈折力的透镜的焦距fp的总和为ΣΡΡ,每一片具有负屈折力的透镜的焦距总和为ΣΝΡ,本发明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满足下列条件::以及较佳地,可满足下列条件以及,藉此,有助于控制光学成像系统的聚焦能力,并且适当分配系统的正屈折力以抑制显著的像差过早产生。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可为凸面。藉此,可适当调整第一透镜的正屈折力强度,有助于缩短光学成像系统的总长度。[0140]第二透镜可具有负屈折力。藉此,可补正第一透镜产生的像差。[0141]第三透镜可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面可为凹面。藉此,除了可分担第一透镜的正屈折力并且有利于缩短其后焦距以维持小型化。另外,第三透镜的至少一表面可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可有效地压制离轴视场光线入射的角度,进一步可修正离轴视场的像差。较佳地,其物侧面以及像侧面均具有至少一反曲点。[0142]光学成像系统可进一步包含一影像感测元件,其设置于成像面。影像感测元件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即为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高度或称最大像高为HOI,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H0S,其满足下列条件较佳地,可满足下列条件:藉此,可维持光学成像系统的小型化,以搭载于轻薄可携式的电子产品上。[0143]另外,本发明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中,依需求可设置至少一光圈,以减少杂散光,有助于提升影像质量。[0144]本发明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中,光圈配置可为前置光圈或中置光圈,其中前置光圈意即光圈设置于被摄物与第一透镜间,中置光圈则表示光圈设置于第一透镜与成像面间。若光圈为前置光圈,可使光学成像系统的出瞳与成像面产生较长的距离而容置更多光学元件,并可提高影像感测元件接收影像的效率;若为中置光圈,则有助于扩大系统的视场角,使光学成像系统具有广角镜头的优势。前述光圈至成像面间的距离为InS,其满足下列条件:较佳地,可满足下列条件藉此,可同时兼顾维持光学成像系统的小型化以及具备广角的特性。[0145]本发明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一透镜物侧面至第三透镜像侧面间的距离为InTL,于光轴上所有有具屈折力的透镜的厚度总和为ΣΤΡ,其满足下列条件:藉此,当可同时兼顾系统成像的对比度以及透镜制造的合格率并提供适当的后焦距以容置其他元件。[0146]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l,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2,其满足下列条件藉此,第一透镜的具备适当正屈折力强度,避免球差增加过速。较佳地,可满足下列条件:[0147]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5,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6,其满足下列条件:-200〈〇?5-R6AR5+R6〈30。藉此,有利于修正光学成像系统所产生的像散。[0148]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于光轴h的间隔距离为IN12,其满足下列条件0.30。较佳地,可满足下列条件藉此,有助于改善透镜的色差以提升其性能。[0149]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IN23,其满足下列条件:0.25。藉此有助于改善透镜的色差以提升其性能。[0150]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分别为TPl以及TP2,其满足下列条件:藉此,有助于控制光学成像系统制造的敏感度并提升其性能。[0151]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TP3,其与第二透镜间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IN23,其满足下列条件:,藉此,有助于控制光学成像系统制造的敏感度并降低系统总高度。[0152]本发明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中,其满足下列条件:藉此,有助层层微幅修正入射光行进过程所产生的像差并降低系统总高度。[0153]本发明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三透镜物侧面132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物侧面132的最大有效半径位置于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为InRS31若水平位移朝向像侧,InRS31为正值;若水平位移朝向物侧,InRS31为负值),第三透镜像侧面134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三透镜像侧面134的最大有效半径位置于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为InRS32,第三透镜13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TP3,其满足下列条件:,藉此,可控制第三透镜两面间最大有效半径位置,从而有助于光学成像系统的外围视场的像差修正以及有效维持其小型化。[0154]本发明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三透镜物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物侧面最近光轴的反曲点之间与光轴平行的水平位移距离以SGI311表示,第三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三透镜像侧面最近光轴的反曲点之间与光轴平行的水平位移距离以SGI321表示,其满足下列条件:0.9。较佳地,可满足下列条件:[0155]第三透镜物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物侧面第二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之间与光轴平行的水平位移距离以SGI312表示,第三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三透镜像侧面第二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之间与光轴平行的水平位移距离以SGI322表示,其满足下列条件:,较佳地,可满足下列条件:[0156]第三透镜物侧面最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以HIF311表示,第三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三透镜像侧面最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以HIF321表示,其满足下列条件较佳地,可满足下列条件:[0157]第三透镜物侧面第二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以HIF312表示,第三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三透镜像侧面第二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以HIF322表示,其满足下列条件较佳地,可满足下列条件。[0158]第三透镜物侧面第三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以HIF313表示,第三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三透镜像侧面第三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以HIF323表示,其满足下列条件较佳地,可满足下列条佴[0159]第三透镜物侧面第四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以HIF314表示,第三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三透镜像侧面第四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以HIF324表示,其满足下列条件较佳地,可满足下列条件:[0160]本发明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可通过具有高色散系数与低色散系数的透镜交错排列,从而助于光学成像系统色差的修正。[0161]上述非球面的方程式为:[0162]z=ch2[l+[lk+1c2h2]0.5]+A4h4+A6h6+A8h8+A10hl0+A12hl2+A14hl4+A16hl6+A18hl8+A20h20+···I[0163]其中,z为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以表面顶点作参考的位置值,k为锥面系数,c为曲率半径的倒数,且△4^6^8^10^12^14^16、六18以及六20为高阶非球面系数。[0164]本发明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中,透镜的材质可为塑料或玻璃。当透镜材质为塑料,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与重量。当透镜的材质为玻璃时,则可以控制热效应并且增加光学成像系统屈折力配置的设计空间。此外,光学成像系统中的第一透镜至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及像侧面可为非球面,其可获得较多的控制变量,除用以消减像差外,相较于传统玻璃透镜的使用甚至可减少透镜的使用数目,因此能有效降低本发明光学成像系统的总高度。[0165]另外,本发明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中,若透镜表面为凸面,原则上表示透镜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原则上表示透镜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0166]另外,本发明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中,依需求可设置至少一光栏,以减少杂散光,有助于提升影像质量。[0167]本发明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中,光圈配置可为前置光圈或中置光圈,其中前置光圈意即光圈设置于被摄物与第一透镜间,中置光圈则表示光圈设置于第一透镜与成像面间。若光圈为前置光圈,可使光学成像系统的出瞳与成像面产生较长的距离而容置更多光学元件,并可提高影像感测元件接收影像的效率;若为中置光圈,则有助于扩大系统的视场角,使光学成像系统具有广角镜头的优势。[0168]本发明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还可视需求应用于移动对焦的光学系统中,并兼具优良像差修正与良好成像质量的特色,从而扩大应用层面。[0169]本发明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还可视需求包括一驱动模块,该驱动模块可与该多个透镜相耦合并使该多个透镜产生位移。前述驱动模块可以是音圈马达VCM,用于带动镜头进行对焦,或者为光学防手振元件OIS,用于降低拍摄过程因镜头振动所导致失焦的发生频率。[0170]本发明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还可视需求令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中至少一透镜为波长小于500nm的光线滤除元件,其可通过该特定具滤除功能的透镜的至少一表面上镀膜或该透镜本身即由具可滤除短波长的材质制作而成。[0171]本发明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还可视需求选择为一平面或一曲面。当成像面为一曲面(例如具有一曲率半径的球面)时,有助于降低聚焦光线于成像面所需的入射角,除了有助于达成微缩光学成像系统的长度TTL外,对于提升相对照度同时有所帮助。[0172]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以下提出具体实施例并配合图式予以详细说明。[0173]第一实施例[0174]如图IA及图IB所示,其中图I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的示意图,图IB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像散及光学畸变曲线图。图IC为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可见光调制转换特征图。图ID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可见光频谱的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图(ThroughFocusMTF;图IE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红外光频谱的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图。由图IA可知,光学成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110、光圈100、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红外线滤光片170、成像面180以及影像感测元件190。[0175]第一透镜1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112为凸面,其像侧面114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TPl,第一透镜在12入射瞳直径HEP高度的厚度以ETPl表示。[0176]第二透镜12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122为凹面,其像侧面124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且其像侧面124具有一反曲点。第二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二透镜像侧面最近光轴的反曲点之间与光轴平行的水平位移距离以SGI221表示,其满足下列条件:SGI221=-0·1526mm;ISGI2211八|SGI2211+TP2=0·2292。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TP2,第二透镜在12入射瞳直径HEP高度的厚度以ETP2表示。[0177]第二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二透镜像侧面最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以HIF221表示,其满足下列条件:HIF221=0.5606mm;HIF221H0I=0.3128。[0178]第三透镜1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132为凸面,其像侧面134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且其物侧面132具有二反曲点以及像侧面134具有一反曲点。第三透镜物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物侧面最近光轴的反曲点之间与光轴平行的水平位移距离以SGI311表示,第三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三透镜像侧面最近光轴的反曲点之间与光轴平行的水平位移距离以SGI321表示,其满足下列条件:SGI311=0.0180mm;SGI321=0.0331mm;|SGI3111|SGI3111+TP3=0.0339;|SGI3211|SGI3211+TP3=0.0605。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TP3,第三透镜在12入射瞳直径HEP高度的厚度以ETP3表示。[0179]第三透镜物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物侧面第二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之间与光轴平行的水平位移距离以SGI312表示,其满足下列条件:SGI312=-0.0367mm;ISGI312|A|SGI312|+TP3=0.0668。[0180]第三透镜物侧面最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以HIF311表示,第三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三透镜像侧面最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以HIF321表示,其满足下列条件:HIF311=0.2298mm;HIF321=0.3393mm;HIF311H0I=0.1282;HIF321H0I=0.1893。[0181]第三透镜物侧面第二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以HIF312表示,其满足下列条件:HIF312=0.8186mm;HIF312H0I=0.4568。[0182]第一透镜物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至该成像面间平行于光轴的距离为ETL,第一透镜物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至该第三透镜像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间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EIN,其满足下列条件:ETL=2.776mm;EIN=1.952mm;EINETL=O.703〇[0183]本实施例满足下列条件,ETPl=O.430mm;ETP2=0.370mm;ΕΤΡ3=0·586mm。前述ETPI至ETP3的总和SETP=I·385mm。TPl=0·5132mm;TP2=0·3363mm;TP3=0·57mm;前述TPl至TP3的总和STP=1.4194mm;SETPSTP=0.97576。[0184]本实施例为特别控制各该透镜在12入射瞳直径HEP高度的厚度ETP与该表面所属的该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TP间的比例关系ETPTP,以在制造性以及修正像差能力间取得平衡,其满足下列条件,ΕΤΡ1ΤΡ1=0·837;ΕΤΡ2ΤΡ2=1·100;ΕΤΡ3ΤΡ3=1·027。[0185]本实施例为控制各相邻两透镜在12入射瞳直径HEP高度的水平距离,以在光学成像系统的长度HOS“微缩”程度、制造性以及修正像差能力三者间取得平衡,特别是控制该相邻两透镜在12入射瞳直径HEP高度的水平距离ED与该相邻两透镜于光轴上的水平距离(IN间的比例关系EDIN,其满足下列条件,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间在12入射瞳直径HEP高度的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ED12=0.223mm;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间在12入射瞳直径HEP高度的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ED23=0.344mm。前述ED12至ED23的总和SED=O.567mm。[0186]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水平距离为IN12=0.407mm,两者间的比值为ED12IN12=0.547。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水平距离为IN23=0.214mm,两者间的比值为ED23IN23=1·612。[0187]第三透镜像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至该成像面间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EBL=O.823mm,第三透镜像侧面上与光轴的交点至该成像面之间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BL=O.871mm,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满足下列公式:EBLBL=0.9449。本实施例第三透镜像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至红外线滤光片之间平行于光轴的距离为EIR=O.063mm,第三透镜像侧面上与光轴的交点至红外线滤光片之间平行于光轴的距离为PIR=O.114mm,并满足下列公式:EIRPIR=0.555。[0188]红外线滤光片170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第三透镜130及成像面180间且不影响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0189]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为f,光学成像系统的入射瞳直径为HEP,光学成像系统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AF,其数值如下:f=2.42952mm;fHEP=2·02;以及HAF=35·87度与tanHAF=0·7231。[0190]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一透镜110的焦距为Π,第三透镜140的焦距为f3,其满足下列条件:Π=2·27233mm;IfΠI=1·0692;f3=7·0647mm;IΠIIflI〇[0192]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f与每一片具有正屈折力的透镜的焦距fp的比值为PPR,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f与每一片具有负屈折力的透镜的焦距fn的比值为NPR,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所有具有正屈折力的透镜的PPR总和为SPPR=ffl+ff3=1.4131,所有具有负屈折力的透镜的NPR总和为ΣNPR=ff2=0·4650,ΣPPR1ΣNPRI=3·0391。同时亦满足下列条件:|ff3|=0.3439;|flf2|=0.4349;|f2f3|=0.7396。[0193]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一透镜物侧面112至第三透镜像侧面134间的距离为InTU第一透镜物侧面112至成像面180间的距离为H0S,光圈100至成像面180间的距离为InS,影像感测元件190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HOI,第三透镜像侧面134至成像面180间的距离为InB,其满足下列条件:InTL+InB=H0S;H0S=2.9110mm;HOI=1.792mm;H0SH0I=I·6244;HOSf=I·1982;InTLH0S=0·7008;InS=2·25447mm;以及InSHOS=0.7745。[0194]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于光轴上所有具有屈折力的透镜的厚度总和为ΣTP,其满足下列条件:ΣTP=1.4198mm;以及ΣΤΡΙηΊ1=0.6959。藉此,当可同时兼顾系统成像的对比度以及透镜制造的合格率并提供适当的后焦距以容置其他元件。[0195]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一透镜物侧面112的曲率半径为R1,第一透镜像侧面114的曲率半径为R2,其满足下列条件:|R1R2|=0.3849。藉此,第一透镜的具备适当正屈折力强度,避免球差增加过速。[0196]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三透镜物侧面132的曲率半径为R5,第三透镜像侧面144的曲率半径为R6,其满足下列条件:(R5-R6AR5+R6=-0.0899。藉此,有利于修正光学成像系统所产生的像散。[0197]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一透镜110与第三透镜130的焦距分别为fl、f3,所有具有正屈折力的透镜的焦距总和为ΣΡΡ,其满足下列条件:XPP=fl+f3=9.3370mm;以及fVfl+f3=0.2434。藉此,有助于适当分配第一透镜110的正屈折力至其他正透镜,以抑制入射光线行进过程显著像差的产生。[0198]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二透镜120的焦距为f2,所有具有负屈折力的透镜的焦距总和为ΣΝΡ,其满足下列条件:XNP=f2=-5.2251mm。藉此,有助于抑制入射光行进过程显著像差的产生。[0199]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一透镜110与第二透镜12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IN12,其满足下列条件:IN12=0.4068mm;IN12f=0.1674。藉此,有助于改善透镜的色差以提升其性能。[0200]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一透镜110与第二透镜120于光轴上的厚度分别为TPl以及TP2,其满足下列条件:TPl=0.5132mm;TP2=0.3363mm;以及(TP1+IN12TP2=2.7359。藉此,有助于控制光学成像系统制造的敏感度并提升其性能。[0201]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二透镜120与第三透镜130两个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IN23,其满足下列条件:(TP3+IN23TP2=2.3308。藉此,有助于控制光学成像系统制造的敏感度并降低系统总高度。[0202]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其满足下列条件:ΤΡ2ΛΙΝ12+ΤΡ2+ΙΝ23=0.35154;TP1ΤΡ2=1.52615;ΤΡ2ΤΡ3=0.58966。藉此,有助于层层微幅修正入射光行进过程所产生的像差并降低系统总高度。[0203]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一透镜110至第三透镜140于光轴上的厚度总和为ΣTP,其满足下列条件:TP2ΣTP=O.2369。藉此有助修正入射光行进过程所产生的像差并降低系统总高度。[0204]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三透镜物侧面132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物侧面132的最大有效半径位置于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为InRS31,第三透镜像侧面134于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三透镜像侧面134的最大有效半径位置于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为InRS32,第三透镜13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TP3,其满足下列条件:1111^31=-0.1097111111;1111^32=-0·3195mm;IInRS311+1InRS32I=0·42922mm;IInRS311TP3=0·1923;以及IInRS32ITP3=0.5603。藉此,有利于镜片的制作与成型,并有效维持其小型化。[0205]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三透镜物侧面132的临界点C31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HVT31,第三透镜像侧面134的临界点C32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HVT32,其满足下列条件:HVT31=0.4455mm;HVT32=0.6479mm;HVT31HVT32=0.6876。藉此,可有效修正离轴视场的像差。[0206]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列条件:HVT32H0I=0.3616。藉此,有助于光学成像系统的外围视场的像差修正。[0207]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列条件:HVT32H0S=0.2226。藉此,有助于光学成像系统的外围视场的像差修正。[0208]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二透镜120以及第三透镜150具有负屈折力,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为NAl,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NA2,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为NA3,其满足下列条件:|NA1-NA2|=33.5951;NA3NA2=2.4969。藉此,有助于光学成像系统色差的修正。[0209]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光学成像系统于结像时的TV畸变为TDT,结像时的光学畸变为odt,其满足下列条件:|tdt|=1.2939%;|odt|=ι.438ΐ%。[0210]本发明实施例任一视场的光线均可进一步分为弧矢面光线(sagittalray以及子午面光线(tangentialray,并且焦点偏移量及MTF数值的评价基础为空间频率220cyclesmm。可见光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弧矢面光线的离焦MTF最大值的焦点偏移量分别以VSFSO、VSFS3、VSFS7表示度量单位:mm,其数值分别为0.005mm、-0.005mm、0.005mm;可见光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弧矢面光线的离焦MTF最大值分别以VSMTFO、VSMTF3、VSMTF7表示,其数值分别为0.441、0.402、0.309;可见光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子午面光线的离焦MTF最大值的焦点偏移量分别以VTFS0、VTFS3、VTFS7表示度量单位:mm,其数值分别为0·005mm、-〇·005mm、-〇·000mm;可见光中心视场、0·3视场、〇.7视场的子午面光线的离焦MTF最大值分别以VTMTFO、VTMTF3、VTMTF7表示,其数值分别为0.441、0.369、0.239。前述可见光弧矢面三视场以及可见光子午面三视场的焦点偏移量的平均焦点偏移量位置)以AVFS表示度量单位:mm,其满足绝对值IVSFS0+VSFS3+VSFS7+VTFS0+VTFS3+VTFS76|=|0.OOlmm|〇[0211]本实施例的红外光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弧矢面光线的离焦MTF最大值的焦点偏移量分别以ISFSO、ISFS3、ISFS7表示度量单位:mm,其数值分别为0.04mm、0.03mm、0.04_,前述弧矢面三视场的焦点偏移量的平均焦点偏移量位置)以AISFS表示;红外光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弧矢面光线的离焦MTF最大值分别以ISMTFO、ISMTF3、ISMTF7表示,其数值分别为〇.485、0.441、0.388;红外光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子午面光线的离焦MTF最大值的焦点偏移量分别以ITFS0、ITFS3、ITFS7表示度量单位:mm,其数值分别为0.04、0.045、0.04,前述子午面三视场的焦点偏移量的平均焦点偏移量位置)以AITFS表示度量单位:mm;红外光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子午面光线的离焦MTF最大值分别以ITMTFO、ITMTF3、ITMTF7表示,其数值分别为0.485、0.396、0.273。前述红外光弧矢面三视场以及红外光子午面三视场的焦点偏移量的平均焦点偏移量位置)以AIFS表示度量单位:mm,其满足绝对值IISFS0+ISFS3+ISFS7+ITFS0+ITFS3+ITFS76|=|0.039mm|。[0212]本实施例整个光学成像系统的可见光中心视场聚焦点与红外光中心视场聚焦点RGBIR之间的焦点偏移量以FS表示(即波长850nm对波长555nm,度量单位:mm,其满足绝对值IVSFS0+VTFS02ISFS0+ITFS02I=I0.035mmI;整个光学成像系统的可见光三视场平均焦点偏移量与红外光三视场平均焦点偏移量RGBIR之间的差值焦点偏移量)以AFS表示(即波长850nm对波长555nm,度量单位:mm,其满足绝对值lAIFS-AVFSl=I0.038mm|。[0213]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可见光在该成像面上的光轴、0.3H0I以及0.7H0I三处于空间频率55cycIesmm的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MTF数值)分别以MTFE0、MTFE3以及ΜΊΈΕ7表示,其满足下列条件:MTFEO约为0.86;ΜΊΈΕ3约为0.84;以及ΜΊΈΕ7约为0.77。可见光在该成像面上的光轴、0.3H0I以及0.7H0I三处于空间频率llOcyclesmm的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MTF数值)分别以MTFQO、MTFQ3以及MTFQ7表示,其满足下列条件:MTFQO约为O.63;MTFQ3约为0.6;以及MTFQ7约为0.48。在该成像面上的光轴、0.3HOI以及0.7HOI三处于半频的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MTF数值分别以MTFHO、MTFH3以及MTFH7表示,其满足下列条件:MTFHO约为0.36;ΜΊΈΗ3约为0.35;以及ΜΊΈΗ7约为0.175。[0214]再配合参照下列表一以及表二。[0215]表一、第一实施例透镜数据[0216][0217]表二、第一实施例的非球面系数[0218][0219][0220]表一为图IA〜图IE第一实施例详细的结构数据,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及焦距的单位为mm,且表面0-10依序表示由物侧至像侧的表面。表二为第一实施例中的非球面数据,其中,k表非球面曲线方程式中的锥面系数,A1-A20则表示各表面第1-20阶非球面系数。此外,以下各实施例表格对应各实施例的示意图与像差曲线图,表格中数据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的表一及表二的定义相同,在此不加赘述。[0221]第二实施例[0222]如图2A及图2B所示,其中图2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的示意图,图2B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像散及光学畸变曲线图。图2C为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可见光频谱调制转换特征图。图2D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可见光频谱的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图(ThroughFocusMTF;图IE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红外光频谱的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图。由图2A可知,光学成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光圈200、第一透镜210、第二透镜220、第三透镜230、红外线滤光片270、成像面280以及影像感测元件290。[0223]第一透镜2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212为凸面,其像侧面214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其物侧面212具有一反曲点以及像侧面214具有两个反曲点。[0224]第二透镜22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222为凹面,其像侧面224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其物侧面222具有两个反曲点以及像侧面224具有一反曲点。[0225]第三透镜2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232为凸面,其像侧面234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其物侧面232以及像侧面234均具有一反曲点。[0226]红外线滤光片270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第三透镜230及成像面280间且不影响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0227]请配合参照下列表三以及表四。[0228][0229]表四、第二实施例的非球面系数[0232]第二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0233]依据表三及表四可得到下列条件式数值:[0236]依据表三及表四可得到下列条件式数值:[0237][0238]第三实施例[0239]如图3A及图3B所示,其中图3A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的示意图,图3B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像散及光学畸变曲线图。图3C为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可见光频谱调制转换特征图。图2D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可见光频谱的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图;图2E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红外光频谱的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图。由图3A可知,光学成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光圈300、第一透镜310、第二透镜320、第三透镜330、红外线滤光片370、成像面380以及影像感测元件390。[0240]第一透镜3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312为凸面,其像侧面314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其物侧面312以及像侧面314均具有一反曲点。[0241]第二透镜32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322为凹面,其像侧面324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其物侧面322以及像侧面324均具有一反曲点。[0242]第三透镜3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332为凸面,其像侧面334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其物侧面332以及像侧面334均具有一反曲点。[0243]红外线滤光片370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第三透镜330及成像面380间且不影响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0244]请配合参照下列表五以及表六。[0245][0246]表六、第三实施例的非球面系数[0249]第三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0250]依据表五及表六可得到下列条件式数值:[0253]依据表五及表六可得到下列条件式数值:[0254][0255]第四实施例[0256]如图4A及图4B所示,其中图4A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的示意图,图4B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像散及光学畸变曲线图。图4C为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可见光频谱调制转换特征图。图4D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可见光频谱的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图;图4E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红外光频谱的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图。由图4A可知,光学成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光圈400、第一透镜410、第二透镜420、第三透镜430、红外线滤光片470、成像面480以及影像感测元件490。[0257]第一透镜4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412为凸面,其像侧面414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且其物侧面412具有两个反曲点以及像侧面414具有一反曲点。[0258]第二透镜42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422为凹面,其像侧面424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且其物侧面422以及像侧面424均具有一反曲点。[0259]第三透镜4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432为凸面,其像侧面434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且其物侧面432以及像侧面434均具有一反曲点。[0260]红外线滤光片470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第三透镜430及成像面480间且不影响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0261]请配合参照下列表七以及表八。[0263]表八、第四实施例的非球面系数[0266]第四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0267]依据表七及表八可得到下列条件式数值:[0270]依据表七及表八可得到下列条件式数值:[0271][0272]第五实施例[0273]如图5A及图5B所示,其中图5A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的示意图,图5B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像散及光学畸变曲线图。图5C为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可见光频谱调制转换特征图。图5D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可见光频谱的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图;图5E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红外光频谱的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图。由图5A可知,光学成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光圈500、第一透镜510、第二透镜520、第三透镜530、红外线滤光片570、成像面580以及影像感测元件590。[0274]第一透镜5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512为凸面,其像侧面514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且其物侧面512具有一反曲点。[0275]第二透镜52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522为凹面,其像侧面524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且其物侧面522具有两个反曲点以及像侧面524具有一反曲点。[0276]第三透镜5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532为凸面,其像侧面534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且其物侧面532以及像侧面534均具有一反曲点。[0277]红外线滤光片570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第三透镜530及成像面580间且不影响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0278]请配合参照下列表九以及表十。[0279][0280]表十、第五实施例的非球面系数[0283]第五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0284]依据表九及表十可得到下列条件式数值:[0287]依据表九及表十可得到下列条件式数值:[0288][0289]第六实施例[0290]如图6A及图6B所示,其中图6A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的示意图,图6B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像散及光学畸变曲线图。图6C为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可见光频谱调制转换特征图。图6D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可见光频谱的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图;图6E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红外光频谱的中心视场、0.3视场、0.7视场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图。由图6A可知,光学成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610、光圈600、第二透镜620、第三透镜630、红外线滤光片670、成像面680以及影像感测元件690。[0291]第一透镜6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612为凸面,其像侧面614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0292]第二透镜62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622为凹面,其像侧面624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其像侧面624具有一反曲点。[0293]第三透镜6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632为凸面,其像侧面634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且其物侧面632具有两个反曲点以及像侧面634具有一反曲点。[0294]红外线滤光片670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第三透镜630及成像面680间且不影响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0295]请配合参照下列表十一以及表十二。[0296][0297]表十二、第六实施例的非球面系数[0298][0299]第六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0300]依据表十一及表十二可得到下列条件式数值:[0301][0302]依据表十一及表十二可得到下列条件式数值:[0303][0304]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本案权利要求所界定为准。[0305]虽然本发明已参照其例示性实施例而特别地显示及描述,将为所属技术领域具通常知识者所理解的是,于不脱离本案权利要求及其等效物所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与范畴下可对其进行形式与细节上的各种变更。

权利要求:1.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具有屈折力;一第二透镜,具有屈折力;一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一第一成像面;其为一特定垂直于光轴的可见光像平面并且其中心视场于第一空间频率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有最大值;以及一第二成像面;其为一特定垂直于光轴的红外光像平面并且其中心视场于第一空间频率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有最大值,该第一透镜至该第三透镜中至少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该第一透镜至该第三透镜的焦距分别为Π、f2和f3,该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为f,该光学成像系统的入射瞳直径为HEP,该第一透镜物侧面至该第一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HOS,该第一透镜物侧面至该第三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InTU该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可视角度的一半为HAF,该光学成像系统于该第一成像面上垂直于光轴具有一最大成像高度HOI,该第一成像面与该第二成像面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FS;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以及该第三透镜于12HEP高度且平行于光轴的厚度分别为ETPUETP2以及ETP3,前述ETPl至ETP3的总和为SETP,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以及该第三透镜于光轴的厚度分别为TPl、TP2以及TP3,前述TPl至TP3的总和为STP,其满足下列条件:1彡fHEP彡10;0deg〈HAF彡150deg;0.5彡SETPSTP〈1以及IFSK30μπ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红外光的波长介于700nm至1300nm以及该第一空间频率以SPl表示,其满足下列条件:SPK440cycles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物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至该第一成像面间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ETL,该第一透镜物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至该第三透镜像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间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EIN,其满足下列条件:0.2彡EINETIX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像侧面以及该第二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均为凸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垂直可视角度的一半为VHAF,该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列公式:VHAF多lOdeg。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列条件:H0SH0I彡1.2。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于12HEP高度且平行于光轴的厚度为ETPl,该第二透镜于12HEP高度且平行于光轴的厚度为ETP2,该第三透镜于12HEP高度且平行于光轴的厚度为ETP3,前述ETPl至ETP3的总和为SETP,其满足下列公式:0.3SETPEIN〈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像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至该第一成像面间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EBL,该第三透镜像侧面上与光轴的交点至该成像面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BL,其满足下列公式:0.1EBLBL1.5。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光圈,并且于该光圈至该第一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InS,其满足下列公式:0.2彡InSHOS彡1.1。10.—种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具有屈折力,其像侧面于光轴上为凸面;一第二透镜,具有屈折力;一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一第一成像面;其为一特定垂直于光轴的可见光像平面并且其中心视场于第一空间频率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有最大值,第一空间频率为22〇Cyclesmm;以及一第二成像面;其为一特定垂直于光轴的红外光像平面并且其中心视场于第一空间频率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有最大值,该第一透镜至该第三透镜中至少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该第一透镜至该第三透镜的焦距分别为Π、f2和f3,该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为f,该光学成像系统的入射瞳直径为HEP,该第一透镜物侧面至该第一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HOS,该第一透镜物侧面至该第三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InTU该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可视角度的一半为HAF,该光学成像系统于该第一成像面上垂直于光轴具有一最大成像高度HOI,该第一透镜物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至该第一成像面间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ETL,该第一透镜物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至该第三透镜像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间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EIN,其满足下列条件:lfHEP10;0deg〈HAF彡150deg;0·2彡EINETIX1以及IFSΚ30μπι。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可见光在该第一成像面上的光轴、0.3Η0Ι以及0.7Η0Ι三处于空间频率llOcyclesmm的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分别以MTFQ0、MTFQ3以及MTFQ7表示,其满足下列条件:MTFQO彡0.2;MTFQ3彡0.01;以及MTFQ7彡0.01。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垂直可视角度的一半为VHAF,该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列公式:VHAF多20deg。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列条件:H0SH0I彡1.4。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像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至该第三透镜物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间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ED23,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IN23,其满足下列条件:0〈ED23IN23S50。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像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至该第二透镜物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间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ED12,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IN12,其满足下列条件:0〈ED12IN12S35。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于12HEP高度且平行于光轴的厚度为ETPl,该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TPl,其满足下列条件:0.1SETP1TP1^5〇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于12HEP高度且平行于光轴的厚度为ETP2,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TP2,其满足下列条件:0.1SETP2TP2^5〇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于12HEP高度且平行于光轴的厚度为ETP3,该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TP3,其满足下列条件:0.1SETP3TP3^5〇19.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及该第三透镜中至少一透镜为波长小于500nm的光线滤除元件。20.—种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面于光轴上为凸面;一第二透镜,具有屈折力,其像侧面于光轴上均为凸面;一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一第一平均成像面;其为一特定垂直于光轴的可见光像平面并且设置于该光学成像系统的中心视场、0.3视场及0.7视场于第一空间频率均具有各该视场最大MTF值的离焦位置的平均位置,第一空间频率为22〇Cyclesmm;以及一第二平均成像面;其为一特定垂直于光轴的红外光像平面并且设置于该光学成像系统的中心视场、0.3视场及0.7视场于第一空间频率均具有各该视场最大MTF值的离焦位置的平均位置,该第二透镜至该第三透镜中至少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该第一透镜至该第三透镜的焦距分别为fl、f2和f3,该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为f,该光学成像系统的入射瞳直径为HEP,该第一透镜物侧面至该第一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HOS,该第一透镜物侧面至该第三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InTL,该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可视角度的一半为HAF,该光学成像系统于该第一平均成像面上垂直于光轴具有一最大成像高度HOI,该第一透镜物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至该第一成像面间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ETL,该第一透镜物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至该第三透镜像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间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EIN,其满足下列条件:该第一平均成像面与该第二平均成像面间的距离为AFS;该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垂直可视角度的一半为VHAF,其满足下列条件:1彡fHEP彡10;0deg〈HAF彡150deg;IAFSK30ym;VHAF彡20deg以及0·2彡EINETIX1。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于12HEP高度且平行于光轴的厚度为ETPl,该第二透镜于12HEP高度且平行于光轴的厚度为ETP2,该第三透镜于12HEP高度且平行于光轴的厚度为ETP3,前述ETPl至ETP3的总和为SETP,其满足下列公式:0.3SETPEIN〈1。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列条件:H0SH0I彡1.6。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成像系统成像于该第二平均成像面的线放大率为LM,其满足下列条件:LM多0.0003。24.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成像系统还包括一光圈、一影像感测元件,该影像感测元件设置于该第一平均成像面后并且至少设置10万个像素,并且于该光圈至该第一平均成像面于光轴上具有一距离InS,其满足下列公式:0.InSHOS彡1.1〇25.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成像系统还包括一光圈、一影像感测元件以及一驱动模块,该影像感测元件设置于该第一成像面后并且至少设置10万个像素,并且于该光圈至该第一平均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InS,该驱动模块能够与该多个透镜相耦合并使该多个透镜产生位移,其满足下列公式:〇.InSH0S1.1。

百度查询: 先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