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分离柱连接装置、连接方法和分析系统_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_201680084536.3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申请日:2016-05-17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公开(公告)号:CN109073610B

主分类号:G01N30/60(20060101)

分类号:G01N30/60(20060101)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0.10.16#授权;2019.01.15#实质审查的生效;2018.12.21#公开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分离柱连接装置,连接方法和分析系统。分离柱连接装置包括:用于保持分离柱2的柱保持件11;搭载与上游侧的配管5连接且具有与分离柱的上游侧的密封部连结的密封部的第一配接件3的第一配接件保持件12;搭载与下游侧的配管6连接且具有与分离柱的下游侧的密封部连结的密封部的第二配接件4的第二配接件保持件13;其上固定有第一配接件保持件和第二配接件保持件中的任一者的主体部件16;使未固定在主体部件上的第一配接件保持件或第二配接件保持件相对于主体部件移动的驱动部15;在驱动部进行的移动的方向上引导柱保持件的引导部14;和设置在柱保持件与第二配接件保持件之间的弹性体17。

主权项:1.一种分离柱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保持分离柱的柱保持件;搭载第一配接件的第一配接件保持件,其中所述第一配接件与上游侧的配管连接,具有与所述分离柱的上游侧的密封部连结的密封部;搭载第二配接件的第二配接件保持件,其中所述第二配接件与下游侧的配管连接,具有与所述分离柱的下游侧的密封部连结的密封部;其上固定有所述第一配接件保持件和所述第二配接件保持件中的任一者的主体部件;使所述主体部件上的所述第一配接件保持件与所述第二配接件保持件中未固定在所述主体部件上的一者,和所述柱保持件相对于所述主体部件移动的驱动部;在所述驱动部进行的移动的方向上引导所述柱保持件的引导部;和设置在所述柱保持件与所述第二配接件保持件之间的弹性体。

全文数据:分离柱连接装置、连接方法和分析系统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能够小型化且能够实现再现性高的连接的分离柱连接装置、连接方法和分析系统。背景技术在液体色谱仪LC和固相萃取SPE等中,通过用填充了填充剂的分离柱对试样进行分离,能够实现夹杂物除去和高精度且高SN的分析。分离柱需要根据测定对象试样而更换,或者在分离柱的寿命结束等情况下进行更换。这些分离柱的更换作业,一般使用扳手等工具将配接件与分离柱装卸,取决于作业者的熟练度而存在因紧固不良而从密封部泄漏的情况。发生泄漏时,作为试样分离的分析性能的指标的保持时间等的再现性降低。特别是在高速LC等需要高耐压的情况下,再现性高的密封性能是重要的。实际的分析中为了提高吞吐率,存在搭载多个分离柱,通过用阀切换选择使用的分离柱,而进行在对一方的分离柱进行清洗、平衡化时,用另一方的分离柱进行分析这样的连续分析的情况。分离柱的数量增加时,更换时的装卸作业变得更繁重,并且也需要空间,所以确立小型且简便的更换机构和更换方法是重要的。作为关于分离柱的更换的公知例,有专利文献1、2。这些公知例自动地更换分离柱,不使用工具地将分离柱与配管配接件连接。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US8,307,541B2专利文献2:US20080038152A1发明内容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分离柱的更换作业中,为了不使空气混入分离柱内,需要在卸下的情况下从二次侧下游侧的配管起卸下,连接从一次侧上游侧起进行。混入的空气会成为使LC分析性能降低的原因,但分离柱内的填充剂的流路阻抗大,所以使已进入的空气排出是非常困难的,并且也需要时间,分析的吞吐率也降低。专利文献1、2中,没有考虑从下游侧的配管起卸下并从上游侧起连接这样的动作,所以不能避免空气混入分离柱内。如专利文献2所记载,如果在分离柱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两侧存在驱动配接件的机构,就能够使上游侧和下游侧的装卸时刻错开,但因为需要两个驱动部,所以会导致装置大型化。特别是,在需要多个分离柱的装置结构中,会成为非常大型的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分离柱连接装置具有:用于保持分离柱的柱保持件;搭载第一配接件的第一配接件保持件,其中所述第一配接件与上游侧的配管连接,具有与分离柱的上游侧的密封部连结的密封部;搭载第二配接件的第二配接件保持件,其中所述第二配接件与下游侧的配管连接,具有与分离柱的下游侧的密封部连结的密封部;其上固定有第一配接件保持件和第二配接件保持件中的任一者的主体部件;使未固定在主体部件上的第一配接件保持件或第二配接件保持件相对于主体部件移动的驱动部;在驱动部进行的移动的方向上引导柱保持件的引导部;和设置在柱保持件与所二配接件保持件之间的弹性体。本发明的分析系统具有:本发明的分离柱连接装置;经由上游侧的配管对分离柱输送试样的泵;用于对上游侧的配管注入试样的试样注入部;检测来自分离柱的溶出成分的检测部;和对用检测部检测出的结果进行分析的数据处理部。另外,在本发明的分离柱连接方法中:在第一配接件与第二配接件之间配置分离柱,其中所述第一配接件与上游侧的配管连接,具有与分离柱的上游侧的密封部连结的密封部,所述第二配接件与下游侧的配管连接,具有与分离柱的下游侧的密封部连结的密封部,在分离柱与第二配接件之间作用斥力或阻力,同时使第一配接件与第二配接件靠近而开始将第一配接件与分离柱连接,使第一配接件与第二配接件进一步靠近而将第二配接件与分离柱连接。此处,本说明书中,固定有第一配接件保持件和第二配接件保持件中的一者的部件称为分离柱连接装置的主体部件。未固定的另一者的配接件保持件和柱保持件没有被固定在主体部件上,能够相对于主体部件移动。另外,本实施例中,将使第二配接件保持件靠近柱保持件时、在两者之间发生阻碍该靠近的斥力或阻力的部件或机构称为弹性体。弹性体包括压簧、拉簧、充入了气体或液体等流体的由缸和活塞构成的机构、橡胶、使引力或斥力作用的磁体的组合等。另外,将在驱动部的移动方向上引导柱保持件的部件称为引导部。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能够用仅有单侧的配接件驱动部进行从下游侧的配管卸下且从上游侧的配管连接的分离柱装卸动作。由此,能够用能够实现低成本且小型化的装置结构,防止空气混入并实现再现性高的分析。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和效果将通过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而说明。附图说明图1A是表示处于释放状态的现有的分离柱的截面示意图。图1B是表示处于连结状态的现有的分离柱的截面示意图。图2A是表示位于释放位置的分离柱连接装置的例子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图2B是表示位于第一配接件连结位置的分离柱连接装置的例子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图2C是表示位于连结位置的分离柱连接装置的例子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图2D是表示位于释放位置的分离柱连接装置的例子的平面示意图。图3是表示分析系统的结构例的示意图。图4是表示分离柱连接装置的结构例的截面示意图。图5是表示分离柱连接装置的结构例的截面示意图。图6是表示分离柱连接装置的结构例的截面示意图。图7是表示分离柱连接装置的结构例的截面示意图。图8是表示分离柱连接装置的结构例的截面示意图。图9A是表示位于释放位置的分离柱连接装置的例子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图9B是表示位于第一配接件连结位置的分离柱连接装置的例子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图9C是表示位于连结位置的分离柱连接装置的例子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图10A是表示位于释放位置的分离柱连接装置的例子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图10B是表示位于第一配接件连结位置的分离柱连接装置的例子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图10C是表示位于连结位置的分离柱连接装置的例子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图11是表示分离柱连接装置的例子的截面示意图。图12A是表示位于释放位置的驱动部的结构例的示意图。图12B是表示位于连结位置的驱动部的结构例的示意图。图13A是表示位于释放位置的分离柱连接装置的例子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图13B是表示位于第一配接件连结位置的分离柱连接装置的例子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图13C是表示位于连结位置的分离柱连接装置的例子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图14是表示分离柱连接装置的例子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图15是表示分离柱连接装置的例子的示意图。图16是表示分离柱连接装置的例子的示意图。图17是表示分离柱连接装置的结构例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图18是表示配接件和配接件保持件的周边的例子的截面示意图。图19A是表示分离柱连接装置中的定位和固定方法的例子的示意图。图19B是表示定位和固定用的销的例子的截面示意图。图20A是说明分离柱连接装置中的定位和固定方法的示意图。图20B是表示铰链形状的例子的说明图。图21是表示分离柱连接装置的结构例的截面示意图。图22是表示分离柱连接装置的结构例的截面示意图。图23是表示分离柱连接装置的例子的截面示意图。图24是表示分析的时序例的图。图25是表示分离柱连接装置和使用它的分析系统的例子的概略图。图26是表示分离柱连接装置和使用它的分析系统的例子的概略图。图27是表示分离柱连接装置的结构例的示意图。图28是表示分离柱连接装置的结构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A是表示处于释放状态的现有的分离柱的截面示意图,图1B是表示处于连结状态的现有的分离柱的截面示意图。如图1A所示,分离柱101是填充了填充剂102的圆筒体,具有在填充剂的两侧起到过滤器的作用的玻璃料frit103、用于连接配管107的内螺纹部108等。配管107的连接使用配接件104套圈ferrule105和压紧螺纹件106来进行。使压紧螺纹件106的外螺纹部109相对于分离柱101的内螺纹部108如图1B所示的箭头110一般旋转而将套圈105压入时,能够通过套圈105和分离柱101的锥部进行密封。此时,套圈105的前端内径部与配管107的外径部密合取决于情况也会陷入而被密封。由此,取决于条件,可以得到100MPa程度的耐压,能够进行基于高流量送液的高速LC分离。但是,该现有的连接方法是用螺纹紧固的方法,所以需要熟练,作业效率低。搭载了多个分离柱的装置的情况下更换作业变得繁重。虽然也提出了自动地进行分离柱的更换的装置,但没有考虑到避免空气混入分离柱内。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实施例1]图2A~图2D是表示本发明的分离柱连接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局部截面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分离柱连接装置,具备在作为主体部件的轨道16上固定的第一配接件保持件12、在沿轨道16移动的引导部14上搭载的柱保持件11、被驱动部15沿轨道16驱动的第二配接件保持件13。在第二配接件保持件13与柱保持件11之间配置有作为弹性体的压簧17。在柱保持件11上设置有分离柱2。在第一配接件保持件12上搭载有预先连接了上游侧的配管5的第一配接件3,在第二配接件保持件13上搭载有预先连接了下游侧的配管6的第二配接件4。柱保持件11具有卡止部18,引导部14具有卡止部19。而且,在第二配接件保持件13上设置有具有与柱保持件11的卡止部18接触的突起部22的第一限位件20,在第一配接件保持件12上设置有具有与引导部14的卡止部19接触的突起部23的第二限位件21。如上所述,具有柱保持件11与第一限位件20相互接触而阻止驱动部的驱动方向上的相互的自由移动的接触结构。此处将其称为卡止部18和突起部22。同样地,具有引导部14与第二限位件21相互接触而阻止驱动部的驱动方向上的相互的自由移动的接触结构。此处将其称为卡止部19和突起部23。本实施例是驱动第二配接件保持件的分离柱连接装置的例子。图2A是表示第一配接件3和第二配接件4与分离柱2离开的“释放位置”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图2B是表示第一配接件3与分离柱2连结的“第一配接件连结位置”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图2C是表示第一配接件3和第二配接件4与分离柱2连结的“连结位置”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另外,图2D是对于“释放位置”的分离柱连接装置从上方观察的平面示意图。在图2A的状态下在柱保持件11上设置的分离柱2,按图2A→图2B→图2C所示的顺序最初与第一配接件3连结,接着与第二配接件4连结连结工序。在需要分离柱2的更换等的情况下,按图2C→图2B→图2A所示的顺序将分离柱2释放释放工序。在连结工序中,用驱动部15使搭载了第二配接件4的第二配接件保持件13沿着轨道16向箭头30的方向移动。即,使第二配接件4向第一配接件3的方向移动。这样,随着第二配接件保持件13的移动,柱保持件11和分离柱2因压簧17的力而向箭头31的方向移动。因为柱保持件11和分离柱2被搭载在引导部14上,所以沿着轨道16与引导部14一同移动。因为分离柱2的移动,第一配接件3的密封部9与分离柱2的上游侧的密封部7被连结,成为图2B第一配接件连结位置的状态。之后,也用驱动部15使第二配接件保持件13的移动继续而将压簧17逐渐压缩时,最终分离柱2的下游侧的密封部8与第二配接件4的密封部10被连结,成为图2C连结位置的状态。成为图2C的状态之后,使溶液从上游侧的配管5在箭头32的方向上通过分离柱2的内部从而进行试样的分析。只要是能够施加与通过图1所示的一般的压紧螺纹件106的紧固转矩得到的轴向力相同程度的力的驱动部15,就能够用如图2C所示的仅压紧的结构在各连结部得到充分的耐压。图3是表示进行试样的分析的分析系统24的结构例的示意图。用泵29对配管5输送对于在作为试样注入部的自动进样器28中注入的试样用混合器27混合了流动相25或流动相26或两者的产物。作为流动相25、26,一般使用有机溶剂和水等。试样溶液按上游侧的配管5、第一配接件3、分离柱2、第二配接件4、下游侧的配管6的顺序在箭头32的方向上流动,到达检测器85而被检测溶出成分,用数据处理部86进行分析。作为检测器85,能够使用质量分析计、紫外可见光检测器、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等各种检测方式。按图2A→图2B→图2C的顺序进行的连结工序如上所述,按图2C→图2B→图2A的顺序进行的释放工序基本上是与连结工序相反的动作,是用驱动部15使第二配接件4返回时,在通过压簧17的力使第一配接件3与分离柱2连结的状态下最初第二配接件4脱离分离柱2,接着第一配接件3脱离分离柱2的动作。为了在释放工序中使各部件再现性良好地返回图2A所示的释放位置,而配置了第一限位件20和第二限位件21。第一限位件20具有限制柱保持件11的移动的突起部22,第二限位件21具有限制引导部14的移动的突起部23。柱保持件11具有与突起部22接触的卡止部18,引导部14具有与突起部23接触的卡止部19。在释放工序的图2B→图2A的动作时,即使分离柱2的密封部7与第一配接件3的密封部9贴紧而难以离开,也能够通过用第一限位件20拉动柱保持件11而使其强制地离开。另外,在连结工序的图2A→图2B和释放工序的图2B→图2A的动作时,通过用压簧17将柱保持件11的卡止部18压紧在第一限位件20的突起部22上,能够防止柱保持件11因压簧17的伸缩而不必要地移动。另外,在释放工序中返回图2A的状态时,在压簧17的强度弱等情况下,存在柱保持件11在图2的右侧方向上过度返回的问题,但第二限位件21的突起部23与卡止部19接触而能够防止引导部14过度返回。此处,设图2A所示的释放位置的密封部9与密封部7的距离为L1,密封部10与密封部8的距离为L2,压簧17的长度为L4。另外,设图2C所示的连结位置的压簧17的长度为L5,卡止部18与突起部22的距离为L6,卡止部19与突起部23的距离为L7。第一限位件20以分离柱2与第二配接件4之间的距离不超过L2的方式限制柱保持件11的移动。另外,第二限位件21以第一配接件3与分离柱2之间的距离不超过L1的方式限制柱保持件的移动。本结构特征在于在连结工序的图2A→图2B和释放工序的图2B→图2A中,在用压簧17保持距离L2的状态下动作,L1=L7,L2=L6。设释放位置与连结位置的压簧17的位移量为L3=|L4-L5|时,在L2=L3时密封部10与密封部8接触,但通过将驱动部15能够移动的可动区间行程L设为L≥L1+L2,能够从接触状态起进一步施力而得到接触部的耐压。本实施例的分离柱连接装置1中,第一配接件3和第一配接件保持件12因为不移动,所以可以是被固定的状态。从而,通过压簧17的作用能够实现用仅单侧的驱动部15将上游侧的第一配接件3与分离柱2先连接的动作。另外,通过限位件20、21能够实现再现性高的动作。另外,图2A所示的例子中,第二配接件保持件13与第一限位件20、和第一配接件保持件12与第二限位件21是分开的,但无论哪一方是一体结构都没有问题。第二配接件保持件13也可以兼用作第一限位件20,第一配接件保持件12也可以兼用作第二限位件21。另外,驱动部15与第二配接件保持件13即使是一体结构也没有问题。另外,第一配接件3与第一配接件保持件12、第二配接件4与第二配接件保持件13无论哪一方是一体结构都没有问题。另外,无论柱保持件11与引导部14是一体结构,还是柱保持件11兼用作引导部14,都没有问题。另外,柱保持件11与分离柱2即使是一体结构也没有问题。另外,驱动部15可以是手动也可以是自动。另外,为了参考,在图2D中示出了对图2A的释放工序的状态从上方观察的平面示意图。为了简便,对于各种保持件和限位件和弹簧并未图示。根据实施例1的结构,能够用仅单侧的配接件驱动部实现从上游侧连接且从下游侧的配管起卸下的分离柱装卸动作。另外,本结构中,因为第一配接件不移动,所以能够缩短上游侧的配管,能够减小上游侧的死容积。[实施例2]本实施例中,对于用套圈和压紧螺纹件构成配接件的分离柱连接装置的例子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实施例2的分离柱连接装置的结构例的截面示意图,示出了分离柱2和第一配接件3和第二配接件4的例子。分离柱连接装置的基本结构与图2A~2D大致相同,所以对不同点进行说明。分离柱2具备用于分离试样的填充剂33,具有起到过滤器作用的玻璃料34。第一配接件3和第二配接件4由套圈36和适配器37构成。在如实施例1所述的具备压簧17的分离柱连接装置1的结构中对驱动部15进行驱动时,第二配接件4的动作是如箭头30所示的直线前进动作。因为用直线前进动作进行连结和释放,所以不需要图1A、1B所述的一般的分离柱101的内螺纹部108和压紧螺纹件106的外螺纹部109。因此,分离柱2具有没有螺纹部的内径部35,与一般的压紧螺纹件106对应的适配器37具有没有螺纹部的外径部38。即使内径部35上有螺纹部,只要螺纹内径比外径部38更大就没有问题,相反,即使外径部38上有螺纹部,只要螺纹外径比内径部35更小就没有问题。另外,即使内径部35和外径部38双方上有螺纹部,只要内径部35的螺纹内径比外径部38的螺纹外径更大就没有问题。在套圈36和适配器37分开的结构中,因为也存在释放工序中套圈36和配管5、6因接触部贴紧而不返回的可能性,所以优选预先使套圈36陷入配管5、6等而固定,进而存在用于将适配器37与配管5、6固定的连接器39等。实施例2的配接件结构也能够与一般的分离柱的连接器部对应,所以具有通用性高的优点。[实施例3]本实施例中,对于在配接件前端具有公锥部的结构的分离柱连接装置的例子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实施例3的分离柱连接装置的结构例的截面示意图,示出了分离柱2和第一配接件3和第二配接件4的例子。分离柱连接装置的基本结构与图2大致相同,所以对不同点进行说明。分离柱2具有母锥部87,第一配接件3和第二配接件4具有公锥部88。实施例3的配接件结构是使实施例2的套圈与适配器一体化的结构,所以不需要预先使套圈陷入配管的作业,能够实现低成本化、简单化。[实施例4]本实施例中,对于在配接件前端具有母锥部的结构的分离柱连接装置的例子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实施例4的分离柱连接装置的结构例的截面示意图,示出了分离柱2和第一配接件3和第二配接件4的例子。分离柱连接装置的基本结构与图2A~图2D大致相同,所以对不同点进行说明。分离柱2具有公锥部89,第一配接件3和第二配接件4具有母锥部90。实施例4的配接件结构中,通过在一般而言比配接件寿命更短的分离柱一侧形成易于因反复装卸而变形的公锥,能够减少配接件侧的更换次数。[实施例5]本实施例中,对于配接件前端是平坦形状的分离柱连接装置的例子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实施例5的分离柱连接装置的结构例的截面示意图,示出了分离柱2和第一配接件3和第二配接件4的例子。分离柱连接装置的基本结构与图2A~图2D大致相同,所以对不同点进行说明。分离柱2具有平坦的密封部7、8,第一配接件3和第二配接件4具有平坦的密封部9、10。实施例5的配接件结构能够减小连接部的死容积,与锥形状相比能够实现部件结构的简化。[实施例6]本实施例中,对于在配接件前端具有环状的突起的结构的分离柱连接装置的例子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实施例6的分离柱连接装置的结构例的截面示意图,示出了分离柱2和第一配接件3和第二配接件4的例子。分离柱连接装置的基本结构与图2A~图2D大致相同,所以对不同点进行说明。分离柱2具有平坦的密封部7、8,在第一配接件3和第二配接件4的前端具有成环状的突起40的形状的密封部9、10。因为是环状的圆弧的突起40,所以与密封部7、8接触的部分是线状的,即使是相同的压力,也能够得到与面状接触的图7的结构相比更大的面压=压力接触面积。因为内压超过面压时发生泄漏,所以通过本结构能够得到高耐压。实施例6的配接件结构能够用简便的结构得到较大的面压。[实施例7]本实施例中,对于驱动第一配接件保持件的结构的分离柱连接装置的例子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第二配接件保持件13被固定在主体部件、即轨道16上。分离柱2和第一配接件保持件12相对于主体部件可动。图9A~图9C是表示实施例7的分离柱连接装置1的结构例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图9A是表示第一配接件3和第二配接件4与分离柱2分开的“释放位置”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图9B是表示第一配接件3与分离柱2连结的“第一配接件连结位置”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图9C是表示第一配接件3和第二配接件4与分离柱2连结的“连结位置”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分离柱连接装置的基本结构与图2A~2D大致相同,所以对不同点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用驱动部15驱动搭载了第一配接件3的第一配接件保持件12。第二配接件4和第二配接件保持件13被固定在轨道16上,不移动。作为弹性体的压簧17与实施例1同样地被配置在第二配接件保持件13与柱保持件11之间。从图9A所示的“释放位置”起,用驱动部15使搭载了第一配接件3的第一配接件保持件12沿着轨道16在箭头30的方向上向分离柱2移动。这样,最初第一配接件3的密封部9与分离柱2的上游侧的密封部7被连结,成为图9B第一配接件连结位置的状态。此时,因为压簧17的作用,分离柱2尚未与第二配接件4连结。之后,进一步用驱动部15使第一配接件保持件12向分离柱2的方向移动时,被第一配接件保持件12推压的柱保持件11移动而将压簧17逐渐压缩,最终分离柱2的下游侧的密封部8与第二配接件4的密封部10被连结,成为图9C连结位置的状态。即,在图9A的状态下在柱保持件11上设置的分离柱2,如图9A→图9B→图9C所示地最初与第一配接件3连结,接着与第二配接件4连结连结工序。在需要分离柱2的更换等的情况下,用图9C→图9B→图9A所示的工序将分离柱2释放释放工序。释放工序基本上是与连结工序相反的动作,用驱动部15使第一配接件保持件12以远离第二配接件保持件13的方式返回时,因为压簧17的力,最初第二配接件4脱离分离柱2,之后第一配接件3脱离分离柱2。第一限位件20和第二限位件21与实施例1的情况同样地,起到在释放工序中使各部件再现性良好地返回图9A所示的位置的作用。在释放工序的图9B→图9A的动作时,即使分离柱2的密封部7与第一配接件3的密封部9贴紧而难以离开,也能够通过在用第一限位件20固定了柱保持件11的状态下用驱动部15使第一配接件3离开分离柱2,而使两者强制地离开。另外,在连结工序的图9A→图9B和释放工序的图9B→图9A的动作时,通过用压簧17将柱保持件11的卡止部18压紧在第一限位件20的突起部22上,能够防止柱保持件11因压簧17的伸缩而不必要地移动。另外,在释放工序中返回图9A的状态时,在压簧17的强度弱等情况下,存在柱保持件11停留在图9A的右侧方向的问题,但第二限位件21的突起部23与引导部14的卡止部19接触并拉伸,能够使柱保持件11移动至要求的位置。这样,本实施例中也能够通过压簧17的作用而实现用仅单侧的驱动部15将上游侧的第一配接件3与分离柱2先连接、之后将分离柱2与下游侧的第二配接件4连接的动作。在释放工序中,也能够实现先将下游侧的第二配接件4从分离柱2上卸下、接着将上游侧的第一配接件3从分离柱2上卸下的动作。另外,通过限位件20、21能够实现再现性高的动作。另外,与实施例1的情况同样,设图9A的状态下的密封部9与密封部7的距离为L1,密封部10与密封部8的距离为L2,设图9C的状态下的卡止部18与突起部22的距离为L6,卡止部19与突起部23的距离为L7时,在连结工序的图9A→图9B和释放工序的图9B→图9A中,在用压簧17保持距离L2的状态下动作,L1=L7,L2=L6。设压簧17的位移量为L3=|L4-L5|时,在L2=L3时密封部10与密封部8接触,但通过将驱动部15能够移动的可动区间行程L设为L≥L1+L2,能够从接触状态起进一步施力而得到接触部的耐压。实施例7的结构中,因为第二配接件不移动,所以能够缩短下游侧的配管,能够减小下游侧的死容积。[实施例8]本实施例中,对于柱保持件与引导部是一体结构的分离柱连接装置的例子进行说明。图10A~10C是表示实施例8的分离柱连接装置1的结构例的截面示意图。图10A表示第一配接件3和第二配接件4与分离柱2离开的“释放位置”,图10B表示第一配接件3与分离柱2连结的“第一配接件连结位置”,图10C表示第一配接件3和第二配接件4与分离柱2连结的“连结位置”。本实施例的分离柱连接装置1的基本结构与图2A~2D大致相同,所以对不同点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特征在于在柱保持件11中内置了作为用于使分离柱2如箭头31所示地直线前进动作的引导轴41的对方的引导功能。轨道16、第二限位件21、第一配接件3等被搭载在底座97上,不移动,被固定。本实施例的分离柱连接装置1中,底座97、轨道16、第二限位件21成为一体地构成主体部件。底座97相当于将实施例1的第一配接件保持件12和第二限位件21一体化而成的部分。分离柱2被固定在包围它而形成的柱保持件11的中央部,柱保持件11中设置有多个供引导轴41通过的贯通孔。连接了下游侧的配管6的第二配接件4被固定在包围它而形成的第二配接件保持件13的中央部。在第二配接件保持件13上固定有对柱保持件11的贯通孔插入的多个引导轴41,被沿着轨道16在箭头30方向上移动的驱动部15驱动。在引导轴41上,在柱保持件11与第二配接件保持件13之间露出的部分嵌有作为弹性体的压簧17。压簧17以使柱保持件11与第二配接件保持件13离开的方式作用。在引导轴41的前端设置第一限位件20,柱保持件11的上游侧的面起到与第一限位件20接触的卡止部的作用。柱保持件11与第一限位件20卡止而不会从引导轴41上脱落。从图10A所示的“释放位置”起,用驱动部15使第二配接件保持件13沿着箭头30向左方移动。这样,第二配接件保持件13与柱保持件11成为一体地向左方移动,第一配接件3的密封部9与分离柱2的上游侧的密封部7被连结,成为图10B第一配接件连结位置的状态。此时,因为在第二配接件保持件13与柱保持件11之间配置的压簧17的作用,分离柱2尚未与第二配接件4连结。之后,进一步用驱动部15使第二配接件保持件13向左方移动时,第二配接件保持件13将压簧17压缩且同时逐渐接近停止的柱保持件11,最终分离柱2的下游侧的密封部8与第二配接件4的密封部10被连结,成为图10C连结位置的状态。在图10A的状态下在柱保持件11上设置的分离柱2,按图10A→图10B→图10C所示的顺序与第一配接件3和第二配接件4顺次连结连结工序。在需要分离柱2的更换等的情况下,按图10C→图10B→图10A所示的顺序将分离柱2释放释放工序。释放工序基本上是与连结工序相反的动作,用驱动部15使第二配接件4返回右方时,通过压簧17的力最初使第二配接件4离开分离柱2,之后第一配接件3离开分离柱2。第一限位件20和第二限位件21与实施例1的情况同样地,为了在释放工序中使各部件再现性良好地返回图9A所示的位置而发挥作用。另外,与实施例1的情况同样,设图10A所示的释放位置的密封部9与密封部7的距离为L1,密封部10与密封部8的距离为L2,压簧17的长度为L4。另外,设图10C所示的连结位置的压簧17的长度为L5,第一限位件20与柱保持件11的距离为L6,柱保持件11与第二限位件21的距离为L7。本实施例也是在连结工序的图10A→图10B和释放工序的图10B→图10A中,在用压簧17保持距离L2的状态下动作,L1=L7,L2=L6。设释放位置与连结位置的压簧17的位移量为L3=|L4-L5|时,在L2=L3时密封部10与密封部8接触,但通过将驱动部15能够移动的可动区间行程L设为L≥L1+L2,能够从接触状态起进一步施力而得到接触部的耐压。实施例8的结构中,因为柱保持件与引导部是一体的,所以能够实现低成本化、简便化。[实施例9]本实施例中,对于具有用电动机实现的驱动部的结构的分离柱连结装置进行说明。图11是表示实施例9的分离柱连接装置1的结构例的截面示意图。基本结构与图2A~2D大致相同,所以对不同点进行说明。另外,为了简便而仅示出了“释放位置”。本实施例中,由电动机42、旋转轴43、平台部91构成驱动部15。通过将电动机42的旋转传递至旋转轴43,旋转轴43如箭头44所示地旋转。旋转轴43上具有进给丝杠部45,进给丝杠部45的旋转被平台部91的配合螺纹件未图示变换为如箭头30所示的直线前进动作。电动机42的转速、转矩、旋转的时机等用控制部46控制。另外,要使电动机42小型化省力化的情况下,通过在电动机42与旋转轴43之间设置减速机,用较小的电动机42也能够得到较大的力。通过实施例9的结构,能够自动地进行分离柱的装卸。另外,通过将电动机置换为手动的旋转单元,也能够成为手动地进行装卸的装置。[实施例10]实施例10中,对于驱动部的进给丝杠不会自动地松弛的结构的分离柱连接装置进行说明。如图11所示的分离柱连接装置1中,为了保持连接部的密封性,需要以要求的转矩对电动机42持续通电,但会发生耗电增大和电动机42的发热等。作为其对策,优选即使电动机42的旋转停止、进给丝杠45也不松弛的结构。在式1中示出螺纹件不会自然地松弛的条件。[式1]此处,F:轴力N,tanρ=μ'=μcosα,μ'、μ:摩擦系数,α:螺纹的半角°,θ:升角°。例如,设螺纹部分的摩擦系数μ'=0.1程度时,根据式1需要设为θ5.7°的条件。设螺纹部有效直径为dmm,螺纹间距为Pmm的情况下,式2成立。[式2]例如,在d=8mm,P=1.5mm的条件下,根据式2,θ=3.42°,满足条件。本实施例的分离柱连接装置中,驱动部15的进给丝杠45满足上述式1、2的条件。根据实施例10的结构,能够实现能够减少耗电的分离柱连接装置。[实施例11]实施例11中,对于手动的驱动部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2A、12B是表示分离柱连接装置的驱动部的结构例的截面示意图。图12A表示“释放位置”,图12B表示“连结位置”。驱动部以外的分离柱连接装置的结构与图2A~2D大致相同。本实施例中,由杆50和臂51等构成了驱动部15。以固定的支点54为中心使杆50如箭头55所示地旋转时,因为支点52、53的旋转,臂51的角度变化,支点52的位置改变。因为支点52的位置变化,配接件47、配接件保持件49、配管48能够进行如箭头30所示的直线前进动作。另外,通过使用在内部内置了弹簧的柱塞98,并在配接件保持件49上设置与“释放位置”和“连结位置”分别对应的孔99,能够实现在各位置固定的限位件的作用。关于固定的限位件,只要是能够在各位置固定的单元,即使是其他方式也没有问题。根据实施例11,能够用由杆实现的简便的机构进行分离柱的装卸。[实施例12]本实施例中,对于用拉簧将第一配接件先与分离柱连结的结构的分离柱连接装置进行说明。图13A~图13C是表示实施例12的分离柱连接装置1的结构例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图13A表示第一配接件3和第二配接件4与分离柱2离开的“释放位置”,图13B表示第一配接件3与分离柱2连结的“第一配接件连结位置”,图13C表示第一配接件3和第二配接件4与分离柱2连结的“连结位置”。分离柱连接装置1的基本结构与图2A~2D大致相同,所以对不同点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作为用于将第一配接件3先与分离柱2连结的弹性体,使用了拉簧56。拉簧56被配置在与第二配接件保持件13连接的第一限位件20的前端部分、与位于比其更靠近第二配接件保持件13的位置的柱保持件11的卡止部18之间。拉簧56在第一限位件20的前端部分与柱保持件11的卡止部18之间使拉力作用,但两者的移动被第一限位件20上设置的突起部22限制。结果,在“释放位置”分离柱2的下游侧的密封部8与第二配接件4的密封部10被维持离开距离L2。另外,拉簧56被配置在第一限位件20与柱保持件11之间,但第二配接件保持件也可以与第一限位件20一体化而兼用作第一限位件,本实施例中,也可以认为弹性体被设置在柱保持件与第二配接件保持件之间。在图13A的状态下在柱保持件11上设置的分离柱2,如图13A→图13B→图13C所示地最初与第一配接件3连结,接着与第二结构4连结连结工序。连结工序中,用驱动部15使第二配接件保持件13上搭载的第二结构4沿着轨道16向第一配接件3移动。这样,因为拉簧56的力,分离柱2维持与第二配接件4的距离L2地向第一配接件3移动。通过分离柱2的移动,第一结构3的密封部9与分离柱2的密封部7被连结,成为图13B第一配接件连结位置的状态。之后也用驱动部15使第二配接件保持件13的移动继续时,拉簧56伸长,最终分离柱2的密封部8与第二配接件4的密封部10被连结而成为图13C连结位置的状态。按图2A→图2B→图2C的顺序进行的连结工序如上所述,按图2C→图2B→图2A的顺序进行的释放工序基本上是与连结工序相反的动作,用驱动部15使第二配接件4返回时,在因为拉簧56的作用最初第二配接件4离开分离柱2,之后第一配接件3离开分离柱2。L1~L7之间的关系也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12的结构中,与实施例1同样,能够用仅单侧的配接件驱动部实现从下游侧的配管起卸下且从上游侧起连接的分离柱装卸动作。[实施例13]本实施例中,对于用缸与活塞的组合将第一配接件先与分离柱连结的结构的分离柱连接装置进行说明。图14是表示实施例13的分离柱连接装置1的结构例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分离柱连接装置的基本结构与图2A~2D大致相同,所以对不同点进行说明。另外,为了简便而仅示出了“释放位置”。本实施例中,作为用于将第一配接件3先与分离柱2连结的弹性体,使用了由充入了气体或液体等流体的缸和活塞构成的机构。通过对缸57的内部的流体用活塞58的移动进行压缩而得到将第一配接件3先压紧在分离柱2上的力。对于气体等粘性低的流体并不必要,但在使用液体等粘性高的流体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活塞58的前端设置贯通活塞58的正反面的孔100。流体的衰减性能由孔100的流导决定。另外,也能够在孔100的内部设置止回阀等。实施例13的结构中,与实施例1同样,能够用仅单侧的配接件驱动部实现从下游侧的配管起卸下且从上游侧起连接的分离柱装卸动作。[实施例14]本实施例中,对于具有用于对分离柱、配接件、配管进行温度调节的柱温箱的结构的分离柱连接装置进行说明。图15是表示实施例14的分离柱连接装置1的结构例的示意图。分离柱连接装置的基本结构与图2A~2D大致相同,所以对不同点进行说明。另外,为了简便而仅示出了“连结位置”。本实施例中,作为用于对分离柱2和第一配接件3和第二配接件4进行温度调节的温度调节部,具有柱温箱59。通过将分离柱2的温度加温至数十℃,能够降低内部的溶液的粘性,提高分析的吞吐率。为了防止分离柱2中的温度分布的发生和温度的误差,优选如图15所示用柱温箱59也对配管5和配管6进行温度调节。根据实施例14的结构,能够实现吞吐率和再现性高的分析。[实施例15]本实施例中,对于具有用于对分离柱、配接件、配管进行温度调节的温度调节部的结构的分离柱连接装置进行说明。图16是表示实施例15的分离柱连接装置1的结构例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分离柱连接装置的基本结构与图2A~2D大致相同,所以对不同点进行说明。另外,为了简便而仅示出了“释放位置”。本实施例具有用于对分离柱2和第一配接件3和配管5进行温度调节的温度调节部60、61、63。温度调节部60、61、63具有用于加热的加热器、监视温度的传感器等,由外部的控制部未图示进行温度控制。通过温度调节部60、61、63,将柱保持件11和第一配接件保持件12和配管保持件62用作加热模块。在不想要将温度调节的热传递至其他部件的情况下,也能够如图16所示配置隔热材料64、65。另外,也可以具有对第二配接件4和配管6进行温度调节的单元。实施例15的结构能够与实施例14同样地实现吞吐率和再现性高的分析,并且能够对驱动部等隔热。[实施例16]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一配接件和第二配接件的形状不同的结构的分离柱连接装置进行说明。图17是表示实施例16的分离柱连接装置的结构例的截面示意图,图中示出了分离柱2和第一配接件3和第二配接件4的例子。分离柱连接装置的基本结构与图2A~2D大致相同,所以对不同点进行说明。分离柱2具有平坦的密封部7、8,在第一配接件3的前端具有环状的突起40的密封部9,在第二配接件4上具有平坦的密封部10。如上所述,在用相同的力压紧的情况下,具有环状的突起40的密封部9比平坦的密封部10耐压更高。在分离柱2的内部填充有填充剂33,与下游侧相比上游侧更高压,所以使第一配接件3成为耐压性高的部件。实施例16的结构中,即使用一个力压紧,上游侧也能够得到更高的耐压性能。[实施例17]实施例17中,对于第一配接件和第二配接件的材质不同的结构的分离柱连接装置进行说明。一般而言,关于分离柱的密封部和套圈等,金属制等较硬材料的比树脂制耐压更高。树脂中,与氟系树脂等相比较硬的聚醚醚酮树脂等耐压性更高。从而,为了与实施例16同样地提高第一配接件3的耐压性,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配接件3和第二配接件4中使用了不同材质的。实际上,优选第一配接件3的密封部9是比第二配接件4的密封部10更硬的材质。实施例17的结构中,与实施例16同样,即使用一个力压紧,上游侧也能够得到更高的耐压性能。[实施例18]实施例18中,对于在配接件与配接件保持件之间具有弹簧的结构的分离柱连接装置进行说明。图18是本实施例的配接件和配接件保持件的周边的截面示意图。分离柱连接装置的基本结构与图2A~2D大致相同,所以对不同点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特征在于在通过驱动部15移动的配接件保持件49和配接件47之间配置弹簧66。配接件保持件49具有贯通孔,与配接件47连结的配管48能够通过配接件保持件的贯通孔地滑动。实施例18的结构中,因为经由弹簧将配接件47压紧在分离柱上,所以能够防止对密封部施加过剩的力,延长配接件和分离柱的寿命。[实施例19]本实施例中,对于用销进行分离柱与柱保持件和配接件与配接件保持件的定位和固定的结构的分离柱连接装置进行说明。图19A、19B是说明实施例19的分离柱连接装置中的定位和固定方法的例子的示意图。图19A是分离柱2的周边的截面示意图,图19B是表示定位和固定用的销67的例子的截面示意图。分离柱连接装置的基本结构与图2A~2D大致相同,所以对不同点进行说明。在柱保持件11和第一配接件保持件12、第二配接件保持件13上,通过预先压入和螺合固定等固定有销67。另外,在分离柱2和第一配接件3、第二配接件4上,形成有销67被插入的孔68。从而,能够沿着在柱保持件11上固定的销67的位置,以分离柱2的孔68为引导地设置或卸下分离柱2。关于第一配接件3和第二配接件4,也能够同样地用销67在第一配接件保持件12和第二配接件保持件13上定位设置。在销67的前端存在缝隙71而裂开,所以能够因部件的弹性而在径向上变形。通过使用能够变形的销67,能够在分离柱的后退位置70、第一配接件的后退位置72、第二配接件的后退位置73与各设置位置之间进行如箭头69所示的同轴动作从而进行装卸。如图所示,在销67进入入口的直径小的孔68时,因缝隙71而变形为较小之后,在进入孔68的深处的阶段销67的直径恢复为较大的状态,分离柱2被固定。拔出的动作的情况下也同样地因为销67变形而可以容易地拔出。另外,用销67实现的装卸结构也可以不在分离柱2、第一配接件3、第二配接件4的全部上设置。根据实施例19的结构,因为能够用同轴动作进行设置,所以不仅维护变得容易,而且在使已使用的分离柱的废弃和新分离柱的设置等的搬运动作自动化的情况下,因为驱动轴数少,所以有助于低成本化、小型化。[实施例20]本实施例中,对于用铰链进行分离柱与柱保持件和配接件与配接件保持件的定位和固定的结构的分离柱连接装置进行说明。图20A、20B是说明实施例20的分离柱连接装置中的定位和固定方法的例子的示意图。图20A是分离柱2的周边的截面示意图,图20B是表示对图20A从右方或左方观察的铰链74的形状的例子的图。分离柱连接装置的基本结构与图2A~2D大致相同,所以对不同点进行说明。在柱保持件11和第一配接件保持件12、第二配接件保持件13上,通过预先螺合固定等固定有铰链74。另外,在分离柱2和第一配接件3、第二配接件4上,形成有支承铰链74的圆筒部75。从而,能够沿着在柱保持件11上固定的铰链74的位置,以分离柱2的圆筒部75为引导地设置或卸下分离柱2。第一配接件3和第二配接件4也同样地能够用铰链74设置。铰链74能够通过部件的弹性变形开闭。通过使用能够变形的铰链74,与实施例19同样地,能够在分离柱的后退位置70、第一配接件的后退位置72、第二配接件的后退位置73与各设置位置之间进行如箭头69所示的同轴动作从而进行装卸。另外,用铰链74实现的装卸结构也可以不在分离柱2、第一配接件3、第二配接件4的全部上设置。根据实施例20的结构,能够与实施例19同样地用同轴动作进行设置。[实施例21]本实施例中,对于以分别设置的锥部为引导地进行分离柱与配接件的连接的结构的分离柱连接装置进行说明。图21是表示实施例21中的分离柱连接装置的结构例的截面示意图,示出了分离柱2和第一配接件3和第二配接件4的例子。分离柱连接装置的基本结构与图2A~2D大致相同,所以对不同点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在分离柱2和第一配接件3、第二配接件4上设置了锥部76、77。根据实施例21的结构,即使分离柱与第一配接件、第二配接件的中心轴若干偏离,也能够通过以锥部为引导地连接,而在各中心轴对齐的状态下连接。[实施例22]本实施例中,对于在柱保持件与引导部之间配置了缓冲部件的结构的分离柱连接装置进行说明。图22是表示实施例22中的分离柱连接装置的结构例的截面示意图,示出了分离柱2的周边。分离柱连接装置的基本结构与图2A~2D大致相同,所以对不同点进行说明。本实施例在柱保持件11与引导部14之间配置了缓冲部件78。作为缓冲部件78,能够使用橡胶、海绵、弹簧、流体减振器等。另外,缓冲部件78的配置场所也可以是分离柱2与柱保持件11之间。另外,也可以在配接件与配接件保持件之间和配接件保持件与驱动部15之间配置缓冲部件。根据实施例22的结构,即使分离柱与第一配接件或第二结构的中心轴若干偏离,也能够通过缓冲部件的似然度将分离柱的中心轴与第一配接件和第二配接件的中心轴对齐。[实施例23]本实施例中,对于具有检测溶液的传感器和检测移动的部件的位置的传感器、能够基于其信息执行驱动部移动的序列的分离柱连接装置进行说明。图23是表示实施例23的分离柱连接装置1的结构例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分离柱连接装置的基本结构与图2A~2D大致相同,所以对不同点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具有回收从第一配接件3的出口流出的溶液的第一托盘79,和检测溶液的第一液体传感器80,进而,具有回收从分离柱2的出口流出的溶液的第二托盘82,和检测溶液的第二液体传感器83。另外,具有检测密封部7与密封部9已连接的第一位置传感器81,和检测密封部8与密封部10已连接的第二位置传感器84。图24是表示使用了本实施例的分离柱连接装置的分析的时序的例子的说明图。在将分离柱2设置在柱保持件11之后的释放位置,用泵29开始送液t1。此时,因为不对分离柱2送液,所以泵29的流量可以较少。继续送液时,从第一配接件3的出口流出的溶液在第一托盘79中蓄积一定程度、第一液体传感器80反应时,驱动部15的电动机42的输出成为ONt2。电动机42持续旋转、分离柱2的密封部7与第一配接件3的密封部9连接时,第一位置传感器81反应,增加泵29的流量而对分离柱2送液t3。因为对流路阻抗高的分离柱2送液,所以通过以高流量送液能够缩短时间,但不一定要在t3改变流量。此时,使电动机42的输出成为OFF。在该状态下,仅用压簧17的力将第一配接件3与分离柱2连接,但只要依赖于流量的分离柱2的上游部压强是用压簧17的力能够气密的条件就没有问题。继续对分离柱2送液时,从分离柱2的出口流出的溶液在第二托盘82中蓄积一定程度、第二液体传感器83反应,因此使电动机42的输出再次成为ONt4。电动机42持续旋转、分离柱2的密封部8与第二配接件4的密封部10连接时,第二位置传感器84反应,将泵29的流量设定为分析条件t5。在其T秒后使电动机42的输出成为OFFt6。通过在T秒后使输出OFF,能够使电动机42以要求的转矩可靠地旋转,对各密封部施加充分的压力。t2和t4时的电动机42的设定输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电动机42的耗电和发热等没有问题的情况下,不需要在t3和t6时使其OFF。通过如本实施例一样使溶液流动并检测其流出同时进行第一配接件3与分离柱2的连结和分离柱2与第二配接件4的连结的序列,能够使空气混入流路内的风险成为最小限度。另外,溶液和位置的检测中不仅可以使用图23所示的接触式的传感器,也可以使用光学式的传感器等。另外,只要能够根据泵流量与管内径的关系导出从第一配接件和分离柱的溶出时间,就可以没有液体传感器。另外,只要能够根据电动机的转速与进给丝杠的间距与通电时间的关系导出配接件的位置和柱的位置,就可以没有位置传感器。实施例23中,因为是在使溶液流动的同时进行连接的序列,所以能够使空气混入流路内的风险成为最小限度。[实施例24]本实施例中,对于具有多个分离柱和驱动部的结构的分离柱连接装置进行说明。图25是表示实施例24的分离柱连接装置1和使用它的分析系统24的结构例的概略图。分离柱连接装置和分析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图2A~2D和图3大致相同,所以对不同点进行说明。本实施例具有多个分离柱和驱动部。图25所示的实施例的情况下,具有2个分离柱2a、2b,和其附带的2组第一配接件3a、3b、第二配接件4a、4b和驱动部15a、15b。驱动部15a与驱动部15b能够独立地动作。在分析时,通过切换阀92、93而使溶液在要求的分离柱中流动并进行分析。另外,图中示出了具备2个分离柱的分析系统,但分离柱的数量不限于2个,也可以是3个以上。实施例24的结构中,通过具有多个分离柱、用阀切换使用,能够在用一方的分离柱分析时,用另一方的分离柱进行清洗和平衡化,有助于提高吞吐率。另外,也能够实现搭载多个分离柱的高吞吐率装置中的小型化。[实施例25]本实施例中,对于具有多个分离柱的结构的分离柱连接装置进行说明。图26是表示实施例25的分离柱连接装置1和使用它的分析系统24的结构例的概略图。分离柱连接装置和分析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图2A~2D和图3大致相同,所以对不同点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具有多个分离柱,但驱动部是一个。图26所示的实施例的情况下,具备2个分离柱2a、2b,和其附带的2组第一配接件3a、3b、第二配接件4a、4b。但是,第二配接件4a、4b被共用的一个驱动部15驱动。在分析时,通过切换阀92、93而使溶液在要求的分离柱中流动并进行分析。实施例25的结构中,因为用一个驱动部进行多个分离柱与配接件的装卸,所以有助于装置的小型化。[实施例26]本实施例中,对于具有能够收纳多个分离柱的盒的分离柱连接装置进行说明。图27是表示实施例26中的分离柱连接装置的结构例的示意图,示出了分离柱2和第一配接件3和第二配接件4的例子。分离柱连接装置的基本结构与图2A~2D大致相同,所以对不同点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具有能够收纳多个分离柱2的盒94。分离柱2中也有长度为10mm程度的较小的分离柱,存在使用困难的情况。根据实施例26的结构,通过将分离柱收纳在盒中,使用性提高。[实施例27]实施例27中,对于具有在相对于分离柱与配接件的连接用的驱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驱动分离柱的驱动部的结构的分离柱连接装置进行说明。图28是表示实施例27中的分离柱连接装置的结构例的示意图,示出了分离柱2和第一配接件3和第二配接件4的例子。分离柱连接装置的基本结构与图2A~2D大致相同,所以对不同点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具有使能够收纳多个分离柱2的盒94、在相对于驱动部15的箭头30所示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的第二驱动部95。通过用第二驱动部95如箭头96所示地使盒94移动,能够切换使用的分离柱2。根据实施例27的结构,能够容易地切换分离柱。关于以上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装置结构,在将各个装置结构的特征要素组合而成的装置方式中,也可以得到本发明的效果。另外,关于驱动部,能够使用气缸等直线前进机构、凸轮和齿条这样将旋转变换为直线运动的机构等各种方式。另外,关于用于将第一配接件与分离柱先连接的弹性体,也能够使用橡胶这样的部件。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包括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实施例是为了易于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说明的,并不限定于必须具备说明的全部结构。另外,能够将某个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为其他实施例的结构,也能够在某个实施例的结构上添加其他实施例的结构。另外,对于各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能够追加、删除、置换其他结构。附图标记说明2……分离柱3……第一配接件4……第二配接件5……配管6……配管7……密封部8……密封部9……密封部10……密封部11……柱保持件12……第一配接件保持件13……第二配接件保持件14……引导部15……驱动部16……轨道17……压簧20……第一限位件21……第二限位件41……引导轴42……电动机50……杆51……臂56……拉簧57……缸58……活塞80……第一液体传感器81……第一位置传感器83……第二液体传感器84……第二位置传感器85……检测部86……数据处理部94……盒。

权利要求:1.一种分离柱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保持分离柱的柱保持件;搭载第一配接件的第一配接件保持件,其中所述第一配接件与上游侧的配管连接,具有与所述分离柱的上游侧的密封部连结的密封部;搭载第二配接件的第二配接件保持件,其中所述第二配接件与下游侧的配管连接,具有与所述分离柱的下游侧的密封部连结的密封部;其上固定有所述第一配接件保持件和所述第二配接件保持件中的任一者的主体部件;使未固定在所述主体部件上的所述第一配接件保持件或所述第二配接件保持件相对于所述主体部件移动的驱动部;在所述驱动部进行的移动的方向上引导所述柱保持件的引导部;和设置在所述柱保持件与所述第二配接件保持件之间的弹性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柱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配接件和所述第二配接件离开了所述分离柱的释放位置,设所述分离柱的上游侧的密封部与所述第一配接件的密封部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分离柱的下游侧的密封部与所述第二配接件的密封部之间的距离为L2、所述第一配接件和所述第二配接件与所述分离柱连结的连结位置与所述释放位置之间的所述弹性体的位移量为L3、所述驱动部的可动区间为L时:L≥L1+L2,L3=L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柱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接件保持件具有第一限位件,其限制所述柱保持件的移动,使得所述分离柱与所述第二配接件之间的距离不超过L2。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离柱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柱保持件具有在所述驱动部的驱动方向上阻止彼此自由移动的接触部,所述第一限位件的接触部与所述柱保持件的接触部之间的距离在所述分离柱位于连结位置时是L2。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柱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接件保持件具有第二限位件,其限制所述柱保持件的移动,使得所述第一配接件与所述分离柱之间的距离不超过L1。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离柱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件和所述引导部或所述柱保持件具有在所述驱动部的驱动方向上阻止彼此自由移动的接触结构,所述第二限位件的接触部与所述引导部或所述柱保持件的接触部之间的距离在所述分离柱位于连结位置时是L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柱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接件保持件固定在所述主体部件上,所述驱动部使所述第二配接件保持件相对于所述主体部件移动。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柱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接件保持件固定在所述主体部件上,所述驱动部使所述第一配接件保持件相对于所述主体部件移动。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柱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具有进给丝杠。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柱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温度调节部,其对所述分离柱、所述第一配接件、所述第二配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配接件的所述上游侧的配管、连接于所述第二配接件的所述下游侧的配管中的至少一者进行温度调节。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柱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检测从所述第一配接件的出口流出的溶液的第一液体传感器和检测从所述分离柱的出口流出的溶液的第二液体传感器。12.一种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柱连接装置,其中,所述分离柱连接装置包括:用于保持分离柱的柱保持件;搭载第一配接件的第一配接件保持件,其中所述第一配接件与上游侧的配管连接,具有与所述分离柱的上游侧的密封部连结的密封部;搭载第二配接件的第二配接件保持件,其中所述第二配接件与下游侧的配管连接,具有与所述分离柱的下游侧的密封部连结的密封部;其上固定有所述第一配接件保持件和所述第二配接件保持件中的任一者的主体部件;使未固定在所述主体部件上的所述第一配接件保持件或所述第二配接件保持件相对于所述主体部件移动的驱动部;在所述驱动部进行的移动的方向上引导所述柱保持件的引导部;和设置在所述柱保持件与所述第二配接件保持件之间的弹性体,所述分析系统还包括:经由所述上游侧的配管对所述分离柱输送试样的泵;用于将试样注入至所述上游侧的配管的试样注入部;检测来自所述分离柱的溶出成分的检测部;和对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结果进行分析的数据处理部。13.一种分离柱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配接件与第二配接件之间配置分离柱,其中所述第一配接件与上游侧的配管连接,具有与所述分离柱的上游侧的密封部连结的密封部,所述第二配接件与下游侧的配管连接,具有与所述分离柱的下游侧的密封部连结的密封部,在所述分离柱与所述第二配接件之间作用斥力或阻力,同时使所述第一配接件与所述第二配接件靠近而开始将所述第一配接件与所述分离柱连接,使所述第一配接件与所述第二配接件进一步靠近而将所述第二配接件与所述分离柱连接。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分离柱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游侧的配管中流动的溶液从所述第一配接件的出口流出之后将所述第一配接件与所述分离柱连接,在所述溶液从所述分离柱的出口流出之后将所述第二配接件与所述分离柱连接。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分离柱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由第一液体传感器检测到从所述第一配接件的出口流出的所述溶液之后将所述第一配接件与所述分离柱连接,在由第二液体传感器检测到从所述分离柱的出口流出的所述溶液之后将所述第二配接件与所述分离柱连接。

百度查询: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分离柱连接装置、连接方法和分析系统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