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介质支承单元、印刷装置、加热装置以及印刷方法_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_201710718572.7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申请日:2017-08-21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公开(公告)号:CN107791698B

主分类号:B41J3/60(20060101)

分类号:B41J3/60(20060101);B41J11/00(20060101);B41J13/24(20060101)

优先权:["20160901 JP 2016-171037"]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1.04.13#授权;2019.08.06#实质审查的生效;2018.03.13#公开

摘要:本发明能够在使支承部稳定地对介质进行支承的同时简单地改变介质的支承面从而实施印刷。本发明的介质支承单元为,对通过印刷装置1而被实施印刷的介质进行支承的介质支承单元2,且具备:具有能够对介质进行支承的第一支承面8a以及第二支承面8b的支承部4、和对支承部4进行保持的框部10,框部10具有在将第一支承面8a侧设为被实施印刷的印刷面8时被设置于印刷装置1的基部5上的第一设置部10a、和在将第二支承面8b侧设为印刷面8时被设置于基部5上的第二设置部10b。

主权项:1.一种介质支承单元,其特征在于,其为对通过印刷装置而被实施印刷的介质进行支承的介质支承单元,且具备:支承部,其具有能够对所述介质进行支承的第一支承面以及第二支承面;框部,其对所述支承部进行保持,所述框部具有第一设置部和第二设置部,所述第一设置部在将所述第一支承面侧设为被实施印刷的印刷面时被设置于所述印刷装置的基部上,所述第二设置部在将所述第二支承面侧设为所述印刷面时被设置于所述基部上,所述框部通过被插入到所述第一支承面与所述第二支承面之间,从而对所述支承部进行保持。

全文数据:介质支承单元、印刷装置、加热装置以及印刷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介质支承单元、印刷装置、加热装置以及印刷方法。背景技术[0002]一直以来,在印刷装置中,使用有使支承部支承介质的介质支承单元。存在使用这种介质支承单元而在介质的不同位置上实施印刷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以往一般地会实施如下操作,即,将安置于介质支承单元上并己印刷的介质暂时取下,改变介质的姿态等并将其再次安置于介质支承单元上,从而再次实施印刷。但是,实施这种操作较为耗费劳力。[0003]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减轻这种劳力,而公开了一种如下的印刷装置喷墨式打印机装置),所述印刷装置为利用旋转轴来对介质支承单元进行保持的结构,且具备两个介质的支承面,并且通过使介质支承单元沿着旋转轴进行旋转从而能够改变介质的支承面。[0004]但是,由于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印刷装置为利用棒状的一根旋转轴来对介质支承单元整体进行保持的结构,因此使介质支承单元稳定较为困难,从而无法使支承部稳定地对介质进行支承。[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62214号公报发明内容[0006]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在使支承部稳定地对介质进行支承的同时简单地改变介质的支承面从而实施印刷。[0007]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介质支承单元的特征在于,其为对通过印刷装置而被实施印刷的介质进行支承的介质支承单元,且具备:支承部,其具有能够对所述介质进行支承的第一支承面以及第二支承面;框部,其对所述支承部进行保持,所述框部具有第一设置部和第二设置部,所述第一设置面在将所述第一支承面侧设为被实施印刷的印刷面时被设置于所述印刷装置的基部上,所述第二设置部在将所述第二支承面侧设为所述印刷面时被设置于所述基部上。[0008]根据本方式,所述介质支承单元具备:支承部,其具有第一支承面和第二支承面•,框部,其具有第一设置部和第二设置部,所述第一设置部在将第一支承面侧设为印刷面时被设置于基部上,所述第二设置部在将第二支承面侧设为印刷面时被设置于基部上。因此,通过将第一支承面侧作为印刷面而实施印刷,之后,将第二支承面侧作为印刷面而实施印刷,从而能够简单地改变介质的支承面从而实施印刷。而且,通过在对第一支承面侧实施印刷时将第一设置部设置于基部上,在对第二支承面侧实施印刷时将第二设置部设置于基部上,从而能够使基部稳定地对支承部进行支承,并且能够使支承部稳定地对介质进行支承。因此,能够在使支承部稳定地对介质进行支承的同时简单地改变介质的支承面而实施印刷。[0009]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介质支承单元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式中,所述框部通过被插入到所述第一支承面与所述第二支承面之间,从而对所述支承部进行保持。[0010]根据本方式,框部通过被插入到第一支承面与第二支承面之间,从而对支承部进行保持。因此,能够简单地设为框部不会从印刷面侧露出的结构。因此,能够简单地抑制框部从印刷面侧露出而妨碍了印刷的情况。[0011]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介质支承单元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式中,所述框部通过从所述第一支承面侧和所述第二支承面侧对所述支承部进行夹持,从而对所述支承部进行保持。[0012]根据本方式,框部通过从第一支承面侧和第二支承面侧对支承部进行夹持,从而对支承部进行保持。因此,能够利用框部而适当地对支承部进行保持。[0013]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介质支承单元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式至第三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在所述第一支承面以及所述第二支承面中的至少一方的外周部上设置有倾斜部,所述倾斜部在所述框部被设置于所述基部上的状态下,以随着所述印刷面上的所述介质的支承位置越趋向于所述外周部的外侧则越趋向于所述基部侧的方式而倾斜。[0014]根据本方式,在框部被设置于基部上的状态下,设置有以随着印刷面上的介质的支承位置越趋向于外周部的外侧则越趋向于基部侧的方式而倾斜的倾斜部。虽然被支承于第一支承面以及第二支承面的外周部的部分容易在介质上留下痕迹,但通过采用这种结构,从而能够抑制在介质上留下痕迹的情况。[0015]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介质支承单元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式至第四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在所述框部上,设置有表示在向所述基部进行设置时的所述介质支承单元的朝向的标识。[0016]根据本方式,在框部上,设置有表示在向基部进行设置时的介质支承单元的朝向的标识。因此,在将框部向基部进行设置时,能够抑制以错误的朝向而将框部设置于基部上的情况。[0017]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所述第一方式至第五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的介质支承单元;所述基部;印刷部,其对被设置于所述基部上的所述介质支承单元中的所述支承部所支承的所述介质实施印刷。[0018]根据本方式,由于具备上述的这种结构的介质支承单元,因此能够在使支承部稳定地对介质进行支承的同时简单地改变介质的支承面从而实施印刷。[0019]本发明的第七的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六方式中,在所述框部被设置于所述基部上的状态下,在所述支承部与所述基部之间设置有空间部。[0020]根据本方式,被构成为,在框部被设置于基部的状态下,在支承部与基部之间设置有空间部。因此,能够在将第一支承面作为印刷面而实施了印刷之后将第二支承面作为印刷面来实施印刷的情况下,抑制通过第一支承面侧的印刷而先完成了印刷的部分在第二支承面侧的印刷时与基部接触从而使图像品质降低的情况。[0021]本发明的第八方式的加热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安装部,其能够对所述第一方式至第五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的介质支承单元进行安装;加热部,其能够同时对被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上所述介质支承单元中的所述支承部的所述第一支承面以及所述第二支承面进行加热。[0022]根据本方式,能够在无需从介质支承单元上取下在使支承部稳定地对介质进行支承的同时fg]单地改变介质的支承面而实施了印刷的印刷物的条件下,简单地从第一支承面侧以及第二支承面侧这两面一次性地进行加热从而使被印刷的图像定影。[0023]本发明的第九方式的印刷方法的特征在于,其为使用了如下的介质支承单元的印刷方法,所述介质支承单元具备:支承部,其具有能够对通过印刷装置而被实施印刷的介质进行支承的第一支承面以及第二支承面;框部,其能够对所述支承部进行保持,且具有在将所述第一支承面侧设为被实施印刷的印刷面时被设置于所述印刷装置的基部上的第一设置部、和在将所述第二支承面侧设为所述印刷面时被设置于所述基部上的第二设置部,在所述印刷方法中,将所述第一设置部设置于所述基部上而对所述第一支承面侧实施印刷,将所述第二设置部设置于所述基部上而对所述第二支承面侧实施印刷。[0024]根据本方式,将第一设置部设置于基部上并将第一支承面侧作为印刷面而实施印届IJ,之后,将第二设置部设置于基部上并将第二支承面侧作为印刷面而实施印刷。因此,能够在使支承部稳定地对介质进行支承的同时简单地改变介质的支承面而实施印刷。附图说明[0025]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概要立体图。[0026]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概要主视图。[0027]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概要俯视图。[0028]图4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框图。[0029]图5A为表示实施例1的介质支承单元的托盘的概要俯视图。[0030]图5B为表示实施例1的介质支承单元的托盘的概要主视图。[0031]图5C为表示实施例1的介质支承单元的托盘的概要侧视图。[0032]图6A为表示实施例1的介质支承单元的概要俯视图。[0033]图6B为表示实施例1的介质支承单元的概要主视剖视图。[0034]图7A为表示实施例1的介质支承单元的概要侧视放大图。[0035]图7B为表示实施例2的介质支承单元的概要侧视放大图。[0036]图7C为表示实施例2的介质支承单元的概要俯视放大图。[0037]图8A为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基部的概要俯视图。[0038]图8B为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基部的概要主视图。[0039]图8C为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基部的概要侧视图。[0040]图8D为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基部上安置了实施例1的介质支承单元的状态的概要主视图。[0041]图9A为表示实施例3的介质支承单元的托盘的概要俯视图。[0042]图9B为表示实施例3的介质支承单元的托盘的概要主视图。[0043]图9C为表示实施例3的介质支承单元的托盘的概要侧视图。[0044]图10A为表示实施例3的介质支承单元的概要俯视图。[0045]图10B为表示实施例3的介质支承单元的概要主视剖视图。[0046]图11A为表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基部的概要俯视图。[0047]图11B为表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基部的概要主视图。[0048]图11C为表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基部的概要侧视图。[0049]图UD为表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基部上安置了实施例3的介质支承单元的状态的概要主视图。[OOM]图12A为表示在与图11相同的印刷装置的基部上安置了实施例3的介质支承单元的状态的概要主视剖视图。[0051]图12B为表示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基部上安置了实施例3的介质支承单元的状态的概要主视剖视图。[0052]图13为表示实施例4的介质支承单元的概要主视剖视图。[0053]图14A为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加热装置的概要图。[0054]图14B为表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加热装置的概要图。[0055]图15为使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而能够执行的印刷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0056]以下,参照附图来对本发明的液体喷出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进行详细说明。[0057]图1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的概要立体图,并表示介质支承单元2处于印刷开始位置的状态。此外,图2为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的概要主视图。而且,图3为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的概要俯视图,并表示介质支承单元2处于介质的安置位置的状态。另外,图1至图3中的任意一张附图均以简化了一部分的结构部件的方式来进行图示。[0058]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具备介质支承单元2,所述介质支承单2在利用作为支承部的托盘4的支承面后述的第一支承面8a以及第二支承面8b来对介质进行支承的状态下,在移动方向A上进行移动。另外,作为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i的主要部分的介质支承单元2由托盘4和框部10构成,关于其详细的结构将在后文中进行叙述。[0059]此外,印刷装置1具备介质输送部3,所述介质输送部3在移动方向A上对被支承在托盘4上的介质进行输送。移动方向A为,包括方向A1和与方向A1为相反方向的方向A2的方向。[0060]此外,介质支承单元2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被载置于基部5上。在此,在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中,介质支承单元2的相对于基部5的拆装方向C为铅直方向。介质支承单元2与基部5—起,通过使杆9旋转,从而在沿着拆装方向c的方向(铅直方向)上移动。另外,如在图2中图示的那样,杆9被设置在臂部11上。此外,作为介质,能够使用纺织品(织物、布帛等)、纸、氯乙烯树脂等各种原材料的物品。[0061]此外,在印刷装置1的主体内部具备作为印刷部的印刷头7,所述印刷头7能够从喷嘴喷出作为液体的一个示例的油墨从而在介质上实施印刷。而且,在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中,通过使对印刷头7进行保持的滑架6于与移动方向A交叉的扫描方向B上进行往复移动,从而在使印刷头7在扫描方向B上进行往复移动的同时,从印刷头7向被支承在托盘4上的介质喷出油墨,从而形成所需的图像。[0062]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中,图1的靠前侧左下方向)为介质的向托盘4进行安置的安置位置参照图3。而且,在使安置了介质的托盘4向移动方向A中的方向A1移动直至图1的里侧右上方向)的印刷开始位置之后,在使托盘4向移动方向A中的方向A2移动的同时实施印刷。[0063]接下来,对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中的电结构进行说明。[0064]图4为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的框图。[0065]在控制部I9中,设置有管理印刷装置1的整体的控制的CPU20XPU20经由系统总线21而与存储了CPU20所执行的各种控制程序等的R0M22、和能够临时性地存储数据的RAM23相连接。[0066]此外,CPU20经由系统总线21而与用于对印刷头7进行驱动的头驱动部24相连接。[0067]此外,CPU20经由系统总线21而与电机驱动部25相连接。并且,电机驱动部25与用于使设置有印刷头7的滑架6移动的滑架电机26、和为了对介质进行输送即,使介质支承单元2移动而被设置在介质输送部3上的输送电机27相连接。[0068]而且,CPU2〇经由系统总线21而与输入输出部28相连接。并且,输入输出部28与用于实施印刷数据等数据以及信号的发送与接收的PC29相连接。[0069]控制部19通过这种结构而对印刷装置1的整体进行控制。[0070]接下来,对作为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的主要部分的介质支承单元2进行说明。[0071]在图5中,图5A为表示实施例1的介质支承单元2的托盘4的概要俯视图,图5B为表示实施例1的介质支承单元2的托盘4的概要主视图,图5C为表示实施例1的介质支承单元2的托盘4的概要侧视图。[0072]此外,在图6中,图6A为表示实施例1的介质支承单元2的概要俯视图,图6B为表示实施例1的介质支承单元2的概要主视剖视图。[0073]此外,在图7中,图7A为表示实施例1的介质支承单元2的概要侧视放大图,图7B为表示实施例2的介质支承单元2的概要侧视放大图,图7C为表示实施例2的介质支承单元2的概要俯视放大图。[0074]而且,在图8中,图8A为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的基部5的概要俯视图,图8B为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的基部5的概要主视图,图8C为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的基部5的概要侧视图,图8D为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的基部5上安置了实施例1的介质支承单元2的状态详细而言,将后述的第一设置部l〇a设置于基部5上的状态的概要主视图。[0075]如在图5中图示的那样,实施例1的介质支承单元2的托盘4能够以两面来对介质进行支承,并且具有能够对该介质进行支承的第一支承面8a以及第二支承面8b。另外,本实施例的托盘4能够使第一支承面8a和第二支承面8b支承不同的介质。而且,例如,也能够将该托盘4插入到T恤等袋状的介质中等从而使第一支承面8a以及第二支承面8b对该介质的表面例如T恤的前胸侧)以及背面例如T恤的后背侧进行支承。[0076]此外,如在图6中图示的那样,本实施例的介质支承单元2同时具备托盘4和框部10。框部10成为能够以对支承着介质的托盘4进行保持的方式而被载置于图8所图示的基部5上的结构。而且,成为如下结构,即,通过利用第一支承面8a侧和第二支承面8b侧来改变被载置于基部5上的一侧使介质支承单元2上下反转),从而能够在第一支承面8a侧以及第二支承面8b侧这两侧实施印刷。[0077]另外,在图5至图8中,其中任意一张附图均表示将第一支承面8a侧设为印刷面8的状态。[0078]S卩,本实施例的介质支承单元2为,对通过印刷装置1来实施印刷的介质进行支承的介质支承单元2,且所述介质支承单元2具备托盘4和对托盘4进行保持的框部10,其中,该托盘4具有能够对介质进行支承的第一支承面8a以及第二支承面8b。而且,如在图6B图6A中的虚线X处的剖视图)以及图8D中所图示那样,框部10具有第一设置部l〇a和第二设置部10b,所述第一设置部l〇a在将第一支承面8a侧设为实施印刷的印刷面8时被设置在印刷装置1的基部5详细而言为,肋材41上,所述第二设置部10b在将第二支承面8b侧设为印刷面8时被设置在基部5详细而言为,肋材41上。[0079]由于采用了这种结构,因此通过将第一支承面8a侧作为印刷面8而实施印刷,之后,将第二支承面8b侧作为印刷面8而实施印刷,从而能够简单地改变介质的支承面并实施印刷。而且,通过在对第一支承面8a侧实施印刷时将第一设置部10a设置于基部5上,在对第二支承面8b侧实施印刷时将第二设置部l〇b设置于基部5上,从而能够使基部5稳定地对托盘4进行支承,并且能够使托盘4稳定地对介质进行支承。因此,本实施例的介质支承单元2成为如下结构,即,能够在使托盘4稳定地对介质进行支承的同时简单地改变介质的支承面来实施印刷。[0080]如果采用其他的表现形式则为,由于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具备这种结构的介质支承单元2、基部5、和对被支承在设置于基部5的介质支承单元2中的托盘4上的介质实施印刷的印刷头7,因此成为能够在使托盘4稳定地对介质进行支承的同时简单地改变介质的支承面来实施印刷的结构。[0081]在此,如在图5A中图示的那样,托盘4呈四个角部15带圆角的形状,从而在将介质安置于托盘4上时在介质上不易起皱。此外,如在图5B、图5C以及图6B中图示的那样,托盘4由具有第一支承面8a的第一支承面8a侧的基材13、具有第二支承面8b的第二支承面8b侧的基材13、和连接双方的基材13的连接部18构成。而且,在第一支承面8a侧的基材13与第二支承面8b侧的基材13之间,设置有能够对安置于托盘4上的介质的剩余部分从第一支承面8a以及第二支承面8b露出的部分进行收纳的收纳部30。此外,在第一支承面8a以及第二支承面8b上形成有硅层14,以免被安置于托盘4上的介质发生滑动。即使在对介质施加了压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硅层14发生弹性变形而减少针对介质的压痕的产生。此外,通过将硅层31设为耐热性的硅层,从而能够抑制在印刷结束后利用加热装置而对被形成在介质上的印刷图像进行固化定影时,该硅层14因热量而发生塑性变形的情况等。[0082]此外,在本实施例的介质支承单元2中,如在图6A中图示的那样,框部10由呈L字型的形状的两个结构部件框部10y以及框部10A构成。而且,如在图6B中图示的那样,通过将该框部10插入到第一支承面8a和第二支承面8b之间,从而该框部10能够对托盘4进行保持。通过采用这种结构,从而能够简单地设为框部10不会从印刷面8侧向上侧露出的结构参照图6B。因此,简单地抑制了如下情况,即,框部10从印刷面8侧露出从而妨碍了印刷例如,与印刷头7接触的情况,或者妨碍了由加热装置实施的印刷图像的固化的情况。[0083]此外,如在图5B以及图5C中图示的那样,在本实施例的介质支承单元2中,在第一支承面8a以及第二支承面8b的外周部16上设置有倾斜部17,并且外周部16成为锥形形状。如果采用其他的表现形式则为,在框部10被设置于基部5上的状态参照图6B下,倾斜部17以随着印刷面8上的介质的支承位置越趋向于外周部16的外侧而越趋向于基部5侧(下侧)的方式倾斜。[0084]以此方式,优选为,设置有如下的倾斜部l7,g卩,在第一支承面8a以及第二支承面8b中的至少一方的外周部16上,在框部1〇被设置于基部5上的状态下,所述倾斜部17以随着印刷面8上的介质的支承位置越趋向于外周部16的外侧而越趋向于基部侧的方式倾斜。这是因为,被支承在第一支承面8a以及第二支承面8b的外周部16的部分易于在介质上留下痕迹,而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则能够抑制在介质上留下痕迹的情况。[0085]此外,如在图6A中图示的那样,在本实施例的介质支承单元2的框部10上,设置有表示在向基部5进行设置时的介质支承单元2的朝向的标识33a以及33b。因此,成为如下结构,S卩,在将框部10向基部5进行设置时,能够抑制以错误的朝向而将框部10设置在基部5上的情况。[0086]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介质支承单元2的移动方向A的一侧框部10Y上形成有标识33a,在另一侧框部10△形成有标识33b。标识3¾与标识33b颜色不同。通过采用这种标识,从而特别是能够对在将框部1〇向基部5进行设置时以错误的朝向而将框部10设置在基部5上的情况进行抑制。此外,在将安置有介质的介质支承单元2安置于其他装置加热装置等上的情况下,能够使印刷装置1中的安置朝向(印刷方向)与其他装置中的安置朝向相一致。在此,虽然本实施例的标识33a以及33b为颜色不同的标识,但也可以采用形状或大小等不同的标识。[0087]此外,如在图6B中图示的那样,本实施例的框部10具备被插入到收纳部30中的插入部10d和凸部10c,所述凸部10c上形成有第一设置部l〇a以及第二设置部10b,并且所述凸部10c成为在将框部10向基部5进行设置时的设置部。而且,在框部10的插入部l〇d侧形成有硅层31,以免被安置于托盘4上的介质发生滑动。即使对介质施加了压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硅层31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减少针对介质的压痕的产生。此外,通过将硅层31设为耐热性的硅层,从而能够抑制在印刷结束后利用加热装置而对被形成在介质上的印刷图像进行固化时,该硅层31因热量而发生塑性变形的情况等。[0088]此外,如在图6A以及图7A从图6A中的方向Y进行观察时的放大图)中图示的那样,由作为两个结构部件的框部10Y以及框部1〇△构成的本实施例的框部10成为如下结构,即,能够通过连接部32而将二者连接,从而能够牢固地固定于托盘4上的结构。如在图7A中图示的那样,连接部32构成为能够以旋转轴36为基准而向旋转方向D进行旋转,并且所述连接部32在与旋转轴36的相反侧处形成有切口部35。而且,成为通过使切口部35与被形成在另一方的框部10上的销34嵌合从而将二者的框部10连接在一起的结构。另外,虽然在图7A中图示的连接部32被设置于框部10A上、销34被设置于框部10y上,但是相对于在图7A中图示的连接部32而言,另一方的连接部32被设置于框部10Y上、销34被设置于框部10A上。[0089]另外,并未对将二者的框部10连接在一起的结构连接部32的结构作出限定。例如,如在图7B以及图7C中图示的实施例2的介质支承单元2那样,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通过将利用由耐热性硅胶形成的弹性部39和钩状部38所构成的连接部37的该钩状部38卡挂在被形成于另一方的框部10上的卡挂部40上,从而将二者的框部10连接在一起的结构。[0090]此外,如在图8中图示的那样,在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的基部5的周围形成有肋材41,在所述肋材41上设置有第一设置部10a以及第二设置部l〇b。另外,在基部5的四个角处,设置有未形成有肋材41的非形成部42。非形成部42与连接部32的位置相对应,且为以避免肋材41与连接部32发生干涉的方式被设置的部分。[0091]而且,如在图8D中图示的那样,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以在框部1〇被设置于基部5上的状态下,在托盘4与基部5之间设置有空间部S的方式被构成。因此,成为如下结构,即,能够在将第一支承面8a作为印刷面8而实施印刷之后将第二支承面8b作为印刷面而实施印刷的情况下,对通过第一支承面8a侧的印刷而先完成了印刷的部分印刷图像在第二支承面8b侧的印刷时与基部5接触从而使图像品质降低的情况进行抑制。[0092]另外,对作为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的主要部分的介质支承单元2进行说明。[0093]在图9中,图9A为表示实施例3的介质支承单元2的托盘4的概要俯视图,图9B为表示实施例3的介质支承单元2的托盘4的概要主视图,图9C为表示实施例3的介质支承单元2的托盘4的概要侧视图。[0094]此外,在图10中,图10A为表示实施例3的介质支承单元2的概要俯视图,图10B为表示实施例3的介质支承单元2的概要主视剖视图。[0095]此外,在图11中,图11A为表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的基部5的概要俯视图,图11B为表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的基部5的概要主视图,图11C为表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的基部5的概要侧视图,图11D为表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的基部5上安置了实施例3的介质支承单元2的状态的概要主视图。[0096]此外,在图12中,图12A为表示在与图11相同的印刷装置1的基部5上安置了实施例3的介质支承单元2的状态的概要主视剖视图,图12B为表示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的基部5上安置了实施例3的介质支承单元2的状态的概要主视剖视图。[0097]而且,图13为表示实施例4的介质支承单元2的概要主视剖视图。[0098]如在图9中图示的那样,实施例3的介质支承单元2中的托盘4在基材13的外周部16上设置有平面部44,并且除了在基材13与硅层14之间形成有中间层43以外,其余均为与实施例1的托盘4相同的结构。[0099]此外,如在图10A以及图10B图10A中的虚线X’处的剖视图)中图示的那样,本实施例的介质支承单元2中的框部10成为如下结构,S卩,能够以使两个矩形的框框部10a以及框部10扮从上下方向(拆装方向C按压在平面部44上的方式而对托盘4进行夹持的结构。[0100]如果采用其他的表现形式则为,本实施例的框部10采用了通过从第一支承面8a侧和第二支承面8b侧来对托盘4进行夹持从而保持托盘4的结构。通过采用这种结构,从而能够利用框部10而适当地对托盘4进行保持。[0101]在此,在框部l〇ct以及框部100夹持着托盘4时,相对于支承面8a以及8b的高度充分地降低了(不会相对于支承面8a以及8b而突出)。具体而言,以如下方式被构成,目卩,框部i〇a的第一设置部l〇a位于与第二支承面8b相比而较低的位置处,框部10P的第二设置部l〇b位于与第一支承面8a相比而较低的位置处。由此,能够抑制框部l〇a以及框部⑺爲妨碍了由印刷装置实施的印刷、或者妨碍了由加热装置实施的加热等情况。[0102]此外,在与基材13相接的一侧的框部10的位置上形成有硅层l〇e,以免被安置于托盘4上的介质发生滑动。即使在对介质施加了压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硅层10e发生弹性变形而减少针对介质的压痕的产生。此外,通过将桂层10e设为耐热性的桂层,从而能够抑制在印刷结束后利用加热装置而对被形成于介质上的印刷图像进行固化时,该硅层l〇e因热量而发生塑性变形的情况等。[0103]此外,如在图10A以及图11D中图示的那样,在框部10上设置有与实施例1的介质支承单元2的连接部32相同的连接部32。因此,本实施例的介质支承单元2能够通过连接部32而对框部l〇a以及框部100进行连接,并且能够牢固地固定在托盘4上。另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32对应于矩形的框部10的各边而各设置一个合计设置有四个,但并不限定于这种结构,例如,也可以对应于矩形的框部10的各边而各设置两个合计设置有八个。[0104]另外,虽然如在图11中图示的那样,在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的基部5上也与在图8中图示的基部5同样地设置有肋材41以及非形成部42,但是由于连接部32的位置在实施例1的介质支承单元2和本实施例的介质支承单元2中不同,因此非形成部42的位置与实施例1的介质支承单元2中的位置也不同。[0105]此外,如在图11以及图12A中图示的那样,在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的基部5的底部46上,在与框部10相对应的位置详细而言为,与第一设置部l〇a以及第二设置部10b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突起部45。通过采用在该突起部45上设置第一设置部10a或者第二设置部l〇b的结构,从而在托盘4与基部5之间设置有空间部S,由此抑制了如下情况,g卩,在将第一支承面8a作为印刷面8而实施了印刷之后将第二支承面8b作为印刷面而实施印刷时,先完成了印刷的部分与基部5接触而使图像品质降低的情况参照图11D以及图12A。[0106]然而,并未被限定于这种结构。例如,如在图12B中图示的印刷装置1那样,也可以代替突起部45而采用在与第一设置部10a以及第二设置部10b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高低差部47的结构。[0107]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g卩,将框部10设为如在图13中图示的实施例4的介质支承单元2的框部10这样的结构。实施例4的介质支承单元2的框部10为,在实施例1的介质支承单元2的框部10中具备以旋转轴48为基准而向旋转方向E旋转的脚部l〇f的结构。通过采用这种结构,从而能够在将安置了介质的介质支承单元2从印刷装置1上取下时立起脚部10f而在介质不接触设置面的条件下将介质支承单元2设置于设置面上,并且在实施印刷时将脚部10f放倒从而抑制印刷头7与脚部10f发生干涉的情况。[0108]接下来,对于能够对使用上述介质支承单元2而被实施了印刷的介质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加热装置以可动式的加热器与介质相接从而施加压力和热量的热压式为示例来进行说明。但是,加热装置也可以为,加热器不与介质接触而对其施加热量的烤箱式。[0109]图14为能够对使用上述介质支承单元2而被实施了印刷的介质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的的实施例,其中,图14A为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加热装置49的概要图,图14B为表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加热装置49的概要图。[0110]在图14A中图示的加热装置49具备能够以一直夹持着被安置有介质且完成了印刷的介质支承单元2的方式被安装的安装部5〇、和能够从第一支承面8a侧以及第二支承面8b侧这两侧进行加热的加热器51以及52。加热器51与加热器52成为如下结构,g卩,能够独立地设定温度,并以同时与介质支承单元2相接的方式进行移动。[0111]此外,在图14B中图示的加热装置49具备:具有设置部53的安装部50、和能够从第一支承面8a侧以及第二支承面8b侧这两侧进行加热的加热器51以及52,其中,所述设置部53能够对安置有介质且完成了印刷的介质支承单元2的凸部10c进行设置。此时,安装部50的上下的边被构成为,在安装了介质支承单元2时,与第一支承面8a以及第二支承面8b相比而较低(与第一支承面8a以及第二支承面8b相比不会突出)。因此,能够抑制安装部50妨碍了由加热器51以及52实施的加热的情况。[0112]另外,虽然在图14A以及图14B中,以第一支承面8a与加热器51对置,且第二支承面8b与加热器52对置的方式进行安置,但也可以采用与此相反的方式进行安置。[0113]以此方式,在图14A以及图14B中图示的加热装置49均具备:能够安装上述介质支承单元2的安装部50、和能够同时对被安装于安装部50上的介质支承单元2中的托盘4的第一支承面8a以及第二支承面8b进行加热的作为加热部的加热器51以及52。通过使用这种加热装置49,从而能够在无需将在使托盘4稳定地支承介质的同时简单地改变介质的支承面而实施了印刷的印刷物从介质支承单元2上取下的条件下,简单地从第一支承面8a侧以及第二支承面8b侧这两面一次性地进行加热从而使被印刷的图像定影。[0114]接下来,关于能够使用在图1至图3中图示的上述的印刷装置1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来执行的印刷方法,将使用流程图来进一步进行详细说明。[0115]图15为能够使用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来执行的印刷方法的流程图。[0116]首先,在步骤S110中,用户将介质安置于托盘4上,并将安置了介质的介质支承单元2安置于印刷装置1将第一设置部10a设置于基部5上。[0117]接下来,在步骤S120中,对第一支承面8a侧实施印刷。[0118]接下来,在步骤S130中,将托盘4介质支承单元2上下反转从而将介质支承单元2安置于印刷装置1将第二设置部l〇b设置于基部5上。[0119]另外,在使用现有的印刷装置而并非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的情况下,在步骤S120与步骤S130之间存在需要如下工序的情况,S卩,从介质支承单元2上取下介质的工序、在加热装置上安置介质的工序、对被安置于加热装置上的介质进行加热的工序等。也就是说,通过执行本实施例的印刷方法,从而能够省略这些工序。[0120]接下来,在步骤S140中,对第二支承面8b侧实施印刷。[0121]接下来,在步骤S150中,将每个托盘4介质支承单元2安置于加热装置49上。[0122]然后,在步骤S160中,对被安置于加热装置49上的介质进行加热,并结束本实施例的印刷方法。[0123]另外,在使用现有的印刷装置而并非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的情况下,在步骤S140与步骤S150之间存在需要如下工序的情况,S卩,从介质支承单元2上取下介质的工序等。也就是说,通过执行本实施例的印刷方法,从而能够省略该工序。[0124]如上文所述,本实施例的印刷方法为使用了如下的介质支承单元2的印刷方法,所述介质支承单元2具备托盘4和框部10,所述托盘4具有能够对通过印刷装置1而被实施印刷的介质进行支承的第一支承面8a以及第二支承面8b,所述框部10能够对托盘4进行保持,并且具有在将第一支承面8a侧设为被实施印刷的印刷面8时被设置于印刷装置1的基部5上的第一设置部l〇a、和在将第二支承面8b侧设为印刷面8时被设置于基部5上的第二设置部10b。而且,将第一设置部l〇a设置于基部5上而对第一支承面8a侧实施印刷步骤S110以及步骤S120,将第二设置部l〇b设置于基部5上而对第二支承面8b侧实施印刷步骤S130以及步骤S140。[0125]以此方式,通过将第一设置部10a设置于基部5上并将第一支承面8a侧作为印刷面8而实施印刷之后,将第二设置部l〇b设置于基部5上并将第二支承面8b侧作为印刷面8而实施印刷,从而能够在使托盘4稳定地支承介质的同时简单地改变介质的支承面而实施印刷。[0126]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其能够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变,显然这些情况也被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0127]此外,在上文中,实施例1至实施例4的介质支承单元2在从第一支承面8侧进行观察时与在从第二支承面8b侧进行观察时均呈现相同的形状。因此,能够将第一支承面8a换用另一措辞为第二支承面8b,将第二支承面8b换用另一措辞为第一支承面8a。[0128]此外,虽然上述实施例的介质支承单元2的托盘4采用了能够以两个面来对介质进行支承的结构,但也可以采用以三个以上的面来对介质进行支承的结构。例如,如果除了第一支承面8a与第二支承面8b之外,还准备了第三支承面、第四支承面,则能够对T恤的前胸、后背、左侧面以及右侧面这四个面实施印刷。[0129]符号说明[0130]1…印刷装置;2…介质支承单元;3…介质输送部;4…托盘支承部);5…基部;滑架;7…印刷头(印刷部);8…支承面;8a…第一支承面;油…第二支承面;g…杆;1〇.••框部;10a".框部;框部;1〇丫…框部;1〇A…框部;l〇a…第一设置部;l〇b…第二设置部;10c…凸部;l〇d…插入部;l〇e…娃层;10f…脚部;11.••臂部;13…基材;14...桂层;15..•角部;16…外周部;17.••倾斜部;18…连接部;19…控制部;20…CPU;2卜•系统总线;22〜R〇m;23"_RAM;24…头驱动部;25…电机驱动部;26…滑架电机;27…输送电机;28".输入输出部;29."PC;3〇…收纳部;3卜.娃层;处••连接部;3:3a…标识;3汍…标识;34…销;邪…切口部|36…旋转轴;37…连接部;38…钩状部;39…弹性部;40…卡挂部;41…肋材;42…非形成部.43…中间层;44…平面部;45…突起部;46.••底部;47…高低差部;48…旋转轴;的…加热装置;50…安装部;5卜•加热器加热部);52…加热器加热部);53…设置部;S…空间部。

权利要求:1.一种介质支承单元,其特征在于,其为对通过印刷装置而被实施印刷的介质进行支承的介质支承单元,且具备:支承部,其具有能够对所述介质进行支承的第一支承面以及第二支承面;框部,其对所述支承部进行保持,所述框部具有第一设置部和第二设置部,所述第一设置部在将所述第一支承面侧设为被实施印刷的印刷面时被设置于所述印刷装置的基部上,所述第二设置部在将所述第二支承面侧设为所述印刷面时被设置于所述基部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支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框部通过被插入到所述第一支承面与所述第二支承面之间,从而对所述支承部进行保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支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框部通过从所述第一支承面侧和所述第二支承面侧对所述支承部进行夹持,从而对所述支承部进行保持。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介质支承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支承面以及所述第二支承面中的至少一方的外周部上设置有倾斜部,所述倾斜部在所述框部被设置于所述基部上的状态下,以随着所述印刷面上的所述介质的支承位置越趋向于所述外周部的外侧则越趋向于所述基部侧的方式而倾斜。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介质支承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部上,设置有表示在向所述基部进行设置时的所述介质支承单元的朝向的标识。6.—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介质支承单元;所述基部;印刷部,其对被设置于所述基部上的所述介质支承单元中的所述支承部所支承的所述介质实施印刷。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部被设置于所述基部上的状态下,在所述支承部与所述基部之间设置有空间部。8.—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安装部,其能够对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介质支承单元进行安装;加热部,其能够同时对被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上的所述介质支承单元中的所述支承部的所述第一支承面以及所述第二支承面进行加热。9.一种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为使用了如下的介质支承单元的印刷方法,所述介质支承单元具备:支承部,其具有能够对通过印刷装置而被实施印刷的介质进行支承的第一支承面以及第二支承面;框部,其能够对所述支承部进行保持,且具有在将所述第一支承面侧设为被实施印刷的印刷面时被设置于所述印刷装置的基部上的第一设置部、和在将所述第二支承面侧设为所述印刷面时被设置于所述基部上的第二设置部,在所述印刷方法中,将所述第一设置部设置于所述基部上而对所述第一支承面侧实施印刷,将所述第二设置部设置于所述基部上而对所述第二支承面侧实施印刷。

百度查询: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介质支承单元、印刷装置、加热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