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一种中空排水醒目漂尾及侧流浮漂_河南理工大学_201910078115.5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理工大学

申请日:2019-01-28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公开(公告)号:CN109644957B

主分类号:A01K93/00

分类号:A01K93/00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3.08.29#授权;2019.05.14#实质审查的生效;2019.04.19#公开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空排水醒目漂尾,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为中空的漂尾本体,在漂尾本体外壁上设有漂目,在相邻两个漂目之间设有间隔目,所述间隔目的颜色与漂目的颜色不相同,在漂尾本体上设有多个与漂尾内部相连通的通水孔,多个通水孔沿着漂尾本体轴向和周向均匀交错分布,在漂尾本体底部连接有漂尾连接帽,所述漂尾连接帽与漂尾本体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或者一体成型制作;通过对浮漂的力学分析及模型计算对漂尾进行重新设计,采用中空、薄壁、排水通孔结构的漂尾大大提高了钓组系统的位移灵敏度和下降(速度)灵敏度,从而满足了钓深钓远的要求。

主权项:1.一种中空排水醒目漂尾,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为中空的漂尾本体,在漂尾本体外壁上设有漂目,在相邻两个漂目之间设有间隔目,所述间隔目的颜色与漂目的颜色不相同,在漂尾本体上设有多个与漂尾内部相连通的通水孔,多个通水孔沿着漂尾本体轴向和周向均匀交错分布,在漂尾本体底部连接有漂尾连接帽,所述漂尾连接帽与漂尾本体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或者一体成型制作;在漂尾连接帽上设有用于连接漂体的插接孔,在插接孔内设有硅胶层,且漂尾连接帽为内部设有空腔的壳体,在漂尾连接帽内部空腔内填充有填充体,所述填充体的材料与漂体内填充料的材质相同;所述漂尾连接帽包括与漂尾本体底部一体成型制作过渡套筒,在套筒底部内设有通水支撑架,在通水支撑架上设有通水口,在通水支撑架上同轴固定有连接套筒,连接套筒的外径小于过渡套筒外径。

全文数据:一种中空排水醒目漂尾及侧流浮漂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垂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空排水醒目漂尾及侧流浮漂。背景技术在垂钓运动特别是台钓中,钓小鱼就需要用漂尾直径很小的浮漂,特别是冬季钓轻口鱼时。如果使用漂尾较粗的浮漂,而使用的鱼钩一般较小,则不但粗尾浮漂无法满足钩目要求,而且鱼微弱的吸饵的力消耗在粗漂尾处浮漂下降的浮力增量上就较大,使漂尾下降距离减少,也使漂尾下降速度减慢。从物理力学分析可知,鱼吸饵的力最终是与鱼吸饵带动漂目下降长度范围内的漂尾体积受到的水的浮力增量持平。如果漂尾过粗,而鱼口很轻,则鱼吸饵的力只能用来克服较短长度的漂目下降范围内的漂尾体积受到的水的浮力增量,也就是只能使漂目很慢地下降很少的长度,以至于钓手无法从如此慢且短的漂目下降过程里分辨出有效鱼口。对于钓轻口鱼来说,粗尾漂极大地降低了钓组的灵敏度。所以,选用细尾漂就是必然的。但是,冬季初春需要钓深钓远。而钓远的话,漂尾直径很小的浮漂就很难看清漂相,而看不清漂相的灵敏就是无效的灵敏。发明内容本发明目的是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了一种中空排水醒目漂尾及侧流浮漂,以利于钓远观漂,且能满足包括钓轻口小鱼在内的保持足够灵敏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空排水醒目漂尾,包括内部为中空的漂尾本体,在漂尾本体外壁上设有漂目,在相邻两个漂目之间设有间隔目,所述间隔目的颜色与漂目的颜色不相同,在漂尾本体上设有多个与漂尾内部相连通的通水孔,多个通水孔沿着漂尾本体轴向和周向均匀交错分布,在漂尾本体底部连接有漂尾连接帽,所述漂尾连接帽与漂尾本体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或者一体成型制作。优选的,在漂尾连接帽上设有用于连接漂体的插接孔,在插接孔内设有硅胶层,且漂尾连接帽为内部设有空腔的壳体,在漂尾连接帽内部空腔内填充有填充体,所述填充体的材料与漂体内填充料的材质相同。优选的,所述漂尾连接帽包括与漂尾本体底部一体成型制作过渡套筒,在套筒底部内设有通水支撑架,在通水支撑架上设有通水口,在通水支撑架上同轴固定有连接套筒,连接套筒的外径小于过渡套筒外径。优选的,在漂尾本体内壁上涂覆有疏水膜。优选的,所述漂尾本体的壁厚不超过0.15毫米,所述间隔目的长度不大于漂目长度的一半。优选的,所述通水孔为在间隔目上挖掉部分侧壁而形成的,挖掉的部分侧壁面积大于间隔目表面积的一半。优选的,还包括漂体,在漂体顶部设有过渡漂尾,在漂体底部设有漂脚,所述过渡漂尾插接在漂尾连接帽上,所述漂尾本体的外直径大于过渡漂尾或者漂脚的外直径。优选的,还包括漂体,在漂体底部设有漂脚,所述漂体顶部同轴固定在漂尾连接帽上,所述漂尾本体的外直径大漂脚的外直径。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对浮漂的力学分析及模型计算对漂尾进行重新设计,采用中空、薄壁、排水通孔结构的漂尾大大提高了钓组系统的位移灵敏度和下降速度灵敏度,从而满足了钓深钓远的要求。另一方面,通过将漂尾连接帽设置成过渡套筒的结构形式,实现了水流从漂尾底部流进流入而顺畅出入漂尾内而减小了水通水阻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钓组系统的位移灵敏度和下降速度灵敏度。本发明漂尾还可以通过调整中空漂目的外径尺寸和壁厚,制成一系列成套侧流漂,满足不同钩型及钓远视漂的垂钓要求。还可以制作成可插拔式漂目漂尾与其他成品漂配合使用则为“鱼口信号放大器”,与一部分细实心漂目漂尾和漂肚漂脚制成传统一体式浮漂则为“侧流漂”。附图说明图1为具体实施例1中中空排水醒目漂尾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具体实施例1中侧流浮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具体实施例2中中空排水醒目漂尾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具体实施例2中侧流浮漂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具体实施例3中中空排水醒目漂尾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通水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具体实施例3中侧流浮漂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浮漂力学分析及计算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描述。具体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中空排水醒目漂尾,包括内部为中空的漂尾本体107,在漂尾本体107外壁上设有漂目101,在相邻两个漂目101之间设有间隔目102,所述间隔目102的颜色与漂目107的颜色不相同,在漂尾本体107上设有多个与漂尾内部相连通的通水孔103,多个通水孔103沿着漂尾本体107轴向和周向均匀交错分布,在漂尾本体107底部连接有漂尾连接帽104,所述漂尾连接帽104与漂尾本体107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或者一体成型制作。在漂尾连接帽104上设有用于连接漂体3的插接孔105,在插接孔105内设有硅胶层,且漂尾连接帽104为内部设有空腔的壳体,在漂尾连接帽104内部空腔内填充有填充体106,所述填充体106的材料与漂体的材质相同。由于在漂尾本体107内存在水体表面张力作用而增大了漂尾本体107下降时的阻力,因此为了减小此阻力作用,在漂尾本体107内壁上涂覆有疏水膜。为了进一步增大本发明漂尾的位移灵敏度和速度灵敏度,所述漂尾本体107的壁厚不超过0.15毫米,所述间隔目102的长度不大于漂目101长度的一半。另一方面为了保证漂目101的完整性和便于观察性,将通水孔103设置在间隔目102上,即所述通水孔103为在间隔目102上挖掉部分侧壁而形成的,挖掉的部分侧壁面积大于间隔目102表面积的一半。如图2所示,一种带有上述漂尾的侧流浮漂,包括漂体3,在漂体3顶部设有过渡漂尾2,在漂体3底部设有漂脚4,所述过渡漂尾2插接在漂尾连接帽104上,所述漂尾本体107的外直径大于过渡漂尾2或者漂脚4的外直径。具体实施例2:与具体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漂尾连接帽104的结构形式以及漂尾1与漂体3之间的连接方式。如图3和图4所示,在插接孔105底部设有与漂体3顶部配合的弧形缺口107,漂体3顶部设有与插接孔105相配合作用的插接头,插接头插入插接孔105内,漂体3顶部与弧形缺口107之间进行粘接,从而实现快速到位浮漂。具体实施例3:与具体实施例1和具体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漂尾连接帽104的结构形式以及漂尾1与漂体3之间的连接方式。如图5至7所示,所述漂尾连接帽包括与漂尾本体107底部一体成型制作过渡套筒109,在套筒109底部内设有通水支撑架108,在通水支撑架108上设有通水口111,在通水支撑架11上同轴固定有连接套筒112,连接套筒112的外径小于过渡套筒107外径。另一种,在与普通浮漂进行组合使用时,过渡套筒112与浮漂的过渡漂尾相连接,也可以直接将过渡漂尾与通水支撑架108固定连接。本发明的力学分析如下:如图8所示,图中代号名称为:G漂-漂体自重;G铅-铅皮重量;G钩饵悬-悬浮的钩饵重量;M初-初始钓目即初始视漂长度;F浮1-初始钓目时漂受水的浮力;F吸-鱼吸饵的力:△F浮-鱼吸饵的力使漂目下降最终长度时漂目下降目数范围内的漂体受到水的浮力增量;M终-鱼吸饵的力与漂受水的浮力增量持平时的视漂目数;D1-侧流漂的外直径;D2-与侧流漂漂尾横截面的圆环面积相同的实心漂的漂尾直径,即等效直径;D3-与侧流漂外直径相同的实心漂直径;△M-侧流漂和等效直径细尾漂上鱼吸饵的力与漂受水的浮力增量持平时的漂目下降目数;R-侧流漂的中空内半径;S-侧流漂的壁厚;△M1-鱼吸饵的力与漂受水的浮力增量持平时与侧流漂外直径相同的实心漂的漂目下降目数。假设鱼在一定时间段内是以恒定的力F吸来吸食钩饵。F吸导致钓组下降。而钓组下降会使漂目处的漂体入水体积增加,从而对于整个钓组来说,就是受到了增加了的水的浮力。当这个增加了的水的浮力与鱼吸饵的力持平时,钓组下降到最终位置而停止下降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漂体确切地说,是漂目处的漂体受到水的浮力增量△F浮等于鱼吸饵的力F吸。即:F吸=△F浮意即,对于漂目下降最终长度即钓组系统的位移灵敏度来说,鱼吸饵的力F吸只是用来“对抗”漂目下降长度△M内的漂目漂体受到的浮力增量△F浮。在一定时间段内鱼以恒定的力F吸来吸食钩饵这个假设非常重要。使对钓组系统灵敏度的研究从混沌变为清晰。即使实际上鱼吸饵的力并不恒定,但是,对于一定大小和品种的鱼来说,其吸食钩饵的力是在一个确定的范围之内的。从特定的鱼吸食钩饵导致特定粗细的漂目下降的长度是有限的角度来分析,这样的假设也符合统计学的原理,从而这样的假设也是科学的。而鱼吸食钩饵导致钓组下降的过程中,钓组还要受到水的阻力。水阻对钓组下降的速度造成影响,就是减缓了钓组下降的速度。但是,由于初始钓目时钓组是静止的,鱼吸饵的力F吸与漂体受到水的浮力增量△F浮持平时,钓组也是静止的,此时也没有水阻。所以,最终钓组下降的长度就与水阻无关。可以将漂铅钩饵的合理搭配的整个钓组系统的灵敏度分为两类。一类是速度灵敏度。表征的是鱼吸食钩饵导致钓组下降的速度特征。另一类是位移灵敏度。表征的是鱼吸食钩饵导致钓组下降的位移长度,目数特征。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水阻只是影响钓组系统的速度灵敏度,对位移灵敏度没有影响。所以在考察钓组的位移灵敏度时,不必考虑水阻。鱼吸饵的力F吸与漂体受到水的浮力增量△F浮持平时,钓组静止,钓组漂目处达到最大位移△M。而浮力增量△F浮=ρgV排=ρgS1*△M。S1为漂目下降时参与了排开水的体积的漂目处的横截面积。对于侧流漂来说就是横截面的圆环的面积,等于π{D122-R2}:对于圆柱形实心漂来说,就是横截面圆的面积,即πD222和πD322。所以有:F吸=△F浮=ρgπ{D122-R2}*△M=ρgπD222△M=ρgπD322△M1由于直径为D2的实心漂是外径为D1的侧流漂的等效直径漂,所以,在这两种漂上同一条鱼吸食钩饵导致的漂目下降最终长度是一样的,都是△M。即,加粗外径至D1的侧流漂的位移灵敏度与直径细至D2的实心漂的位移灵敏度相同。而侧流漂视漂外径增大很多。所以可以起到加粗漂目使视漂清晰且保持足够位移灵敏度的作用。实际上,由于侧流漂小孔进排水受到的水阻,会使侧流漂在速度灵敏度上比等效直径的实心尾漂有所降低。但是,由于是就近进排水,比起中通排水漂来,过水距离极短,开孔体积也增加了位移灵敏度,何况保证了侧流漂的位移灵敏度与直径细至D2的实心漂相同,而且可以依靠适当加大进排水孔的尺寸的办法来进一步减少水阻,所以具备良好的加粗保灵作用。外径为D1的侧流漂与同直径D3的实心漂比较起来,由于D1=D3,它们具备同样的视漂清晰度。但是,由式1可知,πD222△M=πD322△M1△M△M1=D3D22因为D2为侧流漂D1的等效直径,具备同样的位移灵敏度,所以用D2代替侧流漂来计算。即,同样的鱼来吸食钩饵,侧流漂与同外径实心漂的漂目下降长度代表的就是位移灵敏度的比值,等于侧流漂的等效直径与同外径实心漂的直径比值的倒数的平方!如果侧流漂的等效直径D2减少至外径D1的一半,则位移灵敏度△M增加至四倍。因此,尽量减小侧流漂的壁厚,从而减小侧流漂的等效直径,是大幅度提高钓组系统位移灵敏度的关键。这就是侧流漂需要采用“薄且坚韧材料”的原因。也是目前的排水漂不能满足灵敏度要求的原因之一。由此可见,侧流漂在满足粗尾漂的观漂清晰的基础上,极大地提高了位移灵敏度。所以可以将侧流漂尾称为“鱼口信号放大器”。下面以特例尺寸的侧流漂实例来直观看到这种粗尾醒目又保持足够灵敏度的效果。根据钓手实际使用的漂体特征,设计插拔孔直径有0.8mm、1.0mm、1.2mm、1.5mm四个规格,以适用于目前常用的漂尾直径,方便侧流漂的插拔更换。而漂尾直径外径分为1.5mm、2.0mm、2.5mm、3.0mm四个规格,以满足不同钓远及钩目的需要。经过对十数种薄且坚韧材料的试用,可以选用医用胶片彩超打印纸做为中空漂尾材料也可以选用更符合薄且坚韧要求的其他材料。卷成管状并涂目成孔形成漂目漂尾。不同厚度的薄壁材料卷成不同外径的漂目漂尾,具备不同的等效漂尾直径,具备较广范围的垂钓需求。具体一些特例侧流漂的漂目漂尾参数见下表。注:等效直径为与侧流漂漂尾横截面的圆环面积相同的实心漂的漂尾直径。同一个钩在它们两者上测得的钩目相同。也就是具备同样的位移灵敏度。视目比为侧流漂的漂尾直径与等效直径的比值。代表的就是在保持较细漂尾直径的浮漂的灵敏度的前提下,侧流漂的可视直径增加的倍数。位移灵敏度增加倍数是同样的鱼来吸食钩饵,侧流漂与同外径实心漂的漂目下降长度代表的就是位移灵敏度的比值,也等于侧流漂的等效直径与同外径实心漂的直径比值的倒数的平方。即使鱼吸饵的力不容易精确测得,但是对于准备垂钓的确定大小和品种的鱼匹配的型号和大小的鱼钩却是钓手可以确定的。这样,就将鱼吸饵的力与漂尾特征的浮力增量之间的关系转化为根据适合垂钓的对象鱼的鱼钩与漂尾特征联系起来。确切地说,就是使适合对象鱼的一个鱼钩在选用的浮漂的漂尾上压漂2目左右钩目为1~3目都是可行的。之所以是2目左右,是因为漂尾的连续两目一般颜色对比度较高,极易分辨。从而可以从漂目变化上清晰地判断出鱼钩到底还是悬浮的比例状态。因为适合对象鱼吸食入口的鱼钩在漂目上能够表达出易于分辨的目数,所以对象鱼吸食这样的钩饵时也会在漂目上表达出易于分辨的目数,就是使鱼口清晰可辨,有利于钓手捕捉有效漂相,提高中鱼率。所以,合适的钩目就是使钓组系统具备了基础的位移灵敏度。特例侧流漂型号与匹配的常用钩型号见下表。注:标注为0表示这种型号的钩在这个型号的侧流漂上测得的钩目过小而不匹配。标注为x表示这种型号的钩在这个型号的侧流漂上测得的钩目过大而不匹配。由于不同的漂尾一目长度不同,所以测得的钩目也会有差异。这里以一目长度为1cm大致推荐。这样,在利用本发明侧流漂垂钓时,可以根据所钓鱼种大小来确定合适的钩,再根据钩来选择匹配的侧流漂型号,使这种钩在所选的侧流漂上测得的钩目在2目左右。然后根据钩饵比重关系来调漂合适目数,而钓目在4目或者更多目数有孔漂目之内,使钩饵具备适合鱼口的水下状态。而且,通过调整中空漂尾的外径尺寸及壁厚,可以满足不同钩目要求,所以具备广泛的垂钓适用性。由于钓目附近1目长度内均有进排水口,通水距离极短,大大减少了水阻,保证了侧流漂的灵敏度。同时,加粗的侧流漂外径使即使钓远也视漂清晰,能够使钓手及时发觉并捕捉鱼口信号,大大提高中鱼率。所使用的侧流漂尾为薄且坚韧材料制成,大幅度减小了等效漂尾直径,使加粗保灵成为可行。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中空排水醒目漂尾,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为中空的漂尾本体,在漂尾本体外壁上设有漂目,在相邻两个漂目之间设有间隔目,所述间隔目的颜色与漂目的颜色不相同,在漂尾本体上设有多个与漂尾内部相连通的通水孔,多个通水孔沿着漂尾本体轴向和周向均匀交错分布,在漂尾本体底部连接有漂尾连接帽,所述漂尾连接帽与漂尾本体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或者一体成型制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排水醒目漂尾,其特征在于,在漂尾连接帽上设有用于连接漂体的插接孔,在插接孔内设有硅胶层,且漂尾连接帽为内部设有空腔的壳体,在漂尾连接帽内部空腔内填充有填充体,所述填充体的材料与漂体内填充料的材质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排水醒目漂尾,其特征在于,所述漂尾连接帽包括与漂尾本体底部一体成型制作过渡套筒,在套筒底部内设有通水支撑架,在通水支撑架上设有通水口,在通水支撑架上同轴固定有连接套筒,连接套筒的外径小于过渡套筒外径。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中空排水醒目漂尾,其特征在于,在漂尾本体内壁上涂覆有疏水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空排水醒目漂尾,其特征在于,所述漂尾本体的壁厚不超过0.15毫米,所述间隔目的长度不大于漂目长度的一半。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空排水醒目漂尾,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水孔为在间隔目上挖掉部分侧壁而形成的,挖掉的部分侧壁面积大于间隔目表面积的一半。7.一种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中空排水醒目漂尾的侧流浮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漂体,在漂体顶部设有过渡漂尾,在漂体底部设有漂脚,所述过渡漂尾插接在漂尾连接帽上,所述漂尾本体的外直径大于过渡漂尾或者漂脚的外直径。8.一种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中空排水醒目漂尾的侧流浮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漂体,在漂体底部设有漂脚,所述漂体顶部同轴固定在漂尾连接帽上,所述漂尾本体的外直径大漂脚的外直径。

百度查询: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中空排水醒目漂尾及侧流浮漂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