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一种韭菜韭黄高效衔收种植方法_廊坊市农林科学院_202210727989.0 

申请/专利权人: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申请日:2022-06-25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公开(公告)号:CN115024174B

主分类号:A01G22/35

分类号:A01G22/35;A01G13/00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4.04.16#授权;2022.09.30#实质审查的生效;2022.09.09#公开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韭菜韭黄高效衔收种植方法,使用了以虫治虫、诱芯粘虫板等生物或物理防控措施,韭菜韭黄产品食用安全,而且生产操作简便,成本较低。通过将韭菜韭黄有序衔收的种植方法,符合韭菜韭黄的生产速度与营养消耗规律,韭菜生产过程中既修复了软化栽培生产韭黄过程中鳞茎营养消耗过多,又避免了连续生产韭黄植株弱小甚至死亡的危险,还能通过调控使鳞茎营养累积,强壮植株的同时,为软化栽培高产奠定了基础,是获取高收益的有效手段。本发明的韭菜韭黄高效衔收种植方法,可以多次收获韭菜韭黄,能够让生产者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主权项:1.一种韭菜韭黄高效衔收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露地栽培,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施肥整地做畦:定植韭菜的地块,每亩施入腐熟优质堆肥10~18m3,或腐熟的优质鸡粪8~10m3,混配15:15:15的三元复合肥75kg作底肥,均匀撒施后,深翻土地20cm~30cm,耙平,视地块情况做成宽2.0m的平畦;步骤二、干籽直播:直播时间为4月1日~7月15日,宜早不宜晚;采用双行穴播机调整到行距30cm,穴距15cm进行播种,亩用种量1.5kg;步骤三、出苗前管理:播种后小水浇透,2天~3天后每亩韭菜田用30%除草通乳油100ml~150ml或48%地乐胺乳油180ml~200ml兑水50kg均匀喷撒地表;喷药时应倒退行走,严防重复或漏喷;步骤四、苗后肥水管理:韭菜出苗期为13~15d,气温较低时,苗全最长者可达30天;期间视墒情浇小水,保持地面间干间湿,一般每7天浇一次小水;齐苗后到苗高20cm期间,每10天浇一次水;秧苗生长期间,若秧苗长势变弱、生长缓慢,结合浇水及时追施尿素6~10kg亩;7月上旬至8月上旬高温多雨,应注意排水防涝;大雨或暴雨后,及时排除积水,防止秧苗倒伏、腐烂、死苗现象的发生;11月下旬~12月中旬,选“昼化夜冻”时浇足冻水,水量宜大不宜小;追肥采用两次,第一次在9月中下旬采用亩施三元复合肥30kg与尿素7.5kg或采用冲施肥进行冲施,第二次在浇冻水时,亩随水追施尿素20kg;步骤五、收获:为提高来年头茬韭黄的产量,种植早的当年可收割2茬韭菜,收割时期根据韭菜的长势,一般达到商品韭菜时即可收割,连续收割2次;种植晚的尽量不收割;步骤六、盖土保墒:上冻前,每亩贮备15~20m3肥沃的粮田表土,在翌年土壤化冻前均匀撒在韭菜生产田中,培土2cm~3cm高,用来弥补地表裂缝,减少散墒失水;步骤七、春季韭黄韭菜交替生产:土壤解冻后,在畦的四周组装小拱棚固定槽,槽内安装拱形支架,在支架上覆盖黑色防草地布;高度60~80cm,春季土壤墒情较好的,视土壤墒情可推迟浇水,以促进地温上升,加速植株返青和生长速度,提早上市,提高价位;25天后当韭黄高度达到40cm以上时,及时撤去软化设施上的覆盖物并进行收割,收割应在清晨或傍晚太阳光较弱时进行;采收第三天进行浇水追肥,肥料采用每亩沟施腐熟农家肥1~2m3、复合肥15kg或采用冲施肥随水冲施,追肥应按照N:P2O5=1:0.23的比例混合后施用,每次每亩施肥总量以≤30㎏为宜;每10天浇一水;30天后收割韭菜;韭菜收割后第三天进行软化设施安装覆盖,并进行浇水追肥,肥料采用冲施肥;20天后撤去软化栽培设施上的覆盖物并收割韭黄;步骤八、夏季养根:韭黄收割后浇水追肥进入养根时期;养根期为7月~9月上旬,对生长过于茂盛或郁闭的韭菜,应将植株上部13部分清除,之后在韭菜行间开沟施入腐熟烘干鸡粪350㎏亩并浇一次水;步骤九、秋季韭黄韭菜交替生产:9月下旬开始进行软化栽培生产韭黄,20天后撤去覆盖物进行收割,收割后浇水追肥25天后生产一茬韭菜即可;以后每年均按照这种生产方法进行生产;虫害防控方法,韭蛆防治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控方法,具体操作为:采用昆虫病原线虫每4平方米一头,深度地表下3cm;防治蓟马采用诱芯蓝板物理防控方法;每亩悬挂诱芯蓝板20块;采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韭蛆的时候,采用15-25g生姜汁kg水的辅助液喷施一次,用量100ml亩。

全文数据:

权利要求:

百度查询: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一种韭菜韭黄高效衔收种植方法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