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变桨装置、变桨系统及变桨方法_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_201811637657.3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申请日:2018-12-29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公开(公告)号:CN109488530B

主分类号:F03D7/04

分类号:F03D7/04;F03D15/00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4.05.17#授权;2021.09.24#实质审查的生效;2019.03.19#公开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变桨装置、变桨系统及变桨方法。变桨装置包括:驱动轮组件,包括驱动轮支撑装置和驱动轮,其中驱动轮穿设于驱动轮支撑装置中;张紧轮组件,包括张紧轮支撑装置和张紧轮,其中,张紧轮穿设于张紧轮支撑装置中;张紧轮支撑装置与驱动轮支撑装置转动连接,以使张紧轮能够从第一装配状态的位置绕驱动轮的轴线旋转到达第二装配状态位置。通过调节张紧轮组件,将传动带反向折弯区域转换到驱动轮与传动带的啮合区域,提高传动带安全系数,降低传动带失效风险;通过正向啮合补偿反向折弯带来的损伤,从而提高传动带寿命。

主权项:1.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变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轮组件,包括驱动轮支撑装置21和驱动轮22,其中所述驱动轮22穿设于所述驱动轮支撑装置21中;张紧轮组件,包括张紧轮支撑装置11和张紧轮12,其中,所述张紧轮12穿设于所述张紧轮支撑装置11中;所述张紧轮支撑装置11与所述驱动轮支撑装置21转动连接,以使所述张紧轮12能够从第一装配状态的位置绕所述驱动轮22的轴线旋转到达第二装配状态的位置,并且所述第一装配状态的位置和所述第二装配状态的位置位于第一连线的两侧,所述第一连线为所述驱动轮22的轴心与变桨轴承40的轴心的连线。

全文数据:变桨装置、变桨系统及变桨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变桨装置、变桨系统及变桨方法。背景技术目前,在利用风力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的过程中,由于风向和风速实时变化,为了对风力发电机组的叶片旋转速度和输出功率进行控制,在每个叶片上均设置有变桨装置。变桨装置通过控制叶片的相对于风向的角度来控制轮毂的转速,从而实现对输出功率的控制。在现有技术中,可使用传动带变桨装置。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传动带变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变桨装置包括:变桨驱动组件1、传动带2、传动带预紧装置3、变桨轴承4、轮毂5。轮毂5作为基体,变桨轴承4内圈通过螺栓连接轮毂5,变桨轴承4外圈通过螺栓连接叶片根部,传动带2通过传动带预紧装置3张紧连接于变桨轴承4外圈外侧圆柱面,并通过变桨驱动组件1驱动传动带2,带动变桨轴承4外圈及叶片转动,从而实现变桨。其中,变桨驱动组件包括变桨电机、减速器、驱动轮、张紧轮及驱动轴,变桨电机的输出力矩通过减速器传递到驱动轴,驱动轴带动驱动轮转动,驱动轮驱动传动带2运动,其中张紧轮保证带包络驱动轮的包角大小。现有技术中的传动带变桨装置由于张紧轮与驱动轮之间无法实现相对转动,传动带在张紧轮处受到反向折弯力,长期在这个区域容易产生疲劳断裂。发明内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变桨装置、变桨系统及变桨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传动带变桨装置由于张紧轮与驱动轮之间无法实现相对转动,传动带在张紧轮处受到反向折弯力,长期在这个区域容易产生疲劳断裂的问题。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变桨装置,包括:驱动轮组件,包括驱动轮支撑装置和驱动,其中驱动轮穿设于驱动轮支撑装置中;张紧轮组件,包括张紧轮支撑装置和张紧轮,其中,张紧轮穿设于张紧轮支撑装置中;张紧轮支撑装置与驱动轮支撑装置转动连接,以使张紧轮能够从第一装配状态的位置绕驱动轮的轴线旋转到达第二装配状态位置。进一步的,当角度α、驱动轮与变桨轴承的轴心距离、驱动轮与张紧轮的轴心距离一定时,β=360°-2*γ;其中,α为传动带在驱动轮上的包角;β为第一装配状态和第二装配状态位置下张紧轮轴心的间隔角度;驱动轮轴心与风力发电机组的变桨轴承轴心连接形成第一连线,驱动轮轴心与张紧轮轴心连接形成第二连线,γ为第一连线与第二连线的初始夹角。进一步的,张紧轮支撑装置分别开设有驱动轮组件安装孔和用于安装张紧轮的张紧轮安装孔,驱动轮组件安装孔的轴线和张紧轮安装孔的轴线方向平行,驱动轮支撑装置部分套设于驱动轮组件安装孔内,实现张紧轮支撑装置与驱动轮支撑装置的相对转动。进一步的,张紧轮支撑装置在沿驱动轮组件安装孔外周向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沿驱动轮组件安装孔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一通孔;驱动轮支撑装置包括驱动轮支撑本体和连接固定部,驱动轮支撑本体开设有驱动轮安装孔,连接固定部沿驱动轮安装孔外周向设置,连接固定部沿驱动轮安装孔外周向设置有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配合作用以实现张紧轮支撑装置与驱动轮支撑装置之间紧固连接。进一步的,驱动轮组件安装孔内设置有轴承,其中,轴承内圈与驱动轮支撑装置的外径面接口处配合,轴承外圈与张紧轮支撑装置的内径面接口配合。进一步的,张紧轮安装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张紧轮安装孔中均穿设有张紧轮,当变桨装置在工作时,只有一个张紧轮处于工作状态。进一步的,张紧轮安装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张紧轮的轴心分别与驱动轮的轴心连线的夹角η满足:δη≤α+δ;其中,δ为驱动轮轴心与工作状态下的张紧轮轴心连接形成的连线与水平面的初始夹角;α为传动带在驱动轮上的包角。第二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变桨系统,包括如上任一所述的变桨装置。第三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变桨装置的变桨方法,包括:当风向和或风速发生变化,所述变桨装置根据控制系统的变桨指令变桨;当风力发电机组处于非变桨状态时或停机状态时,变桨装置调整张紧轮组件的位置,将传动带反向折弯区域转换到驱动轮与传动带的啮合区域。进一步的,变桨装置调整所述张紧轮组件的位置包括:通过控制系统控制轴承转动,调整张紧轮组件的位置,其中,驱动轮组件与张紧轮组件之间设置有轴承。进一步的,通过控制系统控制轴承转动,调整张紧轮组件的位置,还包括:控制系统根据设定时间期限,定期控制轴承转动以调整张紧轮组件的位置;或者,当变桨次数达到设定值,控制系统控制轴承转动以调整张紧轮组件的位置。进一步的,控制系统为变桨控制系统,或者为风力发电机组的主控系统。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变桨装置、变桨系统及变桨方法,通过调节张紧轮组件,将传动带反向折弯区域转换到驱动轮与传动带的啮合区域,提高传动带安全系数,降低传动带失效风险;通过正向啮合补偿反向折弯带来的损伤,从而提高传动带寿命。附图说明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其中: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传动带变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张紧轮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轮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动带变桨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动带变桨装置的工作原理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动带变桨装置的旋转角度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实施例的张紧轮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实施例的传动带变桨装置的工作原理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实施例的传动带变桨装置的旋转状态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动带变桨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变桨方法的流程图。附图标记说明:1-变桨驱动组件;2-传动带30;3-传动带30预紧装置;4-变桨轴承5040;5-轮毂;11-张紧轮支撑装置;12-张紧轮;121-第一张紧轮;122-第二张紧轮;111-驱动轮组件安装孔;112-张紧轮安装孔;113-连接部;114-第一紧固孔;115-第二紧固孔;21-驱动轮支撑装置;22-驱动轮;211-驱动轮支撑本体;212-连接固定部;213-驱动轮安装孔;214-第三紧固孔;215-第四紧固孔;30-传动带;40-变桨轴承;50-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的全面理解。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至少部分的公知结构和技术没有被示出,以便避免对本发明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并且,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部分结构的尺寸。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发明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变桨装置,包括:驱动轮组件,驱动轮组件包括驱动轮支撑装置21和驱动轮22,其中驱动轮22穿设于驱动轮支撑装置21中;张紧轮组件,包括张紧轮支撑装置11和张紧轮12,其中,张紧轮12穿设于张紧轮支撑装置11中;张紧轮组件可以绕驱动轮组件的轴线旋转一定的角度,即张紧轮支撑装置11与驱动轮支撑装置21转动连接,以使张紧轮12能够从第一装配状态的位置绕驱动轮22的轴线旋转到达第二装配状态位置。通过调节张紧轮组件,将传动带30反向折弯区域转换到驱动轮22与传动带30的啮合区域,提高传动带30安全系数,降低传动带30失效风险;通过正向啮合补偿反向折弯带来的损伤,从而提高传动带30寿命。其中,本发明实施例对变桨驱动对象不做限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传动带30直接驱动变桨轴承40外圈或者内圈;或者,传动带30间接驱动变桨轴承40外圈或者内圈;或者,传动带30连接于变桨轴承40的变桨盘。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图1至图10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1请参考图3和图4所示,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动带30变桨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动带30变桨装置的工作原理图。当变桨装置在第一装配状态图中实线所示下工作一定时长后,张紧轮12区域的传动带30由于反向弯折的作用,产生了一定的损伤,此时通过调整张紧轮支撑装置11和张紧轮12的位置至第二装配状态图中虚线所示,从而实现原弯折部分传动带30转移至驱动轮22啮合区域,原驱动轮22啮合区域转移至张紧轮12反向弯折区域,通过正向齿啮合的碾压作用,一定程度上消除反向弯折带来的疲劳损伤。通过传动带30在反向弯折区域与正向啮合区域之间的不断动态调整,从而提高传动带30的寿命。其中,第一装配状态和第二装配状态两种位置下,传动带30的张紧力相同,传动带30包络驱动轮22的包角相同,保证了传动带30的传动能力不受影响。请一并参考图5。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动带30变桨装置的旋转角度示意图。传动带30在驱动轮22上的包角为α;第一装配状态和第二装配状态位置下张紧轮12轴心的间隔角度为β;驱动轮22轴心与变桨轴承40轴心连接形成第一连线,驱动轮22轴心与张紧轮12轴心连接形成第二连线,第一连线与第二连线的初始夹角为γ。在角度α、驱动轮22与变桨轴承40的轴心距离、驱动轮22与张紧轮12的轴心距离确定的情况下,夹角γ也是确定的,则β=360°-2*γ。角度β的设定保证了传动带30在驱动轮22上的包角保持不变,第一装配状态和第二装配状态下的张紧力保持不变。张紧轮支撑装置11在沿驱动轮组件安装孔111外周向设置有连接部113,连接部113上设置有沿驱动轮组件安装孔111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一通孔;驱动轮支撑装置21包括驱动轮支撑本体211和连接固定部212,驱动轮支撑本体211开设有驱动轮安装孔213,连接固定部212沿驱动轮安装孔213外周向设置,连接固定部212沿驱动轮安装孔213外周向设置有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配合作用以实现所述张紧轮支撑装置11与驱动轮支撑装置21之间紧固连接。具体的,请一并参考图2a至图2b,图2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张紧轮支撑装置11的结构示意图;图2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轮支撑装置21的结构示意图。张紧轮支撑装置11分别开设有驱动轮组件安装孔111和张紧轮安装孔112,驱动轮组件安装孔111和张紧轮安装孔112的轴线方向平行,张紧轮支撑装置11在沿驱动轮组件安装孔111外周向设置有连接部113。连接部113上设置有沿驱动轮组件安装孔111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一紧固孔114。在连接部113上还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为第二紧固孔115,第二紧固孔115用于张紧轮组件旋转一定的角度后,将驱动轮支撑装置21与张紧轮支撑装置11通过紧固件实现相对位置的固定。驱动轮支撑装置21包括驱动轮支撑本体211和连接固定部212,驱动轮支撑本体211开设有驱动轮安装孔213,驱动轮22通过轴承安装于驱动轮安装孔213中,在驱动轮22安装孔靠近轮毂的端面沿安装孔外周向设置有连接固定部212。连接固定部212沿驱动轮安装孔213外周向设置有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三紧固孔214,以及多个第二通孔,其中,第二通孔为第四紧固孔215。当驱动轮组件套设于张紧轮组件后,连接部113与连接固定部212贴合,当张紧轮组件旋转到一定的角度后,通过紧固件同时穿设第二紧固孔115和对应的第四紧固孔215,实现驱动轮组件与张紧轮组件二者的相对位置的固定;通过紧固件穿设第一紧固孔114和对应的第三紧固孔214,实现驱动轮组件、张紧轮组件及轮毂三者的相对位置的固定。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描述以变桨装置直接安装于轮毂法兰面的偏一侧为例说明,变桨装置并不限定安装形式,直接或间接固定于轮毂均可,只要能够实现变桨装置带动叶片转动都是可行的。具体的,第二紧固孔115和第四紧固孔215可以为螺栓孔或销孔;紧第一紧固孔114和第三紧固孔214可以为螺栓孔。第二紧固孔115和第四紧固孔215的分布对应张紧轮支撑装置11的旋转角度范围设置。进一步的,第二紧固孔115和第四紧固孔215的分布对应驱动轮支撑装置21、张紧轮支撑装置11的两种安装位置固定,即第一装配状态和第二装配状态两种位置。第一装配状态位置下张紧轮12的轴心和第二装配状态位置下张紧轮12的轴心连接形成轴心连线。因此,在张紧轮12组件的旋转角度范围内,第二紧固孔115和第四紧固孔215可以分别以轴心连线垂直的平面对称设置,这样可以保证驱动轮支撑装置21和张紧轮支撑装置11的安装的牢固性和受力的均匀性。当然,本方案并不限于此,当第一紧固孔114和第三紧固孔214的分布可以满足张紧轮支撑装置11的旋转角度设置要求时,可以不开设第二紧固孔115和第四紧固孔215,而只通过紧固件穿设重合的第一紧固孔114和第三紧固孔214,就可以实现驱动轮支撑装置21、张紧轮支撑装置11及轮毂三者的相对位置的固定。通过设置第二紧固孔115和第四紧固孔215或者设置第一紧固孔114和第三紧固孔214的方式,可以实现手动旋转调节张紧轮组件的位置,并进行固定。当然,本实施例也可以采取实现自动调节控制。请一并参考图9。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动带变桨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驱动轮组件安装孔111内设置有轴承50,其中,轴承50内圈与驱动轮支撑装置21的外径面接口处配合,轴承50外圈与张紧轮支撑装置11的内径面接口配合,通过轴承50的内外圈相对转动实现张紧轮组件绕驱动轮22组件转动。为了增加旋转的稳定性,在驱动轮支撑装置21的两个端部的外径面均设置有轴承50,轴承50内圈与驱动轮支撑装置21的端部外径面接口处配合,轴承50外圈与张紧轮支撑装置11的端部内径面接口配合。实施例2请参考图6至图8所示。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实施例的张紧轮支撑装置11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实施例的传动带变桨装置的工作原理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实施例的传动带变桨装置的旋转状态示意图。为了避免在张紧轮支撑装置11转动过程中与其他零部件产生干涉,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张紧轮支撑装置11的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减小了张紧轮支撑装置11的旋转角度范围,使变桨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节省空间,并且避免了可能的干涉。具体的,张紧轮支撑装置11上分别开设有一个驱动轮组件安装孔111和至少两个张紧轮安装孔112,驱动轮组件安装孔111和张紧轮安装孔112的轴线方向平行。当具有上述张紧轮支撑装置11的传动带变桨装置在工作时,两个张紧轮安装孔112中均穿设有张紧轮12,只有其中的一个张紧轮12处于工作状态,即对传动带30起到紧固作用。当需要改变传动带30的张紧位置时,不再需要将一个张紧轮12旋转大角度由第一装配状态的位置到第二装配状态的位置,只需要将张紧轮12旋转较小的角度,使非工作状态的张紧轮12调整到工作状态即可。以图7为例说明。在第一装配状态下,第一张紧轮121处于工作状态,第二张紧轮122处于闲置状态,当需要调整到第二装配状态的位置时,将张紧轮支撑装置11沿逆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使第二张紧轮122处于工作状态,第一张紧轮121处于闲置状态,这样只需要转动实施例1中一半的角度,即可完成装配状态的位置调整。具体的,两个张紧轮安装孔112以驱动轮22旋转轴线对称分布,并且孔径相同,保证了分别在两个张紧轮工作状态下,传动带30的张紧力相同,传动带30包络驱动轮22的包角相同,保证了传动带30的传动能力不受影响。当然,两个张紧轮12的分布并不限于图7所示,当第一张紧轮121处于工作状态时,驱动轮22轴心与第一张紧轮121轴心连接形成的连线与水平面的初始夹角为δ,则两个张紧轮轴心分别与驱动轮22轴心连线的夹角η可以为:δη≤α+δ,这样既能保证张紧轮组件与传动带30不发生干涉,又能根据预留空间和制造工艺等灵活选择两个张紧轮12的间隔角度。优选的,η=δ+90°,这样,第一装配状态和第二装配状态位置下,非工作状态下的张紧轮12处于同一位置,即第一装配状态和第二装配状态两个位置往复切换时,张紧轮12组件沿逆时针和顺时针的旋转角度相同,使调整定位操作和旋转控制操作更精准和高效。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变桨系统,变桨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变桨装置。变桨系统通过控制变桨装置,将传动带30反向折弯区域转换到驱动轮22与传动带30的啮合区域,通过正向啮合补偿反向折弯带来的损伤,从而提高传动带30寿命,进而提高了变桨系统的可靠性。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变桨装置的变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当风向和或风速发生变化,变桨装置根据控制系统的变桨指令变桨当风向和或风速发生变化,变桨装置根据控制系统的变桨指令变桨;S20,当风力发电机组处于非变桨状态时或停机状态时,变桨装置调整张紧轮组件的位置,将传动带30反向折弯区域转换到驱动轮22与传动带30的啮合区域。S20步骤进一步包括:S21,当维护人员维护时,根据传动带30的使用状态,对变桨装置人工调整张紧轮组件的位置;或者,通过控制系统使轴承50转动,对变桨装置调整张紧轮12组件的位置。S21步骤进一步包括:S211,控制系统根据设定时间期限,定期控制变桨装置调整张紧轮组件的位置;或者,当变桨次数达到设定值,控制系统控制变桨装置调整张紧轮12组件的位置。其中,控制系统可以为变桨控制系统,也可以为风力发电机组的主控系统。本发明可以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而不脱离其精神和本质特征。因此,当前的实施例在所有方面都被看作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定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非上述描述定义,并且,落入权利要求的含义和等同物的范围内的全部改变从而都被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之中。并且,在不同实施例中出现的不同技术特征可以进行组合,以取得有益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研究附图、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的基础上,应能理解并实现所揭示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的实施例。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变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轮组件,包括驱动轮支撑装置21和驱动轮22,其中所述驱动轮22穿设于所述驱动轮支撑装置21中;张紧轮组件,包括张紧轮支撑装置11和张紧轮12,其中,所述张紧轮12穿设于所述张紧轮支撑装置11中;所述张紧轮支撑装置11与所述驱动轮支撑装置21转动连接,以使所述张紧轮12能够从第一装配状态的位置绕所述驱动轮22的轴线旋转到达第二装配状态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桨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角度α、所述驱动轮22与变桨轴承40的轴心距离、所述驱动轮22与张紧轮12的轴心距离一定时,β=360°-2*γ;其中,α为传动带30在所述驱动轮22上的包角;β为所述第一装配状态和第二装配状态位置下张紧轮12轴心的间隔角度;所述驱动轮22轴心与风力发电机组的变桨轴承40轴心连接形成第一连线,所述驱动轮22轴心与所述张紧轮12轴心连接形成第二连线,γ为第一连线与第二连线的初始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轮支撑装置11分别开设有驱动轮组件安装孔111和用于安装张紧轮12的张紧轮安装孔112,所述驱动轮组件安装孔111的轴线和所述张紧轮安装孔112的轴线方向平行,所述驱动轮支撑装置21部分套设于驱动轮组件安装孔111内,实现所述张紧轮支撑装置11与所述驱动轮支撑装置21的相对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轮支撑装置11在沿所述驱动轮组件安装孔111外周向设置有连接部113,所述连接部113上设置有沿所述驱动轮组件安装孔111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一通孔;所述驱动轮支撑装置21包括驱动轮支撑本体211和连接固定部212,所述驱动轮支撑本体211开设有驱动轮安装孔213,所述连接固定部212沿所述驱动轮安装孔213外周向设置,所述连接固定部212沿所述驱动轮安装孔213外周向设置有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配合作用以实现所述张紧轮支撑装置11与所述驱动轮支撑装置21之间紧固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组件安装孔111内设置有轴承50,其中,所述轴承50内圈与所述驱动轮支撑装置21的外径面接口处配合,所述轴承50外圈与所述张紧轮支撑装置11的内径面接口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轮安装孔11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张紧轮安装孔112中均穿设有所述张紧轮12,当所述变桨装置在工作时,只有一个所述张紧轮12处于工作状态。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轮安装孔1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张紧轮12的轴心分别与所述驱动轮22的轴心连线的夹角η满足:δη≤α+δ;其中,δ为所述驱动轮22轴心与工作状态下的所述张紧轮12轴心连接形成的连线与水平面的初始夹角;α为传动带30在所述驱动轮22上的包角。8.一种变桨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变桨装置。9.一种变桨装置的变桨方法,包括:当风向和或风速发生变化,所述变桨装置根据控制系统的变桨指令变桨;当风力发电机组处于非变桨状态时或停机状态时,所述变桨装置调整所述张紧轮组件的位置,将传动带30反向折弯区域转换到所述驱动轮22与所述传动带30的啮合区域。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桨装置调整所述张紧轮组件的位置包括:通过所述控制系统控制轴承50转动,调整所述张紧轮组件的位置,其中,驱动轮组件与张紧轮组件之间设置有轴承50。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变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控制系统控制轴承50转动,调整所述张紧轮组件的位置,还包括:所述控制系统根据设定时间期限,定期控制轴承50转动以调整所述张紧轮组件的位置;或者,当变桨次数达到设定值,所述控制系统控制轴承50转动以调整所述张紧轮组件的位置。12.根据权利要求10-12任一所述的变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为变桨控制系统,或者为风力发电机组的主控系统。

百度查询: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变桨装置、变桨系统及变桨方法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