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外壳和连接器_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_201810062114.7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申请日:2018-01-23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公开(公告)号:CN108365363B

主分类号:H01R12/77(20110101)

分类号:H01R12/77(20110101);H01R12/88(20110101);H01R13/502(20060101)

优先权:["20170127 JP 2017-012732"]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0.11.27#授权;2019.10.22#实质审查的生效;2018.08.03#公开

摘要:本发明提供外壳和连接器,该外壳和连接器具有能够减少部件个数并且容易组装而且还能够容易地进行与印刷基板的连接的结构。连接器10具有:多个触头100、140,它们通过夹持被连接部件200来进行连接;外壳12,其分别收纳触头100、140,其中,外壳12具有:外壳主体14,其收纳触头100、140;以及动作部70,其进行移动以使触头100、140进行夹持,该连接器10构成为:在使触头100、140夹持被连接部件200的情况下,通过操作动作部70而将外壳主体14与动作部70相连的部分切断。

主权项:1.一种外壳,在该外壳中安装有多个触头,所述多个触头通过夹持被连接部件来进行连接,该外壳的特征在于,该外壳具有:外壳主体,其分别收纳所述触头;以及动作部,其进行移动以使收纳于所述外壳主体的所述触头夹持所述被连接部件,该外壳构成为:在使所述触头夹持所述被连接部件的情况下,通过操作所述动作部而将所述外壳主体与所述动作部相连的部分切断。

全文数据:外壳和连接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外壳和连接器,该外壳和连接器具有如下的结构:能够减少部件个数,并且容易组装,而且还能够容易地进行与印刷基板的连接。背景技术[0002]作为与印刷基板例如FPCFlexiblePrintCircuit:柔性印刷电路板等连接的连接器,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平板状信号传送介质用连接器。写入专利文献1的平板状信号传送介质用连接器具有:触头,其与信号传送介质嵌合,该信号传送介质将接触端子作为前侧端子和后侧端子而交替地排列在相对于插入方向前后错开的位置;以及外壳,使所述触头的一侧朝向嵌合侧而设为第1触头,并且使所述触头的另一侧朝向嵌合侧而设为第2触头,在该外壳中交替地排列有所述触头,在所述触头中,与所述信号传送介质的接触端子接触的触点在一侧设置在与后侧端子接触的位置,在另一侧设置在与前侧端子接触的位置。[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09970号公报[0004]另外,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平板状信号传送介质用连接器具有触头、外壳和致动器第0022段),但采用了在分别制造出该外壳和致动器之后进行组装的结构。因此,存在部件个数增加并且组装的工序增加的课题。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以往技术的课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外壳和连接器,该外壳和连接器具有如下的结构:能够减少部件个数,并且容易组装,而且还能够容易地进行与印刷基板的连接。[0006]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外壳是安装有通过夹持被连接部件来进行连接的多个触头的外壳,其特征在于,该外壳具有:[0007]外壳主体,其分别收纳所述触头;以及[0008]动作部,其进行移动以使收纳于所述外壳主体的所述触头夹持所述被连接部件,[0009]该外壳构成为:在使所述触头夹持所述被连接部件的情况下,通过操作所述动作部而将所述外壳主体与所述动作部相连的部分切断。_[0010]并且,在第1方式的外壳的基础上,第2方式的外壳是安装有通过夹持被连接部件来进行连接的多个触头的外壳,其特征在于,该外壳具有:外壳主体,其分别收纳所述触头;以及动作部,其进行移动以使收纳于所述外壳主体的所述触头夹持所述被连接部件,该外壳构成为:在安装所述触头时,通过按压所述动作部而将所述外壳主体与所述动作部相连的部分切断。[0011]并且,关于第3方式的外壳,在第1或第2方式的外壳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主体上形成有供所述被连接部件插入的开口部,在所述外壳主体的所述开口部侧形成有供所述触头插入的触头插入口,所述动作部设置在所述外壳主体的与所述触头插入口相反的一侧。[0012]第4方式的连接器具有:多个触头,它们通过夹持被连接部件来进行连接;以及外壳,其分别收纳所述触头,该连接器的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外壳主体,其收纳所述触头;以及动作部,其进行移动以使所述触头进行夹持,该外壳构成为:在使所述触头夹持所述被连接部件的情况下,通过操作所述动作部而将所述外壳主体与所述动作部相连的部分切断。[0013]第5方式的连接器具有:多个触头,它们通过夹持被连接部件来进行连接;以及外壳,其分别收纳所述触头,该连接器的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外壳主体,其收纳所述触头;以及动作部,其进行移动以使所述触头进行夹持,该外壳构成为:在安装所述触头时,通过按压所述动作部而将所述外壳主体与所述动作部相连的部分切断。[0014]并且,关于第6方式的连接器,在第4或第5方式的连接器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主体上形成有供所述被连接部件插入的开口部,在所述外壳主体的所述开口部侧形成有供所述触头插入的触头插入口,所述动作部设置在所述外壳主体的与所述触头插入口相反的一侧。[0015]并且,关于第7方式的连接器,在第4或第5方式的连接器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触头上形成有:动作片,其在与所述触头插入口相反的一侧被所述动作部上形成的按压部按压;以及臂部,其在与所述动作片相反的一侧具有与所述被连接部件接触的接触部,该连接器构成为:通过操作所述动作部,所述动作片被所移动的所述按压部按压,所述臂部夹持所述被连接部件。[0016]并且,关于第8方式的连接器,在第4或第5方式的连接器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具有形状不同的第丨触头和第2触头,所述第1触头的安装于被安装部件的第1安装部形成在所述外壳主体的所述开口部侧,所述第2触头的安装于所述被安装部件的第2安装部形成在所述外壳主体的与所述开口部相反的一侧,在所述外壳主体的所述被安装部件侧沿着所述第2触头的插入方向分别形成有贯穿插入槽部,该贯穿插入槽部供所述第2触头的所述第2安装部贯穿插入。[0017]根据第1方式的外壳,通过使外壳主体与动作部一体形成,能够减少部件个数。并且,能够在使被连接部件与触头连接的情况下进行外壳主体与动作部的切断。[0018]根据第2方式的外壳,通过使外壳主体与动作部一体形成,能够减少部件个数。并且,能够在将触头安装于外壳的情况下进行外壳主体与动作部的切断。[0019]并且,根据第3方式的外壳,由于能够将多个触头从与设置有动作部的一侧相反的另一侧统一插入,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组装。[0020]并且,根据第4方式的连接器,通过使外壳主体与动作部一体形成,能够减少部件个数。并且,能够在使被连接部件与触头连接的情况下进行外壳主体与动作部的切断。[0021]根据第5方式的连接器,通过使外壳主体与动作部一体形成,能够减少部件个数。并且,能够在将触头安装于外壳的情况下进行外壳主体与动作部的切断。[0022]并且,根据第6方式的连接器,由于能够将多个触头从与设置有动作部的一侧相反的另一侧统一插入,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组装。[0023]并且,根据第7方式的连接器,即使动作片与外壳主体一体形成,也能够将触头从外壳的开口部侧插入。[0024]并且,根据第8方式的连接器,通过设置供安装于被安装部件的安装部形成的位置不同的第1触头和第2触头,能够使触头间的间距变窄。并且,能够将第1触头和第2触头分别从外壳的与动作部相反的一侧的形成有开口部的一侧插入。附图说明[0025]图1的A是从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一侧观察的立体图,图1的B是从另一侧观察的立体图。[0026]图2是从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一侧观察的分解立体图。[0027]图3的㈧是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主视图,图3的⑻是后视图,图3的(C是从一侧观察的侧视图。[0028]图4的A是连接器的俯视图,图4的⑻是仰视图。[0029]图5的A是沿图4的A中的VA-VA线的剖视图,图5的⑻是沿图4的A中的VB-VB线的剖视图,图5的C是沿图4的A中的VC-VC线的剖视图。[0030]图6是沿图3的㈧中的VI-VI线的剖视图。[0031]图7的A是从第1触头的一侧观察的立体图,图7的⑻从另一侧观察的立体图。[0032]图8的A是从第1触头的一方的面侧观察的图,图8的(B是从另一方的面侧观察的图,图8的C是俯视图。[0033]图9的A是从第2触头的一侧观察的立体图,图9的⑻是从另一侧观察的立体图。[0034]图10的㈧是从第2触头的一方的面侧观察的图,图10的⑻是从另一方的面侧观察的图,图10的C是俯视图。[0035]图11的㈧是从实施方式的外壳的一侧观察的立体图,图11的⑻是从另一侧观察的立体图。[0036]图12的A是实施方式的外壳的主视图,图12的⑻是后视图,图12的⑹是从一侧观察的侧视图。[0037]图13的㈧是外壳的俯视图,图13的⑻是仰视图。[0038]图14的㈧是沿图13的㈧中的XVIA-XVIA线的剖视图,图14的⑻是沿图13的A中的XVIB-XVIB线的剖视图,图14的⑹是沿图13的㈧中的XVIC-XVIC线的剖视图。[0039]图15是沿图12的㈧中的XV—XV线的剖视图。[0040]图16的A〜图16的C是示出将第1触头向外壳安装的工序的与图5的㈧对应的剖视图。[0041]图17的A〜图17的⑹是示出将第2触头向外壳安装的工序的与图5的C对应的剖视图。[0042]图18的㈧〜图18的⑹是示出将FPC向外壳连接的工序的分别与图5的A〜图5的⑹对应的剖视图。[0043]图19的A〜图19的⑹是分别示出将FPC向外壳连接的工序的接着图18的㈧〜图18的C的剖视图。[0044]图20的A是图18的A的XXA部的放大图,图20的⑻是图19的A的XXB部的放大图。[0045]标号说明[0046]1〇:连接器;12:外壳;14:外壳主体;16:前表面;18:开口部;20:第1触头插入口;22:第2触头插入口;24:后表面;26:第1突出口;28:第2突出口;30:突出槽部;32:固定部;34:固定片插入孔;36:开口;38:上表面;40:切除部;42:底面;44:贯穿插入槽部;46:—方的侧面;48:另一方的侧面;50:前侧开放部;52:内部空间;54:配置部;56:第1触头收纳部;58:第1宽槽部;60:第2触头收纳部;必第2宽槽部;64:凹陷部;66:支承槽部;68:分隔壁;70:动作部;72:前表面部;74:后表面部;76:上表面部;78:底面部;80:—方的侧面部;82:另一方的侧面部;84:第1贝通孔;86:弟2贯通孔;88:第1按压部;90:第2按压部;92:长度部分;94:连接部;100:第1触头;102:第1主体部;104:第1安装部;1〇6:固定片;108:固定突部;11〇:第1柱状部;112:第1臂部;114:上侧第1接触部;116:第1中间臂部;II8:下侧第1接触部;122:第1动作片;124:第1限制突部;I26:第1凸部;12S:第1按压部配置部;13〇:—方的第1面侧;132:另一方的第1面侧;134:第1压入部;140:第2触头;142:第2主体部;144:第2安装部;14e:第2限制突部;148:第2凸部;150:支承部;M2:支承突起;154:第2柱状部;156:第2臂部;1明:上侧第2接触部;160:第2中间臂部;I62:下侧第2接触部;166:第2动作片;168:隆起部;17〇:第2按压部配置部;172:—方的第2面侧;174:另一方的第2面侧;176:第2压入部;200:FPC被连接部件)。具体实施方式[°047]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列举了用于将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具体化的外壳和连接器,并非要将本发明特定于此,还能够同等地适用于权利要求书中包含的其他实施方式。[0048][实施方式][0049]参照图1〜图20对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进行说明。如图1〜图6所示,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由多个触头100、140和分别收纳这些触头100、140的外壳12构成,在安装于作为被安装部件的电路基板等(省略图示)之后,使各触头与作为插入到连接器内的被连接部件的FPC等印刷基板(以下,简称为FPC200。)连接。此时,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构成为:通过对设置于外壳12的动作部70进行操作,能够使各触头100、140以夹着FPC200的方式移动参照图18和图19。[OOSO]并且,构成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的外壳12由外壳主体和动作部70形成为一体,该外壳主体14在一侧形成有供FPC200插入的扁平的开口部18,对多个触头100、140进行收纳,该动作部70使收纳在外壳主体14的与开口部18相反的一侧的多个触头100、140进行动作。而且,在所插入的FPC200被多个触头1〇〇、140夹持的情况下,成为如下的结构:作业者对动作部70进行操作而将外壳主体14与动作部70相连的部分切断,从而能够使动作部70移动。[0051]并且,设置于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的多个触头被设置成:以不同的形状形成的两种第1触头100和第2触头140分别交替配置。[0052]另外,作为印刷基板,并不限于FPC,可以使用FFCFlexibleFlatCable:柔性扁平线缆等。[0053]以下,对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〇的各结构进行说明。[0054]首先,主要参照图5〜图8对设置于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的第1触头100和第2触头140进行说明。另外,由于第1触头100分别具有共同的结构,所以以一个第1触头100为代表进行说明,并且,第2触头140也同样以一个第2触头140为代表进行说明。[0055]如图7和图8所示,第1触头100例如是通过对具有规定厚度的金属制的板体进行冲裁加工而形成的,具有第1主体部102,在该第1主体部102的前端侧(即先插入到后述的外壳主体14的一侧形成有固定片106,并且,在第1主体部102的与固定片106相反的一侧的后端侧形成有安装于电路基板的第1安装部104。[0056]该固定片106是插入并固定于固定部32内的固定片插入孔34中的部分,该固定部32形成在后述的外壳主体14的第1触头收纳部56的后表面24侧。另外,在固定片106上分别形成有被压入到外壳主体14的固定片插入孔34内的至少一个在实施方式的第1触头100中为两个固定突部108。[0057]并且,在第1触头100安装于外壳主体14的情况下,第1主体部102的第1安装部104形成为从外壳主体14的底面42向电路基板侧突出(参照图5的A。[0058]并且,在第1主体部102的第1安装部104侧的一方的第1面侧130突出形成有第1压入部134。该第1压入部134在插入到外壳主体14的第1触头收纳部中时成为被压入的部分参照图6。另外,在实施方式的第1触头中,第1压入部134形成在一方的第1面侧130,但也可以形成在另一方的第1面侧132,并且,也可以形成在两面侧130、132。[0059]并且,在第1主体部102上形成有第1柱状部110,该第1柱状部110朝向上方(即与突出有第1安装部104的一侧相反的方向)延伸设置。另外,在实施方式中,该第1柱状部11〇相对于第1主体部102垂直形成,例如,从第1主体部102的大致中央部分与固定片106之间延伸设置。[0060]并且,从第1柱状部110的与第1主体部102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朝向第1安装部104侧形成有第1臂部II2,该第1臂部II2沿着第1主体部102延伸设置。另外,在该第1臂部112的前端侧以向第1主体部1〇2侧呈凸状突出的方式形成有上侧第1接触部114,该上侧第1接触部114与所插入的FPC200的导体部省略图示接触。[0061]并且,在第1主体部1〇2与第1臂部112之间形成有第1中间臂部116,该第1中间臂部116沿着第1臂部II2延伸设置。在实施方式中,该第丨中间臂部lie从第丨主体部102的形成有第1柱状部110的部分附近起延伸设置。并且,第1中间臂部lie形成为朝向第i臂部112稍微倾斜。此外,在第1中间臂部116的端部形成有向第1臂部112侧呈凸状突出的下侧第1接触部118。另外,在实施方式中,有时将形成于第1臂部112的上侧第1接触部114和形成于第丨中间臂部116的下侧第1接触部118统称为第1接触部114、118。[0062]另一方面,在第1柱状部H0的端部的与第1臂部II2相反的一侧形成有第1动作片I22,该第1动作片I22沿着固定片1〇6延伸设置。在该第丨动作片122的端部形成有向固定片106侧突出的第1凸部1况,并且,在第1动作片I22的第1柱状部11〇侧以朝向固定片1〇6侧延伸设置的方式形成有比第1凸部126长的第1限制突部以、另外,第1动作片122的第1凸部126与第1限制突部124之间的空间成为第1按压部配置部128,在该第丨按压部配置部128中配置有后述的形成于外壳12的动作部70的第1按压部88参照图5的A。[0063]而且,第1触头100构成为:第1动作片122被外壳12的动作部70上形成的第1按压部88向与固定片106相反的方向按压,使得第1臂部n2以第丨柱状部110为轴朝向第丨中间臂部II6侧移动,由第1臂部II2的上侧第1接触部114和第1中间臂部116的下侧第1接触部118夹持FPC200渗照图18的㈧和图19的㈧)。另外,后面进行详细说明。[0064]接着,主要参照图5、图6、图9、图10对第2触头140进行说明。如图9、图10所示,第2触头140例如是通过对具有规定厚度的金属制的板体进行冲裁加工而形成的,具有第2主体部142,在第2主体部142的前端侧(S卩,先插入到外壳主体14的一侧形成有安装于电路基板的第2安装部144,并且,在第2主体部142的与第2安装部相反的一侧的后端侧形成有被支承在外壳主体14的第2触头收纳部60内的支承部150。[0065]在第2触头140安装于外壳主体14的情况下,第2主体部142的第2安装部144形成为从外壳主体14的底面42向电路基板侧突出(参照图5的⑹)。[0066]并且,在第2主体部142的一方的第2面侧172突出形成有第2压入部176。该第2压入部176在插入到外壳主体14的第2触头收纳部60中时被压入。[0067]并且,在支承部150上形成有从另一方的第2面侧174突出的支承突起152,通过插入到后述的形成于外壳主体14的第2触头收纳部60的凹陷部64中并卡挂在形成于凹陷部64的底面42侧的支承槽部66,第2触头140被支承在第2触头收纳部60内(参照图6。[0068]并且,在第2主体部142上形成有第2柱状部154,该第2柱状部154朝向上方(g卩,与突出有第2安装部144的一侧相反的方向)延伸设置。另外,在实施方式中,该第2柱状部154相对于第2主体部142垂直,并且例如从第2主体部142的大致中央部分与第2安装部144之间延伸设置。[0069]并且,在第2柱状部154的与第2主体部142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以沿着第2主体部142的方式朝向支承部150侧延伸设置有第2臂部156。并且,在该第2臂部156的前端侧以向第2主体部142侧呈凸状突出的方式形成有上侧第2接触部158,该上侧第2接触部158与所插入的FPC200的导体部接触。[0070]并且,在第2主体部142与第2臂部156之间形成有第2中间臂部160,该第2中间臂部160沿着第2臂部156延伸设置。并且,第2中间臂部160形成为朝向第2臂部156稍微倾斜。此夕卜,在第2中间臂部160的端部形成有下侧第2接触部162,该下侧第2接触部162向第2臂部156侧呈凸状突出。另外,在实施方式中,有时将形成于第2臂部156的上侧第2接触部158和形成于第2中间臂部160的下侧第2接触部162统称为第2接触部158、162。并且,第2中间臂部160远离第2柱状部154而从与支承部150接近的位置形成。[0071]另外,在实施方式中,第2压入部176形成在第2柱状部154和第2中间臂部160之间的一方的第2面侧172。在实施方式的第2触头140中,第2压入部176形成在与支承部150相反的一侧,但也可以形成在另一方的第2面侧174,并且,还可以形成在两面侧172、174。[0072]并且,支承部150也同样并不限于另一方的第2面侧1"74,也可以形成在一方的第2面侧172,并且,还可以形成在两面侧172、174。[0073]另一方面,在第2柱状部154的端部的与第2臂部156相反的一侧形成有第2动作片166,该第2动作片166沿着第2安装部144侧的第2主体部142延伸设置。另外,第2动作片166的前端侧形成有比第1动作片122平缓的隆起部168。[0074]并且,在第2主体部142的第2安装部144与第2柱状部154之间以向第2柱状部154侧突出的方式形成有第2限制突部146,该第2限制突部146向第2动作片166侧突出。并且,比第2限制突部146小的第2凸部148形成在第2安装部144侧。而且,第2动作片166与第2主体部142的第2限制突部146和第2凸部148之间成为第2按压部配置部170,在该第2按压部配置部170中配置有后述的形成于外壳12的动作部70的第2按压部90参照图5的0。[0075]而且,第2触头140构成为:第2动作片166被外壳12的动作部70上形成的第2按压部9〇向与第2主体部142相反的方向按压,使得第2臂部156以第2柱状部154为轴朝向第2中间臂部160侧移动,由第2臂部1明的上侧第2接触部158和第2中间臂部160的下侧第2接触部162夹持FPC200参照图18的⑹和图19的⑹)。另外,后面进行详细说明。[0076]接着,主要参照图11〜图15对实施方式的外壳12进行说明。实施方式的外壳12由外壳主体14和动作部7〇构成,该外壳主体14和动作部70例如由树脂材料形成为一体。另外,外壳主体14与动作部70—体相连的部分成为相连部94。[0077]外壳主体14具有:前表面16,其形成有供FPC200在一侧插入的扁平的开口部18;后表面24,其位于与前表面16相反的一侧,配置有动作部70;规定宽度的矩形的上表面38;底面42,其配置在电路基板侧;以及一方的侧面46和另一方的侧面48。并且,外壳主体14的后表面24与上表面38之间的角部被切除,动作部70借助相连部94与外壳主体14的被切除而成的部分构成为一体。[0078]在外壳主体14的前表面16形成有供FPC200插入的扁平的开口部18,并且,朝向与该开口部18垂直的方向(即,上表面38侧和底面42侧交替地形成有供第1触头1〇〇插入的槽状的第1触头插入口20和供第2触头140插入的槽状的第2触头插入口22。另外,供第2触头140插入的第2触头插入口22形成在外壳主体14的整个底面42上,底面42侧被切除,该切除而成的部分与后述的贯穿插入槽部44连通。[0079]并且,外壳主体14的后表面24为了设置动作部70而形成为阶梯状,在上表面38侧和底面42侧形成为两阶。在该后表面24的上表面38侧交替地形成有供第1触头1〇〇的第1动作片122突出的第1突出口26和供第2触头140的第2动作片166突出的第2突出口28。[0080]并且,在与第1突出口26对应的靠后表面24的底面42侧分别形成有固定部32,在该固定部32中,供第1触头1〇〇的固定片1〇6插入并固定的固定片插入孔34沿着第1触头1〇〇的插入方向设置,在固定部32的后表面24形成有与固定部32的固定片插入孔34连通的开口36〇[0081]另一方面,与第2突出口28对应的靠后表面24的底面42侧分别形成有供第2触头140的第2安装部144突出的突出槽部30。该突出槽部30形成为从外壳主体14的底面42到上表面38侧被切除的槽状。另外,该突出槽部30的两侧设置有各固定部32,固定部32与固定部32之间成为突出槽部30。[0082]并且,外壳主体14的上表面38在前表面16侧具有平坦的面,在后表面24侧形成有切除部40,该切除部40被切成供动作部7〇设置。而且,在上表面38的因切除部40而变低的后表面24侧设置有动作部70,动作部70通过设置于各固定部32的上表面38侧的相连部94而形成为一体。[0083]并且,外壳主体14的底面42具有规定的面积,并且形成有沿着第2触头140的插入方向的多个槽,该槽沿着后述的收纳第2触头140的第2触头收纳部60从前表面16形成到后表面24,在将第2触头140收纳到外壳主体14中时,该槽成为用于使第2触头140的第2安装部144穿过的贯穿插入槽部44。[0084]并且,如图14和图I5所示,在外壳主体14的内部形成有内部空间52,该内部空间52具有:配置部54,其配置所插入的FPC2〇0;第1触头收纳部邪,其收纳第丨触头100;以及第2触头收纳部60,其收纳第2触头140。[0085]并且,内部空间52的配置部54与形成于前表面16的开口部18连通,第1触头收纳部56与第1触头插入口2〇连通,第2触头收纳部60与第2触头插入口22连通。[0086]此外,第1触头收纳部56分别与后表面24的第1突出口26和固定片插入孔34相连,第2触头收纳部㈤分别与后表面24的第2突出口狀和突出槽部30、底面42的贯穿插入槽部44相连。[0087]并且,第1触头收纳部56和第2触头收纳部60分别交替形成,在第丨触头收纳部56与第2触头收纳部60之间沿着第1触头100和第2触头140的插入方向形成有分隔出各个空间的分隔壁68。另外,第1触头收纳部56和第2触头收纳部60是将与供FPC200插入的配置部54对应的部分的分隔壁68切除而形成的。[0088]因此,在内部空间52中,通过使第1触头插入口20、第1触头收纳部56、第1突出口26和固定片插入孔34分别相连而插入并收纳第1触头1〇〇。并且,通过使第2触头插入口22、第2触头收纳部6〇、第2突出口別、突出槽部30和贯穿插入槽部44相连而插入并收纳第2触头140〇[0089]此外,在内部空间52中,配置部54与第1触头收纳部56和第2触头收纳部60相连,由此,收纳于外壳主体14的多个第1触头100和第2触头140与插入到外壳12的FPC200连接。[0090]另外,在第1触头收纳部5e中,在第1触头插入口20侧形成有第1宽槽部58,该第1宽槽部58的宽度比第1触头收纳部56中的其他的被分隔壁68所夹的宽度大。该第1宽槽部58成为用于使形成于第1触头100的第1压入部134以不被压入的方式穿过直到规定的位置的部分。并且,在实施方式中,第1宽槽部58分别形成在隔着第1触头收纳部56的两侧的分隔壁68〇[0091]并且,在第2触头收纳部60中,在第2触头插入口22侧分别形成有凹陷部64和支承槽部66,其中,该凹陷部64供形成于第2触头140的支承部150的支承突起152穿过,该支承槽部66对支承突起I52进行支承。该凹陷部64成为在第2触头140插入到第2触头收纳部60时供支承突起152贯穿插入并且配置的部分,并且,支承突起152被后表面24侧形成的支承槽部66支承。[0092]此外,在第2触头收纳部60中的与凹陷部64相反的一侧的分隔壁68上形成有供第2触头140的第2压入部176穿过的第2宽槽部62。该第2宽槽部62与第1宽槽部58同样采用了如下结构:用于使第2触头140的第2压入部以不被压入的方式穿过直到规定的位置。另外,第2宽槽部62比凹陷部长,其朝向后表面24侧形成。[0093]如图11〜图14所示,动作部70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具有:前表面部72,其设置于外壳主体14的前表面16侧;后表面部74,其位于与前表面部72相反的一侧,设置在外壳主体14的后表面24侧;上表面部76,其成为竖立设置的顶部,设置在外壳主体14的上表面38侧;底面部78,其设置在外壳主体14侧;以及一方的侧面部80和另一方的侧面部82。另外,在动作部70的底面部78形成有相连部94,该相连部94与外壳主体14一体地相连而形成。[0094]并且,在动作部70的底面部78侧从前表面部72到后表面部74形成有多个贯通孔。该多个贯通孔是形成在与第1突出口26对应的位置的第1贯通孔84和形成在与第2突出口对应的位置的第2贯通孔86,其中,该第1突出口26形成在外壳主体14的后表面24。而且,收纳在外壳主体14的第1触头收纳部56中的第1触头100的第1动作片122贯穿插入到与第1突出口26对应的第1贯通孔84中,并且,收纳在外壳主体14的第2触头收纳部60中的第2触头140的第2动作片166插入到与第2突出口28对应的第2贯通孔86中。另外,有时也将第1贯通孔84和第2贯通孔86统称为贯通孔84、86。[0095]并且,动作部70的底面部78与第1贯通孔84和第2贯通孔86之间的部分分别成为第1按压部88和第2按压部90。如图14所示,该第1按压部88和第2按压部90的底面部78侧比前表面部72侧和后表面部74侧的尺寸长,截面为矩形。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后表面部74侧从底面部78倾斜形成。[00%]并且,当安装有第1触头100时,第1按压部88配置在第1触头100的第1按压部配置部128中,并且,当安装有第2触头140时,第2按压部90配置在第2触头140的第2按压部配置部170中(参照图5。[0097]另外,在没有插入FPC200的情况下,该动作部70的第1按压部88和第2按压部90以第1按压部88和第2按压部90的长度部分92横置的状态配置,在安装有FPC200并对动作部70进行操作的情况下,第1按压部88和第2按压部90的长度部分92变成立起的状态,朝向上方按压第1动作片122和第2动作片166参照图18和图19。[0098]并且,如图11〜图14所示,将外壳主体14与动作部70相连的相连部94位于动作部7〇的底面部7S侧,形成为与动作部70的底面部78侧的除了设置有第1贯通孔84和第2贯通孔86的部分g卩,第1按压部88和第2按压部9〇以外的部分相连。因此,在每个安装于外壳主体14的第1触头100与第2触头140之间都形成有相连部94。另外,相连部94形成在外壳主体14的后表面24侧的各固定部32的上表面38侧。[00"]接着,主要参照图1、图2、图16、图17对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的组装进行说明。连接器10的组装是通过将第1触头100和第2触头140安装在外壳主体14中而进行的,该安装是通过如下方式进行的:将第1触头100和第2触头140分别向形成于外壳主体14的前表面16的第1触头插入口20和第2触头插入口22插入而收纳在外壳主体14的内部的第1触头收纳部56和第2触头收纳部60中(参照图1和图2。[0100]首先,参照图16对第1触头100向外壳主体14的插入进行说明。如图16的A所示,第1触头100向外壳主体14的插入是先将第1触头100的前端侧的第1动作片122和固定片106从形成在外壳主体14的前表面16的第1触头插入口20插入。[0101]并且,当将第1触头100向外壳主体14的第1触头收纳部56内插入时,如图16的B所示,第1触头100的固定片106和第1主体部102穿过外壳主体14的底面42的内侧,并且,第1触头100的第1臂部112和第1动作片122穿过外壳主体14的上表面38的内侧。[0102]此外,第1触头100的两面侧130、132穿过将第1触头收纳部56隔开的各分隔壁68之间。此时,形成在第1触头100的一方的第1面侧13〇的第1压入部134穿过第1触头收纳部56的从第1触头插入口20侧形成的第1宽槽部58。[0103]之后,将第1触头100进一步向外壳主体14的第1触头收纳部56内插入,如图16的C所示,通过移动到规定的位置而将第1触头100安装在第1触头收纳部56中。[0104]此时,第1触头100的第1动作片122从外壳主体14的后表面24的第1突出H126突出,并且配置于贯穿插入到在动作部70上所形成的第1贯通孔84中的位置。另外,动作部70的第1按压部88位于外壳主体14的固定部32的上方,并被配置在第1触头100的第1动作片的第丄凸部126与第1限制突部124之间的第1按压部配置部128中。[0105]并且,第1触头100的固定片106插入到形成于外壳主体14的后表面24侧的固定部32内的固定片插入孔34内,并且通过压入形成于固定片的各固定突部108而将第丨触头100的固定片106侧定位并固定。另外,固定片106不从固定部32的开口36突出。[0106]此外,形成于第1触头100的一方的第1面侧130的第1压入部134在穿过第1宽槽部58之后被第1触头收纳部56的分隔壁68压入。[0107]并且,当第1触头100安装于第1触头收纳部56时,第1触头100的第1安装部104配置在形成于外壳主体14的前表面16侧的前侧开放部50,第1安装部104的电路基板侧的端部从外壳主体14的底面42突出。以上,第1触头100被收纳在外壳12中。[0108]接着,参照图17对第2触头140向外壳主体14的插入进行说明。如图17的A所示,第2触头140向外壳主体14的插入是先将第2触头140的前端侧的第2动作片166和第2安装部144从形成于外壳主体14的前表面16的第2触头插入口22插入。[0109]并且,当将第2触头140向外壳主体14的第2触头收纳部60内插入时,如图17的(B所示,第2触头140的第2主体部142穿过外壳主体14的底面42侧,并且第2安装部144穿过形成于底面42的贯穿插入槽部44,并且,第2触头140的第2臂部和第2动作片166穿过外壳主体14的上表面38的内侧。[0110]此外,第2触头140的两面侧172、174穿过将第2触头收纳部60隔开的各分隔壁68之间。此时,形成于第2触头140的一方的第2面侧172的第2压入部176穿过第2触头收纳部60的从第2触头插入口22侧形成的第2宽槽部62。之后,将第2触头140进一步向外壳主体14的第2触头收纳部60内插入,如图17的0:所示,通过移动到规定的位置而将第2触头140安装在第2触头收纳部60中。[0112]此时,第2触头140的第2动作片166从外壳主体14的后表面24的第2突出口28突出,并且配置于贯穿插入到在动作部70上所形成的第2贯通孔86中的位置。另外,动作部70的第2按压部90位于第2触头140的第2动作片166的下方,并配置在第2主体部142的第2安装部144侧的第2凸部148与第2限制突部146之间的第2按压部配置部170中。并且,第2按压部90也配置在第2动作片的第2柱状部154与隆起部168之间。[0113]并且,第2触头140的第2安装部144从形成于外壳主体14的后表面24侧的突出槽部30突出,并且第2安装部144从底面42侧突出。[0114]此外,形成于第2触头140的另一方的第2面侧174的支承突起152在第2触头收纳部60的从第2触头插入口22侧形成的凹陷部64中前进之后被配置在该凹陷部64中,第2触头140的支承突起152被外壳主体14的凹陷部64下方的支承槽部66支承,并且第2动作片166被动作部70的第2按压部90支承。[0115]此外,形成于第2触头140的一方的第2面侧172的第2压入部176在穿过第2宽槽部62之后被第2触头收纳部60的分隔壁68压入。以上,第2触头140被收纳在外壳12中。[0116]如上述那样,通过将第1触头100和第2触头140收纳到外壳12中,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的组装结束。此时,外壳主体14和动作部70成为一体,在通过相连部94相连的状态下形成外壳12。并且,第1触头100的第1安装部104和第2触头140的第2安装部144成为从外壳主体14的底面42侧向电路基板侧突出的状态。[0117]另外,在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的组装中,第1触头100和第2触头140向外壳12的插入可以统一成一次进行,并且,也可以分成多次进行,此外,还可以一个个地进行。[0118]而且,在将该组装成的连接器10安装于电路基板的情况下,通过焊接等将第1触头100的第1安装部104和第2触头140的第2安装部144安装并固定在电路基板上的规定的位置。[0119]接着,主要参照图18〜图20对FPC200向连接器10的连接进行说明。关于该连接,首先,将FPC200从形成于连接器10的外壳12的外壳主体14的前表面16上的开口部18插入,如图18所示,将FPC200配置在外壳主体14内的配置部54的规定位置。此时,形成于FPC200的导体部省略图示与第1触头100的第1接触部114、118和第2触头的第2接触部158、162被配置成处于对应的位置。另外,在将FPC200向外壳12插入并配置在规定的位置的状态下,FPC200没有被第1触头100和第2触头140夹持,成为容易拔出的状态。[0120]之后,如图19所示,对外壳12的动作部70进行操作,借助第1触头100和第2触头140来夹持FPC200。该操作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的:使动作部70以动作部70的按压部88、90为基准相对于外壳主体14从竖立设置的状态移动成大致平行。[0121]随着对该动作部70进行操作,将动作部70和外壳主体14相连的相连部94被切断,外壳主体14和动作部70成为分离的状态参照图20。此外,通过对该动作部70进行操作,动作部70的第1按压部88和第2按压部的与上表面部76和底面部78平行的长度部分92被移动成立起的,朝向上方按压第1触头100的第1动作片122和第2触头140的第2动作片166。因此,通过按压第1动作片122和第2动作片166,第1臂部112以第1柱状部110为轴向第1中间臂部116侧移动,第2臂部156以第2柱状部154为轴向第2中间臂部160侧移动,由上侧第1接触部114与下侧第1接触部118、以及上侧第2接触部158与下侧第2接触部162分别夹持FPC200的导体部。[0122]此时,第1触头100的第1接触部114、118和第2触头140的第2接触部158、162与卩卩0200的导体部接触,并且通过夹持来防止FPC200的拔出。以上,FPC200向连接器10的连接完成。[0123]并且,在将FPC200拆下的情况下,使动作部70向相反方向移动,即移动成与外壳主体14垂直。通过该移动,动作部70的第1按压部88和第2按压部90的长度部分92横置,解除了第1按压部88对第1触头100的第1动作片122的按压和第2按压部90对第2动作片166的按压。[0124]而且,第1动作片122以第1柱状部110为轴向第1主体部102侧侧移动,第2动作片I66以第2柱状部154为轴向第2主体部142侧移动,从而第1臂部112和第2臂部156向张开的方向移动,第1触头100的第1接触部114、118和第2触头140的第2接触部158、162从FPC200离开,与FPC200的导体部的接触被解除。之后,通过将FPC200拔出而能够将FPC200从连接器10拆下。[0125]另外,在实施方式中,作为多个触头,对分别使用了多个第1触头1〇〇和第2触头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仅设置多个第1触头100,或者也可以仅设置多个第2触头140。[0126]并且,在实施方式中,在与FPC2〇0连接时通过操作动作部70来进行外壳12的外壳主体14与动作部70之间的相连部94的切断,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在连接器1〇的组装时切断。例如,在将第1触头100和第2触头140插入到外壳主体14时,通过第1触头100的第1限制突部1M和第2触头140的第2限制突部146在插入方向上对动作部70的第1按压部88和第2按压部90进仃按压,从而能够将相连部94切断。[0127]另1,切断并分离出的动作部70卡挂在第1触头1〇〇的第1动作片122的第1凸部126上来抑制脱离。并且,外壳12的被切断并分离出的动作部70在该分离后的状态下能够进行反复操作,能够进行FPC200与连接器10的连接和拆下。[0128]此外,在实施方式中,相连部94将外壳12的外壳主体14与动作部70相连,该相连部94设置在与动作部70的第1按压部88和第2按压部90对应的所有部分上,但并不限于此,在使外壳I2成型的情况下,如果是外壳主体14与动作部70相连的状态,则也可以设置在一部分上。

权利要求:1.一种外壳,在该外壳中安装有多个触头,所述多个触头通过夹持被连接部彳牛^连接,该外壳的特征在于,该外壳具有:外壳主体,其分别收纳所述触头;以及动作部,其进行移动以使收纳于所述外壳主体的所述触头夹持所述被连接部件,该外壳构成为:在使所述触头夹持所述被连接部件的情况下,通过操作所述动作部而将所述外壳主体与所述动作部相连的部分切断。_2.—种外壳,在该外壳中安装有多个触头,所述多个触头通过夹持被连接部件来®#连接,该外壳的特征在于,该外壳具有:外壳主体,其分别收纳所述触头;以及动作部,其进行移动以使收纳于所述外壳主体的所述触头夹持所述被连接部件,该外壳构成为:在安装所述触头时,通过按压所述动作部而将所述外壳主体与所述动作部相连的部分切断。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主体上形成有供所述被连接部件插入的开口部,在所述外壳主体的所述开口部侧形成有供所述触头插入的触头插入口,所述动作部设置在所述外壳主体的与所述触头插入口相反的一侧。4.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多个触头,它们通过夹持被连接部件来进行连接;以及外壳,其分别收纳所述触头,该连接器的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外壳主体,其收纳所述触头;以及动作部,其进行移动以使所述触头进行夹持,该外壳构成为:在使所述触头夹持所述被连接部件的情况下,通过操作所述动作部而将所述外壳主体与所述动作部相连的部分切断。5.—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多个触头,它们通过夹持被连接部件来进行连接;以及外壳,其分别收纳所述触头,该连接器的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外壳主体,其收纳所述触头;以及动作部,其进行移动以使所述触头进行夹持,该外壳构成为:在安装所述触头时,通过按压所述动作部而将所述外壳主体与所述动作部相连的部分切断。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主体上形成有供所述被连接部件插入的开口部,在所述外壳主体的所述开口部侧形成有供所述触头插入的触头插入口,所述动作部设置在所述外壳主体的与所述触头插入口相反的一侧。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触头上形成有:动作片,其在与所述触头插入口相反的一侧被所述动作部上形成的按压部按压;以及臂部,其在与所述动作片相反的一侧具有与所述被连接部件接触的接触部,该连接器构成为:通过操作所述动作部,所述动作片被所移动的所述按压部按压,所述臂部夹持所述被连接部件。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具有形状不同的第1触头和第2触头,所述第1触头的安装于被安装部件的第1安装部形成在所述外壳主体的所述开口部侧,所述第2触头的安装于所述被安装部件的第2安装部形成在所述外壳主体的与所述开口部相反的一侧,在所述外壳主体的所述被安装部件侧沿着所述第2触头的插入方向分别形成有贯穿插入槽部,该贯穿插入槽部供所述第2触头的所述第2安装部贯穿插入。

百度查询: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外壳和连接器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