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动力传递机构_株式会社久保田_201611108530.3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久保田

申请日:2016-12-06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公开(公告)号:CN106912256B

主分类号:A01D69/06(20060101)

分类号:A01D69/06(20060101);A01D69/08(20060101)

优先权:["20151225 JP 2015-255290"]

专利状态码:失效-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法律状态:2023.12.15#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2018.09.28#实质审查的生效;2017.07.04#公开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传递机构,该动力传递机构在组装于作业机时,能够提高机体的最低离地高度、确保转弯时的顺畅性,同时能够确保直行性。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具备:差动机构40,其与第一输出轴及第二输出轴连结,能够在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出现转速差时进行驱动来吸收转速差;切换结构60,其在转向杆3a被进行转弯操作时,变成允许差动机构40的驱动的允许状态,并且,在操作杆3a没有被进行转弯操作时,切换成对差动机构40的驱动进行制动的制动状态。

主权项:1.一种动力传递机构,设置在作业机上,所述作业机具有动力源及左右一对行驶装置,通过基于转向操作件的转弯操作而产生的所述左右一对行驶装置的速度差来进行转弯,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将从所述动力源输出的动力变速并向所述左右一对行驶装置传递,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无级变速装置,其具备第一液压泵和第一液压马达,所述第一液压泵被输入所述动力源的动力,所述第一液压马达通过第一液压回路与所述第一液压泵连结,将输入到所述第一液压泵的动力变速并从第一输出轴向所述左右一对行驶装置中的一方的行驶装置输出;第二无级变速装置,其具备第二液压泵和第二液压马达,所述第二液压泵被输入所述动力源的动力,所述第二液压马达通过第二液压回路与所述第二液压泵连结,将输入到所述第二液压泵的动力变速并从第二输出轴向所述左右一对行驶装置中的另一方的行驶装置输出;差动机构,其与所述第一输出轴及所述第二输出轴连结,能够在所述第一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输出轴出现转速差时进行驱动来吸收所述转速差;切换结构,其在所述转向操作件被进行转弯操作时,变成允许所述差动机构的驱动的允许状态,并且,在所述转向操作件没有被进行转弯操作时,切换成对所述差动机构的驱动进行制动的制动状态。

全文数据:动力传递机构技术领域[0001]_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传递机构,其设置在作业机上,该作业机具有动力源及左右一对行驶装置,通过基于转向操作件的转弯操作而产生的所述左右一对行驶装置的速度差来进行转弯,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将从所述动力源输出的动力变速并向所述左右一对行驶装置传递。背景技术[0002]专利文献1记载了作为作业机的一例的联合收割机等收割机。该联合收割机具有发动机等动力源、由HST等无级变速装置及机械式的减速器构成的动力传递机构和装备在收割机的机体左右的一对履带式行驶装置等。[0003]在这样的联合收割机中,动力源和动力传递机构配置在机体框架中央,从动力源输出的动力由动力传递机构左右分配,分别向左右一对行驶装置传递。[0004]现有技术文献[0005]专利文献[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11672号公报[0007]近年来,联合收割机追求大型化高输出化,伴随着联合收割机的大型化高输出化,动力传递机构中的牵引力和扭矩等负荷增大。为了承受该增大的负荷,需要在结构上强化将动力传递机构和行驶装置连结的部分和行驶装置的轴承。但是,结构上的强化会导致部件的大型化。[0008]在采用现有的左右分配式动力传递机构的联合收割机中,所述部件在机体下部中央大幅突出,所以在使机体的最低离地高度变低的这一点上有改良的余地。另外,左右分配式动力传递机构在联合收割机转弯时动力传递损失大,在顺畅地进行转弯这方面还有改良的余地。[0009]因此,考虑采用将两个动力传递机构独立地装配到机体框架左右,利用左右独立的动力传递机构分别驱动左右一对行驶装置的结构,以此来代替将左右分配式动力传递机构装配到机体框架中央的结构。[0010]该左右独立式动力传递机构在消除机体下部中央的突出的方面和确保转弯时的顺畅性的方面较为优秀,但由于分别构成两个动力传递机构的两个无级变速装置的传递效率之差和对左右一对行驶装置施加的负荷所引起的工作油泄漏(油泄漏)等导致左右一对行驶装置的旋转产生差异,而难以确保直行性,因此在这一点上存在改良的余地。[0011]尤其,在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这样的作业机的情况下,列收割时的直行性很重要,所以难以采用左右独立式动力传递机构。发明内容[0012]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传递机构,该动力传递机构在组装于作业机时,能够提高机体的最低离地高度、确保转弯时的顺畅性,同时能够确保直行性。[0013]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动力传递机构的特征在于,设置在作业机上,所述作业机具有动力源及左右一对行驶装置,通过基于转向操作件的转弯操作而产生的所述左右一对行驶装置的速度差来进行转弯,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将从所述动力源输出的动力变速并向所述左右一对行驶装置传递,具备:第一无级变速装置,其具备第一液压泵和第一液压马达,所述第一液压泵被输入所述动力源的动力,所述第一液压马达通过第一液压回路与所述第一液压栗连结,将输入到所述第一液压泵的动力变速并从第一输出轴向所述左右一对行驶装置中的一方的行驶装置输出;第二无级变速装置,其具备第二液压泵和第二液压马达,所述第二液压栗被输入所述动力源的动力,所述第二液压马达通过第二液压回路与所述第二液压泵连结,将输入到所述第二液压栗的动力变速并从第二输出轴向所述左右一对行驶装置中的另一方的行驶装置输出;差动机构,其与所述第一输出轴及所述第二输出轴连结,能够在所述第一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输出轴出现转速差时进行驱动来吸收所述转速差;切换结构,其在所述转向操作件被进行转弯操作时,变成允许所述差动机构的驱动的允许状态,并且,在所述转向操作件没有被进行转弯操作时,切换成对所述差动机构的驱动进行制动的制动状态。[0014]根据本发明,因为第一无级变速装置和第二无级变速装置独立,所以能够将第一无级变速装置和第二无级变速装置配置在机体框架中的分别与左右一对行驶装置接近的位置。差动机构及切换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自由地布置于机体框架。如果配置在比配置有第一无级变速装置及第二无级变速装置的位置更高的位置,则与以往在机体框架中央只具备一个左右分配式动力传递机构的结构相比,能够提高机体的最低离地高度。另外,因为左右行驶装置分别都具备无级变速装置,所以能够确保转弯时的顺畅性。[0015]此外,因为具备差动机构及切换结构,所以即使所述第一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输出轴出现了转速差,也能够消除所述转速差。[0016]切换结构在转向操作件被进行转弯操作时,切换成允许差动机构的驱动的允许状态,所以差动机构根据转速差进行驱动。即,转速差被差动机构吸收。[0017]另一方面,切换结构在转向操作件没有被进行转弯操作时,切换成对差动机构的驱动进行制动的制动状态,所以即使出现了转速差,差动机构也不进行驱动。此时,转速差不被差动机构吸收,而是在第一液压马达侧及第二液压马达侧被吸收。也就是说,利用差动机构而使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的旋转差消失,所以确保了直行性。[0018]这样,巧妙地活用了差动机构,能够不对转弯时的转弯性造成影响地确保直行时的直行性。[0019]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切换结构是具备泵机构和限制机构的液压回路,所述栗机构利用所述差动机构的驱动进行动作,所述限制机构在所述转向操作件没有被进行转弯操作时限制所述泵机构的动作。[0020]栗机构借助在所述第一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输出轴出现转速差时进行驱动的差动机构的驱动进行动作。具备该泵机构的液压回路在转向操作件没有被进行转弯操作时,即使在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出现转速差时,也能够通过限制栗机构的动作,对差动机构的驱动进行制动。[0021]如此,通过限制或是允许基于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的转速差的栗机构的动作,能够确保直行性和确保转弯性。[0022]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限制机构是溢流压根据所述转向操作件的转弯操作可变的可变溢流阀,在所述转向操作件没有被进行转弯操作时,提高所述溢流压来限制所述液压回路中的工作油的流通,在所述转向操作件被进行转弯操作时,降低所述溢流压来允许所述液压回路中的工作油的流通。[0023]在转向操作件没有被进行转弯操作时,通过提高可变溢流阀的溢流压,强力地限制泵机构排出工作油,结果是能够对差动机构的驱动进行制动。在转向操作件被进行转弯操作时,通过降低可变溢流阀的溢流压,允许栗机构排出工作油,结果是能够允许差动机构的驱动。如此,能够通过溢流阀的溢流压的高低这样简单的构造,不太花费成本地构成限制机构。[0024]另外,也考虑了如下结构:将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通过爪型离合器和多片制动器多板夕)等机械式连接机构连结,将该机械式连接机构利用弹簧的弹力和工作油的油压力切换成连接状态和非连接状态,由此切换成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的转速差被允许的状态和不被允许的状态。[0025]但是,机械式连接机构存在在切换连接状态和非连接状态时产生冲击的情况,另外在切换连接状态时需要较大的液压力,所以在操作感和燃料效率这一点上存在改善的余地。[0026]如上所述,通过利用可变溢流阀构成限制机构,能够通过溢流压的高低,流畅地切换对泵机构的动作进行限制的状态和不进行限制的状态,所以从变换时的冲击、操作感等角度出发,优于机械连式接机构。[0027]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差动机构具备由所述第一输出轴驱动的第一侧齿轮、由所述第二输出轴驱动的第二侧齿轮、与所述第一侧齿轮及所述第二侧齿轮啮合的行星齿轮、收纳所述第一侧齿轮、所述第二侧齿轮及所述行星齿轮的齿轮壳体和设置于所述齿轮壳体且能够向所述栗机构输出动力的齿圈,所述泵机构是能够根据所述齿圈的旋转方向调换吸入侧和排出侧的旋转泵。[0028]第一输出轴的旋转及第二输出轴的旋转根据作业机的操作状况而变化,转速差能够在正反两方产生。也就是说,齿圈能够向正反任何方向旋转。[0029]因此,使泵机构由能够根据齿圈的旋转方向调换吸入侧和排出侧的旋转栗构成。由此,无论齿圈朝哪个方向旋转,泵机构都能够驱动。[0030]在本发明中,优选地,动力传递机构具备:第一传动轴,其被输入所述第一输出轴的旋转;第一传动路径,其从所述第一输出轴向所述第一传动轴传动动力;第二传动轴,其与所述第一传动轴配置在同一个旋转轴心上,并且被输入所述第二输出轴的旋转;第二传动路径,其从所述第二输出轴向所述第二传动轴传动动力;所述第一侧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二侧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路径及所述第二传动路径以所述第一传动轴的旋转方向和所述第二传动轴的旋转方向成为相反方向的方式传动动力,所述齿圈在所述第一传动轴的转速和所述第二传动轴的转速相同时不进行旋转,在所述第一传动轴的转速和所述第二传动轴的转速不同时进行旋转,从而能够向所述旋转栗输出动力。[0031]根据上述结构,在第一输出轴及第二输出轴以相同转速朝同一方向旋转时,第一传动轴及第二传动轴以相同转速朝相反方向旋转。[0032]此时,第一侧齿轮及第二侧齿轮以相同转速朝相反方向旋转,行星齿轮相对于齿轮壳体进行空转,所以齿圈不进行旋转。因此,差动机构不输出动力,所以栗机构不进行驱动。[0033]另一方面,在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出现转速差时,齿圈根据转速差进行旋转。旋转栗借助该齿圈的旋转而驱动。[0034]如此,通过调整向第一侧齿轮和第二侧齿轮传递的旋转的方向,能够以仅在左右的输出轴出现旋转差时进行驱动的方式构成差动机构。[0035]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液压回路具备从储存工作油的工作油储存部吸入工作油的吸入部、向所述工作油储存部排出工作油的排出部和将所述吸入部及所述排出部连接的连接油路,所述连接油路在所述吸入部侧分支为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在所述排出部侧再次合流为一条油路,将所述限制机构设置在所述连接油路的合流后的部分,所述连接油路具备将所述第一油路的中途部和所述第二油路的中途部连接的第三油路,并且将所述旋转栗设置在所述第三油路,在所述第一油路上的所述第三油路的连接部和所述吸入部之间的侧部分、以及所述第二油路上的所述第三油路的连接部和所述吸入部之间的部分具备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允许工作油从所述工作油储存部向所述旋转栗流通,但限制工作油从所述旋转栗向所述工作油储存部流通,在所述第一油路上的所述第三油路的连接部和所述第二油路的合流部之间的部分、以及在所述第二油路上的所述第三油路的连接部和所述第一油路的合流部之间的部分具备排出选择梭阀,所述排出选择梭阀允许工作油从所述旋转栗向所述限制机构流通,但限制工作油从所述限制机构向所述旋转栗流通。[0036]旋转泵根据齿圈的旋转进行驱动,从工作油储存部经由第一油路或者第二油路吸入工作油,并经由第二油路或者第一油路将工作油向工作油储存部排出。[0037]此时,由于在第一油路上的第三油路的连接部和所述吸入部之间的侧部分、以及第二油路上的第三油路的连接部和吸入部之间的部分具备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允许工作油从工作油储存部向旋转泵流通,但限制工作油从旋转泵向工作油储存部流通,在第一油路上的第三油路的连接部和第二油路的合流部之间的部分、以及第二油路的第三油路的连接部和第一油路的合流部之间的部分具备排出选择梭阀,所述排出选择梭阀允许工作油从旋转栗向限制机构流通,但限制工作油从限制机构向所述旋转泵流通,所以可根据旋转泵的吸入及排出方向,适当地切换所使用的油路。[0038]限制机构设置在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合流后的部分,因此即使旋转泵经由第一油路及第二油路中的哪一方排出工作油,也能够限制或允许该工作油的流通。附图说明[0039]图1是作业机的整体图[0040]图2是关于本发明的动力传递机构的从正面侧观察的示意说明图[0041]图3是液压回路的说明图[0042]附图标记说明[0043]2:行驶装置[0044]3a:操作杆转向操作件)[0045]7a:输出轴[0046]10:动力传递机构[0047]20:第一无级变速装置[0048]21:第一液压泵[0049]22:第一液压马达[0050]25:第一输出轴[0051]30:第二无级变速装置[0052]31:第二液压泵[0053]32:第二液压马达[0054]35:第二输出轴[0055]40:差动机构[0056]41:第一侧齿轮[0057]42:第二侧齿轮[0058]43:行星齿轮[0059]44:齿轮壳体[0060]45:齿圈[0061]50:第一传动路径[0062]51:第一传动轴[0063]55:第二传动路径[0064]56:第二传动轴[0065]60:切换结构[0066]61:栗机构[0067]62:限制机构[0068]63:液压回路[0069]64:工作油储存部[0070]65:吸入部[0071]67:排出部[0072]68:连接油路[0073]69:合流部[0074]70:第一油路[0075]71:第二油路[0076]72:第三油路[0077]73:连接部[0078]74:连接部[0079]75:单向阀[0080]76:单向阀[0081]77:排出选择梭阀具体实施方式[0082]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动力传递机构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0083]在图1中,示出了作业机的一例即作为收割机的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i以下称作联合收割机1的前部。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左”、“右”、“上”、“下”等伴有相对方向的语句基本上是以联合收割机1的前进方向为基准。另外,无论是在前后方向上还是在左右方向上,“内侧”及“外侧”都是把机体中央侧作为“内侧”,把机体外侧作为“外侧”。[0084]联合收割机1是一边在田地中自行行驶一边对稻、麦进行收割脱粒的收割机,在机体框架9的前部右区域具备驾驶部3,在前部左区域具备收割部4,在后部左区域具备脱粒装置5,在后部右区域具备谷粒箱6,在下部具备作为左右一对行驶装置的一例的履带式的行驶装置2、2参照图1、图2。[0085]在驾驶部3具备用于操作联合收割机1的行进方向的作为转向操作件的转向杆3a、用于无级操作联合收割机1的行驶方向及速度的变速操作件(变速杆和操作者的驾驶席等。搭乘于驾驶席的操作者操作转向杆3a和变速操作件,由此联合收割机1能够进行前进及后退、直行、左右转弯等各动作。[0086]收割部4能够将多列一次收割。因此,联合收割机1能够一边在田地中直行一边一次收割多列稻或麦。在进行往返收割时,反复进行在田地的端部转弯并朝未收割地的相反侧移动来收割接下来的多列稻或麦的动作。[0087]作为联合收割机1的动力源的发动机7支承于发动机支承框架9a参照图2,发动机支承框架9a在机体框架9中的驾驶部3的操纵部的支承框架下方,位于比左右一对行驶装置2、2的车轴2b、2b高的位置。[0088]发动机7的输出轴7a的动力经由作业传动装置未图示所具备的传动带等传动机构向收割部4和脱粒装置5等传动。[0089]同样,发动机7的输出轴7a的动力向与输出轴7a直接连接的动力传递机构10传递。[0090]如图2所示,动力传递机构10是用于将发动机7的动力向左右一对行驶装置2、2传递的机构,具备左右一对静油压式的第一无级变速装置20及第二无级变速装置30等。[0091]第一无级变速装置20具备第一液压栗21、第一液压马达22和将第一液压杲21与第一液压马达22连结的第一液压回路。[0092]第一液压回路由挠性的液压软管23、24构成。工作油通过液压软管23、24在第一液压泵21与第一液压马达22之间往来。[0093]第二无级变速装置30具备第二液压栗31、第二液压马达32和将第二液压泵31与第二液压马达32连结的第二液压回路。[0094]第二液压回路由挠性的液压软管33、34构成。工作油通过液压软管33、34在第二液压泵31和第二液压马达32之间往来。[0095]通过利用挠性的液压软管23、24、33、34构成第一液压回路及第二液压回路,能够将第一液压泵21及第二液压栗31分别独立地支承在靠近发动机7的位置,并且能够将第一液压马达22及第二液压马达32分别独立地支承在靠近行驶装置2的位置。[0096]也就是说,能够将第一液压泵21及第二液压泵31、以及第一液压马达22及第二液压马达32分散地配置在构成机体框架9的多个框架上,所以各框架具有独立的强度即可,与将所有的栗及马达利用单一的强固的框架进行支承的结构相比,能够低成本地进行构成。[0097]第一液压泵21及第二液压泵31各自是利用从发动机7的输出轴7a输入的动力进行驱动的可变容量式栗。[0098]第一液压栗21具备的斜盘的角度及第二液压栗31具备的斜盘的角度由与驾驶部3的转向杆3a和变速操作件联动的转向装置及液压机构未图示分别独立地无级变更操作至斜盘角度为中立位置、前进侧或后退侧。该斜盘的角度相对于与设置该斜盘的栗轴心垂直的面倾斜得越大,工作油的排出量越多,相对于与所述栗轴心垂直的面倾斜得越小,工作油的排出量越少。[00"]第一液压马达22及第二液压马达32各自利用是从第一液压栗21及第二液压泵31供给的工作油进行驱动的定容量式马达。该马达在第一输出轴25及第二输出轴35上具备角度被固定的斜盘。第一输出轴25以与从第一液压泵21供给的工作油的排出量相应的转速进行旋转,第二输出轴35以与从第二液压栗31供给的工作油的排出量相应的转速进行旋转。[0100]根据上述结构,第一无级变速装置20根据第一液压栗21的斜盘的角度将从发动机7的输出轴7a输入的动力无级地进行变更,并将该动力从第一液压马达22的第一输出轴25输出。[0101]同样,第二无级变速装置3〇根据第二液压栗31的斜盘的角度将从发动机7的输出轴7a输入的动力无级地进行变更,并将该动力从第二液压马达32的第二输出轴35输出。[0102]第一输出轴25将第一液压马达22的马达壳体贯通,并朝联合收割机1的右侧(夕卜侧及左侧(内侧突出。[0103]在第一输出轴25中的朝联合收割机1的外侧突出的部分25a上,经由减速传动机构8a连接有行驶装置2的起动轮2a。[0104]减速传动机构8a由具有规定变速比的多个齿轮所组合成的例如行星齿轮机构构成,第一输出轴25的旋转被以规定变速比减速并向行驶装置2的起动轮2a传递。[0105]同样,第二输出轴35将第二液压马达犯的马达壳体贯通,并朝联合收割机1的左侧外働及右侧(内働突出。[0106]在第二输出轴35中的朝联合收割机1的外侧突出的部分35a,经由减速传动机构8b连接有行驶装置2的起动轮2a。[0107]减速传动机构8b由具有规定变速比的多个齿轮所组合成的例如行星齿轮机构构成,第二输出轴35的旋转被以规定变速比减速并向行驶装置2的起动轮2a传递。[0108]通过使第一无级变速装置20与第二无级变速装置30、以及左右一对行驶装置2、2为相同结构,能够降低作业机直行时在第一输出轴25及第二输出轴35产生转速差的可能性。1旦是,第一无级变速装置20和第二无级变速装置30的传递效率的个体差异或对左右一对行驶装置2、2施加的负荷所引起的油泄漏等,会导致在第一输出轴25及第二输出轴35产生转速差。[0109]因此,动力传递机构10为了消除作业机直行时产生的第一输出轴25及第二输出轴35的转速差,而具备差动机构40和切换结构60。[0110]差动机构40是与第一输出轴25及第二输出轴35连结并能够在第一输出轴25和第二输出轴35出现转速差时进行驱动来吸收转速差的机构。[0111]对差动机构40进行说明。差动机构40设置在第一输出轴25中的朝联合收割机1的内侧突出的部分25b和第二输出轴:35中的朝联合收割机1的内侧突出的部分35b之间。[0112]差动机构40具备由第一输出轴25驱动的第一侧齿轮41、由第二输出轴35驱动的第二侧齿轮42、与第一侧齿轮41及第二侧齿轮42啮合的行星齿轮43、收纳第一侧齿轮41、第二侧齿轮42及行星齿轮43的齿轮壳体44和设置于齿轮壳体44的齿圈45。[0113]第一侧齿轮41经由第一传动路径50与第一输出轴25连接。[0114]第一传动路径50具备将第一输出轴25和第一传递轴52a连结的第一连结部53a、设置于第一传递轴52a的第一伞齿轮54a、与第一伞齿轮54a啮合并向第二传递轴52b传递动力的第二伞齿轮54b、将第二传递轴52b和第三传递轴52c连结的第二连结部53b、设置于第三传递轴52c的第三伞齿轮54c、与第三伞齿轮54c啮合并向第四传递轴52d传递动力的第四伞齿轮54d和将第四传递轴52d和第一传动轴51连结的第三连结部53c。并且,在第一传动轴51上具备第一侧齿轮41。[0115]第一连结部53a将第一输出轴25和第一传递轴52a例如通过花键结合以能够在轴心方向上相对移动且不能在周向上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0116]第二连结部53b将第二传递轴52b和第三传递轴52c例如通过花键结合以能够在轴心方向上相对移动且不能在周向上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0117]第三连结部53c将第四传递轴52d和第一传动轴51例如通过花键结合以能够在轴心方向上相对移动且不能在周向上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0118]也就是说,通过第一连结部53a、第二连结部53b和第三连结部53c,允许第一液压马达22和差动机构40的相对移动。[0119]第一伞齿轮54a、第二伞齿轮54b、第三伞齿轮54c及第四伞齿轮54d各自的齿数被设定成能够将第一输出轴25的旋转增速并向第一传动轴51传递。利用第一传动路径50使第一输出轴25的转速增加,g卩,使扭矩减少并向第一传动轴51传递。[0120]例如,在将差动机构40与第一输出轴25直接连结的情况下,差动机构40所具备的各齿轮需要由能够承受闻扭矩的昂贵的材料构成,但因为能够将第一输出轴25的旋转通过第一传动路径50增速,也就是说能够将其变成低扭矩状态向第一传动轴51传递,所以差动机构40所具备的各齿轮能够由低成本的材料构成。[0121]第二传动路径M也基本上与第一传动路径50同样地构成。[0122]即,第二传动路径55具备将第二输出轴35和第一传递轴57a连结的第一连结部58a、设置于第一传递轴57a的第一伞齿轮59a、与第一伞齿轮59a啮合并向第二传递轴57b传递动力的第二伞齿轮5%、将第二传递轴57b和第三传递轴57c连结的第二连结部58b、设置于第三传递轴57c的第三伞齿轮59c、与第三伞齿轮59c啮合并向第四传递轴57d传递动力的第四伞齿轮59d和将第四传递轴57d和第二传动轴56连结的第三连结部58c。并且,在第二传动轴56上具备第二侧齿轮42。[0123]但是,与第三伞齿轮Me啮合的第四伞齿轮59d的配置和第一传动路径50中的第四伞齿轮54d的配置不同。第四伞齿轮54d以齿朝向内侧的方式设置在第一传动轴51上,与之相对地,第四伞齿轮59d以齿朝向外侧的方式设置在第二传动轴56上。[0124]由此,在第一输出轴25及第二输出轴35以相同转速朝同一方向旋转时,第一传动轴51及第二传动轴56以相同转速朝相反方向旋转。[0125]此时,差动机构40的第一侧齿轮41及第二侧齿轮42以相同转速朝相反方向旋转,行星齿轮43相对于齿轮壳体44进行空转,所以齿圈妨不进行旋转。因此,差动机构40不输出动力,所以栗机构61不被驱动。[0126]另一方面,当在第一传动轴51和第二传动轴56上出现转速差时,齿圈45根据转速差进行旋转。栗机构61借助该齿圈45的旋转进行驱动。[0127]此外,差动机构40在比支承第一液压马达22及第二液压马达32的位置高的位置,被支承在机体框架9中的支承差动机构40的部位与机体框架9中的支承第一液压马达22和第二液压马达32的部位没有被刚性连结的部位。[0128]在现有的采用左右分配式动力传递机构的联合收割机中,该动力传递机构在机体下部中央突出,难以提高机体的最低离地高度,与之相对地,该联合收割机1能够将构成动力传递机构10的第一液压栗21、第二液压泵31和差动机构40配置在机体框架9中的比较高的位置,因此能够相应地提高机体下部中央的最低离地高度。[0129]接下来,对切换结构60进行说明。切换结构60是在转向杆3a被进行转弯操作时变成允许差动机构40的驱动的允许状态、且在转向杆3a没有被进行转弯操作时切换成对差动机构40的驱动进行制动的制动状态的机构。[0130]如图3所示,切换结构60是液压回路63,液压回路63具备栗机构61和限制机构62。[0131]栗机构61是利用差动机构40的驱动进行动作的机构。[0132]差动机构40的齿圈45在第一传动轴51及第二传动轴56以相同转速反向旋转时不进行旋转,在第一传动轴51及第二传动轴56的转速不同时进行旋转而向泵机构61输出动力。[0133]齿圈45根据作业机的操作状况,利用第一传动轴51的旋转向增速侧的偏移或者向减速侧的偏移、以及第二传动轴56的旋转向增速侧的偏移或者向减速侧的偏移之间的组合,无论朝哪个方向都能够旋转。也就是说,从齿圈45向杲机构6丨能够输入正反两方的旋转。[0134]因此,栗机构61采用齿轮栗作为能够根据齿圈45的旋转方向调换吸入侧和排出侧的旋转栗。由此,齿圈45无论朝哪个方向旋转都能够应对。[0135]液压回路63具备从储存工作油的工作油储存部64吸入工作油的吸入部65、向工作油储存部64排出X作油的排出部67和将吸入部65及排出部67连接的连接油路68。工作油储存部64配置在液压回路63附近。i[0136]连接油路68在吸人部65侧分支为第一油路70和第二油路71,在排出部67侧的合流部69再次合流成一条油路。1[0137]限制机构62设置于连接油路68的第一油路70和第二油路71的合流部69的下游。[0138]连接油路68具备将第一油路70的中途部和第二油路71的中途部连接的第二油路72。栗机构61设置于第三油路72。[0139]在第一油路70上的第三油路72的连接部73和吸入部的之间的侧部分、以及第二油路71上的第三油路72的连接部74和吸入部65之间的部分具备单向阀75、76。[0140]单向阀75、76允许工作油从工作油储存部科向泵机构61流通,但限制工作油从泵机构61向工作油储存部64流通。[0141]在第一油路70上的第三油路72的连接部73和第二油路7丨的合流部69之间的部分、以及第二油路71上的第三油路72的连接部74和第一油路70的合流部69之间的部分具备排出选择梭阀77。、、[0142]排出选择梭阀77允许工作油从栗机构61向限制机构62流通,但限制工作油从限制机构62向泵机构61流通。[0143]限制机构62是在转向杆3a没有被进行转弯操作时限制泵机构61的动作的机构,由溢流压根据转向杆3a的转弯操作可变的可变溢流阀构成。此外,可变溢流阀与转向杆3既可构成为机械连动,也可构成为电连动。^[0144]可变溢流阀在转向杆3a没有被进行转弯操作时,提高溢流压来限制液压回路63中的工作油的流通。[0145]优选地,栗机构61的泵容积设定成大于第一液压马达22及第二液压马达32的马达容积,优选地,溢流压设定成至少比以保护液压回路为目的设置于第一无级变速装置20和第二无级变速装置30的溢流阀的溢流压高。一[0146]根据这些结构,能够使泵机构61可制动的制动扭矩大于作为行驶用的液压马达的第一液压马达22及第二液压马达32可输出的驱动扭矩,能够进行可靠的制动。[0147]在限制液压回路63中的工作油的流通时,泵机构61及齿圈45无法旋转。即使是在第一输出轴25及第二输出轴35产生转速差的状态下,第一传动轴51及第二传动轴56的旋转也被强制性地一致,也就是说,第一输出轴25及第二输出轴35的转速被一致。[0148]另外,可变溢流阀在转向杆3a被进行转弯操作时,降低溢流压来允许液压回路63中的工作油的流通。齿圈45及栗机构61根据第一输出轴25及第二输出轴35的转速差即第一传动轴51及第二传动轴56的转速差进行旋转。[0149]如上所述,切换结构60在转向杆3a被进行转弯操作时,变成允许差动机构40的驱动的允许状态,并且,在转向杆3a没有被进行转弯操作时,流畅地切换成对差动机构40的驱动进行制动的制动状态。[0150]转向杆3a的转弯操作量杆角度和可变溢流阀的溢流压的关系不限于线性关系。[0151]也可以具备基于转向杆3a的转弯操作进行动作来操作可变溢流阀的阀柱的促动器,并且转向杆3a的转弯操作量与可变溢流压的关系设定成二次曲线关系等。[0152]例如,还能够设定成随着转向杆3a的转弯操作量变大,可变溢流阀的溢流压的减少率变大。[0153]另外,也可以设置成能够根据驾驶者的喜好而自由选择转向杆3a的转弯操作量杆角度和可变溢流阀的溢流压的关系。[0154]通过上述方式,可实现一种在组装于作业机1时能够提高机体的最低离地高度、确保转弯时的顺畅性,同时能够确保直行性的动力传递机构10。[0155]〔其它实施方式〕(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第四伞齿轮54d以齿朝向内侧的方式设置于第一传动轴51,与之相对地,第四伞齿轮59d以齿朝向外侧的方式设置于第二传动轴56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相反。即,也可以是第四伞齿轮54d以齿朝向外侧的方式设置于第一传动轴51,与之相对地,第四伞齿轮59d以齿朝向内侧的方式设置于第二传动轴56。[0156]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利用具备泵机构61和限制机构62的液压回路63构成切换结构6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切换结构60不限于该结构。[0157]例如,也可以利用姿态能够切换到与齿圈45进行嗤合的位置或者不进行B齿合的位置的齿条状部件构成切换结构60。[0158]具体而言,齿条状部件构成为根据转向杆3a的转弯操作切换姿态,在转向杆3a没有被进行转弯操作时,姿态切换到与齿圈45啮合的位置,对齿圈45的旋转进行制动,在转向杆3a被进行转弯操作时,姿态切换到不与齿圈45啮合的位置,允许齿圈45的旋转。[0159]另外,也可以在齿轮壳体44上设置盘状部件来代替齿圈仍,利用姿态能够切换到对所述盘状部件进行夹持的位置或者不进行夹持的位置的盘式制动机构构成切换结构60。[0160]具体而言,盘式制动机构构成为根据转向杆3a的转弯操作来切换姿态,在转向杆3a没有被进行转弯操作时,姿态切换到夹持盘状部件的位置,对盘状部件的旋转进行制动,在转向杆3a被进行转弯操作时,姿态切换到不夹持盘状部件的位置,允许盘状部件的旋转。[0161]此外,也可以在齿轮壳体44上设置鼓状部件来代替齿圈仍,利用姿态能够切换到与所述鼓状部件进行抵接的位置或者不进行抵接的位置的鼓式制动机构来构成切换结构60〇[0162]具体而言,鼓式制动机构构成为根据转向杆3a的转弯操作来切换姿态,在转向杆3a没有被进行转弯操作时,姿态切换到与鼓状部件抵接的位置,对鼓状部件的旋转进行制动,在转向杆3a被进行转弯操作时,姿态切换到不与鼓状部件抵接的位置,允许鼓状部件的旋转。[0163]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栗机构61是作为旋转泵的齿轮栗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栗机构61不限于是齿轮栗。例如既可以是如余摆线栗那样的旋转栗,也可以是如轴流泵那样的容积式栗。采用能够根据齿轮壳体44的齿圈45的旋转而朝正反任意方向旋转进行吸入、排出的泵。[0164]⑷利用第一传动路径5〇进行的从第一输出轴25向第一传动轴51的动力传递不限于是利用齿轮啮合的结构。例如,也可构成为利用在设置于第一传递轴52a的带轮和设置于第四传递轴52d的带轮上配置的动力传递带从第一输出轴25向第一传动轴51传递动力。[0165]同样,利用第二传动路径55进行的从第二输出轴35向第二传动轴56的动力传递不限于是利用齿轮啮合的结构。例如,也可构成为利用在设置于第一传递轴57a的带轮和设置于第四传递轴57d的带轮上配置的动力传递带从第二输出轴邪向第二传动轴56传递动力。[0166]但是,绕设在第一传递轴52a和第四传递轴52d之间的动力传递带的设置方法和绕设在第一传递轴5"7a和第四传递轴Wd之间的动力传递带的设置方法不同。需要任意一方的动力传递带被十字绕(夕口只掛疗)。[0167]由此,在第一输出轴25及第二输出轴35以相同转速朝同一方向旋转时,第一传动轴51及第二传动轴56以相同转速朝相反方向旋转。[0168]上述实施方式都是本发明的一例,本发明不受上述记载限定,各部分的具体结构能够在可起到本发明的作用效果的范围内适当改变设计。[0169]工业实用性[0170]本发明的农作业机不限于是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可以是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另夕卜,农作业机不限于是联合收割机,也可以是其它收割机。并且,农作业机不限于是收割机,也可以是插秧机、拖拉机等其它作业机。

权利要求:1.一种动力传递机构,设置在作业机上,所述作业机具有动力源及左右一对行驶装置,通过基于转向操作件的转弯操作而产生的所述左右一对行驶装置的速度差来进行转弯,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将从所述动力源输出的动力变速并向所述左右一对行驶装置传递,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无级变速装置,其具备第一液压栗和第一液压马达,所述第一液压泵被输入所述动力源的动力,所述第一液压马达通过第一液压回路与所述第一液压泵连结,将输入到所述第一液压泵的动力变速并从第一输出轴向所述左右一对行驶装置中的一方的行驶装置输出;第二无级变速装置,其具备第二液压泵和第二液压马达,所述第二液压泵被输入所述动力源的动力,所述第二液压马达通过第二液压回路与所述第二液压泵连结,将输入到所述第二液压栗的动力变速并从第二输出轴向所述左右一对行驶装置中的另一方的行驶装置输出;差动机构,其与所述第一输出轴及所述第二输出轴连结,能够在所述第一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输出轴出现转速差时进行驱动来吸收所述转速差;切换结构,其在所述转向操作件被进行转弯操作时,变成允许所述差动机构的驱动的允许状态,并且,在所述转向操作件没有被进行转弯操作时,切换成对所述差动机构的驱动进行制动的制动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结构是具备栗机构和限制机构的液压回路,所述泵机构利用所述差动机构的驱动进行动作,所述限制机构在所述转向操作件没有被进行转弯操作时限制所述栗机构的动作。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机构是溢流压根据所述转向操作件的转弯操作可变的可变溢流阀,在所述转向操作件没有被进行转弯操作时,提高所述溢流压来限制所述液压回路中的工作油的流通,在所述转向操作件被进行转弯操作时,降低所述溢流压来允许所述液压回路中的工作油的流通。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动机构具备由所述第一输出轴驱动的第一侧齿轮、由所述第二输出轴驱动的第二侧齿轮、与所述第一侧齿轮及所述第二侧齿轮啮合的行星齿轮、收纳所述第一侧齿轮、所述第二侧齿轮及所述行星齿轮的齿轮壳体和设置于所述齿轮壳体且能够向所述泵机构输出动力的齿圈,所述栗机构是能够根据所述齿圈的旋转方向调换吸入侧和排出侧的旋转杲。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传动轴,其被输入所述第一输出轴的旋转;第一传动路径,其从所述第一输出轴向所述第一传动轴传动动力;第二传动轴,其与所述第一传动轴配置在同一个旋转轴心上,并且被输入所述第二输出轴的旋转;第二传动路径,其从所述第二输出轴向所述第二传动轴传动动力;所述第一侧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二侧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二传动轴,_所述第一传动路径及所述第二传动路径以所述第一传动轴的旋转方向和所述第二传动轴的旋转方向成为相反方向的方式传动动力,所述齿圈在所述第一传动轴的转速和所述第二传动轴的转速相同时不进行旋转,在所述第一传动轴的转速和所述第二传动轴的转速不同时进行旋转,从而能够向所述旋转泵输出动力。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回路具备从储存工作油的工作油储存部吸入工作油的吸入部、向所述工作油储存部排出工作油的排出部和将所述吸入部及所述排出部连接的连接油路,所述连接油路在所述吸入部侧分支为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在所述排出部侧再次合流为一条油路,将所述限制机构设置在所述连接油路的合流后的部分,_所述连接油路具备将所述第一油路的中途部和所述第二油路的中途部连接的第三油路,并且将所述旋转泵设置在所述第三油路,在所述第一油路上的所述第三油路的连接部和所述吸入部之间的侧部分、以及所述第二油路上的所述第三油路的连接部和所述吸入部之间的部分具备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允许工作油从所述工作油储存部向所述旋转泵流通,但限制工作油从所述旋转泵向所述工作油储存部流通,在所述第一油路上的所述第三油路的连接部和所述第二油路的合流部之间的部分、以及在所述第二油路上的所述第三油路的连接部和所述第一油路的合流部之间的部分具备排出选择梭阀,所述排出选择梭阀允许工作油从所述旋转栗向所述限制机构流通,但限制工作油从所述限制机构向所述旋转栗流通。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回路具备从储存工作油的工作油储存部吸入工作油的吸入部、向所述工作油储存部排出工作油的排出部和将所述吸入部及所述排出部连接的连接油路,所述连接油路在所述吸入部侧分支为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在所述排出部侧再次合流为一条油路,将所述限制机构设置在所述连接油路的合流后的部分,_所述连接油路具备将所述第一油路的中途部和所述第二油路的中途部连接的第三油路,并且将所述旋转泵设置在所述第三油路,在所述第一油路上的所述第三油路的连接部和所述吸入部之间的侧部分、以及所述第二油路上的所述第三油路的连接部和所述吸入部之间的部分具备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允许工作油从所述工作油储存部向所述旋转泵流通,但限制工作油从所述旋转泵向所述工作油储存部流通,i在所述第一油路上的所述第三油路的连接部和所述第二油路的合流部之间的部分、以及在所述第二油路上的所述第三油路的连接部和所述第一油路的合流部之间的部分具备排出选择梭阀,所述排出选择梭阀允许工作油从所述旋转泵向所述限制机构流通,但限制工作油从所述限制机构向所述旋转泵流通。

百度查询: 株式会社久保田 动力传递机构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