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地铁车站平面换乘通道结构及控制方法_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_201910644295.9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日:2019-07-17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公开(公告)号:CN110318333B

主分类号:E01D18/00

分类号:E01D18/00;E01D15/10;B61B1/02;G06Q50/26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4.04.09#授权;2019.11.05#实质审查的生效;2019.10.11#公开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地铁车站平面换乘通道结构及控制方法,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岛式站台和第二岛式站台;第一岛式站台和第二岛式站台之间设有中间地铁通道;中间地铁通道两侧与相应的第一岛式站台,以及相应的第二岛式站台接合处均设有地铁屏蔽门;第一岛式站台和第二岛式站台对应相应的地铁屏蔽门的地面位置均设有可伸缩的承重屏体;中间地铁通道底部的中间位置设有支撑平台。当中间地铁通道内没有车辆经过时,所有地铁屏蔽门打开,每对互相对应的可伸缩的承重屏体均伸出、互相铰接,并支在支撑平台上面,形成简支结构的换乘平台,连通第一岛式站台和第二岛式站台。本发明实现换乘的快捷化,消除换乘乘客上下楼梯的过程,缩减换乘路径距离与换乘时间。

主权项:1.地铁车站平面换乘通道结构,所述地铁车站为双层双岛式车站,用于停靠第一地铁线路和第二地铁线路两条地铁,包括位于上层的站厅层1,以及设置于所述站厅层1下方、籍由相应的楼梯6连通的互相平行设置的第一岛式站台5和第二岛式站台5’;所述第一岛式站台5和所述第二岛式站台5’之间设有中间地铁通道2;所述中间地铁通道2内设有第一地铁线路的上行或下行方向,或者第二地铁线路的上行或下行方向中的两条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地铁通道2两侧与相应的所述第一岛式站台5,以及相应的所述第二岛式站台5’接合处均设有互相对应的地铁屏蔽门9;所述第一岛式站台5和所述第二岛式站台5’对应相应的所述地铁屏蔽门9的地面位置均设有互相对应的可伸缩的承重屏体11;每一所述可伸缩的承重屏体11的一端均固定于相应的所述第一岛式站台5和相应的所述第二岛式站台5’,另一端悬空,且均指向所述中间地铁通道2的另一侧,并能够沿水平方向伸缩;所述中间地铁通道2底部的中间位置设有支撑平台7,当所述支撑平台7两侧的所有所述可伸缩的承重屏体11伸出至所述支撑平台7时,每对互相对应的所述可伸缩的承重屏体11均互相铰接,并支在所述支撑平台7上面,形成简支结构的换乘平台;当所述中间地铁通道2内的所述两条轨道没有车辆经过时,所有所述地铁屏蔽门9打开,所有所述可伸缩的承重屏体11伸出连通所述第一岛式站台5和所述第二岛式站台5’。

全文数据:地铁车站平面换乘通道结构及控制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地铁车站平面换乘通道结构及控制方法。背景技术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聚集以及机动化出行的加剧,导致了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突出。城市公共交通作为缓解交通拥堵重要的手段之一,其发展越来越受到政府决策者的重视。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大运量、准时性强等特点,现阶段我国已有30多个城市开通地铁线路,且都作为公共交通的骨干系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城市地铁建设的不断发展,线网逐步完善,线与线之间节点逐渐增加,地铁换乘问题日益引起关注。现有多线地铁站内换乘方式主要有节点换乘、平行换乘、通道换乘以及混合换乘等。其中,对于双层双岛式车站采用的平行换乘,乘客换乘时,由岛式站台的一侧下车,通过站厅到另一侧站台完成换乘。上述站厅在实际应用中,换乘过程均较为复杂,花费时间成本较多,换乘效率较低。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双层双岛式车站结构进行改进,提高换成乘客的换乘效率,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发明内容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地铁车站平面换乘通道结构,实现的目的是实现换乘的快捷化,消除换乘乘客上下楼梯的过程,缩减换乘路径距离与换乘时间,而且降低了换乘乘客与进出车站乘客的冲突,极大的提升了换乘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地铁车站平面换乘通道结构,所述地铁车站为双层双岛式车站,用于停靠第一地铁线路和第二地铁线路两条地铁,包括位于上层的站厅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站厅层下方、籍由相应的楼梯连通的互相平行设置的第一岛式站台和第二岛式站台;所述第一岛式站台和所述第二岛式站台之间设有中间地铁通道;所述中间地铁通道内设有第一地铁线路的上行或下行方向,或者第二地铁线路的上行或下行方向中的两条轨道。其中,所述中间地铁通道两侧与相应的所述第一岛式站台,以及相应的所述第二岛式站台接合处均设有互相对应的地铁屏蔽门;所述第一岛式站台和所述第二岛式站台对应相应的所述地铁屏蔽门的地面位置均设有互相对应的可伸缩的承重屏体;每一所述可伸缩的承重屏体的一端均固定于相应的所述第一岛式站台和相应的所述第二岛式站台,另一端悬空,且均指向所述中间地铁通道的另一侧,并能够沿水平方向伸缩;所述中间地铁通道底部的中间位置设有支撑平台,当所述支撑平台两侧的所有所述可伸缩的承重屏体伸出至所述支撑平台时,每对互相对应的所述可伸缩的承重屏体均互相铰接,并支在所述支撑平台上面,形成简支结构的换乘平台;当所述中间地铁通道内的两条所述铁轨没有车辆经过时,所有所述地铁屏蔽门打开,所有所述可伸缩的承重屏体伸出连通所述第一岛式站台和所述第二岛式站台。优选的,每一所述地铁屏蔽门位于所述中间地铁通道的一侧均对应的设有换成通道信号灯。优选的,每一所述可伸缩的承重屏体均包括伸缩屏体收纳结构,所述伸缩屏体收纳结构设置于相应的所述第一岛式站台或所述第二岛式站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地铁车站平面换乘通道结构的控制方法,采用固定插入的换乘通道时间进行控制,具体步骤如下:A1、采集前一辆地铁离站时间Ti和后一辆地铁的进站时间Ti+1,并计算所述中间地铁通道的空闲时间Tpi,具体公式如下:Tpi=Ti+1-Ti;A2、根据换乘客确定一个合适的固定的可插入换乘通道的时间tc,公式如下:tc=t1+t2+t3;t1=maxta,tb;t2=L+Lpuvp+m+m';t3=maxt'a,t'b;其中,ta、tb分别为所述支撑平台两侧的所述可伸缩的承重屏体伸至所述支撑平台的时间,其中ta=L2va,tb=L2vb;va、vb分别为所述支撑平台两侧的所述可伸缩的承重屏体的伸出速度;L为所述中间地铁通道的宽度;Lp为换乘乘客排队长度;vp为乘客步行速度,u为步行速度修正系数;m、m'分别为换乘乘客进入所述换乘平台的安全时间和离开所述换乘平台的安全时间;t'a、t'b分别为所述支撑平台两侧的所述可伸缩的承重屏体缩回的时间,其中t'a=L2v'a、t'b=L2v'b;v'a、v'b分别为所述支撑平台两侧的所述可伸缩的承重屏体的缩回速度;A3、根据所述可插入换乘通道的时间tc推算最大排队长度Lpmax;A4、判断所述空闲时间Tpi是否小于所述固定的可插入换乘通道的时间tc;为是时,所有所述地铁屏蔽门不得开启,所有所述承重屏体均不得伸出,并重新执行步骤A1;为否时,打开所有所述地铁屏蔽门,并籍由相应的所述承重屏体连通所述第一岛式站台和所述第二岛式站台,并继续执行后续步骤;A5、当所有所述屏蔽门开启,所有所述承重屏体伸出时,判断每一所述换乘乘客排队位置是否在最大排队长度之内;当所述换乘乘客排队位置不在最大排队长度以内时,从所述换乘乘客不得进入任何所述屏蔽门和任何所述承重屏体,换乘乘客继续等待后续通道的开启;当所述换乘乘客排队位置在最大排队长度以内时,从所述换乘乘客进入所述屏蔽门和所述承重屏体完成换乘;A6、完成后,所有所述地铁屏蔽门关闭,所有所述承重屏体缩回,返回A1,进入下一循环。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上述地铁车站平面换乘通道结构的控制方法,利用感应系统确定插入的换乘通道时间,籍由设置于所述第一岛式站台和所述第二岛式站台的排队长度感应系统实时监测换乘人员的实时排队长度,具体步骤如下:B0、判断所述实时排队长度是否在适宜长度之内;若是,则执行B1.1;若否,则执行B2.1;B1.1、采集前一辆地铁离站时间Ti和后一辆地铁的进站时间Ti+1,并计算所述中间地铁通道的空闲时间Tpi,具体公式如下:Tpi=Ti+1-Ti;B1.2、根据所述实时排队长度推算可变的可插入换乘通道的时间tci,公式如下:tci=t1+t2i+t3;t1=maxta,tb;t2i=L+Lpiuvp+m+m';t3=maxt'a,t'b;其中,ta、tb分别为所述支撑平台两侧的所述可伸缩的承重屏体伸至所述支撑平台的时间,其中ta=L2va,tb=L2vb;va、vb分别为所述支撑平台两侧的所述可伸缩的承重屏体的伸出速度;L为所述中间地铁通道的宽度;t2i为所述换乘乘客不同排队长度进入所述换乘通道所需的时间;Lpi为换乘乘客排队长度;vp为乘客步行速度,u为步行速度修正系数;m、m'分别为换乘乘客进入所述换乘平台的安全时间和离开所述换乘平台的安全时间;t'a、t'b分别为所述支撑平台两侧的所述可伸缩的承重屏体缩回的时间,其中t'a=L2v'a、t'b=L2v'b;v'a、v'b分别为所述支撑平台两侧的所述可伸缩的承重屏体的缩回速度;B1.3、判断所述空闲时间Tpi是否小于所述可插入换乘通道的时间tci;若是,所有所述地铁屏蔽门均不得开启,所有所述承重屏体均不得伸出;若否,则打开所有所述地铁屏蔽门,并籍由相应的所述承重屏体连通所述第一岛式站台和所述第二岛式站台;B1.4、换乘乘客进入所述承重屏体进行换乘,完成后,所有所述地铁屏蔽门关闭,所有所述承重屏体缩回,返回B0,进入下一循环。B2.1、采集前一辆地铁离站时间Ti和后一辆地铁的进站时间Ti+1,并计算所述中间地铁通道的空闲时间Tpi,具体公式如下:Tpi=Ti+1-Ti;判断所述空闲时间Tpi是否大于承重屏体的最大伸展时间t1、最大收缩时间t3、换乘乘客进入所述换乘平台的安全时间m和离开所述换乘平台的安全时间m'之和;当Tpi大于承重屏体的最大伸展时间t1、最大收缩时间t3、换乘乘客进入所述换乘平台的安全时间m和离开所述换乘平台的安全时间m'之和时,打开所有所述地铁屏蔽门,并籍由相应的所述承重屏体连通所述第一岛式站台和所述第二岛式站台,所述换乘通道开启,持续时间为Tpi;当Tpi小于等于承重屏体的最大伸展时间t1、最大收缩时间t3、换乘乘客进入所述换乘平台的安全时间m和离开所述换乘平台的安全时间m'之和时,换乘通道不开启,返回B0进入下一循环。B2.2根据当前地铁时间间隔Tpi反推当前排队长度Lpi;Tpi=t1+t2i+t3;t1=maxta,tb;t2i=L+Lpiuvp+m+m';t3=maxt'a,t'b;Tpi=maxta,tb+L+Lpiuvp+m+m'+maxt'a,t'b;Lpi=Tpi-maxta,tb-m-m'-maxt'a,t'b*uvp-L;其中,Tpi为当前状态下地铁的间隔时间;ta、tb分别为所述支撑平台两侧的所述可伸缩的承重屏体伸至所述支撑平台的时间,其中ta=L2va,tb=L2vb;va、vb分别为所述支撑平台两侧的所述可伸缩的承重屏体的伸出速度;L为所述中间地铁通道的宽度;t2i为所述换乘乘客不同排队长度进入换乘通道所需的时间;Lpi为实时换乘乘客排队长度;vp为乘客步行速度,u为步行速度修正系数;m、m'分别为换乘乘客进入换乘平台安全时间,离开换乘平台的安全时间;t'a、t'b分别为所述支撑平台两侧的所述可伸缩的承重屏体缩回的时间,其中t'a=L2v'a、t'b=L2v'b;v'a、v'b分别为所述支撑平台两侧的所述可伸缩的承重屏体的缩回速度;B2.3、判断排队位置是否在所述当前排队长度Lpi以内;当所述换乘乘客排队位置不在当前排队长度Lpi以内时,从所述换乘乘客不得进入任何所述屏蔽门和任何所述承重屏体,换乘乘客继续等待后续通道的开启;当所述换乘乘客排队位置在当前排队长度Lpi以内时,从所述换乘乘客进入所述屏蔽门和所述承重屏体完成换乘;B2.4、完成后,所有所述地铁屏蔽门关闭,所有所述承重屏体缩回,返回B0,进入下一循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应用实现换乘的快捷化,消除了换乘乘客上下楼梯的过程,缩减换乘路径距离与换乘时间;同时,降低了换乘乘客与进出车站乘客的冲突,极大的提升了换乘效率,便于推广使用。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图说明图1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中间地铁通道存在列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中间地铁通道无列车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中间地铁通道无列车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本发明一采用固定插入的换乘通道时间进行控制的实施例的流程图。图5示出本发明一采用地铁进出车站时刻图。图6示出本发明一采用固定插入的换乘通道时间进行控制的实施例的换乘通道可利用时间间隙示意图图7示出本发明一采用感应系统确定插入的换乘通道时间的实施例的流程图。图8示出本发明一采用感应系统确定插入的换乘通道时间的实施例的换乘通道可利用时间间隙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地铁车站平面换乘通道结构,地铁车站为双层双岛式车站,用于停靠第一地铁线路和第二地铁线路两条地铁,包括位于上层的站厅层1,以及设置于站厅层1下方、籍由相应的楼梯6连通的互相平行设置的第一岛式站台5和第二岛式站台5’;第一岛式站台5和第二岛式站台5’之间设有中间地铁通道2;中间地铁通道2内设有第一地铁线路的上行或下行方向,或者第二地铁线路的上行或下行方向中的两条轨道。其中,中间地铁通道2两侧与相应的第一岛式站台5,以及相应的第二岛式站台5’接合处均设有互相对应的地铁屏蔽门9;第一岛式站台5和第二岛式站台5’对应相应的地铁屏蔽门9的地面位置均设有互相对应的可伸缩的承重屏体11;每一可伸缩的承重屏体11的一端均固定于相应的第一岛式站台5和相应的第二岛式站台5’,另一端悬空,且均指向中间地铁通道2的另一侧,并能够沿水平方向伸缩;中间地铁通道2底部的中间位置设有支撑平台7,当支撑平台7两侧的所有可伸缩的承重屏体11伸出至支撑平台7时,每对互相对应的可伸缩的承重屏体11均互相铰接,并支在支撑平台7上面,形成简支结构的换乘平台;当中间地铁通道2内的两条铁轨没有车辆经过时,所有地铁屏蔽门9打开,所有可伸缩的承重屏体11伸出连通第一岛式站台5和第二岛式站台5’。本发明的原理在于,在共用中间地铁通道2的两个站台设置可伸缩的承重屏体11,形成临时平面换乘通道来满足换乘的需求当地铁进站时段。可伸缩的承重屏体11伸出的一端设置铰接口,当支撑平台7两侧的所有可伸缩的承重屏体11伸出至支撑平台7时,每对互相对应的可伸缩的承重屏体11均互相铰接,并支在支撑平台7上面,形成简支结构的换乘平台;使可伸缩的承重屏体11能够承载一定载荷,满足人行的需求。当列车需要通过时,可伸缩的承重屏体11处于收缩的状态,不影响列车的行驶。在某些实施例中,每一地铁屏蔽门9位于中间地铁通道2的一侧均对应的设有换成通道信号灯10。在下一辆地铁到来之前,警示信号灯系统提醒乘客不要再进入换乘通道,屏蔽门即将关闭。在某些实施例中,每一可伸缩的承重屏体11均包括伸缩屏体,伸缩屏体收纳结构设置于相应的第一岛式站台5或第二岛式站台5’。如图4所示,一种上述地铁车站平面换乘通道结构的控制方法,采用固定插入的换乘通道时间进行控制,具体步骤如下:A1、采集前一辆地铁离站时间Ti和后一辆地铁的进站时间Ti+1,并计算中间地铁通道2的空闲时间Tpi,具体公式如下:Tpi=Ti+1-Ti;A2、根据换乘客流确定一个合适的固定的可插入换乘通道的时间tc,公式如下:tc=t1+t2+t3;t1=maxta,tb;t2=L+Lpuvp+m+m';t3=maxt'a,t'b;其中,ta、tb分别为支撑平台7两侧的可伸缩的承重屏体11伸至支撑平台7的时间,其中ta=L2va,tb=L2vb;va、vb分别为支撑平台7两侧的可伸缩的承重屏体11的伸出速度;L为中间地铁通道2的宽度;Lp为换乘乘客排队长度;vp为乘客步行速度,u为步行速度修正系数;m、m'分别为换乘乘客进入换乘平台的安全时间和离开换乘平台的安全时间;t'a、t'b分别为支撑平台7两侧的可伸缩的承重屏体11缩回的时间,其中t'a=L2v'a、t'b=L2v'b;v'a、v'b分别为支撑平台7两侧的可伸缩的承重屏体11的缩回速度;A3、根据可插入换乘通道的时间tc推算最大排队长度Lpmax;A4、判断空闲时间Tpi是否小于固定的可插入换乘通道的时间tc;为是时,所有地铁屏蔽门9不得开启,所有承重屏体11均不得伸出,并重新执行步骤A1;为否时,打开所有地铁屏蔽门9,并籍由相应的承重屏体11连通第一岛式站台5和第二岛式站台5’,并继续执行后续步骤;A5、当所有屏蔽门9开启,所有承重屏体11伸出时,判断换乘乘客排队位置是否在最大排队长度之内;当换乘乘客排队位置不在最大排队长度以内时,换乘乘客开始不得进入任何屏蔽门9和任何承重屏体11,换乘乘客继续等待后续通道的开启,当换乘乘客排队位置在最大排队长度以内时,从换乘乘客进入屏蔽门9和承重屏体11完成换乘;A6、完成后,所有地铁屏蔽门9关闭,所有承重屏体11缩回,返回A1,进入下一循环。当地铁通道内地铁都驶离时段,可伸缩的承重屏体11需要伸展至支撑平台7,构筑平面换乘平面通道系统。设中间地铁通道2的宽度为L,可伸缩的承重屏体11的伸展的速度分别为va、vb,屏体的伸展完成所需时间为ta=L2va,tb=L2vb;则t1=maxta,tb。待临时平面换乘通道构筑完成,打开站台屏蔽门,换乘乘客进入通道换乘。假设换乘乘客步行速度为vp,根据换乘通道内拥挤程度,人行速度修正系数为u,换乘进入与扫尾的安全时间分别为m、m',站台换乘乘客排队长度Lp,排队换乘人行穿越通道时间为t2=L+Lpuvp+m+m'。关闭站台屏蔽门后,收缩承重屏体,设两侧屏体的收缩时间分别为v'a、v'b,则屏体收缩完成所需时间t'a=L2v'a、t'b=L2v'b;则t3=maxt'a,t'b。如图5所示,假设地铁通道内有P、M地铁运行,地铁P的发车时间间隔为ΔTp,停站时间为Tsp,地铁M的发车时间间隔为ΔTM,停站时间为Tsm,地铁P的发车间隔大于地铁M的发车间隔,根据发车间隔等信息,绘制如图5所示示意图。从图中,可得到地铁通道处于时间空挡期分别为Tp1、Tp2、Tp3、Tp4、Tp5。如图6所示,地铁通道内的空闲时间Tpi,可插入换乘通道时间tc,当Tpi≥tc=t1+t2+t3,换乘通道理论上就可以开启。固定插入的换乘通道时间就是根据换乘客流确定一个合适的固定的可插入换乘通道时间tc,根据可插入换乘通道的时间推算最大排队长度Lpmax。当地铁通道空闲时间Tpi大于等于tc时,换乘通道开启。地铁通道空闲时间Tpi小于tc时,等待下次换乘通道的开启。如图7所示,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上述地铁车站平面换乘通道结构的控制方法,利用感应系统确定插入的换乘通道时间,籍由设置于第一岛式站台5和第二岛式站台5’的排队长度感应系统实时监测换乘人员的实时排队长度,具体步骤如下:B0、判断实时排队长度是否在适宜长度之内;若是,则执行B1.1;若否,则执行B2.1;B1.1、采集前一辆地铁离站时间Ti和后一辆地铁的进站时间Ti+1,并计算中间地铁通道2的空闲时间Tpi,具体公式如下:Tpi=Ti+1-Ti;B1.2、根据实时排队长度推算可变的可插入换乘通道的时间tci,公式如下:tci=t1+t2i+t3;t1=maxta,tb;t2i=L+Lpiuvp+m+m';t3=maxt'a,t'b;其中,ta、tb分别为支撑平台7两侧的可伸缩的承重屏体11伸至支撑平台的时间,其中ta=L2va,tb=L2vb;va、vb分别为支撑平台7两侧的可伸缩的承重屏体11的伸出速度;L为中间地铁通道2的宽度;t2i为换乘乘客不同排队长度进入换乘通道所需的时间;Lpi为换乘乘客排队长度;vp为乘客步行速度,u为步行速度修正系数;m、m'分别为换乘乘客进入换乘平台的安全时间和离开换乘平台的安全时间;t'a、t'b分别为支撑平台7两侧的可伸缩的承重屏体11缩回的时间,其中t'a=L2v'a、t'b=L2v'b;v'a、v'b分别为支撑平台7两侧的可伸缩的承重屏体11的缩回速度;B1.3、判断空闲时间Tpi是否小于可插入换乘通道的时间tci;若是,所有地铁屏蔽门9均不得开启,所有承重屏体11均不得伸出;若否,则打开所有地铁屏蔽门9,并籍由相应的承重屏体11连通第一岛式站台5和第二岛式站台5’;B1.4、换乘乘客进入承重屏体11进行换乘,完成后,所有地铁屏蔽门9关闭,所有承重屏体11缩回,返回B0,进入下一循环。B2.1、采集前一辆地铁离站时间Ti和后一辆地铁的进站时间Ti+1,并计算中间地铁通道的空闲时间Tpi,具体公式如下:Tpi=Ti+1-Ti;判断空闲时间Tpi是否大于承重屏体的最大伸展时间t1、最大收缩时间t3、换乘乘客进入换乘平台的安全时间m和离开换乘平台的安全时间m'之和;当Tpi大于承重屏体的最大伸展时间t1、最大收缩时间t3、换乘乘客进入换乘平台的安全时间m和离开换乘平台的安全时间m'之和时,打开所有地铁屏蔽门9,并籍由相应的承重屏体11连通第一岛式站台5和第二岛式站台5’,换乘通道开启,持续时间为Tpi;当Tpi小于等于承重屏体的最大伸展时间t1、最大收缩时间t3、换乘乘客进入换乘平台的安全时间m和离开换乘平台的安全时间m'之和时,换乘通道不开启,返回B0进入下一循环。B2.2根据当前地铁时间间隔Tpi反推当前排队长度Lpi;Tpi=t1+t2i+t3;t1=maxta,tb;t2i=L+Lpiuvp+m+m';t3=maxt'a,t'b;Tpi=maxta,tb+L+Lpiuvp+m+m'+maxt'a,t'b;Lpi=Tpi-maxta,tb-m-m'-maxt'a,t'b*uvp-L;其中,Tpi为当前状态下地铁的间隔时间;ta、tb分别为支撑平台两侧的可伸缩的承重屏体伸至支撑平台的时间,其中ta=L2va,tb=L2vb;va、vb分别为支撑平台两侧的可伸缩的承重屏体的伸出速度;L为中间地铁通道的宽度;t2i为换乘乘客不同排队长度进入换乘通道所需的时间;Lpi为实时换乘乘客排队长度;vp为乘客步行速度,u为步行速度修正系数;m、m'分别为换乘乘客进入换乘平台安全时间,离开换乘平台的安全时间;t'a、t'b分别为支撑平台两侧的可伸缩的承重屏体缩回的时间,其中t'a=L2v'a、t'b=L2v'b;v'a、v'b分别为支撑平台两侧的可伸缩的承重屏体的缩回速度;B2.3、判断排队位置是否在当前排队长度Lpi以内;当换乘乘客排队位置不在当前排队长度Lpi以内时,从换乘乘客不得进入任何屏蔽门9和任何承重屏体11,换乘乘客继续等待后续通道的开启;当换乘乘客排队位置在当前排队长度Lpi以内时,从换乘乘客进入屏蔽门9和承重屏体11完成换乘;B2.4、完成后,所有地铁屏蔽门9关闭,所有承重屏体11缩回,返回B0,进入下一循环。如图8所示换乘通道可利用时间间隙示意图,利用感应系统确定插入的换乘通道时间。站台上设置排队长度感应系统实时监测换乘人员的排队长度,实时计算tci,当tci≤Tpi时,换乘通道开启;站台上设置排队长度感应系统实时监测换乘人员的排队长度,实时计算tci,当tci≤Tpi时,换乘通道开启;当tci>Tpi时,等待下一个时间间隙换乘通道的开启。当换乘人员较多时,超过了排队适合的长度,可根据地铁通道时间间隙确定换乘通道打开的时间。判断空闲时间Tpi是否大于承重屏体的最大伸展时间t1、最大收缩时间t3、换乘乘客进入换乘平台的安全时间m和离开换乘平台的安全时间m'之和;当Tpi大于承重屏体的最大伸展时间t1、最大收缩时间t3、换乘乘客进入换乘平台的安全时间m和离开换乘平台的安全时间m'之和时,打开所有地铁屏蔽门9,并籍由相应承重屏体11连通第一岛式站台5和第二岛式站台5’,换乘通道开启,持续时间为Tpi;根据地铁时间间隙Tpi=t1+t2+t3=maxta,tb+L+Lpivp+m+m+maxta,tb当推算出站台换乘乘客排队长度Lpi,当换乘人员在排队长度Lpi以内,换乘人员可以全部通过换乘通道完成换乘;当换乘人员在排队长度Lpi以外,等待下次换乘通道的开启。可借助站台感应系统实时绘制排队长度Lpi线,让换乘人员意识到自己是否可以进入换乘通道,保证换乘安全性。以某市某一地铁换乘站为例,假设该地铁通道宽度L为12m,站台层高度为5m,屏体的伸展与收缩速度va,vb,v′a,v′b=6ms。换乘通道开启与关闭的时间分别为t1,t3=2s。换乘人行速度vp=1ms,人行修正系数u为0.8,换乘排队长度为20m,换乘进入安全时间m与换乘通道扫尾安全时间m′=Lvp分别为3s和12s,站台换乘乘客排队队列人数为20人,每人占用空间0.5m,排队长度Lp=10m,排队换乘人行穿越通道时间为t2=L+Lpuvp+m+m′=32.5s。可插入换乘通道时间tc,当tc=t1+t2+t3=36.5s,换乘通道理论上就可以开启。假设地铁通道内有P、M地铁运行,地铁P的发车时间间隔为ΔTp=4min,停站时间为2min,地铁M的发车时间间隔为ΔTM=3min,考虑到换乘车站地铁较长,以停站时间为2min为例。根据发车间隔等信息,绘制如图5所示示意图。从图中,可得到地铁通道处于时间空挡期Tp1、Tp2、Tp3、Tp4、Tp5、Tp6、Tp7分别为180s、120s、0s、60s、60s、0s、120s。因此在空挡期Tp1、Tp2、Tp4、Tp5、Tp7时间内,换乘通道可以开启。同时,随着排队长度的变化,可利用固定插入的换乘通道时间与利用感应系统确定插入的换乘通道时间两种方式开启换乘通道。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且换乘车站规模较小或者为单线侧式车站时,地铁停站时间可缩短至30s,根据发车间隔等信息,绘制如图5所示示意图。上述方案的地铁通道处于时间空挡期Tp1、Tp2、Tp3、Tp4、Tp5、Tp6、Tp7分别为180s、30s、120s、60s、150s、60s、150s。在空挡期Tp1、Tp3、Tp4、Tp5时间内,平面换乘通道可以开启。当地铁停站时间为30s时,13.5分钟之内平面换乘通道开启5次;停站时间为2min,平面换乘通道开启5次需要24分钟完成。说明地铁停站时间越短,平面换乘通道的优势越明显。而假设换乘乘客起终点都位于站台中间,距离地铁屏蔽门与楼梯都为5m,站台层高度5m,楼梯长度10m,换乘路径在站厅层不存在绕路的理想情况,站厅层需步行32m,如图3所示。按理想状况分析,换乘乘客上下楼梯与平面步行速度都为1ms。当不设置平面换乘平台状况下,换乘乘客需步行距离为62m,花费时间62s;当设置平面换乘平台后,换乘距离缩短为22米,时间缩短至22s,效率至少可以提升182%。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地铁车站平面换乘通道结构,所述地铁车站为双层双岛式车站,用于停靠第一地铁线路和第二地铁线路两条地铁,包括位于上层的站厅层1,以及设置于所述站厅层1下方、籍由相应的楼梯6连通的互相平行设置的第一岛式站台5和第二岛式站台5’;所述第一岛式站台5和所述第二岛式站台5’之间设有中间地铁通道2;所述中间地铁通道2内设有第一地铁线路的上行或下行方向,或者第二地铁线路的上行或下行方向中的两条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地铁通道2两侧与相应的所述第一岛式站台5,以及相应的所述第二岛式站台5’接合处均设有互相对应的地铁屏蔽门9;所述第一岛式站台5和所述第二岛式站台5’对应相应的所述地铁屏蔽门9的地面位置均设有互相对应的可伸缩的承重屏体11;每一所述可伸缩的承重屏体11的一端均固定于相应的所述第一岛式站台5和相应的所述第二岛式站台5’,另一端悬空,且均指向所述中间地铁通道2的另一侧,并能够沿水平方向伸缩;所述中间地铁通道2底部的中间位置设有支撑平台7,当所述支撑平台7两侧的所有所述可伸缩的承重屏体11伸出至所述支撑平台7时,每对互相对应的所述可伸缩的承重屏体11均互相铰接,并支在所述支撑平台7上面,形成简支结构的换乘平台;当所述中间地铁通道2内的两条所述铁轨没有车辆经过时,所有所述地铁屏蔽门9打开,所有所述可伸缩的承重屏体11伸出连通所述第一岛式站台5和所述第二岛式站台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站平面换乘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地铁屏蔽门9位于所述中间地铁通道2的一侧均对应的设有换成通道信号灯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站平面换乘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可伸缩的承重屏体11均包括伸缩屏体收纳结构,所述伸缩屏体收纳结构设置于相应的所述第一岛式站台5或所述第二岛式站台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站平面换乘通道结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固定插入的换乘通道时间进行控制,具体步骤如下:A1、采集前一辆地铁离站时间Ti和后一辆地铁的进站时间Ti+1,并计算所述中间地铁通道2的空闲时间Tpi,具体公式如下:Tpi=Ti+1-Ti;A2、根据换乘客流确定一个合适的固定的可插入换乘通道的时间tc,公式如下:tc=t1+t2+t3;t1=maxta,tb;t2=L+Lpuvp+m+m';t3=maxt'a,t'b;其中,ta、tb分别为所述支撑平台7两侧的所述可伸缩的承重屏体11伸至所述支撑平台7的时间,其中ta=L2va,tb=L2vb;va、vb分别为所述支撑平台7两侧的所述可伸缩的承重屏体11的伸出速度;L为所述中间地铁通道2的宽度;Lp为换乘乘客排队长度;vp为乘客步行速度,u为步行速度修正系数;m、m'分别为换乘乘客进入所述换乘平台的安全时间和离开所述换乘平台的安全时间;t'a、t'b分别为所述支撑平台7两侧的所述可伸缩的承重屏体11缩回的时间,其中t'a=L2v'a、t'b=L2v'b;v'a、v'b分别为所述支撑平台7两侧的所述可伸缩的承重屏体11的缩回速度;A3、根据所述可插入换乘通道的时间tc推算最大排队长度Lpmax;A4、判断所述空闲时间Tpi是否小于所述固定的可插入换乘通道的时间tc;为是时,所有所述地铁屏蔽门9不得开启,所有所述承重屏体11均不得伸出,并重新执行步骤A1;为否时,打开所有所述地铁屏蔽门9,并籍由相应的所述承重屏体11连通所述第一岛式站台5和所述第二岛式站台5’,并继续执行后续步骤;A5、当所有所述屏蔽门9开启,所有所述承重屏体11伸出时,判断换乘乘客排队位置是否在最大排队长度之内;当所述换乘乘客排队位置部在最大排队长度以内时,从所述换乘乘客开始不得进入任何所述屏蔽门9和任何所述承重屏体11换乘乘客继续等待后续通道的开启,当换乘乘客排队位置在最大排队长度以内时,从所述换乘乘客进入屏蔽门9和承重屏体11完成换乘;A6、完成后,所有所述地铁屏蔽门9关闭,所有所述承重屏体11缩回,返回A1,进入下一循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站平面换乘通道结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感应系统确定插入的换乘通道时间,籍由设置于所述第一岛式站台5和所述第二岛式站台5’的排队长度感应系统实时监测换乘人员的实时排队长度,具体步骤如下:B0、判断所述实时排队长度是否在适宜长度之内;若是,则执行B1.1;若否,则执行B2.1;B1.1、采集前一辆地铁离站时间Ti和后一辆地铁的进站时间Ti+1,并计算所述中间地铁通道2的空闲时间Tpi,具体公式如下:Tpi=Ti+1-Ti;B1.2、根据所述实时排队长度推算可变的可插入换乘通道的时间tci,公式如下:tci=t1+t2i+t3;t1=maxta,tb;t2i=L+Lpiuvp+m+m';t3=maxt'a,t'b;其中,ta、tb分别为所述支撑平台7两侧的所述可伸缩的承重屏体11伸至所述支撑平台的时间,其中ta=L2va,tb=L2vb;va、vb分别为所述支撑平台7两侧的所述可伸缩的承重屏体11的伸出速度;L为所述中间地铁通道2的宽度;t2i为所述换乘乘客不同排队长度进入所述换乘通道所需的时间;Lpi为换乘乘客排队长度;vp为乘客步行速度,u为步行速度修正系数;m、m'分别为换乘乘客进入所述换乘平台的安全时间和离开所述换乘平台的安全时间;t'a、t'b分别为所述支撑平台7两侧的所述可伸缩的承重屏体11缩回的时间,其中t'a=L2v'a、t'b=L2v'b;v'a、v'b分别为所述支撑平台7两侧的所述可伸缩的承重屏体11的缩回速度;B1.3、判断所述空闲时间Tpi是否小于所述可插入换乘通道的时间tci;若是,所有所述地铁屏蔽门9均不得开启,所有所述承重屏体11均不得伸出;若否,则打开所有所述地铁屏蔽门9,并籍由相应的所述承重屏体11连通所述第一岛式站台5和所述第二岛式站台5’;B1.4、换乘乘客进入所述承重屏体11进行换乘,完成后,所有地铁屏蔽门9关闭,所有承重屏体11缩回,返回B0,进入下一循环;B2.1、采集前一辆地铁离站时间Ti和后一辆地铁的进站时间Ti+1,并计算所述中间地铁通道的空闲时间Tpi,具体公式如下:Tpi=Ti+1-Ti;判断所述空闲时间Tpi是否大于承重屏体的最大伸展时间t1、最大收缩时间t3、换乘乘客进入所述换乘平台的安全时间m和离开所述换乘平台的安全时间m'之和;当Tpi大于承重屏体的最大伸展时间t1、最大收缩时间t3、换乘乘客进入所述换乘平台的安全时间m和离开所述换乘平台的安全时间m'之和时,打开所有所述地铁屏蔽门9,并籍由相应的所述承重屏体11连通所述第一岛式站台和所述第二岛式站台,所述换乘通道开启,持续时间为Tpi;当Tpi小于等于承重屏体的最大伸展时间t1、最大收缩时间t3、换乘乘客进入所述换乘平台的安全时间m和离开所述换乘平台的安全时间m'之和时,换乘通道不开启,返回B0进入下一循环;B2.2根据当前地铁时间间隔Tpi反推当前排队长度Lpi;Tpi=t1+t2i+t3;t1=maxta,tb;t2i=L+Lpiuvp+m+m';t3=maxt'a,t'b;Tpi=maxta,tb+L+Lpiuvp+m+m'+maxt'a,t'b;Lpi=Tpi-maxta,tb-m-m'-maxt'a,t'b*uvp-L;其中,Tpi为当前状态下地铁的间隔时间;ta、tb分别为所述支撑平台两侧的所述可伸缩的承重屏体伸至所述支撑平台的时间,其中ta=L2va,tb=L2vb;va、vb分别为所述支撑平台两侧的所述可伸缩的承重屏体的伸出速度;L为所述中间地铁通道的宽度;t2i为所述换乘乘客不同排队长度进入换乘通道所需的时间;Lpi为实时换乘乘客排队长度;vp为乘客步行速度,u为步行速度修正系数;m、m'分别为换乘乘客进入换乘平台安全时间,离开换乘平台的安全时间;t'a、t'b分别为所述支撑平台两侧的所述可伸缩的承重屏体缩回的时间,其中t'a=L2v'a、t'b=L2v'b;v'a、v'b分别为所述支撑平台两侧的所述可伸缩的承重屏体的缩回速度;B2.3、判断排队位置是否在当前排队长度Lpi以内;当换乘乘客排队位置不在当前排队长度Lpi以内时,从所述换乘乘客不得进入任何屏蔽门9和任何承重屏体11,换乘乘客继续等待后续通道的开启;当换乘乘客排队位置在当前排队长度Lpi以内时,从所述换乘乘客进入所述屏蔽门9和所述承重屏体11完成换乘;B2.4、完成后,所有所述地铁屏蔽门9关闭,所有所述承重屏体11缩回,返回B0,进入下一循环。

百度查询: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地铁车站平面换乘通道结构及控制方法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