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液压控制装置以及制动控制装置_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_201780056229.9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申请日:2017-08-23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公开(公告)号:CN109716000B

主分类号:F16K31/06(20060101)

分类号:F16K31/06(20060101);B60T8/34(20060101);F16B5/07(20060101);F16K27/00(20060101);H01F7/16(20060101)

优先权:["20160920 JP 2016-182560"]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0.05.12#授权;2019.05.28#实质审查的生效;2019.05.03#公开

摘要:由线圈架42、第一磁轭43、第二磁轭44构成的圆筒状的线圈装配体13在主体3的底壁15下面排列设置有多个,端子31贯穿电路基板17而被焊接。在主体3侧的端子引导件23上一体地成型有线圈支承卡扣26,前端的爪部26b与在线圈架42的一端的端子支承基部32上设置的开口部34卡合。由此,线圈装配体13被保持。多个销35与底壁15的定位孔25a嵌合而限制线圈装配体13的旋转。

主权项:1.一种液压控制装置,其中,具备:线圈装配体,其在构成为筒状的磁轭内收纳线圈架而成;壳体,其在底壁的一侧排列收纳有多个所述线圈装配体;壁部,其在将所述磁轭的外形沿着所述线圈架的轴向投影的投影面内,从所述线圈架的端面向所述轴向突出;第一卡合部,其设置于所述壁部;第二卡合部,其设置于所述壳体侧,并且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

全文数据:液压控制装置以及制动控制装置技术领域该发明涉及在壳体内收纳多个包含线圈架和磁轭的线圈装配体的液压控制装置、以及使用了该液压控制装置的制动控制装置。背景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将多个线圈装配体收纳在壳体内的液压控制装置的一个例子,公开了车辆用制动液压控制装置。其中,为了将各线圈装配体保持于壳体,在壳体侧设置在前端具备爪部的多个支承部,成为由多个支承部把持线圈装配体周围的结构。在上述结构中,对线圈装配体进行把持的臂状的支承部位于线圈装配体的磁轭的外侧,换句话说,在线圈架的轴向上臂状的支承部延伸到与磁轭重合的位置。因此,在将多个线圈装配体配置在壳体内时,存在包含支承部在内的各个线圈装配体所占有的空间变大,影响装置的小型化的问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84565号公报发明内容在该发明的液压控制装置的一个形态中,具备在构成为筒状的磁轭内收纳线圈架而成的线圈装配体和收纳多个上述线圈装配体的壳体,在将上述磁轭的外形沿着上述线圈架的轴向投影的投影面内,壁部从上述线圈架的端面向上述轴向突出,该壁部的第一卡合部与上述壳体侧的第二卡合部彼此卡合。根据该发明,在将多个线圈装配体配置在壳体内时,各个线圈装配体所占有的空间变小,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适用该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制动控制装置的示意性剖面图。图2是该制动控制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主体的底面侧的结构的底视图。图4是表示上述主体的底面侧的结构的立体图。图5是图1的A部分的剖面放大图。图6是表示将电路基板取下的状态下的主体的上面侧的结构的立体图。图7是图6的X部分的放大图。图8是表示安装线圈装配体前的状态下的主体的上面侧的结构的立体图。图9是图8的Y部分的放大图。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例中的线圈装配体的立体图。图11是该线圈装配体的剖面图。图12是该线圈装配体的上面图。图13是仅表示线圈架的合成树脂部分的立体图。图14是表示第二实施例,在将电路基板取下的状态下表示主体的上面侧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5是图14的Z部分的放大图。图16是上述Z部分的剖面图。图17是放大表示安装线圈装配体前的状态下的图14中的Z部分的放大图。图18是表示线圈装配体的端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9是从与图18不同的方向表示的立体图。图20是表示线圈装配体的变形例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将该发明适用于车辆用制动控制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详细地进行说明。[制动控制装置整体的结构]图1是适用了该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制动控制装置的示意性剖面图,图2是该制动控制装置的分解立体图。该制动控制装置介于车辆的主缸与各轮的轮缸之间,基于车轮轮速等对向各轮的轮缸供给的制动液压进行控制,并且具备:液压块1,其在内部形成有成为制动配管的一部分的流体通路未图示;壳体2,其由主体3和罩4构成为箱状,并且层叠在液压块1的一方的面;电动马达5,其安装于液压块1的另一方的面。电动马达5驱动在液压块1的内部配置的未图示的柱塞泵。为了使用该柱塞泵进行向各轮供给的制动液压的增压和减压,在液压块1和壳体2设有多个例如15个电磁阀11。详细地说,电磁阀11包含插入液压块1的阀插入孔14的阀体12和在轴向上驱动该阀体12的大致圆筒状的线圈装配体13,线圈装配体13如后所述地配置在壳体2侧、详细地说配置在主体3的底面侧。在这多个电磁阀11的周围,为了检测各部分的液压而设有三处压力传感器22。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电磁阀11包含常开型电磁阀和常闭型电磁阀,但是在这里不对两者特别地进行区分。液压块1由金属、例如铝合金形成为块状,在内部呈规定的回路状形成形成有上述流体通路,并且在侧面配置有多个液压口6,该多个液压口6与通向轮缸等的液压配管连接。主体3例如使用硬质合成树脂成型,具有相对于成为与液压块1的安装面的块侧凸缘部16B凹的底壁15,并且在周缘具备安装罩4的罩侧凸缘部16A。而且,在从液压块1向侧方伸出的主体3的一侧部配置有具备多个端子18的连接器19。罩4例如由金属板的压力成型件或铝合金的压铸件等构成,通过安装于上述罩侧凸缘部16A而覆盖主体3的开口面整体。主体3的底壁15从液压块1的面分开,在两者之间配置有上述线圈装配体13。换句话说,在与液压块1接触的主体3的块侧凸缘部16B的内周侧构成的空间内收纳有多个线圈装配体13。并且,在由主体3和罩4构成的壳体2内收纳有电路基板17,在该电路基板17形成有用于驱动电磁阀11的电路。该电路基板17与主体3的底壁15实质上平行地配置,并且在电路基板17与底壁15之间具有规定的间隔。在电路基板17上安装有省略了图示的多个电子部件。并且,从连接器19延伸的多个端子18与电路基板17连接。图3和图4是表示主体3的底面侧的结构的底视图和立体图。如图示的那样,与液压块1接合的块侧凸缘部16B形成为呈大致矩形连续的形状,连接器19位于其外侧。在由块侧凸缘部16B围成的区域内密集地配置有多个、例如15个线圈装配体13。详细地说,4个线圈装配体13作为一组而以分别位于四边形的顶点的方式邻接配置,与该组邻接地,同样的4个线圈装配体13作为一组而以分别位于四边形的顶点的方式邻接配置。在这两个组之间,为了与电动马达5电连接而配置有呈圆柱状突出的马达柱21。并且,在与上述两个组邻接的其余区域,分别排成一列的3个线圈装配体13和4个线圈装配体13以分别错开半个间距的形状排列配置,从而配置有共计7个线圈装配体13。如同在后文详细说明的那样,各个线圈装配体13具有大致圆筒状的外形形状,在彼此邻接的两个线圈装配体13之间设有极小的间隙。换句话说,为了在邻接的线圈装配体13彼此之间确保极小的间隙并且实现主体3的小型化,以尽可能密集的状态配置15个线圈装配体13。[线圈装配体的结构]在这里,基于图10~图13对线圈装配体13的一个结构例进行说明。图10是线圈装配体13的立体图,图11是剖面图,图12是顶视图。线圈装配体13由卷绕有线圈41的线圈架42、收纳该线圈架42的一端开口的圆筒状的第一磁轭43、沿着该第一磁轭43的开口端配置的第二磁轭44构成。图13是仅表示线圈架42的合成树脂部分的立体图。线圈架42由硬质合成树脂与各部分一体地成型而成,如图13所示,具有卷绕有线圈41的圆柱状的轴部45和在轴向上贯穿该轴部45且剖面为圆形的轴贯通孔46,并且在轴部45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向半径方向突出的第一凸缘47和第二凸缘48。第一凸缘47和第二凸缘48成为圆环状,各自外径彼此相等。需要说明的是,轴贯通孔46与轴部45同心形成,因此,轴部45实质上成为圆筒状。在上述轴贯通孔46的内周面设有向半径方向内侧呈剖面半圆形或圆弧形突出的、例如3个突起部49。在该实施例中,突起部49遍及轴贯通孔46全长地呈直线状连续形成。第一磁轭43由作为磁性体的金属、例如铁系材料与各部分一体地形成,具有与线圈架42的第一凸缘47对置的端壁部51、从该端壁部51的周缘立起的圆筒形的侧壁部52。侧壁部52的内径设定为比线圈架42的第一凸缘47和第二凸缘48的外径略大。并且,沿着轴向的侧壁部52的长度比线圈架42的全长略大。需要说明的是,侧壁部52可以具有多边形的剖面形状,并且可以具有狭缝状的开口部。在端壁部51的中心部具备圆形的贯通孔53,该贯通孔53的开口边缘作为向第一磁轭43的内侧立起的第一立起壁54形成。也就是说,在贯通孔53的开口边缘设置的第一立起壁54成为从端壁部51与侧壁部52平行地延伸的相对较短的圆筒状。这样,成为圆筒状的第一立起壁54在线圈架42的具备3个突起部49的轴贯通孔46的内周侧成为所谓的压入状态而结合。第二磁轭44与第一磁轭43同样地由作为磁性体的金属、例如铁系材料与各部分一体地形成,成为与线圈架42的第二凸缘48的外径大致相等的直径换句话说比第一磁轭43的侧壁部52的内径略小的径的圆盘状,与线圈架42的第二凸缘48重合配置。在成为圆形的第二磁轭44的中心部具备圆形的贯通孔63,该贯通孔63的开口边缘作为向第一磁轭43的内侧立起的第二立起壁64形成。也就是说,在贯通孔63的开口边缘设置的第二立起壁64成为与第二磁轭44的面正交地延伸且相对较短的圆筒状。这样成为圆筒状的第二立起壁64与前述第一立起壁54同样地在线圈架42的具备3个突起部49的轴贯通孔46的内周侧成为所谓的压入状态而结合。因此,在线圈架42、第一磁轭43、第二磁轭44这三者被装配的状态下,如图11所示,在线圈架42的轴向的一端部第一磁轭43与线圈架42结合,在线圈架42的轴向的另一端部第二磁轭44与线圈架42结合。第二磁轭44与线圈架42的第二凸缘48重合,配置在第一磁轭43的侧壁部52的内周侧。由此,第一磁轭43的开口端实质上被第二磁轭44覆盖,由第一磁轭43和第二磁轭44构成连续的磁路。第一磁轭43与第二磁轭44基本上不彼此卡合。也就是说,以合成树脂制的线圈架42为媒介,第一磁轭43与第二磁轭44一体地被装配。在线圈架42的第二凸缘48的轴向外侧的端面,从该端面向线圈架42的轴向突出的端子支承基部32作为线圈架42的一部分一体成型。线圈装配体13具备沿着线圈架42的轴向延伸的一对端子31,该端子31模制在端子支承基部32内。该端子31的基端部作为线圈41的线端部相连接的绕组连接部31a从端子支承基部32向侧方突出。端子31从在端子支承基部32保持着的根部分向线圈架42的半径方向外侧折曲而沿着该线圈架42的轴向延伸。[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的具体结构]在上述线圈架42的第二凸缘48设置的端子支承基部32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的“壁部”,如图10~图13所示,在成为圆环状的第二凸缘48的端面上,沿着轴贯通孔46的开口边缘突出形成为弯曲成圆弧形的壁状。具体地说,端子支承基部32具备朝向线圈架42的半径方向内侧的内侧面32a、朝向半径方向外侧的外侧面32b、朝向线圈架42的切线方向的一对侧面32c、朝向线圈架42的轴向的顶面32d,端子31从顶面32d突出,并且绕组连接部31a分别从侧面32c突出。在外侧面32b,在处于一对端子31之间的位置,形成有沿着线圈架42的轴向直线地延伸的剖面为矩形的凹槽33。而且,在该凹槽33的末端位置设有沿着线圈架42的半径方向贯通端子支承基部32的矩形的开口部34。该开口部34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的“第一卡合部”。也就是说,开口部34和凹槽33具有相等的开口宽度,在线圈架42的轴向上连续。如图11所示,开口部34具有达到第二凸缘48的端面的大小,在端子支承基部32的内侧面32a,开口面的一部分被第二磁轭44覆盖。需要说明的是,开口部34可以是不到达内侧面32a的凹部。在这里,在图12中明确可知,端子支承基部32位于将第一磁轭43的外形换句话说侧壁部52的外周面沿着线圈架42的轴向投影的投影面的内侧。也就是说,在比规定线圈装配体13的主要部分的外形尺寸的第一磁轭43的外周面位于内侧的区域,端子支承基部32在线圈架42的轴向上突出。图5是线圈装配体13组装于主体3壳体2的图1的A部分的剖面放大图。如图5所示,各个线圈装配体13的一对端子31贯穿电路基板17的通孔且焊接于该电路基板17。通过该端子31的焊接,各个线圈装配体13最终固定于主体3底壁15的底面。图6是表示将电路基板17取下的状态下的主体3的上面侧的结构的立体图,图7是放大表示其一部分X部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安装线圈装配体13前的状态下的主体3的上面侧的结构的立体图,图9是放大表示其一部分Y部的立体图。如这些图所示,与各个线圈装配体13的位置相对应,在主体3的底壁15形成有呈角柱状立起的端子引导件23。贯穿该端子引导件23的顶面23a地形成有与各个端子31对应的端子引导孔24,线圈装配体13的端子31贯穿端子引导孔24而向上方延伸。端子引导件23的顶面23a经由极小的间隙与电路基板17接近,因此端子31插入端子引导孔24而在电路基板17附近被限制在规定位置,端子31向电路基板17的通孔的插入变得容易。在这里,在排成一列的3个线圈装配体13之外的其余12个线圈装配体13中,彼此邻接的2个线圈装配体13背靠背地组合配置于主体3。也就是说,彼此成对的2个线圈装配体13以使各自的端子支承基部32相邻的姿态配置。而且,相对于以这种方式成对的2个线圈装配体13,如图7、图9所示,顶面23a呈正方形的1个端子引导件23设置在2个线圈装配体13之间,在该端子引导件23的顶面23a设有共4个端子引导孔24。也就是说,成对的2个线圈装配体13共计4个的端子31被1个端子引导件23保持。如图9所示,在端子引导件23的两侧,为了避免与端子支承基部32和绕组连接部31a等干涉,在底壁15形成有将长圆分割为两部分的形状的开口部25,进一步在其周围贯穿地形成有3个定位孔25a。上述端子引导件23在面向线圈装配体13侧的侧面23b具备与作为“第一卡合部”的端子支承基部32的开口部34卡合的作为“第二卡合部”的线圈支承卡扣26。该线圈支承卡扣26与端子引导件23一体成型,并且由在开口的侧面23b的中央部分从顶面23a附近向下方底壁15的背面侧直线状地延伸的臂部26a和在该臂部26a的前端设置的爪部26b构成。臂部26a成为具有与端子支承基部32侧的凹槽33对应的宽度的剖面为矩形的棒状,成型为从端子引导件23的侧面23b的表面向外侧突出的形状。而且,爪部26b形成为在臂部26a的前端,向与侧面23b正交的方向呈楔状伸出。该爪部26b具有与端子支承基部32侧的“第一卡合部”即开口部34对应的大小。臂部26a为了实现爪部26b的弹性卡合而将长度等的尺寸设定为能够沿着相对于端子引导件23的侧面23b正交的方向换句话说爪部26b的突出方向弹性地弯曲变形。如图9所示,线圈支承卡扣26向底壁15的开口部25内延伸,前端的爪部26b比底壁15的上面电路基板17侧的面位于下方线圈装配体13侧。在上述结构中,在装置的装配时,将线圈装配体13从底壁15的背面侧插入,线圈支承卡扣26的爪部26b沿着凹槽33被引导。此时,臂部26a按压凹槽33而弹性地弯曲变形。而且,在爪部26b与线圈装配体13的开口部34吻合时,通过臂部26a的弹性还原力使爪部26b自然地与开口部34卡合参照图5、图7。并且,伴随于此,线圈装配体13的3个销35分别嵌合于底壁15的定位孔25a参照图5。通过该销35与定位孔25a的嵌合,能够将线圈装配体13相对于主体3的位置确保在规定位置,并且能够限制成为圆筒形的线圈装配体13的旋转。如上所述通过使线圈支承卡扣26与端子支承基部32的开口部34卡合,在端子31向电路基板17的焊接前,线圈装配体13相对于主体3暂时卡止。因此,在向电路基板17进行焊接前的阶段能够防止线圈装配体13从主体3脱落。并且,在焊接后,由于振动等而作用于线圈装配体13的荷载的一部分通过线圈支承卡扣26与开口部34的卡合而被支承,因此焊接部分的应力得以缓和。如前所述,在相对于成对的2个线圈装配体13的大致正方向的端子引导件23中,在彼此朝向相反侧的两个侧面23b分别设有线圈支承卡扣26。由此,背靠背地组合的2个线圈装配体13被1个端子引导件23保持。需要说明的是,如图8所示,相对于排成一列的3个线圈装配体13的端子引导件23是具备与各个线圈装配体13相对应地具有2个端子引导孔24的长方形顶面23a的相对较小的端子引导件23。该端子引导件23也同样地具备线圈支承卡扣26。并且,在底壁15的开口部25周围设置的定位孔25a的结构也是同样的。因此,对应的线圈装配体13也同样地通过作为“第一卡合部”的开口部34与作为“第二卡合部”的线圈支承卡扣26的卡合而被保持。并且,通过销35与定位孔25a的嵌合对线圈装配体13进行定位。作为线圈装配体13向主体3的安装步骤,例如,在将电路基板17安装于主体3之前,从底壁15的底面侧将线圈装配体13的端子31插入端子引导件23的端子引导孔24,并且将线圈装配体13压入规定位置。由此,前述端子引导件23的线圈支承卡扣26与线圈装配体13侧的开口部34卡合,线圈装配体13被暂时保持。此时,线圈装配体13的端面的3个销35分别进入底壁15的定位孔25a,能够可靠地规定线圈装配体13的安装位置。接着,将电路基板17配置在主体3的规定位置,对从该电路基板17的通孔突出的端子31进行焊接。由此,多个线圈装配体13相对于电路基板17和主体3被固定支承。在上述实施例中,具有如下所述的作用效果。在上述结构中,具备成为“第一卡合部”的开口部34的端子支承基部32在使第一磁轭43的外形沿着线圈架42的轴向延伸的投影面内向线圈架42的轴向突出。而且,从主体3侧沿着线圈架42的轴向延伸的线圈支承卡扣26的前端的爪部26b与开口部34卡合。因此,由端子支承基部32开口部34和线圈支承卡扣26构成的卡合保持机构成为与线圈装配体13的主要部分即由线圈架42、第一磁轭43以及第二磁轭44构成的圆筒状部分沿着线圈架42的轴向串列配置的结构。因此,在将多个线圈装配体13密集地配置在主体3的底面侧时,各个线圈装配体13实际占有的空间不会由于上述卡合保持机构而扩大。换句话说,在一个线圈装配体13的第一磁轭43与相邻的另一线圈装配体13的第一磁轭43之间不存在卡合保持机构,能够使两者的间隔成为最小限度。由此,能够实现收纳多个线圈装配体13的主体3的小型化。尤其是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向线圈架42的半径方向外侧弯折的端子31和绕组连接部31a也处于第一磁轭43的投影面内,比端子引导件23的端子引导孔24靠近线圈装配体13的中心的线圈支承卡扣26参照图9也位于第一磁轭43的投影面内,因此线圈装配体13整体的外形尺寸由第一磁轭43的外周面确定,能够使彼此邻接的线圈装配体13之间的距离成为最小限度。并且,在上述实施例中,用于形成“第一卡合部”的“壁部”作为端子支承基部32还具有对端子31进行支承的突起部的作用。因此,线圈架42的第二凸缘48上的结构变得简单,并且由于端子31与开口部34相邻,能够将与开口部34对应的线圈支承卡扣26与端子引导件23一体地设置。而且,在端子支承基部32成为“第一卡合部”的开口部34配置在一对端子31之间,在装配状态下,成为“第二卡合部”的线圈支承卡扣26位于一对端子31之间。因此,利用在一对端子31之间产生的浪费的空间即所谓的无效空间来配置开口部34和线圈支承卡扣26,能够抑制由于追加了这些卡合保持机构而导致的线圈装配体13的大型化。而且,在装配状态下,在一对端子31之间存在线圈支承卡扣26,因此成为电绝缘区域,例如能够抑制由金属粉等造成的端子31之间的短接。另外,端子支承基部32具有与开口部34连续的凹槽33,因此爪部26b在开口部34内自然地被引导,将线圈装配体13向主体3侧插入时的作业性提高。而且,在凹槽33嵌合有线圈支承卡扣26的臂部26a,因此能够得到稳定的卡合状态。另外,线圈支承卡扣26的臂部26a进入凹槽33,由此能够使具备线圈支承卡扣26的端子引导件23靠近线圈装配体13的中心形成。另外,线圈支承卡扣26与端子引导件23一体地成型,因此主体3的底壁15上的各部分的布置变得容易,在主体3的小型化方面是有利的。尤其是对于一些线圈装配体13来说,将一对线圈装配体13集约地配置于1个端子引导件23,能够实现主体3的小型化。端子引导件23成型为从主体3的底壁15立起的形状,在其侧面23b设有线圈支承卡扣26,因此能够容易地确保弯曲变形所需的臂部26a的长度。而且,一对线圈装配体13的共计4个端子31通过1个端子引导件23配置在彼此接近的位置,因此在确保电路基板17上的电子部品的安装面积方面是有利的。通过使各线圈装配体13的端子31向半径方向外侧弯折,成为一对线圈装配体13的端子31彼此接近的配置。并且,在上述实施例中,除了为了保持线圈装配体13而彼此卡合的开口部34和线圈支承卡扣26之外,还具备对线圈装配体13进行定位的销35和定位孔25a,因此线圈装配体13的旋转被限制,能够抑制端子31的变形。[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的第二实施例]接着,基于图14~图19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主要对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4是与图6同样地在将电路基板17取下的状态下表示主体3的上面侧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5是图14中的Z部分的放大图,图16是该Z部分的剖面图。图17是在安装线圈装配体13之前的状态下放大表示图14中的Z部分的放大图。并且,图18和图19是表示线圈装配体13的第二磁轭44侧的端部的结构的立体图。该第二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中线圈装配体13侧的“第一卡合部”为开口部34而主体3侧的“第二卡合部”为线圈支承卡扣26相反,线圈装配体13侧的“第一卡合部”为线圈支承卡扣126,主体3侧的“第二卡合部”为凹部134。即,在线圈装配体13的线圈架42上,相当于“壁部”的端子支承基部32与前述第一实施例同样地在成为圆环状的第二凸缘48的端面上以沿着轴贯通孔46的开口边缘的方式呈弯曲成圆弧形的壁状地突出形成。具体地说,具备朝向线圈架42的半径方向内侧的内侧面32a、朝向半径方向外侧的外侧面32b、朝向线圈架42的切线方向的一对侧面32c和朝向线圈架42的轴向的顶面32d,端子31从顶面32d突出,并且绕组连接部31a从侧面32c突出。而且,在外侧面32b,在处于一对端子31之间的位置设有沿着线圈架42的轴向延伸的线圈支承卡扣126。该线圈支承卡扣126与端子支承基部32一体地成型,由从外侧面32b超过顶面32d而在线圈架42的轴向上延伸的臂部126a和在该臂部126a的前端设置的爪部126b构成。爪部126b具有向线圈架42的半径方向外侧呈楔状伸出的形状。在这里,端子支承基部32和线圈支承卡扣126仍然位于将第一磁轭43的外形在线圈架42的轴向上投影的投影面内。与该线圈支承卡扣126相对应,在端子引导件23的侧面23b设有能够与爪部126b卡合的矩形的凹部134。在图示例中,凹部134到达端子引导件23的顶面23a,在顶面23a隔着凹部134在两侧配置有端子引导孔24。并且,在凹部134的下方线圈装配体13侧,虽然比较短,形成有与凹部134连续的凹槽133。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4~图17中例示的是具有与排成一列的3个线圈装配体13分别对应地设置的长方形顶面23a的小型的端子引导件23,能够成为具有与前述图7和图9所示的一对线圈装配体13对应的大致正方形的顶面23a的端子引导件23具备同样的凹部134以及凹槽133的结构。因此,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通过将线圈装配体13插入主体3,线圈支承卡扣126的爪部126b被端子引导件23的凹槽133引导而进入凹部134,与该凹部134卡合。由此,线圈装配体13保持于主体3。线圈装配体13具有3个销35,这些销35与主体3侧的定位孔25a嵌合,这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凹部134能够成为到达端子引导件23的内侧空间的开口部。在这样的第二实施例中,能够得到与前述第一实施例同样的作用效果。[其他实施例]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卡合保持机构和第二实施例的卡合保持机构在具备多个线圈装配体13的一个液压控制装置中,能够适当地进行组合而使用。即,对于一些线圈装配体13,能够适用第一实施例所示的卡合保持机构,对于另外一些线圈装配体13,能够适用第二实施例所示的卡合保持机构。并且,线圈装配体13的结构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也能够是其他结构。例如,图20取代上述实施例的第一磁轭43和第二磁轭44而表示具备单一的磁轭101的线圈装配体13。磁轭101具有与线圈架42的第二凸缘48相对的端壁部103和从该端壁部103的周缘立起的圆筒形的侧壁部104,在贯通孔105的开口边缘设置的立起壁106被压入线圈架42的轴贯通孔46。磁轭101的另一端即线圈架42的第一凸缘47侧开口。端子支承基部32穿过在端壁部103设置的圆弧形的开口部108而在线圈架42的轴向上突出。除此之外,能够将本发明适用于各种形态的线圈装配体。并且,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制动控制装置,能够适用于在壳体内配置有多个线圈装配体的各种液压控制装置。[液压控制装置的形态]作为基于以上说明的实施例的液压控制装置的形态,例如,考虑以下所述的形态。本发明的液压控制装置在其一个形态中,具备:线圈装配体,其在构成为筒状的磁轭内收纳线圈架而成;壳体,其在底壁的一侧排列收纳有多个所述线圈装配体;壁部,其在将所述磁轭的外形沿着所述线圈架的轴向投影的投影面内,从所述线圈架的端面向所述轴向突出;第一卡合部,其设置于所述壁部;第二卡合部,其设置于所述壳体侧,并且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在本发明优选的一个形态中,所述第一卡合部由凹部或开口部构成,所述第二卡合部由在前端具备与所述凹部或开口部卡合的爪部的卡扣构成。在本发明的另一形态中,所述第一卡合部由在前端具备爪部的卡扣构成,所述第二卡合部由供所述爪部卡合的凹部或开口部构成。在这些形态中,优选具备与所述凹部或开口部连续而对所述爪部进行引导的凹槽。并且,在本发明优选的一个形态中,所述壁部由从所述线圈架的一端的凸缘突出形成的端子支承基部构成,一对端子支承于该端子支承基部。优选所述第一卡合部在所述端子支承基部设置在一对端子之间。并且,在本发明优选的一个形态中,在所述底壁,在顶面具备端子引导孔的端子引导件立起地形成,在该端子引导件的侧面形成有所述第二卡合部。在另一形态中,在各个端子以邻接的姿态被组合的两个邻接的线圈装配体之间,配置有具备供两个线圈装配体的端子插入的四个的端子引导孔的一个端子引导件,各线圈装配体的端子朝向所述端子引导孔被弯折。并且,在本发明优选的一个形态中,在所述线圈装配体的端面设有多个销,这些销分别与所述底壁的定位孔卡合。并且,本发明作为制动控制装置构成。在优选的一个形态中,本发明的制动控制装置具备:液压块,其形成有成为制动配管的一部分的流体通路;电磁阀,其包含在所述块的阀插入孔中插入的阀体和驱动该阀体的线圈装配体,对所述流体通路的流量进行控制;电路基板,其形成有用于驱动所述电磁阀的电路;壳体,其收纳有所述线圈装配体和所述电路基板;所述线圈装配体具备:线圈架,其卷绕有线圈;磁轭,其成为收纳所述线圈架的筒状;端子,其从所述线圈架的端部向该线圈架的轴向突出,并且固定支承于所述电路基板;壁部,其在将所述磁轭的外形沿着所述线圈架的轴向投影的投影面内,从所述线圈架的端面向所述轴向突出;第一卡合部,其设置于该壁部;通过在所述壳体侧设置的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的卡合,分别保持于所述壳体。

权利要求:1.一种液压控制装置,其中,具备:线圈装配体,其在构成为筒状的磁轭内收纳线圈架而成;壳体,其在底壁的一侧排列收纳有多个所述线圈装配体;壁部,其在将所述磁轭的外形沿着所述线圈架的轴向投影的投影面内,从所述线圈架的端面向所述轴向突出;第一卡合部,其设置于所述壁部;第二卡合部,其设置于所述壳体侧,并且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卡合部由凹部或开口部构成,所述第二卡合部由在前端具备与所述凹部或开口部卡合的爪部的卡扣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卡合部由在前端具备爪部的卡扣构成,所述第二卡合部由供所述爪部卡合的凹部或开口部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液压控制装置,其中,具备与所述凹部或开口部连续而对所述爪部进行引导的凹槽。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壁部由从所述线圈架的一端的凸缘突出形成的端子支承基部构成,一对端子支承于该端子支承基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压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卡合部在所述端子支承基部设置在一对端子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控制装置,其中,在所述底壁立起地形成有在顶面具备端子引导孔的端子引导件,在该端子引导件的侧面形成有所述第二卡合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压控制装置,其中,在各个端子以邻接的姿态被组合的两个邻接的线圈装配体之间,配置有具备供两个线圈装配体的端子插入的四个端子引导孔的一个端子引导件,各线圈装配体的端子朝向所述端子引导孔被弯折。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控制装置,其中,在所述线圈装配体的端面设有多个销,这些销分别与所述底壁的定位孔卡合。10.一种制动控制装置,具备:液压块,其形成有成为制动配管的一部分的流体通路;电磁阀,其包含在所述块的阀插入孔中插入的阀体和驱动该阀体的线圈装配体,并且对所述流体通路的流量进行控制;电路基板,其形成有用于驱动所述电磁阀的电路;壳体,其收纳有所述线圈装配体和所述电路基板;该制动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线圈装配体具备:线圈架,其卷绕有线圈;磁轭,其成为收纳所述线圈架的筒状;端子,其从所述线圈架的端部向该线圈架的轴向突出,并且固定支承于所述电路基板;壁部,其在将所述磁轭的外形沿着所述线圈架的轴向投影的投影面内,从所述线圈架的端面向所述轴向突出;第一卡合部,其设置于该壁部;所述线圈装配体通过在所述壳体侧设置的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的卡合而分别保持于所述壳体。

百度查询: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液压控制装置以及制动控制装置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