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动力传递装置_中山市迪迈打印科技有限公司_201810917302.3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迪迈打印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日:2018-08-13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公开(公告)号:CN108845484B

主分类号:G03G21/18(20060101)

分类号:G03G21/18(20060101)

优先权:["20180718 CN 2018211413247"]

专利状态码:失效-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法律状态:2023.08.18#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2018.12.14#实质审查的生效;2018.11.20#公开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传递装置,该动力传递装置具有旋转轴线L3,可与动力输出件结合和脱离结合,包括动力接收件、可伸缩组件、凸缘、固定件以及与固定件相邻设置的可动件,其中,动力接收件和可伸缩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凸缘内;固定件用于限制可动件的移动范围;在动力传递装置与动力输出件结合的过程中,可动件用于导引动力输出件;可伸缩组件可在动力接收件内沿旋转轴线L3伸缩,可伸缩组件包括伸缩件、第二复位件和第三复位件,其中,第二复位件和第三复位件均与伸缩件抵接,第二复位件用于在圆周方向上复位动力接收件,第三复位件用于在竖直方向上复位伸缩件。

主权项:1.动力传递装置,具有旋转轴线L3,可与动力输出件结合和脱离结合,包括动力接收件、可伸缩组件、凸缘、固定件以及与固定件相邻设置的可动件,其中,动力接收件和可伸缩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凸缘内;固定件用于限制可动件的移动范围,可动件可绕与旋转轴线L3平行的旋转轴线L4旋转;在动力传递装置与动力输出件结合的过程中,可动件用于导引动力输出件;可伸缩组件可在动力接收件内沿旋转轴线L3伸缩,其特征在于,可伸缩组件包括伸缩件、第二复位件和第三复位件,其中,第二复位件和第三复位件均与伸缩件抵接,第二复位件用于在圆周方向上复位动力接收件,第三复位件用于在竖直方向上复位伸缩件;沿垂直于旋转轴线L3的方向观察动力传递装置,可动件可在遮蔽部分动力接收件的第一位置与不遮蔽动力接收件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可动件处于第一位置时,动力接收件不与动力输出件结合;可动件处于第二位置时,动力接收件与动力输出件结合。

全文数据:动力传递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的处理盒,该处理盒中可旋转地安装有旋转件,在处理盒壳体的一个纵向末端或者旋转件的一个纵向末端安装有动力传递装置。背景技术[0002]处理盒是常见的办公耗材,俗称硒鼓,其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成像设备(以下简称“设备”)中,当处理盒被安装至设备时,设置于处理盒中的动力接收件从设备中设置的动力输出件接收驱动力,进而驱动可旋转地安装在处理盒中的旋转件旋转,完成成像过程。[0003]现有一种动力接收件以可自由摆动的方式安装在旋转件的一个纵向末端或者处理盒壳体的纵向末端,处理盒被安装至设备前,动力接收件处于可自由摆动状态,此时动力接收件的旋转轴线相对于旋转件的旋转轴线倾斜;处理盒被安装至设备后,动力接收件与设置在设备中的动力输出件结合,并接收动力输出件输出的驱动力。[0004]随着人们对办公便利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处理盒设计的越来越大,其中容纳的新调色剂量也相应的增大,而处理盒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废粉,因而,废粉量将会随着新调色剂量的增大而增大,现有的一种处理盒为应对大量废粉量的储存,采用多级螺杆传送的方式将成像过程中产生的废粉逐级输送到处理盒的相应位置,此种方式输送的废粉容易在前后两级螺杆之间阻塞,从而严重影响废粉的传送。[0005]上述动力接收件被安装后,为达到其可自由摆动的目的,动力接收件靠近旋转件或者处理盒壳体的一端不会被固定,处理盒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动力接收件的脱落,因此,现有处理盒的动力接收件以及废粉的传送机构均需改进。发明内容[0006]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其中安装的动力接收件被固定在旋转件的一个纵向末端或者处理盒壳体的一个纵向末端,因而可确保在处理盒的运输过程中,动力接收件不会脱落。[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0008]动力传递装置,具有旋转轴线L3,可与动力输出件结合和脱离结合,包括动力接收件、可伸缩组件、凸缘、固定件以及与固定件相邻设置的可动件,其中,动力接收件和可伸缩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凸缘内;固定件用于限制可动件的移动范围;在动力传递装置与动力输出件结合的过程中,可动件用于导引动力输出件;可伸缩组件可在动力接收件内沿旋转轴线L3伸缩,可伸缩组件包括伸缩件、第二复位件和第三复位件,其中,第二复位件和第三复位件均与伸缩件抵接,第二复位件用于在圆周方向上复位动力接收件,第三复位件用于在竖直方向上复位伸缩件。[0009]伸缩件以穿过动力接收件的方式被安装。[0010]伸缩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基部、以及从基部延伸的推杆,所述基部与动力接收件接触,沿旋转轴线L3,推杆穿过动力接收件。[0011]基部包括相互连接的底板和底座,底板被定位件固定,底座整体呈圆柱状,从底板的顶面突出。[0012]在底座的圆周方向上设置有升降面、与升降面的最低点相邻的限位面以及与升降面的最高点相邻的保持面。[0013]动力接收件包括圆柱体、分别位于圆柱体两端的动力接收部和延伸部,动力接收部用于与动力输出件结合,延伸部用于与伸缩件结合,控制伸缩件的伸缩。[0014]动力接收件还设置有穿过动力接收部的通孔,伸缩件穿过通孔。[0015]圆柱体为中空腔体,通孔与中空腔体连通。[0016]动力接收件还包括设置在圆柱体和动力接收部之间的连接部,在于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上,连接部的最大尺寸小于圆柱体的最大尺寸。[0017]动力接收部包括与连接部连接的底盘、从底盘向远离圆柱体的方向突出的动力接收爪、设置在底盘上的斜面体。附图说明_[0018]图1A是本发明涉及的处理盒从非驱动端观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19]图1B是本发明涉及的处理盒从驱动端观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20]图1C是本发明涉及的处理盒从安装方向的下游观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21]图2A是本发明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22]图2B是本发明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分解示意图。[0023]图2C是沿本发明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旋转轴线剖切的剖视图。[0024]图3A是本发明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固定件的整体结构不意图。[0025]图3B是本发明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可动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26]图3C是本发明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可动件的反面结构示意图。[0027]图3D是本发明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动力接收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28]图3E是本发明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动力接收件的反面结构示意图。[0029]图3F是本发明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动力接收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0030]图3G是本发明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中伸缩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31]图3H是本发明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定位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32]图4A是本发明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可动件处于第一位置时的俯视图。[0033]图4B是本发明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可动件处于第二位置时的俯视图。[0034]图5A是本发明涉及的动力输出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35]图5B是本发明涉及的动力输出件安装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36]图5C是本发明涉及的动力输出件安装后的俯视图。[0037]图6A是本发明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向动力输出件靠近的状态示意图。[0038]图6B是本发明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可动件与动力输出件开始接触时的状态示意图。[0039]图6C是动力输出件位于本发明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可动件之上时的状态示意图。[0040]图6D是本发明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动力接收件与动力输出彳午开%接触时的状态示意图。[0041]图6E是本发明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动力接收件与动力输出件开始结合时的状态不意图。[0042]图7A是当动力输出件处于特定位置时,动力传递装置向动力输出件靠近的状态示意图。、[0043]图7B是当动力输出件处于特定位置时,可动件与动力输出件开始接触时的状态不意图。[0044]图7C是当动力输出件处于特定位置时,动力输出件位于可动件之上时的状态示意图。[0045]图7D是当动力输出件处于特定位置时,动力接收件与动力输出件开始接触时的状态不意图。[0046]图7E是当动力输出件处于特定位置时,动力接收件与动力输出件开始结合时的状态示意图。[0047]图8A是动力输出件驱动动力接收件开始旋转的状态不思图。[0048]图8B是动力输出件驱动动力接收件到达预定位置的状态示意图。[0049]图9A是本发明涉及的处理盒的废粉仓壳体被隐藏后其内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0050]图9B是本发明涉及的处理盒的废粉仓壳体被隐藏后其反面结构示意图。[0051]图9C是本发明涉及的处理盒的废粉仓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52]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0053]首先对本发明涉及的处理盒C做如下定义:处理盒C的长度方向为纵向X,宽度方向为横向Y,同时与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垂直的高度方向为竖向Z,且从处理盒C的非驱动端指向驱动端的方向为+X方向,处理盒C的安装方向为+Y方向,从废粉仓指向粉仓的方向为+Z方向。[0054][处理盒的整体结构][0055]图1A是本发明涉及的处理盒从非驱动端观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B是本发明涉及的处理盒从驱动端观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C是本发明涉及的处理盒从安装方向的下游观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56]如图所示,处理盒C包括相互铰接的粉仓第一盒体C1和废粉仓第二盒体C2、分别安装在粉仓C1中的显影件20和安装在废粉仓C2中的感光件10、以及位于处理盒C一个纵向末端的动力传递装置3〇;所述显影件20和感光件10作为旋转件分别被可旋转地安装在粉仓C1和废粉仓C2中,且显影件20面向感光件10,感光件10具有旋转轴线L1,显影件20具有旋转轴线L2,该旋转轴线L1与旋转轴线L2相互平行;所述动力传递装置3〇可以被安装在粉仓C1和废粉仓C2中的至少一个上,也可以被安装在旋转件的一个纵向末端,当处理盒c被安装至设备后,动力传递装置30与设置在设备中的动力输出件50如图5A所示结合并接收动力输出件50输出的驱动力。[0057]作为处理盒C的另一种形式,处理盒C仅包括粉仓盒体C1、可旋转地安装在粉仓Cl中的旋转件显影件20、以及位于处理盒C一个纵向末端的动力传递装置30,此时的废粉仓C2被设置在设备中,所述动力传递装置30可以被安装在粉仓C1上,也可以被安装在旋转件的一个纵向末端,当处理盒C被安装至设备后,动力传递装置30与设置在设备中的动力输出件50结合并接收动力输出件50输出的驱动力。[0058]也就是说,所述旋转件不管是感光件1〇还是显影件20均包括有一个旋转体,该旋转体可旋转地安装在盒体中,所述动力传递装置30可以被直接安装在旋转体的纵向末端,当动力传递装置30接收到驱动力后,直接将驱动力传递至旋转体,从而驱动旋转体旋转;或者,动力传递装置30被安装在处理盒的纵向末端,但不与旋转体直接结合,此时,动力传递装置30与旋转体的相应末端之间还设置有传送组件,当动力传递装置30接收到驱动力后,通过传送组件,驱动力被传递至旋转体。[0059]本发明实施例中,以包括有粉仓C1和废粉仓C2的处理盒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粉仓C1和废粉仓C2通过销钉CP相互铰接,处理盒C具有分别位于其两个纵向末端的驱动端D1和非驱动端D2,所述动力传递装置30被安装在处理盒C的驱动端D1;同时,为支撑感光件10,处理盒C还包括固定安装在废粉仓C2上的挡板11。[0060][动力传递装置][0061]图2A是本发明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B是本发明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2C是沿本发明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旋转轴线剖切的剖视图。[0062]本发明实施例中,动力传递装置30具有旋转轴线L3,并被安装在旋转件感光件)10的一个纵向末端,如图2A所示,旋转轴线L3与旋转轴线L1共轴;当动力传递装置30接收到动力输出件50的驱动力时,可直接驱动旋转件10旋转,因而,动力传递装置30被挡板11支撑并穿过挡板11。[0063]如图2B所示,动力传递装置30包括固定件31、可动件32、动力接收件33、可伸缩组件34、定位件35和凸缘36,其中,动力接收件33、可伸缩组件34和定位件35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凸缘36内,动力接收件33的一部分穿过挡板11,沿动力接收件33的旋转方向,动力接收件33被固定件31和可动件32部分包围,固定件31固定在挡板11或盒体上,相对于盒体、定位件35和凸缘36均保持静止,可动件32相对于盒体可移动地安装,固定件31用于限制可动件32的移动范围;具体的,可动件32可移动地安装在挡板11或盒体上,且固定件31与可动件32相邻设置;优选的,可动件32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挡板11上,因而,所述动力传递装置30还包括迫使可动件32复位的第一复位件37,更优选的,第一复位件37为扭簧,扭簧37的一端抵接可动件32,另一端抵接端盖11或盒体,因而,可动件32可在扭簧37的作用下绕旋转轴线L4旋转,旋转轴线L4与旋转轴线L3平行。[0064]所述可伸缩组件34可在动力接收件内沿旋转轴线L3伸缩,包括伸缩件341、第二复位件342和第三复位件M3,其中,第二复位件342和第三复位件343均与伸缩件341抵接,第二复位件3似用于在圆周方向上复位动力接收件33,其一端与动力接收件33接触,另一端与伸缩件341接触;第三复位件343用于在竖直方向所在的方向上复位伸缩件,其一端与伸缩件341接触,另一端与定位件3f5接触,优选的,第二复位件342为扭簧,第三复位件343为压缩弹簧;所述圆周方向是指动力接收件33的旋转方向,竖直方向是指动力传递装置30的旋转轴线L3所在的方向。[0065]如图2C所示,定位件35固定安装在凸缘36内,动力接收件33套接在伸缩件341外,位于凸缘36与伸缩件341之间;伸缩件Ml穿过动力接收件33,可在旋转轴线L3所在的方向上伸缩。[0066]图3A是本发明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固定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B是本发明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可动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C是本发明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可动件的反面结构示意图;图3D是本发明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动力接收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E是本发明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动力接收件的反面结构示意图;图3F是本发明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动力接收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X是本发明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中伸缩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H是本发明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定位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67]如图:3A所示,固定件31整体呈圆弧状,包括相互连接的顶板311和侧板312,二者之间形成悬空部313,同时,从顶板311上还延伸形成有固定轴314和限位板315,所述固定轴314用于允许顶板311固定在挡板11上,限位板315与可动件32接触,用于限制可动件32的移动范围,优选的,固定轴314和限位板315分别设置在固定件31的两个末端。[0068]如图3B和图3C所示,可动件32包括弧形的本体321、旋转部322、导引部323、以及形成在本体321上的限位部324;本体321围合形成半封闭腔326,当沿着垂直于旋转轴线L3的方向观察时,动力接收件33的一部分被容纳在半封闭腔326中(如图5A和图5B所示);所述限位部324用于与固定件31中的限位板315接触,因而,可动件32的移动范围受到固定件31的限制;旋转部322和导引部323分别位于本体321的两端,旋转部322用于与固定轴314结合,使得可动件32绕固定轴314旋转,导引部323用于与动力输出件50接触,并导引动力输出件50,包括相邻设置的导引面3231和过渡面3232,所述过渡面3232比导引面3231更靠近半封闭腔326,导引面3231为斜面,并向靠近旋转轴线L3的方向倾斜,或者说,在旋转轴线L3所在的方向上,导引面的最底端比导引面的最顶端更远离旋转轴线L3;如图所示,为确保可动件32在移动的过程中,不会触碰到动力接收件,所述可动件32还包括与半封闭腔326连通的避让部325。[0069]如图3D所示,动力接收件33包括圆柱体331,分别位于圆柱体331两端的动力接收部332和延伸部334、以及设置在圆柱体331上的动力传递部333;所述动力接收部332与动力输出件50结合,使得动力接收件33沿r所示方向绕旋转轴线L3旋转,动力传递部333用于与凸缘36上设置的动力被传递部结合,用于将驱动力传递至凸缘36;延伸部334用于与伸缩件341结合,进而控制伸缩件341的伸缩;优选的,所述动力传递部333为从圆柱体331上突出的突起,且动力传递部333和延伸部334均为径向相对设置的两个;同时,从节约材料成本以及确保动力接收件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的角度考虑,动力接收件33还包括设置在圆柱体331和动力接收部332之间的连接部335,在与旋转轴线L3垂直的方向上,连接部335的最大尺寸小于圆柱体331的最大尺寸。[0070]如图3E所示,圆柱体331内部为中空腔体336,沿旋转轴线L3,动力接收件30还设置有穿过动力接收部332的通孔3323,在旋转轴线L3所在的方向上,通孔3M3与中空腔体336连通,动力传递装置30完成组装后,伸缩件341位于中空腔体336中,并以穿过动力接收件33的方式被安装。[0071]如图3D和图3F所示,动力接收部332包括与连接部335连接的底盘3321、从底盘3321向远离圆柱体331的方向突出的动力接收爪3322、以及设置在底盘3321上的斜面体33211;所述动力接收爪3322之间形成有用于接纳动力输出件50的接纳槽3324,底盘3321为锥形体或圆柱体,所述动力接收爪3322为径向相对设置的两个,斜面体33211也从底盘3321向远离圆柱体331的方向突出,并向靠近旋转轴线L3的方向倾斜,通孔3323位于底盘3321的中心,因而,通过通孔3323,中空腔体336与接纳槽3324连通,旋转轴线L3穿过通孔3323。[0072]继续如图3F所示,动力接收爪3322包括用于与动力输出件50结合的动力接收面33225、与动力接收面33225邻接的第一表面33221、第二表面33222、第三表面33223和第四表面33224,其中,第三表面33223和第四表面33224与旋转轴线L3相对,沿延伸部334或圆柱体331指向动力接收部332的方向,第四表面33224位于第三表面33223的下游,或者说,沿旋转轴线L3,第四表面33224比第三表面3犯23更远离底盘3321,且第四表面33224相对于第三表面33223逐渐远离旋转轴线L3;所述第一表面33221、第二表面33222、第三表面33223和第四表面33224中,每相邻的两个表面之间均具有圆弧面过渡,当动力输出件50与动力接收爪3322接触时,所述圆弧面可有效降低动力输出件50与动力接收爪3322之间的阻力,使得动力接收爪3322与动力输出件50的结合更顺畅;所述第一表面33221位于动力接收爪3322远离旋转轴线L3的最外侧,沿动力接收件33的旋转方向r,第二表面33222位于动力接收爪3322的上游,当动力输出件5〇沿动力接收件33的旋转方向与动力接收爪3322接触时,动力输出件50将首先与第二表面33222接触,优选的,第一表面33221和第二表面33222均为圆弧面,因而,第一表面33221和第二表面33222均相对于旋转轴线L3倾斜。[0073]如图3G所示,伸缩件341包括依次连接的基部3411、以及从基部3411延伸的推杆3413,所述基部3411被定位件35固定在凸缘36中,并与动力接收件的延伸部334接触,当延伸部334随着动力接收件33旋转时,伸缩件341被控制实现伸缩;具体的,基部3411包括相互连接的底板34111和底座34112,所述底板34111与定位件35结合,并被定位件35固定,具有防止伸缩件341旋转的被限制面34111a和顶面3411lb,底座34112整体呈圆柱状,并从顶面34111b突出,在底座34112的圆周方向上设置有升降面34112a、与升降面34112a的最低点相邻的限位面34112c以及与升降面34112a的最高点相邻的保持面34112b。[0074]如上所述,可伸缩组件34还包括作为第二复位件的扭簧342,扭簧342的一端与动力接收件33接触,另一端与伸缩件341接触,如图3E和图3G所示,动力接收件33上还设置有第一结合孔3341,伸缩件341上还设置有第二结合孔34124,扭簧34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结合孔3341和第二结合孔34124结合,并被底座顶面3411lb支撑;优选的,第一结合孔3341设置在延伸部334上,第二结合孔34124设置在基部3411上,更具体的,第二结合孔34124设置在底座34122上。[0075]进一步的,可伸缩组件34还包括作为第三复位件的压缩弹簧糾3,该压缩弹簧343用于在旋转轴线L3所在的方向上复位,一端与伸缩件341接触,另一端与定位件35接触,从保证动力传递装置30的稳定性以及有利于动力传递装置3〇小型化的角度考虑,所述压缩弹簧343优选的被安装在伸缩件341内,如图2C和图3G所示,伸缩件Ml还包括筒体M12,所述筒体3412从底座34112向远离底板34111的方向延伸,推杆3413从筒体3412向更加远离底板34111的方向延伸,压缩弹簧M3位于筒体3412内。[0076]如图3H所示,定位件35包括圆盘351、从圆盘351表面垂直于径向方向延伸的护板355以及从圆盘351表面沿径向方向延伸的结合突起354;所述护板355围合形成容纳腔352,结合突起354用于与凸缘36结合,确保圆盘3H被固定,同时,护板355上还形成有用于与被限制面34111a结合的限制面353,优选的,所述限制面353和被限制面34111a均为平面,因而,伸缩件341仅能够在旋转轴轴线L3所在的方向做伸缩运动,而不能在动力接收件33的旋转方向r上做圆周运动。[0077]图4A是本发明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可动件处于第一位置时的俯视图;图4B是本发明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可动件处于第二位置时的俯视图。[0078]沿垂直于旋转轴线L3的方向观察动力传递装置30,可动件32可在遮蔽部分动力接收件33的第一位置与不遮蔽动力接收件33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如图4A所示,在可动件32处于第一位置时,动力接收件33不与动力输出件50结合,沿处理盒C的安装方向dl,导引部323位于动力传递装置30的下游,或者说,导引部323位于旋转轴线L3的下游,优选的,通孔3323不被可动件32遮蔽不被遮蔽的通孔3323的作用将在下文中描述);在可动件32处于第二位置时,动力接收件33与动力输出件50结合。[0079][动力输出件][0080]图5A是本发明涉及的动力输出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B是本发明涉及的动力输出件安装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C是本发明涉及的动力输出件安装后的俯视图。[0081]动力输出件50具有旋转轴线L5,包括旋转轴51、位于旋份转轴51—个末端的结合部52以及从旋转轴51和结合部52至少之一上突出的动力输出部53,所述结合部52用于与动力接收部332结合,如图5A所示,结合部52包括与旋转轴51—体形成的碗状体521以及位于碗状体521末端的末端面522,因而,动力输出件50也具有末端面522,沿旋转轴线L5,碗状体521的外表面位于旋转轴51与末端面522之间,如图所示,碗状体521的外表面为弧形面,在垂直于旋转轴线L5的方向上,从旋转轴线L5到末端面522的最大距离最小,从旋转轴线L5到旋转轴51的最大距离最大,也就是说,在垂直于旋转轴线L5的方向上,从旋转轴线L5到动力接收件50的最大距离,随着从末端面522指向旋转轴51的方向逐渐增大。[0082]进一步的,现有的动力输出件50还包括同时经过碗状体521和旋转轴51的平面523,如图4A所示,平面523形成为从旋转轴51的外表面向靠近旋转轴线L5,并沿着旋转轴线L5切削,但该平面523不与末端面522相邻,如图所示,沿旋转轴线L5,二者之间具有未被切削的弧形面524。[0083]如图5B所示,动力输出件50穿过支撑板61被安装,所述支撑板61上在平行于旋转轴线L5的方向上突出形成有延伸柱似、沿垂直于旋转轴线L5从延伸柱62向靠近动力输出件50的方向突出形成有凸块63,因此,当动力输出件50被安装后,在动力输出件50、延伸柱62和凸块63之间形成空间64;如图5C所示,当沿着垂直于旋转轴线L5的方向观察时,动力输出件50的一部分被凸块63遮挡。[0084][动力接收件与动力输出件的结合和脱离结合][0085]如上所述,动力输出件50还包括有同时经过碗状体521和旋转轴51的平面523,安装有动力传递装置30的处理盒C逐渐向动力输出件50靠近时,有可能是所述平面523面向动力传递装置30,也有可能是碗状体5W的外表面面向动力传递装置30,下面针对这两种情况进行描述。[0086]首先描述当碗状体521的外表面面向动力传递装置30时,动力传递装置30与动力输出件5〇的结合过程,为更清楚描述动力接收件33与动力输出件50的结合过程,下图中仅示出了动力输出件50、动力接收件33、可动件32和固定件31中的一部分或全部。[0087]图6A是本发明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向动力输出件靠近的状态示意图;图6B是本发明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可动件与动力输出件开始接触时的状态示意图;图6C是动力输出件位于本发明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可动件之上时的状态示意图;图㈤是本发明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动力接收件与动力输出件开始接触时的状态示意图;图6E是本发明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动力接收件与动力输出件开始结合时的状态示意图。[0088]如图6A所示,动力接收件33沿安装方向dl向靠近动力输出件50的方向运动,导引部323在第一复位件37的作用下处于第一位置,当沿着安装方向dl观察时,所述安装方向dl与旋转轴线L3相互正交,动力输出件50与导引部323具有重叠区域,沿旋转轴线L3,所述重叠区域的高度为hi,且导引面3231的最底端与动力输出件50的末端面522齐平,导引面3231的最顶端即过渡面3232在旋转轴线L5的投影位于结合部52内,优选的,沿着安装方向dl观察时,推杆3413与动力输出件50也有重叠区域,更优选的,沿旋转轴线L3,推杆3413与动力输出件50的重叠区域与上述导引部323与动力输出件50的重叠区域相同,也就是说,推杆3413的末端面与导引面3231的最顶端齐平,或者说,推杆3413的末端面与过渡面3232齐平。[0089]进一步的,沿旋转轴线L3,斜面体33211的最底端与过渡面3232齐平,也就是说,在开始安装处理盒C时,动力传递装置3〇处于初始状态,沿安装方向dl,动力接收件33与动力输出件50具有重叠区域,斜面体33211的最底端在旋转轴线L5的投影位于结合部52内,并与推杆3413的末端面齐平;此时,伸缩件Ml处于伸出状态,推杆3413从通孔3323伸出,沿旋转轴线L3,推杆3413穿过动力接收件33,延伸部334位于升降面34112a的最低点,并与限位面34112c相邻,第二复位件342和第三复位件343处于不受力的自然状态。[0090]如图6B所示,当动力输出件5〇开始与导引面3231接触时,具体的,碗状体521的外表面与导引面3231接触,如上所述,导引面3231为斜面,碗状体521的外表面为弧形面,可动件32被固定在挡板11上,因而,当继续沿dl所示方向推动动力传递装置30时,如图6C所示,动力输出件5〇将会沿着d2所示方向被挤压,并越过导引面3231到达过渡面3232,此时,沿旋转轴线L3,动力输出件50的末端面522至少与斜面体33211的最底端齐平。[0091]如图6D所示,碗状体521的外表面与斜面体33211接触,并在斜面体33211的导引作用下继续沿d2所示方向运动,最终,如图册所示,动力输出件50越过斜面体33211进入接纳槽3324,并在设备中设置的复位件的作用下沿d3所示方向靠近动力接收件,从而,动力输出件50的末端面522与推杆3413的末端面抵接,此时,旋转轴线L3与旋转轴线L5共轴,推杆3413仍然处于伸出状态,沿旋转轴线L3,动力输出杆53与动力接收爪3322具有高度为h4的重叠区域,在旋转轴线L3所在的方向上,动力输出杆53没有完全进入动力接收爪3322的范围内,二者处于半啮合状态,定义此时的动力传递装置30处于中间状态。[0092]接下来描述当碗状体Ml的平面523面向动力传递装置3〇时,动力传递装置30与动力输出件50的结合过程。[0093]图"7A是当动力输出件处于特定位置时,动力传递装置向动力输出件靠近的状态示意图;图7B是当动力输出件处于特定位置时,可动件与动力输出件开始接触时的状态示意图;图7C是当动力输出件处于特定位置时,动力输出件位于可动件之上时的状态示意图;图7D是当动力输出件处于特定位置时,动力接收件与动力输出件开始接触时的状态示意图图7E是当动力输出件处于特定位置时,动力接收件与动力输出件开始结合时的状态示意图。[0094]如图7A所不,动力输出件50的平面523面向动力传递装置30,此时,沿旋转轴线L3,动力传递装置30与动力输出件50的高度关系仍然与上述情况相同,g卩,导引面3231的最底端与动力输出件5〇的末端面f522齐平,导引面3231的最顶端或者说过渡面3232或者说斜面体33211的最底端或者说推杆3413的末端面在旋转轴线L5的投影仍然位于结合部52内,也就是说,推杆3413的末端面与斜面体33211的最底端齐平;伸缩件341处于伸出状态,推杆3413从通孔3323伸出。[0095]进一步如图7A所示,沿旋转轴线L3,导引面3231与动力输出件50的重叠区域或者说导引面3231在旋转轴线L5的投影高度为hl,斜面体33211在旋转轴线L5的投影高度为h2,弧形面524在旋转轴线L5的投影高度为h3,且投影高度h2所在的区域与投影高度h3所在的区域不重叠,但投影高度为hi的区域与投影高度为h3的区域部分重叠。假设没有导引面3231或者可动件32的存在,当沿着dl所示方向将动力传递装置30向动力输出件50移动时,斜面体33211将会与平面5¾相对,具有平面523的动力输出件50相当于一个阻挡件而阻挡动力接收件33沿dl所示方向运动,因而,当平面523面向动力传递装置30时,包括有该动力传递装置30的处理盒C将很难安装成功。[0096]在动力传递装置30中增加导引部323后,当动力输出件50与导引部323接触时,如图7B所示,弧形面524与导引面3231抵接,在继续沿dl所示方向施加作用力的同时,动力输出件50被挤压,并沿着d2所示方向运动,到达如图7C所示的过渡面3232;此时再继续沿dl所示方向移动动力接收件33时,斜面体33211的最底端与动力输出件50的末端面522齐平,所诉弧形面524得以与斜面体33211抵接,动力输出件50被进一步挤压,并进一步沿着d2所示方向运动,当越过斜面体33211后,如图7E所示,旋转轴线L3与旋转轴线L5共轴,结合部52进入接纳槽3324中,推杆3413仍然处于伸出状态,同上,此时的动力传递装置30处于中间状态,沿旋转轴线L3,动力输出杆53与动力接收爪3322具有高度为h4的重叠区域,在旋转轴线L3所在的方向上,动力输出杆53没有完全进入动力接收爪3322的范围内,二者处于半啮合状态。[0097]如上所述,可动件32或者导引部323的作用在于:在动力传递装置30与动力输出件50结合的过程中,沿旋转轴线L3相对于盒体或定位件35或凸缘36提升动力输出件50,即沿旋转轴线L3,动力输出件50的末端面522离盒体或定位件35或凸缘36的距离逐渐增大,最终使得在动力传递装置30与动力输出件50结合的过程中,动力输出件5〇的末端面522至少与斜面体3322的最底端齐平,从而确保动力输出件50中至少弧形面524能够与斜面体3322抵接。当所述平面523与动力传递装置30相对时,设置导引部323就变得很有必要,当所述平面523不与动力传递装置30相对,而是碗状体521的外表面与动力传递装置30相对时,导引部323的设置就变得不是必要,然而,由于动力输出件50设置在设备中,当设备停止工作时,动力输出件50的停止位置是随机的,也就是说,动力输出件5〇可能停止在碗状体521的外表面与动力传递装置30相对的位置,也可能停止在弧形面524与动力传递装置30相对的位置,因而,优选的方案是,动力传递装置3〇中设置导引部323。[0098]接下来参考图8A和图8B描述动力输出件50逐渐与动力接收件33完全结合的过程。[0099]图8A是动力输出件驱动动力接收件开始旋转的状态示意图;图8B是动力输出件驱动动力接收件到达预定位置的状态不意图。[0100]如上所述,当动力传递装置3〇处于图6E和图7E所示的中间状态时,动力输出杆53与动力接收爪3322半啮合,沿旋转轴线L3,动力输出杆53的一部分与动力接收爪3322啮合。此时,动力输出件50的末端面522与推杆3413的末端面抵接,第二复位件342和第三复位件343均处于不受力的自然状态,延伸部334位于升降面34112a的最低点,并与限位面34112c相邻。[0101]如图8A所示,当动力输出件50开始沿r所示方向旋转时,延伸部334开始沿着升降面34112a从最低点向最高点运动,由于伸缩件341的基部3411被定位件35固定而不能旋转,因而,随着延伸部334逐渐向升降面34112a的最高点运动,伸缩件341开始在旋转轴线L3上沿着d3所示方向运动,推杆3413随着基部3411也沿着d3所示方向运动,此时的推杆3413逐渐缩回,动力输出件50在设备中设置的复位件作用下与推杆3413的末端面始终保持接触,同时,沿旋转轴线L3,动力输出杆53与动力接收爪3322的重叠区域h5逐渐增大,作为第三复位件的压缩弹簧343逐渐被压缩,作为第二复位件的扭簧342逐渐发生变形。[0102]如图8B所示,当延伸部334运动至保持面34112b时,动力传递部333与设置在凸缘36中的动力被传递部结合,在旋转方向r上,动力接收件33相对于伸缩件34的运动停止,扭簧342保持在变形状态,伸缩件341沿d3方向的运动也停止,推杆3413不再进一步缩回,压缩弹簧343不再进一步被压缩,动力输出杆53完全与动力接收爪3322啮合,动力输出件50的末端面522与推杆3413的末端面保持接触,此时的动力传递装置30到达最终状态,完成与动力输出件30的结合。[0103]回到图4A和图4B描述动力接收件33在与动力输出件50结合的过程中,可动件32的运动过程。[0104]如上所述,可动件32可在遮蔽部分动力接收件33的第一位置与不遮蔽动力接收件33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动力传递装置30处于初始状态时,可动件32位于第一位置,如图4A所示,沿安装方向dl,可动件32中的导引部323位于旋转轴线L3或动力接收件33的下游,随着处理盒C的安装,导引部323开始与动力输出件50接触,并向设备内压缩动力输出件50,当进一步沿dl所示方向安装处理盒C时,动力输出件50将逐渐与动力接收件33接触,所述导引部323不再起导引作用,且由于设备中与动力输出件50相邻设置有凸块63,当沿着垂直于旋转轴线L5的方向观察时,动力输出件50的一部分被凸块63遮挡,凸块63开始与导引部323接触。[0105]为能够继续安装处理盒C,必须将导引部323从处理盒C的安装路径上移开,因此,随着处理盒C沿dl所示方向进一步被安装,导引部323被凸块63推压,并绕旋转轴线L4如图2B所示)旋转到达第二位置,此时,导引部323运动至避开凸块63的位置,如图4B所示,动力接收件33不再被可动件32遮蔽,动力传递装置30处于中间状态,可动件32位于第二位置,第一复位件37发生弹性变形,且可动件32保持被凸块63推开的状态,直至处理盒C取出时,可动件32在第一复位件37的复位作用下,逐渐回到第一位置。[0106]综上,在动力传递装置30与动力输出件50的结合过程中,动力传递装置30具有初始状态、中间状态和最终状态,并从初始状态经过中间状态到达最终状态。其中,在初始状态,动力接收件33不与动力输出件50结合,二者的旋转轴线相互平行,沿旋转轴线L3,推杆3413的末端面与斜面体33211的最底面齐平,并处于伸出状态,斜面体33211在旋转轴线L5上的投影位于结合部52内;在中间状态,旋转轴线L5与旋转轴线L3共轴,动力输出件50与动力传递装置30半啮合,即动力输出件53与动力接收爪3322半啮合,动力输出件50的末端面与推杆3413的末端面接触,推杆3413仍然处于伸出状态;在动力传递装置30从中间状态向最终状态的转换过程中,旋转轴线L5与旋转轴线L3仍然共轴,伸缩件341逐渐缩回,动力输出件50与动力传递装置30逐渐由半啮合向完全啮合转换,当动力传递装置30到达最终状态时,动力输出件50与动力传递装置30完全啮合,即动力输出杆53与动力接收爪3322完全啮合,动力输出件50的末端面与推杆3413的末端面接触,推杆3413处于缩回状态。[0107]以上介绍了动力输出件50与动力传递装置30的结合过程,在处理盒C从设备中取出的过程中,动力输出件50与动力传递装置3〇需要脱离结合,动力传递装置3〇从上述最终状态经过中间状态到达初始状态,其中各部件的运动过程与上述结合过程相反,在此仅做简单描述。[0108]当动力输出件50停止旋转时,在第二复位件扭簧342的复位力作用下,动力接收件33被推动沿与r所示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因而,延伸部334开始从保持面34112b向升降面34112a运动,并从升降面34112a的最高点逐渐向最低点运动,同时,在第三复位件压缩弹簧343的复位力作用下,伸缩件341开始沿d2所示方向运动,推杆3413逐渐伸出,通过动力输出件50的末端面推动动力输出件50整体沿d2所示方向运动,从而使得动力输出杆53与动力接收爪3322之间的啮合逐渐由完全啮合向半啮合转变,也就是说,在第二复位件342和第三复位件343的作用下,动力输出件50与动力接收件33之间的啮合逐渐由完全啮合向半啮合转变。[0109]当第二复位件342和第三复位件343完全恢复后,推杆3413不再继续伸出,动力输出杆53与动力接收爪3322处于半啮合状态,此时,如果对处理盒C施加与dl所示方向相反的作用力,由于动力接收爪3322设置有向外倾斜的第四表面33214,在该第四表面33214的导引作用下,动力输出件50越过动力接收爪3322与动力接收件33脱离结合。[0110]如上所述,动力接收件33的底盘3321上设置有斜面体33211,当动力输出杆53与动力接收爪3322啮合时,为确保二者能够稳定的啮合,本发明涉及的动力接收件33在其底盘3321上与动力接收爪3322相邻的位置设置有凹槽33212,如图3F所示,该凹槽33212从斜面体33211的顶端向底盘3321凹陷,形成与动力输出杆53的形状匹配的形状;所述动力输出杆53为圆柱体,因此,凹槽33212也形成为与圆柱体的外表面匹配的圆弧面,且凹槽33212与动力接收面33225相邻,且在动力接收件33的旋转方向r上,凹槽33212位于动力接收面33225的上游;如图8B所示,当动力输出杆53与动力接收爪3322啮合时,所述凹槽33212作为扩展部,使得动力输出杆53与动力接收爪3322啮合的更多。[0111][处理盒的废粉输送结构][0112]图9A是本发明涉及的处理盒的废粉仓壳体被隐藏后其内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9B是本发明涉及的处理盒的废粉仓壳体被隐藏后其反面结构示意图;图9C是本发明涉及的处理盒的废粉仓的俯视图。[0113]废粉仓C2用于容纳废调色剂,包括废粉仓壳体C20如图9C所示)、可旋转地安装在废粉仓壳体中的感光件10和充电件12,所述充电件12用于为感光件10表面充电,同时,废粉仓C2还包括与感光件10表面接触的清洁件13,在感光件10完成一个周期的工作后,清洁件13用于清除感光件10表面的废调色剂。[0114]如图9A所示,废粉仓C2还包括可旋转地安装在废粉仓壳体C20中的第二输送件14,所述第二输送件14用于将被清洁件13清除的废调色剂向远离感光件10的方向输送。沿处理盒C或废粉仓C2的横向方向和竖向方向,第二输送件14均位于感光件10的上游,随着第二输送件14的旋转,废调色剂在处理盒C或废粉仓C2的纵向方向被输送;沿处理盒C的竖向方向,清洁件13位于感光件10的上游。[0115]如图9B所示,废粉仓C2还包括可旋转地安装在废粉仓壳体C20中的第一输送件15,所述第一输送件15用于在第二输送件14输送废调色剂前,将被清洁件13清洁下来的废调色剂向第二输送件14输送;如图所示,沿处理盒C或废粉仓C2的竖向方向,第一输送件15位于清洁件13的上游,因而,也可以说,沿处理盒C或废粉仓C2的竖向方向,第一输送件15位于感光件10的上游,且沿处理盒C或废粉仓C2的横向方向,第一输送件15位于第二输送件14的下游。[0116]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输送件15为搅拌件,因而,第一输送件15的旋转可有效防止废调色剂结块,并在旋转的同时将废调色剂向第二输送件14输送。如图所示,第二输送件14为双向螺杆,包括主轴140、安装在主轴140上的第一输送部141和第二输送部142,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部141和第二输送部142为螺旋部,其中,第一螺旋部141的螺旋方向与第二螺旋部142的螺旋方向相反,废调色剂在第一螺旋部141和第二螺旋部142的作用下分别向相反的方向被输送,因而,废调色剂不会被堆积在废粉仓C2的纵向中部;同时,由于废调色剂不会向同一个方向被输送,在该方向上废调色剂堆积的情况得以杜绝,进而有效提升废调色剂的传送效率。[0117]废粉仓C2包括形成在废粉仓壳体C20中的废调色剂容纳腔16,如图9C所示,废调色剂容纳腔16包括在XY平面内顺时针排布的第一容纳腔161、第二容纳腔162、第三容纳腔163和第四容纳腔164,所述四个容纳腔连通,第一容纳腔161和第三容纳腔163在处理盒C的纵向方向延伸,第二容纳腔162和第四容纳腔164在处理盒C的横向方向延伸,沿处理盒C的竖向方向观察时,所述废调色剂容纳腔16形成“口”字形。[0118]继续如图9C所示,第二输送件14位于第一容纳腔161中,当其旋转时,废调色剂被第二输送件14沿图中d4和d5所示方向输送,其中,d4和d5所示方向相反,但与处理盒C的纵向方向平行;为确保废调色剂能够沿图中d6所示方向被输送,所述第二旋转件14还包括安装在主轴140两个纵向末端的第三输送部143,即主轴140的每个纵向末端均安装一个第三输送部143,所述第三输送部143用于将第一输送部141和第二输送部142输送过来的废调色剂沿与第一输送部141和第二输送部142的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输送。[0119]当第二输送件14旋转时,第三输送部143也一起旋转,优选的,第三输送部143为叶片,当第一输送部141和第二输送部142分别沿d4和d5所示方向输送废调色剂时,第三输送部143在与d4和d5所示方向相交的方向d6输送废调色剂,更优选的,第三输送部143的输送方向d6与第一输送部141的输送方向d4以及第二输送部142的输送方向d5均垂直,因此,废调色剂得以从第一容纳腔161分别被输送至第二容纳腔162和第四容纳腔164,随着废调色剂逐渐进入第二容纳腔162和第四容纳腔164,叶片143旋转时产生的气流将会进一步推动位于第二容纳腔162和第四容纳腔164中的废调色剂进入第三容纳腔163,最终,处理盒C工作时产生的废调色剂得以均匀分布在废调色剂容纳腔16中,而不会出现废调色剂堵塞现象。

权利要求:1.动力传递装置,具有旋转轴线L3,可与动力输出件结合和脱离结合,包括动力接收件、可伸缩组件、凸缘、固定件以及与固定件相邻设置的可动件,其中,动力接收件和可伸缩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凸缘内;固定件用于限制可动件的移动范围;在动力传递装置与动力输出件结合的过程中,可动件用于导引动力输出件;可伸缩组件可在动力接收件内沿旋转轴线L3伸缩,其特征在于,可伸缩组件包括伸缩件、第二复位件和第三复位件,其中,第二复位件和第三复位件均与伸缩件抵接,第二复位件用于在圆周方向上复位动力接收件,第三复位件用于在竖直方向上复位伸缩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伸缩件以穿过动力接收件的方式被安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伸缩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基部、以及从基部延伸的推杆,所述基部与动力接收件接触,沿旋转轴线L3,推杆穿过动力接收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基部包括相互连接的底板和底座,底板被定位件固定,底座整体呈圆柱状,从底板的顶面突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底座的圆周方向上设置有升降面、与升降面的最低点相邻的限位面以及与升降面的最高点相邻的保持面。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接收件包括圆柱体、分别位于圆柱体两端的动力接收部和延伸部,动力接收部用于与动力输出件结合,延伸部用于与伸缩件结合,控制伸缩件的伸缩。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接收件还设置有穿过动力接收部的通孔,伸缩件穿过通孔。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圆柱体为中空腔体,通孔与中空腔体连通。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接收件还包括设置在圆柱体和动力接收部之间的连接部,在于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上,连接部的最大尺寸小于圆柱体的最大尺寸。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接收部包括与连接部连接的底盘、从底盘向远离圆柱体的方向突出的动力接收爪、设置在底盘上的斜面体。

百度查询: 中山市迪迈打印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传递装置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