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一种跨座式单轨车风道系统_中铁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_201910154591.0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申请日:2019-03-01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公开(公告)号:CN109760705B

主分类号:B61D27/00

分类号:B61D27/00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4.03.19#授权;2019.06.11#实质审查的生效;2019.05.17#公开

摘要:本申请涉及一种跨座式单轨车风道系统,包括嵌入单轨车车顶的空调机组和风道,在空调机组的顶部设有新风口,在空调机组的底部中央设有回风口,在回风口处设有空调回风装置,在空调机组的两侧对称设有送风口,每一侧设有2个送风口,四个送风口分别一一对应连通于第一送风道、第二送风道、第三送风道、第四送风道,在第一送风道的尾端设有第五送风道,处理过的空气分别通过第一送风道、第二送风道、第三送风道、第四送风道和第五送风道流入客室和司控室。该设计的风道系统合理利用了车顶空间,整车高度满足限界要求,位于车顶的控制器和走线槽使用空间更加合理,而且风道没有单独静压腔设计,送风机将处理过的空气送入风道时,阻力小,噪音低。

主权项:1.一种跨座式单轨车风道系统,包括嵌入单轨车车顶的空调机组(1)和风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调机组(1)的顶部设有新风口(2),在所述空调机组(1)的底部中央设有回风口(3),在所述空调机组(1)的两侧对称设有送风口(4),每一侧设有2个所述送风口(4),在所述回风口(3)处设有空调回风装置(5),所述风道包括5个送风道,分别为第一送风道(6)、第二送风道(7)、第三送风道(8)、第四送风道(9)和第五送风道(10),四个所述送风口(4)分别一一对应连通于所述第一送风道(6)、所述第二送风道(7)、所述第三送风道(8)、所述第四送风道(9),在所述第一送风道(6)的尾端设有第五送风道(10),在所述第一送风道(6)、所述第二送风道(7)、所述第三送风道(8)和所述第四送风道(9)的下部均设有出风口,在所述出风口处设有出风装置(11),所述出风装置(11)向客室送风,所述第五送风道(10)向司控室送风;所述第一送风道(6)、第二送风道(7)、第三送风道(8)、第四送风道(9)均是由板材拼接而成的变截面容纳腔,所述变截面容纳腔的高度为107mm~217mm之间,所述第一送风道(6)、第二送风道(7)、第三送风道(8)、第四送风道(9)均为变出口面积送风,在所述第一送风道(6)、第二送风道(7)、第三送风道(8)、第四送风道(9)上设有面积不同的出风口;在所述第一送风道(6)、所述第二送风道(7)、所述第三送风道(8)和所述第四送风道(9)的入口处均设有换向导流装置(19),所述换向导流装置(19)由若干个呈弧形的导流板组成,相邻所述的导流板之间形成导风道;所述出风装置(11)包括出风盒(23)、出风隔栅(24)和设于所述出风隔栅(24)上的散流组件,所述出风隔栅(24)连接到所述出风盒(23)上,所述散流组件设置于所述出风隔栅(24)上并位于所述出风盒(23)的出口处,所述出风隔栅(24)和所述出风盒(23)之间进行密封设置。

全文数据:一种跨座式单轨车风道系统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风道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跨座式单轨车风道系统。背景技术跨座式单轨是通过单根轨道来支撑、稳定和导向,车体骑跨在轨道梁上运行的铁路,跨座式单轨的特点是适应性强、噪声低、转弯半径小、爬坡能力非常强。为适应跨座式单轨而建造的列车为跨座式单轨车,跨座式单轨车在建造的过程中,为尽可能的提高车速,会将整车建造的非常小巧。而风道系统作为跨座式单轨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主要是使车内空气循环、夏季为车内提供冷气、冬季为车内提供暖气等,因此风道系统是影响乘客乘坐环境的关键构造部分,跨座式单轨车风道系统的设计非常重要。目前在列车设计的过程中,常采用的是矩形风道或机组和风道一体方式,会占用车顶很大空间,占用车辆功能部件的使用空间,不能满足车辆布局。同时,矩形风道需要单独静压腔,克服送风阻力增加,机组噪音和成本相应增加,不利于轻量化设计,车体高度超限界尺寸;机组风道一体会进一步增大车体空调框尺寸,机组结构会变的庞大、复杂,重量增加,车体宽度超限界尺寸。发明内容本申请的目的在于解决了跨座式单轨车车辆车顶空间狭小,常规风道无法使用且重量超标问题,提供了一种跨座式单轨车风道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跨座式单轨车风道系统,包括嵌入单轨车车顶的空调机组和风道,在所述空调机组的顶部设有新风口,在所述空调机组的底部中央设有回风口,在所述空调机组的两侧对称设有送风口,每一侧设有2个所述送风口,在所述回风口处设有空调回风装置,所述风道包括5个送风道,分别为第一送风道、第二送风道、第三送风道、第四送风道和第五送风道,四个所述送风口分别一一对应连通于所述第一送风道、所述第二送风道、所述第三送风道、所述第四送风道,在所述第一送风道的尾端设有第五送风道,在所述第一送风道、所述第二送风道、所述第三送风道和所述第四送风道的下部均设有出风口,在所述出风口处设有出风装置,所述出风装置向客室送风,所述第五送风道向司控室送风。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回风装置包括风门、转动装置、回风格栅,所述风门通过转动装置固定到所述空调机组上,在所述风门和所述空调机组之间设有弹性体,所述回风格栅连接于所述风门上。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送风道是由板材拼接而成的容纳腔,所述的容纳腔由内置支架和外置支架支撑。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第一送风道、所述第二送风道、所述第三送风道和所述第四送风道均设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并通过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固定到所述单轨车车顶,在所述第一送风道、所述第二送风道、所述第三送风道和所述第四送风道的下部均设有支撑骨架。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第一送风道、所述第二送风道、所述第三送风道和所述第四送风道的入口处均设有换向导流装置,所述换向导流装置由若干个呈弧形的导流板组成,相邻所述的导流板之间形成导风道。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风装置包括出风盒、出风隔栅和设于所述出风隔栅上的散流组件,所述出风隔栅连接到所述出风盒上,所述散流组件设置于所述出风格栅上并位于所述出风盒的出口处,所述出风隔栅和所述出风盒之间进行密封设置。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散流组件由若干梯形块间隔排列而成。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梯形块由吸音材料制备而成。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出风盒内设有消声器,在所述消声器上设有导流流道。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设计了一款适用于跨座式单轨车的风道系统,包括空调机组和风道,新风口和回风口分别设置于空调机组的顶端和下部,送风口对称设于空调机组的两侧,每个送风口均连接一个送风道,这种结构设计的空调机组可以嵌入单轨车车顶,空调机组的上部与单轨车车顶弧度保持一致,合理利用了车顶空间,使功能部件合理布局,风道系统占用空间小,重量轻,阻力低,噪音低。附图说明图1是跨座式单轨车风道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是跨座式单轨车风道系统空调回风装置仰视图;图3是跨座式单轨车风道系统空调回风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是跨座式单轨车风道系统送风道入口处一换向导流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是跨座式单轨车风道系统出风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空调机组;2、新风口;3、回风口;4、送风口;5、空调回风装置;6、第一送风道;7、第二送风道;8、第三送风道;9、第四送风道;10、第五送风道;11、出风装置;12、风门;13、转动装置;14、回风格栅;15、弹性体;16、第一支架;17、第二支架;18、支撑骨架;19、换向导流装置;20、第一导流板;21、第二导流板;22、第三导流板;23、出风盒;24、出风隔栅;25、梯形块;26、消声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在不同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其中部件的尺寸、比例关系以及部件的数目均不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如图1所示,一种跨座式单轨车风道系统,包括空调机组1和风道,所述空调机组1的顶部与所述单轨车车顶的弧度一致,所述的空调机组1能嵌入跨座式单轨车的车顶并与跨座式单轨车车顶保持外观一致,在所述空调机组1的顶部设有新风口2,在所述空调机组1的底部中央设有回风口3,在所述回风口3处设有回风装置5,在所述空调机组1的两侧对称设有送风口4,每一侧设有2个所述送风口4,所述风道包括5个送风道,分别为第一送风道6、第二送风道7、第三送风道8、第四送风道9和第五送风道10,四个所述送风口分别一一对应连通于所述第一送风道6、所述第二送风道7、所述第三送风道8和所述第四送风道9,所述送风道的作用是将经过空调机组处理的气流输送到车体内部,保证乘客有一个舒适的乘坐环境,在所述第一送风道6的尾端设有第五送风道10,所述第五送风道10的作用是向司控台送风,所述第一送风道6、第二送风道7、第三送风道8、第四送风道9均是由板材拼接而成的变截面容纳腔,所述变截面容纳腔的高度为107mm~217mm之间,所述第一送风道6、第二送风道7、第三送风道8、第四送风道9均为变出口面积送风,在所述第一送风道6、第二送风道7、第三送风道8、第四送风道9上设有面积不同的出风口,如:所述出风口的面积可以为s1、s2、s3等,所述板材的材质可以为酚醛板块,所述的容纳腔由内置支架和外置支架支撑。在所述第一送风道6、所述第二送风道7、所述第三送风道8和所述第四送风道9上均设有第一支架16和第二支架17并通过所述第一支架16和所述第二支架17固定到所述单轨车车顶,通过所述第一支架16固定的送风道为刚性固定,通过所述第二支架17固定的送风道为可调节固定,在所述第一送风道6、所述第二送风道7、所述第三送风道8和所述第四送风道9的下部均设有支撑骨架18。本申请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回风装置5包括多个可向下打开的风门12、每个所述风门12通过转动装置13固定到所述空调机组1上,这种结构的风门12设计便于空调机组1的检修,提高了维修安全性能,在所述风门12和所述空调机组1之间设有弹性体15,所述弹性体15的作用是将风门12密封到空调机组1上,所述回风格栅14连接于所述风门12上,回风经过回风格栅14进入空调机组1。本申请中,在所述第一送风道6、第二送风道7、第三送风道8和第四送风道9的入口处均设有换向导流装置19,所述换向导流装置19由若干个呈弧形的导流板组成,所述导流板之间形成导风道,如图4所示,为所述换向导流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换向导流装置可由第一导流板20、第二导流板21、第三导流板22组成,所述第一导流板20与第二导流板21以及第二导流板21与第三导流板22之间的间距均为120mm,所述第一导流板20与所述送风口4之间的距离为18mm,所述导流装置19的作用是将送风量进行分配,近端风量直接送入出风盒23,经散流后送入客室,其余风量在风道内静压作用下再均匀送入出风盒23,再经散流后送入客室。本申请中,在所述第一送风道6、所述第二送风道7、所述第三送风道8和所述第四送风道9的下部均设有出风口,在所述出风口上设有出风装置11,如图5所示,所述出风装置11包括出风盒23、出风隔栅24和设于所述出风隔栅24上的散流组件。所述出风盒23固定到所述第一风道6上,如:所述出风盒23通过拉铆固定到所述第一风道6上。所述出风盒23与所述第一风道6、所述第二送风道7、所述第三送风道8和所述第四送风道9之间均进行密封设置,如:在所述出风盒23和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送风道7、所述第三送风道8和所述第四送风道9之间均设有海绵条,所述海绵条的厚度为2mm。所述出风盒23的材质可为铝板,在所述出风盒23外面设有保温板,所述保温板的厚度为10mm,如:所述保温板的材质可为EPDM等。所述出风隔栅24连接到所述出风盒23上,在所述出风隔栅24和所述出风盒23之间进行密封设计,如:在所述出风隔栅24和所述出风盒23之间设置海绵条,所述海绵条的厚度为20mm。所述出风隔栅24为带有通风孔的板材,如:所述通风孔的形状可以设有U形口,所述U形口间距为10mm。所述散流组件设置于所述出风格栅24上并位于所述出风盒23的出口处,所述散流组件由若干梯形块25间隔排列而成,如:所述梯形块25的高度可为20mm,所述梯形块25之间的间距为27.5mm。所述梯形块25与所述出风隔栅24之间可以为不可分割的一体结构,也可以为由所述梯形块25粘附到所述出风隔栅24上的一体结构。所述梯形块25由吸音材料制备而成,如铝合金材料等。在所述出风盒23内设有消声器26,在所述消声器26上设有导流流道。综上所述,本申请通过设计了一款适用于跨座式单轨车的风道系统,包括空调机组1和风道,新风口2和回风口3分别设置于空调机组1的顶端和下部,送风口4对称设于空调机组1的两侧,每个送风口4均连接一个送风道,空调机组的上部与单轨车车顶弧度保持一致,这种结构设计的空调机组1可以嵌入单轨车车顶,在回风口处设有回风装置,包含可以向下打开的风门,机组人员维护时,直接打开风门即可,不需要登车顶,维护更安全,合理利用了车顶空间,这种设计的风道系统,风道重量减轻了约36%,可使整车高度满足限界要求,位于车顶的控制器和走线槽使用空间更加合理,而且风道没有单独静压腔设计,送风机将处理过的空气送入风道时,无阻力板,风道对于静压需求可降低约30Pa。以上仅结合目前考虑的最实用的优选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描述,需要理解的是,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申请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跨座式单轨车风道系统,包括嵌入单轨车车顶的空调机组1和风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调机组1的顶部设有新风口2,在所述空调机组1的底部中央设有回风口3,在所述空调机组1的两侧对称设有送风口4,每一侧设有2个所述送风口4,在所述回风口3处设有空调回风装置5,所述风道包括5个送风道,分别为第一送风道6、第二送风道7、第三送风道8、第四送风道9和第五送风道10,四个所述送风口4分别一一对应连通于所述第一送风道6、所述第二送风道7、所述第三送风道8、所述第四送风道9,在所述第一送风道6的尾端设有第五送风道10,在所述第一送风道6、所述第二送风道7、所述第三送风道8和所述第四送风道9的下部均设有出风口,在所述出风口处设有出风装置11,所述出风装置11向客室送风,所述第五送风道10向司控室送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座式单轨车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装置5包括风门12、转动装置13、回风格栅14,所述风门12通过转动装置13固定到所述空调机组1上,在所述风门12和所述空调机组1之间设有弹性体15,所述回风格栅14连接于所述风门12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座式单轨车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道是由板材拼接而成的容纳腔,所述的容纳腔由内置支架和外置支架支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座式单轨车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送风道6、所述第二送风道7、所述第三送风道8和所述第四送风道9均设有第一支架16和第二支架17并通过所述第一支架16和所述第二支架17固定到所述单轨车车顶,在所述第一送风道6、所述第二送风道7、所述第三送风道8和所述第四送风道9的下部均设有支撑骨架18。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座式单轨车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送风道6、所述第二送风道7、所述第三送风道8和所述第四送风道9的入口处均设有换向导流装置19,所述换向导流装置19由若干个呈弧形的导流板组成,相邻所述的导流板之间形成导风道。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座式单轨车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装置11包括出风盒23、出风隔栅24和设于所述出风隔栅24上的散流组件,所述出风隔栅24连接到所述出风盒23上,所述散流组件设置于所述出风格栅24上并位于所述出风盒23的出口处,所述出风隔栅24和所述出风盒23之间进行密封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跨座式单轨车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流组件由若干梯形块25间隔排列而成。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跨座式单轨车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块25由吸音材料制备而成。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跨座式单轨车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风盒23内设有消声器26,在所述消声器26上设有导流流道。

百度查询: 中铁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跨座式单轨车风道系统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