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一种处理爆炸极限的有机废气处理系统_浙江超晟科技有限公司_202111118206.0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超晟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日:2021-09-22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公开(公告)号:CN113864795B

主分类号:F01N3/24

分类号:F01N3/24;F23G7/06;F23G5/44;F23G5/50;F23G5/46;A62C4/02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4.04.02#授权;2024.03.15#著录事项变更;2022.01.21#实质审查的生效;2021.12.31#公开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处理爆炸极限的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包括第一废气管路、主风机、单向阀、第一阻火器、水封装置、第二废气管路、第二阻火器、流量压力计、气体浓度检测仪、脉冲式燃烧处理装置,所述脉冲式燃烧处理装置还设有废气循环冷却系统。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通过水封装置的设计,可将有机废气降温并增加湿度;点过控制器根据流量压力计和气体浓度检测仪的信息输入控制火焰大小,实现火焰智控,同时吸附腔的可旋转设计和陶瓷环形隔板S型走向的轴线设计,可使燃烧后的气体与陶瓷环形隔板充分接触吸附;通过废气循环冷却系统的设计,实现二次循环燃烧,保证排放要求。

主权项:1.一种处理爆炸极限的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废气管路(1)、主风机(2)、单向阀(3)、第一阻火器(4)、水封装置(5)、第二废气管路(6)、第二阻火器(7)、流量压力计(8)、气体浓度检测仪(9)、脉冲式燃烧处理装置(10);所述第一废气管路(1)连接水封装置(5)的进气端,第二废气管路(6)连接水封装置(5)的出气端;主风机(2)、单向阀(3)、第一阻火器(4)沿废气输送方向顺次布置在第一废气管路(1),第二阻火器(7)布置在第二废气管路(6)上,第二废气管路(6)的末端连接脉冲式燃烧处理装置(10),所述流量压力计(8)、气体浓度检测仪(9)安装在第二阻火器(7)和脉冲式燃烧处理装置(10)之间的第二废气管路(6)上;所述水封装置(5)包括水管(51)、智控水泵(52)、水箱(53)、水位开关(54)、若干微孔管(55),所述若干微孔管(55)远离水封装置(5)的一端与输送VOC废气的第一废气管路(1)连通;所述的水封装置(5)的智控水泵(52)与水箱(53)通过水管(51)相连,所述的水箱(53)分为左腔室(531)和右腔室(532),所述左腔室(531)和右腔室(532)之间设有隔板(56),底部相通,所述右腔室(532)内设有水位开关(54),所述的水位开关(54)高度高于隔板(56)的下沿;所述的脉冲式燃烧处理装置(10)包括点火控制器(101)、脉冲式RTO燃烧火枪(102)、燃烧室(103)、陶瓷环形隔板(104)、碳化硅多孔蓄热体(105)、废气循环冷却系统(106)、废气导出管(107)、废气进气口(108),所述点火控制器(101)通过所述流量压力计(8)和气体浓度检测仪(9)的信号输入控制脉冲式RTO燃烧火枪(102)的点燃,所述脉冲式RTO燃烧火枪(102)设置于燃烧室(103)的一端,所述燃烧室(103)的内壁设有若干陶瓷环形隔板(104),燃烧室(103)内位于最下游位置的陶瓷环形隔板(104)的下游侧还设有碳化硅多孔蓄热体(105),所述碳化硅多孔蓄热体(105)与废气导出管(107)相通;所述废气进气口(108)连接第二废气管路(6),废气导出管(107)连接有废气循环冷却系统(106),废气循环冷却系统(106)的另一端与燃烧室(103)相连;所述燃烧室(103)分为顺次连接的三段,分别为燃烧腔(1031)、吸附腔(1032)、排出腔(1033),所述吸附腔(1032)内置于吸附腔圆壁筒(1034)内,所述吸附腔圆壁筒(1034)的两端分别与排出腔(1033)和燃烧腔(1031)固定,固定处设有密封圈(1035),所述吸附腔(1032)与吸附腔圆壁筒(1034)间留有圆周空隙(1036),所述吸附腔(1032)可相对吸附腔圆壁筒(1034)旋转,所述燃烧腔(1031)与废气进气口(108)相通,所述排出腔(1033)与废气导出管(107)相通;所述陶瓷环形隔板(104)上设有开孔,所述陶瓷环形隔板(104)将吸附腔(1032)分割为相互连通的若干腔室,相邻陶瓷环形隔板(104)上的开孔不在同一轴线方向上,所述陶瓷环形隔板(104)的环形外侧面与吸附腔(1032)内壁固定。

全文数据:

权利要求:

百度查询: 浙江超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爆炸极限的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