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一种基于巴西果效应关闭闹铃的闹钟_浙江理工大学_201910312279.X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申请日:2019-04-18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公开(公告)号:CN110058514B

主分类号:G04G13/02

分类号:G04G13/02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4.04.12#授权;2024.03.22#专利申请权的转移;2019.08.20#实质审查的生效;2019.07.26#公开

摘要:本发明公开的是种基于巴西果效应关闭闹铃的闹钟,包括壳体,壳体上安装有带有闹铃的闹钟主体,贯穿壳体形成有空腔,空腔内放有多个小球体,壳体上端铰接有透明的顶盖,靠近壳体下端的空腔内连接有下板,下板上开设有内球孔,下板外侧设有挡板,挡板上对应的两侧边与下板连接,且挡板与下板间留有间隙,间隙内可滑动的设有两个滑块,滑块与空腔内壁间连接有弹簧,挡板上开设有与内球孔对应的外球孔,任一滑块上连接有第一传感器,空腔内壁上连接有与第一传感器可接触的第二传感器,本发明需要手眼配合操作,可以从刚被叫醒的朦胧状态变为清醒状态,操作过程虽然具有强制性,但用户在体感上不会具有不舒适性,接受度高,市场风险低。

主权项:1.一种基于巴西果效应关闭闹铃的闹钟,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安装有带有闹铃的闹钟主体,其特征在于:自上而下贯穿壳体1形成有空腔2,所述空腔2内放有多个小球体3,所述壳体1上端铰接有透明的顶盖16,靠近壳体1下端的空腔2内连接有下板4,所述下板4上开设有内球孔5,所述下板4外侧设有挡板6,所述挡板6上对应的两侧边与下板4连接,且挡板6与下板4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内可滑动的设有两个滑块7,所述滑块7与空腔2内壁间连接有弹簧8,所述挡板6上开设有与内球孔5对应的外球孔9,任一滑块7上连接有第一传感器10,所述空腔2内壁上连接有与第一传感器10可接触的第二传感器11,所述第一、第二传感器10,11均与闹钟主体通信连接,自上而下往外球孔9内推入有大球体12以使两个滑块7相背滑动,第一、第二传感器10,11接触以触发闹钟主体关闭闹铃。

全文数据:一种基于巴西果效应关闭闹铃的闹钟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闹钟,更具体一点说,涉及一种基于巴西果效应关闭闹铃的闹钟。背景技术闹钟是一种非常普通的的生活物品。无论是机械式闹钟还是电子式闹钟,常规的闹钟叫醒实现方式为:计时,到规定时间后发出声音,从而达到提醒或叫醒的目的。目前的一些针对闹钟关闭方式的创新产品或专利有:用特定动作来关闭闹钟,如会跑的闹钟,会飞的闹钟,打靶射击闹钟,地毯闹钟、炸弹闹钟等。用回答问题等来关闭闹钟。对于某些类型的人群来说,在被闹钟叫醒后如果不能被强制保持一段清醒时间,很可能会继续睡去,从而造成叫醒失败,这也是针对叫醒方式创新的意义所在。而被叫醒后被强迫做各种夸张的动作或大叫大喊,也是一些人觉得不能接受的,他们更愿意低调的被迫清醒。巴西果效应Brazilnuteffect是指如果把两种颗粒的混合物置于容器中,然后施加外加的振荡,体积比较大的颗粒会上升到表层,而较小的颗粒会沉降到底部。巴西果效应的原理是摇动含有不同大小颗粒的混合物,最终最大的颗粒将会上升到最上方,也被称为麦片效应。目前还没有相应的闹钟方案应用上述原理来解决上述问题。发明内容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式唤醒效果好、易被接受等技术特点的一种基于巴西果效应关闭闹铃的闹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基于巴西果效应关闭闹铃的闹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安装有带有闹铃的闹钟主体,自上而下贯穿壳体形成有空腔,所述空腔内放有多个小球体,所述壳体上端铰接有透明的顶盖,靠近壳体下端的空腔内连接有下板,所述下板上开设有内球孔,所述下板外侧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上对应的两侧边与下板连接,且挡板与下板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内可滑动的设有两个滑块,所述滑块与空腔内壁间连接有弹簧,所述挡板上开设有与内球孔对应的外球孔,任一滑块上连接有第一传感器,所述空腔内壁上连接有与第一传感器可接触的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第二传感器均与闹钟主体通信连接,自上而下往外球孔内推入有大球体以使两个滑块相背滑动,第一、第二传感器接触以触发闹钟主体关闭闹铃。作为一种改进,两个滑块相对应一侧面的上边沿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7贴合时形成有分界线,所述分界线平分外球孔。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滑块外侧面与空腔内壁的间距等于外球孔的半径,所述滑块长度为挡板长度的二分之一。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滑槽为四分之一的大球体,所述滑块贴合时,两个滑槽配合形成为二分之一的大球体。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内球孔半径大于或等于外球孔半径,所述内球孔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挡板的宽。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顶盖上开设有锁扣,所述壳体上安转有开关按钮组件,所述开关按钮组件配合卡紧或松开锁扣以实现顶盖的闭锁和打开。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开关按钮组件包括按钮以及安装在顶盖下端面带有挂钩的限位杆,所述按钮穿设在壳体上,所述壳体上开设有锁扣所述限位杆上端连在顶盖上,所述限位杆下端可伸进锁扣内以使挂钩锁紧锁扣,按压按钮顶起限位杆,限位杆上的挂钩脱离锁扣以实现顶盖16打开。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闹钟主体包括显示屏、主控单元,所述壳体上设有设置键、亮屏键,所述设置键、亮屏键均与主控单元电连接。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按钮连接有复位弹簧以实现按钮回弹复位。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闹钟需要进行一种独特的方法才能实现关闭闹钟的响铃,其整个操作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手眼配合操作,并且有多个动作需要完成,用户完成这些动作后,可以从刚被叫醒的朦胧状态变为清醒状态。操作过程虽然具有强制性,但用户在体感上不会具有不舒适性,且整个操作过程简单有趣,不会让用户产生畏惧心理,因而可操作性强,接受度高,市场风险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爆炸图。图2是本发明立体图。图3是本发明顶盖打开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俯视装配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仰视装配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闹钟使用状态图。图7是本发明中推动大球体进入空腔状态示意图之一。图8是本发明中推动大球体进入空腔状态示意图之二。图9是本发明的大球体浮于小球上的示意图。图10是A处透视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如图1-10所示为一种基于巴西果效应关闭闹铃的闹钟的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一种基于巴西果效应关闭闹铃的闹钟,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安装有带有闹铃的闹钟主体,自上而下贯穿壳体1形成有空腔2,在空腔2内放有多个小球体3,所述壳体1上端铰接有透明的顶盖16,靠近壳体1下端的空腔2内连接有下板4,所述下板4上开设有内球孔5,所述下板4外侧设有挡板6,所述挡板6上对应的两侧边与下板4连接,且挡板6与下板4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内可滑动的设有两个滑块7,所述滑块7与空腔2内壁间连接有弹簧8,所述挡板6上开设有与内球孔5对应的外球孔9,任一滑块7上连接有第一传感器10,所述空腔2内壁上连接有与第一传感器10可接触的第二传感器11,所述第一、第二传感器10,11均与闹钟主体通信连接,自上而下往外球孔9内推入有大球体12以使两个滑块7相背滑动,第一、第二传感器10,11接触以触发闹钟主体关闭闹铃;操作过程:闹钟主体设置的闹钟时间到达时,闹钟主体的闹铃即发出提醒铃声,用户被铃声叫醒后,拿起闹钟进行摇动,此时大球体12位于空腔2的底部,在巴西果效应作用下,大球体12挤压周围的小球体3并逐渐上升到空腔2内小球体3的上部,当用户从透明的顶盖16看到大球体12时,打开顶盖16见图9,拿出大球体12,随即合上顶盖16,将大球体12置于壳体1的底部见图7,将大球体12对准外球孔9往空腔2内推动,大球体12在向空腔2内移动过程中,挤压推动两个滑块7向左右两侧分离见图8,滑块7带动弹簧8进行移动,此时弹簧8受挤压收缩变形,滑块7上第一感器10接触第二传感器11发出信号见图8,当闹钟主体接受到这个信号时,随即控制内部的闹铃停止发声,大球体12则在用户的用力推动下进入空腔2内见图5,而随着大球体12进一步往空腔2内移动,空腔2内对滑块7的作用力减小,弹簧8的弹力作用下推动滑块7完成闭合动作,即完成一个控制循环,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闹钟需要进行一种独特的方法才能实现关闭闹钟的响铃,其整个操作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手眼配合操作,并且有多个动作需要完成,用户完成这些动作后,可以从刚被叫醒的朦胧状态变为清醒状态。操作过程虽然具有强制性,但用户在体感上不会具有不舒适性,且整个操作过程简单有趣,不会让用户产生畏惧心理,因而可操作性强,接受度高,市场风险低。作为一种改进的实施例,两个滑块7相对应一侧面的上边沿均开设有滑槽13,滑块7贴合时形成有分界线14,所述分界线14平分外球孔9,通过设有滑槽13,使得推动大球体12进入空腔2时,易快速实现挤压推动两个滑块7向左右两侧分离,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滑块7贴合时形成有分界线14,分界线14平分外球孔9,进一步加强可操作性,美观性。作为一种改进的实施例,所述滑块7外侧面与空腔2内壁的间距等于外球孔9的半径,所述滑块7长度为挡板6长度的二分之一,使得当大球体12的最大直径处与滑块7接触时,滑块7上第一感器10刚好接触到第二传感器11以发出信号,而随着大球体12进一步往空腔2内移动,空腔2内对滑块7的作用力减小,弹簧8的弹力作用下推动滑块7完成闭合动作,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作为一种改进的实施例,所述滑槽13为四分之一的大球体12,所述滑块7贴合时,两个滑槽13配合形成为二分之一的大球体,便于实现大球体12推动两个滑块7向左右两侧分离,结构简单,外观优美。作为一种改进的实施例,所述内球孔5半径大于或等于外球孔9半径,所述内球孔5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挡板6的宽,便于实现大球体12快速进入空腔2。作为一种改进的实施例,所述顶盖16上开设有锁扣17,所述壳体1上安转有开关按钮组件,所述开关按钮组件配合卡紧或松开锁扣17以实现顶盖16的闭锁和打开,按动开关按钮组件实现开关按钮组件脱离锁扣17,打开顶盖5。作为一种改进的实施例,所述开关按钮组件包括按钮18以及安装在顶盖16下端面带有挂钩的限位杆19,所述按钮18穿设在壳体1上,所述壳体1上开设有锁扣17所述限位杆19上端连在顶盖16上,所述限位杆19下端可伸进锁扣17内以使挂钩锁紧锁扣17,按压按钮18顶起限位杆19,限位杆19上的挂钩脱离锁扣17以实现顶盖16打开;开关按钮组件的具体工作过程为:用户按动按钮18,按钮18向后移动,挤压并带动限位杆19一起向后移动,随着限位杆19的移动,限位杆19的挂钩头部与锁扣17分离,实现开锁过程。当需要关闭顶盖16时,向下翻动顶盖16,限位杆19上的挂钩伸进锁扣17内实现顶盖锁紧。作为一种改进的实施例,所述闹钟主体包括显示屏21、主控单元,所述壳体1上设有设置键22、亮屏键15,所述设置键22、亮屏键15均与主控单元电连接,亮屏键15用于夜间显示屏21显示,设置键22用于闹钟主体的相应设置,当夜晚或光线不足时,用户需要观看闹钟时间,则可以按下亮屏键15点亮屏幕,当需要对闹钟参数进行设置时,可通过设置键22进行相应操作。作为一种改进的实施例,所述按钮18连接有复位弹簧20以实现按钮18回弹复位,挤压复位弹簧20并带动限位杆19一起向后移动,随着限位杆19的移动,限位杆19的挂钩头部与锁扣17分离,实现开锁过程。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很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中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基于巴西果效应关闭闹铃的闹钟,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安装有带有闹铃的闹钟主体,其特征在于:自上而下贯穿壳体1形成有空腔2,所述空腔2内放有多个小球体3,所述壳体1上端铰接有透明的顶盖16,靠近壳体1下端的空腔2内连接有下板4,所述下板4上开设有内球孔5,所述下板4外侧设有挡板6,所述挡板6上对应的两侧边与下板4连接,且挡板6与下板4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内可滑动的设有两个滑块7,所述滑块7与空腔2内壁间连接有弹簧8,所述挡板6上开设有与内球孔5对应的外球孔9,任一滑块7上连接有第一传感器10,所述空腔2内壁上连接有与第一传感器10可接触的第二传感器11,所述第一、第二传感器10,11均与闹钟主体通信连接,自上而下往外球孔9内推入有大球体12以使两个滑块7相背滑动,第一、第二传感器10,11接触以触发闹钟主体关闭闹铃。2.根据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巴西果效应关闭闹铃的闹钟,其特征在于:两个滑块7相对应一侧面的上边沿均开设有滑槽13,所述滑块7贴合时形成有分界线14,所述分界线14平分外球孔9。3.根据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巴西果效应关闭闹铃的闹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7外侧面与空腔2内壁的间距等于外球孔9的半径,所述滑块7长度为挡板6长度的二分之一。4.根据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巴西果效应关闭闹铃的闹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13为四分之一的大球体12,所述滑块7贴合时,两个滑槽13配合形成为二分之一的大球体。5.根据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巴西果效应关闭闹铃的闹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球孔5半径大于或等于外球孔9半径,所述内球孔5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挡板6的宽。6.根据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巴西果效应关闭闹铃的闹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6上开设有锁扣17,所述壳体1上安转有开关按钮组件,所述开关按钮组件配合卡紧或松开锁扣17以实现顶盖16的闭锁和打开。7.根据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巴西果效应关闭闹铃的闹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按钮组件包括按钮18以及带有挂钩的限位杆19,所述按钮18穿设在壳体1上,所述壳体1上开设有锁扣17所述限位杆19上端连在顶盖16上,所述限位杆19下端可伸进锁扣17内以使挂钩锁紧锁扣17,按压按钮18顶起限位杆19,限位杆19上的挂钩脱离锁扣17以实现顶盖16打开。8.根据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巴西果效应关闭闹铃的闹钟,其特征在于:所述闹钟主体包括显示屏21、主控单元,所述壳体1上设有设置键22、亮屏键15,所述设置键22、亮屏键15均与主控单元电连接。9.根据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巴西果效应关闭闹铃的闹钟,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18连接有复位弹簧20以实现按钮18回弹复位。

百度查询: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巴西果效应关闭闹铃的闹钟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