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一种轮船不进港上下乘客的系统_青岛黄海学院_201811105468.1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黄海学院

申请日:2018-09-21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公开(公告)号:CN109050797B

主分类号:B63B27/00

分类号:B63B27/00;B63B27/14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3.08.15#授权;2019.01.15#实质审查的生效;2018.12.21#公开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轮船不进港上下乘客的系统,涉及轮船运输技术领域。其包括控制装置、对接装置、通道装置、动车、防浪防震动装置及电气与液压装置,控制装置控制通道的对接、通道装置内轨道的升降、动车的驱动,对接装置位于通道装置的前端与轮船出口处,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实现对接,通道装置内含有轨道与动车,通道装置通过电机的驱动带动通道装置的伸缩,两辆动车装配在通道装置内,有效率的对乘客与行李进行运送。电气线路与液压管道主要分布于通道装置内,用于电气与油的输送。本发明轮船不进港上下乘客的系统,减少了轮船进出港危险的情况与繁琐的轮船进出港的准备,可以缓解港口的拥堵问题。

主权项:1.一种轮船不进港上下乘客的系统,其包括控制装置、对接装置、通道装置、防浪防震动装置、电气与液压装置、操纵台及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通道装置内通道的对接、通道装置内轨道的升降及动车的驱动,所述控制装置位于客船的回转台上,包括均位于所述操纵台上的电控手柄、液压手柄及显示仪表;所述的对接装置位于所述通道装置的前端与轮船出口处,通过所述控制装置的控制实现对接,所述对接装置包括轮船圆形对接口、凹槽、通道圆形对接口及伸爪,所述轮船圆形对接口位于轮船的窗口处,内部连接有液压减震装置,轮船圆形对接口处的端口上下左右有四个凹槽;所述通道圆形对接口位于通道装置的端口处,四周有四个伸爪;当轮船圆形对接口与通道圆形对接口对接时,通道圆形对接口伸出四个伸爪插入对应的四个凹槽中,伸爪在凹槽中再弹出凸起柱;所述通道装置用于输送乘客,所述通道装置包括通道壁、液压伸缩动车轨道、通道顶端防护门及液压伸缩装置;所述通道壁总共有三节,分别为第一节通道、第二节通道和第三节通道,所述第一节通道、第二节通道和第三节通道均采用高强度的箱式封闭结构,由钢板焊接而成,以螺栓和垫片缓冲;所述液压伸缩动车轨道设置有四条,两两分布于通道壁上下面,每节通道皆有液压伸缩动车轨道,当每节通道伸缩完毕后,每节液压伸缩动车轨道由所述控制装置控制,与每节通道的液压伸缩动车轨道对齐;所述通道顶端防护门位于所述第三节通道的顶端,所述通道顶端防护门包括滑槽、四个驱动滑轮及若干片铁片扇叶,所述通道顶端防护门用于检测到动车到达后即收缩打开;所述液压伸缩装置位于每节通道的下方,用于控制每节通道的伸缩;所述防浪防震动装置,用于在海况复杂的情况下实现通道装置与轮船的对接;所述电气与液压装置位于所述通道装置内,用于电气与油的输送;所述动车,位于通道装置内,用于乘客与乘客行李的运输,所述动车包括乘客动车与行李动车;所述电气与液压装置包括电气线路、油箱、滤油器、回转台油路、液压伸缩装置油路、液压伸缩动车轨道油路及控制操作油路。

全文数据:一种轮船不进港上下乘客的系统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轮船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轮船不进港上下乘客的系统。背景技术近年来,随着世界贸易量的不断增长,港口拥堵问题愈发严重。欧洲、北美东西岸等多个港口均出现过拥堵、停摆等现象,世界集装箱第一大港上海港也同样发生过港口拥堵。由此,港口拥堵问题又重新引起了业界的关注。港口拥堵必会导致船期延长,运输成本增加。大型船舶进出港还需签证,提交各类材料:船舶签证簿、船舶电子信息卡适用的船舶、船舶国籍证书、船舶检验证书、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船员信任证书,耗费了相关人员大量精力与时间。轮船进出港口更需观察港口的各种情况,比如港口的涨潮与落潮和港口的水流、风流情况,有时还需拖轮与领航员,各类因素不仅影响了船舶进出港的时间,更增加了相关费用。船舶的进出港对船长与船员来说是一件危险与具有挑战的事情,稍不留神,便可能出现危险事故。因此,研究一种轮船不进港上下乘客的系统势在必行。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船不进港上下乘客的系统,其可以缓解港口的拥堵问题,降低其停靠相关费用,且不耽误船舶进出港的时间。其技术解决方案包括:一种轮船不进港上下乘客的系统,其包括控制装置、对接装置、通道装置、防浪防震动装置、电气与液压装置、操纵台及动车,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通道装置内通道的对接、通道装置内轨道的升降及动车的驱动,所述控制装置位于客船的回转台上,包括位于所述操作台上的电控手柄、液压手柄及显示仪表;所述的对接装置位于所述通道装置的前端与轮船出口处,通过所述控制装置的控制实现对接,所述对接装置包括轮船圆形对接口、凹槽、通道圆形对接口及伸爪,所述轮船圆形对接口位于轮船的窗口处,内部连接有液压减震装置,轮船圆形对接口处的端口上下左右有四个凹槽;所述通道圆形对接口位于通道装置的端口处,四周有四个伸爪;当轮船圆形对接口与通道圆形对接口对接时,通道圆形对接口伸出四个伸爪插入对应的四个凹槽中,伸爪在凹槽中再弹出像手指似的凸起柱;所述通道装置用于输送乘客,所述通道装置包括通道壁、液压伸缩动车轨道、通道顶端防护门及液压伸缩装置;所述通道壁总共有三节,分别为第一节通道、第二节通道和第三节通道,所述第一节通道、第二节通道和第三节通道均采用高强度的箱式封闭结构,由钢板焊接而成,以螺栓和垫片缓冲;所述液压伸缩动车轨道设置有四条,两两分布于通道壁上下面,每节通道皆有液压伸缩动车轨道,当每节通道伸缩完毕后,每节液压伸缩动车轨道由所述控制装置控制,与每节通道的液压伸缩动车轨道对齐;所述通道顶端防护门位于所述第三节通道的顶端,所述通道顶端防护门包括滑槽、四个驱动滑轮、若干个滑轮及若干片铁片扇叶,所述通道顶端防护门用于检测到动车到达后即收缩打开;所述液压伸缩装置位于每节通道的下方,用于控制每节通道的伸缩;所述防浪防震动装置,用于在海况复杂的情况下实现通道装置与轮船的对接;所述电气与液压装置位于所述通道装置内,用于电气与油的输送;所述动车,位于通道装置内,用于乘客与乘客行李的运输,所述动车包括乘客动车与行李动车。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电控手柄用于控制通道装置的伸展长度、变幅角度、回转台的回转范围及对接装置;当电气系统出现故障,由所述液压手柄代操作;所述显示仪表用于在手柄操作时将通道装置的伸展长度和变幅角度按比例缩小重现于显示仪表上,供操作人员观察。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方案,乘客动车包括圆柱形车壁、壁椅、驱动轮及扶手直柱,所述圆柱形车壁形成乘客动车外体;所述壁椅配设有安全带且位于乘客动车的四周;所述驱动轮通过扶手直柱固定在动车的上下两端,用于带动乘客动车在轨道上行走;所述行李动车用于将乘客的行李进行运输,包括长方体车壁、分层式橱壁,所述长方体车壁构成了行李动车的外体,所述分层式橱壁用于对行李动车的空间进行分配。优选的,所述防浪防震动装置包括液压减震机构、角度控制液压伸缩机构与回转台,液压减震机构与轮船圆形对接口相连,角度控制液压伸缩机构固定于回转台上,上端与通道装置相连。优选的,所述液压减震机构包括液压减震器,所述液压减震器分布于轮船圆形对接口的四周,四周的液压减震器随通道装置的摇摆进行调整,以缓解震动;所述回转台包括液压马达、减速器及齿轮,角度控制液压伸缩机构与回转台随所述通道装置的摇摆进行轻微调整。优选的,所述电气与液压装置包括电气线路、油箱、滤油器、回转台油路、液压伸缩装置油路、液压伸缩动车轨道油路及控制操作油路。本发明所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通常通过电控手柄对通道装置的控制,电气系统出现问题时,由液压手柄进行控制,大大的减小了危险情况的发生,有力地保障了乘客的安全。通过防浪放震动装置的使用,有效地减小了波浪对通道装置的影响,提高了安全性与舒适性。通过旋转台控制旋转角度与角度控制液压伸缩装置调整通道装置的角度,两者相互配合,为对接提供了条件。对接装置中的轮船圆形对接口处的凹槽与通道圆形对接口处的伸爪与凸起柱紧密连接,保障了通道装置的稳定性。动车装置中的乘客动车与行李动车相互配合,提高了运输的效率。系统中各类防护门均采用伸缩门,用以减小空间与重量。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发明一种轮船不进港上下乘客的结构原理示意图,主要示出正视结构;图2为本发明一种轮船不进港上下乘客的左视图;图3为本发明一种轮船不进港上下乘客的操纵台正视图;图中1-第二节通道伸缩开关,2-第三节通道伸缩开关,3-轨道高度调整开关,4-乘客、行李入口动车门开关按键,5-显示仪表,6-液压手柄,7-电控手柄,8-操纵台,9-回转台,10-通道装置支架连接轴,11-通道装置支架,12-通道末端防护门,13-液压伸缩动车轨道,14-轨道的液压伸缩装置,15-第一节通道,16-通道装置,17-第二节通道,18-第三节通道,19-乘客出口动车门,20-乘客动车,21-乘客动车上侧驱动轮,22-第一液压减震装置,23-伸爪,24-轮船圆形对接口,25-通道圆形对接口,26-对接装置,27-乘客、行李出口动车门开关按键,28-轮船,29-乘客动车下侧驱动轮,30-第三节通道液压伸缩装置,31-第二节通道液压伸缩装置,32-防浪防震动装置,33-角度控制液压伸缩装置,34-行李动车滑动轮,35-行李动车下侧液压伸缩动车轨道,36-行李动车驱动轮,37-通道壁,38-长方体车壁,39-分层式橱壁,40-行李动车,41-行李动车上侧液压伸缩动车轨道,42-乘客动车上侧液压伸缩动车轨道,43-行李出口动车门,44-乘客动车支撑柱,45-支撑柱扶手,46-胸部安全带,47-壁椅,48-腹部安全带,49-壁椅扶手,50-乘客入口动车门,51-行李入口动车门,52-乘客动车驱动轮,53-乘客动车下侧液压伸缩动车轨道,54-乘客动车滑动轮,55-操作座椅,56-控制装置,57-油箱,58-发动机,59-电气与液压装置,60-通道顶端防护门。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轮船不进港上下乘客的系统,为了使本发明的优点、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确,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结合图1至图3所示,一种轮船不进港上下乘客的系统,包括控制装置56、对接装置26、通道装置16、行李动车40、乘客动车20、防浪防震动装置32、电气与液压装置59。本发明轮船不进港上下乘客的系统位于小型客船上,通道装置16的底端与通道装置支架连接轴10连接,通道装置支架连接轴10与两侧的通道装置支架11连接固定。发动机58与油箱57通过电气与液压装置59与角度控制液压伸缩装置33、回转台9相连,用于提供能量与液压油。通道装置16与角度控制液压伸缩装置33相连,通道装置支架11固定于回转台9上。油箱与发动机相连,操作人员坐在操作座椅55上,通过操控电控手柄7控制角度控制液压伸缩装置33与回转台9,从而控制调整通道装置16的变幅与旋转的角度,其调整过程都将显示在显示仪表5上,为实现通道装置16与轮船的轮船圆形对接口24对接提供了条件。通道装置16的伸出受操纵台8的控制,通道壁37总共有三节,分别为第一节通道、第二节通道和第三节通道,操纵人员依次按下第二节通道伸缩开关1与第三节通道伸缩开关2,第二节通道液压伸缩装置31与第三节通道液压伸缩装置30分别固定于第一节通道15的前端与第二节通道装置17的前端。第二节通道装置液压伸缩装置31与第三节通道液压伸缩装置30与电气与液压装置相连。待通道装置16伸出完毕之后,按下操纵台8上的轨道高度调整开关3,液压伸缩动车轨道13在受轨道的液压伸缩装置14的作用下,每节通道装置16中的液压伸缩动车轨道13都会调整到相同的高度,使之成为一条轨道。液压伸缩动车轨道13与轨道的液压伸缩装置14固定在一起,每一个轨道的液压伸缩装置14与电气与液压装置59相连。通过控制装置56控制的回转台9的旋转角度、角度控制液压伸缩装置33的通道装置16的变幅角度,从而实现通道装置的角度变化调整。第三节通道18末端的通道圆形对接口25与轮船28上的轮船圆形对接口24嵌合后,通道圆形对接口25四周的伸爪23弹出,伸入轮船圆形对接口24中的凹槽内,随后,伸爪23在凹槽中再弹出像手指似的凸起支柱,用以加固通道圆形对接口25与轮船圆形对接口24的对接。电控手柄用于控制通道装置的伸展长度、变幅角度、回转台的回转范围及对接装置;当电气系统出现故障,由所述液压手柄6代操作;所述显示仪表用于在手柄操作时将通道装置的伸展长度和变幅角度按比例缩小重现于显示仪表上,供操作人员观察。动车主要用于乘客与行李的运输,行李动车40与乘客动车20分别左右位于第三节通道内,行李动车外由长方体车壁38构成,行李动车40通过上下行李动车驱动轮36与行李动车滑动轮34固定于行李动车上侧液压伸缩动车轨道41与行李动车下侧液压伸缩动车轨道35上。通过分层式橱壁39将行李动车40合理地分配成七层。行李动车驱动轮36主要作用是驱动行李动车40的前进与后退,乘客动车驱动轮52主要作用是驱动乘客动车20的前进与后退。乘客动车20通过乘客动车上侧驱动轮21、乘客动车下侧驱动轮29与乘客动车滑动轮54固定于乘客动车上侧液压伸缩动车轨道42与乘客动车下侧液压伸缩动车轨道53上。当行李动车40、乘客动车20即将到达目的地时,电气与液压装置59会合理控制行李动车40、乘客动车20的速度与及时刹车。当行李动车40与乘客动车20到达通道顶端防护门60时,通道顶端防护门60收缩打开,当操作员按下乘客、行李入口动车门开关按键4,行李动车门51与乘客动车门50随即打开。当乘客与乘客行李都以准备妥当时,操作员再按下乘客、行李入口动车门开关按键4,行李入口动车门51与乘客入口动车门50随即关闭。行李动车40与乘客动车20离开时,通道顶端防护门60伸张关闭。通道顶端防护门60的收缩打开与伸张关闭即在驱动滑轮的带动下,多片铁片扇叶在滑槽上进行滑动,从而实现折叠,尽可能的节约了空间。乘客进入到乘客动车20内,站立依靠在壁椅47上,系上腹部安全带48与胸部安全带46,已达到保护安全的作用。手可以握在壁椅扶手49处,或握在支撑柱扶手45处,以保证乘客身体平稳,支撑柱扶手45位于乘客动车支撑柱44上,乘客动车支撑柱44主要作用是保证乘客动车的稳定性,当行李动车40与乘客动车20到达通道末端防护门12的底端时,操作员按下乘客、行李出口动车门开关按键27,行李出口动车门43与乘客出口动车门19随即打开,通道末端防护门12进行伸张关闭。在海面上,极易受到海浪的震荡起伏,所以防浪防震动装置32必不可少。防浪防震动装置32总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回转台9与角度控制液压伸缩装置33,另一部分是与轮船圆形对接口24连接的第一液压减震装置22、与通道圆形对接口25连接的第二液压减震装置。回转台9与角度控制液压伸缩装置33不仅能够调整对接,而且还能够进行有效地避震,在回转台9与角度控制液压伸缩装置33调整对接之后,回转台9与角度控制液压伸缩装置33并不是太过刚性的,能够随着风浪的节奏进行调整。与轮船圆形对接口24连接的第一液压减震装置22、与通道圆形对接口25连接的第二液压减震装置在风浪的震动下,第一液压减震装置22与第二液压减震装置能够有效的将风力、震力抵消。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超越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轮船不进港上下乘客的系统,其包括控制装置、对接装置、通道装置、防浪防震动装置、电气与液压装置、操纵台及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通道装置内通道的对接、通道装置内轨道的升降及动车的驱动,所述控制装置位于客船的回转台上,包括均位于所述操作台上的电控手柄、液压手柄及显示仪表;所述的对接装置位于所述通道装置的前端与轮船出口处,通过所述控制装置的控制实现对接,所述对接装置包括轮船圆形对接口、凹槽、通道圆形对接口及伸爪,所述轮船圆形对接口位于轮船的窗口处,内部连接有液压减震装置,轮船圆形对接口处的端口上下左右有四个凹槽;所述通道圆形对接口位于通道装置的端口处,四周有四个伸爪;当轮船圆形对接口与通道圆形对接口对接时,通道圆形对接口伸出四个伸爪插入对应的四个凹槽中,伸爪在凹槽中再弹出像手指似的凸起柱;所述通道装置用于输送乘客,所述通道装置包括通道壁、液压伸缩动车轨道、通道顶端防护门及液压伸缩装置;所述通道壁总共有三节,分别为第一节通道、第二节通道和第三节通道,所述第一节通道、第二节通道和第三节通道均采用高强度的箱式封闭结构,由钢板焊接而成,以螺栓和垫片缓冲;所述液压伸缩动车轨道设置有四条,两两分布于通道壁上下面,每节通道皆有液压伸缩动车轨道,当每节通道伸缩完毕后,每节液压伸缩动车轨道由所述控制装置控制,与每节通道的液压伸缩动车轨道对齐;所述通道顶端防护门位于所述第三节通道的顶端,所述通道顶端防护门包括滑槽、四个驱动滑轮、若干个滑轮及若干片铁片扇叶,所述通道顶端防护门用于检测到动车到达后即收缩打开;所述液压伸缩装置位于每节通道的下方,用于控制每节通道的伸缩;所述防浪防震动装置,用于在海况复杂的情况下实现通道装置与轮船的对接;所述电气与液压装置位于所述通道装置内,用于电气与油的输送;所述动车,位于通道装置内,用于乘客与乘客行李的运输,所述动车包括乘客动车与行李动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船不进港上下乘客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手柄用于控制通道装置的伸展长度、变幅角度、回转台的回转范围及对接装置;当电气系统出现故障,由所述液压手柄代操作;所述显示仪表用于在手柄操作时将通道装置的伸展长度和变幅角度按比例缩小重现于显示仪表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船不进港上下乘客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乘客动车包括壁椅、驱动轮、扶手直柱及圆柱形车壁,所述圆柱形车壁形成乘客动车外体;所述壁椅配设有安全带且位于乘客动车的四周;所述驱动轮通过扶手直柱固定在动车的上下两端,用于带动乘客动车在轨道上行走;所述行李动车用于将乘客的行李进行运输,包括长方体车壁、分层式橱壁,所述长方体车壁构成了行李动车的外体,所述分层式橱壁用于对行李动车的空间进行分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船不进港上下乘客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浪防震动装置包括液压减震机构、角度控制液压伸缩机构与回转台,液压减震机构与轮船圆形对接口相连,角度控制液压伸缩机构固定于回转台上,上端与通道装置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轮船不进港上下乘客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减震机构包括液压减震器,所述液压减震器分布于轮船圆形对接口的四周,四周的液压减震器随通道装置的摇摆进行调整,以缓解震动;所述回转台包括液压马达、减速器及齿轮,角度控制液压伸缩机构与回转台随所述通道装置的摇摆进行轻微调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船不进港上下乘客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与液压装置包括电气线路、油箱、滤油器、回转台油路、液压伸缩装置油路、液压伸缩动车轨道油路及控制操作油路。

百度查询: 青岛黄海学院 一种轮船不进港上下乘客的系统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